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創造性思維論文

時間:2024-09-23 11:27:59 畢業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通用)創造性思維論文15篇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經常看到論文的身影吧,借助論文可以有效訓練我們運用理論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的能力。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論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創造性思維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通用)創造性思維論文15篇

創造性思維論文1

  摘 要:創造性思維不是籠統、空泛的,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創造性思維應有明確的內涵和具體實在的要素。創造性思維在物理學研究中起著重大作用,物理學史表明,不論是物理概念的建立、物理定律的發現,還是物理基礎理論的產生,都離不開創造性思維。

  關鍵詞:物理教學 創造性思維 培養

  創造性思維是依據研究對象所提供的各種信息,使人們的認識打破常規、尋求變異,探求多種解決的新方案或新途徑的思維方式。因此,在物理教學中,要重視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使學生思維有創新動機,向抽象思維、逆向思維、發散思維等多方向發展。這對于學生分析解決復雜、綜合性的物理問題,培育出高質量、高素質的人才是十分有利的。

  一、巧設質疑,誘發學生的創新動機

  “學始于思,思始于疑!薄耙伞笔墙虒W活動的基礎。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結合教材由教師置疑,也可以由學生質疑,啟發學生講出自己的不同看法,促使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改變學生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思維。著名物理學家韋斯科夫說過:“科學的目的是發問,問如何和為什么!苯處煹淖饔貌皇侵恢v授知識的內容是什么,而是要啟發學生主動思維,多問為什么,能提出比課本知識更深刻的問題,并著手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這才是我們科學素質教育的關鍵。學習上提不出問題,意味著學習的停止;科學上提不出問題,意味著科學的停滯。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問,主動給學生巧設質疑的情境,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誘發新的創新動機,增強學好物理的信心。例如,在浮力教學中,為了使學生弄清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遵循什么規律,可以用學生熟悉的例子問學生:為什么木塊浮在水面上而鐵塊沉入水底?用鋼鐵制成的萬噸巨輪為什么可以浮在水面上?……類似這樣的問題使學生的思維中出現了疑問,從而使他們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望,借助具有內在邏輯聯系的問題設計,能促使學生思考,逐步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通過挖掘教材、設置問題,讓問題在學生新的需要與原有水平之間產生沖突,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不斷切入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不斷地縮短著學生原有水平與學習目標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成為知識的主動建構者。

  二、活化概念,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抽象思維也叫邏輯思維,它是人類思維活動的核心形態,是依靠抽象的概念、理論、數學等進行的思維,它以概念、判斷、推理的形式來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物理學中有許多概念比較抽象,學生難于理解和接受,教學時教師應增設一些有趣的小實驗進行演示或設置一些誘導的問題,使學生能形象直觀地“頓悟”概念的內涵,使抽象的問題具體化。例如,在講大氣壓問題時,教師可以做這樣的一個實驗:將小試管插入盛滿水的大試管中,豎直倒懸于空中。當學生看到小試管不斷進入大試管時,會驚訝地發出疑問:“為什么小試管不掉下來呢?”接著鼓勵學生置疑猜想:“是不是水把小試管吸進去了?”“是不是有一種什么力把小試管推進去了?”當循此思考找不到答案時,再指導學生讀教材、查資料,尋根究底。當學生發現是空氣壓力“作怪”時,一種成功的喜悅溢于言表,這樣,大氣壓的概念自然而然地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扎根了。

  三、打破“思維定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逆向思維能力

  發散思維也稱輻射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一種重要的思維方式,是思考者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全部信息,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進行各種不同層次的思考,多觸角全方位地尋求與探索新的多樣性的方法及結論的放開式思維。單向思維方式只是從某一方面思考問題,按照教材固有的知識結構,從題目的條件和結論聯想到已知的定律、公式和性質,采用某一方法解決問題。按照這種方式去思考問題,就會形成“思維定式”,使學科教學僅成為單純知識遺產的傳播和前人思維方式的繼承,嚴重制約了學生創造性的思維。因此在物理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用發散思維去思考問題,啟發學生一題多思、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問等解題方法,引導學生從不同方位、不同角度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

  同時,教學中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這也是研究許多物理過程和結論的'科學思維方法。逆向思維就是倒過來想問題,也就是把思維順序顛倒過來,逆轉時間和空間順序,把始態與終態、條件與目標、原因與結果沿著相反思路思考問題。教學過程中適時利用逆向思維方式,確實可獨辟蹊徑、突破難點、化繁為簡。

  四、史論結合,啟迪學生創新思維

  物理學史不僅體現了物理學家正確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的運用所產生的寶貴理論成果,而且給我們留下了嚴謹的治學態度。在教學中結合教材的實際,補充和傳授相關的物理學史,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形成科學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而且能促進學生不斷創新的科學精神和優秀品質的形成,培養嚴謹務實的科學態度。如用伽俐略的理想實驗是以可靠的事實為基礎,不僅指出了亞里士多德的錯誤認識,更重要的是他將物理學的觀察、實驗、抽象、邏輯、想象等研究方法,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產生了影響,促進了學生思維批判性這種智力因素的發展。像這些科學思維和研究方法無處不啟迪著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靈感。

創造性思維論文2

  語文教學怎樣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除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外,還應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我們必須注意開發學生智力,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就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筆者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創設良好的、協調一致的學習氣氛。

  課堂教學不僅是師生之間的知識信息的傳遞,更是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那種明朗的、樂觀的心情,是思想海洋中充滿生機的激流;而郁郁寡歡、萬馬齊喑的苦悶心情,則抑制人的思維。因而,教學應充分利用情感的力量,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創設一個自由馳騁、寬松自如的氛圍,讓學生在此中迸發出智慧的火花。

  如在上《祝福》這課時,可提出這樣的問題:“著名作家夏衍于60年代把小說改編成電影時,進行了藝術創造,結尾處增添了祥林嫂臨死前用刀砍門檻的情節。請大家討論:這樣增添的情節好不好,為什么?”學生紛紛討論,有說好的,有唱反調的,有的更明確說“祥林嫂覺悟沒有這么高”。大家情緒亢奮,思維的火花在自由的討論氣氛中閃爍。抓住思維的閃光點,讓學生找依據來證實“祥林嫂覺悟沒有這么高”這一看法。學生又一次翻書查找,有的沉思默想,有的竊竊私語,最后終于找到了答案:祥林嫂臨死前問“我”人死后有沒有靈魂,這說明她對封建迷信是半信半疑,但沒有否定迷信,所以不能用刀砍門檻。因而,刀砍門檻的情節違背了原作所規定的祥林嫂性格發展的邏輯,是不成功的。

  這樣教師創設了一個與原先學習情景相反的新情境,采用討論方法,氣氛活躍,輕松自如,為學生思維的突破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懂得,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能給人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心境,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心境,可以充分發揮一個人的想象力、創造力,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尋根究底。

  獨創性是創造活動的最本質特征之一。為發展青少年學生的創造力,必須培養他們的獨創精神,鼓勵他們大膽地質疑問難,尋根究底。

  “疑”是探求知識的起點,也是激發學生的支點。南宋理學家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弊鳛槔蠋,在課堂教學時要注意從“疑”入手,巧設懸念,啟發學生思維,換句話說,就是要善于引導學生生疑、質疑、解疑。

  要讓學生會疑,就不要迷信課本及權威,而應主動探索,大膽懷疑前人之說。中學語文教材中名家之作很多,其先文、注釋經過許多專家學者審訂,無疑是要相信的,但相信不等于迷信。名家作品中也會有一些不合語法習慣、表意不明的句子,或注釋不準確的條文。倘若以“名家之文就是名文,不會有誤”為由,便會禁錮學生的思維,扼制學生的發現力。因此,我們要鼓勵學生敢于吹毛求疵,發現問題,通過討論,辯明是非。

  要讓學生會疑,就要在有疑外加以強化,激發學生認真質疑。如在講授《〈吶喊〉自序》時,學生提出一個問題:“魯迅是位堅強的戰士,怎么會產生寂寞苦悶的情感呢?”面對學生的疑惑,可以先不立即作答,而是巧妙地加以引導,先扣住課文“親歷或旁觀過幾樣更寂寞更悲哀的事”一句,聯系《故鄉》《藥》等文之事,然后故意下了個錯誤結論:魯迅消沉下去了。結果引起了學生紛紛質疑。他們查找原文,討論研究,認為文中“居然”“”暗暗“消去”等詞語說明魯迅當時的心境雖然寂寞,但他是不甘寂寞的,因此也不會“消沉下去”的。此時,老師才指出“好夢——寂寞——吶喊”是魯迅的戰斗歷程,也是他思想變化的過程!昂脡簟焙蟮摹凹拍笔且驗榫葒让竦乃枷胍恢睙o法直接實現的緣故,“寂寞”之后的“吶喊”說明魯迅沒有消沉,而是轉向腳踏實地的“韌性戰斗”了。經過這一剖析,原先提出質疑的學生便懂得了,魯迅的寂寞和苦悶與他堅強不屈的性格是不矛盾的。這樣在學生有疑的地方想方設法激發學生質疑,然后因勢利導地分析問題,從而達到增長知識、發展智力的目的。

  三、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發散思維的培養,主要是教會學生去多角度思考問題,以求得多種設想、方案或結論。能否多角度思考,變思維的單向性為多向性,關鍵是看能否打破思維定勢,敏捷而靈活地思考問題。如在上《米洛斯的維納斯》這課時根據作者的話:斷臂的'維納斯讓不同時代的人可以想象自己心中不同的維納斯。筆者讓學生設想維納斯的手在做什么,于是學生紛紛議論,設想出了自己心中的維納斯:有的說她的手在向人間散播愛,有的說她抱著嬰兒,有的說她正托著金蘋果,有的說她手端著咖啡,有的說她的手敲著鍵盤在沖浪……學生的思維拓展開,創設了很多的維納斯,又具有時代性。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發展求異思維,抒寫自己的獨特感受。如對“荷花與污泥”這則作文材料,一般人都贊美荷花,可有位同學這樣寫道:“其實,污泥更具有令人稱頌的好風格,試想,如果不是污泥勤勤墾墾地提供養料,哪里會有美麗的荷花?而且尤其可貴的是污泥總是一聲不響,從不炫耀自己的功勞,就這么默默地奉獻著,即使千百年背了個骯臟的惡名,也無意爭辯,這是多么可貴的精神!”這樣的立意令人耳目一新。又如《近墨者未必黑》《不閑是!贰蹲鋈诉是要有點阿Q精神》《“開卷”并非都“有益”》等都是求異思維訓練的好題目。

  此外,還可積極開展創造性活動,如課堂辯論、智力競賽、即席演講、口頭作文、即興詠物、編輯班報等,都能有效地發展青少年的各種創造才能。

  總之,生命的意義在于創造。創造是人類的智慧的最高表現,也是一個民族興旺發達的重要標志,而創造性思維是產生創造力的核心因素。在語文教學中努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盡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新一代,開發智力資源,就能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做出貢獻。

創造性思維論文3

  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除了要重視創造行為的養成和創設創造環境外,最重要的是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一、從教會學生科學觀察的方法入手,培養直覺思維

