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電氣工程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提高我們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你所見過的論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電氣工程畢業論文開題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電氣工程畢業論文開題報告1
題目:儲罐底板系統軟件設計
1.本課題的目的及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
1)本課題的目的及意義
儲罐在原料、產品的存儲和輸送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其安全穩定運行關系著石油化工生產和人民生活。儲罐存在的泄露問題多有底板失效引起,底板失效主要是由于儲罐多年使用,雨水或者地下水滲透到儲罐底板下,造成儲罐底板與地基接觸部分腐蝕。長期以來,對儲罐底板的檢查技術手段,往往只能做外觀檢查、壁厚測量和探傷,實施困難、檢查項目少、效率低、檢出率低,腐蝕和穿孔等缺陷難以被及時發現,事故隱患不能及時預報、評估各處理。我國早年建造的儲罐目前大都已逐漸進入使用后期,需要檢查。運用儲罐底板漏磁檢測技術可以具備儲罐底板全厚度范圍內腐蝕、穿孔等缺陷的檢查能力,尤其能夠對儲罐底板下表面腐蝕情況進行檢測,是評價儲罐安全性的有效手段。
儲罐底板的排版形式一邊以中幅板和極邊板為主。有的無極邊板,只有中幅板。此外還有一些由此衍生出的排板形式。常見底板厚度一般為4~10mm,極邊板比中幅板厚。底板面積隨著容積增大兒增大。
2)儲罐底板檢測技術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
目前國內外對儲罐底板的無損檢測方法主要有:超聲波、磁粉、渦流和漏磁等探傷法。同其他無損檢測方法相比,漏磁檢測具有很多有點:操作方便、直觀、靈敏度高;成本低、效率高;能穿透涂層;不受內部流動介質影響;尤其能夠檢測出內表面的的缺陷。但漏磁檢測只限于檢測鐵磁性材料,材料越厚,需要的磁化能力越強,而且檢測前需要清理表面,缺陷類型不易分辨。
當用磁化器磁化被測鐵磁材料時,若材料的材質是連續、均勻的,則材料中的磁感應線將被約束在材料中,磁通是平行于材料表面的,幾乎沒有磁感應線從表面穿出,被檢表面沒有磁場。但當材料中存在著切割磁力線的缺陷時,材料表面的缺陷或組織狀態變化會使磁導率發生變化,由于缺陷的磁導率很小,磁阻很大,使磁路中的磁通發生畸變,磁感應線會改變途徑,除了一部分磁通直接通過缺陷或在材料內部繞過缺陷外,還有部分的磁通會離開材料表面,通過空氣繞過缺陷再重新進入材料,在材料表面缺陷處形成漏磁場。如果采用磁粉檢測漏磁通的方法稱為磁粉檢測法,而采用磁敏傳感器檢測則稱為漏磁檢測法。
采用漏磁探傷的過程是:首先對被檢鐵磁性材料進行磁化;然后測量其漏磁場信號,通過分析判斷,給出檢測結果;最后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退磁與否。漏磁檢測只限于檢測鐵磁性材料,主要是鐵磁性材料的表面及近表面的檢測。該方法具有探頭結構簡單、易于實現自動化、無污染、檢測靈敏度高、不需要耦合劑、檢測時一般不需要對表面進行清洗處理、可以實現缺陷的初步量化等特點。
國外對漏磁檢測技術的研究很早,Zuschlug于1933年首先提出應用磁敏傳感器測量漏磁場的思想,但直至1947年Hastings設計了第一套漏磁檢測系統,漏磁檢測才開始受到普遍的承認。20世紀50年代,西德Forster研制出產品化的漏磁探傷裝置。1965年,美國TubecopeVetco國際公司采用漏磁檢測裝置Linalog首次進行了管內檢測,開發了Wellcheck井口探測系統,能可靠地探測到管材內外徑上的腐蝕坑、橫向傷痕和其它類型的缺陷。1973年,英國天然氣公司采用漏磁法對其所管轄的一條直徑為600mm的天然氣管道的管壁腐蝕減薄狀況進行了在役檢測,首次引入了定量分析方法。ICO公司的EMI漏磁探傷系統通過漏磁探傷部分來檢測管體的橫向和縱向缺陷,壁厚測量結合超聲技術進行,提供完整的現場探傷。
