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醫學生畢業論文范文(通用8篇)
醫學,是通過科學或技術的手段處理人體的各種疾病或病變。它是生物學的應用學科,分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從解剖層面和分子遺傳層面來處理人體疾病的高級科學。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醫學生畢業論文范文(通用8篇)的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醫學生畢業論文 篇1
摘要:為全面提高學生臨床實習適應能力,在三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學生進入實習前3周,強化臨床實踐技能訓練,在教學計劃中設置崗位實踐技能綜合訓練課程。通過培訓使學生能夠更加熟練、規范地進行臨床技能操作,盡快適應臨床實習崗位工作,完成向實習醫師角色的轉變,順利通過全國執業助理醫師實踐技能考核。
關鍵詞:高職高專;崗位實踐技能;綜合訓練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社會對醫學人才的需求發生了深刻變化。醫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醫患溝通能力、愛傷意識、團結協作能力等綜合素質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為全面提高學生臨床實習適應能力,我校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即在臨床醫學專業開設崗位實踐技能綜合訓練課,旨在使學生達到既強化崗位實踐技能又鞏固基本理論知識的目標,并注重其自主學習意識、醫患溝通能力、團結協作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通過強化臨床技能訓練,使學生盡快在實習及工作中完成角色轉變,勝任崗位工作[1]。
一、現狀分析
醫學高職高專教育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醫學教育模式,是社區醫療和農村醫療實用型人才的重要來源[2];而臨床醫學專業實踐技能綜合訓練是培養合格臨床醫師的必要途徑[3]。能否熟練、規范地進行臨床技能操作,是評價醫學生基本技能的標準,也是衡量醫學院校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1)高職高專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在學完專業課程進入實習之前,缺乏足夠的臨床實習適應能力,學生很難將在校期間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并運用到臨床實踐中,從而使臨床實習效果大打折扣。(2)傳統的臨床技能實踐教學也就是床旁教學,在我國現有法律、法規條件下[4]受到了極大限制,隨著患者自我保護意識及法律意識的增強,醫患關系越發緊張,患者依從性差,學生多,實踐與操作機會少,必然導致學生臨床基本技能水平下降[5]。(3)高職高專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畢業后要參加全國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取得助理醫師資格證,才能獲得執業資格。這時,首先要通過的就是全國執業助理醫師實踐技能考核,在歷年的實踐技能考核中,執業助理醫師的通過率明顯低于執業醫師,這不僅與學生學歷層次有關,同時也反映出我們在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由此可見,實習前加強臨床崗位實踐技能訓練,能夠使學生更有效地掌握臨床基本技能,既適應崗位需求,又促進其可持續發展。
二、改革實踐
針對現狀,我校探索性研究與實踐三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實習前臨床實踐技能強化,在教學計劃中設置崗位實踐技能綜合訓練課程。該課程是在學生完成所有專業課程學習的基礎上,利用實習前最后3周進行的強化訓練。
(1)制定教學大綱。與臨床一線專家一起將適應崗位需求并符合國家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大綱(實踐技能部分)要求的課程內容進行整合,梳理出崗位實踐技能綜合訓練課程教學大綱及教學目標,依據教學大綱制定教學內容,與臨床接診患者流程相符,主要包括病史采集、體格檢查、輔助檢查結果判斷(心電圖分析、X線片閱片)、外科基本技能操作4部分。
(2)編寫配套教材。由于本課程沒有現成的符合實際教學需要的教材,故由學校資深教師及臨床一線專家一起根據教學內容,編寫了符合課程教學大綱要求的配套教材———《崗位實踐技能綜合訓練》。教材圍繞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編寫病史采集部分的`訓練內容,在體格檢查中將技巧性強的如心臟叩診、聽診,肝、膽、脾觸診等作為教學的重點、難點,把基本的典型的心電圖(如房室肥大、早搏、心肌梗死等)與X線片(如靴型心、梨形心、肺結核、腸梗阻、肱骨骨折等)的判讀納入輔助檢查部分教學內容中,選取臨床常用外科基本技能操作作為培訓項目(如心肺復蘇術、穿脫手術衣、換藥術等),將規范的操作步驟、明確的診斷標準等寫入教材,注重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培養,不僅指導教學實踐,而且提高了教學效率。
(3)優化教學方法。將多種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有機結合,通過角色扮演、模擬臨床教學等方式實施,利用臨床實訓中心,以臨床仿真、模擬技術手段,加強學生自主學習;在培訓初期通過教師規范操作、學生互為“醫患”分組模擬練習,教師巡回指導等方式,使學生成為任務引領下的行動主體,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學習性工作任務,在教中學、學中做,教師則為指導者、協調者;強化訓練階段采用反復訓練、以考促練方式,通過口試、操作、筆試等增加隨機考核次數,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注重學生知識、技能與素質等的綜合培養。
(4)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制定明確的評分標準,教師嚴格按照評分標準進行考核。改革考核模式,采取過程性評價與模擬國家執業助理醫師實踐技能考核采用的“三站式”考核相結合的方式。①根據培訓及考核項目,組織相關教師研討,制定出相應的評分標準,使教師評分有據可依,客觀公正。同時,學生對照評分標準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也會收到較好的效果。②采用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考核評價方式。過程性評價考核占總成績的30%,主要包括小組考核(占10%)、教師評價(占10%)、考勤(占10%);終結性評價占總成績的70%,包括病史采集(占7%),體格檢查(占35%),外科基本技能操作(占14%),心電圖分析(占7%),X線片閱片(占7%)。這種考核方式一方面可以督促學生平時認真學習,另一方面也避免一次性考核成績不能準確反映學生真實水平。③模擬國家執業助理醫師實踐技能考核采用的“三站式”方式,進行多次客觀考核,以考代練,以考促練。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是評價申請醫師是否具備從事醫師工作所必需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的考試[6]。實踐技能考核是其重要組成部分,模擬其考核方式一方面可使學生熟悉接診患者的順序,另一方面也使學生提前了解執業助理醫師實踐技能考核的步驟。各站技能考核項目均由學生隨機抽取,教師嚴格按評分標準和實施細則評分。各部分考核成績采取百分制,按比例組成終結性評價成績,并與過程性評價成績一起計算出總成績。
三、取得成果
經過幾年的實踐,崗位實踐技能綜合訓練課程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從畢業生調查問卷反映的情況來看,學生對在校期間滿意度最高的課程就是崗位實踐技能綜合訓練課。他們認為這門課對其幫助最大,當然,這也與前期其他課程學習打下的基礎有關。實習醫院對學生實習期間的評價以及學生臨床實踐能力的滿意度明顯提升。我們對2007級之后參加崗位實踐技能綜合訓練的臨床醫學專業學生與往屆未參加該課程訓練的學生,畢業一年后報考臨床執業助理醫師實踐技能考核的人數與通過率進行了比較,2005級學生畢業一年后參加考試312人,通過考核203人,通過率為65%;2006級參加考試304人,通過考核203人,通過率為67%;2007級參加考試368人,通過考核276人,通過率為75%;2008級參加考試382人,通過302人,通過率為79%;2009級參加考試359人,通過295人,通過率為82%。通過比較發現,參加培訓的學生實踐技能考核通過率明顯提高。
四、改進優化
實踐表明,在學生實習前開設崗位實踐技能綜合訓練課程十分必要。為使學生能夠更加熟練、規范地進行臨床技能操作,盡快適應臨床實習崗位,完成向實習醫師角色轉變,順利通過國家執業助理醫師實踐技能考核,尚需對該課程進行改進和優化。
(1)為了進一步促進學生將各科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還需要擴充培訓內容,如將婦產科、兒科等的相關內容補充進來,在輔助檢查結果判斷部分增加CT、MRI閱片等。
(2)加大實訓室開放力度,在課余時間和周末對學生開放以利于學生自主進行技能訓練,從而調動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7]。
(3)利用校園網,將培訓相關內容的教案、課件、錄像等上傳到網站,學生可以利用網絡資源在業余時間自學和訓練。網絡教學是校內教學的補充和發展,是醫學生甚至臨床醫師終身學習的園地與良師益友[8]。
參考文獻:
[1]茹金泉,唐繼志,謝軍軍,等.臨床技能教學改革的初步效果評價[J].健康研究,2011,31(4):317-319.
