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金融碩士論文開題報告

時間:2021-03-17 18:10:13 開題報告 我要投稿

有關金融碩士論文開題報告

  一、選題背景

有關金融碩士論文開題報告

  研究生論文 分期償還的償付形式,具有潛在的流動性。這一理論仍沒有放棄商業銀行理論和轉換理論,只是包括了更為廣泛的資產組合。根據這一理論,追求最大限度的盈利逐漸成為其經營管理的主要目標。

  負債管理理論最古老的是“銀行券理論”,緊隨其后的是“存款理論”。傳統的存款理論主要是從商業銀行的安全性和流動性出發,根據所吸收的存款狀況來安排商業銀行的貸款等資產業務,保持資產較高的流動性,防止出現擠兌現象,傳統的存款理論是在犧牲商業銀行資產盈利性的前提下保持資產的流動性。進入20世紀60年代,利率管制使商業銀行利潤最大化和資金流動性的矛盾突出,于是出現了負債管理理論。其中對零售負債管理影響較大的是購買理論和銷售理論。這些理論找到一種保持商業銀行流動性的新方法,提高了商業銀行競爭力。

  購買理論認為,銀行的流動性不僅可以通過加強資產管理獲得,而且完全可以通過主動負債、主動購買外界資金等手段實現。銷售理論立足點是服務,提倡創造金融產品,為更多的客戶提供形式多樣的服務。購買理論和銷售理論都是從盈利性出發,建議主動從同業金融機構、中央銀行、國際貨幣市場以及財政機構借入資金,滿足商業銀行追求最大限度盈利的要求;通過推銷金融產品,擴大零售銀行業務資金來源,保證流動性,提高銀行的經濟效益。

  超貨幣供給理論認為,銀行提供貨幣只是達到經營目標的手段之一,它不僅有多種可供選擇的手段,而且有廣泛的同時兼得的目標。銀行在購買證券或發放貸款以提供貨幣的同時,積極開展投資咨詢、項目評估、市場調查、信息分析、管理顧問、電腦服務以及委托代理等多方面配套業務。使銀行業務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

  現階段改革發展的理論基礎主要有零售銀行業務風險管理理論和零售銀行業務創新的相關理論。風險管理理論主要涉及通過有效方法和手段對利率風險、信用風險、市場風險等零售銀行業務風險進行分析、防范和控制。金融創新相關的理論中凱恩的規避金融創新理論、西爾柏的約束誘導型金融創新理論、希克斯和尼漢斯的交易成本理論以及諾斯等制度學派理論較有影響力和代表性。

  綜上所述,從真實票據理論到轉換能力理論使零售銀行業務不斷發展;預期收入理論的出現促進了零售資產業務的產生;負債理論的發展促進了零售銀行負債業務的變革;超貨幣供給理論的出現為零售中間業務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零售銀行業務改革發展的現階段理論和早期理論以網絡信息技術、電子通訊技術的發展為風水嶺。先進網絡信息技術的運用,帶來的貨幣流動速度的加快、投機手段的更加高明,使銀行風險增加。為了降低風險,監管部門加強了監管,商業銀行盈利性下降。商業銀行必定進行金融創新來降低風險、規避監管、提高盈利。先進的電子通訊技術、快速的信息傳遞速度使商業銀行的金融創新趨同,無差異性使盈利性降低。商業銀行必須在對產品不斷創新的同時,尋求品牌、服務等非直接盈利的手段,以深入人心、發展和穩定客戶,這就構成了商業銀行的核心競爭力。總而言之,有關零售銀行業務發展的早期理論和現階段理論是在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對商業銀行流動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研究,并且都是以利潤最大化的企業經營原則為基礎。

  (二) 國內外研究概況

  1. 國外研究概括

  零售銀行業務在西方發達國家是80年代前后才逐步興起的。于蓉在其《零售銀行業的產生及國內銀行的發展思路》一文中寫道興起的主要原因有:

  (1)商業銀行批發業務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戰后西方各國企業對資金的需求減少,同時股票與債券市場的發展使批發業務份額大幅下降,商業銀行不得不另謀出路。

  (2)零售金融市場需求增加。中產階級及富有階層的壯大使得對金融中介的服務需求增加與復雜化。

  (3)西方國家70年代以來的金融改革為零售銀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西方國家以“自由”為特征的金融改革使金融機構之間競爭更加激烈,使商業銀行在金融工具和銀行業務上不斷創新,開始提供諸如證券、保險等其他服務。

