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護理畢業論文范文
近代護理是在中世紀之后生物醫學發展的基礎上起步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護理畢業論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閱讀參考學習!
2017年護理畢業論文范文1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影響 》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影響: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強調生物一心理一社會的新興的醫學模式,而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是醫學心理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把護理對象的心理狀況與護理學相結合起來,發展成護理心理學。
1.乳腺癌手術治療:
乳腺癌手術根治“經典根治術到今天,已經有109多年的歷史,經歷了四個過程:第十九世紀末,Halsted根治術,二十個世紀50年代,擴大根治術,改良根治術的60年代,80年代的保乳手術,乳腺外科一直是最好的爭論和研究的焦點。隨著基礎醫學研究,前瞻性的臨床試驗報告的行為和結果,繼續對乳腺手術的影響及相關學科的發展;新理論,新觀念,新技術,使乳腺癌的外科治療更科學,更合理的方向。
乳腺癌手術方式的選擇在不同的地區,由于不同的醫療條件有衛生條件的差異,一些發達城市在經濟發達地區,及時與術后綜合治療,“擴大超根治術”已被完全拋棄,也不使用經典根治術。簡單的切除加腋窩淋巴結清掃術(奧金克洛斯手術)是最常見的手術,保留胸大胸小肌Patey手術更常用。從美和減少心理創傷的要求,很多人行奧金克洛斯Patey手術或手術,一個乳房重建保持外觀。
2.個性化心理護理:
個性化的心理護理是指護理的全過程,對多種積極影響病人的心理狀態的方法和手段和個性心理特征的護士,以幫助自己的條件的患者得到最佳的身體和精神狀態。乳腺癌患者的手術治療,因為與疾病相關知識缺乏,手術會產生恐懼。對外傷性手術,心理和生理疾病的焦慮會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的現代模式,心理保健作用的關注。心理護理作為學科的一個很實際的應用,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廣泛應用于臨床護理實踐。心理護理是現代護理模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應開展臨床護理過程中,護理實踐的每一個角落。良好的心理護理,掌握,提高溝通技巧,良好的心理輔導。個性化的主要目的的心理護理:病人的疾病的壓力,焦慮,抑郁和其他情緒悲觀的升降,和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正確、及時的健康教育對患者盡快適應新的角色和醫院環境;幫助患者建立新的關系,尤其是醫患關系,為了適應新的社會環境。
其實施心理護理的原則有交往原則、啟迪原則、針對性原則、自我護理原則。對于手術治療的乳腺癌患者常用的心理護理方法有如下:心理護理:
①心理分析:首先術前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了解,多數患者術前會出現情緒緊張、擔憂、恐懼、焦慮、思前想后、顧慮重重等情緒障礙,導致睡眠的質量下降、食欲不振,甚至心率、血壓波動大等問題。其次,大多患者對本身疾病的治療及預后不了解,面對陌生手術,會對醫生技術水平,手術的安全問題及手術預后等問題存有疑問,有著不信任、不放心,甚至把問題想到壞處等不良的情緒搜集整理。這些不良的情緒,嚴重影響了手術的順利進行,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及康復。
②語言開導:對于手術治療的乳腺癌患者護理人員應熱情耐心對待,主動跟患者交談,語言中應同情關心及體諒患者,在患者出現悲觀失望焦慮的情緒時,應及時主動熱情地開導鼓勵患者,幫助他們增強能戰勝疾病的信心。護理人員通過語言的威力,誘導鼓勵患者,以增強機體對情感刺激耐受性,促使協調臟腑的功能,幫助患者早日康復。
③交談心思:通過交心談心方式,常多接近患者,以患者進行閑談,拉家常,以詳細了解患者患病的影響因素和根本原因,及患者的心理狀態,以及患者患病后的情緒急劇變化,進一步了解患者的興趣愛好,生活習慣,性格特征,文化程度,家庭背景,和患者對自身疾病的看法,評價,希冀及擔憂。同時了解患者家庭或經濟存在的實際性困難。積極有效做好患者思想工作,以幫助患者建立良好心態,為治療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