對于缺陷漏磁場的計算始于1966年,Shcherinin和Zatsepin兩人采用磁偶極子模型計算表面開口的無限長裂紋,前蘇聯也于同年發表了第一篇定量分析缺陷漏磁場的論文,提出用磁偶極子、無限長磁偶極線和無限長磁偶帶來模擬工件表面的點狀缺陷、淺裂紋和深裂縫。之后,蘇、日、美、德、英等國相繼對這一領域開展研究,形成了兩大學派,主要為研究磁偶極子法和有限元法兩大學派。Shcherbinnin和Poshagin用磁偶極子模型計算了有限長表面開口裂紋的磁場分布。1975年,Hwang和Lord采用有限元方法對漏磁場進行分析,首次把材料內部場強和磁導率與漏磁場幅值聯系起來。Atherton把管壁坑狀缺陷漏磁場的計算和實驗測量結果聯系起來,得到了較為一致的結論。Edwards和Palaer推出了有限長開口裂紋的三維表達式,從中得出當材料的相對磁導率遠大于缺陷深寬比時,漏磁場強度與缺陷深度呈近似線性關系的結論。
我國從90年代初對漏磁檢測技術進行了研究,于20xx年研制出管道和鋼板腐蝕漏磁檢測儀,其總體技術水平落后于歐美等發達國家。近年來,在國內無損檢測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有許多的高校和研究單位在這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逐步縮小了與國際水平的差距。
國內研究漏磁檢測技術的高校主要有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沈陽工業大學等。其中華中科技大學的楊叔子、康宜華、武新軍等,在儲罐底板漏磁檢測研究和管道漏磁無損檢測傳感器的研制、鋼絲繩的漏磁檢測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實驗研究工作,利用ANSYS軟件分析了傳感器勵磁裝置的參數對鋼板局部磁化的影響,設計了相應的漏磁檢測傳感器等;清華大學的李路明、黃松齡等研究了管道的漏磁探傷,鐵鑄件的漏磁探傷方法,采用有限元分析法研究永磁體幾何參數對管道磁化效果的影響,分析漏磁探傷中各種量之間的數值關系,如表面裂紋寬度對漏磁場Y分量影響的問題;交直流磁化問題,針對漏磁檢測交流磁化的磁化電流頻率選擇問題,分析了磁化頻率的選取原則等等;沈陽工業大學的楊理踐等,研究了基于單片機控制系統的管道漏磁在線檢測系統,分析了小波包在管道漏磁信號分析中的應用,通過時域分析理論對管道漏磁信號進行處理;合肥工業大學的何輔云對漏磁探傷采用多路缺陷信號的滑環傳送方法并研制了在役管線漏磁無損檢測設備;上海交通大學的闕沛文、金建華等對海底管道缺陷漏磁檢測進行研究,通過小波分析對漏磁檢測信號進行去噪實驗,同時將巨磁阻傳感器應用于漏磁檢測系統,研制了適用于輸油、輸氣管道專用漏磁檢測傳感器;中原油田鉆井機械儀器研究所開發出了抽油桿井口漏磁無損檢測裝置;軍械工程學院研制的智能漏磁裂紋檢測儀,能對鋼質構件的表面和內部的裂紋進行定量檢測;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的蔡桂喜對磁粉和漏磁探傷對裂傷缺陷檢出能力進行了研究,用環電流模型計算了各種矩形槽形狀人工及自然缺陷產生的漏磁場,提出磁粉和漏磁兩種方法不適合開裂縫隙很窄的疲勞裂紋的檢測的'結論。愛德森公司采用多信息融合技術研制成集渦流、漏磁、磁記憶、低頻電磁場于一體的便攜式檢測儀器,該儀器能同時獲取多種檢測信號,適用于流動現場的檢測。
目前,漏磁檢測技術理論需要進一步研究開展的工作有:漏磁場信號與缺陷特征之間的對應關系;不同類型的缺陷漏磁場理論模型,復合材料的漏磁場形成機理研究等。
2.本課題的任務、重點內容、實現途徑
1)本課題的任務要求
(1)確定儲罐底板漏磁檢測信號的采集和傳輸方案
(2)進行軟件設計,開展相應的實驗,要求:
具有數據讀取、數據顯示、數據分析等功能
數據采集和數據瀏覽分析2 種模式
2)本課題的重點內容、實現途徑
(1)確定漏磁檢測信號的采集和傳輸方案
先查找漏磁檢測傳感器的資料,對傳感器的原理和優缺點進行分析,根據所選擇的傳感器來設計信號采集電路和傳輸方案。霍爾元件在漏磁檢測中能起到關鍵的作用。并綜合運用A/D轉換電路和信號預處理電路等進行分析設計。
(2)數據讀取和顯示和分析等應用LABVIEW軟件,要求對此軟件非常的熟悉。
3.完成本課題所需工作條件(如工具書、計算機、實驗、調研等)及解決辦法
1)工作條件
(1)工具書
LABVIEW等相關編程資料、書籍。
傳感器相關資料、書籍。
各個硬件的相關資料。
Protel軟件指導書籍、資料。
(2)軟件
LABVIEW編程軟件。
Protel繪圖軟件。
(3)硬件
計算機
單片機
相關硬件設備及元器件
2)解決辦法
(1)工具書可以通過學校圖書館和網上資源獲得。
(2)計算機和相關硬件設備由老師提供或購買。
主要參考文獻
[1]王勇,沈功田等.壓力容器無損檢測——大型常壓儲罐的無損檢測技術.無損檢測[J].20xx,27(9):487~490
[2]王同義,許振清等.油田常壓儲罐罐底腐蝕檢測方法的選擇.腐蝕與防護[J].20xx,26(2):86~88,
[3]郭羅軍,劉麗川等.漏磁檢測缺陷信號特征分析.無損檢測,20xx,27(12):646~648
[4]陳黎敏.傳感器技術及其應用[M].機械工業出版社,20xx年.