[2]蒲永莉.高職高專臨床醫學專業建設的思考與實踐[J].重慶醫學,2011,40(21):2114-2116.
[3]黃傳兵.醫學教育應重視臨床實習[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1,23(2):165-166.
[4]張劍,葛頌,楊德琴,等.新形勢下口腔內科學臨床教學改革探討[J].口腔醫學教育,2010,20(10):604-606.
[5]蔡雪黎.實行診斷學全程教學,加強醫學生實踐技能教學的探討[J].科技信息,2012(9):17.
[6]孟紅旗,朱凡特.診斷學教學與執業醫師實踐技能考試能力的培養[J].臨床醫學工程,2011,18(11):1807-1808.
[7]李淑文.專科醫學生實施技能過站考核綜合訓練的體會[J].中國醫藥導報,2011,8(15):138-139.
[8]許杰州,施楚君,梅維,等.臨床技能的網絡教學初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6):3.
醫學生畢業論文 篇2
【摘要】目的:調查當前嚴峻就業形勢下臨床醫學生的基層服務意識。方法:采用自編調查問卷表,對長沙醫學院臨床專業學生進行調查,運用Excel2003,Access2003與SPSS17.0軟件處理數據。結果:一是202名臨床醫學生畢業后選擇服務基層,堅守專業;91名醫學生則放棄自己所學專業而留在大城市。二是不同性別不同年級醫學生有不同的基層就業意愿。三是基層需要人才,大醫院難找工作,獻身基層等成為醫學生投身基層的主要原因。結論:政府和醫學院校積極采取措施吸引更多臨床醫學生加入到服務基層的大流中。
【關鍵詞】基層服務;臨床醫學生;影響因素;全科醫生;就業擇業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居民基本醫保”等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建立、完善,使醫療衛生服務和市場擴大到全國城鄉、覆蓋每一個人。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各項醫療保險參保已超過13億人,實現了“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1]基層服務人員作為此巨大工程的中樞力量,卻如此薄弱: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素質不高,56.7%的鄉村醫生不具備報考國家執業(助理)醫師考試的資格。鄉鎮衛生院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衛生技術人員不足23%,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技術人員高級職稱人員不足4%。[2]在基層醫療服務人員需求如此之大的情況下,臨床醫學生的就業選擇局面卻是尷尬至極———城市醫院進不去,農村醫院不愿待。醫學生如何適應社會,政府和醫學院校如何建立有效醫療途徑引導臨床醫學生“滿腔熱血走下去、心甘情愿留下來”是一個道阻且長的過程。
一、對象和方法
(1)研究對象。選取長沙醫學院大一至大五臨床醫學生300人作為研究對象,實施問卷調查300份,有效問卷294份,系統缺失6份,回收率100%,有效率98%,其中男生115人,女生179人。
(2)研究方法。本次調查采用自編表《對醫學生服務基層意識的調查問卷》,探究臨床醫學生對服務基層的意愿及影響因素,數據結果采用Excel2003錄入,運用Access2003與SPSS17.0統計學分析軟件進行處理。
二、結果
(1)臨床醫學生就業選擇。91名醫學生(30.6%)放棄自己所學專業而留在大都市,202名醫學生(68%)則選擇服務基層,堅守專業。
(2)臨床醫學生因家庭住址差別呈現出對服務基層的不同態度。
(3)關于臨床醫學生選擇基層就業的影響因素。當被問“你愿意到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工作的主要原因是?”143名選擇“大醫院不好找工作”,133名臨床醫學生選擇“基層需要人才”,107名選擇“我愿意獻身基層醫療衛生事業”,101名則選擇“說不清楚”,73名臨床醫學生選擇“工資由政府發放,收入穩定”。(四)不同性別不同年級臨床醫學生基層就業意愿。
三、討論
(一)擇業志向思考。
1.68%的臨床醫學生面臨就業時會選擇服務基層,堅守專業。隨著國家近年來越發對基層醫療服務的重視和建設,“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培養模式”,“5+3全科醫生培養模式”等培養方式逐步成熟,院校領導也積極組織各類親近基層的活動,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寒暑假的“三下鄉”,大批優秀醫學生揚起“筑夢”、“飛翔”、“愛滿湘西”等旗幟向基層出發。醫學生們更深刻地體驗生活、了解社會,接觸基層,所以當醫學生對基層有了較多的了解和感情之后,選擇服務基層的決心會更堅定。同時,30.6%的醫學生選擇了放棄專業留在大城市,說明一些大學生就業去向過于理想化,對未來的就業抱有不切實際的過高期望,把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地域環境及優厚的經濟收入作為首選目標。[3]
2.不同生源地醫學生有不同的基層就業意愿。不同的文化教育,不同的經濟背景,不同的生活環境,不同的價值觀等諸多復雜因素造成了此意向差異。在縣城、鎮和農村這些相對省會、市級而言較基層地方的醫學生更愿意畢業后回基層工作。這與于曉霞,巖磊的研究相反:醫學畢業生的就業意向中,超過80%的學生選擇到城市就業,僅有4.7%的畢業生選擇到基層農村醫療行業。[4]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城鄉基層就業,一直是國家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主要政策導向。[5]此研究結果進一步表明國家大力建設基層醫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基層服務意識已在醫學生心中占據了一定的地位,未來基層醫務人員匱乏的'僵面將被打破。
3.不同性別不同年級醫學生基層就業意愿存在差異。由數據可得:男生比女生更愿意服務基層,可能因男生自感其社會責任更大或其它不定因素。女生比男生更注重于外部環境的舒適性以及娛樂活動,比較符合女性醫務人員的生理特征和女性需求。[6]而不同年級的醫學生當中,大一大二(低年級)和大五(高年級)更愿意去基層就業。低年級剛踏上學醫這條道路,躊躇滿志,立志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當現實逐漸被知曉:基層設備簡陋,基層業務溝通減少,基層工資低,精神娛樂單一等等,中年級學生則選擇到占優勢條件的省會大城市。高年級馬上面臨畢業,其也更清楚職場復雜,大醫院人才濟濟,門檻太高怕自身不符合條件,盡管小農村不符合自己的職業期許,但國家出臺了基層服務激勵政策,對下基層的醫學生有很大優惠。權衡之下,高年級更傾向于服務基層。
(二)擇業價值思考。在諸多影響醫學生基層就業的因素中,排前三位的原因“大醫院不好找工作”、“基層需要人才”、“獻身基層事業”,比例分別為47.7%、44.3%、35.7%。醫學生更理性思考未來就業,當今醫療糾紛頻發,如中南湘雅醫學院、上海第六人民醫院、廣西第三醫院、溫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等大城市醫院,醫護人員身遭傷害的醫鬧事件屢見報端,而縣城及農村相對基層的醫院醫鬧報道甚少。這也從側面看出醫學生滿足社會需求大于個人需求的心理,學會了規避風險。醫學不同于其它專業,其救死扶傷的性質容不得半點馬虎,這就要求醫學生在校期間夯實理論基礎,提高臨床操作技能,培養溝通能力,向全科醫生發展。從醫之路,路漫漫其修遠兮。
四、結語
