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汽車駕駛員行車安全影響因素
安全是指不受威脅、沒有危險、危害、損失。人類的整體與生存環境資源的和諧相處,互相不傷害,不存在危險、危害的隱患, 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損害風險的狀態。
摘要:道路交通系統作為動態的開放系統,其安全既受系統內部因素的制約,又受系統外部環境的干擾,并與人、車輛及道路環境等因素密切相關。而在客觀或主觀環境的影響下,汽車駕駛員的駕駛方式、生理及心理狀態在所有影響行車安全的因素中占主要地位,因此,如何保證汽車駕駛員行車安全是保障道路交通,人民生命及財產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關鍵詞:汽車駕駛員;影響因素;行車安全
引言
道路交通安全是是指在交通活動過程中,能將人身傷亡或財產損失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的狀態。駕駛員的在駕駛過程中,對外界刺激作出的駕駛方式,心理或生理的應激作用是導致行車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本文在國內外學者的調研和學習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和探討誘導汽車駕駛員發生道路不安全事件發生的原因,以期為預防交通事故的發生提供應對的方針和政策。
一、道路行車安全與駕駛員心理-生理的之間因果聯系
眾所周知,在行車的過程中,外界環境對于駕駛員的行車安全起著重要的影響,不論是天氣環境的制約,還是突發事件的產生,不僅是對駕駛員的駕駛技術與心理素質的考驗,也是對駕駛員生理應變,突發事件處理能力等綜合能力的極大考驗。而往往經過外界刺激-心理反應-生理變化-條件反射整個過程,是決定行車是否安全的關鍵因素,因此駕駛員具備一個良好的心理及生理狀態,具有較高的心理素質和綜合反應能力在行車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一般情況下,當行車駕駛員受到外界刺激時,就會在短時間內出現一系列的生理反應,這也是人體大腦調控下對外界刺激作出的生理響應,多個中樞系統參與并執行著不同的生理功能,比如心跳加速,呼吸緊張,血壓驟升,面紅耳赤,大汗淋漓及心理緊張,四肢麻木顫抖等,同時也會短時間產生失聰或耳鳴,判斷力和觀察力迅速降低,反應遲緩等心理及生理失衡的變化,是引發交通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據有關部門的研究調查數據顯示,全國每年有90%以上的大大小小交通事故的發生是由于行車駕駛員心理與生理狀態失衡造成的。除此之外,波蘭從事交通方面的研究員關于汽車駕駛員的工作進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并指出,每個駕駛員的行車行為表現都是他對于外界刺激及環境理解的產物,這種由外界條件引起的駕駛員心理及生理的消極效應將之稱為“馬路殺手”也不為過,因此培養駕駛員良好的心理及生理素質對于保障交通安全顯得尤為重要。
二、駕駛員生理因素和行車安全之間的聯系
駕駛員在開車過程中,尤其是長途或夜路行車,駕駛員承受著心理及生理的雙重壓力,當駕駛員夜路或長途行車,出現疲勞駕駛,健康的身體素質,充沛的體力和精力,以及駕駛員個體的器官的協作和配合是保障行車安全的終極條件。研究發現,公共汽車的駕駛員,在一個班內就要完成包括加、減速,轉向,剎車,換檔及制動操作等動作20余萬次,而要在保證駕駛安全的前提下準確無誤的執行并完成這些操作,沒有良好的生理上感官功能是很難做到的。以下是影響駕駛員行車安全的主要生理因素:
(1)知覺。據年齡生物學調查及研究證明,人的知覺能力與年齡段有著直接的.聯系。比如知覺能力100%年齡段大約在10~17歲左右,但值此年齡段的反應和判斷能力不佳,而到了18~29歲,駕駛人員的反應和判斷能力最強,年齡超過30歲以后會逐步下降,因此我國規定最大考取駕照年齡不得超過65歲是有科學依據的。
(2)視覺。對于駕駛員來說,視覺就不止是心靈的窗戶了,簡直就是生命的保障,駕駛員對于外界的交通信息80%以上都是借助視覺來判斷的。視覺在這里又包括了視力和視野兩方面,其中,視力一般包括靜止和動態視力兩種狀態,一般情況下,人的動態視力比靜態視力低,在行車過程中視力稱之為動態視力,動態視力會隨著車速的提升而降低,例如駕駛員的靜態視力如果為1.4左右,若行車時速為80km/h,則其動態視力會處于0.7左右,時速提升到100km/h,動態視力就會降到0.5左右,因此高速行駛過程中,駕駛員尤其要注意車前距,保持平穩的行進速度。視野主要是指人的眼睛如果注視直面一點,能看到其上下和左右事物的范圍大小,人一般水平180度,垂直140度,行車途中,周邊的物體會隨著車速變得模糊,人的視野會變窄,比如40km/h的車速和100km/h的車速,人的視野相差50~60度數,因此,不論是視覺還是視野,行車速度是關鍵。
(3)色覺。色覺是指視網膜細胞對于不同波長的光線產生的色彩上的感官知覺,光的波長的長短與顏色有著密切的聯系,正常情況下,人可以看到紅、綠、藍著三種顏色交錯而形成各種可見光,而不能辨別這些顏色的人也成為色弱或色盲,我國的交通燈多采用紅,黃,綠這三種顏色,在同等車距的情況下,紅黃兩種顏色較為接近,而綠藍比較接近,而這幾種顏色搭配使用,對于人的視覺會產生強烈的刺激,比如清潔工人橘黃色的安全外套的使用,也是對駕駛員遠距離的色覺刺激而引起視覺反應,保障行車的安全。
(4)聽覺。在行車的過程中,經驗豐富的駕駛員往往可以通過車輛鳴笛或車輛行駛的聲音來判斷車與車之間的距離和行車速度及周遭事物的動態,如果駕駛員能把這種聲音信號迅速轉變為主觀駕駛行為的改變,做到耳聽八方,眼觀六路,穩步前行的境界,則可以最大程度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
(5)疲勞駕駛。行車過程中,駕駛員必須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尤其是在高速行駛時,駕駛員必須時刻為應對突發狀況而保持高度警惕狀態,但我們人體的大腦皮層長時間緊張狀態就會產生抑制狀態,使人產生倦怠,疲勞,知覺及反應遲鈍,嚴重時甚至會出現瞌睡狀態,這也常有發生,極其容易引發交通事故,因此一般高速行駛都會有兩個駕駛員,有備無患。
三、結語
綜上所述,影響駕駛員行車安全的因素不是單一的,而是各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是無論是哪一方面的影響,駕駛員都應嚴格遵守交通法律法規,做到知法守法,安全駕駛,負責駕駛,認真駕駛,對他人以及自己的生命及財產安全負責,而相關責任部門也應當嚴格執法,加大執法力度,堅決處罰違反交通并造成重大事故者。
參考文獻:
[1]鄭秋泉.淺議駕駛員情緒因素對行車安全的影響[J].科技尚品,2016(01).
[2]趙煒華,邊浩毅,葉飛.降雨強度對駕駛人視認距離的影響研究[J].公路與汽運,2015(06).
【淺析汽車駕駛員行車安全影響因素】相關文章:
駕照考試安全行車的影響因素概述02-26
淺析影響單簧管音色的主觀因素論文04-14
血常規檢查結果的影響因素的淺析論文04-15
淺析跳遠踏板準確性影響因素及對策論文04-03
淺析對青年學生體質健康造成影響的因素論文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