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學畢業論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論文吧,借助論文可以有效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寫起論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護理學畢業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護理學畢業論文1
[摘要]目的:探析在高血壓患者護理中實施健康教育措施的效果。方法:選取本院20xx年上半年患有高血壓疾病住院患者74例作為研究對象,將采用普通護理措施的36例作為對照組,采取健康教育綜合護理的38例作為研究組。不同護理干預4周后,對比兩組患者對疾病知識掌握程度和護理效果。結果:研究組患者對疾病知識掌握較對照組全面(P<0.05)且研究組護理效果血壓控制明顯好于對照組(P<0.05)。兩項對比之間均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在高血壓患者護理過程中實施健康教育的護理措施能加大患者對于疾病的認識,提高護理效果。
[關鍵詞]健康教育;高血壓;護理;效果
二十世紀以來,隨著經濟發展、生活水平提高、不良生活習慣等等因素使得心腦血管疾病在中老年群體中發病率明顯上升[1]。其主要的致病因素是對于高血壓類疾病知識掌握與預防防治不夠,不良生活習慣等因素有關。高血壓類疾病不僅讓患者承擔身體上的痛苦,由于目前臨床無法根治,需要長期服藥更是給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和精神壓力[2,3]。所以在高血壓患者治療和生活中采取有效的護理方法,不僅能治療高血壓類疾病,還能有效的提高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4],F對有效護理方法探討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基本資料
選取本院20xx年一季度收治高血壓住院患者74名,隨機分為對照組38例,年齡34~65歲,平均年齡(42.1±11.5)歲;血壓數值:收縮壓142.5~178.7mmHg,平均值(165.8±7.2)mmHg,舒張壓89.1~101.9mmHg,平均值(93.6±4.4)mmHg。研究組36例,年齡30~62歲,平均年齡(39.8±15.4)歲;血壓數值:收縮壓143.7~174.6mmHg,平均值(162.5±9.1)mmHg,舒張壓91.0~1.30.2mmHg,平均值(94.1±4.7)mmHg。對照組和實驗組患者目前均無嚴重并發癥發生,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高血壓患者護理方式,按醫囑按時口服給藥控制血壓,定期測量患者血壓值情況;研究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增加健康教育內容:①、入院宣教:收治高血壓患者入院時,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病房科室環境,必要生活設施和相關醫務人員;減少患者對住院環境的陌生感。②、疾病指導:入院后給患者指導基礎高血壓疾病知識,有效控制血壓值情況注意事項,病房設置高血壓疾病相關宣傳欄,增強患者自身疾病意識。給患者講述相關疾病并發癥的預防和處理,增強患者治療信心和決心。③、用藥護理:謹遵醫囑指導患者用藥控制血壓情況,告知患者所用藥物預期出現效果和正常不適癥狀,以及副作用表現。用藥過程中注意用藥量從小到大增加不宜過快,后期血壓控制平穩不可自主停藥或者隨意改變用藥量,用藥后自體感覺不適及時反饋。④、心理護理:高血壓疾病由于目前臨床暫無完全治愈藥物和方式,很多高血壓疾病患者心理壓力較大,在患者入院初期要引導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合理疏解心理壓力,告知患者良好的心理狀態有利于血壓控制和疾病恢復。
1.3觀察指標
參照衛生部認證血壓值標準,觀察兩組患者不同護理干預4周后收縮壓和舒張壓變化情況;并將患者對高血壓疾病知識掌握程度作分析,以滿分100為標準。分數越高,效果越好。1.4統計學方法用spss16.00處理數據,數據采用x±s表示,用t檢驗,以P<0.05為數據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經過四周不同護理措施的干預,研究組患者血壓值控制明顯好于對照組(P<0.05),并且研究組患者對疾病知識掌握程度明顯好于對照組(P<0.05),詳見附表。3討論中老年群體由于心腦血管生理功能下降,加之不良生活習慣等誘因,高血壓類疾病發病率一直居高不下。高血壓疾病屬于不可治愈慢性疾病,在疾病治療和血壓控制中,患者自我護理、對疾病的掌握程度以及患者心理因素是影響治療效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本文研究過程中,實驗組患者采用健康教育的護理理念,在患者入院處既對患者記性基礎疾病健康指導,從疾病自身出發,有效控制血壓值,給患者提供良好治療環境,帶動患者增強自我疾病意識,再從患者心理角度保持良好的心里狀態,加大疾病治療的信心和決心。通過本研究表明,在基礎高血壓疾病的護理上,增加有效的健康教育為理念的教育護理,能有效的控制患者血壓值情況,使得疾病程度得到進一步減輕,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療。通過疾病相關知識的指導,讓患者自我意識中對疾病的了解更加深入,在后期的自我護理過程中起到很好的效果。健康教育的護理;理念可供臨床參考。
[參考文獻]
[1]袁華,李文濤,彭歆,等.我國社區高血壓健康教育評價研究現狀[J].中國全科醫學,20xx,15(35):4190-4193.
[2]周華.健康教育在高血壓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xx.7(22):212-213.
[3]楊金平,健康教育在高血壓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臨床研究,20xx,24(3):133.
[4]薛金玉,蔣萍萍,鄭廣勇,等.健康教育對社區高血壓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xx,17(10):1048-1051.
護理學畢業論文2
1、醫學檢驗和檢驗醫學的名稱
醫學檢驗(臨床檢驗)(CliniealLaboratoryTech-nology)是將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和脫落物等標本,通過目視觀察、理學、化學、儀器或分子生物學方法,并強調對檢驗全過程(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實行嚴密質量管理措施以確保檢驗質量;從而為臨床提供有價值的實驗資料。臨床醫師根據檢驗結果或數據,結合他所采集的詳細完整病史;系統周密的體格檢查,及上述實驗的資料,再加上在不同病因選擇下其他輔助檢查如X線、心電圖、超聲波、同位素、內窺鏡等一系列檢查結果,進行科學思維及邏輯性分析,對預防保健、疾病診斷、治療、科研積累等提供客觀依據,這就是診斷學(Diagnosis)。通過實驗方法達到診斷目的,即稱實驗診斷(Laboratorydiagnosis)。
近年來,隨著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生物工程學等發展,醫學檢驗實現了四化即全實驗室自動化(TotalLaboratoryautomationTLA)試劑多樣化、檢查方法標準化、床邊檢查快速化,促使醫學檢驗朝著高理論、高科技、高水平方向發展。因此,目前全球將檢驗與診斷結合即“檢驗醫學”(LaboratoryMedicine)。這是一門以生物學、生物化學、病理學、微生物學、免疫學與分子生物學等多專業為基礎,面向臨床各科的多學科結合的應用學科(歐、美、日不少檢驗醫學含有臨床病理(ClinicalPathalogy)甚至成立臨床化學、臨床微生物學研究所)。除有技術人員參加外,還包括一定數量化學、毒理、微生物及臨床醫師共同參與檢驗技術、質量管理、開發新項目、開展科研活動等工作。由于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如信息學、微機的廣泛應用使各學科間關系緊密,學科間相互交叉滲透,產生不少新的學科如免疫血液學、免疫化學素。1985年建立的新的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聚合酶鏈反應(PCR)技術用來識別各種病原體的基因,鑒定遺傳病、衰老、腫瘤等多發常見病的基因,近年來由于基因芯片(DNAchip)的技術興起可在1cm2芯片上同時檢測數個到上百萬個基因,因此我們深信檢驗醫學在今后必將進入快速發展的新時期。
2、臨床醫學與實驗醫學關系緊密
臨床醫學的發展與實驗醫學的飛速前進密不可分,以臨床醫學與生物學三大工程(基因、細胞、蛋白質)為例,如DNA合成技術,基因表達調控技術,各種電泳技術,細胞和器官培養技術,DNA、RNA提取技術,層析技術等都是21世紀分子生物學技術在臨床的聚焦。例如神經生物學迅猛發展,在生物學、技術科學和社會科學交叉領域中,正在崛起的認識科學和行為科學,對精神世界進行研究成為可能,這對于人類思維發展有著無比深遠的影響。又如基因技術不僅在遺傳病、產前診斷、腫瘤、老年疾病等看到光輝前景,在這些疾病的預防、病程觀察及治療發揮作用,正;虻靡员磉_,從而使有缺陷的基因錯誤信息能夠獲得糾正,使細胞、器官功能恢復正常。通過上述,臨床醫學面向21世紀發展將對實驗醫學有更高的要求。
3、加強醫學檢驗實驗人員學習臨床知識,接觸病人
開展經常性與臨床工作者對話極為必要Schwarz在“開展臨床與實驗室對話”一文中強調了實驗室管理的要素就是交流、對話。和臨床醫師定期交流、交換意見,可將醫生的建議和專業問題深入闡述。這對只接觸實驗室標本的檢驗人員尤為重要,因為影響檢驗結果除合格的標本、準確的操作外,還有臨床的用藥等治療措施。如在判斷血氣酸堿分析結果就與病人的輸液特別是堿性液相關。
