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跨度鋼結構建設中臨時支撐體系的運用論文
1 臨時支撐體系的作用
大跨度鋼結構的施工過程是由局部到整體的過程,結構未成型之前尚不能完全靠自身承載或保持穩定,通常需要在安裝階段預先搭設臨時支撐,在結構安裝完成后,再按照預定的方法及順序拆除這些臨時支撐。臨時支撐在施工過程中有如下作用[1]:
①為主體結構的高空安裝提供操作平臺;
②保持已安裝結構構件的穩定性;
③減小安裝過程中主體結構的內力、變形;
④提高主體結構施工過程的安全性及安裝精度。
2 臨時支撐體系的布置原則
設置臨時支撐幾乎是所有大跨度結構安裝過程中必然遇到的問題,但是臨時支撐改變了結構的設計受力狀態,可能會造成臨時支撐點處及附近區域的桿件內力加大,引起安裝過程中結構構件的破壞。如何選擇一個適合大跨度空間結構臨時支撐布置,保證結構安裝的安全可靠性而又符合現場下部結構形式便于施工,成為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臨時支撐的布置與結構的施工方法有關。空間鋼結構的常用施工方法有高空散裝法、吊裝法、滑移法、整體提升法、整體頂升法等[2].高空散裝法常采用滿堂腳手架布置; 滑移法結構在腳手架平臺上安裝; 吊裝法、整體頂升法或整體提升法施工時由于結構跨度較大,通常在結構上設置多個臨時支撐點,這些支撐點通常可以通過拉桿或者斜撐形成一個整體。
當大跨度鋼結構施工需要設置多個臨時支撐點時,其設置的基本原則如下:
①根據主體結構與施工區段的劃分,分塊進行臨時支撐的設置;
②臨時支撐的設置應與施工吊裝方案設計相結合,保證吊裝過程中已安裝結構的穩定性;
③對于基本對稱的結構,一般可按經驗方法在屋蓋平面的中心或者桁架平面投影的中點設置一臨時支撐,其余支撐按對稱原則設置;
④充分利用主體結構強度,減少不必要的臨時支撐。可在主桁架下設置部分臨時支撐,待主桁架分段吊裝完畢后,將主桁架作為次桁架安裝的支撐點。
3 臨時支撐體系的優化方法
大跨度鋼結構施工過程中用到的臨時支撐數量大,規格多。為滿足施工要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進行臨時支撐的加工制作、安裝以及后期拆除。因而,對臨時支撐體系進行優化對縮短施工時間、節省施工費用很有必要。可以從臨時支撐體系設計、布置、使用等方面進行優化。
①采用通用組合式臨時支撐;
②提高臨時支撐循環利用率;
③優化吊裝順序、減少臨時支撐;
④合理減少懸挑端臨時支撐數量。
3. 1采用通用組合式臨時支撐
在大跨度鋼結構安裝過程中,需要利用各種各樣的胎架,以方便安裝、控制構件幾何精度,若這些胎架不具備互換性,往往當一種產品完工后,與之相應的胎架便失去了作用,所有工程竣工后鋼結構施工胎架必然會造成長期閑置并帶來浪費。這樣不僅增加了制造成本,而且延緩了生產進度、降低了勞動生產率。因此,研制具有互換性、通用性且簡便易操作的胎架對鋼結構制造非常必要[1].
