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種植業本科學生畢業論文

時間:2020-12-22 14:36:37 畢業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種植業本科學生畢業論文范文

  植物栽培業。栽培各種農作物以及取得植物性產品的農業生產部門,種植業是農業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利用植物的生活機能,通過人工培育以取得糧食、副食品、飼料和工業原料的社會生產部門。

種植業本科學生畢業論文范文

  種植業本科學生畢業論文范文一:

  摘要:通過對2009-2012年湖北省3個小麥(Triticum aestivum L.)主導品種鄭麥9023、襄麥55、襄麥25的產量及其構成因素調查分析表明,有效穗數對產量的貢獻最大,直接通徑系數為0.412 5, 其次是千粒重,為0.287 2,貢獻最小的是每穗粒數,為0.151 7,相關分析和通徑分析結果一致;不同年度間,千粒重的變異系數最大,其次是有效穗數,最小的是每穗粒數。因此,襄陽市麥區應在群體適宜有效穗數的基礎上,把增加穗粒數和千粒重作為突破口,實現三者的最佳協調關系,力爭達到產量最大化。

  關鍵詞:小麥(Triticum aestivum L.);變異系數;產量構成因子;相關性分析

  隨著世界糧食生產形勢日益嚴峻,進一步提高小麥(Triticum aestivum L.)產量成為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小麥產量是由單位面積有效穗數、每穗粒數和千粒重構成的,在高產水平條件下,提高小麥產量,應在群體適宜有效穗數的基礎上,把增加穗粒數和千粒重作為突破,實現三者的最佳協調關系,力爭達到產量最大化[1-3]。

  目前關于小麥產量構成因素已有很多研究,但這些研究基本上是橫向比較,即同一年度間產量構成因素間的關系[2,4,5],而不同年份間產量構成因素研究較少。為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對襄陽市3個主栽品種鄭麥9023、襄麥55、襄麥25在2009-2012年的生育期及產量各因素的調查,分析了本地區小麥產量因素的相關關系,結果表明有效穗數對產量的貢獻最大,但在不同年際間千粒重的變異系數最大,進而探討提高千粒重的途徑,旨在為本地區的小麥高產、穩產栽培提供依據。

  一、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材料是鄭麥9023、襄麥55、襄麥25,3個品種均為湖北省的主栽小麥品種。

  1.2 試驗方法

  試驗于2009-2012年進行,每年10月播種,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小區面積13.3 m2,3個重復,常規麥田管理。

  1.3 測定項目

  在小麥生育期間調查各品種的抗病性,小麥落黃時調查各品種的株高、有效穗數,在收獲后室內調查每穗粒數、千粒重等性狀及各小區的實際產量。

  1.4 統計與分析

  各性狀取各年度間平均值,并采用DPS軟件對其進行相關性分析和通徑分析。

  二、結果與分析

  2.1 3個產量構成因素與產量間的相關性

  對3個品種的產量及其構成因素進行了相關性分析(表1),結果表明,3個產量構成因素與產量間均呈正相關,且均達顯著或極顯著水平,其相關系數大小依次為有效穗數、千粒重、每穗粒數,說明有效穗數對小麥產量水平的提高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有效穗數與每穗粒數、千粒重均為正相關關系,說明有效穗數的增加并不會引起每穗粒數、千粒重的下降。

  2.2 3個產量構成因素與產量間的通徑分析

  對3個品種的有效穗數、每穗粒數、千粒重3個產量構成因素及產量進行了通徑分析(表2),結果表明,有效穗數對產量的貢獻最大,為0.412 5,其次是千粒重,為0.287 2,每穗粒數對產量的貢獻最小,為0.151 7;3個產量構成因素對產量的貢獻均為正效應,通徑分析與相關分析結果趨向一致。

  3個產量構成因素對產量的凈效應均為正值,且其中任一因素通過其他因素對產量的間接效應也均為正值,說明任一產量構成因素的提高對產量均有促進作用。有效穗數對產量主要是直接影響,而間接影響較小;千粒重主要通過有效穗數對產量的間接影響而影響產量;每穗粒數對產量的直接影響、間接影響均較小。

  2.3 不同年度間3個產量構成因素的變異

  對3個品種的.有效穗數、每穗粒數、千粒重進行變異系數分析(表3),發現變異系數最大的是千粒重,其次是有效穗數,每穗粒數的變異系數最小。從結果可知,在不同的年度間,產量性狀最穩定的是每穗粒數,其次是有效穗數,最不穩定的是千粒重,因此說明千粒重的調控性很大,如果在有效穗數及每穗粒數穩定的情況下,粒重增加,則產量就會有較大的突破。

  三、小結

  湖北省襄陽市處于南北過渡地帶,土壤多為水稻土和黃棕壤,質地以粘壤土為主,生態條件較為特殊,受季風氣候的影響,小麥灌漿期間降雨量偏多且高溫逼熟,大多數外引品種不適應本地特殊的氣侯條件,年度間產量變異較大。因此,該麥區要想取得豐產、穩產應以有效穗數、每穗粒數為基礎,充分提高千粒重,從而在產量上取得突破。