不了解就會作出錯誤的判斷,同樣的例子在輸血后可影響血液分析和骨髓檢查結果。Schwarz提出“一個實驗醫學工作者沒有同臨床溝通和對話的能力是不能生存的!睂嶒灩ぷ髡咭惨獌A聽病人的意見。一份有氨味的尿液(堿性)常是病人不了解尿液分析必須留取新鮮尿,是放置一夜后造成的。同樣常在門診看到病人送檢的糞便是“正!钡(實際上他不了解要送檢含粘液、膿液、血液的病理部分糞便)。這樣的例子很多,同病人的溝通、解釋也是有益的。我們就碰到女性病人送檢有陰道分泌物污染的前段尿,造成結果明顯異常。其實用無菌棉簽搽拭尿道外口,真正留取中段尿就能避免污染。實驗室人員必須要求自己不斷學習新知識,開展新的實驗方法,才能在與醫師對話過程中提出新觀點,例如循證醫學(Euidencebasedmedicine)就強調實驗方法的淵源性及存在的問題,在實際中發現后正確解決。例如出血時間的.毛細管刺血法(Duke)在多年的應用過程中既不反映血管損傷,也不證明血小板減少,就要選擇敏感的其他方法取代。
不看書,不上網就掌握不了新理論、新技術。此外,實踐、實驗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老年人尿檢中注意到由于腎功能減退,尿沉渣成分有其特點,即所謂亞臨床癥狀。南通醫學院實驗室人員中科主任、專業組長,主管技師以上人員每周安排1~2次去臨床查房,學習臨床知識;聽取臨床對檢驗結果可靠性的評價;解釋醫生疑問;將臨床對實驗室建議及時反饋給各實驗室工作者及時改進工作。他們參加臨床查房68次,應臨床要求參加檢驗結果討論共15次,對臨床醫師提出與患者臨床表現明顯不符的主要為血鉀測定,還有膽紅素測定、內生肌酐與臨床不符。在意見中有近1/3為誤解,如標本操作不當,護士直接從輸液皮管抽血等及時得到糾正。檢驗對醫師提出的意見做到當天調查、核實,并責任到人,以最快的速度改進,對醫師提出建議暫時做不到的當面解釋求得諒解和支持。丹陽人民醫院還對檢驗與臨床建立聯系報告單制度,對不符的標本請臨床醫師寫出具體意見,件件有專業人核查落實。此外,查閱可靠參考書對不常用的醫學檢驗參考值和異常結果向臨床解釋等。這些對改善檢驗與臨床的關系,提高工作人員責任心,提高檢驗質量都是很有益的。
4、醫師到實驗室主動與檢驗人員對話是加強溝通的積極措施
有的醫院試行新分配的臨床醫師(特別是內、兒科)到實驗室輪轉,了解實驗檢查項目3周,這是有助加強醫檢聯系的好辦法。醫師在開展科研課題時要主動與實驗人員聯系,指定方案,共同努力完成,也可以邀請檢驗醫師為臨床開展講座,對新開展的實驗項目的標本要求、參考值、影響實驗因素、臨床意義等進行講述、最好由臨床出面邀請實驗相關人員到病房參加病例討論及查房。討論對話不僅活躍學術氣氛,也可以加深相互了解與支持,共同努力做好工作。
護理學畢業論文3
【摘要】目前我國老年人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與此同時,老年病患者的人數也越來越多,其中以慢性病的患病者比率最多。在患者臥床期間,常會出現很多并發癥狀,較為常見的是壓瘡、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肺部感染、泌尿系統感染等。通過相關部門的研究發現,良好有效的醫院護理水平可以很大程度的減少患者在臥床期間并發癥狀的發生,進而最大化的減輕患者的疼痛。而我國現階段,各醫院在患者護理方面采用的方法和措施層次不齊,水平不一,為并發癥的出現埋下了很大的隱患。
【關鍵詞】老年。蛔o理水平;并發癥
本文在對醫院護理人員的深入訪談和溝通基礎上,展開對臥床患者及常見并發癥的分析,希望能夠為以后醫院護理工作模式提供應有的幫助和指導依據,F報告如下。
1各醫院對不同常見并發癥的關注程度存在差異
經過一定時期的發展,各類醫院對于臥床患者在住院期間的常見并發癥已經有了相應的關注,但是,通過深入溝通訪談我們發現,對于常見的幾類并發癥,醫院的關注程度有著很大的差異。①壓瘡是備受關注的常見并發癥在以上我們所提到的四種常見并發癥中,以壓瘡的受關注度最為明顯,并且,已經有很多醫院制定和踐行了良好的處理措施,比如制定常規護理流程,建立有序的工作制度,把該病納入醫院不良事件管理等,通過這些很大程度的為患者減輕了病痛帶來的痛苦。不同的醫院采取的措施各有差異,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1有的醫院建立了壓瘡風險評估與報告制度,規范了難免性壓瘡和壓瘡的上報流程。并且制定了壓瘡的診療以及護理規范”;在訪談中,管理人員指出“壓瘡如果是院內發生的,就定為不良事件,按照流程來上報、分析和討論”;另外如醫院護理部牽頭建立壓瘡的管理組織,制定壓瘡管理的實施方案。②DVT越來越受到關注DVT作為一種常見的并發癥,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關注。通過調查發現,雖然已經有個別醫院管理者意識到了DVT早期預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要性,,并建立了多學科合作的DVT防治小組,并制定了多層面的預防和處理流程,但是,從醫療行業整體來看,醫療部門對于DVT的關注甚少,偶爾能做到的也就是知識培訓和開會時強調加強基礎護理的工作,并沒有真正把他應用到醫院護理實際工作中。比如在采訪中,有的醫院工作人員提到:由于DVT需要牽涉到非常復雜的工程,他在牽涉護理行為的同時,還和醫療等方面密切相關,因而造成相關部門的監管和關注不力。③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統感染的受關注程度低通過調查訪談發現,在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統疾病感染方面,只有大部分的三級醫院采取了相應的管理措施和管理制度以及完善的流程。比如他們有的成了危重癥小組,專門用來檢測和控制危重患者的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統感染情況;有的醫院建立了完善的制定、培訓、落實、控制到反饋,再完善這樣的一個完整流程;另外還有一些醫院時對于危重癥患者在這兩種并發疾病的方面給予嚴格的關注和護理。與三級醫院詳細,一二級醫院在這兩種疾病的管理方面就顯得甚為匱乏和不足,并在原因分析中指出,由于這兩種病癥都是需要由醫生出具診斷書才得以確定,而護士僅僅是執行醫生的醫囑,所以在并發癥護理方面,只有醫生要求過的,才能夠給予關注和處理。
2不同級別醫院在常見并發癥管理水平上差距大
通過橫向比較我們發現,不同級別醫院在這房間的處理措施和管理水平上差異巨大。通常,三級醫院會在吸收國內外成功經驗的幾次滬上,根據相關的指導說明,再結合醫院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詳盡的管理措施和辦法,還能夠保持隨時及時的更新。相比較而言,一、二級醫院在這方面的工作則要差很多,在這方面的管理基礎非常產,很多一級醫院對并發癥的管理僅僅做到了最基本的基礎護理和具體操作技術方面,他們的制作流程和制度往往來源于上級醫院,把上級醫院的文件直接拿來學習,而這樣未必適合自己醫院的實際情況,這就造成了使用中俄低效;同時,在培訓提升方面,也僅僅只有個別護理骨干人員才能有機會參加,且次數很少,大大制約了護理工作人員在工作中的能力。
3臥床患者常見并發癥的管理措施落實情況與受關注程度存在差距
對于臥床常見的并發癥壓瘡、DVT等的處理措施,直接關系到患者的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而目前,由于受限于醫院整體管理水平等因素,很多醫院護理工作者在這方面的重視和關注還僅僅停留在意識層面。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學者提出呼吁,各類醫院都應該建立完善的護理管理制度和流程,護士應該采取有效的措施,為患者在并發癥的護理方面提供盡可能的幫助,并把相關的制度和流程、措施等踐行到實際工作中。
4護理管理者對常見并發癥的認知態度影響并發癥的受重視程度
調查結果表明,各類醫院對臥床患者中比較常見的`壓瘡和DVT已經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和關注。1.在壓瘡方面,由于該病情的發生風險極高,且病情的發展和護理質量的好壞有著必然的直接關系,目前多數醫院已經形成了完善的管理體系,并積極采用了品管圈,PDCA循環等科學管理手段,在管理體系中詳細包含了風險評估、護理常規、不良事件上報、專科會診等方面。2.在DVT方面,由于其危害性極大,萬一處理不及時或者處理不當,就有可能引起患者出現動脈栓塞導致死亡,所以,DVT已經日益受到各類醫院的高度關注和重視。3.對于另外兩種并發癥,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統感染,醫院及各類相關工作人員的重視度普遍較低。筆者在此呼吁相關人士和各級醫院,今后盡可能的在這兩種并發癥方面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流程,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嚴格管道護理、呼吸功能鍛煉等方發,有效的為這兩種病癥的控制和減弱貢獻自己的力量。
5總結
本文通過對國內臥床患者常見并發癥的護理管理現狀分析,深刻揭示了目前我們各類醫院在各類并發癥方面的差異化,以及對于不同并發癥的關注差異;我們可以從以上發現,目前在護理管理水平上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總體來說非常不完善,為此,我們應該建立和落實各級醫院的指導性護理規范,并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以從總體上提高對于臥床患者常見并發癥的管理水平和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魏小妹,肖明朝,趙慶華,丁福,王迎春.重慶市二級及以上醫院?谱o理人員能力及培訓現狀的調查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xx(08).
[2]解敏.公立醫院與基層醫療機構人才幫扶及一體化管理的探索和實踐[J].中國衛生人才.20xx(01).
[3]張學輝,喻姣花,褚婕,胡瓊.深靜脈血栓風險評估研究進展及展望[J].護理研究.20xx(32).
