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低溫環境下對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影響論文

時間:2024-08-21 09:38:55 畢業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低溫環境下對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影響論文(通用10篇)

  現如今,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論文吧,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還是對論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低溫環境下對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影響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低溫環境下對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影響論文(通用10篇)

  低溫環境下對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影響論文 篇1

  1 低溫環境對瀝青混凝土路面的影響分析

  低溫環境對瀝青混凝土路面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低溫環境對材料特性的影響:

  (1)瀝青的性質,在溫度較低的環境下,瀝青結合料很容易出現開裂的問題,其中低溫環境下瀝青結合料的溫度敏感性與勁度至關重要,提高瀝青結合料的針入度,對于提高瀝青混凝土的低溫抗裂性能具有非常大的幫助;

  (2)集料,如果集料的吸水性高、凍融損失高、耐磨性能低,在低溫環境下很容易導致路面產生裂縫;

  (3)孔隙率,孔隙率越大則破壞溫度越高,雖然差別不大,但是在施工的過程中應該將孔隙率控制在一定水平;另一方面,環境的影響因素:

  (1)溫度影響,受到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例如風速、氣溫等的影響,如果路面的溫度越低,則路面開裂的可能性越高;

  (2)降溫速率,降溫的速率越大,則溫度應力也越大,越容易導致瀝青混凝土路面出現裂縫。

  2 低溫環境下瀝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藝及其質量控制

  2.1工程概況

  文章以某高速公路為例,該高速公路位于冷文干旱區,冬季長而寒冷,溫度日差也相對較大,年平均氣溫為-0.6℃,極端低溫為-28.9℃,極端高溫為27.3℃,平均風速為5.42m/s,在低溫環境中進行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需要考慮低溫環境、風力對施工造成的影響,因此,該高速公路的施工企業合理的調整了施工工藝,并加強質量控制,通過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2低溫環境下瀝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藝及其質量控制

  2.2.1施工前準備

  低溫環境下瀝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必須做好施工前的準備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原材料的管理,瀝青是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重要材料,瀝青材料應該嚴格的按照JTJ032-94《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的C1進行檢驗,對不不同來源、性質的瀝青材料應該進行分開放置和管理,如果需要長期儲存,則應該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瀝青被污染;集料來源以及加工方式不同,集料的性質也存在很大差異,例如,集料吸水能力、表面結構、顆粒狀態、強度、清潔度、級配范圍、顆粒尺寸以及和瀝青的柔和力、粘附性等,集料的選擇應該嚴格的按照JTJ032-94《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的`表C-8、C-9、C-10、C-11、C-12進行檢驗,并做好集料的儲存管理;(2)配合比設計,瀝青混凝土配合比的設計應該根據瀝青、粗細集料、礦粉之間的比例關系進行,按照現行的《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瀝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應該采用目標配合比設計、生產配合比設計、生產配合比驗證的三階段配合比設計方法,以此保證混合料的平整度、耐久性、穩定度、強度以及其他指標都能夠滿足相關的施工要求。

  2.2.2拌和與運輸施工

  根據瀝青混合料的配合比確定的生產參數進行拌和作業,不能私自調整和修改生產參數,嚴格的按照相關的施工規范進行施工,在拌和施工的過程中應該由專門的管理人員進行管理,保證拌和時間與溫度滿足相關的施工規范,保證每盤拌和的時間超過40s,出料的溫度控制在180℃-185℃之間。當瀝青混合料拌制完成后,則應該進行瀝青混合料的運輸,運輸過程中應該保證瀝青混合料的溫度,例如配備保溫用具和防雨設備,防止瀝青混合料的運輸的過程中出現離析,運輸車輛到達施工現場后,應該停在攤鋪機10m-20m的位置,在攤鋪機前進的過程中不能碰撞攤鋪機,以此保證攤鋪質量。

  2.2.3攤鋪施工

  低溫環境下,進行瀝青混合料攤鋪時,應該滿足以下要求,攤鋪阻力大于一般瀝青混合料、混合料粘度大、攤鋪溫度高,在攤鋪的過程中采用兩臺攤鋪機同時施工的方式,兩臺攤鋪機采用前后錯開的方式,錯開的距離不能大于30m。低溫環境下,瀝青混合料的攤鋪厚度通常控制在5cm左右,如果環境溫度過低,則應該將攤鋪溫度控制在160℃左右,為了防止在攤鋪的過程中出現離析,在攤鋪施工時,應該采用中強夯實等級的熨平板,將攤鋪機的速度控制在2.5m/min上下,在攤鋪施工的過程中禁止中途停頓、改變速度的現象,應該保證攤鋪的均勻性與緩慢性。

  2.2.4碾壓施工

  該工程在低溫環境下的瀝青混凝土路面碾壓方案以及設備組合表1所示。瀝青混凝土路面的碾壓施工應該控制以下幾個方面:(1)碾壓時間,在低溫環境下,應該以終壓溫度來指導碾壓施工,碾壓施工的次數越多,有效碾壓時間相對較長;(2)碾壓段長度,在低溫環境下,瀝青混合料溫度降低的速度非常快,在選擇碾壓段長度時應該慎重的考慮,對于碾壓段長度的選擇,應該根據碾壓速度、碾壓時間、降溫速度等方面的參數狀況確定,碾壓段長度和攤鋪溫度之間的關系如圖1所示,當環境溫度為10℃-15℃時,碾壓段長度控制在15m以內,碾壓時間控制在14min左右。

  3結語

  總而言之,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藝在我國道路工程建設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嚴格的按照相關的施工工藝以及標準進行施工,提高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質量和延長使用壽命,是整個道路工程行業以及所有道路建設施工人員的責任。因此,具體施工的過程中,應該根據施工的具體狀況,如在低溫環境中,應該全面的了解低溫環境可能對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造成的影響,然后采取相應的施工工藝以及質量控制措施進行施工,以此保證瀝青混凝土路面的整體施工質量,延長其使用年限。

  低溫環境下對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影響論文 篇2

  摘要:

  以半剛性基層方案為研究對象,采用BISAR3.0軟件,分析20~100MPa路基回彈模量條件下的路表彎沉值與面層剪應力變化,最后根據數據結果,得出以下結論:①伴隨回彈模量不斷增大,其對路表彎沉值帶來的影響逐漸減弱,新建公路回彈模量應確定在40MPa以上;②路基的回彈模量并不會對面層上剪應力造成太大影響。

  關鍵詞:路基;回彈模量;路表彎沉值;面層剪應力

  0引言

  回彈模量在瀝青路面的結構設計中十分重要,其數值大小不僅會對工程造價造成影響,還關系到公路整體使用品質。本文借助BISAR3.0計算軟件,深入分析不同回彈模量對公路彎沉值和剪應力造成的實際影響。

  1路面結構方案確定

  對半剛性基層而言,其擁有良好的剛度、穩定性和強度,適宜作為路面主要承載層,同時還具有造價低、設計與施工成熟等諸多優勢,是國內常用的典型路面結構。運用單軸雙圓均勻荷載條件下的彈性層狀連續體系及其基本理論分析各種回彈模量水平下彎沉、剪應力、面層壓應力、基底拉應力實際變化規律,以此明確回彈模量對于公路路面帶來的實際影響。此次分析過程中涉及到的參數有標準軸承、垂直荷載等,如果當量圓的半徑等于10.65cm,則輪間距可確定為3倍當量圓半徑。采用BISAR3.0軟件進行計算和分析,為方便計算,給出的假定條件有:路面的橫向用y軸表示;車輛行駛的方向用x軸表示,也就是路面的縱向;路面深度方向用z軸表示。在計算得出的結果當中,拉應力與壓應力分別為正、負值。在對某個參數所具有的敏感性進行分析時,其余參數均不發生變化。