  培養學生直覺思維的一個最有效的辦法是讓學生主動地去觀察,養成觀察的習慣。因為觀察是一種有目的 、有計劃、持久的感知活動,是認識世界,獲得知識的開始,是增強創造意識和創造力的必要條件。教學中, 我十分重視指導學生確定觀察的目的和任務,教會觀察方法,引導學生認真細致深入地觀察。如學習《植物的 花》一課時,教材要求學生掌握花的基本構造。學生通過對花的直接觀察,會說出花的名稱、香味、顏色、花 瓣的多少,甚至花開放時的姿態,但對花的結構特征卻很少有人涉及。我就引導學生由整體到局部,由表及里 進行層層解剖式地對花進行觀察。在觀察中讓學生了解花瓣是由什么托住的?花瓣的里面有什么?花蕊是否都 相同?不同品種、不同顏色的花有沒有相同的地方等。按照這個觀察程序,不僅要求學生看,還要學生想,調 動了他們大腦思維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在觀察中掌握了花是由萼片、花瓣、雌蕊、雄蕊四個部分組成,這就 是完全花的構造。在《果實》、《種子》、《昆蟲》等課的教學中,我都從指導學生如何科學地觀察入手,使 被觀察的事物在學生大腦中留下深刻的痕跡。我除了在課堂上注意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外,還注意在課外養成 學生勤于觀察的習慣,經常布置一些觀察作業,寫觀察日記等,讓學生在大量常見的現象中,獨具慧眼,捕捉 信息,培養直覺思維。

  二、在課堂教學中巧設疑點,激發好奇心,訓練學生的發

  為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創設問題情境,形成探究的氣氛是非常重要的。如 在學習《聲音》一課時,學生在了解物體振動產生聲音的基礎上,我讓學生比較是否每把尺子振動發出的聲音 都一樣?實驗后同學們發現聽到的聲音不一樣。當我問為什么會不一樣時,學生的思維就相當活躍,當思維充 分發散后就會作出種種假設。這時我就引導學生做對比實驗,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結果發現尺子伸出桌面長 短不同,振動的快慢就不同,所發出的聲音也不同。在教《空氣》一課時,為了要讓學生掌握空氣是實實在在 占據空間的這一知識,一開始我就提問道:老師手中有一只杯子,現在我把它倒放到水里浸沒,你們說杯子里 面是干的還是濕的?學生們興趣盎然,作出各種猜想和假設。這時我不直接肯定或否定他們的猜想,而是讓學 生通過實驗來驗證。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要能巧設疑點,給學生留出充分思考的余地,激起學生的好奇心, 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就會得到很好的訓練。

  三、圍繞問題組織研討,培養集合思維

  學生在探索階段的思維是發散的,許多正確的和不正確的假設、設想混雜在一起。因此在思維發散以后, 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集合思維。在教《鳥》一課時,我就讓每個學生自己介紹所認識和熟悉的一種鳥,并介紹 它們的特征。在介紹中有的學生把蝙蝠也誤說為鳥類,我也引而不發。當學生介紹完之后,我就啟發學生尋找 鳥類的共同特征,并與其它動物進行比較。通過討論、比較、去偽存真,得出了鳥類動物的特征。開始把蝙蝠 誤認為鳥類的學生在討論中明白了因為蝙蝠沒有羽毛、喙,不是卵生,所以它不是鳥類動物。

創造性思維論文4

  論文關鍵詞:科學新課程;創造性思維

  論文摘要:如何在自然、科學課中開發并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新課程課堂教學的主渠道。

  當今我們倡導素質教育,它包括對學生道德、情感和智能的培養。其中,智能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為實能,即知識;另一部分是潛能,即創造力。發揮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乃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小學自然、科學新課程標準中也要求: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觀察能力、實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

  而如何在自然、科學課中開發并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便是新課程課堂教學的主渠道。在自然、科學新課程課堂教學中如何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呢?

  一、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性

  何謂“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乃是通過發現和應用事物的規律,預測、推測某種事物的存在與變化規律,或設計制作某種新事物的思維活動!皠撛煨运季S”?有著下列特點:

  1 具有強烈的好奇心:

  2 具有敏銳的感知與觀察力:

  3 善于分析矛盾,突破傳統認識與思維:

  4 具有系統性思維的能力;

  5 具有豐富的想象力。

  創造性思維的開發不但與人的智力有關,而且還與人的非智力因素密切相關。如:人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直面困難、解決困難的控制能力:仔細觀察事物,坦率和明確地擺出自己的意見與方案,做事專注而快速,能在團隊中擺正自己的位置和發揮自己應起的作用,善于控制情緒,做事堅持不懈的能力。

  二、學習興趣與創造性思維的密切聯系

  新課程標準中要求:在課堂上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內在推動力。學生只要有了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就會有認識、探究周圍自然事物,參加有關科學探究活動的需求。學生的學習興趣常常是對認識和活動需要的情緒表現。孩子天生具有一顆好奇的心,教師要善于發現和抓住學生的需要,利用合理的遷移來滿足他們的需要。這時他們不再把學習當作負擔,而樂于聽教、認真觀察、熱愛動手、積極思考。等事物或問題解決后,他們又會產生新的需要而繼續學習,如此連續,可由直接興趣向間接興趣轉化,從而對學習的目的更明確,能主動積極地去學習、探索。因此,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開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途徑之一。

  例如:《電》單元。電動玩具是孩子的最愛,但是多數孩子卻把興趣放在了玩上,這時老師要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把孩子的興趣遷移到課堂上來。教師可以讓學生猜測一下,手中的電動玩具為什么會動。然后再讓學生自己動手去探究——拆開玩具仔細觀察一番。然后再通過實驗進一步探究,從中了解到電可以產生動力。然后讓學生自己用電動機制作各種各樣的玩具,從而發揮了學生創造力。

  三、設問、探究對創造性思維的推動作用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睂W生的思維活動總是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中進行的。教學的最終目標就是教會學生學習,即“援之以漁”,教會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和通過探究解決問題。以前那種“教師問、學生答”的所謂“啟發式”教學,往往把學生當做應聲蟲,長此下去,不僅壓抑了學生的主體性,還阻礙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因此對于教學,教師不能包辦一切,要在“導”上做文章,引導學生質疑問難,鼓勵學生有所創見,啟發學生主動、大膽地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牛頓之所以能提出“萬有引力”的假說,不也僅僅是從一個落地的蘋果而想到的嗎?如:《彩虹的秘密》這一課時,我先讓學生看了一段彩虹的.錄像,看完之后我并沒有提問,只是說:“看了這么美的自然景象之后,能告訴我你在想什么嗎?”很快就有許多學生舉手。有的問:“彩虹是怎么形成的?”有的說:“彩虹這么美,它到底有幾種顏色?”還有的問:“彩虹為什么是弧形的?”還有的說:“彩虹什么時候才能見到呢?”……教師創設了情境使學生提出了許多問題,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引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這時我又說:“你們有沒有辦法自己動手制造一條彩虹,來解決這些問題呢?”學生立刻開始了熱烈的討論,想出了各種各樣的辦法,并通過實驗一點一點地揭示出了彩虹的秘密。

  由此可以看出,只有當學生真正成為學習中的探究者,才能在主動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撞擊出智慧的火花,才能逐步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四、想象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動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笨茖W上的發明創造與想象力是分不開的。飛機的設計受到鳥和蜻蜓的啟發;潛艇的制造模仿了鯨類體形。這些都證明了在生物科學中想象力的重要作用。

  課堂上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提供一個想象的空間,使學生的創造力得到施展。如:在冰化成水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說:“你可以用幾種不同的方法,讓你面前的這塊冰以最快的速度化咸水嗎?”這時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用不同的方法嘗試著,有的用吸水紙,有的用酒精燈加熱,有的用嘴吹等等,最后他們終于總結出了幾種比較快的方法。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科學、自然新課程標準中的基本要求。完成這一教學任務,教師要有合理的知識結構,不僅要有所任學科的專業知識,而且要具備相關的其他領域的知識,還必須具有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熱愛創造活動,并在教學中發揮出來。課堂上,注意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保護學生的創造熱情,努力達到培養學生的科學創新能力的教學、教育目的。

創造性思維論文5

  一、創造性思維的理論支持

  創造性思維理論應以應惠蘭教授的“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題教學模式”為依據,完全瞄準學生的語言活動和英語實際運用能力,是提高課堂利用率的有效途徑。

  英語課堂中教師要有“思想含量”,要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形成學生自己有價值的觀點,促成學生以自己有限的生活經驗去推理、想象和思考,給學生的新舊知識提供用武之地,訓練他們的思維能力,使其具有成就感,以更大的熱情深入鉆研英語。

  二、創造性思維的實踐嘗試

  1.輕松、愉快、民主的學習氛圍,對學生的精神面貌、學習動機、自我形象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在教學時,要體現學生主體地位,使其平等地參與活動,以提高他們參與意識。捕捉他們身上閃光點,有利于創造思維的培養”。

  在教授高二英語“Unit17.Dis abilities”這一課時,在PREREADING部分,有一問題是這樣的:Do you dnow any of famous people who are disabled? Why do they succeed in their careers?我們把他們分成若干組,哪一組說的人多,理由充分,哪一組就是勝利者,這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2.課堂教學方法的多樣性

  現代社會多元化必然導致學生獲取知識的多樣化,教師應努力尋找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營造豐富多彩的教學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另外還可以引入競爭機制,用英語講述小故事,讓課堂充滿活力;穿插游戲,讓學生在娛樂中學習;講述課文背景材料,增加其對文章的了解,開拓他們的視野,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揮。

  3.課堂教學知識的遷移性

  知識不是靜止的,它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教師在助教法的同時,還要悉心研究學法,探索學生的學習規律,指導學生用科學的方法獲取知識。學生在記憶某些動詞后一定跟動詞ing形式有些困難,我經過長時間的深思熟慮,偶然有了一個新的發現,讓他們記住一個動詞短語:sup at Cambridge(在劍橋吃晚飯),其中sup和Cambridge這兩個詞的每一個字母代表1個或多個動詞,可讓他們記住35個詞:

  sup at Cambridge

  s: spend suggest

  C: comsider(考慮)

  stand(忍受) a avoid: appreciate admit allow advise acknowledge

  u:understand

  m:miss mind metain

  p:prsctice pardom

  b:ban,

  postpone permit

  r:risk resist recommend reject require request

  i: imagine

  d: debate delay deny dislike

  g: give up

  e: enjoy excuse escape envy

  4.課堂教學對象的`主動性

  學生是課堂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主體性的課堂教學,教學是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交流的多邊活動,師生間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關系,能使課堂更自由開放,更富有情趣性,更利于學生的主動參與。教師在教學的設計和安排上必須更加注重教法新穎有創意,以便更好地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角。

  5.課堂教學過程的創新性

  傳統教學模式死板,教學形式單一,師生角色轉換不到位,課堂教學法枯燥,遏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因此,我們要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增強創造意識,力求使一般的聽、說、讀、寫活動升華為美的感受,化苦為樂,化被動為主動,作為英語老師,我們不僅要具備扎實而廣博的專業知識,而且要進一步增強課堂教學的創造性。在講述虛擬語氣的那一堂課上,我首先放了一首周杰倫的成名曲《雙截棍》,那disco的節奏;rap的風格,讓同學們興奮不已,聽完后,他們還陶醉在音樂中。我說:“人類行為具有目的性,我讓你們欣賞了周杰倫的歌曲,是想讓你們記住虛擬語氣的用法。”我在黑板上寫了一個動賓短語:rap disco(說唱迪斯科)每個字母代表1個或2個動詞,可幫助他們記住十二個常用動詞,當主句中有此十二個動詞的時候,其連詞that后用(should)+v(原形)結構:

  rap disco

  r: request require recommend

  d: demand

  a: advise ask(要求)

  i: insist

  p: propose prefer

  s: suggest

  c: command

  o: order(命令)