護理學畢業論文4
踉踉蹌蹌地忙碌了兩個月,我的畢業設計課題也終將告一段落。但由于能力和時間的關系,總是覺得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如功能不全、外觀粗糙、底層代碼的不合理…數不勝數?墒牵矣謺悬c自戀式地安慰自己:做一件事情,不必過于在乎最終的結果,可貴的是過程中的收獲。以此語言來安撫我尚沒平復的心。
畢業設計,也許是我大學生涯交上的最后一個作業了。想籍次機會感謝四年以來給我幫助的所有老師、同學,你們的友誼是我人生的財富,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的畢業指導老師xxx老師,雖然我們是在開始畢設時才認識,但她卻能以一位長輩的風范來容諒我的無知和沖動,給我不厭其煩的指導。在此,特向她道聲謝謝。
大學生活即將匆匆忙忙地過去,但我卻能無悔地說:“我曾經來過!贝髮W四年,但它給我的影響卻不能用時間來衡量,這四年以來,經歷過的`所有事,所有人,都將是我以后生活回味的一部分,是我為人處事的指南針。就要離開學校,走上工作的崗位了,這是我人生歷程的又一個起點,在這里祝福大學里跟我風雨同舟的朋友們,一路走好,未來總會是絢爛繽紛。
護理學畢業論文5
護理本科畢業論文一:臨床循證護理現狀調查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從某所大型綜合性醫院860名臨床護理人員中隨機抽取300名進行問卷調查。年齡18~52歲,平均(30.0±7.1)歲。學歷:中專84名(28.0%),大專166名(55.3%),本科及以上50名(16.7%)。職稱:護士94名(31.3%),護師130名(43.3%),主管護師76名(25.3%)。工作年限:1~6年94名(31.3%),~12年94名(31.3%),~18年65名(21.7%),18年以上47名(15.7%)。
1.2、方法
調查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法[3]。自行設計問卷,內容包括護理人員基本狀況,對循證護理的認識和了解程度,制定護理計劃時參考的依據,臨床護理科研及護理實踐的方法等26個有關問題。將問卷發放給20名臨床護理人員進行預調查;請專家評審,根據專家的意見進行修改。問卷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84,內容效度為0.92。然后由筆者將問卷發放給被調查者,向其講解填寫要求后,由被調查者自行填寫,當場收回。發放問卷300份,收回有效問卷300份,有效率100%。
統計學方法:將數據錄入計算機,用SPSS1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行χ2檢驗。
2、結果
2.1、臨床護理人員循證護理知曉情況
63.4%的臨床護理人員知道循證護理,但非常熟悉和比較熟悉者僅占15.7%(47/300。不同學歷、職稱、工作年限的護理人員對專業教材,不同職稱、工作年限護理人員對護理常規,不同年限的護理人員對專家意見及不同學歷護理人員對科學證據[4]的應用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或P<0.01);其它項差異無顯著性意義(均p>0.05)。依選用臨床參考依據構成比的多少排序依次為護理常規(50.6%,152/300)、專業教材(34.7%,104/300)、科學證據[4](7.7%,23/300)、醫學雜志(5.0%,15/300)及專家意見(2.0%,6/300)。由此可見護理人員應用護理常規百分構成比最高,專業教材次之,而采用科學證據[4]、醫學雜志及專家意見較前2項差距較大。
2.2、臨床護理人員循證護理實踐現狀
統計顯示,只有7.7%(23/300)的臨床護理人員應用最可靠、科學的證據,結合個人臨床經驗和病人的需求為病人提供護理方案。進一步查詢原因:工作繁忙占54.1%(150/277),新資料缺乏占20.6%(57/277),沒有條件上網占6.8%(19/277),缺乏上網技巧占4.0%(11/277),不知道如何獲取自己需要的資料占10.5%(29/277),其它原因占4.0%(11/277)。
3、討論
3.1、普及循證護理知識,將循證護理教育深入到臨床和繼續護理教育中
本次調查顯示,15.7%的臨床護理人員熟悉循證護理,84.3%的臨床護理人員對循證護理了解不深,遵循證據的科學觀念尚未被廣大護理人員所接受。因此,有必要在各級護理院校中增設循證護理課程。臨床護理人員也必須接受循證護理的繼續教育,如開展專題講座、強化培訓等。使臨床護理人員熟悉更多的循證護理知識和循證護理的實踐方法,同時掌握學習的技巧和方法,成為一名終身的自我教育者[5],在今后的工作中能主動學習,最大限度地應用現有的、最可靠的科學證據為病人服務。使循證護理在日常護理實踐如查房、會診、學術活動、科學研究中得以應用。實施循證實踐,落實“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提高護理服務水平。
3.2、大力開展循證護理研究,及時提供“可利用的最可靠的科學證據”
評價證據的正確性、有用性和實用性時常根據證據的性質分為4個等級:A級,設計良好的隨機對照試驗;B級,設計較好的隊列或病例對照研究;C級,病例報告或有缺點的臨床試驗;D級,個人的臨床經驗[4]。A級證據級別最高,依次遞減,D級級別最低。
遵循科學的證據為病人服務,是循證護理與傳統的經驗和直覺式護理的根本區別。本調查顯示,50.7%(152/300)的'臨床護理人員習慣按護理常規辦事,34.7%(104/300)按專業教材辦事;提示大部分護理人員缺乏批判性思維。由于專業教材出版周期長,各地區各醫院的護理常規的質量參差不齊,臨床護理人員無法將護理服務建立在目前現有的科學證據基礎上。致使許多護理手段停留在約定俗成的習慣與經驗階段,缺乏科學證據[6]。
調查同時也顯示了不同背景的護理人員對某些臨床參考依據的應用程度存在差異。工作年限長、學歷高及職稱高的護理人員更習慣按專業教材、護理常規辦事;只有7.7%的護理人員應用了最可靠的科學證據,大多數臨床護理人員對科學證據應用不足,可能與其知識老化、憑經驗和直覺護理病人、不知如何獲取證據及缺乏自我教育的能力有關;中專護士對科學證據的應用較好,可能與其工作年限較短、臨床工作經驗欠缺、護理病人過程中遇到困難的頻率較高,促使她們多渠道獲取護理新知識等因素有關。
目前有說服力的護理研究信息資源仍然有限,研究結果的傳播與推廣不夠充分[7],導致科學證據的應用范圍狹小。護理人員在臨床工作中參考期刊亦較少,僅為5.0%(15/300)。實質上期刊出版周期短,更新知識快,統計資料多,可從中查找到大量的最新的實用性科學證據。護理人員尚可通過Medline或Cochrane圖書館查詢獲取自己所需的證據,不斷更新專業知識。與此同時,廣大護理人員也應根據Medline或Cochrane圖書館提供的結論選題,大力開展循證護理研究,為臨床實踐及時提供“可利用的最可靠的科學證據”是當前乃至今后一段時間極為重要的工作,也是循證護理得以開展的關鍵。
3.3、成立循證支持小組,提高護理人員循證能力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54.1%的臨床護理人員工作繁忙,10.5%不知道如何獲取自己需要的資料,4.0%缺乏上網技巧,6.8%沒有條件上網。由此可見臨床護理人員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循證護理實踐開展不夠。因此,挑選一批具有循證能力的臨床護理人員成立循證支持小組,參與或支持不同技能和背景的臨床護理人員從事循證護理實踐,也是目前可以采取的有效辦法之一。循證支持小組的成員可以通過網絡、期刊及書籍幫助繁忙的臨床護理人員從浩瀚的醫學信息海洋中獲得科學的證據,再結合病人的實際情況、需求和護理人員的個人經驗,分析證據的可應用性,制定出高質量的護理方案和護理決策,供臨床護理人員運用,以普遍提高臨床護理人員的循證能力,轉變護理人員的護理行為,從事更多的循證護理實踐,從而促進臨床護理持續健康發展。
護理本科畢業論文二:呼吸內科護理醫學論文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xx年10月~20xx年12月在我院呼吸內科接受治療的重癥患者72例,采取隨機分組的形式將其分成兩組。觀察組、對照組中分別有41例患者、31例患者;其中患有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為13例,患有肺癌的重癥患者為6例,患有支氣管炎的患者為39例,患有支氣管擴張的患者為14例。女性患者、男性患者分別為48例、24例;年齡為27.2~81.3歲,平均年齡為(51.39±5.07)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臨床癥狀等方面對比,差異較小,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基礎的常規護理模式,給予患者對癥治療后,嚴密檢測病癥變化情況。觀察組患者采取縝密的臨床護理模式,分別針對患者的住院環境、治療等多方面進行護理干預,具體實施方案如下。
1.2.1、環境心理干預
呼吸內科患者對空氣質量要求較高,因此要保證病房內良好的空氣流通,可在病房內安裝空氣凈化器。并每天對病房進行清掃,尤其對灰塵,盡量運用吸塵器進行打掃,保持病房內整潔。禁止擺放花草,探望患者人員帶來的花束,說明緣由后給予帶回,避免患者因花粉過敏加重病情。由于病情較長,患者極易出現煩躁不安等情緒,尤其重癥患者,感覺治療無望,極易產生絕望、消極心理。護理人員應針對患者出現的不同情緒,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讓患者樹立起戰勝疾病的勇氣。
1.2.2、治療干預
對不同病癥患者給予對癥治療后,要對患者的生命體征等進行嚴密觀察,要特別留意患者的呼吸頻率、節奏。一旦出現咳血、咳痰等癥狀,及時報告給醫生進行搶救。同時針對每位患者的病情狀況和短期治療結果,制定相應的搶救預案并做好基本準備工作,可為搶救節省出時間。對患者講解藥物名稱、療效等基本情況,準確掌握患者的用藥劑量、濃度等。建立兩條靜脈通路,分別為一般藥物的輸入、特效藥物的輸入。另一種給藥方式為霧化吸入,可確保藥物治療的安全性。
1.2.3、通氣干預
及時對患者進行通氣治療,可改善患者的呼吸障礙癥狀。在治療時,需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暢程度,對呼吸道、口腔內的分泌物及時進行清除,可減少感染的發生率。病情相當危重的患者,無法進行自主呼吸,可運用呼吸機給予輔助呼吸。在進行輔助呼吸時,要嚴密細致的貫徹呼吸機上各項參數的變化,若出現異常及時處理糾正。
1.3、統計學分析
對本文所得實驗數據均采用SPSS14.0統計學軟件進行檢驗,所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所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41例觀察組患者經護理后,病情得到好轉生命體征恢復正常的患者為38例,無效的患者為3例,好轉率為92.68%;3例患者進行及時搶救后,已基本恢復生命體征;無死亡患者。31例對照組患者病情得到好轉的患者為23例,無效的患者為8例,好轉率為74.19%;8例患者進行及時的搶救后,6例患者搶救成功,2例患者病情突然加重搶救無效死亡,病死率為6.45%。觀察組的整體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對呼吸內科重癥患者來說若不及時實施有效的搶救預案給予護理干預,很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產生呼吸衰竭以至死亡。在治療中,為每位患者制定有效的搶救預案,可為挽救患者生命縮減準備時間,提高患者的搶救有效率。在整個護理中,護理人員要以縝密的心思,觀察每位患者產生的不同心理變化,注重微小細節的護理。飲食上要以易消化、高營養的流食或半流食為主,并注重飲食的安全衛生。加強有關疾病的知識講解工作,讓患者知道治療流程,可緩解患者的擔憂。并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讓患者注重個人衛生的整潔,勤換衣物,防止不必要的感染。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實施縝密的臨床護理后,病情的好轉率為92.68%,未出現死亡病例,總體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4、結語
綜上所述,將縝密的臨床護理運用于呼吸內科重癥患者中,在極大程度上讓患者的生命得到保障,提高患者的搶救有效率。
護理學畢業論文6
【摘要】報告了85例急性腦卒中患者的護理體會。對新入院的患者要穩定情緒,絕對臥床休息。
密切六連觀察,防止感染,控制并發癥,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飲食,保持大便通暢;謴推诩訌姽δ苠憻,促進機體早日康復。
臨床主要癥狀:昏迷35例,嗜睡20例,肢體癱瘓50例,嘔吐20例,大小便失禁41例,血壓升高80例,頭痛30例,頭暈8例。
輔助檢查:85例都做CT掃描,診斷為腦卒中。