在大醫院招聘會門庭若市,基層求才無人問津這樣一個尷尬形勢下,一方面醫學生應降低自身期許,認同“基層同樣出人才”的觀點,展示出21世紀杰出青年人才的風范,匯一己之力,集眾人之技,挑基層發展重任,為國家而獻身,為基層而努力,粉碎大學生“畢業及失業”的傳言。另一方面,國家和政府加強各項相關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完善、宣傳和落實,加大對基層的投入,加快地區經濟飛躍,提高基層醫生福利待遇,才能切實吸引醫學生到基層就業和創業。[7]同時,醫學院校應以培養國家和社會所需要的人才為出發點,改革所開設的專業,積極與政府聯合培養“免費定向班”學生和全科醫生。此外,醫學院校還應做好不同生源地的醫學生心理工作,進行針對性的職業教育,組織基層服務活動,將服務基層志愿時間列入評優評先的制度中。總之,要使醫學生服務基層行動和諧進行,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
【參考文獻】
[1]張天韌,孟令濤,張巍.醫學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就業的渠道探析[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13,34(3):132~134
[2]李麗芳,何劍,劉亮等.全科醫學生培養對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重要性[J].當代醫學,2011,17(20):162~163
[3]黃艷蕓.當代醫學畢業生基層就業問題分析[J].醫學信息,2011,24(3):1136
[4]于曉霞,巖磊.服務基層:醫學專業畢業生擇業取向新渠道[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9,22(3):148~150
[5]葉利軍,金曉明,張麗芬等.長沙市醫學生國家服務基礎激勵政策認知情況調查[J].醫學與社會,2014,27(11):24~27
[6]李秀芹,秋增超,羅桂華.陜西省基層醫務人員激勵機制的滿意度調查研究[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5,28(4):635~638
[7]李淵,黃琇雯.醫學生基層就業的影響因素調查及分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3:25
醫學生畢業論文 篇3
[關鍵詞]靜脈留置針門診患者護理
淺靜脈留置針又稱套管針,其作為頭皮針的換代產品。近幾年來,淺靜脈留置針在國內得到逐漸推廣和應用,其功能也得以逐步擴展,深受患者和醫務人員的歡迎,尤其適用于嬰幼兒和老年人。實踐證明使用淺靜脈留置針輸液有保護血管的作用,其優點是操作簡單,安全方便,既減少了病人由于反復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護了靜脈,又減輕了護士的工作量,減輕了護士的壓力,減少了護理人員被刺傷的意外,提高了護理工作效率。現將本科室從2010年1月至8月使用淺靜脈留置針輸液患者的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本組患者240人。其中嬰幼兒142人,60歲以上老年人73人,其他25人。
1、2材料選擇由威海潔瑞醫用制品有限公司生產的246X19mm型靜脈留置針。主要由肝素帽、三通管、連接管、止血夾、套管座、套管、針管組成。
1、3沖洗液0、9%生理鹽水5—10mL。
1、4血管選擇應選擇粗直、彈性好、臥位不易受壓的血管;可選擇前額正中靜脈、顳淺靜脈、手背靜脈、貴要靜脈、頭靜脈;避免在紅腫、靜脈炎、以及影響血液循環的部位進行穿刺。由于靜脈炎的發生率下肢明顯高于上肢,應盡量不選擇下肢靜脈。
1、5備皮備皮過程中,動作要輕,防止刮破患兒皮膚,可先用溫濕毛巾擦濕患兒毛發,對胎脂較多的患兒可先用50%酒精擦拭,去除胎脂。備皮過程中要有助手在旁邊固定患兒頭部及肢體。
1、6穿刺方法穿刺前檢查好留置針,嚴格無菌操作,消毒范圍直徑要大于8cm。用左手固定皮膚,以右手持留置針;進針角度20—30°刺入靜脈,見回血后降低角度10—15°,將留置針繼續沿血管前進3—5mm,以保證軟管進入靜脈,拔出針芯;再沿靜脈走向將軟管緩慢送人靜脈,后用輸液敷貼蓋針眼,再用透明敷貼固定留置針。
1、7封管方法輸液完畢用10mL注射器抽取5—10mL生理鹽水;從肝素帽處緩緩正壓注入,因生理鹽水能維持細胞外液容量與滲透壓與體內鈉水平衡及血液循環密切相關。將生理鹽水充于留置針內可防止血栓形成,且無需配液,方法簡單。
2護理
2、1健康教育
置管前護士應將靜脈留置針應用目的、意義及有關注意事項,并發癥的預防告知患者或患者家長,讓其了解有關靜脈留置針有關知識。
2、2輸液完畢
分離輸液管與頭皮針,采用正壓封管。推注封管液應緩慢,有研究表明,緩慢推注堵塞率明顯低于快速推注,當封管余液還剩0.5—1ml,應邊推藥邊退針,使封管液充滿留置針內,決不能快退速推藥拔針,以免血管內壓力瞬間大于留置針內壓力,使血液回流至留置針內,形成栓子阻塞留置針。
2、3封接后留置針的啟用
每次輸液前要用生理鹽水10mL沖管。以確認留置針內無凝血塊堵塞再給藥。沖管速度不宜太慢,也不能強行用液體強行沖出血管內凝血塊,以免引起栓塞。
2、4留置針并發癥的觀察和護理
2、4、1皮下血腫
由于醫護人員在操作時技術不熟練,在同一部位反復穿刺或針管不牢等因素而導致留置針穿破血管壁形成皮下血腫。如發現皮下血腫,24小時內給予冷敷,24小時后熱敷或25%硫酸鎂濕敷。
2、4、2液體滲漏
由于選擇血管不當,進針角度過小,固定不牢,患者躁動,外套管未完全送人血管內或套管與血管壁接觸面積過大,藥液濃度過高或藥物本身的理化因素等均可液體滲漏。如為刺激性液體滲漏,用2%普魯卡因環形封閉。
2、4、3靜脈炎
靜脈炎是靜脈留置針最常見且較為嚴重并發癥,靜脈炎的發生與輸液種類、套管針穿刺部位操作技術有關。用熱敷或2%普魯卡因環形封閉。
2、5留管后的健康教育
對于門診病人留管后的健康教育尤為重要,要告知患者或患兒家長,留置時間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潔。禁止淋浴,避免過度活動以及局部肢體受壓和置管肢體下垂。預防感染、堵塞、脫管,液體滲漏等并發癥。
3應用留置針的注意事項
3、1置管前護士應了解患者病情及輸液時間。若輸液時間≥3天者,可考慮應用留置針。向患者或患兒家長說明靜脈留置針應用的目的及優點,取得患者或患兒家長的同意方可應用靜脈留置針。
3、2放置有留置針的患兒,要交待家長看護好孩子。在頭部放置留置針的患者,要用小毛巾將孩子的雙手包好,防止患兒用手抓拽,盡量減少患兒穿刺側側臥,以免靜脈回流障礙,增加靜脈炎發生率。在肢體放置留置針的患者,要避免肢體過度活動,必要時可用托板適當固定肢體,防止導管扭曲及脫出。
3、3置管期間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潔,預防局部感染。
3、4使用留置針期間,有時可引起并發癥。如液體滲漏、導管堵塞、導管脫出、靜脈炎等。為了防止并發癥的.發生或出現并發癥時能及時處理,建議患者每天都來醫院輸液。
4結論
本組病例240人,未發生嚴重不良反應,2例患者發生液體外滲,經局部25%硫酸鎂濕敷后緩解,3例患者穿刺點疼痛,針眼發紅,及時拔針后,消毒局部,2天內癥狀消失。靜脈留置針限制7天為留置允許最長時間,最短為2天,門診輸液患者留置針的使用是可行的。院外護理有待進一步完善;同時使用留置針的操作技巧也比較完善,真正做到改善輸液、方便工作、實惠患者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趙金娥,周梅榮。靜脈留置針的臨床運用及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01(8):366、
[2]梁燕,王業創,李德群。生理鹽水用于靜脈留置針封管液的臨床觀察[J]。山西護理雜志,1998,12(2):80-81、
[3]王春丹。靜脈留置針在新生兒科的應用及護理[J]。吉林醫學,2008,01(29)99、
醫學生畢業論文 篇4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教學改革是高職院校醫學教學發展的動力。分析當前高職臨床醫學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闡述高職臨床醫學教學改革的方法。