  2回彈模量的實際影響分析

  2.1彎沉影響分析

  彎沉值是指路面中各個結構層次和路基整體變形的總和。為分析彎沉值受回彈模量變化的影響,路基的回彈模量分別選擇九種情況,變化區間為20~100MPa(以10MPa標準遞增),各結構層除彎沉值外的參數均不發生變化,通過對比深入分析路面結構的受力,以此得出回彈模量實際變化趨勢。當路基的回彈模量為20MPa時,路表和路基頂面的彎沉值分別為0.58mm和0.53mm,后者占前者92%;當路基的回彈模量為30MPa時,路表和路基頂面的彎沉值分別為0.45mm和0.40mm,后者占前者90%;當路基的回彈模量為40MPa時,路表和路基頂面的彎沉值分別為0.38mm和0.33mm,后者占前者87%;當路基的回彈模量為50MPa時,路表和路基頂面的彎沉值分別為0.33mm和0.28mm,后者占前者85%;當路基的回彈模量為60MPa時,路表和路基頂面的彎沉值分別為0.30mm和0.25mm,后者占前者83%;當路基的回彈模量為70MPa時,路表和路基頂面的彎沉值分別為0.27mm和0.22mm,后者占前者82%;當路基的回彈模量為80MPa時,路表和路基頂面的彎沉值分別為0.25mm和0.20mm,后者占前者80%;當路基的回彈模量為90MPa時,路表和路基頂面的彎沉值分別為0.24mm和0.19mm,后者占前者79%;當路基的回彈模量為100MPa時,路表和路基頂面的彎沉值分別為0.22mm和0.17mm,后者占前者77%。(1)路表彎沉值下降約62%,路基頂面彎沉值下降約67%,路基頂面彎沉值占路表彎沉值的百分比在77%~92%范圍內,伴隨回彈模量不斷增大,其對路表彎沉值帶來的影響逐漸減弱;(2)相比較小的回彈模量所帶來的彎沉值實際影響較大,若回彈模量在40MPa以內,彎沉值的曲線有較大陡度;而超過40MPa后,曲線較為平緩[2]。

  2.2剪應力影響分析

  在車輪施加的橫向作用力下,面層將產生一定剪應力。同樣借助BISAR3.0軟件,對不同回彈模量造成的剪應力影響進行分析。在回彈模量小于30MPa的情況下,將單圓荷載的中心位置作為控制基準點,重點探討深度和回彈模量對剪應力帶來的影響。

  2.3面層壓應力影響分析

  采用BISAR3.0軟件,對雙圓荷載中心各個位置上的面層底部豎向應力進行計算,此時路基的.回彈模量確定在30MPa。通過計算可得,在雙圓荷載中心外15.98cm的位置上,面層底部豎向應力達到最大值。選擇不同層位,對深度造成的豎向應力實際影響進行分析,選擇6cm,9cm和15cm層位,深入研究豎向應力受基層模量的實際影響。從分析結果中可以看出,面層豎向應力和深度成反比關系,即伴隨深度不斷增加,面層豎向應力減少。路基的回彈模量不會對壓應力造成太大影響。

  2.4基底拉應力影響分析

  在半剛性基層中,無論層間連續或滑動,面層通常都處在受壓區,無法發揮控制作用,所以基底拉應力為路面結構的主要控制因素。實踐表明,基底拉應力是結構層產生開裂現象的主要原因,路面使用時會受到荷載長期作用,長時間處在應力和應變的交迭變化情況下,導致結構強度不斷降低。在荷載達到一定作用次數以后,基底拉應力就會造成路面開裂。通過對基底拉應力受路基回彈模量變化影響的分析可知,回彈模量由20MPa以10MPa標準上升至100MPa,基底拉應力共降低31%。

  3結論

  本文借助BISAR3.0計算軟件,將半剛性基層方案作為主要研究對象,探討了不同回彈模量對于彎沉和剪應力帶來的實際影響,最終可得出下列結論:(1)路基頂面的彎沉值約占路表彎沉值的80%~90%,而且伴隨回彈模量不斷增大,其對路表彎沉值帶來的影響逐漸減弱,回彈模量在40MPa以內時,彎沉值的曲線有較大陡度,而超過40MPa后,曲線較為平緩。基于此,新建公路回彈模量應確定在40MPa以上,以此提升路面整體承載力。(2)深度在10cm以上時,面層剪應力在深度不斷增大的情況下明顯降低,說明路基的回彈模量并不會對面層上剪應力造成太大影響,提高回彈模量不是解決波浪、堆擠等病害的有效措施。(3)隨深度不斷增加,面層豎向應力減少。路基回彈模量不會對壓應力造成太大影響。(4)基底拉應力是結構層產生開裂現象的主要原因,路基回彈模量的不斷增大,會降低對基底拉應力造成的實際影響。

  參考文獻:

  [1]亢建勛.路基回彈模量變化規律及對瀝青路面結構的影響[J].交通世界,2015(7):108-109.

  [2]蘇紅敏.路基回彈模量對瀝青路面設計參數的影響[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3(8):9-10.

  [3]李會勛.路基回彈模量對瀝青路面結構設計的影響分析[J].交通世界,2016(32):34-35.

  低溫環境下對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影響論文 篇3

  摘要:就瀝青混合料及瀝青路面的離析類型進行了分類,重點介紹了美國幾種新型的熱拌瀝青混合料離析檢測判別方法,并對其相應的檢測標準進行了歸納總結。

  關鍵詞:瀝青混合料離析研究

  1前言

  瀝青路面離析是在指路面某一區域內瀝青混合料主要性質的不均勻,包括瀝青含量、級配組成、添加劑含量以及路面的空隙率等,從而加速了瀝青路面的損害。高速公路瀝青路面的一些早期損壞,如由水損害造成的網裂、形變和坑洞、局部嚴重轍槽、局部泛油、橫向裂縫多、新鋪瀝青路面的構造深度不均等等,都與瀝青混合料的離析相關。

  瀝青混合料的離析問題引起了國際上普遍的重視。1997年美國瀝青路面施工技術協會(NAPA)對瀝青路面離析的原因進行了系統的分析,針對熱拌瀝青混合料在拌和、生產、運輸及攤鋪過程中易出現離析的環節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2000年美國國家瀝青技術中心(NCAT)承擔了公路聯合研究項目“熱拌瀝青混合料路面的離析”(NCHRP441),重點研究了瀝青路面離析的判別檢測方法及離析對瀝青路面路用性能的影響。本文將主要介紹國外熱拌瀝青混合料離析的研究進展及研究成果。

  2離析的種類

  瀝青混合料生產過程中,石料堆料方式及運輸、混合料拌和、儲存、運料車裝卸料及攤鋪的任一環節中均有可能產生離析,導致瀝青混合料不均勻。

  2.1瀝青混合料的離析種類

  從宏觀上講,熱拌瀝青混合料的離析大致有三種類型:

  (1)級配離析熱拌瀝青混合料在生產、運輸、攤鋪過程中的不當操作造成混合料粗細集料分布不均,產生離析。粗骨料較為集中的地方瀝青路面的空隙率較大、瀝青含量低,導致瀝青路面產生水損害及耐久性降低,從而產生疲勞裂縫、坑洞以及剝落等其它病害;細集料較為集中的區域瀝青路面的空隙率小、瀝青含量大,容易產生車轍、泛油等病害。

  (2)溫度離析熱拌瀝青混合料在運輸、攤鋪的過程中,由于不同位置的混合料溫度下降不一致,導致混合料的溫度差異,產生溫度離析。運料車表面的混合料、運料車車箱的兩側以及攤鋪機兩翼的混合料易產生溫度離析。

  (3)集料—瀝青離析含油量較大的混合料易發生這種離析,類似于瀝青混合料的析漏,SMA混合料易產生這種離析。

  2.2瀝青路面離析的種類

  瀝青路面常見的離析一般可分為五種類型:

  (1)卡車末端離析在剛攤鋪完的一幅內會出現翼狀的離析,翼狀的離析區域粗骨料比較集中。與原設計相比,這些離析區域的混合料級配更像開級配,如果離析較為嚴重,瀝青路面短期內將會破壞,路面出現坑洞。卡車末端離析主要原因是卡車不正確的卸料及攤鋪機每次把運料車卸料鋪完后才裝料。

  (2)中線離析中線離析一般是攤鋪機中線附近的粗集料較為集中,這是由于攤鋪時混合料由攤鋪機料斗卸到螺旋布料器時,粗集料滾到螺旋布料器的變速箱前面,并且集中在攤鋪機的中間而造成了中線離析。

  (3)接縫/邊緣離析這種離析通常出現在攤鋪寬度的邊緣,其原因是由于攤鋪機的螺旋布料器的轉速不夠,從而導致粗集料滾到了攤鋪區域的邊緣而形成了級配離析。

  (4)卡車末端離析/一端離析這是卡車末端離析的一種特殊形式,通常是拌和樓熱料倉不正確進料而引起的。

  (5)隨機性離析隨機性離析的原因較難確定。一般來說,連續性拌和樓和間歇式拌和樓均會出現隨機性離析,施工中的各環節也會造成隨機性離析。

  3瀝青路面離析的判別及測定

  3.1常規的測定方法

  (1)視覺觀察該法適用于大粒徑及較粗的瀝青混合料,不適用于小粒徑和細級配的瀝青混合料。該法是一種主觀的判別方法,無法量化,有一定的局限性。

  (2)鋪砂法離析區域與非離析區域瀝青路面表面紋理深度會明顯變化,可通過鋪砂法確定路面離析的`程度,但這種方法比較費時。加拿大安大略省采用離析處路面的構造深度與非離析處路面構造深度的比值來判定離析的程度,并已列入安大略省規范OPSS313。