以中國博覽會會展綜合體項目為例,該項目采用的臨時支撐為格構柱,由底座、標準節、頂部平臺組成。格構柱布置于桁架下方,承受桁架自重及安裝活荷載,格構柱設置在16m樓板上,樓板下方由格構柱頂緊支承。格構柱根據高度不同共分41,27,7m 3種類別,如圖1所示。格構柱均采用4根鋼管(159 × 8) 為主肢、圓管(133 × 6) 為綴條組成的 格 構 式 截 面,管 中 心 間 距 為2 000mm ×2 000mm,材質為Q345B.臨時支撐在使用完畢后可以將標準節進行循環再利用。
3. 2提高臨時支撐循環利用率
大跨度鋼結構若采用分區安裝的方法,當一塊區域的鋼結構安裝完畢并形成穩定結構后,可以將該區域的臨時支撐拆除,并將其倒運至新的安裝區域,實現臨時支撐的循環利用,提高臨時支撐的利用率。以中國博覽會會展綜合體項目為例,該項目的典型施工步驟如下:①第1步 安裝C-1,C-2單元桁架臨時支撐,安裝C-1,C-2單元桁架 ( 見圖2a) ;②第2步 安裝C-3,C-4單元桁架臨時支撐,安裝C-3,C-4單元桁架( 見圖2b) ;③第3步 拆除C1,C2單元桁架臨時支撐,安裝C-5,C-6單元桁架臨時支撐,安裝C-5,C-6單元桁架( 見圖2c)。
3. 3優化吊裝順序、減少臨時支撐
中國博覽會會展綜合體項目通過如下2種施工方案的比選,確定了一種支撐數量最少的安裝方案,實現了108m跨三角管桁架的無支撐安裝[3].其中108m跨桁架位置如圖3a所示,縱向連系桁架位置如圖3b所示。
1) 方案1在108m跨桁架中部下方加設臨時支撐,將其分為2段,每段長54m,質量為31 ~ 47t.
2) 方案2 108m跨桁架中部不設置臨時支撐,而是先安裝縱向連系桁架,利用縱向連系桁架作為支撐。108m跨桁架分為2段,每段長度為54m,質量為31 ~ 47t; 縱向連系桁架處跨度為36m.方案2利用提前安裝的相鄰2榀桁架以及36m跨縱向轉換桁架,實現了108m跨三角管桁架的無支撐安裝。
3. 4合理減少懸挑端臨時支撐
中國博覽會會展綜合體項目C1區屋面兩側有最大39m的大跨度懸挑段。原施工方案在懸挑端設置了臨時支撐,位于圖4所示兩側方框內。考慮到該懸挑段受力受相鄰榀桁架影響不大,且施工階段與設計階段的荷載、邊界條件等差異不大,有必要通過分析計算驗證該懸挑段的臨時支撐是否可以取消。
采取有限元軟件MIDAS中的施工過程模擬模塊對取消懸挑端臨時支撐后的施工過程進行模擬分析,分析采用2種荷載組合:①1. 0D + 1. 0L; ②1. 35D + 1. 4 × 0. 7L.其中D表示恒荷載,L表示施工活荷載,取1. 0k N/m2.
荷載組合1下各施工步懸挑端的z向最大位移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荷載組合2下各施工步的最大應力計算結果與 最大應力比 驗算結果 如 表2所示。
由 表1可 知,懸挑端最大豎向位移為- 101. 90mm.根據《空間網格結構技術規程》JGJ7-2010[4]3. 5. 1節規定空間網格結構在恒荷載與活荷載標準值作用下的懸挑端最大撓度值不宜超過L /125(L為懸挑跨度)。結構最小懸挑長度為17m,懸挑端撓度限值為17 000 /125 = 136mm > 101. 90mm.因此,結構在施工期間的撓度值滿足規范要求。
由表2可知,在各施工步下結構的最大應力為80. 48MPa,小于構件的強度設計值f = 310N / mm2,各施工步下結構的最大應力比為0. 35 < 1. 0,故取消懸挑段支撐后,結構在施工過程中是安全的。
實際施工操作時,可采用起重機輔助下的焊接工藝完成懸挑段安裝。
3. 5臨時支撐優化結果對比分析
將108m跨中和懸挑段均有支撐、108m跨中和懸挑端均無支撐這兩種支撐布置方式下的施工過程模擬分析結果進行對比,結果如下。
上述2種支撐布置方式下,荷載組合1計算得到的各施工步懸挑端最大豎向撓度計算結果如圖5所示。由圖可知,懸挑端無支撐的計算結果略大于懸挑端有支撐的計算結果,但施工完畢后2種支撐布置方式得到的懸挑端豎向撓度計算結果差異不大。