  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后,零售業務在商業銀行業務中比重與日俱增,逐漸成為許多商業銀行的主要贏利來源。如1994年花旗銀行34億美元的總收入中,消費者業務就占18億美元。對如此穩定而回報豐厚的市場,各家銀行都顯示了濃厚的興趣,從而推動了90年代后零售金融業務日新月異的變化。刊登在《銀行與經濟》上的《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發展的趨勢及競爭策略》一文中認為這些新變化主要有:

  (1)業務模式由分支機構轉向以電子化為主的多渠道服務方式。許多顧客,尤其是那些有錢而沒有時間的人特別需要及時而便捷的個性化服務,而信息技術尤其是網絡的廣泛運用使之成為可能。銀行不再坐等顧客上門,而是通過分支機構、電話銀行、ATM機、網上銀行及信用卡業務等多種渠道為客戶提供量體裁衣的服務。

  (2)“客戶中心型”經營理念使商業銀行組織結構發生變化,私人業務部門紛紛成立。私人業務部門的成立改變了傳統銀行對私人的各種服務不能在一個部門辦理,信息無法溝通,客戶無法共享的局面,而是將以往分散的對私人的存、貸、匯等傳統業務與信托業務集中在一個部門辦理,于是可以針對客戶的具體情況,滿足不同客戶的個性化需求。

  (3)業務重點有資產業務轉向中間業務。90年代以來,個人住房和耐用消費品等消費信貸需求基本滿足,與此同時,股市、外匯市場、保險業務、基金的興起與高利潤吸引了人們的注意,但由于市場的高風險及人們缺乏專業知識,使得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有了發展的契機。針對市場的需求,中間業務從單純的代理收付擴大為包括結算、擔保、投資管理、個人理財、咨詢等廣泛內容。

  (4)金融產品日益豐富和個性化。面對同業競爭的加劇,證券、保險、基金的挑戰,商業銀行需要以產品的不斷創新和個性化吸引客戶,銀行開始提供顧客真正需要的服務,商業銀行轉向名副其實的“金融百貨店”。(責任編輯:1011)

  《國外商業銀行零售銀行業務發展的經驗》中總結出縱觀國外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的發展,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些經驗:(1)從思想上重視零售業務發展,并視其為利潤中心,出現零售業務主導型銀行。如花旗銀行的主要業務領域是零售業務和國際業務,零售業務占其盈利的七成;在對零售業務的管理上,花旗銀行對消費信貸產品的利潤目標實施全程動態監控。(2)注重零售業務的商業銀行通常有眾多的分支機構作為產品推銷渠道,并且能根據目標市場設置分支機構。同時,在分支機構眾多的情況下,在分行和總行之間, 又設立了區域性分行以便于協調和監督。(3)以客戶為中心進行網點設計,如將營業場所中更大的空間留給顧客,實現與客戶面對面做業務,增加基層銀行中為客戶提供信息、咨詢等服務的員工。(4)在為客戶服務上,重視客戶信息檔案的建立,倡導度身定做、分層次服務,著力構建本行的基本客戶群和優質客戶群,并按客戶對銀行的貢獻度開展區別服務,提供差別優惠。(5)在產品、價格、分銷渠道、促銷等方面有一套完善的營銷策略,而且營銷手段形式多樣,針對性強。

  鄭璇在《國內外商業銀行零售銀行業外對比及啟示》中指出國外商業銀行零售銀行業務未來將把經營重點從資產業務轉向中間業務,以拓展非利息收入;金融產品日趨豐富,銀行、證券、保險業走向混業加入WTO以后,按照承諾,我國逐步放寬了銀行業對外開放的地域和業務范圍,到2006年底,22個國家和地區的73家外資銀行在華設立了283家營業性機構,27家境外戰略投資者參股20家中資銀行。2006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過渡期結束,我國銀行業進一步對外開放,取消了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業務的客戶和地區限制。開放度的加深意味著競爭的加劇。外資銀行憑借其在跨國經營管理機制上的優勢、細致的客戶關系管理、靈活的用人機制和完善的培訓機制以及在投資理財等中間業務方面的獨特優勢,在中國市場上如火如荼的開展業務,取得了很大的收益。外資銀行在有力促進中資銀行經營理念和管理方式轉變的同時,也對中資銀行構成了很大的威脅與挑戰。

  而中資銀行雖然相繼進行了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造、穩步推進農村信用社的產權制度和內部機制改革、醞釀國家政策性銀行的商業化改革等一系列措施使中資銀行近幾年的盈利能力已大幅提升,但是與外資銀行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外資銀行的平均不良資產率為0.7%,而中資銀行即使是已經上市的優質銀行其平均不良資產率也將近4%,資產質量總體上不如外資銀行。中資銀行普遍盈利結構單一,業務活動局限在相當狹小的范圍內。