④移情:通過語言或行動及開展小活動等方式,轉移患者的注意力。調動患者的積極性,使其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通暢情志,促動精氣,變利營和氣血,從而調動人體自身的祛邪能力,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⑤情志相制:即用一種情志去抵制另一種情志,以淡化或消除其中不良的情志,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即中醫中獨特的“喜勝憂”情志治療療法。如日常的護理工作中可有意識地向患者說些笑話或愉快的事,或者讓其看看喜劇等,以抑制其憂傷情志,讓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
3.總結:
在乳腺癌治療的未來可預見的時期內,乳腺癌的幾種手術并存,治療個體化綜合治療模式的生活質量。保乳手術和前哨淋巴結活檢已成為歐洲和美國的.首選治療早期乳腺癌手術,在我們的設備和技術,放射治療是不受歡迎的,只有少數幾家醫院,但它將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在我國仍占主導地位,但它最終將取代保乳手術。即刻乳房重建已完全建立,不影響患者預后的乳腺癌患者和住院條件的需求情況的患者隨訪,其發展空間。乳腺癌的手術治療可以提高局部控制和降低復發率。新輔助化療,放療,鞏固化療,內分泌治療和生物治療,可以進一步減少復發和死亡率和提高生存率。并檢測腫瘤標志物的預后指標,以幫助確定輔助治療的強度。乳腺癌手術綜合治療將繼續尋求自身的地位和時代價值。
一個人生病,它在社會中的角色也將發生變化。患者在生活環境的突然變化,角色關系,患者往往難以適應突然的,會有一些心理問題,這需要心理護理,幫助創造條件,有利于患者精神狀態最佳的治療和康復的情況。心理護理不僅將有助于患者的康復,而且在病人的整體護理的實施與改善健康結局。也有助于提高臨床療效,病人早日康復。從心身疾病和心理社會因素和結果更密切的治療,病人的心理狀態和心理的變化直接影響的疾病,治療和康復的程度,因此,心身疾病的心理護理尤為重要。
2017年護理畢業論文范文2
《 加強治療病房患者譫妄的探索及治療 》
【摘要】目的探討急診重癥加強治療病房(EICU)中患者出現譫妄的臨床特征、病因及治療策略。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北京安貞醫院EICU呼吸組住院期間出現譫妄的患者的臨床資料,同期隨機抽取相同例數未出現譫妄的患者作為對照組,進行總結比較分析。結果住院期間出現譫妄的患者共42例,譫妄發生率為7.5%(42/563)。所有出現譫妄的患者均合并3種以上疾病,以肺部感染、高血壓、冠心病、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腎功能衰竭及低鈉血癥多見,50%患者需要機械通氣(有創/無創)。譫妄組和對照組病死率均為11.9%(5/42)。與對照組比較,譫妄組住院時間長[14(11)d比12(11)d,P>0.05],住院費用高[28389(58999)元比19373(21457)元,P<0.05].42例譫妄患者中發現由原發基礎疾病引起的譫妄占52.4%(22/42),藥物因素引起的譫妄占9.5%(4/42),由ICU環境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譫妄占38.1%(16/42)。結論針對ICU譫妄的原因,去除相關誘發因素,積極治療原發病,加強對患者的心理疏導,進行綜合治療,縮短住院時間,減少住院費用,促進患者康復。
【關鍵詞】重癥加強治療病房;譫妄;病因分析;治療策略
作者:梁穎米玉紅劉雙羅祖金姚志宏
近年,有關重癥加強治療病房(ICU)患者出現急性譫妄的報道逐漸增多,多集中在外科術后,尤以體外循環心臟術后或心臟介入術后出現精神癥狀多見,但關于急診重癥加強治療病房(EICU)的報道較少。本研究總結北京安貞醫院EICU呼吸組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兩年間住院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患者發生譫妄的原因,以及給予相應的處理對策,為臨床提供治療經驗。
一、對象:
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于北京安貞醫院EICU呼吸組住院期間出現譫妄的患者的臨床資料,并隨機抽取同期同一科室相同例數的無譫妄住院患者的臨床資料作為對照,進行臨床分析。
二、方法:
譫妄的診斷方法:所有出現精神癥狀的患者均按照ICU精神錯亂評估法(CAM—ICU)進行診斷。其臨床特征為:
①精神狀態突然改變或起伏不定;
②注意力散漫;
③思維無序;
④意識清晰度的改變。
分為清醒、警醒、嗜睡、昏睡、昏迷。在評估譫妄的過程中,按照上述順序,依次判斷患者意識狀態的急性改變或起伏不定、注意力散漫、思維無序、意識清晰度的改變。CAM.ICU陽性的判定標準為:
①和
②項陽性,加上