  同學們都說節省了記憶時間,又很實用,增強了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

  總之,我們只要用創造性思維教學方法,不僅能夠增強我們自己的創新能力,也能促進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提高其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應惠蘭.新編大學英語6,學生用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xx年3月13日出版

 。2]林乃軍.淺談新課程背景下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創新教育,《Times》時代語報社,20xx年12月27日出版

創造性思維論文6

  現代認知心理學依據知識的不同表現方式,將知識分為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其中程序性知識對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動手能力的培養較為明顯。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關系的科學,是具有跨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性質的綜合性學科。地理環境包括自然環境、經濟環境和社會文化環境,而自然環境方面的內容側重于程序性知識,經濟環境和社會文化方面的內容側重于陳述性知識。我國現行的中學教材中,初中地理以星球版教材為例,七年級上冊側重自然環境的學習,下冊側重世界區域的自然環境、經濟環境以及社會文化環境的介紹;八年級上冊側重對中國的自然、經濟、文化環境的認知,下冊側重對中國地理環境差異的認識。高中地理以魯教版教材為例,必修一主要學習地球的自然環境;必修二以人文地理為主;必修三以世界區域地理為主。整個中學地理課程設置逐漸由要素學習轉向綜合分析。從整個中學的地理教材來看,程序性知識主要集中在七年級上冊和高中必修一教材,即主要集中在學生地理啟蒙學習階段,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突破定式思維能力的培養

  定式思維是指個體在解決某一特定問題時的思維習慣,具有心理學上的“類化”特點。定式思維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同類知識和解決同類問題,而當新的問題或情況出現時,以原有的思維方式去思考新的問題反而會束縛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問題的解決。思維定式顯然成為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主要障礙,因而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就要破除思維定式。程序性地理知識對學生的操作能力和多角度空間思維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學生在學習程序性地理知識的同時也是在培養學生的定式思維突破能力。以星球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為例,其知識框架為:第一章地區;第二章地圖;第三章海洋和陸地;第四章天氣和氣候;第五章世界的居民。從目錄中可以看出,教材的編排是在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的基礎上,按知識生成的程序進行的。學習程序性地理知識有利于學生打破在日常生活中未經科學審視而形成的思維定式,例如七年級上冊在學習有關地球形狀和大小內容時,課文通過講述哥倫布的環球航行來證實地球是圓的,通過實測數據講述地球是中間略鼓兩極稍扁的橢球體。在科學事實面前學生很容易就能突破“天圓地方”這一思維定式。久而久之,對于類似的程序性地理知識的學習,學生會形成一種思維習慣:真理需要科學的證實。

  二、優化發散和集中思維能力的培養

  發散思維和集中思維是構成創造性思維的兩個重要方面,其中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由于程序性地理知識具有研究范圍廣、過程復雜、結構煩瑣等特點,因此對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素養要求較高。如在學習魯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黃赤交角”知識點時,需要學生依據之前所學的有關地球自轉、公轉以及地球的形狀、運動、質地、特性等知識,利用發散性思維思考地球的這些特性與黃赤交角的關系,此時再引入黃赤交角的知識,接著探究黃赤交角存在的意義,引導學生綜合利用集中思維和發散思維來思考和學習?偠灾瑢W習類似的程序性地理知識時,發揮集中思維思考問題的同時應依據相應的科學線索進行發散思維的培養,調動、運用并優化學生的發散和集中思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有利于達到認識地理環境和地理現象的教學目標。

  三、探索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程序性地理知識相對于陳述性地理知識而言有較強的可操性作和實證性,有利于學生在實踐中形成自己創造性的知識觀點,并且能夠用科學的方法去驗證自己所持觀點的正確性與價值。學習程序性地理知識,對學生的探索能力和發現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而探索、發現能力的培養可以提升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養成以科學事實為依據去認識事物的習慣。如我國現行的中學地理教材對地理知識進行了模塊化編排,這些模塊的完成需要運用學生的探索、發現能力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地理問題,其中以七年級上冊和高中必修一為主的程序性地理知識最具實踐性、探索性和呈現性。如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二章第二節,在講地球上的海陸變遷前,先是介紹了對喜馬拉雅山和浙江海下的`科考成果,科考發現了喜馬拉雅山上有海洋生物的化石、浙江海下有大量的生活設施,通過發現的結果可以得出“滄海桑田”的結論。這里就涉及探索能力及發現能力。此外中學地理教材還設置了諸多活動和探究,目的是引導學生探索實踐中的地理問題,如山教版高一地理在地球公轉的內容中設計了“陽光花園”的探究,通過對房屋采光的探索,得出了地球公轉和黃赤交角的地理知識。學生對大量程序性地理知識的掌握、內化,為他們進行新的探索發現奠定了知識基礎。

  四、形成獨立觀點能力的培養

  創造是個別性而不是一般性,因此形成自己獨立于一般的觀點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具有重要意義,而獨立觀點是學習程序性地理知識必不可少的一種能力。程序性地理知識的特性決定了它的認識過程具有漫長性和不完整性,如海陸變遷———宏觀講述各個板塊的運動,微觀涉及各種地形地貌的變遷。地理學家或地理學者雖然提出一些地理觀點和理論,但仍有部分認識是不完整或不準確的,如板塊的運動是巖漿在運動還是板塊在運動等等,這些地理現象和知識的不完整性為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形成自己獨立觀點提供了空間。

創造性思維論文7

  1、前言

  目前,我國大學生一般在17~22歲之間。學生已經進入青春的中期階段,身體已經基本成熟,并且富有朝氣,充滿活力。大學生的大腦發育在這個階段也已進入成熟階段,能夠承受較大的精神壓力。從圖1可以看出,人類大腦的發展,增長速度最快是1~7歲;12歲時,可以看出基本上達到成人水平;而到20~35歲,人的腦容量達到最高值[1]。在我國,20~35歲這個時期的早期,很多人處于大學時期,他們的注意力和記憶力基本上出現峰值。跟抽象的理論相比,大學生更感興趣的是教師的意見,希望得到教師的建議而非幫助,從而進一步發展連接中學時期的能力。這時的抽象思維已經呈現出其獨特性,他們喜歡用自己的頭腦,透過特殊的眼光觀察世界,并且獨立思考。這表明他們思維的獨立性也提高了[2]。而大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屬于創造性能力的一種,大學階段應是創造性思維培養的最佳時期,創造性能力應屬最強。

  2、大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方式

  在物理實驗中保持主動性強扭的瓜不甜。教學并不是教師一味地進行灌輸,教師應利用個人魅力、先進的教學手段等,改變一成不變的傳統教學方法,使教學充滿趣味,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得淋漓盡致,主動積極學習。只有學生主動學習,學習成績才可以體現出來,思維習慣才可以慢慢發展,才能提高學習能力。近年來,很多高校都倡議:學生必須進行實驗預習。國外很多高校亦是如此。條件好的實驗室,設置有整套的仿真實驗系統,先讓學生通過網絡進行仿真實驗學習,然后進行實物演練。而且,通過仿真實驗系統,對實驗進行預覽。學生傾向于對實驗表現出特別的興趣。實踐發現,經過實驗預習的學生,完成實驗的`時間大大縮短,完成效果也比較良好,其動手做實驗的能力也大大增強,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學生是不是主動學習了,實驗的效果如何,都可以體現在實驗預習上。沒有經過實驗預習的學生,因為實驗教學很短,他們只能靠教師來幫忙解決問題,無法提高對自主學習的認識[3]。通過課前預習,學生的頭腦中已形成有關實驗模型的粗略圖像,做起實驗來就會顯得胸有成竹、信心百倍。因此,學生在課堂上能夠積極嘗試針對特定問題主動出擊,進而解決問題。在實驗預習過程中,了解實驗的方法不統一,一個復雜的實驗設計,可以讓學生準備幾個實驗方案,以便進行正常實驗。這樣不僅能引導學生敢說敢做,逐漸由灌輸式學習轉變為自主式學習,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對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也很有幫助。在實驗過程中,如果遇到查找文獻也不能解決問題,學生在課堂上大膽、勇敢地提出來,然后跟教師、同學一起探討解決之道。逐漸地,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得到培養,主動學習的興趣也逐漸形成,還強化了團隊精神[4]。

  在物理實驗中提高創造性意識創造性意識是人們建立起來的高度的敏感性和自我意識,自發創造的心理準備狀態,而這種心理準備狀態是以創造活動時的體驗、經驗和創造認識為基礎的。在創造性思維的前提下,既要形成創造性思維能力,又能夠將二者緊密結合。沒有創造性意識,創造性思維活動會怎么樣?可以看出,創造性思維的前提是創造性意識。對于新事物,要有求知的心態,要明白:這是我創新的機會。必須仔細研究,考慮周到,看看它們是不是可以進一步在此基礎上擴展,然后為己所用。要培養良好的記錄習慣,即使知道一些想法可能沒有真正的價值,但這是一種思維訓練。因此,對于自己所未知的知識,只有親身去接觸、探索,才可以讓自己的創造性意識處于一個活躍的狀態。

  根據實踐情況發現:大多數學生在大學物理實驗課堂上沒有做筆記的習慣,也不能主動認真思考并發現問題,有的甚至是發現了問題,卻不敢提出;甚至一些學生幾乎沒有什么新的想法,或者太懶,不愿去想,實驗的創造性意識根本不會體現出來,特別是問題意識。要了解問題就是機會,不應逃避,要勇于直面問題,當成突破的機遇。每次遇到困難,琢磨里面是不是暗藏什么機制性的東西,先記錄,然后提出自己的設想,加以思考,再分析排除,不要輕易放棄。最好問自己:真的不能解決嗎?想放棄嗎?這樣才有助于自身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那么在實驗中遇到問題,想要解決問題必須要從問題情境入手,對問題情境加以分析,才能使問題更加明朗化,進而解決。學生必須學會為自己設置問題的狀態,或與教師一起,在其引導下積極融入已設定好的問題情境中,意識到要提高自己的創造性意識,特別是在理解這個問題的方向上,應該是發現問題、直面問題、敢問問題。對在實驗中所面臨的困難、疑惑,一定要問為什么、怎么去做。如在“在電表的改裝與校準實驗”中,學生應該想到:如何知道改裝后的電表是想要的量程?會不會有誤差?誤差來源于哪里?帶著這些問題,首先要明白實驗誤差對于實驗結果的準確與否是一個重要因素,是否理解誤差的來源,能否分析其來源,是本實驗的重點。因此,在實驗過程中必須要了解:

  1)用萬用表測量表頭內阻時,萬用表的表筆與表頭接觸不良,導致測量表頭內阻有誤差;

  2)電阻的標準值與實際值不符,以及讀數時產生的誤差,會導致改裝表與標準表的級別偏差大;