關鍵詞:高職教育;臨床醫學;教學方法
臨床醫學教育是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醫學生提高專業素質的根本保障[1]。高職醫學院校是當前醫學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近年來,從助理醫師、執業醫師考試和具有影響力的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中可以看出我國多數高職醫學院校臨床教學存在不足:(1)學生基本功不扎實,如知識掌握不系統、診療思路較亂;(2)理論脫離實踐,忽視臨床實際應用;(3)溝通協作能力差,如與患者溝通不到位、團隊配合不默契等[2]。面對臨床醫學教育存在的諸多問題,根據高職醫學人才培養的要求,結合我校實際進行教學改革,為今后相關領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資料。
一、高職醫學教育現狀分析
我國高職醫學教育進行了多次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當前高職醫學教育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仍以灌輸式教學方法為主;重理論而輕實踐,忽略綜合素質的培養;教學方法機械,培養模式單一,造成了學生所學與實踐脫節;對學生缺乏人文素質的教育[3]。
二、教學的優化
高職醫學教育的主要教學方法包括:PBL教學法、LBL教學法、CBL教學法、TBL教學法、循證醫學教學法、標準化患者、醫學仿真模擬系統、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等。教學有法,但無定法,采用單一的教學方法很難達到預期目標,更難以適應新時代的人才培養需求。有效利用教學資源,靈活地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理論教學的優化
理論教學即臨床前期教育,應用LBL與PBL結合的模式,強化理論學習,夯實基礎,逐步把微課、慕課引入課堂教學。LBL教學法是以單向傳遞信息為主,傳遞信息量大,適合初期醫學理論知識的學習;PBL教學法以問題為切入點,引入專業知識,圍繞專科具體問題進行查閱資料、歸納總結、綜合理解,著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動手能力[4-5]。將PBL和LBL兩種教學方法有機結合,可以取長補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有機地結合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比如網絡、多媒體等,可以提高教學效果。
2.2實踐教學的優化
充分利用標準化患者(我校擁有高智能的愛因斯坦模型)、醫學仿真模擬系統、多媒體等創設逼真的臨床情境,為學生有效地掌握臨床技能創造環境。高仿真模擬人教學是一種重要的臨床實踐教學補充方式,模擬人不受時間限制、反復實踐性強,緩解了臨床教學的壓力,提高了學生的臨床操作技能。“先模擬人后真人,反復實踐”的臨床教學模式值得推廣[6]。
2.3臨床教學的優化
在臨床教學后期(即臨床實習階段),采用PBL與循證醫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PBL教學法強調以患者疾病的問題為中心,以教師為引導、以學生為主體;循證醫學教學法強調“以人為本”的臨床研究證據,結合患者臨床實際制訂合理的個體化治療方案。我校的做法是讓學生在臨床實習中以患者為中心,圍繞患者的主要癥狀提出問題,通過帶教教師的床前指導進一步探究疾病的病因,分析發病機制,通過鑒別做出診斷,制訂針對患者的'個體化治療方案,經指導教師審閱評價,提出指導意見,并于臨床實施驗證[7]。
三、教學評價方式的優化
教學評價是檢驗教改效果的重要方式,合理的評價方式對教學改革具有促進和推動作用。教學評價包括兩個方面的評價,一是對教師教的評價,二是對學生學的評價。對教師的理論與實踐教學評價根據評價主體不同可分為:學校各級領導干部、教務處、教學督導組、學生處和校團委、系部、教研室、教師及學生。評價途徑主要有聽課評教、教學檢查、教學信息反饋、考核及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測評等。在對學生的評價方面,采用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將理論考核和實踐技能指標權重相結合計算總成績。理論考核中加大了應用題(主要是病例綜合分析)的比重,實踐技能考核仍采用OSCE(客觀化結構臨床考試)。
四、師資隊伍建設的優化
教學質量是一所學校生存與發展的根本保證,“強國需強教,強教先強師”,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建設高職院校的重要方面。結合我校實際,加強青年教師培養的制度建設,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做到以科研促教學,科研與教學相結合。同時,加強青年骨干教師的培養,建設一支結構合理、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教師隊伍。綜上所述,我們在高職臨床醫學教學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于缺乏長期持久的研究與對照,遠期效果尚存在不確定性。因此,需要我們醫學教育屆的同仁共同努力,以使臨床醫學教學改革得到深化[8]。
參考文獻:
[1]GiffordKA,FallLH.Doctorcoach:adeliberatepracticeapproachtoteachingandlearningclinicalskills[J].AcadMed,2014,89(2):272-276.
[2]馮軍強,陳召,周勇安,等.優化整合多種教學法在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5(20):3958-3960.
[3]孟繁銘,吳云霞.整合教學方法,優化外科教學結構[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8(23):3550-3552.
[4]KongLN,QinB,ZhouYQ,etal.Theeffectivenessofproblem-bas-edlearningondevelopmentofnursingstudentscriticalthinking: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J].IntJNursStud,2014,51(3):458-469.
[5]ChanZC.Exploringcreativityandcriticalthinkingintraditionalandin-novativeproblem-basedlearninggroups[J].JClinNurs,2013,22(16):2298-2307.
[6]羅新,蔣學風,帥翰林,等.應用模擬人進行產科實習教學的效果評價[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9):84-85.
[7]MENGL,ZENGC,LIXS,etal.Accordingtothetheoryandmethodofevidence-basedmedicinetoanalysistheteachingresultofproblem-basedlearning[J].ChinJMedEdu,2011,27(2):12-14.
[8]王曉玉,姚前尹,張羨,等.婦產科多種教學方法的優化策略探討[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3):70-71.