[5]陳加興,陳勇,鄧云峰.漏磁技術在儲罐鋼板腐蝕檢測中的應用.油氣儲運[J],20xx,24(2):56~58
電氣工程畢業論文開題報告2
摘要:電氣自動化是電氣工程中的一個分支,全稱為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其在各個行業都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本文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踐經驗,從電氣工程與電氣自動化設計原則與設計特點、電氣自動化應用的構成形式、電氣自動化在電氣工程中的應用以及電氣工程中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優勢等方面對電氣自動化在電氣工程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希望對相關從業人員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電氣自動化 電氣工程 應用
前言:電氣自動化技術作為一項知識密集型技術,其需要工程師有著較高的技術水平。不斷地從電氣系統的實際應用出發,深入研究電氣自動化裝置,熟悉其構成,在遵守規程的基礎上,不斷地完善該自動化裝置的圖紙,讓系統更加的嚴密、富有邏輯性。同時,還要加強實際應用中對該裝置運行規律的進一步探索和經驗積累,讓電氣自動化更加完善、更加成熟。
1 電氣工程與電氣自動化設計原則與設計特點
1.1 電氣工程中電氣自動化應用的設計原則
首先最大程度滿足生產產品和工藝在電氣自動化的要求,這是電氣自動化設計的總原則。其次電氣自動化設計需要妥善處理好電氣與機械之間的關系,這就是電氣自動化設計的目標,即實現自動化設計的要求。再者設計中要正確選用電子設備,盡可能保證自動化設計的美觀與質量可靠,操作簡單安全。
1.2 電氣自動化的設計特點
電氣自動化設計的原則在于經濟實用,更好的服務于人們的生活以及各個行業領域的生產。那么自動化設計的特點在于通過電子設備的相應連接,實現相關功能的自動化。通過微型計算機的連接,實現控制與管理的智能化與人性化,為現代化的生活創造便利。
2 電氣自動化應用的構成形式
2.1 電氣自動化系統的構成
一般的電氣自動化系統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傳輸信號的接收部分,通過相應的簡單操作來實現電氣設備信號的輸入;其次為設備的信號處理部分,對于相應的傳輸信號進行處理;最后為電氣設備的信號輸出部分,用作輸出處理信號。
2.2 電氣自動化系統中微型計算機的導入
微型計算機導入自動化系統,可以實現系統的自動化記錄與分析自動化系統的運轉反饋,并根據相應的運行趨勢進行判定其誤差與內部發展情況。此外,計算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基本應用于各個領域之中,在電氣自動化系統中也不例外,同過微型計算機的引入,使得電氣自動化系統的控制更加的智能化與人性化,更加適應于電氣自動化系統的發展。
3 電氣自動化在電氣工程中的應用
3.1 電氣自動化電網調度的應用
電氣工程中電網調度是指通過電網調度的服務器以及相應的電氣自動化系統來實現電網的調度自動化。這種自動化系統設計的主要功能有,首先通過對于電網運行中的經濟調度實現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其次通過對于相應的電力生產過程數據的監測、分析,實現電力系統負荷的自動預測;另外通過相關數據的顯示,可以迅速有效的確定電網系統的故障點,使得排除故障的過程更加的有效率。
3.2 電氣自動化在發電廠發散監控系統的應用