  3)將表頭改裝成較大量程的電流表時,表頭對電流有分流作用,導致改裝表測量值較標準值偏小。

  另一個例子是“示波器使用”實驗,有些學生在調校示波器時,可能在示波器上看不到亮點和掃描線,那么就會產生這樣的疑問:為什么會這樣?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哪些呢?亮點和掃描線對于整個實驗來說必不可少,因此,實驗開始前必須要知道可能的原因并知道如何解決:

  1)示波器壞了;那就換儀器;

  2)光點亮度太暗,要調節亮度旋鈕;

  3)有信號加在示波器的信號輸入端,并且信號幅度較大,超出了當前Y軸的量程,使得光點超出屏幕的范圍,所以將電壓擋旋鈕順時針換個較高的電壓擋,或者將信號源移除;

  4)水平或者垂直位置旋鈕調整過度,使得光點超出屏幕范圍,這樣就要調整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旋鈕到中間位置。

  在物理實驗中保持嚴謹科學的態度在實驗過程中,對實驗數據的記錄或實驗現象的觀察,大多數學生忽略了要腳踏實地,保持嚴謹科學的實驗態度,一些學生甚至偽造數據,或者謊報實驗現象,得過且過。對于實驗結果,要求盡量準確,但是實驗過程顯得更加重要,要更加認真對待自己的勞動成果——實驗數據。學生如果發現自己的實驗數據與理論值差別很大,或者與別的同學相差很大,都不要著急偽造,而應該仔細尋找原因,分析是不是實驗過程中哪個步驟出現了問題?或者儀器本身是不是有問題的?要實事求是,要了解實驗總是反反復復,經歷一次次的失敗,才能夠看到成功的可能,或者才能成功。只有經過多次實踐,才可以在新事物、新現象中發現錯誤,才能找到創新突破口,進行創新。因此,每個實驗必須認真對待,培養他們對學習科學嚴謹的態度,這是創造性思維發展的必要條件。實驗后,學生認真書寫實驗報告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是從感性觀察到理性知識的過渡過程。因此,學生要正確處理實驗報告的寫作,不僅要真實地記錄觀察到的數據,而且要仔細分析結果,并要在實驗過程中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思維過程。特別是對數據處理問題的討論,學生應該學會使用先進的技術來處理煩瑣的數據,并學會與實際情況進行比較,誤差出現時,要懂得哪里出錯或出錯的地方。通過深入的誤差分析,一些零散的抽象實驗現象加深到理論水平層面。可見,學生要理解實驗,必須手和大腦并用,測試自己的靈感,并仔細記錄,總結和組織好實驗過程和結果,找到一個新的點,透過現象挖掘本質,使感官刺激上升到理性的高度,達到思維訓練的目的[3]。

  3、結語

  總之,教師和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應相互補充。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教學用自己的手段和方法,通過發揮個人魅力等,逐漸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但實驗主要由學生完成,學生要達到實驗教學的目標,需要自己發揮關鍵作用,做自己思想的創造者。因此,在高校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學生要不斷地激發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以保持主動學習,培養創造性意識,而且必須保持科學嚴謹的態度,從而更好地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維。

  參考文獻

  [1]楊廣德.高等教育學概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

  [2]陶國富.大學生心理學[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xx.

  [3]佟永麗,帥穎.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淺議[J].科技信息,20xx(1):267.

  [4]王文新.物理實驗與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xx(1):96.

創造性思維論文8

  化學創造性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一種,它既是邏輯思維與非邏輯思維的綜合,又是化學中發散思維與輻分思維的辯證統一。本文對化學創造性思維進行診斷,主要研究了當前中國教育界關于創造性思維認識的五個誤區,為實施醫學化學創造性思維教學模式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化學創造性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一種,它既是邏輯思維與非邏輯思維的綜合,又是化學中發散思維與輻分思維的辯證統一,它不同于一般化學思維之處在于它發揮了人腦的整體工作特點和下意識的活動能力,發揮了化學中形象思維、靈感思維等的作用,因而能按最優化的化學方法與思路,不拘泥于原有理論的限制和具體內容的細節,完整地把握有關知識之間的聯系。實現認識過程的飛躍,從而達到化學創造的完成[1]。心理學認為:創造性思維是指思維不僅能提示客觀事物的本質及內在聯系,而且能在此基礎上產生新穎的、具有社會價值的前所未有的思維成果。現將當前中國教育界關于創造性思維認識的五個誤區一一解剖與診斷,為實施化學創造性思維教學模式奠定一定的理論基礎。

  1.把發散思維等同于創造性思維

  目前國內有一種很流行的觀點:在講創造性思維時,不講別的,只講發散思維,以為發散思維就等同于創造性思維,F在市面上有一套頗有影響的高考復習指導叢書,其書名分別取為:“數學發散思維”、“物理發散思維”、“化學發散思維”、“語文發散思維”……就是這種觀點的典型反映。其實,發散思維固然是創造性思維結構的一個組成要素,它在創造性思維活動中也確實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為思維活動指明方向,即要求朝著與傳統的思想、觀念、理論相反的方向思維,其實質是要沖破傳統思想、觀念和理論的束縛。發散思維的這一作用是很重要的,但不應夸大,而且要看到它僅僅起這一個作用(思維定向作用);發散思維并非創造性思維過程的主體,更不是創造性思維的全部內容。把發散思維等同于創造性思維,這是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在60—70年代所持的基本觀點,現在早已過時,而我們很多同志仍把這種片面觀點當做時髦到處宣揚。

  2.將直覺思維混同于形象思維——否認直覺思維是人類的基本思維形式

  直覺思維是目前心理學界尚未進行深入研究,因而對其本質及思維加工特征還不十分清楚的一個領域。正因為如此,所以不僅在一般群眾中,甚至在一些學者中也流行一種說法:“直覺是第六感覺”。什么是“第六感覺”,就是一種說不清楚的、莫名其妙的感覺!爸庇X”在許多人看來似乎是一種憑空而來的毫無根據的主觀臆斷。這種對直覺的理解是不對的,直覺是人類另一種重要的基本思維形式(它與形象思維、時間邏輯思維三者并列、缺一不可),而不是在五種感官所產生的五種感覺之外的第六種感覺。

  3.片面夸大邏輯思維的作用——將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直覺思維對立起來

  只看到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或邏輯思維與直覺思維)之間有差異或對立的一面,看不到它們之間還有相互支持、相互依存的另一面,因而總是孤立地、割裂地看待這三種思維,并且不適當地在三種基本思維形式之間劃分高低等級。本來,形象思維、直覺思維和時間邏輯思維三者都是人類不可缺少的基本思維形式,彼此之間只有思維材料和思維加工方法的不同,沒有高低級之分。但是長期以來,在哲學界和心理學界的許多教材和著作中,卻一直在宣揚這樣一種觀點:只有邏輯思維能揭示事物的本質和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規律,即可以使我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由感性提升至理性,因而是高級思維;而形象思維和直覺思維只能使我們獲得對客觀事物的直觀、形象的感性認識,難以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言下之意是比較低級的思維。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必然是重視邏輯思維而輕視形象思維和直覺思維。

  4.片面夸大形象思維作用——認為發展右腦就是發展創造性思維

  由于邏輯思維的`加工特點是直線性、順序性,只能沿著一維時間軸,依據原有的知識概念一步步進行慢節奏的邏輯分析、推理,不可能實現思維過程的跳躍或突變,因此通常認為邏輯思維不大可能像形象思維與直覺思維那樣直接形成靈感或頓悟(即實現創造性突破),換句話說,實現創造性突破主要靠形象思維與直覺思維。到20世紀九十年代以后,由于正電子斷層掃描(PET)技術和磁共振成像(MRI)技術的出現,科學家們已能對成批正常人在不同思維狀態下的腦電波進行精確測量,從而證實,形象思維的加工機制和工作記憶主要是在左腦而非右腦(只有直覺思維的加工機制和工作記憶才主要是在右腦)[2]?梢姡J為發展右腦就是發展創造性思維的說法是缺乏科學依據的一種誤導。

  5.忽視辯證思維的研究

  辯證思維(即辯證邏輯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結構的組成要素之一,但是目前在國內外心理學界涉及辯證思維的文章及論著可以說是鳳毛麟角,對其進行認真研究的文獻更是難以看到。似乎辯證思維純粹是哲學問題,只有哲學家才應對此進行研究(目前關于辯證邏輯思維的研究,也確實只能在哲學著作中才能找到)。我們認為,這種看法有失偏頗,將不利于創造性思維研究的深入開展,所以希望心理學家們也能重視并認真研究這一領域的問題。

創造性思維論文9

  摘要:語文學科不僅是學生小學階段必學課程之一,還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而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語文教學質量、效率等都有著直接的影響。良好的語文閱讀教學可以培養學生自身創造性思維,開闊學生眼界,增加學生文學素養。因此如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自身的創造性思維,就成為現階段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要進行考慮和探究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創造性思維;培養措施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就是其中最為基礎、最為重要的環節。而學生能夠從閱讀教學過程中獲得有效的信息,提升自身語文素養,加深對文字的理解和認知,同時還能通過閱讀教學增加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的水平,有效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由此可知,語文閱讀教學不但能夠提升教學質量,還能實現語文教學的預期目標。

  一、對學生自身創造性思維培養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小學語文閱讀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新課程改革標準下,不僅要實現閱讀教學的預期目標,還要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等方面進行培養。創新能力包含了多個方面,而創造性思維則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因此在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有針對性培養學生自身的創造性思維,能夠對學生今后的學習、發展等方面起到良好推動作用。小學時期是學生心智、智力等各方面發展的關鍵時間段,所以學生要在這一階段中逐漸形成良好的.邏輯性思維,同時還要掌握切實有效的學習方法,并且還要對學生自身的創造性思維進行培養,有利于學生發散性思維水平的提升,拓展學生的眼界,這些都對學生的成長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1]。不僅如此,新課程改革標準中也確切提出,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要加強對學生自身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夠更好的成長、學習和發展。

  二、在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中對學生創造性思維進行培養的有效策略

  (一)構建適合的閱讀教學環境,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

  通過心理學家大量的研究數據顯示,想要提升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水平和能力,就一定要給學生創建良好且輕松的學習環境,推動學生心理狀態達到最佳,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學生智力、潛力、創新能力、發散思維等被有效發揮出來。所以,想要培養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進行培養,就一定要給學生提供適合的閱讀環境,讓學生在語文閱讀中提升思維能力。例如,在學習《桂林山水》一文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對課文進行通讀,初步了解桂林山水的靜、奇、秀、險等特點,然后讓學生對桂林山水進行描繪,創造,這時學生的積極性就會被有效激發,課堂教學氣氛被點燃,這時教師要求學生再次對課文進行閱讀,閱讀的同時還要對自己腦海中的畫面進行繪圖。通過繪圖創作來給學生構建適合的情景,不僅使課堂氛圍得到活躍,還讓學生的空間想象力以及創造力得到發揮,從而實現了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目標。

