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自學考試畢業論文范文
自考是我們升學歷的一個好方法,各位自考的同學們,看看下面的經濟方法的自考論文吧!
自學考試畢業論文范文
摘要:隨著經濟壘球化的縱深發展,大量的外商投資涌入中國,提高外資利用質量使之更好服務于區域競爭力的提高成為研究熱點。而生產性服務業以其高聚集、高成長、高輻射的特點迅速成為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區域競爭力提升的重要途徑。本研究基于產業互動和系統觀的研究視角,構建系統科學的外商投資生產性服務業影響因素的三維研究框架,通過中國22個省市的相關數據,采用多元回歸等實證方法分析和驗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關鍵影響因素,從而為我國外商投資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乃至中國產業結構的調整提供參考。
關鍵詞:產業互動;生產性服務業;外商投資;集聚因素
一、引言
生產性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和技術進步是經濟整體效率提高的重要源泉。伴隨著整個產業結構向第三產業的升級,為生產者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的生產性服務活動,成為制造業的關鍵性投入,也是經濟效率提高的重要動力。由于生產性服務日益成為服務業的重要門類,在整體服務業和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不斷上升,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已成為我國經濟進入新階段的必然選擇。隨著國外資本大量流入中國,如何吸引和引導這些外商投資使之服務于中國的產業結構升級和競爭力的提高成為實務界和學術界普遍關注的問題。
與以往單一、零散的或者定性影響因素研究不同,為保證相關研究的科學性和系統性,本研究構建融合產業互動和系統觀的三維理論模型;在理論推導的基礎上依托中國22個省市的相關數據,采用實證研究探討外商投資生產性服務業的影響因素,以期為我國吸引外商投資生產性服務業,進一步完善產業結構調整,提高區域經濟競爭力提供理論依據與借鑒。
二、文獻回顧
雖然以往針對生產性服務業影響因素的研究較多,但是關于外商投資生產性服務業的相關研究卻很少,因而本研究主要借鑒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動因的研究。普遍觀點認為,生產性服務業的快速增長源于生產的垂直分工和外部化趨勢。Rajan(1986)等認為,英國1979年~1985年商務服務業就業快速增長過程中,外部化所起的作用占43%左右(魯明泓,1997)。Lewis(1988)從勞動力的角度指出,行業內部提供服務的勞動力被外部所代替,是生產性服務業快速增長的原因(陳憲等,2004)。Perry(1992)認為由于企業需要專門化的服務部門提供相對獨立、公正的服務活動,如獨立的審計和鑒定服務、專業化的法律咨詢、項目的專門化評估等,使得生產性服務業快速發展(顧乃華,2005)。Porter(1990)認為產品生產周期的縮短使經濟活動運行的環境逐漸復雜化,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促進因素之一(鄭吉昌等,2005)。Gillis(1987)認為生產性服務業快速發展的原因在于其已經轉化為具有基本活動特征的產業,其對外輸出促使自身的快速發展(周振華,2003)。Guerrieri和Melieiani(2003)對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六個代表性國家的投入產出分析表明,制造業是生產性服務業產出的主要需求部門,它同時決定著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程度及其國際競爭力水平(許暉,2008)。Paolo&Valentina(2005)也以OECD服務貿易和工業數據為基礎,采用國家專業化水平和國際競爭力水平等指標,對OECD 11個成員國的實證研究驗證制造業基礎對生產性服務業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影響(Anderson et al,1979)。