  (3)取芯法取芯法是一種傳統的破壞性密度檢測試驗,通過在離析區域鉆芯取樣,分析芯樣的瀝青含量、級配組成、試件密度及空隙率,通過與設計值或標準值的比較來判定路面離析的程度。美國瀝青施工技術協會(NAPA)根據瀝青混合料級配組成、空隙率及瀝青含量指標的變化,判斷瀝青混合料的離析程度,具體標準見表2。

  (4)核子密度儀測定法美國一些部門采用核子密度儀來測定路面離析。佐治亞州在路面上鋪砂,使核子密度儀在背反射模式下測定路面密度,如果密度差異超過0.163g/cm3,就認為路面離析。堪薩斯州采用核子密度儀在路面上測4條縱向密度線,如果密度差異大于0.08g/cm3或最小值比平均值小0.04g/cm3就認為路面離析。愛荷華州的判定方法為:如果離析處的密度與非離析處的密度之比值在98%~95.1%,就認為是明顯離析,如果低于95%就認為是嚴重離析。

  由于路面離析處粗料集中的地方,級配偏粗、瀝青用量偏少,因此該處的密度未必會小,核子密度測定儀可能檢測不出這種離析。另外采用核子密度儀測定不同級配瀝青混合料時檢測結果差異較大,這對用核子密度儀檢測、判定瀝青混合料的離析造成了一定的難度。

  3.2新型的檢測方法

  (1)紅外攝像儀檢測法通過紅外攝像儀繪制整個路面區域的熱量分布圖,從而檢測和解決施工中出現的溫度離析現象。用紅外攝像儀檢測有現成的軟件分析熱量分布圖,可評價路面施工質量。美國國家瀝青技術中心(NCAT)通過“熱拌瀝青混合料路面的離析”(NCHRP441)課題的研究,給出了路面及混合料溫度離析的判斷標準,見表3。

  紅外攝像儀檢測法只能探測到路面表層的溫度,不能對混合料的溫度差異原因進行判斷。紅外攝像儀主要用于施工過程控制,對施工完成后路面的離析評價精確度不夠。

  (2)探地雷達(GPR)檢測法探地雷達檢測技術主要用于檢測路面結構的厚度和評價路面下臥層的含水量,并可探測路面各層的性質變化。探地雷達可車載,有系統的數據采集分析軟件,適用于在建和完工后的路面檢測。

  探地雷達對新拌混合料中的空隙率變化比較敏感,而對路面中的瀝青和集料含量的變化敏感性較差,這就意味著探地雷達不能檢測瀝青路面中瀝青及集料含量變化。探地雷達分析軟件只能用來評價路面各層面的性質變化,此外探地雷達還不能實時評價分析數據。

  (3)探地雷達與紅外攝像儀聯合測定法NCHRP441課題研究報告表明,可利用探地雷達與紅外攝像儀聯合測定瀝青路面的離析,利用探地雷達(GPR)可分析路面材料隨深度變化的性質,利用紅外攝像儀判斷和測量路表面的離析,綜合利用這兩種設備就可以測定瀝青路面性質的三維剖面。

  (4)輕型核子密度測定儀通過輕型核子密度

  儀測定瀝青路面的瀝青含量及瀝青混合料的密度,并判別瀝青路面的離析。輕型核子密度儀可手持操作,簡單方便。但在每個工程檢測之前,輕型核子密度儀必須先進行校驗才能使用。同時要注意到,瀝青路面的含水量變化將影響輕型核子密度儀測定結果的精確度。

  (5)激光構造深度儀激光構造深度儀可高速連續測量瀝青路表面的紋理輪廓,檢測的數據類似于視覺觀測得到的路面紋理構造數據。激光構造深度儀比較輕便,可車載,并且能實時進行數據分析。

  激光構造深度儀只能測量路表面構造深度,不能測量路面隨深度變化的不均勻性。激光構造深度儀的測量精度與車速相關,當車速較慢時,分辨率較高。值得注意的是,路面的潮濕程度會直接影響激光構造深度儀激光梁的變形,從而影響檢測結果。

  NCAT推薦ROSAN車載式路面構造深度儀進行瀝青路面離析的檢測,推薦評定標準為:根據混合料設計的級配、最大粒徑,計算路面的構造深度ETD,依據路面實測的構造深度與估算的ETD的比值來判定混合料的離析,具體標準見表4。

  4結束語

  我國新建高速公路早期水損害的現象比較嚴重,為了防治早期水損害,各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瀝青混合料離析及不均勻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希望通過本文的介紹,對解決我國熱拌瀝青混合料離析問題有所幫助。

  低溫環境下對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影響論文 篇4

  摘要

  從攤鋪機械、攤鋪過程和壓實機械、壓實過程的實踐中,闡述了影響瀝青砼路面平整度的因素。

  關鍵詞

  瀝青砼路面平整度攤鋪壓實

  經濟的發展帶動了公路的迅猛發展,公路行車舒適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平整度反映了公路通車后的整體效果,體現公路的使用品質,是行車環境舒適性的一個重要指標,如何控制瀝青砼路面的平整度成為施工中的一個關鍵問題。

  1攤鋪機械

  1.1基準鋼絲及裝置

  施工中一般采用“走鋼絲”的基準控制方法,可以較好的控制平整度。下面層施工前,先要張拉好基準線(2~3mm鋼絲繩),然后設好各樁(直線段樁距10m、彎道處5m),根據測量的.掛線高度確定各樁位鋼絲的高度,測量不準,量線失誤或拉力不夠鋼絲下撓等都會反映到攤鋪路段上,造成路面波浪狀起伏,影響路面平整度。

  1.2攤鋪機熨平板加熱及平直度的調整

  攤鋪前,如果熨平板加熱不均勻,攤鋪時會造成溫度較高的混合料與溫度較低的熨平板粘結,使得攤鋪層面出現拉毛、小坑洞等不規則的凹凸不平,從而影響整個公路的平整度。因此,攤鋪機開工前熨平板溫度必須提前0.5-1h預熱到100℃。

  攤鋪前還應認真檢查熨平板的平直度,若有正拱或反拱現象,則必須調整撐拉熨平板的拉桿長度,使熨平板下表面同屬一坡度,以確保路面橫向平整度。

  1.3攤鋪速度的影響

  攤鋪機攤鋪時必須緩慢,均勻,連續不斷地攤鋪,不得隨意變換速度或中途停機,攤鋪速度宜控制在2-6m/min的范圍內,對改性瀝青混合料及SMA混合料宜放慢至1-3m/min。攤鋪速度過快,易造成攤鋪層表面的粗顆粒在熨平板下沿攤鋪方向滑動,使表面粗顆粒后方出現小坑小空洞,從而影響面層平整度和預壓密實度。

  2壓路機

  路面平整好壞的關鍵在攤鋪機,但與壓路機的碾壓也密不可分。合理的碾壓工藝與正確的碾壓操作是保證路面平整度的重要手段。

  2.1碾壓方式及碾壓速度的控制

  碾壓瀝青混合料應采用組合碾壓的方式,初壓時首先采用雙鋼輪壓路機,碾壓2遍,速度為1.5~2km/h;復壓緊接在初壓后進行,應采用重型輪胎壓路機,碾壓4~5遍,速度為3.5~4.5km/h;終壓采用雙鋼輪壓路機,碾壓2遍,速度為2.5~3.5km/h。碾壓時,應注意碾壓路線和方向不得突然改變,以免使混合料產生推移或開裂。碾壓區的長度應大體固定,兩端的折返位置應隨攤鋪機前進而推進,橫向不得在相同的斷面上。

  2.2碾壓溫度的控制

  瀝青混合料的溫度控制是瀝青路面施工過程中的關鍵,現場應有專人負責對來料車、攤鋪后、碾壓前、碾壓中及碾壓終了的溫度進行測試。碾壓應在混合料較高溫度下進行最為有利,一般情況下開始碾壓的混合料內部溫度不低于135℃,碾壓終了的表面溫度不低于70℃。溫度相對較高容易提高路面的平整度與壓實度,溫度偏低導致瀝青混合料顆粒間摩擦阻力加大,使瀝青面層壓實度不均勻,且容易形成局部松散和發裂,影響路面平整度。