  (二)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進而提升創造性思維能力

  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所以提問的過程就是對問題的思考過程,一旦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對所學內容進行相應的質疑和提問,那么也就表明學生不能主動的對知識進行學習,使得學習內容過于流程化。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就要有目的性的培養學生的發問精神,促使學生在探索問題答案的過程中提升自身各項能力。當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不懂或者是有疑問的問題時,語文教師不要對其進行打壓,而是要充分鼓勵學生的質疑行為,這樣就能打破傳統教學的束縛和瓶頸,有效培養學生自身所具有的獨特見解,使學生在認知真理的同時,還能夠看清問題的本質[2]。例如,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課文時,教師要在學生進行閱讀以后提出自己的質疑,這時學生就會提出以下幾個問題,如“為什么她不點一堆火來取暖?為什么沒有人來幫助她?”等等,這時教師就可以向學生介紹作者創造這一文章時的社會背景等,然后讓學生通過細致閱讀和分組討論來找到實際答案,而教師要在適當的時候對學生進行指導,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探索、發散思維,還提升了學生創造性思維水平。

  (三)發揚民族,是學生認識到自身主體性地位

  想要學生能夠主動且積極的融入到語文閱讀教學中,真正意識到自身的主體性,就需要教師摒棄傳統教學理念,充分發揚民主精神,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體會到公平性。因此在實際的閱讀教學中就要做到以下幾點,其一,教師要先建立起真正為學生進行服務的思想,盡最大限度的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充分了解學生的內心所需、學習水平、認知情況等,并對其進行細致、深入的研究,進而保證閱讀教學能夠符合學生需求。其次,要保證師生關系的平等性、民主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正確的認識到學生之間的差異,尊重學生個體,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語文學習,而學生則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最后,要充分挖掘學生自身的興趣愛好,根據學生的愛好選擇課外拓展的讀物,促使學生能夠對語文閱讀產生興趣,加強他們自身的主體意識,進而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3]。例如,在學習朱自清的《匆匆》一文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先對文章進行閱讀,然后讓學生討論自己的日子都是怎么度過的,分組探討未來的日子該怎么度過,這時教師再對學生進行指導,通過閱讀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進而促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鍛煉。此外,教師還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文章,例如《落花生》等。

  三、結論

  總而言之,在小學階段的閱讀教學只能夠對學生自身的創造性思維進行培養,不單單是素質教學所要實現的目標,還是時代發展的切實需求。因此在實際的閱讀教學期間,就要盡可能為學生創建寬泛、輕松的閱讀環境以及學習空間,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的主體性,促使他們能夠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去,只有這樣,才能打破傳統教育的束縛,激發學生自身的創新意識,進而培養其自身良好的創新性思維。

  參考文獻:

  [1]張鵬元,劉秀霞.淺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xx(41):334-334.

  [2]余美英.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J].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20xx(3):74-74,77.

  [3]湯秀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芻議[J].讀寫算(教研版),20xx(19):364-364.

創造性思維論文10

  內容摘要:水彩畫創作要在真正意義上振興,需要大家正確認識水彩畫的發展史,改變思想觀念。在此基礎上,水彩畫創作還要注重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因為創造性思維是衡量畫家藝術修養和各個方面能力的重要環節。

  關 鍵 詞:水彩畫 發展史 創作 創造性思維

  水彩畫在中國的歷史不長,到目前為止也不過百余年時間,但由于該畫種與中國含蓄瀟灑的審美心理相吻合而很快落地生根。中國水彩畫至今經歷了幾代畫家的艱辛探索與努力,從而獲得了現在多方并存、繁榮發展的局面。從目前中國水彩畫創作作品展示的內容和畫家創作心態來看,在藝術觀念和創作行為上有四個方面的傾向:一是繼承英國水彩畫傳統基礎上不斷拓展與創新。二是汲取中華藝術的精華,在創作的作品中有較強的民族文化意識和中國水墨畫的表現形式。三是注重藝術本身的探究,作品內容和作品表達形式與手段有現代前衛的藝術創作傾向。四是純粹的自我意識或浮躁的狂熱創作傾向。近二十年中國水彩畫的創作發展很快,但有許多畫家把注意力放在了對水彩畫單純技法的研究上,沉迷于對水彩畫技法所特有的明快、輕柔和流暢的玩味上,導致了水彩畫創作中存在不理想的狀況。多年來,中國水彩藝術作品是以小品形式出現的,很少有思想深刻、藝術感染力強的力作出現。久而久之,不少水彩畫家也就自認為水彩畫創作是以靜物、風景和人物寫生為主,談及創作也是相對意義上的創作。由于這種思維的存在, 導致了一些奇怪現象,其一,認為水彩畫不適合創作,不適合表現思想深刻的大型作品;其二,創作就是抄照片;其三,使越來越多的水彩畫的初學者,陷入到技法的框框中,熱衷于表現效果的處理。水彩畫創作要擺脫這些奇怪現象,從真正意義上的振興,筆者認為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正確認識水彩畫的發展史, 改變思想觀念; 二是注重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一、 正確認識水彩畫的發展史

  西洋近代水彩畫始于16世紀。從德國繪畫巨匠丟勒起,他善用水彩鋪底,以水粉描繪的方法畫動物、植物、風景;魯本斯運用明暗法畫水彩速寫;倫勃朗在素描上畫淡彩;18世紀和19世紀的法國畫家德拉克洛瓦、西班牙的戈雅,也都用水彩畫工具材料作過詩意濃郁的風景或肖像畫等等。對這一時期的大師們從事水彩畫的狀態和作品作分析,就不難看出:(一)畫水彩是業余性的,花費時間少;(二)畫面內容多是速寫性的風景、靜物、肖像等,沒有主題性創作,是為油畫創作而作的草圖;(三)用水彩畫工具材料,表現油畫創作所要的模擬效果;(四)畫幅;(五)輕視水彩畫語言,重視油畫語言,因此水彩畫也未能在這一時期成為一個獨立畫種。

  到19世紀,水彩畫在英國成為一個真正獨立的畫種,得力于一批水彩畫家的努力。他們認識到了水彩與眾不同的藝術效果,同時在創作中對工具材料更新,形成了一套水彩畫創作技法,使得水彩畫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涌現出了如泰納、康斯泰勃爾、波寧頓等等—大批著名的水彩畫家。但水彩畫始終未能與油畫平起平坐,當時的畫家偏愛油畫的審美價值和版畫的經濟價值而對水彩畫存有偏見。這對水彩畫的發展產生了消極的影響,以致在19世紀以后,雖然英國畫水彩畫的畫家增多,但專注于畫水彩畫的畫家卻不多。許多畫家從事油畫、版畫、壁畫創作,兼畫水彩畫,難免會影響水彩畫的藝術質量,表現為題材狹小,以風景為主,缺乏主題性創作,未能認識和發揮水彩畫的社會作用。

  水彩畫僅是繪畫手段中的一種形式,它的產生,以及它所具有的能量的大小是由人們在藝術實踐或藝術生產中的能力大小所表現出來的。正確認識水彩畫發展史,可以幫助我們明白,水彩畫“小品論”的產生,是由于在某一階段因人們對水彩畫認識上的不足和偏差,及表現能力、創作能力上的缺乏所表現出的一種缺陷,斷然歸結為水彩畫這種載體能量小,即片面認為水彩畫只能畫小品,不適合創作。事實上,用水彩來表現什么樣的內容與題材、畫多大、以什么風格,是由畫家的創造性思維來決定的,而不是畫種本身。因此從事水彩畫創作應注重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二、 注重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縱觀20世紀藝術發展的軌跡不難發現,各種藝術語言不再是以傳統的、單一的藝術表達方式進行著。水彩這個畫種也是一樣,一個水彩畫家如想在水彩畫方面別開生面、推陳出新,就必須在技術與藝術創造性上下功夫。其藝術思維方式也要從畫上拓展開來,從工具、材質、技巧、視覺審美上拓展開來,用創造性的眼光和思維去體驗和分辨傳統藝術與現代藝術中優秀的東西。對于水彩畫創作,首先必須強調創造力的培養,而創造力的培養有賴于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在這里創造性思維指的是一種相對高級的人類心理活動,也是每個從事藝術創作的人必須具備的一種素質。創造性思維可分為傳統的自然思維和開放的輻射思維兩種。

  自然思維是遵循規律性的邏輯思維,在繪畫中表現為對技能的訓練。比如我們進行水彩創作,怎樣將一個東西畫真、畫像,如何處理好一組畫面的載體效果等等,這些問題同樣需要我們思考。那么對這類問題思考,所涉及到的思維方式就是傳統的自然思維方式,也是一種定式的思維。這種思維定式在水彩畫創作中還表現為,以相同的思維套路及同樣的觀察方法在面對不同的對象,甚至是不同的創作題材時以同樣的表現技法、同樣的構圖方式等去進行創作。 這種思維方法是以總結前人的或過去已有的直接經驗中引伸出來的一種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表現為人們對過去成功經驗的反復應用。運用這種思維方式進行水彩畫創作,偏重于一種穩定的審美趣味,表現為對既成技法的迷戀,不擅于對意外效果的駕馭,在思維和表現手法上經常落入俗套、缺乏新意。縱觀近十幾年的水彩畫創作,其中不乏新穎與技藝精湛的作品,但普遍還存在著思維方式的局限性而影響到作品的藝術性的問題。不少水彩畫家的作品缺乏創作的思維深度和藝術作品的表現力度。如:視野狹窄、題材雷同、手法單一、過于小品化,缺乏精神內涵等等,使得水彩畫創作者陷入一個很不利的環境中。

  對于水彩創作而言,開放的縱橫輻射思維就是多視角、廣視野的參與創作思維。它最大的特點是突破了傳統自然思維方法的狹小視野,擴展了思維空間。我們進行水彩畫創作的思維路徑應該是多向性的、縱深性的,它應是打破常規的,甚至可以是怪異的,這種思維在水彩畫創作中是非常積極而健康的。在水彩創作中開放的縱橫輻射的思維方式,對突破“傳統水彩”的面貌是十分有效的。它要求每一個水彩畫創作者都站在藝術的高度去駕馭水彩畫,要求擺脫既成技法的束縛,無限擴展思維廣度和深度,以便能夠獲得更多的藝術表現內容和表現手法,并由此構成具有思想深度和題材、表現手法獨特的畫面。水彩畫是一門獨立的藝術畫種,既然是畫就必然會在題材、風格、形式、技法等方面,受到各種繪畫藝術的影響;同時,它也必然會尋找這些繪畫形式技能與水彩畫的特性來作比較,從中發現自身的不足和長處,只有這樣才能加強水彩畫的藝術趣味和繪畫性。如油畫的用色、構圖、造型,特別是印象派繪畫中有關光與色的應用,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的。還有中國畫中有關筆法的應用、潑墨的藝術表現、用水的把握,以及畫面留白的講究等等,都與水彩有著相通之處,都可以借鑒并為我所用。各種藝術語言都是相通相融的,水彩也是一樣,它的多種技法、風格與其他種種藝術語言、藝術流派的技法、審美要求都是相通共存和融洽的。藝術的這種生存狀態,給水彩畫創作提供了一個足夠廣闊、足夠深遠的發展空間,為水彩畫的發展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同時它也使得水彩畫創作者,站在一個藝術的角度來審視和啟示水彩畫創作。水彩畫創作涉及到藝術上的諸多問題,如創作者自身文化修養的高度、藝術風格的變化、創作手法的把握等等, 這些都有待于作者在創作中進行錘煉和充實。

  綜上所述,在水彩畫創作中正確認識水彩畫的發展史,改變思想觀念,注重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創造性思維層次的高低是衡量畫家藝術修養及各個方面能力的重要環節。

  參考文獻:

  [1]水彩藝術委員會編著《中國水彩》,第7期,廣西美術出版社,1998年12月

  [2]莫里茨. 蓋格夫著《藝術的意味》,華夏出版社,20xx年12月

  [3]周江 著《水彩畫研究》,河北美術出版社, 1999年7月

創造性思維論文11

  一、形象思維與其對教學的啟發

  1.強化直接感知訓練,如以下方面的訓練:視覺的感知、聽覺的感知、味覺的感知、嗅覺的感知。

  2.活動體悟,形象感受。在實踐中找感覺、感悟,在行動中感受、探索。

  3.拓展想象。想象就像是形象思維的一雙翅膀,可以使思維在腦際空間自由翱翔。想象能力的訓練是培養創造思維能力的第一步。

  4.情感熏陶,激發思維。

  二、邏輯思維與其對教學的啟發

  (一)邏輯思維概述

  邏輯思維(抽象思維)是人類有了語言以后,在形象思維的基礎上迅速發展起來的一種更高級的思維類型。它是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形式揭示事物本質和規律的一種最普遍、最重要的思維形式,包括形式邏輯思維和辯證邏輯思維兩種形態。形式邏輯思維是從抽象同一性、從相對靜止和質的穩定性方面去反映事物的。形式邏輯思維是科學認識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階段。就像解決問題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初始狀態、中間狀態和目標狀態分別是什么?都要通過把這個本是連續的東西割裂開來研究。前人把問題解決細分為五步:識別問題與機會,界定目標與表征問題,探索可能的解決問題策略,預期結果并實施策略,檢驗解決問題過程并進行新的學習。只有這樣才能為發現問題提供清晰的“版本”,為問題的成功解決提供可能性。辯證邏輯思維是思維發展的最高階段,是客觀現實的辯證運動在人的思維中的反映。邏輯思維的一切過程都是圍繞概念展開,而判斷是概念的展開,推理又是判斷的發展。在邏輯思維中,運用邏輯規則進行信息推理,同時充分發揮豐富的想象力,使信息激活,是得出創新結論的有效的思維方法。而歸納思維和演繹思維又是邏輯思維的兩種方法。

  (二)對教學的啟發

  1.引導學生區分可以證實的事實和有價值的主張,知道哪些是有用的信息、主張或原因,哪些是含糊不清的主張或論點。

  2.讓學生學會確定某一論點的事實準確性,以及某一信息來源的可靠性。

  3.培養學生閱讀分析能力,能夠根據推理迅速識別出邏輯上的不一致。

  4.為創造性思考提供時間和機會。在解決問題之前給予充足的醞釀時間,避免倉促行事。

  5.鼓勵采用頭腦風暴法,充分發揮想象力得出盡可能多的解決方式,再從這些方法中歸納出共同點或把它們分為幾個大類,從中發現規律。

  三、直覺思維與其對教學的啟發

  (一)直覺思維概述

  直覺(靈感)思維是在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而來的思維類型,它是通往創新性思維的重要形式。所謂直覺思維是指不受某種固定的邏輯規則約束而直接領悟事物本質的思維活動,是依據于“對經驗的共鳴的理解”。靈感思維是一種積極的爆發式的心理狀態下進行思維的過程,是認識主體對某個問題進行艱苦思考的過程中,由于受到某種因素的激發,突如其來地使問題得到解決,一下子把握對象的本質和規律的頓悟過程。在一定意義上說,靈感是有意注意的產物,也就是它并不是憑空產生的,因為很少有一點醫學知識都沒有的人會突然得出DNA的雙螺旋模型,根本不愛好音樂的人會創作出很優美的樂曲……直覺和靈感是發揮創造主體思維能動性的最高形式,是創造者的顯意識和潛意識的豁然貫通。直覺和靈感思維是通向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橋梁,是產生新思想、新概念的關鍵環節,是形成科學假說的基本途徑之一。愛因斯坦也認為,物理學家的最高使命是要得到那些普遍的基本規律,然而要通向這些定律并沒有邏輯的道路。“只有通過那種以對經驗的共鳴為依據的直覺,才能得到這些定律”。

  (二)對教學的啟發

  1.引導學生去關注某個知識的詳細知識,之后就這個知識的某些前沿性問題提出自己可能的解決方法或思路。

  2.鼓勵學生在思維過程中隨時記錄自己的每一個思考片斷,哪怕是一點兒的感想也不容忽視。

  3.在學生解題時,只給予必要的點醒,而不把所有的步驟全盤告知,要充分留給他們思考的空間,在解不出來時試著讓他們在課外繼續思考。實在沒法解決時,再給予幫助。

  4.利用小組合作創新的方式,分配給各個小組任務。讓成員之間互相啟發思維,利用集體檢查和反省的'方式激發靈感?梢妿追N思維形式對創造性思維都是有用的,不管通過哪種思維方式都有創新的可能性,就看創新是什么樣的創新,是哪個領域的創新。就像藝術家是不太偏向于深思熟慮,而主要靠觀察和體會,借助表象思維居多,而科學家的創新則邏輯性、辨證的要求更高,借助抽象思維居多。我們在訓練學生思維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各個方面的思維都要兼顧,但就某些學生擅長的思維要充分讓其發揮出優勢。把“揚長避短”改為“揚長補短”。創造性思維就是在人的這幾種基本思維的基礎上,開拓認識新領域的一種思維。簡單地說,創造性思維是指有創見的思維。

  四、創造性思維與其對教學的啟發

  (一)創造性思維概述

  創造性思維是人們在已有知識和經驗基礎上,從某種事實中更進一步發現新關系、尋求新答案的思維活動。它是一種以解決問題為目的的人類活動。正如任何活動都有一個發生、發展和完成的過程,創造發明活動同樣也有一個從問題的提出到問題得到解決的發生、發展的過程。例如:為了解決某個新遇到的難題,就需要廣泛搜集有利于解決該問題的各種有關資料。這種對資料進行搜集、選擇、整理、分類的思維活動,盡管沒有直接提出新的解決方案,但卻是整個問題解決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因此,我們往往也把這種形式的思維活動與直接提出創新答案的思維活動形式一起,統稱之為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的另一種方式是當遇到某個問題卻又無力解決時,如果他可以通過學習別人在類似情況下如何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并依樣畫葫蘆地照搬,就能使問題得到解決,也就是說,在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并不需要什么新的手段和方法,只照搬或沿用別人用過的方法,就完全可以解決問題。這也可以稱為再造性思維。其實大學生特別是研究生跟著老師做科研,就是一種很典型的用創造性思維解決問題的活動,這種過程需要在搜集、選擇、整理大量信息的基礎上進行,在進行創新之前需要對前人的結果非常清晰,以求對這塊領域熟悉,且力求避免與前人做過的重合,F在我們看到的很多實驗設計要么是用前人的方法來解決另一個他們沒有解決過的問題,要么是創造出一種全新的方式來解決前人已經解決過但仍又爭議的問題或者根本還無法解決的問題。

  (二)對教學的啟發

  1.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發揮他們思維的主動性。既然興趣是人們進行創造的直接動力,也是進行創造或創造性思維的先決條件,那么教師通過將學習內容變得更有意義,更與實際生活相貼近,無疑會有助于他們去探索。

  2.鼓勵學生提問。在講完每個知識點后,留出給大家自由提問的時間。如果以個人為單位容易造成部分不積極的同學被忽視,也可采用小組討論提出小組的問題的方式。

  3.鼓勵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訓練他們思維的靈活性,即從不同的唯度,不同的視角看問題,知道答案是豐富多彩的,而不局限于一種方法,避免“一孔之見”的出現。

  4.教給學生用追蹤法解決問題。增強學生堅持不懈的思維習慣,避免淺嘗輒止、缺乏最基本的恒心。五、總結教學的主體是老師和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怎樣通過老師的作用來促進學生思維的形成將是創新教育的重要環節。所謂“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是很重要的。即教師自己要表現出創造性,不局限于對固有知識的傳授,自己對知識也時刻保持一種審視的態度。接受學生的新思想,并切身地與他們一同思考。未來社會將是充分發揮人腦潛能的時代,現代社會的發展對創造活動的要求更高、更加迫切,加強對創造性思維的研究,進一步開發人們的創造潛能,成為我們時代的重大課題。

創造性思維論文12

  摘要:時代的發展要求大學生必須具備較高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以大學語文教學實踐中的思維訓練為基礎,從獨立思維習慣養成、集體討論法、對比和聯系法、想象和聯想、邏輯思維能力提升等5個方面來探討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從而促使大學語文教學取得更好實效。

  關鍵詞:大學語文;創造性思維能力;思維訓練

  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自主創新能力日益成為國家競爭力的核心,20xx年7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xx年)》頒布,為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指明了方向,要求著力培養高素質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時代的發展要求大學生具備較高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每一位高校教師都應當在教學中積極探索相關的有效措施。結合大學語文教學實踐,立足思維訓練,從不同方面對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展開探討,力求使大學語文教學跨越新高度,取得更好實效。

  (一)學思結合,培養學生獨立思維的習慣

  何為思維?思是想,維是序,思維就是有秩序地思索。思維能力則是人們在進行思維活動時表現出來的個體心理特征。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首先應該從養成獨立思考、積極思考的習慣入手。大學語文承擔著傳承人類精神文化、培養學生人文素質等基本任務,所編選的文章縱橫古今中外,內容包羅萬象。授課這一環節尤為關鍵,教師的組織、講解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但大學語文的教學,決不能缺少學生的積極參與,因而啟發式、參與式教學必然取代傳統的接受式教學。

  作為高校開設的一門公共課程,大學語文普遍采取大班教學形式,數量通常超過百人,客觀上教師的課堂授課和秩序控制具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

  由教師主導的課堂教學是保證教學質量的核心因素。重視思維教學,變“一言堂”為“群言堂”的教學理念值得提倡。通過教師提問、學生質疑、課堂發言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共同參與理解、辨析甚至反駁,可潛移默化地培養其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事實上,學生通常很有興趣在大學語文課上通過話筒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而教師則應結合學生的發言情況及時點評,特別要給予鼓勵和肯定。

  這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維的習慣。與此同時,師生共同交流、探討啟發與心得,也有利于教學相長。

  在教學實踐中,有意識地在點評中引導學生不盲從、不人云亦云、不迷信權威,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也很重要。誠如美國教育家杜威在《我們如何思維》中所說,“教育有責任讓受教育者養成牢固而又有效的習慣……并在個人工作習慣中掌握適當的方法,對自己遇到的各種問題進行相應的探索和分析……培養這些習慣,就是思維訓練!盵1]24學習離不開思維,學會學習離不開思維活動的訓練。大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思維訓練是一項持久而長效性的工作,雖短時間內很難見出成果,但只要不遺余力地堅持下去,就是在為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創造條件。

  (二)組織集體討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意識

  集體討論是語文教學中的常用方法,可借鑒頭腦風暴法的實施原則和程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

  頭腦風暴法(Brain Storming)最早是精神病理學上的用語,是指精神病患者的一種胡思亂想的思維狀態,在創造學中轉化為無限制的自由聯想和討論,其目的在于產生新觀念或激發創造性設想。[2]101頭腦風暴法在我國又稱智力激勵法、自由思考法,是現代創造學奠基人美國奧斯本提出的,是一種創造能力的集體訓練法,即通過集體進行自由聯想和討論獲得創造性設想的方法,一般通過召開會議的辦法來產生創新方案。其實施原則包括自由暢談、延遲評判、禁止批評、追求數量、鼓勵利用和改善他人設想、強調集體協作等。頭腦風暴法極易于操作執行,因而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