預后:治愈40例(47.2%),好轉25例(29.2%),死亡20例(23.6%)。
護理體會
穩定患者情緒,絕對臥床休息;颊呷朐汉笫茚t院環境和其它因素的影響,使患者情緒不穩定。另外,家屬的緊張情緒和醫護人員的操作也會加重患者負擔。所以,護士必須做好入院宣教工作,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有關腦卒中的衛生知識。囑其絕對臥床休息,床頭抬高30℃,降低顱內壓。解釋保持情緒穩定的.重要性,避免刺激性語言,語言要親切體貼,談病人感興趣的話題,使病人心情舒暢樂觀,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杳曰颊呷扰P位,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發生窒息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密切觀察,建立重癥記錄:每15~30分鐘觀察患者意識、瞳孔、血壓、呼吸、體溫、脈搏。腦卒中患者入院時多有意識障礙,注意觀察患者意識障礙程度,瞳孔的大小、形狀及對光反應等。一般發熱在24小時后出現可由繼發感染引起,但如果持續高熱不退,抗生素藥物治療無效,則提示中樞性高熱。入院后如顱內壓持續升高,腦組織缺氧,可致呼吸加深加快,如血壓升高,呼吸和脈搏變慢,則可提示腦干受損。
防治感染,控制并發癥: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口腔、鼻腔、咽部分泌物,防止肺部感染。做好口腔護理,每日用0.9%生理鹽水擦洗口腔2次。防止泌尿系感染,每日清潔會陰及肛門1次,如留置導尿管,定期更換導尿管及膀胱沖洗。由于腦卒中患者長期臥床,要保持床鋪干燥、整潔,在骨隆突部位墊氣圈或海棉墊,減少局部受壓,每2小時翻身1次,用30%酒精按摩受壓部位,防止褥瘡的發生。中樞性高熱宜早期處理,頭部用冰袋冷敷,以降低腦細胞代謝,減輕腦水腫,保護腦細胞,用30%酒精擦,每小時降溫不超過2℃,以免降溫過速引起反射性寒戰。
注意患者營養治療和胃腸道情況:患者由于長期臥床,進食量少,腸蠕動減慢及神經系統反應遲鈍,營養失調,低于機體生存需要量,應增加營養的供給。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飲食;杳曰颊咝斜秋暊I養物質。密切觀察消化道情況,如有應激性潰瘍,給予止血劑。在急性期,要指導患者自主或不自主的排便,養成在床上排便的習慣,避免排便用力過大,引起顱壓增高,必要時用開塞露,防止便秘。
恢復期的護理:首先做好恢復期宣教工作,解除患者心理障礙,保持良好心態。其次指導并協助患者進行早期肢體鍛煉,循序漸進,由小幅度活動開始逐漸增加活動及時間,由被動活動開始逐漸過度主動活動。協助患者使用健肢《患肢在床上運動,如上肢的抬舉,左右旋轉,雙手抓臥,下肢內收,屈膝、伸髖、伸膝、踝后屈、背屈等。對失語患者要及早進行語言訓練,護士應經常配合家屬一起與患者交談,起初交談困難時先書面交流,再慢慢練習發音吐字?上葟臄禂底珠_始,由淺到深,訓練和培養其語言表達能力。做各種功能訓練時可配合針灸、按摩、理療、加速其功能恢復。*/的影響,使患者情緒不穩定。另外,家屬的緊張情緒和醫護人員的操作也會加重患者負擔。所以,護士必須做好入院宣教工作,穩定患者情緒,樹立戰勝疾病信心。
護理學畢業論文7
【摘要】
目的探討諾雷德聯合來曲唑治療乳腺癌的療效、毒性反應及護理特點。方法總結12例經病理證實的乳腺癌患者進行諾雷德聯合來曲唑治療的護理過程。所有患者均接受腹部皮下注射3.6mg諾雷德治療,每28d一次,同時每日口服來曲唑2.5mg。結果所有患者均可評價毒性反應及均達到藥物去勢的目的。結論用藥前給予針對性的心理護理,用藥后仔細觀察毒副反應,及時給予處理和相應的護理干預,乳腺癌患者接受此藥物治療是安全有效的。
【關鍵詞】
諾雷德;來曲唑;乳腺癌;護理
諾雷德是一種促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LHRH)的類似物,是一種可在體內逐漸進行生物降解的多聚緩釋植入劑,它可以抑制性激素的分泌,從而使激素敏感性腫瘤萎縮。1996年在中國上市,現臨床已將它應用于前列腺癌、乳腺癌和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治療[1]。來曲唑是一種芳香化酶抑制劑(aromatasein2hibitors,AIs),而芳香化酶是雌激素形成的最后一個限速酶。
芳香化酶抑制劑的作用機制主要為阻斷女性體內外周組織雌激素的來源,如脂肪、肌肉等中由芳香化酶催化的雄激素向雌激素轉變。對絕經期前女性,諾雷德聯合來曲唑,可以達到更好的藥物去勢效果[2-3]。
我科自20xx年7月以來對應用諾雷德聯合來曲唑治療的乳腺癌患者,通過正確使用藥物,加強毒副反應的觀察,進行有效的干預,保證了治療的順利進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現將護理方法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對20xx年7月-20xx年12月,經病理診斷確診為乳腺癌在我科進行諾雷德注射治療的患者,建立患者個人資料檔案,共12例,女性,均為絕經期前的患者,年齡23~48歲,平均36.4歲。治療前均對血清睪酮(T)、雌二醇(E2)、孕激素(P)、卵泡刺激素(FSH)、黃體生成素(LH)、泌乳素(PRL)水平進行檢測。
1.2治療方法諾雷德3.6mg作腹前壁皮下注射,每28d一次;來曲唑2.5mg,口服,1次/d。以酒精消毒臍上下5cm左右的皮膚部位,按箭頭指示打開包裝取出注射針。檢查透明窗內的藥物,小心沿箭頭向外拉除紅色夾卡(注意一定避免壓出藥物),取下針套,捏起腹部皮膚,形成皺折,一手持針,呈30°~40°,用皮下注射方法進針,不要排氣,進針后沿針管方向完全推出藥物,拔針后用無菌敷貼覆蓋注射部位,按壓5min。
1.3觀察指標每次注射之前復查血清睪酮、雌二醇、孕激素、卵泡刺激素、黃體生成素、泌乳素水平。
1.14護理方法
1.4.1用藥前心理干預用藥前著重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及解釋工作。當患者罹患癌癥時,大多有明顯的心理變化,表現為緊張、恐懼、疑慮[4-5]。護理人員應熱情接待,給予患者同情與理解,耐心解釋患者及家屬提出的各種問題。對于初次接受治療的患者,向患者介紹有效的病例以及用藥目的、治療效果、可行性、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和應對措施,讓患者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主動克服困難,積極配合治療。對術后輔助內分泌治療的患者,責任護士應講明根治性手術后仍有較高復發風險,而術后應用諾雷德等行內分泌治療可降低復發,讓患者領悟到藥物治療帶來的好處[6-7]。對復發或者轉移性的乳腺癌患者,可讓其懂得內分泌的藥物去勢治療也是一種尤為有效的治療,相比化療具有更少的毒性反應。另外需要向患者解釋治療期間可能出現性欲減退,因為諾雷德可逆性的抑制垂體的促黃體生成激素的分泌,停藥后女性血清雌二醇等可恢復至正常水平[7]。本組有1例年輕患者在對其介紹可能導致性欲減低時拒絕使用諾雷德治療,后在耐心心理干預治療下,接受了內分泌治療,并獲得不錯的效果。2例患者用藥前出現焦慮情緒,予以口服阿米替林25mg,2~3次/d,可明顯改善患者焦慮情緒。
1.4.2不良反應護理
1.4.2.1注射部位疼痛及出血的護理諾雷德專用的注射針頭相當于16號穿刺針粗細,所以注射時引起的疼痛比普通的皮下注射引起的疼痛程度大。首次注射的患者會因為看到注射針頭而引起緊張、恐慌的心理。注射前使患者臥位舒適,精神與肌肉放松。注射時設法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對一些全身營養狀況差、腹部皮下脂肪少的患者,進針速度不能太快致使疼痛程度增加。本組有1例患者因為疼痛,予以利多卡因局麻后注射,其余患者均為直接注射。由于諾雷德專用針頭較粗,容易導致皮下毛細血管破裂出血,操作時應由責任護士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及進針的角度,進針時避開腹部皮膚表面血管。還要注意觀察患者有無凝血功能方面的異常。當藥栓注入皮下安全套下彈后,立即用棉簽按壓3~5min,局部無滲血再貼無菌敷貼。本組患者均未出現皮下出血及血腫。
1.4.2.2頭痛、肌肉及關節酸痛護理來曲唑的副作用主要是肌肉和關節的一些病變,包括肌肉和關節疼痛,其他的副作用像潮熱等。使用諾雷德也可見頭痛患者。出現此癥狀時間不等、輕重不等,有些患者于治療開始1個月左右就出現,甚至持續于整個治療期間。責任護士不但要做好心理護理及解釋工作,還要考慮疼痛是否造成患者生活上的不方便和影響睡眠質量,必要時可適當予以非甾體類藥物如西樂葆等對癥治療,可明顯緩解癥狀。本組患者有3例出現較為明顯的肌肉及關節酸痛,對癥治療后癥狀減輕并可堅持治療。
1.4.2.3骨密度檢測與護理諾雷德最具有威脅的副作用是骨礦物質丟失[2,7-8]。有報道表明,使用本藥6個月后,椎骨礦物質密度平均下降4.6%,在停止治療后6個月,可逐步恢復到與基線相比平均下降2.6%的.數值。患代謝性骨骼疾病的婦女應慎用本藥。用藥期間應定期檢測骨密度,指導患者適當地攝取鈣質和維生素D,或者同時口服骨保護劑如固令等進行治療,將減少因雌激素降低引起的骨質疏松[2,8];規律的運動如散步、騎自行車等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維持肌肉的良好張力,刺激骨細胞的活動。
1.4.2.4雌激素降低相關癥狀的護理雌激素下降的主要表現為潮紅、潮熱、性欲下降、陰道干燥等。出現時間及持續時間不等,多為早期治療期間;颊哂袝r自感胸部向頸及面部擴散的陣陣上涌的熱浪。一般潮紅與潮熱同時出現,多在黃昏或夜間,活動、進食、穿衣等熱量增加的情況下或情緒激動時容易發作,影響情緒、睡眠,一般不需停藥[7],首先告知患者這是藥物反應,停藥后反應消失,消除患者疑慮。個別患者還會出現情緒的變化,用藥期間應注意與患者溝通,緩解心理壓力,正確對待性生活等。本組患者中有5例出現雌激素降低相關癥狀,多以潮熱及情緒變化為主,予以及時護理干預均能按醫囑堅持治療。
2結果
12例患者均達到藥物去勢的目的,諾雷德治療時間為10~42個月,治療期間血清睪酮、雌二醇、孕激素、卵泡刺激素、黃體生成素、泌乳素均能達到絕經期水平。其中有2例患者出現較為明顯頭痛、關節疼痛及多汗,對癥治療后好轉。其他毒性反應均較輕,在予以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后,患者均能較好的接受此方案的藥物治療。
3討論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內分泌治療能夠有效地減少早期患者的復發率和病死率,對轉移性患者也能夠縮小腫瘤、改善癥狀、提高生存質量和延長生存時間,因此內分泌治療已經成為乳腺癌綜合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化療相比,乳腺癌內分泌治療的特點是療效肯定,不良反應輕,接受治療的患者生活質量好,不需要使用止吐、升白細胞等藥物,有利于治療獲益患者的長期用藥[9]。由于乳腺癌患者往往在家庭和工作中擔負著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擔心自己失乳后將失去原來的生活,又由于長期內分泌治療的經濟問題產生嚴重的自責心理,因而會產生抑郁、失望,因此在予以護理治療干預的同時,也要做好家屬工作,以最大程度配合患者消除顧慮。家屬的參與可使患者得到極大的支持,使其能感受到家人的關懷、家庭的需要,增強了康復訓練的積極性、主動性[10]。另外,在護理過程中,作為責任護理人員需要了解治療相關的毒性反應及獲益,充分向患者宣教,使患者能充分有準備的面對可能出現的毒性反應,并予以及時干預治療以減輕癥狀,從而能更好的配合治療。從本研究的護理過程來看,在臨床治療過程中予以針對性的心理、生理及病理改變方面的護理,患者均能較好的接受這種內分泌治療,治療也是安全有效的。
護理學畢業論文8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心理護理在兒科重癥監護室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整理收集我院重癥監護室收治的患兒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者,每組40例,對照組患兒采用傳統的兒科監護室的護理方法,觀察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心理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兒的情緒變化。結果經過臨床護理后,觀察組患兒有5例患兒出現焦慮、害怕、抑郁、煩躁等負面情緒,其余患兒情緒平穩;對照組有17例患兒出現焦慮、害怕、抑郁、煩躁等負面情緒,其余23例情緒平穩。觀察者患兒情緒平穩率(87.5%)顯著高于對照組(5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
心理護理;重癥監護室;兒科