綜合而言,影響生產性服務業企業的影響因素十分復雜,很多學者從不同角度對此進行研究,現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層面:與區位有關;與人力資源有關;與制造業有關。
三、概念模型和基本假設
本研究認為,外商投資生產性服務業的影響因素是一個逐步深入的三維體系:從生產性服務業本身的發展必備條件而言,東道國人力資源因素是影響其產生和發展的重要原因;從生產性服務業與其他產業間的互動關系而言,東道國制造業的發展水平是促使其發展的重要因素;從生產性服務業與整個產業群落的發展而言,東道國產業集聚因素是吸引其加快發展的重要因素。由此。本研究設計了生產性服務業影響因素的三維模型,如圖1所示:
(一)東道國人力資本狀況
1 人力資本存量。
生產性服務業是由與知識的生產、傳播與使用密切相關的行業所組成,現代生產性服務的人力資本、知識資本密集性特征,決定了人才對生產性服務發展的重要性,人力資本存量將影響到生產性服務業的直接投資選擇。外商投資生產性服務業往往選擇那些教育水平較高,擁有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的國家和地區。由此,得出假設1:
H1:人力資本存量與生產性服務業外商投資呈正向相關關系,高素質人才的儲備越高越有利于吸引外商投資生產性服務業。
2 人力資本成本。
服務業勞動力成本也影響生產性服務業外商的投資決策。勞動力成本是影響制造業跨國公司對外投資決策的重要因素。根據魯明泓(1997)等學者的計量分析,勞動力成本系數均為負數,表明FDI和勞動力成本之間有負相關關系(Rajan A el al,1986)。服務業的勞動力成本會直接影響到外商投資生產性服務業的成本,進而會影響到生產性服務業外商直接投資的決策。由此,提出假設2:
H2:人力資本成本與生產性服務業外商投資呈反向相關關系,但影響較弱。
(二)東道國制造業發展水平
生產性服務業是制造業重要的中間生產資料。制造業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也對生產性服務提出更多、更高的需求(Lewis J,1988)。制造業發展水平對生產性服務業外商投資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 制造業轉移水平。
東道國的制造業轉移水平影響生產性服務業外商直接投資,制造業跨國公司的國際化投資帶動生產性服務業的對外直接投資。在國際產業轉移中出現的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協同轉移現象就是其重要表現。制造業外商投資規模較大的國家和地區,其對生產性服務外商投資的需求就越大,吸引著國際相關生產性服務提供商到當地投資。由此。提出如下假設3:
H3:制造業轉移水平和生產性服務業呈正向相關關系,制造業引資規模大有利于吸引生產性服務業外資流入。
2 東道國制造業的發展水平。
隨著東道國承接制造業國際產業轉移,國內制造業發展水平逐步提高,也對生產性服務業提出了巨大需求。同時,生產性服務業跨國公司在國內的激烈競爭也促使其紛紛轉向國外尋找生存空間(Rerry M,1992)。所以,服務業跨國公司呈現向制造業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和地區投資生產性服務業,搶占東道國市場的趨勢。由此,提出假設4:
H4:東道國制造業發展水平和生產性服務業呈正向相關關系,制造業發展水平高對生產性服務業外商投資吸引力
大。
(三)東道國區域集聚因素
根據生產性服務的特征及生態群落的產業互動趨勢分析,生產性服務業外商投資呈現出集群投資的趨勢,因此,集聚因素對生產性服務業外商投資有著重要影響。生產性服務業集聚是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它不僅是共享基礎設施、節約運輸成本等靜態的集聚效益,更是有利于信息獲得、技術創新等動態的集聚經濟效益。生產性服務業外商投資的集聚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圍繞制造業集聚、向中心城市集聚和圍繞外資集聚。因此,相應的集聚因素可分為以下三個因子。
1 制造業集聚程度。
生產性服務是為制造業提供中間服務的,往往圍繞制造業企業集群而集聚。生產性服務業外商投資選擇制造業分布較密集的地區進行投資,可以減少企業信息搜索成本,提高管理和辦事效能,以更好、更快地滿足制造業企業需求。在產業轉移中,生產性服務業跨國公司與制造業跨國公司就存在區位協同的轉移現象。由此,得出假設5:
H5:制造業集聚程度與生產性服務業外商投資呈正向相關關系。