醫學生畢業論文 篇5
摘要:當今的醫生除了肩負著解除患者病痛的職責外,還能夠為患者提供周到的人文關懷。面對社會需求的改變,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口腔醫學人才培養方案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強調重點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要將人文素質的培養放在首位,采用學分制的培養方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職業道德,掌握口腔醫學專業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專業技能的高素質應用型口腔醫學人才。
關鍵詞:人文素質;口腔醫學;教育
1社會需求發生了變化
口腔醫學專業在我國發展速度較快,因具有自身獨立的課程體系和專業特點,每年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都與臨床醫學專業分學科進行。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是世界各國普遍采用的醫師資格認可方式,其通過率也是檢驗和衡量各醫學院校專業知識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1]。隨著社會不斷的進步和人類文明程度的提高,要求口腔醫生具備較高的人文精神,懂得患者生理和心理需求,同時還要處理好整個社會的關系。患者到醫院后要從生理和心理加以關注,不能只見“病”,不見“人”,不入“心”,留不住患者,達不到治療效果也不符合現代醫學模式。為了滿足社會的需求,除了培養學生專業知識、技能外,還要強調培養學生的醫德醫風和人文素質。人文素質教育是指將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通過知識傳授、環境熏陶以及自身實踐使其內化為人格、氣質、修養,成為人的相對穩定的內在品質[2]。
2人文素質融入人才培養方案
2.1制定課程標準完善頂層設計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自2006年開始就不斷提煉人才培養方案,逐步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職業道德,掌握口腔醫學專業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專業技能,能在各級各類醫療、保健等衛生服務單位從事口腔疾病診治、口腔保健知識宣傳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口腔醫學人才。根據人才培養目標,每門課程制定了課程標準,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人文素質目標,將教學行為與工作任務對接,在傳授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將人文素質教育貫穿其中,培養學生救死扶傷精神,處處體現醫德醫風。
2.2模塊化課程管理
醫學道德的核心是醫學人文精神,是醫學對生命的根本態度,是對患者健康的終極關懷,是對人生命權利的尊重。根據臨床口腔醫生崗位設置課程,將課程分為必修課、選修課和實踐課三大類,其中選修課如《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人際溝通技巧》、《醫學心理學》《衛生法概要》等。這些課程強化了素質教育,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更好地適應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還開設了《職業規劃》、《就業指導》等課程,這些課程激發了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自主意識,樹立正確的就業觀,促使大學生理性地規劃自身未來的發展,并努力在學習過程中自覺地提高就業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就目前而言,加強人文課程的比重,不但不會影響口腔醫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而且還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3]。
2.3“校院融合、四個一致”教學模式改革
學生能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強調培養學生的分析、表達、理解和動手能力[4]。“校院融合、四個一致”教學模式是為了適應當前社會需求,培養學生崗位勝任力而提出來的,在此種模式下教師與臨床一線醫生相一致,教學環境與臨床操作環境相一致,課程內容與工作任務相一致,生產實習與就業培訓相一致。專業教師均是臨床一線的醫生,在授課的過程中不斷加入臨床人文關懷的因素,在學校就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實訓室模擬真實臨床工作環境,感受職業氛圍,處處體現人文關懷。將專業課程任務化、項目化和人性化,實訓課模擬臨床接診、問診、檢查、治療等過程進行,將人文素質融入實訓項目。實習就業單位除肩負就業培訓任務外還培養學生人際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將素質教育進行到底。
3人文素質融入師資隊伍建設
如何將人文素質融入教師隊伍建設,是醫學院校重點考慮的問題。在醫學院校人文社科類教師數量不多的情況下,師德師風建設中人文素質顯得尤為重要。漯河醫專口腔醫學系針對此種情況組織新進教師師德師風演講比賽;教研會進行校風、教風和學風的研討;鼓勵教師跨學科進行人文素質、德育教育研究。創新教育教學模式,用教師的學識和人品來影響學生的三觀,對醫學生的醫學人文素質的提高起著言傳身教的作用。何愛華[5]認為師德建設構成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環境,是實現德育目標的基本保證。注重師德建設,以生為本,就是最好的思想教育。
4人文素質融入社會實踐活動
人具有生物學特性,同時還具有社會屬性,醫學一直是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的統一[6]。在口腔醫學的教學安排中大力倡導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大學生職業人文素質水平和崗位勝任力,以迎合新世紀對醫學生的人文素質要求。2008年口腔醫學系成立了“8020”口腔保健協會,旨在宣傳口腔保健知識和預防口腔疾病的相關措施,提高人群口腔保健意識、培養大學生口腔健康服務能力,力求通過協會的努力使人類在80歲的時候口腔內還保留有20顆能夠行使功能的自然牙。利用暑假及每年愛牙日進行口腔健康知識進校園、為社區老人及幼兒園學齡前兒童進行義診和口腔保健知識宣傳等。通過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積極性,進一步推動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向深度發展。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口腔醫學的發展,要求口腔醫生除了具備高超的醫術外還應具備一定人文素質,這也是今后教育不斷發展的方向。人文素質不僅是知識的積累,更是一種情感和情操;人文素質的培養不可能僅靠灌輸和讀書獲得,更重要的是經歷后的感悟[7]。
參考文獻
[1]習正.以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為導向的臨床醫學本科教學改革初探[J].西北醫學教育,2009,(6):1085-1086.
[2]胡顯章.中國大學人文啟示錄[M].成都: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9:30.
[3]洪軍,王偉,何成彥.重視臨床醫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J].中國實驗診斷學,2007,(7):991-993.
[4]沈勵銘,朱曉卓,徐偉靜.對加強口腔醫學生臨床實踐中素質教育的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11,(8):25-26.
[5]何愛華.高校師德建設與德育實效性的提升[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11):75-77.
[6]高琴,周昌菊.淺議教師的師德與臨床階段醫學生的素質教育[J].實用預防醫學,2003,(5):797-798.
[7]李剛,郭靜.口腔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課程創新與社會實踐[J].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11,(5):63-64,75.