兒科重癥監護室收治的患兒心智發育不成熟,在監護室治療脫離父母的照顧會造成其心理的巨大負擔,產生不安、焦慮、煩躁等負面情緒,對治療產生抵觸感,依從性較差,嚴重者會拒絕治療,影響其康復。心理護理指在護理全過程中,護士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積極地影響病人的心理狀態,幫助病人在其自身條件下獲得最適宜的身心狀態。本院對重癥監護室患兒加強心理護理,取得了一定成績,現報道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兒科重癥監護室20xx年12月――20xx年12月間收治的患兒80例作為研究對象,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者,每組各有患兒40例。其中對照組有男性患兒24例,女性患兒16例,年齡范圍3個月-6歲,平均年齡4.5±1.2歲;觀察者有男性患兒25例,有女性患兒15例,患兒年齡范圍4個月-6歲,平均年齡4.3±1.3歲。兩組患兒年齡、性別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實驗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且所有研究對象均由其監護人同意參與。
1.2常規護理模式下存在問題兒科重癥監護室患兒病情多較危,重護士工作繁忙兒、心理護理方面欠缺。加之患兒處于陌生的環境,與父母隔離,同時忍受侵入性操作、限制性治療等,會造成患兒的心理應激行為。具體如下:①焦慮恐懼情緒,缺乏安全感,表現為哭鬧不止,煩躁不安,找父母等;②暴躁行為,輸液打針時拳打腳踢護理人員;③依賴行為,清醒時必須要父母陪同;④心理抑郁,擔心病情不能痊愈,心理負擔過重。
1.3研究方法
1.3.1對照組護理方法對照組患兒接受兒科重癥監護室常規護理方案,包括對癥護理,健康宣教,告知患兒及其監護人合理飲食等等。
1.3.2觀察者護理方法觀察者患兒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接受心理護理干預,具體如下。①要做好患兒父母的心理工作。父母的心理狀態會直接對患兒造成影響,影響患兒的康復。因此,護理人員要首先加強對患兒父母的心理干預。護士應該在患兒入院時就對其父母進行健康宣講,態度要溫和,向患兒家屬講解探視時間等具體事務,消除家長的憂慮感,增強其治療信心。對于家長的詢問要耐心解答,若家長情緒不穩定,護理人員要忍讓在線,并聯系醫生向其詳細解釋,避免造成沖突。②對于昏迷或較小、無認知能力的患兒,護理人員要主動照顧,要神情和藹,平易近人,杜絕護理工作的機械化。對待各種治療藥對有認知能力的患兒進行結算,提高其治療信心,消除其緊張感和抵觸感。避免或盡量減輕醫療操作給患兒帶來的痛苦。③若患兒出現分離性焦慮,護理人員要給予身體上的'撫摸、摟抱等,以此來緩解患兒焦慮的"心情。在患兒病情許可的條件下,給患兒帶來其喜歡的玩具有助于患兒分散注意力,平緩焦慮情緒。撫摸接觸可以安慰疼痛,促進神經系統發育,減少哭鬧,提高免疫力。對于年級稍大的患兒,我們要向其解釋治療的必要性,要加強溝通交流,消除陌生感和不安感,增強患兒對痊愈的信心。對于暴躁傾向的患兒,護理人員要加以忍耐,不能出現不耐煩傾向,以避免刺激患兒。護理人員應耐心解釋,鼓舞患兒勇氣,治療后給予嘉獎表揚,降低抵觸、增加治療依從性。
1.4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兒治療過程中的害怕、抑郁、煩躁情況及焦慮情況,比較兩組患兒情緒平穩率。
1.5統計學分析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均以平均值±標準差(χ±s),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
二、結果
經過臨床護理后,觀察者患兒有5例患兒出現焦慮、害怕、抑郁、煩躁等負面情緒,其余患兒情緒平穩;對照組有17例患兒出現焦慮、害怕、抑郁、煩躁等負面情緒,其余23例情緒平穩。觀察者患兒情緒平穩率(87.5%)顯著高于對照組(5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三、討論
兒科重癥監護室具有很明顯的?铺厣,收治患兒認知能力不完善,對父母依賴較大,而監護室無家屬陪護病房,父母只能在探視時間進行探視,加之病痛、陌生環境、枯燥乏味等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往往會造成患兒焦慮、不安、煩躁,嚴重者會產生抑郁,影響治療效果。因此必須要加強對患兒的心理護理干預至關重要。綜上所述,通過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改善兒科重癥監護室患兒的情緒,有助于患兒康復。
參考文獻:
[1]田勇麗,仇麗芳,宋靜.淺談兒科重癥監護室護士工作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J].臨床醫藥實踐,20xx,21(8):615-617.
[2]李梅,朱敏.心理護理對急診觀察室患者的影響[J].當代醫學,20xx,19(18):128-129.
[3]閻金苓,李旭.兒科重癥監護中患兒家長心理護理探討[J].中國誤診學雜志,20xx,11(11):2601.
[4]杜卓.心理護理在兒科應用探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xx,3(8):177.
[5]張銀瑞.心理護理在兒科重癥監護室的應用[J].河北醫藥,20xx,35(16):2533-2534.
護理學畢業論文9
一、通過調查研究了解到的問題
(一)社會大環境是造成現在中專生產生厭學心理的重要原因。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但中專生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和道德取向也悄然改變著。尤其是社會上出現的某些不正之風及社會道德水平滑波等無不對學生的心理、思想意識產生消極影響。學校周邊環境也需要整治,有些學生沉迷于游戲室、錄相廳、網吧之中,對學習毫無興趣而言。這些都嚴重地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家庭關系不和諧是造成部分中專生產生厭學心理的主要原因。有的家庭父母關系緊張,給子女的心靈留下了嚴重的創傷,致使他們不能把精力集中在學習上,如某校有位三年制護理(初中畢業)學生回家時,常看到父親打母親,內心感到十分痛苦。尤其是離婚后的單親家庭和重組家庭,他們往往疏于對孩子的管教,把這些學生視為“包袱”,甩到學校里,懶得去管。這些學生對學習大都抱無所謂的態度,因而很容易產生“厭學”情緒。
(三)學校對學生的管理教育沒有適應新的教育形勢的變化,課堂教學沒有激發學生的興趣。在高舉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這兩面大旗下,一些學校還沒有真正把它們落實到行動上來,或者講開展得還很不深入。例如當今學校都在大力提倡研究性學習,如果能真正把它落實到處,學生的學習興趣肯定會大增的。但是,因此,在新的教育形勢下,學校要思考如何盡快地把教育管理跟上去。學校一些從事一線教育的教師,未能依據學生的現狀科學地組織課堂教學,仍然按照過去的模式,只顧完成授課任務,不注重調動學生興趣。這些也是造成學生“厭學”的重要原因。
(四)部分學生文化基礎差,對現在所學的課程聽不懂,缺乏學習興趣。這些學生當中,可分四種情況:一種是普通班的暫時后進生占的比例較大,這些暫時后進生不是自愿來讀書的,是父母自費擇校硬逼著來的。第二種是在文化學習方面智商不太高。第三種是家庭溺愛的子女和單親家庭的子女。
(五)大部分中專護理學生會都存在或輕或重的厭學情緒,但是其中很大一部分學生會通過不同的發泄方式來緩解自己的厭學情緒并且進行自我調控,而后繼續學習。
二、研究調查結論
中專護理學生應該做到學會調整自己的厭學情緒,從而達到自己心中的目標,而自我調控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改善環境,愉悅心情。
首先就必須要改善自己所處的環境。同學們可以請老師和家長配合,營造一個重學、樂學的氛圍,消除自己因學習成績不好而產生的'不好感覺。
(二)改變觀念,接受自我。
厭學的同學要重新認識自我價值,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這是變厭學為樂學的重要一環。同學們要學會發現自己優點和好的方面,并適當地給自己一些肯定,認識到自己是能夠學習好的。
(三)培養興趣,樹立信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同學們要盡量創造條件,參與各種自己感興趣的學習活動,并從中品味到學習的成功感和趣味感。
(四)嚴格要求,增強自控能力。
當厭學的情緒一開始出現,同學們千萬不能自暴自棄,任由自己放棄在學習上的種種努力。有時候,同學們應該強制自己端正學習態度,激起自己內心深處發奮進取的欲望。
(五)加強對基礎知識的學習。
學習中最重要的一點,是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要認清所有的題目的變化都是源于基礎知識,把學習重點轉移到對基礎知識的學習上來。
(六)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
因師生關系緊張而產生厭學情緒的同學不在少數,這些同學平時應多與老師溝通、請教,盡量與老師建立一個平等、融洽的關系。
護理學畢業論文10
【摘要】隨著健康教育及醫學模式的快速發展和轉變,護理逐漸成為重要的醫學工作環節之一。護理人員均應采用相應的健康教育,全方位的進行健康指導,使其對疾病充滿戰勝的信心更全面的對患者進行護理。簡單的普外科護理在外科手術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但是在患者進行手術時常常會因周圍環境和一系列的檢查導致內心不安等不良的心情從而影響治療效果。隨著現代生物醫學技術的發展,個性化護理模式就是一種更加新穎、護理質量更高的模式。應用效果更是讓人刮目相看。
【關鍵詞】健康教育 個性化護理 應用效果
疾病是人類無法避免的,從古至今有多少人是死于疾病已經是數不勝數,不能誰是長壽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正確的科學的方法去改變自己的生命軌跡。簡單的普外科護理就是一種更很簡單的改善方式,通過健康的教育模式改變患者的心態從而幫助他更好的戰勝疾病,科學研究表明患疾病的人由于心態的不正常不積極不樂觀要比心態好的患者去世的早。個性化的護理應用效果更是佳。
1 簡單的普外護理應用
1.1心理護理在腫瘤外科的應用
1.1.1 腫瘤外科患者的心理特點
多數患者在被診斷為腫瘤時,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恐懼、憂慮的心理。 患者常表現出情緒低落、意志低迷、悲觀失望甚至輕生。 同時由于對手術缺乏適當的認識、醫院所處的陌生環境、生活習慣、 生活規律改變及醫生和護士的不當言談舉止等都容易造成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 因此了解患者的心理特點,可以更好的調節患者的情緒,利于疾病的恢復。腫瘤的外科根治切除一般會對器官及功能造成一定的破壞,。 同時腫瘤手術的預后性較差,所以腫瘤外科病人的心理活動更加復雜,心理負荷更大。 在治療的不同階段,心理會有不同的表現
1.2患者的心理需求
1.2.1信息需求
對于絕大多數患者來說 ,醫院是一個陌生環境,及時幫助患者了解住院制度,熟悉住院環境,以及向患者介紹相關疾病信息,有助于緩和患者的情緒。
1.2.2交流的需要
陌生的環境及疾病所引起的緊張擔憂等負面情緒,患者往往希望能夠很好的融入這個群體,渴望與病友溝通,相處愉快。
1.2.3尊重的需要
患者因部分喪失能力 ,處于被動地位 ,增加了對尊重的需要,渴望受人尊敬。 如果患者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關愛,就可能失去了對醫務人員的信任和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
1.3腫瘤外科患者不同階段的心理護理措施
心理護理與一般的臨床護理不同,其本質在于通過護士的`言語、行為、態度等有意識地影響病人的感受與認識,從而幫助患者克服不良的心理狀態和行為,引導患者以積極的心態應對治療,進而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加速身體恢復和提高生命質量。但是患者對手術的認識和術后的康復離不開護士的護理指導。心理護理始終貫穿于護理過程中。
由此可見健康教育在患者治療時尤為重要。
2 健康教育在泌尿外科護理應用
2.1與患者保持良好的關系是健康教育的基本從患者入院開始,健康教育在護理工作的全過程中貫穿。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向患者采用技巧性的言語詳細介紹醫院及病區環境等。消除患者緊張心理、放松心情,積極配合治療、護理,建立共同參與型護患關系,盡量滿足患者的需求的個性化的健康教育