③或④陽性表示存在譫妄。
三、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1.5統計軟件錄入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中位數與四分位數間距(IQR)表示;計數資料用率和構成比表示。由于樣本不符合正態分布原則,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Mann—WhitneyU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一、一般資料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兩年間于北京安貞醫院EICU呼吸組住院患者共563例,其中有42例出現譫妄,發生率為7.5%(42/563)。譫妄患者中,男21例,女21例;中位年齡79.0(11.2)歲。對照組患者42例,其中男21例,女21例;中位年齡80.7(17.5)歲。
二、譫妄組患者的主要基礎疾病
本組患者多為高齡患者,基礎病多為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疾病、營養和代謝疾病、腦血管疾病和消化系統疾病等,其中呼吸系統疾病多為肺部感染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心血管系統疾病多為高血壓、冠心病和合并心力衰竭。營養和代謝疾病多為糖尿病。腦血管疾病多為陳舊腦梗死和腦供血不足。消化系統疾病多為消化道出血。本組患者中,腎功能不全的發病率也較高,占35.7%.住院前合并焦慮/抑郁狀態的患者5例,占11.9%.所有患者均合并3種以上疾病。
三、譫妄組患者輔助檢查資料:
分析譫妄組42例患者輔助檢查資料發現:電解質紊亂20例,其中低鈉血癥占35.7%(15/42),低鉀血癥占7.1%(3/42),高鉀血癥占4.8%(2/42),低蛋白血癥占50.0%(21/42),低血糖占4.8%(2/42);血氣分析異常占42.9%(18/42),其中I型呼吸衰竭占9.5%(4/42),Ⅱ型呼吸衰竭占33.3%(14/42);心電圖檢查提示心律失常占21.4%(9/42),常見心律失常為心房纖顫、右束支傳導阻滯;胸部B超顯示胸腔積液占21.4%(6/42),多為雙側胸腔積液。
四、EICU患者出現譫妄的原因譫妄組42例患者中發現由原發基礎疾病引起的譫妄癥狀占52.4%,常見的基礎疾病見表1.這些患者多合并電解質紊亂、低蛋白血癥和呼吸衰竭(表2)。醫|學教育網整理其中肺性腦病5例(11.9%)。治療中曾使用無創/有創機械通氣21例(50.0%)。患者氣管切開后出現抑郁2例(4.8%)。氣管插管拔出、撤掉呼吸機后患者出現譫妄2例(4.8%)。本組患者中1例因為冠心病、陳舊心肌梗死、腎功能不全、高鉀血癥,口服降鉀樹脂(1支,2/d,沖服)1d后出現精神癥狀。3例住院后自行停用抗焦慮藥物(米氮平、勞拉西泮、舍曲林、奧氮平)出現戒斷癥狀,藥物因素引起譫妄的患者4例(9.5%)。16例患者出現譫妄癥狀時急查血氣分析以及電解質等輔助檢查,排除了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腦病、低鈉血癥等常見的引起譫妄的因素,也排除了可能引起精神癥狀的藥物,這些患者中11例(26.2%)存在睡眠節律紊亂,大多數患者第一次住ICU.
五、預后:
譫妄組和對照組患者均好轉出院37例,死亡5例,病死率為11.9%(5/42),兩組患者的病死率相同。
六、譫妄組和對照組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比較
譫妄組住院時間為14(11)d,住院費用為28389(58999)元;對照組住院時間為12(11)d,住院費用19373(21457)元。兩組比較,譫妄組住院時間長、住院花費高,但與對照組相比住院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404);譫妄組比對照組住院費用多,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9)。
七、治療策略:
針對譫妄組患者的不同病因,給予不同的治療策略。由原發病引起的譫妄患者22例(52.4%),經過積極治療原發病后譫妄改善。1例由藥物引起的精神癥狀,經過停用相關藥物(降鉀樹脂)后譫妄好轉。3例由于自行停用抗焦慮藥物出現精神癥狀的患者,通過繼續口服抗焦慮藥物(米氮平、勞拉西泮、舍曲林、奧氮平)后譫妄癥狀好轉。給予有創呼吸機的患者,人機對抗明顯或患者焦慮、恐懼、睡眠節律紊亂等給予咪達、丙泊酚靜脈注射或微量泵間斷泵人鎮靜治療。無機械通氣的患者如住院期間出現睡眠障礙、譫妄,給予口服艾司鎮靜,改善睡眠和精神癥狀。本組患者使用適當鎮靜治療13例(31.0%)。另有14例(33.3%)患者由于離開家人而出現恐懼、孤獨、擔心、焦慮,加之ICU環境等因素導致的譫妄,通過家人陪伴、心理疏導或轉出EICU,其譫妄癥狀逐漸好轉。由于患者譫妄原因十分復雜,部分患者使用2種或2種以上處理措施后患者譫妄好轉。