醫學生畢業論文 篇6
提要:迷你臨床演練評估(mini-CEX)是一種新的臨床考核方法,該院神經內科將mini-CEX引入臨床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包括神經內科專業和非神經內科專業)神經病學臨床實踐考核中,考察了該方法的適用性。結果顯示,在臨床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出科考試中應用mini-CEX,適用性良好,具有操作簡便、考核內容全面等優點,能合理、有效地評價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同時兼具教學與評量的作用,是一種值得推廣的臨床考核方法。因此,mini-CEX可在臨床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神經病學培養中使用。
關鍵詞:神經病學/教育;教育,研究生;臨床醫學;教育考核;迷你臨床演練評估
根據現行的臨床醫學專業學位試行辦法,為培養復合型、應用型高級醫療人員,關鍵在于培養與鍛煉臨床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的綜合臨床能力,尤其隨著臨床神經病學的迅猛發展,專業操作技能項目及復雜性日益增多,如何培養臨床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專業技能迫在眉睫,其中神經病學臨床教學的考核評估是重點和難點。近年來,國外現行且具有成效的評估工具———迷你臨床演練評估(mini-CEX)已被國內醫學教育陸續引進[1-3]。mini-CEX是由臨床教師直接觀察臨床醫生的實際臨床診療行為,可用于評估醫學院實習醫生、住院醫生的學習效果。在前期的臨床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專業技能培養中,本院結合國內外專業技能培訓內容,結合本院神經內科特點,充分利用全軍醫學臨床模擬培訓中心這個先進平臺,在臨床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神經病學臨床考核中試用,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
1mini-CEX簡介
mini-CEX是一種新的迷你臨床評量方法,早期用于美國內科醫學會組織的內科專科考試,后經Norcini等[4]修訂,用于住院醫師臨床技能評估測試。該方法已在國外廣泛應用,成為醫學院校臨床實踐考核的常用演練性工具。臨床指導教師直接觀察學生與患者的互動,考核重點式的診療行為后,臨床教師給予相應的回饋。具體包括以下核心能力:(1)病史采集;(2)醫療面談技能與溝通技巧;(3)體格檢查、臨床判斷與整體臨床能力,應用診斷性輔助檢查與醫療決策,還包括學生的專業態度和組織效能。隨著醫學教育的快速發展,在我國也越來越重視和強調對醫生臨床技能的重點式評量,但仍有眾多臨床醫生在醫患互動過程中從未在病史采集或體格檢查時被臨床教師實際觀察與評估過[5]。因此,推行mini-CEX這一標準的臨床技能測評工具可有效完善目前臨床醫學教育存在的缺陷。
2神經病學臨床實踐教學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及目前存在的問題
國際醫學教育組織在制定的全球醫學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中提出,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強調素質培養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因素之一[6]。目前,各國、各地區均非常重視臨床專業技能的培養,但各國、各地區醫師職業范圍及分科等的`差異,專業技能培養差異較大,沒有固定的培養內容、培養方法及培養驗證體系,缺乏關于專業技能培養的研究。神經內科系統疾病是高發性疾病,同時,病種復雜、多樣,以腦血管病為例,其造成的病死率是目前我國主要疾病致死原因的第1位,因此,神經內科專科醫生的培養極為重要。從本院神經內科歷屆培養的臨床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調查看,其畢業后在專業理論技能、專業科研技能方面均達到了培養要求,而在專業臨床技能方面卻有很大的缺陷,直接影響其成為一名較為合格的臨床醫生[7-8]。導致臨床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這種窘狀的原因很多,包括目前國內尚未形成規范、統一的神經內科臨床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專業技能培訓課程,缺乏臨床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實踐教學能力的訓練課程,致使現在臨床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的水平參差不齊,不僅影響了醫療質量,而且對人才梯隊的建設造成長遠的不利影響。
3mini-CEX考核的實施情況與分析
3.1考核對象及方法
2011年9月至2017年5月進入本院神經內科學習的神經內科臨床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12名及非神經內科臨床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22名。每名學生的考核共2次,第1次在入科學習4周后進行,第2次在臨近出科前1周內進行。評估者為本院神經內科的5名副主任醫師及6名主治醫師組成的帶教醫生團隊,均已進行過mini-CEX培訓,每次考核由1名帶教醫生組織評估。在取得住院患者知情同意后,帶教醫生選擇相應難度的疾病病種,學生以抽簽方法隨機挑選患者。每名考生的mini-CEX考評時間為20~30min,其中考核時間為15min,教師同時進行評估,其后給予5~10min的反饋輔導。考核過程中責任教師直接觀察考生針對患者執行診療工作,觀察考生與患者的互動,從醫療面談技能、體格檢查技能、人文關懷、臨床判斷、溝通技能、組織效能及整體臨床勝任能力等方面進行測評,完成從自我介紹、問診、體格檢查、解釋、健康教育等醫療工作,并完成評量表的評分[9]。采用9分制,分為3個等級,其中未符合要求為1~3分,符合要求為4~6分,表現優異為7~9分。考核結束后責任教師立即對考生的表現進行點評,對考核項目中存在的缺陷及時進行糾正,在診治方面向學生提出建設性意見,整個面對面的評價與回饋持續5~10min,最后請帶教醫生和考生分別對該次評估進行滿意度評價,并提出建議,以利于不斷改進教學及評估方式。
3.2mini-CEX考核的價值與注意事項
為建立科學、規范的考核評價體系,本院在臨床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出科考核中引進了mini-CEX的相關理念和操作方法,在實際應用中,證實了mini-CEX具有客觀、合理、可量化評估、操作性強等特點。同時,考核的結果又能對模擬培訓的內容、培訓時間及培訓要求進行檢驗及優化,便于最終形成一套適合研究型醫院發展的臨床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神經病學專業操作技能的培訓方案。
3.2.1加強臨床教師培訓,保證考核評價的一致性有研究表明,臨床教師之間評價的一致性和準確性將會影響mini-CEX的有效性[10]。同時,mini-CEX的評量標準較抽象,教師對標準的判斷帶有一定的主觀性,所以,在實際應用中本院特別注意到了這點,科室建立由2~3名研究生責任教師組成的研究生指導小組,責任教師均由科室定期、統一進行培訓,經過3次培訓、3次模擬考核,統一評分標準,使每名教師充分熟悉和掌握mini-CEX的實施細則,以縮小教師間的評價差異,達到考核標準與臨床教師評價的一致性。責任教師則在臨床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出科考試中應用mini-CEX行考核,具體負責帶教、指導、監督、評估、考核臨床能力訓練等工作。為保證不同考生之間考核標準與評分尺度的一致性,每次由科室指定1名責任教師進行考核,保證了考核的規范性和公正性。
3.2.2弱化了教師的存在,保證有效的實時反饋為保證考核良好進行,必須弱化教師的存在,這在mini-CEX的實施中也至關重要。
在現場中,為便于教師更好地觀察,教師在考核中的站位應該在考生和患者交流的視線外,可位于考生的側面,而不是對側。從而讓教師作為一種平等提供建議的角色,而不是傳統地評判標準和批評者的角色,這樣教師反饋的建議也更易為學生所接受[11]。mini-CEX較傳統考核有個重要優勢在于實時反饋環節。臨床教師可直接觀察學生的醫療行為,詢問學生有關患者的診治計劃后根據學生的表現,在結構式表單上給予評量,并進行實時反饋,教師首先指出考生的優缺點,并提出相應的建議;學生通過與教師的交流能及時認識自身的知識缺陷,對自我認知水平、自己的技能缺陷等需改進的環節進行針對性地改進[12],從而顯著提高臨床工作能力,真正做到“以考促學”。這種臨床實踐經驗的積累,對學生臨床技能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是訓練臨床綜合能力最為根本和有效的途徑[13]。3.2.3樹立人文關懷的觀念傳統臨床技能考試忽視了對醫患溝通、人文關懷等方面的關注。mini-CEX將醫患溝通與臨床技能同時納入考核范圍,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新醫療模式,提高了對患者心理需求的關注度,充分尊重了患者。同時,讓臨床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的醫患溝通技巧得到了練習,顯著提高了其人際溝通能力,獲得了雙贏的效果。
4mini-CEX應用效果使用mini-CEX的結果顯示,在第1次測評時臨床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在人文關懷、溝通技能項目平均分數和合格率測評結果方面均表現欠佳,這可能與研究生更多精力放在專業能力、疾病診療技術方面,而忽略了對患者人性的關懷有關。在考核后所有臨床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均認識到醫患溝通能力在患者診治過程中的重要性,積極提高溝通技巧,能提前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使用患者可接受的語言進行診療方案的溝通,對患者的情緒和肢體語言做出合理的回應,在獲得患者同意的情況下進行醫療技術操作,診療過程中時時關注患者的反饋。在輪轉結束時臨床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人文關懷、溝通技能項目的合格率均明顯提高,醫學人文綜合素質得到顯著提高。綜上所述,mini-CEX作為一種新的臨床考核方法,與傳統內科學出科考核比較,可與臨床例行工作同步進行,具有操作簡單易行、考核內容全面等優點。臨床教師依據7個項目給予評量,隨即給予反饋,同時兼具教學與評量的作用。本院的實踐證明進一步肯定了mini-CEX有利于臨床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神經病學的規范化培養,提高了神經內科與非神經內科臨床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對常見神經系統疾病的診療水平,最終達到提升醫療質量的目的。因此,可在臨床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神經病學的考核中應用mini-CEX,但該考核方法如何在不同層次、教育背景下的醫生中使用尚需進一步探索。
參考文獻
[1]陳鏗,余珍燕,施旖旎,等.mini-CEX在骨外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應用[J].繼續醫學教育,2017,31(5):2-3.