發電廠的分散監控系統通過以太網、過程控制單元以及相應的數據通訊網來實現,在實際運行中,發電廠的發散監控系統一般使用分層結構布置。其中,發電廠發散監控系統中過程控制單元是指實際運行生產中的單元,通過監控生產單元的熱電阻、脈沖量等信號,通過對相應單元的實時監控,對于所監測信號的及時處理,對于一些相應的數據進行及時處理,最終實現整個發電廠生產過程的檢測與控制。
3.3 電氣自動化在變電站中的應用
變電站中自動化技術的應用主要是指通過變電站中通過結合應用信息處理技術與自動化控制技術以及相關的傳輸技術,通過計算機裝置的引入,形成的變電站的運行管理的自動化系統。這種系統的主要特點在于:通過微機化的設備來取代之前的電磁時設備;以智能化的操作界面代替原來的實時人工操作;以高效安全的生產理念取代原有的不發達的生產狀況。變電站中電氣自動化系統主要包括自動測量裝置、自動監控設備、以及簡單的開關操作設備,通過電氣自動化的加入,也使得變電站的發展更趨向于綜合自動化方向。
3.4 電氣自動化在繼電保護中的應用
對于繼電保護裝置而言,其主要功能就是當電氣系統發生了故障或者出現了過載、短路等情況時,可以在第一時間傳遞出警示的信號,并能夠快速的切斷線路連接的裝置。眾所周知,傳統的繼電保護裝置較為容易發生拒動以及誤動等故障,而利用繼電自動化裝置則可以進行實時監測,有效地控制好電氣系統各設備的運行參數。同時,其還可以進行遠程控制,可以實現長時間的帶電工作。通常情況下,繼電保護裝置可以有效地檢測到電氣系統中全部線路或者某些電氣設備中可能會出現的`異常或者故障等問題。同時,其還可以對電氣系統中某些相對特定的范圍內部分電氣設備或者線路進行實時的監測,一旦監測到范圍內有電氣設備或者線路有故障或者異常情況的出現,繼電保護自動化裝置就可以在第一時間做出連續的解救反應。
如某電氣設備或者線路出現過載或者短路等問題,繼電保護自動化裝置能夠立刻切斷和它相連接的線路,進而通過傳遞危險信號的方式來上報此故障。但是,因為繼電保護裝置的主要作用是在電氣系統中發揮預防的功效,所以,其能夠真正直接發揮功效的機會和條件并不多。而對于繼電保護自動化裝置的運行特點,其主要有誤動和拒動兩種故障方式。
對于誤動而言,其主要指的是在電氣系統沒有發生異常或者故障時,繼電保護自動化裝置卻發出錯位的信號或者錯誤的動作;而對于拒動而言,其是繼電保護自動化裝置在電氣系統出現異常或者故障時,沒有在第一時間發現該故障或者異常情況,無法有效的處理故障或者異常,起不到其應該發揮的功效。另外,相比較與傳統的繼電保護裝置,繼電保護自動化裝置能夠對于特定的電氣設備或者線路進行較長時間的帶電實時監測,能夠對于其所監測到的電氣設備運行參數作控制。
4 電氣工程中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優勢
4.1 電氣自動化的監測優勢一般的電氣設備如變壓器、斷路器等等都需要進行實時的監測,以對于一些臨時發生的故障進行及時的調整與排除,通過電氣自動化設備就可以實現這種實時監測的要求。通過對于電氣設備的一些關鍵參數進行監測,通過相應的反饋進行監視,可以迅速的判斷出設備的故障原因并進行及時措施的采取。
4.2 電氣自動化有助于實現電氣工程設備的智能化現代化生活所需要的是一種現代化的管理方式,隨著電氣自動化系統的廣泛應用于各個行業領域,對于人們生活的智能化管理、對于工業生產的自動化運行提供了便利。人們也對于這種智能化與人性化的管理模式越來越習慣。由于電氣系統中對于微型計算機的完美結合,實現了生活生產的智能化,因此電氣自動化在電氣工程中尤其得天獨厚的優勢。
5 結語
綜上所述,電氣工程是一個國家現代化文明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而電氣自動化水平則是現代化生活生產水平的重要體現,不但支撐著現代電氣工程的發展,更是一切工業發展的前提與原動力。正因如此,近些年來,電氣工程中電氣自動化的應用也有了十分迅速的發展,并廣泛應用于各個行業領域之中。
參考文獻
[1] 黃雪芬 . 探討電氣工程中自動化技術的應用 [J]. 廣東科技 ,20xx,(13):48-56.