  2.3壓路機使用中注意的問題

  輪胎壓路機使用時,應注意檢查各個輪胎的新舊程度和輪胎壓力,必須做到新舊一致、壓力相等。否則輪胎軟硬不一,在碾壓過程中會形成輪跡,使瀝青面層橫向平整度超標。鋼輪壓路機應裝霧狀噴水裝置以防混合料粘輪,輪胎壓路機應有專人負責用1∶3的油水混合液噴灑輪胎表面(嚴禁刷柴油),防止碾壓時將瀝青混合料粘起造成路面不平整。

  3攤鋪過程中的影響因素

  3.1瀝青拌和站的生產能力必須與攤鋪機的攤鋪能力相匹配

  首先要保證攤鋪機連續、均勻、不間斷作業。若在低溫季節施工,如供料不及時,攤鋪機待料時間過長,混合料溫度下降會引起局部不平整,而且自動找平系統在每次啟動后,需行駛5~8m后才能恢復正常,因此切忌攤鋪機中途停機。加強拌和站管理,保證連續供料,運行中途不停機加油,操作手輪換休息等辦法,做到每天早晨開機,晚上收工關機,中途力爭不停機,以確保路面攤鋪作業連續不間斷。

  3.2運輸車輛與攤鋪機的配合

  攤鋪作業時,常因運輸車輛操作不熟練而與攤鋪機配合不協調,使混合料灑落在攤鋪機行走履帶前,如不及時清除會使攤鋪機左右晃動,造成自動調平系統工作仰角發生變化,影響路面平整度。因此,必須專人負責指揮倒車,嚴禁運料車撞擊攤鋪機。

  3.3施工縫的處理

  瀝青路面施工縫處理的好壞對平整度有一定的影響,往往連續攤鋪路段平整度較好,而接縫處的一個點數據較差。因此,接縫水平是制約平整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處理好接縫的關鍵是要舍得切除接頭,用3m直尺檢查端部平整度,以攤鋪層面直尺脫離點為界限,以切割機切縫挖除。新鋪接縫處采用斜向碾壓法,適當結合人工找平,可消除接縫處的不平整,使前后兩路段平順銜接。

  4結語

  影響瀝青路面平整度的因素很多,有些平整度是由機械性能引起,有些則是由人為操作、安排失誤造成,我們只有在認真研究分析施工中的可預見因素,針對不同的影響因素抓好施工中的每一個環節,同時還要加強現場管理,精心組織,保證路面平整度,提高路面工程質量。

  低溫環境下對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影響論文 篇5

  摘要:針對排水性瀝青路面所用瀝青混合料的特點,分析瀝青混合料生產過程中引起溫度控制偏差產生的原因,建立了溫度控制要求及設定原則,基于此原則給出了瀝青溫度控制規范、骨料溫度控制規范和排水性瀝青混合料溫度控制規范,并進行了排水性瀝青混合料的生產與設備性能相適應的相關調整及優化,實現了準確控制溫度的目的。

  關鍵詞:拌和設備排水性瀝青混合料溫度控制

  排水性瀝青路面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發達國家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路面,它是將空隙率大(一般在17~22%)的排水性瀝青混合料用于路面上面層(其下鋪不透水層)。由于此種面層機構有著多孔性的特點,可使路表積水不經排水設施而直接從路面結構中下滲而迅速排出,這樣就減少了濺水、噴霧等危害的發生,而且由于排水性瀝青路面的骨架空隙結構,增加了路表的摩擦系數及路面抗車轍能力,進一步增加了行車安全。

  由于排水性瀝青路面突出的是排水機能,因此其排水性瀝青混合料的最主要的一個質量檢查評價指標是空隙率。在既定的生產配合比下,溫度對空隙率的影響最大:瀝青拌和設備生產的排水性混合料的溫度過高,則易產生物料內瀝青的流淌,形成結塊阻塞空隙通路;溫度低則現場施工作業極為困難。可以說,在排水性瀝青路面鋪裝施工中瀝青拌和樓的混合料生產是關鍵,瀝青混合料的溫度控制則是整個生產作業的核心和難點。因此,排水性混合料的生產必須在嚴格的溫度控制要求下進行。

  1、瀝青拌和設備性能分析及溫度控制原則

  1.1設備及路面材料的性能分析

  生產排水性瀝青路面混合料比生產密級配瀝青混合料時生產能力降低約60%,降低的主要原因主要有:

  (1)排水性瀝青混合料單粒度粗骨料多,瀝青拌和設備等待時間、熱料倉的儲藏量相應增加;

  (2)為防止流淌,排水性瀝青混合料生產所設定溫度比通常利用粘—溫曲線得出的混合溫度低,為實現骨料的均勻裹覆,拌和時間延長;

  (3)使用纖維質材作為添加劑,因材料計量、投入等使生產時間增加。

  鑒于在生產瀝青排水性路面時,瀝青拌和設備的生產能力較之生產其他瀝青混合料的能力要低的特征,為了能生產出合乎質量要求瀝青混合料,須對設備進行必要調整,通過調整瀝青拌和設備的設定參數,使之更切合排水性瀝青混合料的生產,并力求降低消耗,改善設備運行效益,提高生產效率。

  1.2生產排水性瀝青混合料時溫度設定原則

  使用顆粒狀纖維添加劑,在設備的攪拌裝置內完成現場改性。在形成高粘度改性瀝青混合料情況下,瀝青拌和設備溫度控制系統的溫度設定原則:

  (1)骨料加熱烘干溫度在骨料提升機前處時為185±5℃,這樣才能保證混合料溫度標準不超過180±5℃范圍;

  (2)保證作業施工并考慮到瀝青劣比性(瀝青混合料到施工現場溫度>160℃);

  (3)根據外界環境情況,在許可范圍內適當調節混合料溫度(環境溫度<10℃時,溫度標準定為185±5℃)。

  瀝青拌和設備進行排水性瀝青混合料生產是建立在適宜的溫度控制與質量管理基礎之上的。瀝青拌和設備的控制系統采用計算機為PLG通用自動控制裝置,溫度控制通過感應器與設定值做比較并進行反饋,可全自動實現溫控。

  2、瀝青溫度控制

  瀝青溫度控制主要包括基質瀝青溫度控制、現場改性的高粘度改性瀝青溫度控制兩個方面。

  基質瀝青的儲存溫度主要是又基質瀝青的理化性能指標決定的。瀝青儲罐的溫度是燃燒爐加熱導熱油間接獲得,儲存溫度一般依基質瀝青的物性不同而有所差異,適宜的.儲存溫度可以確保長時間儲存不會影響瀝青的性能,通常基級瀝青儲存溫度設為110-130℃范圍。拌和設備正常施工時,瀝青溫度應達到使用溫度才允許生產,使用溫度是依照基質瀝青的粘度曲線設定,由燃燒爐加熱溫度自動控制系統獲得。基質瀝青使用溫度一般為150~170℃范圍。

  由于高粘度改性瀝青是由基質瀝青在使用溫度時進入攪拌鍋,同時與高熱骨料、纖維添加劑混合,利用熱骨料的高溫現場形成,因此高粘度改性瀝青溫度的控制主要也是由基質瀝青使用溫度與熱骨料溫度決定。其溫度范圍為160~175℃。

  生產排水性瀝青混合料與生產普通瀝青混合料相比,瀝青溫度控制差別不大。瀝青拌和設備的導熱油加熱及油溫控制系統可方便實現瀝青溫度的自動調節。

  3、骨料溫度控制

  3.1骨料“料簾理論”

  (1)與生產普通的密集性混合料相比,排水性混合料骨料是不連續的,形成的骨料簾也是不密實的。瀝青拌和設備在干燥器出口設有紅外溫感、自動控制裝置,這樣當遇到斷級配骨料簾時,溫度自動控制系統顯示的溫度與實際骨料溫度就會出現偏差,溫度感應控制系統無法測到真實的骨料溫度。

  為此,通常情況下瀝青拌和設備在生產排水性瀝青混合料時,加入過量細集料,除了消耗掉相對過剩的烘干能力因素外,主要是通過細骨料加入構建密實的料簾,使瀝青拌和設備的溫度自動控制系統能真實反映加熱后的骨料溫度。

  傳統細填料充當降溫劑,增加物料進給量,吸收過剩多余熱能,多余物料從溢料管溢出,造成燃料、物料浪費;物料即使可重復使用,受熱后也會造成物料性能變化。

  (2)在生產過程中研究中可知,當骨料粒徑變大混合料變粗時,紅外感溫系統顯示溫度比實際測得料溫有變大的趨勢;在不加細料情況下與普通混合料相比,紅外感應溫度與真實料溫相差約10~20℃。