[2]劉紅丹,徐文思,張博,等.mini-CEX在醫學生消化內科臨床能力培養中的效果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13):52-53.
[3]胡柯,劉理靜,段于峰,等.迷你臨床評價量表對內科學案例式教學效果的評估[J].現代醫藥衛生,2016,32(18):2917-2919.
[4]NorciniJJ,BlankLL,DuffyFD,etal.Themini-CEX:amethodforas-sessingclinicalskills[J].AnnInternMed,2003,138(6):476-481.
[5]邊琪,宋彬,郭志勇,等.淺談mini-CEX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6):100-101.
[6]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全球醫學教育最低基本要求[J].醫學教育,2002(4):23-25.
[7]吳濤.加強神經科住院醫師臨床技能培訓的措施及效果[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3,27(6):706-708.
[8]周立春.在血管神經病學教學中應注重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國卒中雜志,2009,4(2):176-178.
[9]李劍,高繼明,呂玨,等.mini-CEX在內科醫生培養中的使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9):71-72.
[10]LeeV,BrainK,MartinJ.Factorsinfluencingmini-CEXraterjudgmentsandtheirpracticalimplications:asystematicliteraturereview[J].AcadMed,2017,92(6):880-887.
[11]董靖竹,張東華,周佳,等.在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出科考試中運用mini-CEX的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12):126-127.
[12]NairBR,AlexanderHG,McgrathBP,etal.Theminiclinicalevaluationexercise(mini-CEX)forassessingclinicalperformanceofinternationalmedicalgraduates[J].MedJAust,2008,189(3):159-161.
[13]惠吳函,蘇力.迷你臨床演練評估在血液科住院醫師臨床能力考核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6,13(28):123-126.
醫學生畢業論文 篇7
【關鍵詞】 醫患溝通;案例分析;存在理由
1 目標
醫患溝通是醫患之間通過溝通,醫方從中獲取患方疾病信息、家族和社會致病因素,便于診斷病因,實施治療;患方從中獲取有關疾病資料信息并感受到醫生對患者的關愛之情,從而使醫患間建立互信理解的良好關系。換言之,醫患溝通不僅是醫療服務的必定內容,更是醫學人文關懷的必備途徑。因此,此項工作的目標是使醫務人員充分了解和掌握醫患心理、醫患關系與角色定位、醫患交往與溝通技巧,以及醫院患者抱怨的識別與處理實戰技巧等。通過加強醫患溝通,從細微入手,為病員解疑釋惑、提供力所能竭的幫助、滿足其醫療、護理等層面的合理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宣教及心理支持,消除其不良心理,為其恢復健康創造最優的診療服務環境,從而建立和諧醫患關系。
2 背景
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發展與完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迅速普及,使得各級醫院的醫療服務水平也隨之不斷提高。與之并行的,是人們的健康保健需求和對醫療的滿意度發生了很大變化,其中,醫患關系理由尤為突出。統計數據表明,醫患糾紛、醫患矛盾呈逐年上升趨勢,醫患之間各種惡性沖突時見報端、網絡等各類媒體,醫患關系是否和諧已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在長期的管理實踐中,我們發現,良好的醫患溝通是建立和諧醫患關系的重要平臺之一,也是醫患雙方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合作互動的重要基礎之一。因此,在新形勢下,如何加強醫患溝通,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彰顯醫院服務職能是擺在所有醫院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課題。我院從2005年起就以制度形式將醫患溝通作為醫院的重點管理項目之一,制訂了院前溝通、入院后溝通、治療中溝通、出院前溝通、出院后溝通等相關工作考核細則,并組織了實施和效果監測。
3 參加人員
全院臨床醫藥護技人員為醫患溝通的主要執行者,醫院所有服務對象為溝通主體,醫院考核辦為主要的制度執行督查職能部門。全院所有工作人員都有相互及時的溝通義務。
4 相關案例及分析
在近幾年的醫患溝通管理實踐中,筆者發現,很多醫患矛盾、醫患糾紛的根源都是由于醫患之間的溝通障礙或醫務人員溝通意識及技能缺陷而引發。與此相反的,主動及時的溝通、良好的醫患互動會使治療效果和服務滿意度大大提高。以下通過兩起不同的案例對醫患溝通管理工作進行分析。
4.1 案例1 患者概要:患兒,女,6歲。診治概況:2010年6月,患兒因走路姿勢異常來醫院骨科門診就診,經治醫師為醫院退休留用專家劉××。專家在對患兒進行初步檢查后,認為患兒走路姿勢異常并非因疾病引起,而是日常生活中不良行為習慣造成的一種疾病假象,故未予任何處理。而患兒母親在詢問孩子腿腳是否異常時,該專家因忙于替其他等待的患者診治,以不耐煩的語氣對患兒母親說,都說過孩子沒病了,還問什么?結果,引發孩子母親對專家診治結果的懷疑,并直接來到院部進行投訴,認為該專家只是應付了事,對孩子的身體只是簡單地摸了一下便做出了診斷,且態度惡劣,要求予以嚴肅處理并解決孩子腿腳疾病。
處理情況:筆者系當時處理此事件的工作人員。經了解相關情況后,首先另請一位骨科醫師前來為患兒會診,穩定了患兒及其母親的情緒,同時證明了原經治醫師診斷是正確的,患兒確實沒有器質性疾病。此事件的主要理由是經治醫師檢查過程中的肌體語言給人造成過于簡單的印象,再加上其不善于語言溝通而導致了服務的不滿意。后經筆者及會診醫師的耐心講解以及如何糾正患兒不良行為習慣的現場演示,最終取得了患兒母親的理解和原諒,化解了一場醫患矛盾。
4.2 案例2 患者概要:患者,男,76歲。診治概況:2012年1月,患者因患心肌梗塞入住醫院心血管內科,雖經積極治療、處理仍未能挽回患者生命。患者兒子在為其父料理完后事后,寫來專題感謝信呈院長(醫院網站上曾專題報導),對其父親的主診醫師魯×的醫療技術及服務水平給予了高度的贊揚和肯定,同時表達了家人對心血管內科所有醫務人員的衷心感謝。此外,醫院還多次收到其他患者或家屬來電、來信,同樣對魯×醫生的服務進行高度贊揚。
經了解,所有的患者或家屬都對魯晶醫師和藹可親的態度、認真對待病患及家屬的精神、細致入微的關懷、溫婉的健康知識講解表達了由衷的感激之情。
4.3 分析
4.3.1 第一個案例揭示了醫患溝通中存在的醫患矛盾是客觀存在的理由。同時,醫務人員的技術水平高低、溝通交流能力高低、病人對醫療效果的高期望值以及對服務要求的高標準,也是造成醫患矛盾的理由之一。因此,醫患溝通引發的矛盾會始終貫穿于醫療、護理工作的全過程,是我們不能回避和掩蓋的,醫務人員和管理者都必須做到正確認識和對待,才能推動理由的根本解決。
此外,我們發現,在醫患溝通過程中,有少部分醫務人員的職業素質有待提高。他們或多或少存在著服務態度生硬冷漠,醫療技術水平不高,職業素質低等理由。雖然只有少數人員發生這樣的'理由,但產生的社會影響極壞。因此,提高醫務人員職業道德素質是一個永不過時的課題。
4.3.2 第二個案例說明了良好的醫患溝通技能和主動、熱情的服務會產生春風化雨的效果,會產生遠遠超出治療所達到的效果的良好影響力,會成為醫院良好服務品牌的重要支撐。
5 研究結果
5.1 通過近幾年的大量醫患溝通管理案例研究分析,我們發現,醫療體制和機制存在的不足既束縛著醫療改革的進展,也影響著醫患之間的和諧。隨著醫保、農保制度的建立,實行的基本醫療使用藥受到限制,當患者的自付醫藥費用超出其心理承受能力時,他們往往會將不滿直接發泄到醫院或醫務人員身上。
5.2 通過不斷細化醫患溝通執行過程工作細節,越來越多的患者感受到醫患溝通管理制度帶來的服務質量的提高。如,通過強化醫患溝通推動了醫患之間越來越多的交流和理解,推動了患者對疾病診斷和治療的了解和依從性,滿足了患者對醫療信息的需要,密切了醫患關系,減少了醫療矛盾和糾紛。