討論:
由于ICU環境的特殊性以及患者群體的不同應激,使得ICU患者譫妄發生率高,且原因復雜,機制不明,臨床表現多樣化,表現為煩躁不安、言語錯亂、幻聽或幻視等行為異常和認知定向障礙,患者不能配合治療,因此如何處理ICU患者譫妄應當引起臨床醫生的重視。
我院EICU呼吸組2年共收治患者563例,其中有42例住院期間出現譫妄,發生率為7.5%(42/563)。目前,國內外文獻對ICU患者譫妄的發生率報道不一,為5.02%~60%.也有文獻報道,在ICU中,非機械通氣患者譫妄發生率為20%~50%,而機械通氣患者譫妄發生率為60%~80%.本組患者譫妄發生率偏低,這可能與各重癥單元收治的病種不同、研究對象不同、精神癥狀的評估方法不同等有關。
本組患者和對照組病死率均為11.9%,這與本重癥單元收治的患者年齡大、基礎病和合并癥多、營養狀況差、免疫力低下、多臟器功能衰竭等綜合因素有關。兩組比較,譫妄組住院時間長、住院花費高,但與對照組相比住院時間尚無統計學差異,其原因考慮可能和對照組入選患者也為高齡患者,基礎病較多,病情重等因素有關。但兩組相比,譫妄組比對照組住院費用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文獻報道一致。
ICU患者譫妄的發病原因較為復雜,譫妄的發生往往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因此,譫妄的治療策略也應該針對病因以及癥狀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并實施。本組患者常見的譫妄原因如下。
1.疾病本身所致:本組患者中位年齡79.0(11.2)歲,對照組中位年齡80.7(17.5)歲,均為高齡患者,多合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糖代謝紊亂、電解質紊亂、低蛋白血癥和腎功能不全等,所有患者都合并3種以上疾病。基礎病和合并癥多,病情復雜是本組患者的臨床特點。有研究表明高齡本身就是譫妄的危險因素,這與老年患者腦組織退行性變導致中樞神經遞質含量改變,乙酰膽堿含量降低,去甲。腎上素升高誘發譫妄有關。另外,水、電解質平衡紊亂和低氧血癥也是譫妄發生的高危因素之一。
水、電解質平衡紊亂和低氧血癥以及葡萄糖代謝功能降低,腦組織對缺氧敏感性增高導致譫妄。還有研究表明血漿蛋白降低及肌酐、尿素氮升高是譫妄的危險因素,這些毒素可損害腦細胞的新陳代謝功能,致使腦細胞交換信息的功能受損。因此,針對這類患者,經過積極抗感染、糾正缺氧以及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改善低灌注及營養狀態等,患者譫妄癥狀逐漸好轉。
2.藥物因素所致:本組患者中1例因為冠心病、腎功能不全、高鉀血癥口服降鉀樹脂1d后出現精神癥狀,停藥后好轉。3例住院后自行停用抗焦慮藥物出現戒斷癥狀。這些患者通過恢復相應的藥物以及適當的鎮靜,譫妄癥狀逐漸緩解。在臨床工作中,處理譫妄前一定要進行藥物篩查。很多藥物對中樞神經系統有影響。Morrison等報道可引發譫妄的藥物包括:抗膽堿能藥物如阿托品、東莨菪堿;吩噻嗪類藥物如氯丙嗪、異丙嗪;類藥物如、;靜脈全麻藥物如;抗生素類藥物如甲硝唑、喹諾酮類藥物、泰能等;抗精神病類藥物如氯氮平等。這些藥物導致譫妄的機制可能與影響患者中樞神經系統神經遞質有關。發現引起譫妄的可疑藥物,及時停藥、換藥是治療的關鍵。
3.ICU環境因素所致:ICU環境特殊,病室氣氛嚴肅且無家屬陪護,加之有的患者需要制動,各種醫療設備的工作響聲和報警聲此起彼伏,個人隱私暴露,感覺單調或缺失,持續亮著的燈光,醫護人員忙于各種救護工作,無瑕和這些患者充分溝通和交流等,都可能導致患者出現譫妄癥狀,針對這些患者,主要通過讓患者信賴的家屬間斷陪護,安撫,醫護人員對其關注的病情詳細解釋,有針對性地對患者進行相應的心理疏導,或轉出監護室使患者譫妄好轉。
4.其他因素所致:在本組出現譫妄的患者中,有26.2%的患者同時存在程度不同的睡眠剝奪,患者睡眠節律紊亂,睡眠質量下降,晝夜顛倒,以及患者孤獨、恐懼、絕望,尤其是看到同病室的患者搶救或死亡,這會對患者產生強烈的心理沖擊,出現譫妄癥狀。對這部分患者夜間需要酌情使用鎮靜、物改善睡眠,促進患者康復。
總之,ICU譫妄是一種發生率高的疾患,病因較復雜,機制不明,其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有時不易鑒別。重在提早預防,分析引起譫妄的原因,有針對性地采取治療措施,有助于降低ICU譫妄發生率。
【2017年護理畢業論文范文】相關文章:
畢業論文范文格式參考03-02
畢業論文范文格式及要求04-18
護理畢業見習報告總結03-05
護理學畢業見習報告01-01
大專護理畢業論文提綱02-22
護理畢業論文提綱范文02-10
2017大學生畢業論文范文格式05-06
護理畢業生求職信06-08
護理大專畢業生實習總結12-30
大專護理畢業論文提綱樣本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