  因而可以據此掌握骨料粒徑大小與設備紅外感溫系統顯示之間的變化關系,探索出設備溫控系統在不加細料情況下實現自動真實的對熱骨料的測控。當冷骨料各種粒度相對穩定時,排水性瀝青混合料的熱骨料形成的是穩定的不連續料簾,這樣就可以利用紅外感應溫度與真實料溫之間相對溫差進行效正,實現自動真實測控。測控溫度誤差不大于±5℃,完全符合排水性瀝青混合料溫差控制需要。

  (3)為實現平穩溫控,在排水性瀝青混合料生產中還需對原材料的干濕程度有一定的認識。增加物料含水量,以含水量的增加來降低燃燒器烘干能力,但存在含水量不均時溫度控制更難以穩定的問題。

  燃燒器根據實際含水量進行有效調整與之相配的烘干能力,含水量均勻性對骨料的烘干能力影響很大,含水量每降低1%。生產能力約下降10%。因此含水量不均,則易產生骨料加熱溫度過高或者過低,難以控制。再者各種骨料的顆粒徑均勻性的影響,骨粒徑均勻性若不穩定,則特別易形成不穩定、不連續、斷繼配料簾,使紅外測溫更難反映真實溫度。

  料簾理論的提出運用,克服了多加細骨料產生的一系列缺陷,使瀝青拌和設備生產排水性瀝青混合料成為現實。實現了在骨料粒度相對穩定、含水量變化不大情況下排水性瀝青混合料時的準確溫控,是拌和設備溫度控制的重大突破。

  3.2燃燒器系統技術改造

  為有效地解決烘干能力與生產排水瀝青混合料匹配的問題,在更大程度降低原有系統的烘干能力,對燃燒器系統進行了改造調整。

  (1)把噴油嘴變小(由φ4減小至φ3.5),減小單位時間的進油量,從整體上降低其烘干能力;

  (2)調整燃油壓力及進風量,匹配適合的風、油比,改善燃燒性能;

  (3)優化燃燒器系統參數,使進入噴油口的燃油系統壓力為25~30MPa,耗油量降為4.5~5.0kg/t,改善了設備的經濟性能。

  總體上解決了因瀝青拌和設備生產排水性瀝青混合料時生產能力下降產生的與設備烘干能力相匹配的問題。

  3.3生產循環周期的優化

  在設備PLC微機自動控制系統,有許多影響設備運行的內部參數,決定著設備運行的穩定性及稱量系統的準確性,影響著生產循環周期。

  (1)優化瀝青拌和設備內部參數。其中對循環周期有影響的是:骨料稱量穩定時間、粉稱量穩定時間、瀝青稱量穩定時間和拌鍋卸料開啟時間等;

  (2)瀝青噴油方式。噴灑式比流淌式更易均勻包裹骨料,拌和時間可以相對縮短;

  (3)改進添加劑輸送方式。采用在攪拌裝置上側喂料的顆粒纖維直接加入法,由人工直接將纖維素用一個定量容器,在粗集料放料的同時投入攪拌裝置內,使纖維素與礦料干拌15~18s后,再噴灑瀝青進行拌和。濕拌時間為40s,總拌和時間由原有的64s降低為58s,即可做到穩定劑充分打開并拌和均勻。比傳統鼓風輸送方式更便捷可靠,節省時間。

  進行合理優化后,相對縮短每批次生產循環周期增大進料量,改善烘干能力相對過剩矛盾,設備運行也更可靠平穩。

  4、混合料溫度控制

  為及時準確地知道瀝青拌和設備生產的成品混合料溫度,在設備的攪拌裝置成品料出口處設置額外的料溫檢測裝置及顯示儀器,使反饋的料溫更加及時準確便捷。

  排水性瀝青成品混合料在成品儲倉內存放的時間不宜過長,因為放置久易產生高溫混合料內瀝青流淌,加上因其骨料粗溫度易散失,就會影響物料性能,也容易發生與倉壁的粘連。所以原則上要求排水性瀝青成品混合料在倉內存放時間不超過兩個小時。

  在寒冷季節,5℃以下或5℃以上但風力較大不得以瀝青拌和設備進行生產時,采取比正常情況下相應高出一定值。為避免瀝青的高溫流淌及劣化現象發生,設定的溫度不高于必要的混合料溫195℃。

  施工方法直接決定工程質量,排水性瀝青混合料施工中對溫度控制特別重要。一般瀝青拌和設備進行排水性瀝青混合料的生產時,為尋求生產排水性瀝青混合料的技術改進與提高,應對生產施工過程、溫度控制變化情況、技術改進的相關參數及影響溫度控制的相關數據進行記錄整理。排水性瀝青混合料施工的記錄不僅是對生產技術溫度控制的不斷完善有利,而且也為以后排水性的瀝青混合料施工溫度管理規范化提供了寶貴的基礎資料。

  5、結論

  通過本文分析,可以得知生產排水性瀝青混合料的溫度控制原則,并以次原則為依據優化設備運行參數,同時得出排水性瀝青混合料在生產、儲存過程中哪一個或哪幾個因素是影響其溫度控制的因素,從而針對這些因素在瀝青拌和設備上采取相應的溫控措施;通過對設備的生產能力降低(為正常生產的40%~70%);瀝青的控制溫度(生產一般瀝青混合料時差別不大);骨料的控制溫度(不采用加入過量細骨料的方法,而采用經驗公式以求真實的測溫);改造燃燒烘干系統與生產能力降低相匹配,降低設備的烘干能力;瀝青混合料的溫度控制等一系列技術措施,為實現準確溫度控制提出了現實依據。當然在瀝青混合料的生產中還有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如溫控偏差受骨料粒徑影響規律尚需在生產實踐中進一步總結,對烘干系統改造后易發生火焰燒烤烘干筒內壁現象,骨料在攪拌裝置拌和時間長引起的磨損加速問題。所以瀝青拌和設備生產排水性瀝青混合料還需要與設備結構性能進一步優化相協調。

  參考文獻

  1.JTF036-98.公路改性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S].

  2.沈金安.改性瀝青與SMA路面[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3.百萊瑪工程有限公司.MAP320E274LP型瀝青拌和設備操作與維護說明書.北京.2001

  低溫環境下對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影響論文 篇6

  1瀝青防水層鋪設前提條件

  1.1對制作成功的冷底子油進行涂刷工作

  要保持找平層的平整和潔凈。先涂刷一層薄薄的油層,注意要均勻,不能出現氣泡、空白及麻點等情況。在鋪氈前1h~2h進行涂刷是為了保證油層干燥且不被灰塵弄臟。

  1.2卷材鋪貼的一般要求

  卷材防水層的施工開始前要保證屋面其他工作已經順利結束。在進行鋪貼時,對于房屋存在高低跨或多跨的情況時,應遵循先高后低、先遠后近的順序來進行鋪貼工作。

  而對于單跨房屋來說,應先按照由低到高的順序,先對排水集中的部分進行鋪貼,坡與立面的卷材應由下向上進行,保證卷材按照流水的方向搭接。鋪貼的方向一般按照屋面的坡度決定,當坡度在3%以內時,卷材宜平行于屋脊方向進行鋪貼;坡度在3%~15%時,卷材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決定平行或垂直于屋脊的方向進行鋪貼,以此避免卷材溜滑的情況發生。當卷材平行于屋脊方向鋪貼時,長邊搭接應不小于70mm;短邊搭接則要求平屋面不小于100mm,坡屋面不小于150mm,相鄰的兩幅卷材邊接縫的錯開應不小于500mm;上下兩層卷材應錯開1/3或1/2幅度。卷材平行屋脊時的鋪貼搭接要求不小于500100~150不小于70流水方向13321/3或1/2寬注:

  1、第一層卷材;

  2、第二層卷材鋪貼要求;

  3、干鋪卷材條寬300平行于屋脊的搭接縫應按照流水的方向進行,垂直屋脊的搭接縫應順主導風向進行。卷材垂直于屋脊處時的鋪貼要求大于15%大于15%≥200×2主導風向主導風向主導風向a)平面b)剖面≥200×2需注意的是,上下兩層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進行鋪貼。當屋面為坡度超過25%的拱形屋面或天窗下面坡面上,應盡量避免短邊搭接,如必須進行短邊搭接時,對于搭接處卷材下滑的情況要提前做好應對措施[2]。