2.2前后教育
術前健康教育 每天晨間護理對患者的睡眠、早餐及自我感覺等情況進行詢問。術前 1- 2d 向患者講解術前準備、手術目的與意義。指導訓練床上排便,術前早等術后健康教育 術后患者取平臥位,6h 后取半臥位,有助于腰腹部各種引流,使切口張力與疼痛減輕。鼓勵患者食易消化、清淡、高蛋白、多纖維等食物增強機體免疫,從而促進機體恢復。告訴患者及家屬良好的睡眠可促進機體修復與傷口的愈合。
2.3
健康教育成為護理工作的組成部分,要充分認識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通過健康教育的實施,護士對患者進行個性化、系統化的護理,有效促進護患的關系,使其積極主動的配合治療與護理。加強護理人員的健康教育知識與技能的培訓,健康教育可滿足患者對健康的需求,又可使患者對護士的信任感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增強,個性化系統化的健康教育值得臨床廣泛推廣健康的個性化的護理更加有利于患者治療。
3 個性化護理在普外科護理的應用效果
3.1個性化護理的要求
它是最新護理模式的代表,它的宗旨就是以人為中心, 是具有創造性的,人性化的護理模式。
人性化護理對護理人員的要求也很高,基本的醫學知識是必需的,此外, 還需要具備很高的道德素質修養和良好的溝通能力。護理人員一定要把傳統守舊的護理觀念及時轉變過來,由機械、將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把自己投身到整個治療和護理過程當中。人性化護理應用到普外護理時,將人性化服務的宗旨體現到位,此外,相關醫務人員還要加強同患者的溝通,針對患者的問題,進行心理輔導,樹立患者的自信心。
3.2對照實驗
3.1.1方法:50例患者給予常規手術護理, 實驗組 50 例患者在常規手術護理的基礎上再給予人性化護理,具體措施如下:①轉變護理人員的傳統護理理念,做到熱情、體貼、親切。②營造舒適的就醫環境,保持病房的干凈、明亮。③強調心理護理的重要性,加強與患者的有效溝通,克服患者的恐懼心理。④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 體現 " 以人為本 " 的護理宗旨,增強患者的自信心。
3.2.2護理指標兩組患者的護理結束之后,設定一個滿意度調查表,分為不滿意、一般滿意、比較滿意和滿意四個等級,制定一個滿分為 100 分的護理質量評價表,讓患者對護理結果進行比較和評分。
3.2.3統計學分析
本次實驗數據采用 SPSS12.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對比采用 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卡方檢驗,以 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2.4 結果
50 例患者的護理質量與滿意程度同對照組相比都有明顯提升, 50 例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和并發癥情況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比較差。
由此可見對普外科手術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不但能有效提高護理質量,還能提高患者的滿意程度,充分體現醫院 " 以人為本 " 的護理精神,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劉穎,蒲克春 ,袁琦.手術前病人的心理特點與護理[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xx,3(2):19-20.
[2] 裴維俠.人性化護理在普外科護理中的應用[C].醫學發展中護理新理論、新技術研討會暨創優質護理服務、提升護理質量交流會論文集
[3] 都艷敏,王雪萍. 健康教育在泌尿外科手術中的應用[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xx,( 18) :219 -220.
護理學畢業論文11
摘要:
為了解醫院護理人力資源的配置現狀,提出優化措施,進一步提高醫院護理人力資源配置的合理性。本文根據唐山市某醫院的《衛生(護理)人力基本信息調查表》,利用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分析了護理人力資源年齡、護齡、學歷、職稱等構成情況。運用實際工作量等方法測算該院護理人力資源的最佳配置數量和結構。結果顯示該院總床護比、總醫護比、衛護比均達到國家配置標準。在功能制護理模式下,內、外、婦、兒科的缺編率分別為12.76%、14.48%、4.35%和0。結論是該院護理人力資源總量不足;護理人員整體素質、專業水平不高;急需解決編外聘用護士隊伍穩定問題。建議完善護理人力資源配置制度;優化護理人才結構;加強繼續教育提高護理專業人才水平;及時研究制定政策,穩定編外護理隊伍。
關鍵詞:
護理人力資源現狀分析優化分析
人力資源是醫院的重要戰略性資源,護理人力資源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護理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和開發利用是保證護理事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對提高整個衛生人力系統的利用效率起著重要作用。本文以唐山市某全國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為例分析該醫院護理人力資源配置中存在的問題及產生的原因,進而提出優化護理人力資源配置的對策。
一、對象和方法
(一)調查對象
唐山市某醫院兒科、婦科、ICU、內科(包括心內科、神經內科、消化科等)、外科(包括心外科、神經外科、骨科等)病區從事臨床護理工作的全體在崗的護理人員,以及每天的不同等級護理病人數。
(二)研究方法
1.自行設計的醫院一般情況調查表:包括醫院名稱、實際開床位數、護士總人數、醫生總人數、衛生技術人員總人數。以此表數據與《中國衛生統計年鑒》中的全國平均水平,以及從文獻中摘錄出的國內外先進水平進行比較。
2.根據護理人員基本信息表調查出護理人員年齡、護齡、學歷、職稱、聘用性質。采用構成比、相對數等指標描述護理人員占全院衛生技術人員數量的比重及醫護比、床護比等情況。
3.護理工作量調查表包括科室名稱,護士人數,床位數,每天一、二、三級護理等級病人數。
二、結果
(一)唐山市某醫院護理人力資源總量分析
唐山某醫院的醫護比、床護比、衛護比狀況以及相應的國家配置標準。
(二)樣本臨床科室護理人力資源分析
本研究采用隨機整群抽樣的方法,抽取該院15個臨床科室的病區作為調查對象,其中包括內科系統的心內、神內、內分泌等科室;外科系統的心外、神外、骨外、腫瘤外科等;婦科、兒科以及急診科的各病區。
1.護理人力資源數量分析
本研究應用標準床護比和實際工作量法測算各樣本科室所配置護理人力資源的數量。
2.護理人力資源結構分析
從護理人力資源的年齡、護齡、學歷、職稱和聘用方式等方面來分析護理人力資源的結構。
三、討論
(一)護理人力資源匱乏,配置不合理
該院總床護比為1:0.81,基本達到了衛生部頒發的標準。但是與國外發達國家的先進水平相比,存在較大的差距。美國的床護比為1:1.6,法國為1:1.2,均高于我國的標準。從醫護比看,為1:1.88,高于全國的平均水平。但1978年衛生部頒布的《編制原則》要求三級醫院的醫護比為1:2,結果明顯低于此標準。亞洲國家平均醫護比為1:2.019,新加坡的"醫護比為1:3;日本的醫護比為1:3.9。英國、德國等國的醫護比例都超過1:4,芬蘭、挪威等國家的醫護比甚至超過了1:6。不難發現,我國總體上的醫護比例倒置,護理人員配置數量明顯低于世界發達國家水平。此次調查結果顯示,在功能制護理下,除神內科、神外、心外、骨外、口眼科和兒科的護理人員數量比較充裕外,其他各科室均存在缺人現象。而在整體護理模式下這四大系統內的15個臨床科室的病區均存在缺編現象,護理人力資源數量嚴重不足,護理人力資源浪費是一個十分顯著的問題。
(二)護理人力資源結構不合理
該院護理人員年齡在35歲以下的共占63.64%,而全國此年齡段的護理人員比例為55%,表明該院護理隊伍趨于年輕化,說明該院護理事業可持續發展的后勁較足,但是過于年輕的隊伍常意味著專業技術骨干隊伍力量薄弱;護齡在5年以下的護理人員占護理總人數的比重最高,占35.14%,在10年以下的護理人員所占比例為53%,這提示,該院護理人員的護齡相對較短。該院護理人員學歷以本科學歷為主,占58.97%但研究生學歷的護理人員數量微乎其微。從護理人員職稱結構看,具有副主任護師以上職稱的護理人員僅占總數的5.56%,而初級職稱則高達63.64%。該院護理人員中高級職稱、中級職稱、初級職稱的比例約為1:5:11。根據衛生部頒布的l:3:5:7的高、副高、中、初級比例及世界衛生組織倡導的高、中、初級的1:3:1的比例,該院的人才職稱結構差距較大。
(三)護理人員整體素質,專業水平不高
護齡在10年以下的護理人員占總人數的比例超過了一半,這表示該院護理人員的護齡相對較短,護士專業成熟度低,臨床工作經驗相對不足,對護理質量必然產生不良的影響;該院護理人員學歷在大專以上的占97%,但研究生學歷的護理人員數量微乎其微。由此可見,雖然該院護理人員的學歷結構已達到了《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中的`要求,但缺乏學科帶頭人,致使該院護理事業發展后勁不足;從護理人員職稱結構看,該院初級職稱的護理人員占了大多數,這就表明該院的醫護人員專業水平不高,沒有形成合理的人才結構,與衛生部和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標準存在較大差距,亟待提高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和專業技能。
(四)聘用制度影響護士隊伍的穩定
90年代初,因為護理人力資源的普遍緊張,部隊醫院、專科醫院、國有綜合性醫院等單位逐漸聘用合同護士,以緩解護理人力資源不足的矛盾。進入21世紀,合同護士在國有醫院的數量己占相當比例,成為護士隊伍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在《中國護理事業發展綱要》中明確指出,醫院可以配備少量合同護士,但要以編制內護士為主。此次調查結果顯示:該醫院合同制護理人員有241人,占醫院護理總人數的52%。由于合同制護士在工資福利待遇、繼續教育以及晉升等方面與編制內的護士存在相當大的差別,合同護士的權益、職業發展、工作滿意度等問題均是影響護士工作穩定性的重要因素。
四、對策
(一)合理配置護士數量,完善護理人力資源配置制度
在數量配置過程中,改革傳統的以床位數為基礎的護理人力計算方法,以實際床位數、床位周轉率、床位使用率、直接護理和間接護理的工作量,不同科室的病人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等為主要指標,運用統計學的多種人力資源配置測算方法,在國家的標準下制定符合自身特點和實際的護理人力資源配置管理制度,有效解決護理人力資源配置不足或配置浪費的問題。
(二)優化護理人才結構,提升隊伍整體質量
鑒于目前該院護理隊伍整體年齡、學歷、職稱結構普遍偏低,人才結構呈金字塔形分布的現狀,建議:第一,對于護理人才的年齡結構的配置,應該以30歲以上的護理人員為主。根據護理工作實際情況以及人力資源生命周期特點,35歲以下護理人員精力充沛,善于接受新鮮事物,是護理工作的青年后備力量;35~44歲護理人員綜合能力強,是護理工作的“中流砥柱”。第二,應配置一定比例的研究生人才,以提高創新護理的科研能力和處理疑難問題的能力。第三,職稱比例應高、中、初級合理搭配,根據現狀應適當增加高級職稱的編配,使護理人力資源配置的結構提升,較大幅度的增強護理工作質量和效果。
(三)加強繼續教育,提高護理專業水平
醫院應制定完善的護理人員繼續醫學教育培訓方案,科學規范地開展繼續教育,提高護理專業水平和隊伍整體素質。醫院管理者應根據護士工作業績考核分析結果,制訂定期培訓方案;并且可以根據不同層次護理人員的需求,有針對性的安排繼續教育的內容。加強護理人員基本知識、理論和技能的培訓,服務理念的培訓,促進其主動服務意識,增強護患溝通能力。還要促進護理科研隊伍建設,發掘和培養護理學科帶頭人,從而促進護理人才隊伍建設與學科發展。
(四)及時研究制定政策,穩定編外護理隊伍
醫療衛生行政部門和醫院必須科學地、合理地、法制地管理聘用護士。首先,對現存的編外聘用護士的歷史遺留問題,從穩定和發展護理隊伍出發,共同制定相應的管理政策,尤其是待遇上如何逐漸向“同工同酬”過渡的問題。第二,醫院領導應在各方面關心她們,對工作中成績突出,任勞任怨的給予表揚和獎勵;在生活上盡量幫她們解決困難,逐年提高工資福利待遇,提高其工作的積極性。第三,逐步減少甚至停招收編外聘用護士,增加高素質在編護士的招聘比例。
參考文獻:
[1]衛生部.醫院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工作標準:衛醫政發〔20xx〕108號[S].
