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法學研究的論文格式

時間:2020-12-30 09:49:48 論文格式 我要投稿

法學研究的論文格式

  法學專業素質教育,應該是一種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具有創新精神且注重綜合能力提升之教育。現在是小編為您整理的法學研究的論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法學研究的論文格式

  法學研究的論文格式

  摘要:目前我國法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諸多問題,文章在對比過去“專才教育”模式的基礎上,提出探索建立課堂教育、學科研究及課外專業活動相結合的“2+1”人才素質培養模式:教學科研能力始終為本科法學人才培養之根基,課外專業活動對本科法學人才綜合素質提升之助力作用。

  關鍵詞:法學專業;“2+1”復合型本科人才;素質培養;培養模式

  一、法學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筆者研究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法學專業領域人才培養的主要模式,其基本上沿襲了原蘇聯所謂的“對口教育”“專才教育”模式。這種培養模式雖然適應了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社會對于法律專業人才的需求,為法治社會的發展儲備了人才資源,逐步穩固了法學的獨立學科地位,但具有如下缺點:首先,不利于綜合素質人才的培養。法學作為一門兼具專業知識和實踐操作的學科,培養的應該是具備專業素質能力和技巧的應用型人才。目前這種片面的、單一的專業培養模式,造成法學專業學生往往只掌握某一專業方向的的法律基礎知識,在社會實踐和生活經驗常識及與人交往方面存在影響職業發展的短板。其次,不利于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拘泥于課堂教育的法學教育模式讓學生與社會現實脫節,導致學生在接受高水平教育的同時,對畢業后的工作生活缺乏一個科學規劃。最后,不利于學生就業問題的解決。現行的人才培養模式不利于學生就業問題的解決,與社會需求存在距離。綜上,我國目前高校中普遍采用的法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已經很難適應我國社會發展的真正需求。在新業態融合、互聯網媒介作用凸顯、產學研聯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下,社會需要的是能力全面、素質綜合的復合型人才。面對這種需求,對高校法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全面改革是十分必要且緊迫的。

  二、“2+1”復合型本科人才素質培養模式的概念

  筆者在西北大學法學院從事了多年法學本科人才培養教育工作,多年來,根據法學專業本科生在不同培養模式下的不同表現和發展,總結實踐經驗,提出法學專業“2+1”復合型本科人才素質培養模式。該模式是針對新時期國家對法律專業人才培養的具體需求提出的改進模式,這種模式在承認傳統教學培養的基礎上突出強調專業技能培養的重要性。“2+1”中的'“2”指的是高校法學專業教學的主要內容,主要包括課堂教學以及科學研究;“1”則指的是帶有法學專業特色的課外文化活動。該模式反映了在綜合性課堂教學和有針對性的科學研究基礎上,法學專業特色校園文化活動對于法學專業學生口語表達、思維培養、專業認同感等方面的重要意義,以及這種培養模式對于畢業生適應社會需要、職業需要等方面的促進作用。

  三、法學專業“2+1”復合型本科人才素質培養模式的實施

  (一)教學科研能力始終為本科法學人才培養之根基

  任何時候都不能忽略課堂教學及拓展性科學研究對于培養學生專業素質能力的重要作用。因此,課堂教學及拓展性科研研究作為基礎性培養內容應貫穿于學生的整個本科生涯。教學方面,西北大學法學院目前實行的是針對本科生進行全面綜合的培養學習,利用校內外的項目研究平臺鼓勵并推薦學生自主創新研究,在撰寫、發表學科論文、調研報告等方面,均有一系列培養方案。具體言之,針對本科一年級學生,學院為其開設了法學入門基礎課程———法理學及法制史,旨在使學生自然地由高中階段的全面學習向大學階段的專業學習進行過渡。本科二年級,學院為學生開設了民法、刑法、行政法及訴訟法課程,這幾部分內容作為法學專業學生擬重點掌握的學習內容,會用大量課時和輔助性教學輔導方案幫助學生夯實基礎。除了課堂教學外,學院還針對本科二年級學生安排了寒暑假實習崗位,以便學生在司法實踐中加深對書本的理解,學以致用。本科三年級,學院為學生開設的課程集中于經濟法領域,如證券法、房地產法等,因為這部分內容相較于民法、刑法等具有一定的理解難度,需要學生在具備一定法學基礎理論及相關知識的基礎上深入學習。與此同時,學院制訂了相關鼓勵政策,動員學生積極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及“挑戰杯”學術競賽,并鼓勵學生撰寫、發表論文,提升專業素質能力。臨近畢業之際的本科四年級,學院主要為學生開設了國際法相關的課程,并具體安排畢業實習、就創業等內容。綜合來看,在課堂教學及學術研究方面,西北大學法學院的教學安排是層層遞進,由簡及難的。給予不同年級的本科生以明確清晰的學習目標和次重點,課堂教學與實踐相結合,以便學生更深入地掌握法學專業理論知識,提升法學專業素養。