2 城市化水平。
城市基礎設施和產業配套較好,擁有大量優質的勞動力資源,并且有利于企業對市場信息的及時獲取,對周圍環境變化及時把握(Gillis W.R,1987)。生產性服務業有圍繞城市中心集聚發展的傾向,生產性服務業外商投資往往選取城市化水平較高的地區進行投資。因此,提出假設6:
H6:城市化水平與生產性服務業外商投資呈正相關關系,城市化水平越高對生產性服務業外商投資越有吸引力。
3 外資存量水平。
外資聚集的區域往往已經形成良好的投資環境,并且外資企業間在母國內形成的信任關系以及在東道國的相互協作,可以增強抵御外在風險的能力(Paolo,2003)。并且生產性服務是產業關聯性較高的產業,因此,生產性服務外商投資傾向于外資集聚的地區。一個地區的外資集聚狀況通常用外資存量水平來表示,由此,作如下假設7:
H7:外資存量水平與生產性服務業外商投資呈正相關關系,某地區外資存量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吸引生產性服務業外商投資。
四、計量模型設計與數據收集
(一)計量模型
經過分析比較,本研究采用引力模型對生產性服務業外商投資的影響因素進行回歸分析。引力模型是1979年Anderson開始采用用來研究國家之間的投資問題(Raolo G elal,2005),之后很多學者采用此模型用以分析外商投資問題。為解決模型的量綱問題,本研究對引力模型進行了對數化處理,如下所示:
lnY=α+β1lnX1+β2lnX2+…+βilnXi (公式1)
其中Y代表各省市生產性服務業外商投資額,Xi代表被選人的影響變量,βi為回歸系數,ε為隨機變量誤差。
(二)變量設計
根據前文分析以及數據資料的可得性,本文主要變量定義如下:
1 制造業發展水平。
制造業的轉移主要是通過外商直接投資來實現的,基于數據獲得的`便利性,本研究中的制造業轉移水平(X1)用制造業FDI投資額來表示。東道國制造業發展水平(X2)則用該地區當年制造業GDP數值來表示。
2 人力資本狀況。
由于生產性服務業對人力資源素質要求較高,因此本研究選取每萬人口平均在校大學生人數來衡量人力資本存量(X3)水平。人力資本成本(X4)通常用平均工資來表示,本研究中的生產性服務業人力資本成本采取針對統計資料中屬于生產性服務業領域的各行業職工平均工資加總平均計算而得。
3 集聚因素。
制造業集聚程度(X5)通常用該地區工業企業數目來測量。對于城市化水平(X6),本研究用交通運輸、倉儲、郵電通訊業的增加值來測量城市化水平。本研究外資存量水平(X7)用年末外商投資企業外方注冊資本額占當地GDP的比重來表示。
4 因變量的設定。
因變量Y設定為生產性服務業外商投資額,根據統計資料的可獲得性,本研究中生產性服務業外商直接投資額通過數據扣減求得,具體是各省市實際外商投資的總額扣除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以及第三產業中屬于傳統服務業的批發零售業和住宿餐飲業等行業的實際外商投資額而得到的數據即為本研究中各省市生產性服務業外商投資額。
(三)數據收集
本研究主要選取中國大陸的22個省市的相關數據(2006年截面數據)進行分析,樣本數據如[表1]所示。
五、計量結果及分析
(一)計量檢驗過程
1 相關性與多重共線性分析。
運用SPSS軟件對各地區2006年生產性服務業外商投資影響因素的自變量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
從上表可以看出,各自變量與因變量均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但是自變量之間存在相關性,如東道國制造業發展水平、制造業集聚程度和城市化水平三者高度相關,這與現實情況相符。制造業發達的地區,往往城市化基礎設施較完善,在發展過程中制造業也越來越集中。進一步的容忍度分析顯示東道國制造業發展水平(VIE=26.482)、制造業集聚程度(VIF=40.451)和城市基礎設施水平(VIF=40.538)這三個因素確實與其他因素間存在著多重共線性。因此,本研究需要采取多元線性回歸分析中的逐步回歸法來逐步選取變量,以減少回歸分析中自變量多重共線性的影響。
2 逐步回歸分析
應用逐步回歸分析法,SPSS統計分析過程共進行了三步篩選,如[表3]所示,最終回歸結果共有三個變量進入回歸方程,分別是制造業轉移水平、制造業集聚程度和人力資本存量,這些回歸變量均以較為顯著的水平通過了t檢驗,對生產性服務業外商投資的影響較大。
根據以上逐步回歸分析的結果,可以得出本研究的經驗回歸方程:
InY=-16.448+0.366lnX1+1.139lnX2+0.8031nX5 (公式2)
(二)回歸結果分析