[2]衛生部統計信息中心.20xx中國衛生統計年鑒[DB/OL].[20xx-01-08].
[3]張玲娟,葉文琴,陸健標.等級護理標準操作時間與實際操作時間的測量與分析[J].解放軍護理雜志,20xx,24(5):7-12.
[4]AlanP.Problemfacedbynurses.InternationalJournalofNursingpractice(SPECIALSUPPLEMENT),20xx(7):21-25.
[5]曹志輝,鄭賀英.我國醫院推行整體護理的難點及對策[J].醫院管理論壇,20xx,18(8):45-47.
[6]孫繼紅,劉均娥,陳梅帆.護理人力資源配置方法的研究現狀[J].中華護理教育,20xx,8(5):233.
[7]萬崇華,張春,舒占坤,等.衛生人力資源管理及其西方的比較[J].中國醫院管理,20xx,22(7):31-32.
[8]西奧多.W.舒爾茨.論人力資本投資[M].北京: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90.
護理學畢業論文12
本研究及學位論文是在我的導師李教授的親切關懷和悉心指導下完成的。他嚴肅的科學態度,嚴謹的治學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深深地感染和激勵著我。從課題的選擇到項目的.最終完成,許老師都始終給予我細心的指導和不懈的支持。兩年多來,李教授不僅在學業上給我以精心指導,同時還在思想、生活上給我以無微不至的關懷,在此謹向許老師致以誠摯的謝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此,我還要感謝在一起愉快的度過研究生生活的各位同門,正是由于你們的幫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個一個的困難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順利完成。特別感謝我的xxx同學,她對本課題做了不少工作,給予我不少的幫助。
在論文即將完成之際,我的心情無法平靜,從開始進入課題到論文的順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師長、同學、朋友給了我無言的幫助,在這里請接受我誠摯的謝意!最后我還要感謝培養我長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謝謝你們!
護理學畢業論文13
管理評分患者在接受治療期間會因一些潛在因素影響而出現出現傷殘的可能,此即為護理風險[1]。護理風險的出現不僅會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影響,同時也會使患者與醫護人員之間的關系僵化,不利于后續的治療[2]。而護理風險存在于治療的各個方面,其復雜性以及不確定性將會導致護理人員出現過重的心理壓力和精神壓力,使其工作效率有所下降,患者亦會因此而衍生出不滿情緒,繼而影響到治療的有效性[3]。為確;颊咧委熞缽男,同時保證療效,醫務人員必須要將尋找出有效的手術室管理制度,以提高護理質量[4]。有研究指出[5],借助于護理標識管理能夠顯著降低護理風險的發生率,從而使患者預后有所改善。我院在手術室實施護理標識管理,此次研究特對比標識前及標識后手術室管理效果,以探析護理標識管理應用價值,F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xx年6月~20xx年7月收治的手術患者1240例作為研究對象,均為常規管理,選取我院20xx年6月~20xx年12月共完成手術617例列為對照組,其中存在血液傳染患者21例,合并感染者32例。選取20xx年1月到20xx年7月我院收治的手術室患者623例,列為觀察組,其中存在血液傳染類疾病者23例,合并感染者35例。此兩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為常規手術室管理,觀察組則為護理標識管理,具體如下[6]。
1.2.1護理標識分類
比較常用的護理標識主要包括腕帶、卡片、標簽等,依照內容可將其分為患者、環境以及警示三類。
患者:本院患者所用護理標識主要以腕帶為主,在腕帶上一般會登記有患者所屬科室、床號、姓名、性別、年齡、血型、過敏史、診斷以及手術名稱等,在患者進入手術室之前,由其責任護士為其帶上,并在進入手術室、開始手術治療前對由主刀醫師、麻醉醫師以及相關護理人員對患者信息予以核實,待確定無誤后方可進行手術。手術患者需要建立多根輸液通道,因此為了能夠便于對輸液通道進行管理,可在輸液滴壺上用水性筆標識“外周靜脈”或“中心靜脈”等,以免混淆,并在輸入液體袋(瓶)上標明所輸液體總瓶數。在為患者成功穿刺之后,護理人員應立即做好標識,以便于后期識別,從而降低差錯發生風險,提高工作效率。在為患者留置各種導管時,將記錄有導管名稱及日期的紅色標簽貼在距管道末端5cm處。手術醫生按要求進行手術部位標識,避免做錯手術部位,保障手術安全。
環境:由于手術治療對手術室的環境要求較高,因此對于手術室的不同區域予以標識,如限制區、非限制區等。各個手術間及附屬間做好標識,如第一手術間,藥品間,無菌間等。對藥品架上不同類型的藥品予以分類置放,外用藥、靜脈用藥、消毒劑分開放置,將藥物標簽粘貼于藥品架的下方,標簽清晰,醒目。藥品定位定量存放,方便管理及使用。對于高危藥品,將其固定放置于專門的藥品柜中,并與藥柜外側張貼所放藥物的.名稱,同時做好警示標識予以區分。對于手術所用儀器、器械,分區域標識管理,定點放置,以方便術前器械準備。無菌包及一次性物品按標識固定位置放置,便于查找及管理。
警示:此類標識主要用于不同藥物的配置中。由于手術患者所需藥物較多,而為了確保用藥的準確性,則必須要以不同標簽對其進行區分。對抽吸到注射器內待用的藥液,用相對應的藥物標簽標識清楚,防范用藥差錯發生。手術臺上不同藥液作好標識,防止錯用。
1.2.2標識制定
護理標識制定應遵照患者心理需求,體現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標識應簡潔、通俗易懂,字體應統一規范,標識應放置在醒目的位置。有效的標識可以對護理工作起到警醒作用,減少護理人員的操作失誤,減少不必要的操作環節,降低護理人員的高度緊張感,也避免造成醫患雙方的誤解和糾紛。
1.3指標觀察
對護理管理質量進行評分,主要包括手術器械準備完好情況,器械準備所需時間長短、藥品和儀器管理等內容,滿分為100分。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對兩組手術室的管理效果進行調查,通過為患者發放本科自制護理滿意度評分表,對護理情況進行評分對比,滿分為100分,分值在60以下即為不滿意,分值在60~80分之間即為滿意,分值在80分以上即為十分滿意。同時為手術醫師發放滿意度調查表,分值評估情況同上?倽M意度=十分滿意度+滿意度。于手術結束后將護理管理質量、差錯情況以及投訴情況進行統計。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手術室管理效果對比由本次研究可知,在護理管理質量評分、差錯率以及投訴率上,觀察組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兩組手術室護理滿意度對比由本次研究可知,在患者滿意度及醫生滿意度上,觀察組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表3。
3討論
手術室作為醫院醫療工作的核心區域,其所涉及環節之多、人員流動之大使得其極易出現護理風險,并對患者的臨床療效造成極大影響[7]。目前來講,比較常見的手術護理風險包括以下幾類,分別是墜床、切口感染、灼傷、輸血錯誤、手術器械遺留、藥物錯用、器械準備不足、患者差錯等[8-9]。此類錯誤的出現不僅會使患者身體遭受不必要的損傷,同時也會導致其對醫院的醫療能力產生懷疑,進而影響到后期的臨床治療與配合,繼而導致臨床療效無法達到預期要求[10-11]。護理標識的應用能夠幫助醫務人員減輕工作負擔,做到資源與時間的合理分配,從而降低護理風險的發生幾率[12]。本次研究特將將標識后護理管理效果與標識前進行對比,以了解其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實際效果。由研究結果可知,在護理管理質量評分、患者滿意度、醫生滿意度、差錯率以及投訴率上,觀察組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護理標識管理有助于促進護理管理的規范化,保證醫療護理工作的準確性以及效率性,同時還能夠提高患者與醫師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減少差錯發生率以及患者投訴率,使手術室的護理質量得到顯著提升。
綜上所述,通過實施護理標識管理,可顯著提高手術室的管理質量,提高各方滿意度,使護理管理工作更加規范、有序,進而減少出錯率。
護理學畢業論文14
淺析提高市場營銷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的途徑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基本規范要求的論文談本科生畢業論文寫作的文獻利用的效果研討20xx年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格式規范范文蘭州商學院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模板蘭州商學院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模板蘭州商學院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模板蘭州商學院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模板法律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提綱本科生畢業論文格式寫作模板
難以管理、質量較低、且不易控制。因此,規范護理本科生畢業論文的管理,形成一整套科學而有效的論文質量評價體系,已經成為各高校目前亟須解決的問題。
1.撰寫畢業論文中存在的問題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管理條例》第四條規定,“學士學位獲得者應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而這種能力主要通過撰寫畢業論文來實現。在這一階段,學生要獲取論文撰寫知識,在教師的指導下應用所學知識完成一篇有質量的學術研究報告,最后通過論文答辯完成學業。畢業論文寫作目的是總結和檢驗學生學習期間的學習成果,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基礎理論、專業知識與技能,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受到科學研究的基本訓練,達到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畢業論文可以綜合考核學生綜合運用護理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從事護理研究,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授予學士學位的重要依據之一。
2.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由于成人教育本科護理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護生來自全省多個醫院,有的甚至于來自全國各地,使得本科生畢業論文難以管理、質量不易控制。學生在畢業論文寫作及答辯方面不盡如人意,論文質量呈下滑趨勢。