  面對國內銀行不佳的盈利能力,應當研究世界各大銀行的盈利狀況,借鑒其先進經驗,以尋找有效的方法來增加我國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以美國銀行業為例,單位資產盈利率最高的商業銀行不是資產規模最大的花旗集團,也不是國際化程度很高的摩根大通,而是采取“立足國內,大力發展零售銀行業務”戰略的美國銀行。考察其他大銀行,發現像花旗集團、匯豐控股、標準渣打、富國銀行等大型銀行都在努力發展零售銀行業務,并且這些銀行零售銀行業務對總收入的貢獻率都在60%以上。

  因此,發展零售銀行業務作為提高我國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突破口是提高我國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一條可行之路。根據我國現在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居民財富不斷增加,對金融服務需求日益豐富和多元化、個性化,國內銀行近些年的發展使經營觀念、方式等有了很大改進這些情況,再結合我國商業銀行現狀和我國具體國情來看,立足國內、大力發展零售銀行業務的戰略恰恰適合我國商業銀行的實際情況,能為其帶來巨大的盈利,同時零售銀行業務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我國商業銀行零售銀行業務目前仍處于起步階段,雖然發展迅速,但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使商業銀行不能很好的體現零售銀行業務的盈利能力。故本文旨在對我國商業銀行零售銀行業務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同時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對我國零售銀行業外的發展提出一些有效的、具體的、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對策,從而改善我國商業銀行盈利難得局面,使我國商業銀行能夠更好、更快、更健康的發展。

  二、文獻綜述(要求:字數不少于4000,文獻不少于10篇部)

  (一) 零售銀行業務的理論基礎

  1. 零售銀行業務的概念

  商業銀行的零售銀行業務是相對于批發銀行業務而言的,通常將面向大型工商企業和機構,單筆數額巨大的銀行業務稱為批發銀行業務,而零售銀行業務則主要面向個人客戶和中小企業。零售銀行業務是指商業銀行以客戶為中心,運用現代經營理念,依托高科技手段,向個人、家庭和中小企業提供的綜合性、一體化的金融服務,包括存取款、貸款、結算、匯兌、投資理財等業務。零售銀行業務成為商業銀行新的利潤增長點,是未來銀行業發展的趨勢。

  零售銀行業務的內容和范圍相當廣泛,它涉及到商業銀行的資產業務、負債業務、中間業務等各個領域。從資產業務來看,有消費信貸——包括汽車貸款、住房貸款、耐用消費品貸款等,信用卡融資和透支等;從負債業務來看,主要有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儲蓄存款、信用卡存款、金融債券、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等;從中間業務來看主要有個人匯兌結算、個人信托、個人租賃、個人保管箱、個人票據托收、代理支付、個人咨詢及理財業務、個人外匯買賣及外幣兌換等業務。(責任編輯:1011)

  零售銀行業務的主要特征有:客戶對象主要是個人客戶;交易零星分散;交易金額較小。“以客戶為中心”是零售銀行業務最主要的經營理念。零售銀行業務注重集約化經營,通常在總部集中產品開發和制定經營策略,突出經營網點的營銷和門市作用。零售客戶財富、職業、理財習慣差異大,零售業務及產品需要有明確的市場定位。新產品很容易模仿,優勢時間短,要不斷推出新產品才有競爭力。

  2. 零售銀行業務的理論發展

  宋君麗的《零售銀行的理論基礎與發展脈絡》一文中詳細研究了零售銀行業務的理論發展,涉及“零售銀行業務”的理論可以上溯至18世紀英格蘭商業銀行所遵循的確定銀行資金分配方向的理論,即“商業貸款理論”。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和銀行業務的發展,商業銀行管理理論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從“真實票據論”、“轉換能力理論” 、“預期收入理論”等到“超貨幣購買理論” ,零售銀行的理論基礎得以逐步確立。

  真實票據理論又稱為商業貸款理論,源于亞當斯密1776年發表的《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是在17世紀英國銀行實踐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里貸款主要是指存貨貸款或流動資本貸款。該理論認為:在銀行發展初期,商業銀行在分配資金時應著重考慮保持高度的流動性,又被稱為自償性貸款理論。銀行的主要資金來源時流動性很高的活期存款,而存款的決定是外在的,因此,業務主要集中于短期自償性貸款,不發放長期貸款和消費貸款。這一理論主要關注的是商業銀行的流動性和安全性,強調商業銀行經營的穩健,盈利性相應受到一定損失。