[2] 唐杰 , 牟佳媛 . 電氣工程中自動化技術的運用 [J]. 科技創新與瑩瑩 ,20xx,(1):63.
[3] 楚力 . 電氣自動化在電氣工程中的應用分析 [J]. 廣東科技 ,20xx,(9):38-53.
[4] 梁素友 . 論電氣工程與自動化控制 [J].科技導向 ,20xx,(21):182
電氣工程畢業論文開題報告3
1.本課題的研究意義本課題的研究意義
1.1本課題的研究意義
電氣設備檢修是消除設備缺陷通過檢修達到以下目的:消除設備缺陷,排除隱患,保持和恢復設備銘牌出力,提高和保持設備最高效率,電氣檢修及一般安全要求提高設備健康水平,確保設備安全運行的重要措施。使設備安全運行,延長設備使用年限提高設備利用率。 開展電氣設備狀態檢修有重要的意義,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被監測設備全過程受控.沒有死區;適時維修可避免過剩維修,節約維修資金;適時維修可避免維修不足,可避免設備帶病工作,減少事故的發生,減少經濟損失;診斷出設備較精確的剩余壽命,合理使用設備,避免設備浪費或設備壽命不足發生事故造成損失。
2.電氣設備實施狀態檢修的發展前景
定期維修與狀態維修是當前世界范圍內廣泛采用的兩種維修制度,定期維修制度缺點較多,逐漸顯示老化過時;狀態維修優點突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目前工業先進國家均采用狀態維修制度,實施設備狀態檢修既是技術方面的發展進步,也是對現行檢修管理體制的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我國現在正由定期維修制度逐步向狀態維修制度過渡。①定期維修制度貫徹“預防為主”的原則,“到期必修,修必修好”,曾經起到良好的作用。但由于維修盲目性難于克服,每年造成人力、財力、物力浪費巨大且在年檢大修中,容易造成事故,降低可靠率和經濟效益。②狀態維修制度根據電氣設備的運行狀況、實行“該修必修,修必修好”,克服了定期維修制度的不足,優點顯著,勞動生產率與供電可靠率,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等均有明顯提高。工業先進的國家已普遍實施。③隨著微電子技術的發展和微機的廣泛應用,監測手段不斷增多,性能日益完善,為我國下一步更廣泛地推行狀態維修制度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建議有關部門有計劃、有步驟地積極試點,總結經驗,逐步推廣。④狀態維修是一項復雜而細致的工作,需要對設備歷年的運行記錄、檢修臺帳進行整理統計、分析摸底,同時進行必要的組織準備,做好相應的思想工作,爭取少走或不走彎路而達到預期目的。
3 新技術在電氣設備狀態檢修中的應用
3.1 發電機、變壓器的檢修 狀態檢修(cBM)也可稱為預知維修(PM),是以獲取設備運行的特征量為基礎,結合設備的歷史運行狀況和檢修情況以及現在的運行狀態,從而查明故障(隱患或缺陷)性質、位置和嚴重程度。“不斷電和帶負荷”稽核技術正是基于以稽核到設備運行的特征量為基礎,并采用專業的`測試軟件系統,來完成準確的預知性稽核設備(電氣保護系統)運行數據。實現了從停電對設備健康狀態進行診斷到不停電設備健康狀態進行實時或定時診斷、評估和剩余壽命預測這項技術上的變革,是對狀態檢修理念的一種新突破。此技術能夠完整的查驗到當前保護系統元器件運行的主要數據、隱患內容等各項指標。并針對元器件運行的情況,了解到元器件參數是否出現異常,元器件是否發生實質性故障或出現某些異常征兆,用戶可根據這種數據進行糾正或維修,減少成本、時間、人力的各種非必要支出。 新投入使用的變壓器和運行5年后的主要廠、站用變壓器及運行或試驗中發生特殊情況的變壓器都要進行吊芯檢查或檢修。吊芯檢修是將變壓器的鐵芯從油箱中吊出或將變壓器的鐘罩吊開露出鐵芯,然后根據技術標準要求,對各個部件進行檢查、測量、試驗,對各部位進行清洗并處理有關缺陷。
由于吊芯檢修要起吊鐵芯或鐘罩,為防止起吊過程中的傷人或碰壞變壓器部件,變壓器吊芯時應采取以下安全措施:吊芯應選擇在良好天氣進行,并且工作場所無灰煙、塵土、水氣,相對濕度不大于75%。變壓器鐵芯在空氣中停留時間應盡量縮短。如果空氣相對濕度大于75%,應使鐵芯溫度(按變壓器油上層油溫計算)比空氣溫度高10℃以上,或者保持室內溫度比大氣溫度高lOT;,且鐵芯溫度不低于室內溫度。只有在這種情況下吊芯,才能避免芯子受潮;起吊前,必須詳細檢查起吊鋼絲繩的強度和掛鉤的可靠性,以免發生起吊過程中的斷繩事故。起吊所使用的器具不準超載。
①紅外線點溫計。紅外線點溫計,是一種手持的,可以方便靈活操作的測量儀器,它可以直觀迅速的進行故障發熱的檢測,這種方式幾乎適用于所有的電氣設備,對電氣設備的表面測溫和故障發熱檢測準確,操作簡單。