醫學生畢業論文 篇8
摘要:任何一種單一的教學模式都有它的優勢和不足。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多年運用,說明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合理的應當保留,不足的應該改進,在機能實驗教學中針對學習對象,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是因材施教,提高教學質量的較好的模式。
關鍵詞:臨床醫學;教學
一、在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中引入開放式實驗教學思想
學生在掌握基本的實驗技能和方法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在規定的實驗項目內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實驗,自主完成;基本內容是將整合后的機能實驗教學內容分為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為經典的、基本實驗:由教師指導下,學生在課堂上完成。占整個教學計劃學時的40%,由10-12個實驗組成。以訓練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學習生理學、藥理學、病理生理學經典實驗方法為主。第二部分為自選實驗:學生根據自己的時間、興趣在規定的18個實驗項目中選擇8-10個實驗,自主完成,并提交實驗報告。占整個計劃學時的30%。這部分主要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積極性和主動性。第三部分為探索性實驗: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設計實驗、自主完成設計方案、自主整理實驗資料,撰寫實驗研究報告,并在年級匯報自己的研究成果,這部分約占計劃學時的30%(其中:醫學實驗研究基本知識講座占6-8學時;實驗方案討論占8學時;實驗答辯占4學時;實驗方案的實施主要以課外為主)。這部分主要為研究性學習,通過這部分教學激發學生探索未知事物的興趣和積極性。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創新意識與能力的目的。
二、開放式實驗教學的優點
開放式實驗教學與實驗室開放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開放式實驗教學不僅有實驗室開放,同時學生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具有更大的獨立性、自主性,是學習的主體。開放式實驗教學最主要形式有學生自選實驗和設計性實驗(探索性實驗)。實踐證明,開放式實驗教學具有以下優點:
1.有利于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興趣是探索未知事物和主動攝取知識的原動力,傳統的實驗教學從實驗內容的選擇、材料的準備、試劑的配制,大都由教師或實驗技術人員完成。實驗教學過程中學生基本上是按教師講解、示范來完成。學生在整個實驗教學過程中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開放性實驗教學則把學生推到了實驗教學的主體位置。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時間,自選實驗項目,自行制定實驗步驟,分析和處理實驗數據和實驗結果,撰寫實驗報告,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只做解惑、答疑工作。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求知興趣和主動性,學生減少了對教師的依賴,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培養。
2.有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設計性實驗
中學生根據文獻,或學習中、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設計實驗,自主完成,并對實驗研究結果進行統計學處理,寫出實驗研究報告,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營造良好的學術交流氛圍,激發學生探索未知事物的興趣和積極性,而且可使學生文獻查閱能力;獨立思考能力;探討分析問題的能力;論文寫作能力得到了充分的訓練。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的目的。
3.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組織能力
實施開放式實驗教學,教師在實驗教學中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學內容的不確定性(學生自選實驗,或自主設計實驗),教學內容甚至涉及到跨學科問題,要求教師不僅要掌握本專業的知識,而且要熟悉相關專業的內容,不僅自身要有扎實的科研功底,而且要熟練掌握一定數量的、復雜的實驗技術。這就要求任課教師不斷的充實自己知識,不斷的學習。因此,這一教學方式的引入,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除此之外,在這種模式的教學中,任課教師要當好導師,主導好整個教學過程,對其教學組織能力也是一種考驗。所以,開放性實驗教學有利于教師教學組織能力的提高。思想活躍的學生在開放性實驗教學過程中的一些設想,也可能對教師的科研工作起到一些啟示。從而使教師與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實現了教學相長。
三、機能實驗教學引入開放式實驗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開放式實驗教學是非常好的自主學習、研究型學習方式,但由于其對學生素質、實驗教學資源、教師的教學能力有著很高的要求,故開放性實驗教學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引入開放性實驗教學時應注意以下問題:學生要想獨立、自主的進行一些實驗,必須經過系統的專業實驗方法和實驗技能訓練,且能夠熟練掌握。因此,系統的、基本訓練是必須的,開放性實驗教學只是八年制機能實驗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或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的補充。機能實驗需要大量的動物、藥物、試劑以及實驗空間,故需要大量的資金作為后盾,對于人數眾多的大面積醫學本科生的實驗教學若采用這種模式可能在實施過程中會遇到諸多的困難,所以,這種模式僅對人數較少的長學制、小專業醫學生實驗教學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開放式實驗教學要求學生自身素質高、自學能力強、思想活躍,故開放性實驗教學僅適合綜合素質較高的學生群體,如:八年制學生和學有余力的拔尖學生。開放性實驗教學必須具備完善的軟硬件條件。如:充足的資金、充足的設備、充足實驗空間和完備的實驗預約、門禁管理、監控管理等。開放性實驗由于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所帶來的教學對象、內容、時間等因素不確定的問題,完善的網絡化實驗教學平臺是開放式實驗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網絡資源能夠給學生提供實驗方法及實驗技術指導和實驗設備的圖文說明等,以方便學生隨時查詢。
四、結語
任何一種單一的教學模式都有它的優勢和不足。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多年運用,說明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合理的應當保留,不足的應該改進,在機能實驗教學中針對學習對象,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是因材施教,提高教學質量的較好的模式。
【醫學生畢業論文】相關文章:
畢業論文評語06-07
畢業論文評語02-18
畢業論文的感言12-15
護理畢業論文06-16
(經典)畢業論文評語07-23
畢業論文的形式01-06
畢業論文心得01-16
畢業論文結論01-06
畢業論文的致謝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