  (二)課外專業活動對本科法學人才綜合素質提升之助力作用

  法學專業素質教育,應該是一種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具有創新精神且注重綜合能力提升之教育。僅憑課堂教學及科學研究對法學人才的素質培養是遠遠不夠的,這種片面教育培養出來的本科學生只能把握理論知識之要點,無法落實到具體實際中。如何靈活運用書本知識,如何與人溝通交流,這些能力的培養在當今社會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外專業活動方面,西北大學法學院為學生提供了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其包括:激揚青春辯論賽、全國大學生模擬法庭競賽、法政視野知識競賽、法律援助中心服務活動、“124”鑄法中國憲法日系列活動、法律沙龍活動等。這些活動鍛煉本科生專業素質能力的側重點各所不同:辯論賽、演講賽等側重于本科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法律援助活動、法律診所活動等側重于本科生社會實踐能力、法律應用實踐能力之培養;法律沙龍活動結合本科二年級和四年級學生的實習活動可以使學生在與律師、法官、檢察長的互動交流中掌握司法實踐的具體需要和程序流程。上述活動均貫穿于本科四年,允許學生結合自己的愛好自主選擇。

  就筆者了解,很多法學專業本科生在單純學習專業基礎知識后,仍舊無法對實踐中的法律問題進行妥善解決,這部分學生在不接觸課外實踐活動的情況下,往往缺乏對法律職業的整體性理解和熱愛,這對終將要步入社會,從事法律職業的學生來說是無疑是十分不利的。反觀既接受了課堂專業教育又積極參與了課外專業活動的學生,他們在畢業后的擇業和工作過程中往往適應能力更強,職業獲得感更高。因此,綜合來看,法學專業實踐活動內容的多樣性和靈活性,是符合現代社會快速發展變化要求的。在基礎教學后,學生對專門性法律理論有了深入、系統的了解和認識,再輔之以提升綜合素質能力的專業活動可以促使本科畢業生快速實現由大學學習至社會工作的過渡,既可以培養學生對于職業的理解和認識能力,又能提高其在實踐中駕馭問題和求證問題的能力,最終成為一名合格的法律人。

  總之,國家全面推進“雙一流”建設,要求各高校適應現代教育發展趨勢,提升教育辦學水平,努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的體制機制;加之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剛剛落下帷幕,法學專業教育的發展能否適應時代需要,肩負起“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歷史責任,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法學專業“2+1”復合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是經過實踐檢驗的,具有很強操作性的人才培養模式。對于現階段我國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適用型法律人才具有重要意義,有利于為司法系統融入符合新鮮高質量的血液,從而提升司法系統整體水平,推進我國法治化進程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劍文.論中國法學院治理機制與法學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J].河北法學,2011,29(9):2-9.

  [2]陳雅軍,董惠.法學人才培養模式的反思與重構[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4(6):73-78.

  [3]董志峰.“復合型、應用性”法學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131(11):64-68.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灌阳县| 都江堰市| 林周县| 郁南县| 崇明县| 潮安县| 攀枝花市| 炎陵县| 施秉县| 洛川县| 金秀| 辽中县| 永新县| 汶上县| 昌乐县| 莲花县| 明水县| 依兰县| 永济市| 关岭| 元氏县| 大名县| 和田市| 巴塘县| 三台县| 屏南县| 望奎县| 班戈县| 儋州市| 邹平县| 阿拉善左旗| 安阳县| 陵川县| 神木县| 桂阳县| 伊春市| 福海县| 浦县| 论坛| 连江县| 英吉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