  轉換能力理論由美國人莫爾頓1918年在《政治經濟學雜志》上發表的《商業銀行及資本形成》一文中提出。這一理論基于人們對保持商業銀行流動性有了新認識的基礎上,認為商業銀行資產不一定局限于短期自償性貸款,可將其相當一部分分布在需要款項時可立即出售的證券資產上,從而擴大了商業銀行的資產范圍,使商業銀行在保證了一定流動性和安全性的基礎上增加了盈利。在資產可轉換理論的鼓勵以及當時社會條件的配合下,商業銀行資產組合中的票據貼現和短期國債比重迅速增加。

  預期收入理論是1949年美國金融學家在《定期放款與銀行流動性理論》一書中提出的。該理論的基本思想是: 商業銀行的流動性狀態歸根到底是以未來收入為基礎的,并與其收入的大小成正相關。該理論主張商業銀行應把借款人的預期收入作為衡量其貸款償還能力的標志,并以此來重新協調盈利性、流動性和安全性之間的關系。由于借款人的預期收入受貸款到期日分布的影響,因此,銀行可以發放長期商業貸款、不動產貸款和消費貸款,這些貸款采取了攤銷或經營,金融機構之間盛行收購、合并、組成策略聯盟等,商業銀行有轉向“金融超市”的趨勢;服務方式將從分支機構轉向電話、電子化,注重運用信息技術。

  2. 國內研究概況

  對于我國零售銀行業務的現狀,馮晶在《淺談商業銀行零售銀行業務發展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中提到我國零售金融服務在短短幾年的時間里擺脫了短缺狀態,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但是,盡管我國零售銀行業務發展速度較快,目前零售銀行業務占商業銀行利潤總額的比重卻非常低。以國內零售銀行業務競爭優勢較明顯的中國銀行為例,中國銀行2005年零售銀行業務產生的營業利潤為188億元,僅占營業利潤的35%,而在西方發達國家銀行的收入結構中,零售銀行業務的利潤貢獻率通常都在50%以上。

  零售負債業務長期穩定增長。隨著商業改革的不斷深入,銀行自身的利益得到了越來越充分的體現,與此同時,零售銀行業務在吸收家庭儲蓄、支持經濟增長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長期以來,零售銀行業務作為商業銀行重要利潤增長點的地位正日益凸現,但大多數的銀行仍舊把零售銀行業務中吸收存款放在首要地位。

  現階段我國零售銀行資產業務主要以消費信貸為主,消費信貸是由商業銀行向消費者提供資金,用以滿足消費需求的一種信貸方式。在我國擴大內需以促進消費的'方針指導下,人民銀行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刺激消費的貨幣信貸政策,消費信貸的政策效果明顯、規模增長迅猛,但基數和比重仍然很低,未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我國零售中間業務剛剛起步、發展潛力較大、信用卡業務發展迅速,但比重低,盈利能力差,品種數量少,以代理服務、咨詢服務為主。在我國,長期以來,國有商業銀行在金融業的壟斷地位,導致其在經營觀念上沒有準確定位,多將中間業務視為表內業務的一種附屬業務。目前我國零售銀行中間業務以及發展到數百個品種,但其發展的一個明顯特點就是業務的非商品化:產品開發的初衷,不是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而是作為吸收存款、吸引客戶的一種手段,變成了免費的附加服務。由于營銷乏力,使中間業務尚未全面地滲透到社會公眾生活中去,造成一方面銀行推出的部分中間業務客戶不了解;另一方面客戶需要的產品銀行又不能提供,減少了銀行收入,影響了商業銀行發展中間業務的積極性,造成了中間業務收益對銀行利潤貢獻率低的局面。(責任編輯:1011)

  我國商業銀行零售中間業務起步較晚,加之重視不夠,以及嚴格的分業管理等因素,零售中間業務的發展受到極大限制,業務范圍狹窄,品種單一。長期以來,我國商業銀行對中間業務的發展普遍認識不足,沒有把中間業務當作一項主業和新的利潤增長點來經營。加之我國對銀行業實行嚴格的分業管理等因素,其發展受到了極大的限制。這些限制的直接后果就是國內商業銀行金融創新能力差、產品單一、缺乏吸引力、盈利能力低、專業經驗少和素質差等問題的存在。我國零售銀行中間業務構成也比較簡單,只有手續費收入、匯兌收入和其他營業收入。零售中間業務基本處于自發盲目、單項開發和分散管理的發展狀態。商業銀行雖然也相繼推出了許多新的零售中間業務品種,但從整體看,仍以傳統的結算、匯兌、代理收付等業務為主,高附加值的中間業務品種較少,金融衍生類工具則基本還是空白。在已經開展的零售中間業務品種中,代理類中間業務占據主要內容。由于目前國內銀行業分業政策的限制,銀行不能代替客戶理財,只能提供咨詢服務。隨著零售銀行業務的發展,銀行已經設置了客戶經理,為有大額資金的客戶提供專門的服務,給與轉賬、貸款等便利,逐步將其發展為代客理財。