  1.3瀝青膠的涂膠工作

  瀝青膠的涂膠工序一般采取的是澆油法或是涂刷法進行。澆涂的厚度一般在1mm~1.5mm之間即可。但寬度比一般的油氈要寬出一些。澆涂前最好先彈出墨線,以此避免油氈歪斜的情況發生。在實施的過程中,需注意的是油氈一定要鋪平壓實,粘結緊密,把氣泡引導出來后再將邊緣進行密封。如在工作進行時就發現氣泡,空鼓,應立即割開放氣,然后進行補膠修理。在壓貼油氈時被擠出的瀝青膠應及時清理。空鋪法鋪貼油氈,一般是在找平層干燥度不夠或排氣屋面才使用的方法。在進行空鋪法貼最初的油氈時,不滿涂澆瀝青膠。。花撒法a)花鋪b)條鋪c)中空鋪1.6排氣槽和出氣孔的做法排氣槽與出氣孔主要用于排除基層中多余的水分。在隔熱保溫層中設縱、橫排氣槽注:1—大孔徑爐渣;2—干鋪油氈條寬250mm1211408080140中明確顯示了隔熱保溫層中的橫、縱排氣槽。排氣槽一定要隨時保持通暢,在施工時需注意不要將排氣槽孔堵塞,在填大孔徑爐渣松散材料時,不必太緊;砌磚出氣孔時,要注意灰漿,灰漿不能堵住洞,出氣口不能出現進水和漏水的情況。

  2瀝青防水層的鋪設方法

  鋪設瀝青防水層主要有冷粘法、自粘法和熱熔法三種。冷粘法鋪貼卷材在進行時應均勻涂刷膠粘劑,避免出現漏底和堆積的情況,要排盡鋪貼卷材下的空氣,然后進行輥壓,以保證粘結的`效果達到最好。鋪貼卷材時應保持卷材平整順直,對搭接的尺寸要把握準確,不能出現扭曲、褶皺的情況。接縫口處應用專業的密封材料封嚴,其寬度不能小于10mm。施工時要將厚度不小于1mm的彈性瀝青膠粘劑均勻的涂刷在構造節點部位包括周邊200mm范圍內。完工后立即將一層聚酯纖維無紡布粘貼在膠粘劑涂刷區域,將厚度為1mm的膠粘劑涂在布上。可用膠皮刮板進行基層膠粘劑的涂刷。在涂刷時需注意的是要均勻的涂刷、不漏底、不堆積,其厚度以0.5mm為宜。搭接縫應涂滿膠粘劑,在膠粘劑溢出時,用溢出的膠粘劑刮平封口。接封口應用專業的密封材質封嚴,寬度不能小于10mm[3]。

  2.1鋪貼卷材的熱熔法

  此方法在鋪貼前應用火焰節熱器對卷材進行均勻的加熱,要嚴格防止過分解熱或燒穿的情況發生(對于高聚物改性瀝青的防水卷材來說,如果厚度小于3mm,則不需使用加熱熔法進行加工)。卷材表面熱熔后應立即進行卷材的滾鋪,盡量排空卷材下的空氣,并實行輥壓以此保證粘結的牢固性。使用熱熔法需注意的是,卷材接縫部位必須溢出熱熔的改性瀝青,鋪貼卷材時應保持平整順直,不得出現空鼓的現象,搭接尺寸應拿捏準確,不得出現扭曲、褶皺的情況。在施工前要把基層上的雜質處理干凈,然后在基層上進行均勻的處理劑涂刷。待處理劑干燥后,依據設計節點構造進行處理工作。嚴格按照規定要求對卷材進行排布和定位、畫線、彈出基線;熱熔時,應保證卷材瀝青膜底面朝下,對正粉線,當火焰噴射槍對準卷材與基層的結合面的同時對卷材與基層進行加熱。需注意的是噴槍距加熱面50mm~100mm,當出現瀝青融化、卷材表面熔融至光亮黑色的情況時,應立即滾鋪卷材,并使用膠皮壓輥輥壓密實,排除卷材下的空氣,粘貼牢固。

  2.2高聚物改性瀝青卷材熱熔法施工

  用于高聚物改性瀝青熱熔卷材鋪貼的施工方法主要是熱熔法。熱熔卷材的底面具有一層軟化點較高的改性瀝青熱熔膠,由于此特點,在鋪貼時不需進行涂刷膠粘劑的工序。在使用火焰烘烤熱熔后便可直接粘貼在基層。此方法對氣候的要求不算嚴格,對基層表面的干燥程度也相對寬松,需要注意的是在烘烤時對火候的掌握要適度。在鋪貼時要緊密,不能松弛。如利用滾鋪法進行鋪貼,則不需要完全展開卷材,最好的方法是在加熱烘烤的同時,對卷材進行滾鋪。對于復雜的部位,需加鋪增強層。為了較好的粘合增強層,要對這些部位的基層進行處理。涂刷一遍基層處理劑(稀釋涂料也可)附加增強卷材應及時粘貼,因此加熱前需做試貼,由此粘貼速度也會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附加增強部位較小時,應采用手持汽油噴槍進行粘貼。

  3結語

  建筑瀝青層防水層在施工時對材料的要求十分嚴格,因此在施工前需做好充足的施工準備,應嚴格施工工藝,在施工時要注重每一個細節,做到盡善盡美。以此達到最好的結果,從而保證工程的質量。

  低溫環境下對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影響論文 篇7

  摘要:我國的公路養護工作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其中乳化瀝青作為一種安全、環保的養護材料,在公路養護工作中被廣泛使用。

  在進行公路養護時,若采取乳化瀝青作為施工材料,將能夠防止出現高溫操作、二次加熱的狀況,避免有毒物質排放。

  目前,我國的公路路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優化,公路建設的質量得到了提高。

  經過一系列的調查,發現在目前的絕大公路運行中常見的公病害有路面早期車轍、龜網裂、松散等。

  這些病害占據了總調查病害的一大半,這些病害不僅受交通量軸載影響,同時也容易受到溫度變化影響。

  在路面前期,路面出現病害的一個重要原因為老舊路面貧油老化及舊路拓寬升級后基層強度不足。

  為處理好這些路面災害,則必須做好碎石封層技術、稀漿封層、微表處技術等工作,結合實際施工可以發現,這些技術需要采用的一項材料為乳化瀝青。

  受此種情況影響,乳化的應用已經上了另一個層次。

  1 乳化瀝青養護生產特點

  1.1 用途廣

  在具體的公路養護生產過程中,可以發現乳化瀝青應用涉及到的范圍較廣。

  據筆者調查,發現其被大量被應用在路面透層油、稀漿封層、微表處以及橋面下封層防水等養護作業中。

  由于這些項目被包含在公路養護工作中,尤其是預防性養護工作,在施工過程中,要對乳化瀝青在各環節的使用進行合理控制。

  1.3 節約瀝青材料

  參考公路養護生產中的瀝青使用量可以發現:不同的施工工藝在應用乳化瀝青后,能夠節約10%~30%的材料。

  究其原因,乳化瀝青被稀釋后,它的滲透性與顆粒料的裹覆性相對較好,同時瀝青膜的分布也是十分理想的。

  即使是在降低及量的條件下,還能保持與熱瀝青一樣的效果。

  2 乳化瀝青在養護中的主要應用

  2.1 碎石封層

  現階段,碎石封層罩面對于路面層的改善有著促進作用,根據乳化瀝青性能不同,碎石封層還可以繼續劃分為兩類,即普通乳化瀝青封層、改性乳化瀝青封層。

  道路采用碎石封層的方式,則需要根據道路表面層骨料粒徑大小放入適量的乳化瀝青,再繼續撒下一層單粒徑骨料,最后使用碾路機碾壓成型。

  施工完成后,可以利用碎石封層與原路面間的飽油結構,將多出的油料滲入公路路面存在的裂縫,以修補路面,同時對貧油等問題也可以起到修復的作用。

  2.2 稀漿封層

  另外,乳化瀝青在稀漿封層也得到了應用。

  稀漿封層主要是冷拌瀝青混合料,其組成部分有乳化瀝青、礦粉等,它的防水以及防滑性能相對較好,在保持路面平整度上同樣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能夠在常溫下進行施工,能夠減少能耗,同時防止有毒氣體污染空氣。