  綜合本試驗的研究結果可以看出,有效穗數對產量的貢獻最大,但小麥的產量決定于有效穗數、千粒重和每穗粒數三者的乘積,所以如只注重有效穗數的增加可能導致千粒重和穗粒數的減少,從而使整體產量減少[1-3]。在不同的年份間,千粒重的變異系數最大,可調節的力度也最大,因此,千粒重在該麥區有很大的提高空間。很多的研究[5-7]已證明千粒重的遺傳力較高,效應潛力很大,顯性作用明顯,在育種中適合作早代選擇;在栽培上主要是通過提高灌漿強度及延長灌漿時間來提高千粒重,比如采取適期早播,保證小麥充足的灌漿時間,增加小麥的灌漿強度。抓好后期澆水,進行適當的葉面噴肥及適當噴施生長調節劑,進行病蟲害防治,為粒重增加創造條件,提高產量潛力。

  參考文獻:

  王建武,王進強,陸加榮,等.不同類型小麥品種產量構成因子分析[J].種子科技,2001(5):281-282.

  鄭建敏,李 浦,廖曉紅,等.四川冬小麥產量構成因子初步分析[J].作物雜志,2012(1):105-107.

  孫本普,王 勇,李秀云,等.不同年份的氣候和栽培條件對冬小麥產量構成因素的影響[J].麥類作物學報,2004,24(2):83-87.

  陳佳慧,蘭進好,王 暉,等.小麥子粒構型性狀與粒重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種業,2010(8):58-60.

  周淼平,任麗娟,張 旭,等.小麥產量性狀的QTL分析[J].麥類作物學報,2006,26(4):35-40.

  馬華平,蔣志凱,朱紅彩,等.小麥親本千粒重遺傳效應分析[J]. 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09,37(3):1-3.

  姚金保,王書文,姚國才,等.普通小麥千粒重的配合力與遺傳模型分析[J].南京農專學報,2003,19(1):52-54.

  周芳菊,陳橋生,張道榮.小麥生育后期施用水楊酸對千粒重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08,36(12):4909-4910.

  種植業本科學生畢業論文范文二:

  摘要:通過田間自然誘發鑒定了66個中稻品種對稻曲病[病原物為綠核菌(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Takah)]的田間抗性水平。結果表明,66個品種中高抗稻曲病的品種只有3個,達到抗級的品種有30個,達中抗級的品種有14個,中感稻曲病的有17個,感稻曲病的有1個,高感稻曲病的1個。

  關鍵詞:稻曲病[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Takah];田間抗性評價;水稻

  水稻稻曲病是由半知菌亞門綠核菌屬綠核菌[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Takah]引起的水稻穗部真菌性病害,以前在農業生產上一直被作為次要病害防治。

  近年來由于雜交稻的大面積推廣種植,稻曲病的蔓延十分迅速,世界各地都曾有稻曲病危害猖獗的報道[1,2]。一般年份稻曲病病穗率可達10%~20%,嚴重的年份可達100%。2004年湖南省中、 晚稻稻曲病發生普遍,尤以中稻發生嚴重,發生面積達63.3萬hm2,損失稻谷 1.37億kg,直接經濟損失達2億元。該病的發生嚴重影響了稻米的產量和品質,而且稻曲球還含有對人畜有害的毒素,長期食用含稻曲病毒素的稻谷可引起動物的肝臟、腎臟及其他組織器官的病變和中毒。稻曲病已成為中國水稻優質高產的巨大障礙。

  本研究通過自然誘發抗性鑒定,旨在初步明確湖北省目前中稻品種對稻曲病的抗性水平,為生產上綜合防治水稻稻曲病提供參考,也為稻曲病的抗病育種提供借鑒。

  一、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68個水稻品種(含2個對照品種)詳見表1,所選材料均為華中地區近幾年的主要栽培品種。

  1.2 方法

  試驗在湖北省黃岡市農業科學院梅家墩試驗農場附近選擇稻曲病常年發生較為嚴重的水田。66個水稻品種每10個品種設抗病對照(IR28)和感病對照(晚秈98)各1個,播種時間分3期,每期相隔10 d,每期均設3個重復,整個田塊周圍保護行種感病品種。田間管理按當地常規管理進行。全生育期內不使用任何殺菌劑,殺蟲劑視各時期蟲害發生的種類和數量適量使用。

  稻曲病調查方法。在水稻黃熟期選取3個播期中發病最重的1期調查稻曲病發生情況,每品種調查20株,取3個重復的平均值。根據供試品種每穗稻曲病粒數確定各品種稻曲病發生等級[6,7]:0級,未發病;Ⅰ級,每穗1粒稻曲球;Ⅱ級,每穗2~3粒稻曲球;Ⅲ級,每穗3~5粒稻曲球;Ⅳ級,每穗6~9粒稻曲球;Ⅴ級,每穗10粒以上稻曲球。計算各水稻品種的平均病級。