  在大學語文教學中,應適當安排一些專題課堂討論,讓學生積極動腦筋,暢所欲言,使每一個人思維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開拓,有效開闊思路,激發靈感。例如在《論語·為政篇》(節選)教學中圍繞“作為一個君子應該具備哪些素質”這一話題組織一次有準備的課堂集體討論,就會出現不少有獨創性的見解。學生在討論中圍繞“君子”涉及極廣,有古代傳統觀念角度下的君子內涵,也有現代社會對君子素質的理解;有對道德、人格、人品、修養方面的闡述,也有對學識、才干、才華方面的探討;有對社會的熱愛和奉獻、對事業的執著敬業,也有對家庭的責任和孝道及個人的誠信、處世原則等,不一而足。

  這一討論過程具體地體現了團隊合作的智慧和集思廣益,有效地鍛煉了個人及集體的創造力。

  對學生而言,這次討論課值得一提的收獲便是對所要解決的問題學會了全面考慮,初步培養了創造性思維意識;此外增強了自信心,即思維上的創意一樣可以出現在自己的頭腦中。

  (三)采用對比和聯系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美國心理學家科勒期涅克認為,創造性思維就是發明或發現一種新方式,用以處理某些事情或表達某種事物的思維過程。[2]69創造性思維亦稱為創新思維,是在常規思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但它是思維活動中最積極、最有價值的形式,是思維的`高級形式,是人類探索事物本質、獲得新知識、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德國物理學家普克朗說:“思考可以構成一座橋,讓我們通向新知識!彼@里所說的思考,特指的是創造性思維。

  在大學語文教學中,應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可較多地使用對比和聯系方法,即對立思考策略和類比思考策略。對立思考策略指從已有的事物或經驗等完全對立的角度來思考,使問題得到創造性解決的一種方法。類比思考策略指的是根據對象的相似關系受到啟發而產生類推的一種解決問題的思考方法。例如課上組織學生對李密的《陳情表》和李斯的《諫逐客書》兩篇古代散文進行比較閱讀,分析其異同。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多有畏難情緒,對比和聯系法給學生開啟了一個嶄新的思路。經過循循善誘的啟發和學生積極大膽的思考,最終得出可喜的思維結果。總結歸納為:相同的方面是二者都是臣子寫給君王的奏章,有的同學補充,結果相同,最終國君都采納了他們的意見。不同方面:(1)思想內容不同,前者君王征召,臣子不赴任;后者臣子反對君王逐客,希望被任用。(2)主題不同,前者緊扣“孝”,表現孝順、孝情;后者緊扣“過”,評論逐客之過。(3)語言風格不同,前者語言質樸,以情感人;后者語言整齊鏗鏘,詞藻眾多,說服力強。還有的同學從其他方面展開深入地對比和聯系分析,思維積極踴躍,兩篇古代散文的教學結合思維訓練取得了較為圓滿的教學效果。

  (四)豐富想象和聯想,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創新是人類為了滿足自身的需要,不斷拓展對客觀世界及其自身的認知與行為,從而產生有價值的新思想、新舉措、新事物的實踐活動。一般來說,沒有想象就無法創新!跋胂笏季S是在頭腦中改造記憶表象而創造新的形象的思維過程,也是對過去已經形成的那些事物的聯系方式靈活進行新的綜合的過程。因此,它是一種對事物形象或概念的選擇或重組,具有極大的自由度的思維方法!盵3]315在對文學作品的閱讀和欣賞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創造性地填補文本中的意義空白,勇于思考和探索,允許出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不同觀點。大學語文教材選編的作品,大部分是古今中外的名篇,其語言含蓄凝煉,為讀者留下了耐人尋味的想象藝術空間,也正是訓練和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有利條件。如《紅樓夢》中的《寶玉挨打》一節,圍繞著寶玉挨打的原因和經過,及賈府上下眾人的不同反應,眾多人物的性格得到了刻畫。其中寶釵送藥、黛玉探望兩處細節使用了文本空白,恰到好處地印證了人物性格。寶釵嘆道:“早聽人一句話,也不至有今日!別說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們看著,心里也———”這咽住的后半句是什么話?黛玉則只有抽抽噎噎的一句“你可都改了罷!”作為學生文學鑒賞活動的引路人,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寶釵、黛玉在寶玉挨打后的各自的內心活動展開聯想和想象,組織學生進行即興闡述,在大膽的陳述中,兩個貴族少女的不同性格進一步豐富和鮮明起來,學生的審美感受力、想象力與創造力也積極調動起來。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人類的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边@在大學語文的思維訓練教學中得到了有力體現。

  (五)開展擴散思維與集中思維訓練,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邏輯思維以抽象性為主要特征,其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斷與推理,是創造性思維中一個基本的主導因素。在大學語文教學中,邏輯思維能力可通過開展擴散思維與集中思維訓練進行有意識的提升。

  擴散思維又稱“發散思維、求異思維”,指從同一個目標出發,沿著各種不同的途徑去思考,探求多種答案的思維方式。與之相對的是集中思維,又稱“聚合思維、求同思維”,指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盡可能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把眾多的信息和解題的可能性逐步引導到條理化的邏輯序列中去,最終得出一個合乎邏輯規范的結論。

  教學中集中體現在對作品主題的理解上,例如《我與地壇》這篇散文的教學就可采用這種方法。在主題立意的把握上,先引導學生遇到問題不要單方向探索,而要多角度、多渠道、多因素地展開擴散思維,學生們的多向思維展示如下:角度一、關心殘疾人;角度二、珍愛生命,珍愛健康;角度三、自強不息的人生;角度四、感受母愛,懂得回報母愛;角度五……然后對上述開放性、跳躍性的思維結果進行篩選,選擇最切實可行的主旨。這種“一題多解”的訓練顯示了學生思維的發散性。

  “發散思維表現為思維視野廣闊,思維呈現多維發散狀!盵4]157它的主要功能就是為隨后的集中思維、聚合思維提供盡可能多的解題方案。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以語言為載體,從不同方面思考同一問題,結合分析與綜合、歸納與演繹、抽象與概括等思維方法,不僅培養了思維品質的廣闊性、深刻性,也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訓練中得到提升。

  總之,作為大學語文教學工作者,應充分利用語文學科的優勢,在教學實踐中擔當起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重任,培養更多21世紀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和創新人才。

創造性思維論文13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思考,并在寫作中分析解決寫作困難的問題,還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讓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受限制,加深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能力,并在實際生活中靈活運用。本文主要探索高中作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并提出有效的建議和對策。

  一、通過范文仿寫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眾所周知,青少年時期的學生普遍存在閱歷淺的特點。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應該給學生尋找一些優秀的寫作模板,引導學生進行范文的仿寫,并啟發學生的寫作思維。例如蘇教版高中語文課文《江南的冬景》,這是一篇文字優美、充滿家鄉情感的課文。語文教師在講解這篇課文時,學生通過感受作者所想表達的思想,然后讓學生進行文章段落的仿寫。文中有這么一段話:“我生長江南,兒時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銘刻特深;雖則漸入中年,又愛上了晚秋,以為秋天正是讀讀書,寫寫字的人的最惠節季,但對于江南的冬景,總覺得是可以抵得過北方夏夜的一種特殊情調,”學生可以依據上述語句特點模仿并描寫自己家鄉的美景。例如描寫河北的美景:“我生長在河北的一個小鄉村,尤其是家鄉的楊樹,雖然是我們家鄉極為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對它的印象深刻;長大以后,更加明白了楊樹所代表的堅毅品格……”顯然,這種仿照優秀例文的寫作訓練方法,不僅讓學生的思維活躍了起來,還能增強學生寫作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二、通過寫作訓練培養學生的創造行思維

  在高中寫作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可以讓學生在寫作中激發靈感,從而寫出情感豐富的作文。為了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法進行訓練:

  1.寄物抒情法俗話說:“寫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睂懽鞯闹饕康氖鞘惆l作者的情感,描繪世界的美好。因此,語文教師實施寄物抒情法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寫作情感。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時應給學生創設相應的情境,選擇一些相應的素材,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真實情感進行寫作。

  2.述說法采用述說法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語文教師可以利用課前或者課下的時間,或者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提供訴說交流的機會。學生廣泛參與訴說交流活動,例如演說、辯論這些實踐活動,可以逐漸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

  3.聯想法聯想法是一種鍛煉學生心理想象力的方式,豐富的聯想可以使作文變得生動精彩,也可以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作文想象能力,高中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堅持不懈地進行聯想法的寫作鍛煉。例如:高中語文教師可以依據高中蘇教版課文《像山那樣思考》,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進行聯想,學生就可以像樹那樣思考、像河流那樣思考等等進行作文的寫作。

  三、通過實踐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寫作創作的靈感大部分來源于生活實踐,來源于社會。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必須重視實踐教學的方法,認識到只有在實際生活中才能學習到書本以外的'知識。高中語文的實踐教學方法也能培養學生的社會思維,為寫作打好思想基礎。例如在學習蘇教版高中語文《一花一世界》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外活動,真正走向外面的世界。語文教師可以抽出一天的實踐帶領學生在附近公園、組織郊游等實踐活動。通過實踐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總而言之,高中語文作為高中最基礎的學科,提高學生的寫作創造性思維非常重要。因此,高中語文教師要通過合理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利用實踐、仿寫優秀例文等方法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實踐能力,最終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創創造性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趙曉春.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xx(03):79.

  [2]陳軼俐.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語數外學習(高中語文教學),20xx(09):62.