2.1 選題 成人教育學生畢業論文的選題面窄,不新穎,深度不夠,而且討論對象相對集中,缺乏新穎性。多數學生以畢業過關為最終目的,對相關文題也沒有深入思考,僅把一些國內醫院早已開展的護理技術或已經形成常規的項目進行總結,不了解護理專業發展動態,不能把握護理學科發展的前沿方向。部分考生論文內容與題目相差較遠,出現偏題甚至跑題現象。
2.2 格式 摘要、關鍵詞及參考文獻等部分不全者較常見,絕大多數學生不能正確書寫摘要和關鍵詞,參考文獻引文量且書寫欠規范。正文部分題文不符、層次不清,各級符號混用,寫作思路混亂。
2.3 內容 大部分學生時間投入較少,提交畢業論文前臨陣磨槍,勉強成文;有的考生對
網絡論文
相關信息
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 論推動網絡環境淺議利用網絡進行文獻檢索課教學的實踐與探究淺談校園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的調查分析研究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網絡財務問題研究1:1數字學習及其網絡教育應用探索新時期高速公路經濟網絡模式淺析試析監所檢察網絡化管理與監督試析網絡環境下的著作權保護網絡信息系統安全漏洞的研究簡論網絡犯罪與防范策略
進行復制、粘貼或大段照抄教科書或某專著。
2.4 答辯 學生在論文答辯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學生不熟悉自己的論文內容,答非所問;學生心理素質差,過于緊張;論文的內容與學生自己的實習內容關系不大。此外,評審專家等級標準掌握程度有差異,或者個人觀點有差異,也會導致學生成績有差異。
3.畢業論文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總體設計
目前,成人教育護理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呈下滑趨勢,因此,規范論文撰寫,對論文的'質量進行科學評價,加強對畢業論文的管理,已經成為各高校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
由于指導教師、評審教師和答辯教師審視的角度不同,其評價體系應有所不同。應針對成人教育本科
護理學畢業論文
相關信息
《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研究關于PBL教學法在《基礎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關于《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的實踐與創新專科護理學畢業就業指導論文(共2篇)淺談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質量監控體系試論中職《外科護理學》的情境式教學20xx護理學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撰寫格式護理學護士長競爭上崗的做法與體會淺談《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方法《護理學基礎》畢業統考復習總結
的目的和特點,分別設計了指導教師、評審教師和答辯教師使用的成人教育本科評價指標體系,確定各自的權重及分值,以其能客觀、準確、簡捷地對護理學畢業論文質量進行評價。
3.1 指導教師評價重點評價內容 在撰寫論文過程中,學生查閱利用文獻資料的能力;開究方案設計與研究方法和手段的運用能力;畢業論文寫作反映出的基礎知識和基本功;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學習態度。
3.2 評審教師評價重點評價內容 學生對論文設計書的執行情況;選題是否有新意;論文的論點、論述的正確性;實驗數據的真實性,圖表的規范性;吾言、圖表和參考文獻的規范化程度;論文的難度及工作量;開究方法和手段、論證能力、成果價值。
3.3 答辯教師評價內容 答辯教師對畢業論文進行總體評價,包括選題的難易程度和理論與實際意義,論文的總體水平及創新性;口頭表達能力和回答問題的正確性;答辯中反映出的思維、知識面與綜合能力。
4.畢業論文質量的綜合評定
為了客觀而準確地評價畢業論文的質量,必須合理地運用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畢業論文質量的綜合評定由指導教師、評審教師和答辯教師評定的分值按一定的比例折算后組成。然而,由于指導教師在整個畢業論文過程中與學生接觸最多,對學生各方面的情況了解也最深,其評分在綜合評定中所占比例應最大。評審教師可對畢業論文質量做出較仔細的審查,而答辯教師則對學生答辯情況的判斷,因此兩者的評分在綜合評定中所占比例可同等對待。綜合考慮,指導教師評價結果占40%,評審教師和答辯教師的評價結果各占30%,3部分之和即為學生畢業論文質量的綜合成績。
畢業論文階段包括論文撰寫、評審和答辯3個環節。由于指導教師、評審教師與答辯教師評價的側重點不同,所以采用分類評價的方法建立畢業論文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并將其貫穿于成人教育護理本科生畢業論文階段的全過程,既能比較真實地反映畢業論文各階段的特點,客觀地評價學生的畢業論文質量,還可以較全面地對學生在畢業論文中表現出的綜合素質作出較客觀的評價,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但由于教學過程中,各種因素的復雜性和可變性,該評價體系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護理學畢業論文15
醫院感染已成為全球性問題,日益受到重視。由于白血病患者自身免疫功能變化的特點,更易發生院內感染。為探討白血病住院患者醫院感染的易感因素及防治措施,我們收集了3年來在我科住院的急性白血病患者335例,對發生院內感染的88例進行了回顧性分析,了解白血病患者的易感因素,有利于有效控制和預防醫院感染的發生。
1 臨床資料
1.1 收集本科XX年5月至XX年5月期間收住院的白血病患者335例,發生院內感染88例,其中男51例,女37例,年齡5~73歲,平均34歲,感染率為26.27%。均符合醫院內感染的診斷標準。
1.2 本組88例院內感染中,31例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26例,敗血癥12例,口腔8例,泌尿道5例,皮膚4例,肛周2例。有52例在病程中送血、痰、尿、糞、咽拭子檢查,送檢率為59.09%。有48例陽性標本,4例未檢出病原菌,其中g+菌22例,占45.83%,g-菌11例,占22.92%,真菌15例,占31.25%。桿菌為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球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真菌以白色念珠菌為主,占12例。
2 感染因素
2.1 與化療強度有關 本組患者中321例進行化療,大劑量化療有52例,院內感染38例,感染率為73.08%。而常規化療269例,院內感染36例,感染率為13.38%。
2.2 與白細胞數有關 白血病感染與白細胞減少密切相關,白細胞(2.1.4.0)109/l,感染率7.46%,白細胞(0.6~2.0)109/l,感染率21.53%,白細胞<0.5109/l,感染率100%。
2.3 與使用抗生素有關 335例患者中,未用或僅用一種抗生素者85例,醫院感染8例,感染率為9.41%。使用過2種或2種以上抗生素者250例,醫院感染80例,感染率32%。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與侵入性操作有關 本組335例患者中,有侵入性操作者56例,醫院感染者24 例,感染率為42.86%,而未進行侵入性操作279,醫院感染者64例,感染率為22.94%。
2.5 與住院時間有關 88例感染患者中住院時間為8~96 d,平均32 d。<10 d感染人數2例,占 2.27%。10~20 d感染人數為27例,占30.68%。20~30 d感染人數59例,占67.05%。
3 護理對策
3.1 切斷感染途徑
3.1.1 空氣的消毒 加強血液病房環境的消毒及管理,病房每天早晚各通風1次,用紫外線照射1次,每次30 min。病房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溫度控制在22℃~25℃,相對濕度在55%~56%,每天用2%消佳凈消毒液拖地及擦拭物體表面2次。定期做空氣培養,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切斷空氣傳播途徑。
3.1.2 嚴格無菌技術操作 無菌技術是預防醫院內感染的一項重要護理操作,具有很強的科學性,能否防止、控制感染的擴散,往往取決于無菌技術的執行情況。因此,進行護理操作的各個環節,應嚴格無菌技術。同時盡量減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需留置各種導管時須做好導管的護理及盡可能縮短留置時間,防止醫源性感染。
3.1.3 洗手 洗手是防止醫護人員因操作而引起外源性醫院感染最重要、最簡便、最容易取得良好預防效果的措施之一,醫務人員應提高手的保潔意識,在進行醫療操作、接觸患者前后嚴格洗手。提倡即使在為危重患者作醫療護理操作戴手套以避免交叉污染時,也要做到手套一人一換。
3.1.4 加強對患者的管理 嚴格控制陪伴和探視,盡量減少外出,如需外出要配帶口罩;熎陂g注意觀察白細胞數,白細胞數<1.0109/l時,對患者采取保護性隔離措施。
3.2 預防內源性感染 大多數學者認為內源性感染與腸道菌群移位有關,內源性病原體來自患者本身。白血病患者,其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低下,導致組織對細菌、病毒、真菌的抵抗力降低,因而極易導致感染。特別是在化療后骨髓抑制發生粒細胞缺乏時,則感染較難控制。這類感染既不能通過隔離傳染源和注射疫苗提高患者的抵抗力,也不能通過消毒、無菌操作來預防和控制。因此加強預防感染的護理更具有重要意義。
3.2.1 口腔、鼻腔 含漱與口腔護理能保持口腔清潔,使常寄居于口腔的微生物脫落,能預防口臭與感染[1]。告知患者漱口是一種非常有效的保持口腔清潔的方法,每餐前后漱口,用軟牙刷刷牙,以防出血,并用朵貝氏液或洗必泰溶液含漱。白血病患者化療后易發生口腔潰瘍,監測口腔ph值,ph值降低有促進白色念珠菌繁殖的作用?谇籶h值降低時改用3%碳酸氫鈉溶液含漱。鼻前庭用棉簽蘸洗必泰溶液滴鼻3次/d。
3.2.2 外耳道、腸道 用3%雙氧水滴耳液滴耳,1次/d,然后用干棉簽揩干?诜c道非吸收類抗菌藥物,抑制腸道細菌的生長[2]。做好患者個人衛生及飲食護理。
3.2.3 皮膚、肛周 修短指甲、頭發,定期藥浴,每周1~2次,用1∶2 000洗必泰進行床上沐浴;每天更換消毒衣褲,保持清潔、干燥、舒適。每次便后使用消毒軟紙擦拭肛門周圍,并用1∶5 000高錳酸鉀溶液坐浴,以防止發生肛周膿腫。
3.3 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劑 不正確使用抗生素會導致耐藥細菌的急劇增長,增加醫院的感染率?咕幬锏暮侠響檬且粋復雜的系統過程,既要考慮選擇的藥物品種、劑量、用藥時間、給藥途徑、療程方面要與患者的感染狀況及其生理、病理狀態相適宜,以有效控制感染;同時又要防止人體內菌群失調,減少藥物不良反應與細菌耐性的產生。在化療結束后粒細胞缺乏時使用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以縮短骨髓抑制時間,從而達到有效地防止感染。
【護理學畢業論文】相關文章:
護理學畢業論文優秀范文12-24
護理學畢業論文經典范文12-24
經典護理學畢業論文范文12-24
護理學畢業論文范文06-20
護理學本科畢業論文01-08
護理學畢業論文答辯03-19
護理學碩士畢業論文提綱06-17
護理學精選畢業論文范文12-24
護理學的畢業論文范文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