  1.3 氣候

  中稻生長季節天氣干旱,插秧以后溫度適宜,比往年同期降雨量偏少。

  二、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水稻品種稻曲病的發病情況

  從表1可以看出,66個水稻品種中高抗稻曲病的品種比較少,只有3個,概率為4.55%;高感稻曲病的品種也比較少,只有1個,概率為1.52%;抗-中抗的有44個,概率為66.67%;感-中感的有18個,概率為27.27%。

  2.2 不同類型水稻稻曲病的發病情況

  從表2可以看出,目前市場上的品種以三系和兩系雜交稻為主,常規品種較少,發病級別較重的也是雜交稻,從Ⅱ級到V級都只有雜交稻發病,常規品種不發病。

  三、結論與討論

  通過自然誘發方法測定了66個水稻品種對稻曲病的田間抗病性,結果顯示,在66個水稻品種中,中抗以上的品種占71.21%,可能的原因是稻曲病的發生與其侵入時期的氣候條件關系密切,如果能夠將自然誘發與人工接種鑒定和在溫室內進行稻曲病的人工輔助接種等方面研究相結合,進一步排除田間不確定因素,就能更好地弄清各水稻品種對稻曲病的真正抗感程度。潘波等采用水稻頭季稻和再生稻連續接種的方法來排除因為氣候、地域以及設備等因素對試驗數據造成的誤差的方法也是值得一試的。

  稻曲病的侵入可能與水稻的品種特性有關,比如株型、穗型、有效穗等。李友榮等發現秈型雜交晚稻穗部主要性狀與稻曲病抗性關系密切,抗病品種每穗總粒數少,每穗總枝梗數少,著粒密度較稀,感病組合則相反。雜交稻一般植株高大,生長優勢較強,有效穗多,穗子較大,總枝梗數多,著粒密度較大,可能也是發病重的一個原因。

  稻曲病的侵入還可能與水稻的栽培方式有關。王疏等[10]的研究表明,單位面積總施氮肥量越大,稻曲病發生越重。在施肥總量相同的情況下,水稻生長后期(穗肥)氮肥用量增大,其稻曲病的發生機率也隨之增加。插植密度越大,稻曲病的發生也相對越重。

  參考文獻:

  RUSH M C,SHAHJAHAN A K M,JONES J P, et al. Outbreak of false smut of rice in Louisiana[J]. Plant Disease,2000,84(1):100.

  郭躍華,姜 慎.3O個水稻品種抗稻曲病的田間抗性評價.[J]植物醫生,2010,23(4):32-34.

  宰素珍.雜交稻稻曲病的發生與防治[J].現代農業科技,2009(22):162-164.

  姜 慎,唐春生,譚志瓊.35個水稻品種抗稻曲病的田間抗性評價[J].熱帶作物學報,2010,31(5):849-851.

  胡定漢,龔德祥,潘熙曙,等.優質中稻品種對稻曲病的抗性試驗[J].湖北農業科學,2007,46(5):749-750.

  唐春生,高家樟,曹國平.稻曲病病情分級標準的研究和應用[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2000,26(2):122-124.

  王連平,董明灶,郝中娜,等.浙江省水稻品種抗稻曲病自然誘發鑒定初步研究[J].江西農業學報,2010,22(7):73-74.

  潘 波,楊春曉,楊志富,等.不同水稻品種(品系)對不同來源稻曲病菌株的抗性反應[J].湖南農業科學,2012(9):71-73,76.

  李友榮,唐善軍,高杜娟,等. 秈型雜交晚稻新組合穗部性狀與稻曲病抗性相關性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1,27(21):234-238.

  王 疏,秦 姝 ,劉明霞,等.不同栽培方式對稻曲病發生程度的影響[J].植物保護,2010,36(6):165-167

【種植業本科學生畢業論文】相關文章:

本科學生畢業論文的提綱12-27

本科學生畢業論文提綱范例06-13

本科護理畢業論文01-05

本科醫學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01-24

本科學生畢業論文答辯指南01-25

本科畢業論文的學生致謝詞范文01-06

本科大學生的畢業論文致謝01-06

本科大學生畢業論文致謝12-31

本科畢業論文評語02-2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常市| 大足县| 类乌齐县| 汤原县| 延川县| 尉犁县| 新和县| 神池县| 梁平县| 衡山县| 工布江达县| 稷山县| 荣成市| 曲阜市| 资兴市| 化州市| 仁化县| 茂名市| 张家港市| 民县| 石狮市| 平和县| 沙田区| 叶城县| 泰顺县| 吉林市| 江陵县| 炉霍县| 乌拉特前旗| 邮箱| 秦皇岛市| 铁岭市| 集贤县| 昌平区| 山丹县| 当阳市| 客服| 湟中县| 灌阳县| 南昌县| 崇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