上述2種支撐布置方式下,荷載組合2計算得到的各施工步構件最大應力比結果如圖6所示。由圖6可知,2種支撐布置方式下各施工步構件的最大應力比均< 0. 5.懸挑端有支撐的應力比在第8施工步較懸挑端無支撐的應力比明顯增大,最大應力比桿件位于懸挑端臨時支撐附近,說明懸挑端的臨時支撐使其附近構件的應力比增大。
由于采取不同的施工方案會影響結構最終成型形態[5],將1. 0自重作用下施工完畢后,懸挑端和108m跨中均有支撐的位移計算結果與懸挑端和108m跨中均無支撐的位移計算結果進行對比,各榀主桁架懸挑端的最大豎向位移計算結果如表3及圖7所示。當108m跨中和懸挑端均有支撐時,各主桁架懸挑端最大豎向位移為- 75. 20mm; 當108m跨中和懸挑端均無支撐時,各主桁架懸挑端最大豎向位移為- 82. 16mm.同一榀主桁架懸挑端最大豎向位移差為11. 51mm,該差值僅為懸挑端跨度的約1 /3 000,差距很小。
由上述對比分析可知,同時取消懸挑端與108m跨中臨時支撐不僅對施工過程的安全無影響,且可以降低臨時支撐附近結構桿件的應力水平,并對施工完畢后結構的最終成型狀態影響不大。因此,最終施工采用了取消懸挑端以及108m跨中臨時支撐的施工方法。
4 結語
由上文分析可知,雖然臨時支撐起著保持施工過程中結構穩定,提高施工過程安全度,并為施工提供操作平臺的作用,是大跨度鋼結構施工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施工輔助措施,然而由于其用量大、規格多、制作與拆除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有必要對其設計、使用與布置進行優化。本文以中國博覽會會展綜合體項目C1區大跨度屋蓋施工過程為例,給出了臨時支撐優化的4種方法,并對優化后的支撐布置方式進行了施工過程模擬,得出如下結論。
1) 采用通用組合式臨時支撐可以提高臨時支撐的裝配化程度,提高臨時支撐在各項目間的通用性,從而提高其重復利用率,節約成本。
2) 對于分塊施工等有序的施工方案,可以在某區域結構形成穩定的結構體系之后,拆除該區域的臨時支撐,倒運到后續安裝的區域,從而提高臨時支撐的利用率,減少施工所需臨時支撐的數量,節約成本。
3) 可以通過優化吊裝順序,充分利用主體結構的強度,減少部分不必要的臨時支撐。
4) 對于懸挑端的臨時支撐,可通過施工過程模擬驗證其取消的可行性。
參考文獻:
[1] 史洪泉。大跨度空間鋼結構施工全過程力學分析及考慮施工影響的若干要素研究[D].南京: 東南大學,2005.
[2] 張冰。大跨度空間結構建造過程中吊點和支撐位置合理性研究[D] .杭州: 浙江大學,2006.
[3] 張振,李松,于波,等。 108m跨三角管桁架無支撐安裝技術[J].鋼結構,2015,30(2) :65-67.
[4]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空間網格結構技術規程:JGJ7-2010[S].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5] 羅永峰,王春江,陳曉明。建筑鋼結構施工力學原理[M].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大跨度鋼結構建設中臨時支撐體系的運用論文】相關文章:
設計中色彩的運用論文12-18
探究光伏技術的運用要點論文08-09
旅游管理下數據挖掘運用論文11-18
課堂教學方法運用與思考論文02-24
關于論文構思提綱運用對寫作成績的影響08-17
構思階段的提綱運用對寫作成績的影響論文08-17
“化題為象”在閱讀與寫作教學中的運用論文07-21
寫作意識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運用論文09-03
旅游管理下數據挖掘運用論文6篇11-18
合作寫作在應用文教學中的策略運用論文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