  值得強調的一點是,其穩定度以及抗變形能力相對較強。

  這個封層的混合料在工程建設中,一般是由較硬細骨料級配和耐磨的具有高砂當量的骨料組成。

  由于在稀漿封層中,集料的粒徑普遍較細,所以它們都必須進行級配工作,進而與基層相粘結。

  對比層鋪法下封層而言,稀漿封層的穩定性以及防水性能都是較好的,并且采用這種封層能夠有效地提高施工速度,保證施工順利完成。

  2.3 微表處

  在微表處施工中,乳化瀝青稀漿罩面的形式是最高級的,一般將其應用在比較重要的公路養護工作中。

  使用微表處技術,能夠增強路面的防滑性能,并避免水分下滲、阻止路面過早老化,最終實現提高路面使用壽命的目前。

  在進行公路養護的過程中,微表處主要是用來填補車轍的。

  采用微表處混合料攤鋪后,能夠加快施工進度,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開放交通。

  在微表處施工中,值得提出的是所用的乳化瀝青是經聚合物改性的。

  2.4 透層和黏層

  這是瀝青路面施工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在對公路路面進行維修時,因為一般的瀝青滲透性以及均勻性相對較差,導致施工之后的防水性能以及滲透性能都比較弱,這嚴重影響了路面修補的效果。

  由于應用乳化瀝青,能夠改善這些不足之處,所以常被應用在養護維修工程路面鋪筑和小修保養的路面修補中。

  3 乳化瀝青公路養護應用中存在問題探討

  3.1 施工問題

  造成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有兩個方面:首先是由于養護維修工程的設計時間有限,對于路面災害考慮不周全。

  加上過于追求經濟效益,使得公路養護中病害的智力工作不夠徹底,導致舊路養護之后產生破壞;其次,在對路面進行碾壓時,受機械不配套的影響,容易導致石料松動脫落的.現象發生。

  3.2 材料問題

  因為乳化瀝青與石料混合后覆蓋的不夠均勻,容易產生松散的問題,而乳化瀝青制作完成后不夠穩定,也會容易出現水和瀝青提前脫離。

  3.3 問題對策

  首先,必須加強對乳化瀝青應用的認知,充分了解其特性。

  乳化瀝青和礦料的粘結直接關系到基質瀝青的質量,當然這與乳化劑是由一定關系的。

  在養護工作中陰離子乳化劑的價格相對廉價,但它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其與酸性礦料的粘附性較差,容易導致路面脫皮掉落。

  其次,需要選擇出較為理想的材料,石料級配、基質瀝青性能將會直接影響到施工的質量,在施工過程中必須引起重視。

  最后,施工過程中務求準確。

  要重點注意有關施工質量的工序、配套機械、等等,爭取徹底解決災害。

  特定石料、特定環境下,必須選用不同乳化劑的乳化瀝青,酸性石料和潮濕環境下必須使用陽離子乳化瀝青等。

  4 結語

  在日常公路養護中常用到乳化瀝青,它不僅用途廣泛、方便快捷而且節約能源,因此受到公路養護的工程部門所喜愛。

  公路養護技術的發展離不開乳化瀝青的使用,隨公路養護技術進步,乳化瀝青的應用范圍也會越來越廣闊,特別是在公路工程早期預防性養護工程中。

  低溫環境下對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影響論文 篇8

  摘要:我國的經濟快速發展,交通工具的普及化促使著公路網的建設,我國的公路體系快速建設,其中對于高等級的告訴公路的建設使用躍居世界第二位。高速公路除了平時為人們所熟知的行車速度快以外,還具有更加安全、舒適并且相比較于低等級的道路來說從長遠的角度出發更加經濟,但是高速公路的建設費用較高,為使道路的使用壽命更長,增加道路的長久效益,就要研究高速公路的養護管理方法以及道路的養護系統的管理。

  關鍵詞:高速公路;瀝青路面;性能優化

  引言

  公路的建設在國家的經濟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公路網的快速發展相應的有力地促進著國家經濟的發展,行車量相應的大幅度的增多,大型車輛,大型載貨貨車的增多使得行車荷載對于道路的受力中大幅度的增加,引起公路的破壞也增多,公路的路面出現大量的破壞現象,由此公路的養護課題被提出并被重視起來。經過長期的探索,學者們發現對于維護公路網的正常使用性以及維護公路的服務功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公路的養護管理系統。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公路養護系統,對于它的開發和研究,使其更好的服務于公路的養護,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研究和探討公路的養護管理方案是一個必要的課題。

  1高速公路路面的使用性能的評價

  如何來確定對于需要養護的路面進行養護方案,就是利用路面的可用性的指標對需要養護的路面根據其路面的使用狀況和路面的現狀進行評價,然后在根據上述評價的結果對需要養護的路面進行合理的養護方案的選擇,選擇出不僅可以更好的養護路面的方案,而且最經濟合理。所以,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對于路面的使用性能的評價,對于公路的養護方案選擇是具有特別重要的地位的。公路路面的破壞可以分為大致四種情形:公路路面的毀壞,路面出現車轍,路面的抗滑能力大幅下降導致不抗滑移,路面不在平整,出現凹凸的坑槽等。對于不同的公路評定標準,對于這四個方面指標的權重并不一致,但是這四個指標也都是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時對于路面來講,其承載能力決定著它的可用性,隨著路面的損毀情況的加劇,若其承載能力大幅度的降低,對于道路的使用功能來講,是一個很大的考驗。路面的承載能力主要是考查路面受荷載作用后的彎沉值,彎沉值越大,路面的承載能力則越小。路面的抗滑移性能主要就是考查路面的粗糙程度,用以檢驗車輛高速行駛中的剎車制動效果。

  2路面的養護管理評價

  2.1公路的使用壽命期費用模型

  通過對公路在服役期間的.使用費用的評價,可以對所給出各種方案進行經濟性的選擇,選擇出經濟最為合理的方案。該方法是利用路面現有的價值來表示路面所能產出的效益的一種方法,該法就是把該公路在整個使用期間所產生的所有的經濟效益和支出的費用進行統計,并轉換成現值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可以有效的檢驗所選的方案對于公路養護效果的成效。公路的使用壽命期費用模型,分為三方面的費用組成:對于公路的管理部門的開支,使用公路的用戶的支出費用,還有就是在測量評價時該公路路面的剩余的殘余價值。管理部門的開支顧名思義就是指公路的設計、建造及日常的管理費用,剩余殘余價值就是按照公路的使用及損毀情況推算出公路的使用壽命,計算出其剩余壽命里創造的價值量,見圖1。

  2.2效果定義法

  公路的使用壽命期費用模型在實際的應用當中存在一些小的缺陷,就是必須把所有路面的價值轉化為現值來計算。但是,在實際的生活應用中,養護的過程遇到的問題各種各樣,很多情況下不能夠轉化現值來計算。這時,專家就引進的一種的方法來彌補公路的使用壽命期費用模型的不足,效果定義法應運而生。所謂的效果定義法就是把將要建立的對策模型能夠更加的貼合實際,更加符合工程上的需要和工程實際。

  2.3預估評價模型

  在道路的使用性能的預測的時候往往需要對道路的路面模型進行建立預估評價模型,以往通過對道路的綜合性質的評價指標來進行選擇道路的養護方案,不能夠準確的反應道路損壞的具體由哪些指標導致,容易使得選擇的養護的方案不夠精確和合理化。所以,就引用一種可以具體的分析某些原因導致損毀的分析模型,預估模型通常包括這幾個步驟:對于道路路面的損毀情況的預估計,分析建模時的質量模型的預估計,同一個路面建立多個可供優化選擇的模型,利用動態進行求解分析。

  3結束語

  通過對道路路面的損壞評估和對損壞的養護方案的優化選擇,結合本文提到的一些行之有效的科學的評價方法,以我國的實際國情為依據,對我國現有的告訴公路網進行道路的養護方案的選擇,不僅可以大大的提高公路的使用壽命,使我國的公路網更好的為人們的出行和國家的發展繼續發光發熱,同時還可以做到在道路的養護費用上進行大大的節縮,做到以盡可能小的養護費用來彌補道路的損壞導致的損失。本文所涉及的養護管理方案根據實際的道路情況選用,比選出更加合適的養護方案,對待不同的道路損壞情況采取不同的養護方案,快捷、高效的處理道路的損壞,讓高速公路更好的人們的生活和國家的發展提高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林居禮.高速公路養護與管理經驗談[J].建材與裝飾,2018(22):269~270.

  [2]張培元.高速公路路面養護管理常見問題分析[J].建材與裝飾,2018(21):265~266.