②紅外線熱像儀。紅外線熱像儀不僅可以在電氣設備正常的運行狀況下使用,也可以在停機檢修過程中進行熱像分析及檢測。在正常的運行下,發電機、斷路器、CT、母線及連接、工廠電纜、工廠電容器等設備的檢測中都非常適用,還可以輔助進行發電機定子鐵損試驗和發電機轉子護環的拆裝工作在停機檢修中也適用,紅外線熱像儀可以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③超聲波流量探測儀。這個儀器一般用在停機檢修中,也可以用于在線測量發電機定子進(出)水總管的流量、在停機檢修中,可以測定發電機電子線棒的流量,斷路器附屬系統的冷卻水流量及大型變壓器循環油系統的流量等。 ④發電機在線綜合分析專家系統。發電機在線綜合分析專家系統可以綜合發電機的各種工況參數,例如對溫度、電壓、電流、振動、勵磁、絕緣、壽命等進行分析,并對照專家系統給出結論和處理意見。
3.2 注意事項 在發電機(調相機)的斷路器及滅磁開關都己斷開,但轉子仍在轉動的情況下,禁止在發電機(調相機)回路上工作,以防止因轉子的剩磁在定子繞組中感應電壓觸電。在特殊情況下需要在轉動著的發電機(調相機)回路上工作時,必須先切斷勵磁回路,投入自動滅磁裝置,將定子出線與中性點一起短路接地。在裝拆短路接地線時,應戴絕緣手套,穿絕緣靴或站在絕緣墊上,并戴護目鏡。 填寫小修記錄。小修記錄包括廠(站)名、變壓器編號、銘牌、小修項目、更換部件及檢修日期、環境溫度、器溫等,并注明檢修人員。對檢修后變壓器上部各放氣堵應充分放氣,包括散熱器或冷卻器、套管、升高座及氣體繼電器等處。檸松放氣堵放氣,當冒油時快速擰緊。變壓器上部不應遺留工具等。在退出檢修現場前,應檢查變壓器的所有蝶門、截門是否處在應處的位.
4 結語
通過設備狀態檢修管理促進設備管理水平提高,是工廠系統設備管理中的一種重要方法,隨著設備管理容量的變大,促進了設備管理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如何利用信息系統為狀態檢修管理服務,是迫切需要解決的新問題只要我們不斷改進和創新,不斷推進設備狀態檢修管理,完善和提高設備管理水平才能達到提高電網設備運行可靠性,提高電網的電能質量及減少電網損耗的目的。
參考資料:
[1] 李建勇.機電一體化技術[M].北京:科學出版社,20xx.
[2] 李運華.機電控制[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xx.
[3] 洪鐘洲.數控系統的發展現狀和趁勢.機電一體化.1996
[4] 項占琴.微電子機械的發展現狀及前景.機電工程.1997,
[5] 張建民.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1996
[6] 陳瑜.國外機電一體化技術發展趨勢[J].國外機電一體化技術.20xx,5
[7] 謝存禧.機電一體化生產系統設計.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9
[8] 機電一體化技術手冊編委會.機電一體化技術手冊.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4
[9] 胡泓、姚伯威主編.機電一體化原理及應用.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9
[10] 梁景凱主編.機電一體化技術與系統.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7
[11] 徐志毅主編.機電一體化實用技術.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5
【電氣工程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電氣工程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范文01-03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06-20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06-19
【推薦】畢業論文開題報告11-29
碩士畢業論文開題報告02-23
【熱】畢業論文開題報告11-19
金融畢業論文開題報告10-17
【熱門】畢業論文開題報告11-27
音樂畢業論文開題報告11-06
2016畢業論文的開題報告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