  所以,閆曉嫻在《求解中國零售銀行困局》中明確指出雖然近年來我國零售銀行業務有了較快發展,但面對今后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零售銀行業務要有突破性發展仍受體制、人才、理念三大因素的制約。首先,在零售銀行業務營銷體制上,還沒有將營銷職能擺在商業銀行工作的突出位置上來,客戶經理、產品經理的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體現,管理與經營缺乏相應的獎罰措施,崗位細化程度不夠,造成產品創新機制不強,業務拓展空間局限。其次,在零售銀行業務經營理念上缺乏創新意識,零售業務定位與當地經濟環境、市場狀況結合不密切,缺乏因地因時創新零售銀行業務產品的理念,客觀上照抄照搬的現象較普遍,拿來主義根深蒂固,零售業務創新的主觀能動性沒有得到充分調動。同時,受傳統觀念的束縛,金融創新始終受是否能帶來新的金融風險的制約而裹足不前。第三,商業銀行從事零售業務的整體隊伍缺少高素質的專業人才,人才培養落后于技術進步,使零售業務的發展受人才短缺的制約。

  (三) 小結

  結合以上文獻研究,對我國商業銀行在發展零售銀行業務時可以借鑒國外發展良好的商業銀行的經驗,如進行精細的客戶信息和客戶資源管理,對營銷渠道及時更新,進行符合顧客需要的金融產品創新,以強大的信息技術為支撐,智能化的風險管理等方面論述較深入全面,為我國零售銀行業務的發展指出了一條可循之路,但是文獻中對于如何切實改進實質性的業務和服務等一些不利于零售業務發展的情況,如何從根本觀念上重視零售銀行業務,而不只是把零售銀行業務作為一項傳統業務的方面論述仍較少。

  三、參考文獻

  [1] 于蓉.零售銀行業的產生及國內銀行的發展思路.城市金融論壇,2000,5(06): 41-44

  [2] 宋君麗.零售銀行的理論基礎與發展脈絡.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7,(01):88-89

  [3] 馮晶.淺談商業銀行零售銀行業務發展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商業經濟,2008,(2):76-77,82

  [4] 王廣宇.我國零售銀行業面臨的沖擊與改進戰略.金融論壇,2003,8(10):27-31

  [5] 閆曉嫻.求解中國零售銀行困局.理財,2007,(08):23-24

  [6] 江賢輝,張旗.淺析我國零售銀行發展基礎.商場現代化,2008,(2):367-368

  [7] 謝治春,羅東華.國外商業銀行零售銀行業務發展的經驗.商場現代化,2004,(01):52-53,62

  [8] 鄭璇.國內外商業銀行零售銀行業務對比及啟示.海南金融,2006,(10):42-44

  [9] 李衛卿,葉晴,李慧霞.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發展的趨勢及競爭策略.銀行與經濟,2003,(12):30-31

  [10] 趙萍.中國零售銀行的業務擴展.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3,(08):21-24

  [11] 羅志松.商業銀行發展零售銀行業務的前景分析.上海金融,2003,(05):56-57

  [12] 第米瑞斯 N.考若法斯.商業銀行發展戰略.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5

  [13] 休克羅克斯福德,弗克蘭艾布拉姆森,亞歷克斯亞伯朗諾斯基.零售銀行做強法則.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

【有關金融碩士論文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金融學碩士論文開題報告05-11

理工碩士論文開題報告01-10

碩士論文開題報告指南12-26

碩士論文開題報告寫作03-31

文科碩士論文的開題報告01-06

碩士論文開題報告的格式01-06

數碼藝術碩士論文開題報告09-30

碩士論文開題報告格式模板06-27

設計計劃學碩士論文開題報告02-07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莆田市| 贵定县| 杭锦后旗| 土默特左旗| 论坛| 河东区| 巴东县| 武鸣县| 平顶山市| 繁昌县| 江门市| 阿合奇县| 古交市| 林周县| 柏乡县| 田东县| 灵石县| 交城县| 三河市| 白山市| 油尖旺区| 义马市| 舟曲县| 池州市| 乌鲁木齐县| 米泉市| 高安市| 收藏| 五河县| 富源县| 蒲江县| 宜黄县| 榆林市| 延边| 云林县| 龙州县| 赤峰市| 新沂市| 黄冈市| 永清县| 苗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