創造性思維論文14

  一、上課方面的有效策略

  因此,在教學目標上,數學教師必須要結合教材內容與教學進度,明確本堂課所要教學的內容,準確地掌握學生對數學知識與習題解答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善于利用多媒體教學、實物教學、小組合作教學等手段,帶動數學課堂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數學學習。在教學內容上,數學教師首先要分析自己將要為學生講解的知識內容,是否符合學生數學學習的實際情況,學生能夠接受的知識量是多少;其次是要針對數學教材中的重點知識,進行合理的教學內容選定,從而使學生對數學知識更好地進行理解與運用。在教學方法上,數學教師必須要改變灌輸式教學,不能再數學課堂中一味地進行課本教學,應該通過對學生數學學習的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并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善于反思、合作學習的能力。在教學結構上,課堂教學要盡然有序,不能想當然的教學,比如在教學某一課內容的時候,數學教師就應該考慮要從什么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狀態,接下來又應該講解什么知識,板書應該怎么書寫等,使整個數學教學過程層次分明、教學有序。在教學語言上,數學教師要避免單一的使用專業術語,可以將數學知識等進行生活化的比喻等,讓學生獲得教學樂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外,教師的教學語言要盡可能地簡潔生動,如果總是拿著教材讀內容,可能很多學生都會昏昏欲睡。在教學效果上,數學教師一定要重視這一內容,因為教學效果是體現學生數學知識學習效率的主要方式,教師要結合教學效率,對自身課堂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作出改進,從而提高數學課的教學效果。

  二、備課方面的有效策略

  在數學教學備課方面,筆者認為要注意以下幾點:一、必須要關注于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的實際情況,在備課教案中體現學生數學學習問題的針對性;二、備課的內容要詳細具體,不能籠統的進行內容概括,比如學生對某一數學知識的掌握不好,教師就應該在備課上重視對學生知識掌握不好的原因分析、解決方案制定等;三、要重視集體備課,堅持統一性、超前性、完整性原則,正確處理好個人鉆研與集體討論的關系、備課與試講的關系、骨干領路與培養新教師的關系,集中數學老師們的智慧,豐富教學內容,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減輕數學教師單獨備課的麻煩,以及減少抄襲教案的低效甚至無效勞動時間。

  三、聽課方面的有效策略

  聽課教師要對講課教師本堂課所要講的內容進行了解,明確課堂教學的重點內容,并根據自身在這些教學內容上所產生的問題去聽課,從中發現解決問題的要點。二是要做好聽課內容的記錄,即講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聽課教師應該對講課者所講的知識點、教學方法等進行記錄,并對學生的聽課反應情況進行觀察和了解,具體而言,就是要聽教師是怎么講的、講的內容是否通俗易懂、學生是否受到教學啟發、學生相互之間是怎樣討論的、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反饋這幾個方面。三是要在聽課過程中思考,聽課教師要將講課教師所講述的知識點、教學方式等與自身教學工作相比較,發現自身的不足之處,從而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并對講課教師出現的問題加以指出,使雙方都得到提高。所以聽課,一定要注意看實際效果,看學生怎么學,看教師怎樣教學生學的。思考之后,可以和自己的備課思路進行對比分析,大膽地去粗取精,揚長避短,寫出符合自己特點的教案。四是要聽課后進行講評,這一點也是評課教研活動的內容,是在講課完畢后,聽課教師向講課教師進行聽后評價,反應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并提出合理的教學改進策略,從而提高雙方的教學水平。

  四、評課方面的有效策略

  具體來講,評課方面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分析:一是要從教學目標上進行分析,重視知識與技能、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等內容;二是要從對數學教材內容的處理上進行分析,重視講課教師對教學教材知識組織與教學框架構建;三是要從教學的基本程序上進行分析,重視講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教學思路的設計、對課堂結構的安排、對學生積極性的調動;四是要從教學方式上進行分析,重視講課教師的教學方式靈活性、創新性、適合性;五是要從教學實際效果上進行分析,重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實際掌握情況。

  五、說課方面的有效策略

  說課有益于教研活動的實效提高、教師備課質量的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等,其內容主要分為說教材、說教法、說過程、說觀點、說實力、說作用等諸多形式。因此,在說課方面的有效策略,筆者認為應該從實踐型說課與理論型說課這兩個方面進行完善,全面把握數學教材內容,采用合適的說課方式,突出說課的重點內容,以關注學生學情、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為主要目的,進行教學工作反思,從而有效提升數學教學工作的效率。

  六、總結

  廣大數學教學工作者要充分認識到五課教研的重要性,在上課、備課、聽課、評課、說課這五個方面加以重視與完善,落實教研活動,踐行新課程改革要求,從而全面提升數學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教學效率。

創造性思維論文15

  創造性思維是指以新穎獨特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它是思維的一種特殊形式。培養和發展創造性思維是各門學科共同的任務,每門學科應根據本學科自身的特點加以落實。

  憑借語言文字去發展學生的思維,這是語大閱讀教學固有的特征。閱讀教學中的創造性籌維訓練跟其他思維訓練一樣,應注意學習語言和學習思維這兩個側面,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為思維功能,堅持在語言學習中發展創造性思佳,在創造性思維訓練過程中提高創造性運用吾言的能力,使兩者和諧發展,相得益彰。

  一、在理解課文內容中培養思維的獨創性

  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尊重學生,尤其要尊重學生個性化的閱讀體驗。由于學生的知識水平、認識能力、生活經驗等存在著個性差異,他們閱讀同一篇課文會有不同的理解,全是十分正常的現象。所以,我們語文老師對課文的分析不能過于絕對化,不能以自身的權威給學生絕對的結論,把學生的思維禁錮起來。我們不妨為學生創設一個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讓他們發表自己在閱讀中的體驗,如對課文中人物的評價,對文章中心思想的領悟,對某一事件的看法,或者對詞句的辨析等。要鼓勵他們敢于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不人云亦云,敢于對老師所給的結論提出疑問,精心培育孩子們獨創性的思維品質。

  另外,教師要善于設計能啟發學生作多元思維的問或如教學《圓明園遺址》時,給學生一個討論題──圓明園遺址該不該重建?說說你的理由。這種開放性問題是頗有價值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認識,各抒己見,盡情表達。討論中有的說不要重建,他們的理由是讓中國人民不忘國恥,激發人們的愛國主義精神;有的說該重建,因為可以再現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還可以發展旅游事業,等等。孩子們有自己的思考,并能自圓其說,理當受到肯定。如果我們在課堂上都能有意識地讓學生從多角度、多層面去理解課文,提倡思維的多元化,日后,學生就會不受習慣思維及習慣勢力的束縛,提出新穎的、別出心裁的觀點,創造思維自然得到了培養。

  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發表各自不同的意見,這是一種求異思維活動,必須受到老師的尊重和接納。但有種傾向值得注意:簡單地把發散思維與創新思維等同起來,把注意力集中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層面上,作游離于語言文字的發散式討論,認為只要能求異,就是創新。教師對學生的發言只是一概肯定,任其蔓延,既造成課堂教學時間的浪費,又把握不住課文中蘊藏的文化內涵。遠離語文教學的本體目標,對思想教育和語言學習都無價值可言。所以,在訓練過程中要注意三點:

  一是要讓學生把各自的思考過程說清楚,不能只注意聽其說的意見是否新穎、獨特,更要看其思維過程和表述中的語言質量,使思維和語言同步發展;

  二是要把求異思維與求同思維結合起來,達到相互轉化的目的,不能視所有的求異都是有創新意義的;

  三是要與潛心閱讀文本結合起來,使求異思維真正建立在充分感悟文字的基礎上,讓學生的心智活動的開展與閱讀的過程保持一致。

  二、在品味語言中培養思維的探究性

  探究性是創造性思維的動力。只有帶著強烈的探究動機,才能面對疑難,敢于進取,大膽探索,產生旺盛的求知欲。語文閱讀教學需要把探究的重心指向語言文字的學習上。

  我們要善于抓住課文中典型的語言現象,引導學生反復揣摩、品味,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匠心,激發學生創造性運用語言的熱情。如教學朱自清的《春》時,教師抓住小草偷偷地從泥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這句話,令其善疑、誘以審問──我覺得這句話中偷偷和鉆兩個詞用得不夠恰當,尤其是偷偷一詞,一般是用在不光彩的事物上,你們的意見呢?當學生思維進入憤誹狀態時,就會潛心閱讀文本,同時調動起他們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進行思考。思考結果是:一個鉆字寫出了春天的小草有著旺盛的生命力,它們能沖破泥土,挺立起來;偷偷說明春天的小草生長得特別快,當人們不知不覺時,小草已經從泥土里鉆出來了;我覺得用這兩個詞與別人不一樣,很有新意。學生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感受到作者在用詞造句中的獨具匠心。這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新意識,定會潛移默化地印入學生的心田。

  對于那些有著文化底蘊,含義深刻而富有人生哲理的,以及看似平常但富有思維價值的文字,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探究;蛸|疑,或朗讀欣賞,或比較品味,培養學生的深究精神和創新意識。

  三、在強化運用中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

  任何能力的形成都仰仗于實踐,思維能力的發展也不例外。學生在大量的語言實踐活動中時時迸發創造的火花,加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當前,語言實踐已沖破課堂的范圍,注重課堂內外的溝通,各學科之間的相互交融,這無疑給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就課堂教學來說,語言的.實踐也跳出了原來單項的語文知識和技能的訓練,開始致力于綜合能力的訓練,以期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綜合素養。

  1.變抽象概括為具體演繹。

  文章中有些詞語抽象概括了具體事物,如果僅僅停留在對文字的靜態分析上以詞解詞,學生不會留下深刻印象。對抽象概括的詞語作具體演繹,能再現事物的本來面目,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積累和豐富語言。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飽經風霜的臉流露出難以忍受的痛苦一句,讓學生把飽經風霜的臉用幾句話(或一段話)加以具體描述。這一設計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把課文與學生原有的知識積累,生活經驗聯系起來,對詞語的理解不是以詞解詞,停留在概念上,而是化抽象為形象。這個化的過程,就是對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和語言訓練的過程。

  2.添加來展開的情節。

  一篇文章中,作者出于表達的需要,對某些情節未加具體描述,有的只是一筆帶過,這就給讀者留下想像的空間,這一空間正是對學生進行語言和思維訓練的誘發點。如《朱德的扁擔》中大家勸他不要挑這句話,抓住這個勸字,要求學生聯系課文內容,談談戰士們會怎么勸朱德同志不要去挑糧。孩子們的思維閘門被打開了。他們根據課文內容,摹擬戰士們的語言,有聲有色地勸起了朱德同志。

  3.添枝加葉,拓展句子。

  《荷花》中有這樣一個句子: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教師在教學時設計了這樣的訓練:①在冒字前面加上恰當的修飾詞語。(例如:使勁地、生機勃勃地、爭先恐后地)②想像寫話: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仿佛_________。運用這種形式鼓勵學生依托課文大膽想像,從不同的角度學習表達。

  4.延伸和重組。

  讓學生對課文的結尾進行想像延伸,或要求改變順序,改換人稱,調換題目,變換敘述角度等,對課文作重新組合。如《小珊迪》一課,可以把題目換成我的哥哥,從小利比的角度來寫,重新安排材料,改變寫作的順序,使學生興趣盎然地對課文進行再創造。又如教學《打碗碗花》,講讀結束后,教師創設了這樣的情境,讓學生續編我與外婆的對話:有一天,我和外婆又從水渠邊經過,我看見那開得十分異樣的打碗碗花,想伸手去摘,外婆見了,連忙阻止

  以上這些設計的價值在于充分發掘教材中可利用的信息,依托課文找到創造性思維與想像之間的契合點,創設問題情境,誘發學生想像。于是,想像推動了創造性思維活動,創造性思維活動又促使學生創造性地運用語言,這正是語文教學創造性思維訓練的個性特征。

【創造性思維論文】相關文章:

創造性思維論文09-22

創造性思維論文(15篇)05-26

創造性思維論文(精品15篇)09-23

體育教學培養創造性思維教學設計07-10

環保論文:LED論文08-20

論文及07-13

論文答辯時的論文結構09-20

論文的評語11-02

論文的評語03-14

論文的教案01-1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东省| 集安市| 高清| 华容县| 台北市| 岳阳县| 遂平县| 栖霞市| 荥经县| 平湖市| 衡水市| 峨边| 高陵县| 北川| 页游| 凯里市| 湘潭市| 华容县| 宿州市| 扶余县| 伊金霍洛旗| 嘉鱼县| 合肥市| 进贤县| 舒兰市| 神木县| 平和县| 秦皇岛市| 洛川县| 新兴县| 平邑县| 涟水县| 阿合奇县| 山东省| 马关县| 始兴县| 开原市| 皋兰县| 济南市| 聂拉木县| 台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