由以上統計分析結果可得出如下結論:第一,人力資本存量對生產性服務業外商投資影響顯著,重要程度居于第一位(回歸系數為1.139),驗證了假設1。生產性服務業是知識高度密集的產業,對人才的要求較高。人力資本存量較大的地區,教育水平較高,高素質人力資源越豐富,對生產性服務業跨國公司的吸引力就越大。第二,制造業轉移水平與生產性服務業外商投資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驗證了假設3。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是互動發展的,制造業對外投資帶動生產性服務業對外投資。生產性服務業跨國公司的對外投資很大一部分是基于價值鏈上的緊密協作關系,為了給制造業跨國公司在東道國提供配套服務而進行的協同轉移。第三,制造業集聚程度與生產性服務業外商投資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驗證了假設5。制造業集聚程度較高的地區,對生產性服務業的中間需求較大,對生產性服務業外商投資的吸引就越大。我國“長三角”和“珠三角”制造業較集聚發展的地區吸引了大量的生產性服務業外商投資。第四,東道
國制造業發展水平、城市基礎設施水平對生產性服務業外商投資影響不顯著,這是因為二者均與制造業集聚程度高度相關,在相關分析中相關系數分別達0.955和0.970。制造業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基礎設施也較完備,交通運輸、倉儲、郵電等各項基礎設施較完善,良好的投資環境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生產性服務業外商投資于制造業集聚程度較高的地區,也意味著選擇了制造業水平和城市基礎設施水平較高的地區,這也反映了生產性服務業外商投資與制造業的緊密相關的互動發展關系。第五,東道國制造業發展水平對生產性服務業外商投資影響不顯著,除了制造業集聚程度的相關性影響外,主要是因為國內產業結構嚴重不合理,我國各省市主要偏重發展工業,忽視服務業和服務業非商業化。國內制造業對生產性服務的中間使用較少,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的相互滲透和互動程度較低,良性互動機制還沒有形成。第六,外資存量水平對生產性服務業外商投資影響不顯著,主要是因為外資存量水平與制造業轉移水平存在較強的相關關系,相關系數為0.753,跨國公司對我國的投資主要集中于制造業,如2006年我國實際利用外資總量為630.21億美元,制造業實際利用外資額為400.77億美元,占總額的64%。制造業轉移水平較高的地區,一般外資存量水平也較高,制造業轉移水平對生產性服務業外商投資的顯著影響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生產性服務業外資集聚的效應。第七,人力資本成本對生產性服務業外商投資影響不顯著。生產性服務業的知識密集性,使得生產性服務業跨國公司對外投資更加重視勞動力的質量,勞動力成本低廉對其的吸引力越來越小。
六、結論
實證結果表明,現階段,制造業轉移水平、人力資本存量和制造業集聚程度與我國生產性服務業外商投資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東道國制造業發展水平、城市基礎設施水平、外資存量水平和人力資本成本等因素對生產性服務業外商投資影響不顯著。因此,我國生產性服務業吸引外商投資的戰略舉措應從包括建立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機制、強化產業的集群發展優勢、優化制造業引資結構、推動產業互動發展平臺的構建,以及進一步擴大開放并完善知識產權保護等法規政策等幾個方面展開,應充分利用制造業的產業轉移對生產性服務業產業轉移的帶動作用,有效承接服務業國際轉移,吸引生產性服務業外商直接投資,進而優化國內產業結構,加速產業升級。
【自學考試畢業論文】相關文章:
自學考試財政與金融試題09-24
自學考試餐飲美學試題09-24
自學考試運輸保險試題09-25
自學考試的畢業鑒定書09-03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英文08-06
2017年自學考試考場須知08-04
自學考試旅游經濟學試題09-25
實用的自學考試合同四篇05-16
全國自學考試大學語文試題及答案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