  低溫環境下對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影響論文 篇9

  摘要:冷補鋪筑技術不受氣候的限制,可采用常溫拌和,低溫儲存、鋪筑,操作簡便快捷,但該技術檢測技術方面還不夠完善,需要通過長期的使用、檢測和試驗室研究,以解決施工工藝和試驗檢測技術上存在的問題。現就冷補瀝青液技術性能的檢測和冷補瀝青混合料的技術性能的檢測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冷補;試驗;檢測;工藝

  1概況

  新疆地域遼闊,北疆地區每年冬季長達5-7個月,南疆地區也在3-4個月,冬季養護工作由于技術原因無法開展。冷補鋪筑技術不受氣候的限制,可采用常溫拌和,低溫儲存、鋪筑,操作簡便快捷,但該技術在檢測技術方面還不夠完善,需要通過長期的使用、檢測和試驗室研究。

  2研究方向

  制定符合我區養護條件的冷補材料試驗檢測規程。

  3冷補瀝青混合料的檢驗

  3.1水剝離試驗:將充分拌合的試拌料浸入水中,如發現有未完全裹覆或剝離的集料,應增加冷補瀝青液用量(每次調整量為0.25%)或提高集料加熱溫度(每次調高5℃,但溫度不宜調整過高),重新試生產。

  3.2滾動試驗:此試驗用于控制瀝青的最少用量。取少量試生產的成品料,放在紙上,像原木一樣滾動,查看粘結情況,如果破碎,說明冷補瀝青液用量偏少,應增加冷補瀝青液用量(每次調整量為0.25%),重新試生產。

  3.3紙跡試驗:此試驗用于控制瀝青的最大用量。取少量試生產的成品料,自然放在紙上,查看殘留在紙上的痕跡,正常痕跡應為輕微的黑色斑點,如果出現嚴重的墨跡,說明冷補瀝青液用量偏多,應減少冷補瀝青液用量(每次調整量為0.25%),重新試生產。

  3.4馬歇爾試驗:按JTJ052-2000中的T0702條款要求,稱量達到室溫存放或蒸發時間的冷補瀝青混合料質量約1200g,放入140℃的烘箱中預熱,時間不超過1h。將預熱的試模、底座、套筒安裝好,再將混合料倒入試模中,上下插搗25下,放入馬歇爾擊實儀中開始擊實,擊實溫度約130℃,擊實次數兩面各50次;擊實完畢卸下套筒、底座并編號,室溫放置時間不少于12h(滾放)后脫模,量高,稱取試件空中質量及水中質量,最后在馬歇爾穩定度測定儀上試壓。

  4冷補材料的試驗與檢測

  4.1冷補材料試驗項目:冷補瀝青液的'技術性能的檢測。

  4.2冷補瀝青液的技術性能的檢測

  4.2.1質量損失測定

  ①配制冷補瀝青混合液時柴油質量損失的測定按冷補材料的類型,稱量比例一定的瀝青、添加劑、柴油,然后在瀝青中先后加入稱量過的添加劑、柴油,充分攪拌3分鐘,稱量混合液的質量,以測定柴油在配制冷補瀝青混合液時的蒸發損失(柴油蒸發損失質量=瀝青質量+添加劑質量+柴油質量-冷補瀝青混合液質量)。

  ②冷補瀝青混合液強制加熱時柴油質量損失的測定將制備的各類型冷補瀝青混合液分成兩份稱量,做好標識,分別放置在室溫和烘箱中(105℃),每天同一時間稱量各試樣質量,測定混合液中柴油的揮發質量,做好每天的質量變化記錄。

  a.常溫放置時間以一年為限,第一個月每天稱量柴油揮發損失質量,第2個月至第6個月每周稱量柴油揮發損失質量,以后每月稱量柴油揮發損失質量。b.強制揮發時限為一個月(105℃),每天同一時間稱量柴油揮發損失質量。c.強制揮發時限為1、3、7天(105℃),每天同一時間稱量柴油揮發損失質量。

  4.2.2技術性能檢測

  測定改性后瀝青的性能,包括蒸發前冷補瀝青混合液的性能、柴油逐步蒸發后,瀝青性能的恢復情況。 4.2.2.1針入度

  a.將摻配好的冷補瀝青混合液、蒸發后的冷補瀝青混合液分別澆注在盛樣皿中(各制備4個樣品),在室溫中冷卻1.5-2h,分別方在5℃、15℃、25℃、30℃的水浴中養生。b.取出達到恒溫的盛樣皿,放在平底玻璃皿中,平底玻璃皿中水溫分別設置至5℃、15℃、25℃、30℃,分別測定樣品在5℃、15℃、25℃、30℃溫度下的針入度(按JTJ052-2000中T0602-1993及T0604-2000方法操作)。

  4.2.2.2延度

  a.將涂有隔離劑的試模與底板安裝好,再將摻配好的冷補瀝青混合液、蒸發后的冷補瀝青混合液分別緩緩注入試模中(各制備3個樣品),注入時不得使氣泡混入,在室溫中冷卻30-40min,然后分別放入15℃、25℃的水浴中,放置時間為1h-1.5h。b.取出保溫后的試樣連同底板移入延度儀的水槽中,再將試模兩端的孔分別套在滑板及槽端固定板的金屬柱上,取下底板和側模,開動延度儀,注意觀察試樣在水中變化及拉伸情況,到試件拉斷時,延度儀的讀數即為冷補瀝青混合液的延度測定值(按JTJ052-2000中T0605-1993方法操作)。

  4.2.2.3軟化點

  a.將摻配好的冷補瀝青混合液、蒸發后的冷補瀝青混合液分別徐徐注入試樣環內至略高于環面為止(各制備2個樣品),試樣在室溫中冷卻30min后,用熱刮刀將試樣刮與環面平。

  b.將試樣連同金屬支架一齊放入盛有5℃±0.5℃蒸餾水的燒杯中養生15min后,試樣連同燒杯等移至放有石棉網可調溫電爐上,將鋼球放在定位環中間的試樣中央,立即開動振蕩攪拌器,使水微微振蕩,并開始加熱,使杯中水溫在30min內調節至維持每分鐘上升5℃±0.5℃,試樣受熱至底板時,立即讀取溫度,準確至0.5℃(按JTJ052-2000中T0606-2000方法操作)。

  參考文獻:

  [1]JTJ052-2000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程[S].

  [2]JTJ058-2000公路工程集料試驗工程[S].

  [3]JTJ032-94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S].

  [4]JTJ036-98公路改性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S].

  [5]JTJ073-96公路養護技術規范[S].

  低溫環境下對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影響論文 篇10

  摘要:針對農村公路瀝青路面,結合實例,圍繞幾種較為常見的路面病害,對病害處治、養護等相關技術進行闡述,得出農村公路養護至關重要,是農村經濟發展必然前提的結論。

  關鍵詞:農村公路;瀝青路面;養護管理技術

  1工程概況

  如今,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逐漸得到相關部門的關注和重視,但由于農村公路具有“點多,面廣與線長”等方面特點,使得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存在很大的難度,此外很多農村公路在前期建設中由于建設資金投入少,地質較為復雜,使得公路后期養護存在一定隱患。因此,在農村經濟日益發展的背景下,對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進行優化和改進十分重要。現將惠水縣管養農村公路作為研究對象,對公路瀝青路面的養護與管理方法和技術進行深入分析。惠水縣管養農村公路全長約1274.49km。

  2農村公路瀝青路面常見病害

  2.1路面裂縫

  裂縫在瀝青路面上較為常見,裂縫一旦形成,路面上的積水會通過裂縫進入基層,使得基層土體受水的作用和影響變得軟化,導致路面承載能力下降,進而產生不同程度的破壞,縮減公路使用壽命。針對裂縫的主要產生原因,不同位置所對應的產生原因與處理方法也不盡相同。目前主要運用兩種處理方法,根據裂縫的實際產生原因與狀態,將裂縫分成橫向與縱向,并在此基礎上逐漸衍生出龜裂、塊裂等形式。

  2.2路面松散

  對于農村公路而言,路面松散的'主要表現形式為坑槽。公路長時間受到行車荷載的作用,路面自身材料若出現粘結不足的情況,就會出現坑槽現象,其深度通常超過2cm,對行車舒適度會有很大的影響,一經發現必須及時處理,否則會有一定幾率釀成安全事故。坑槽病害的產生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施工過程中所用瀝青材料存在質量問題,如含蠟量相對較低,未滿足標準要求;混合料出現離析情況,加之環境因素等方面的影響,使得路面出現溶解現象,最終造成坑槽。

  2.3其他路面病害

  除裂縫與松散外,推移、翻漿以及泛油等在農村公路中也十分常見。其中,路面推移屬于典型的面層問題,如果推移問題較輕,可重新噴灑瀝青,鋪設一層礦料或進行碾壓。而如果推移問題較為嚴重,則必須進行重新鋪筑。翻漿的產生與環境因素及載荷息息相關,近年來超載運輸現象屢禁不止,對農村公路造成了極大的損害,其中就包括路面翻漿。泛油主要和溫度等外界因素有關。

  3農村公路瀝青路面養護管理技術

  3.1裂縫處治技術

  農村公路的瀝青路面在完成修建后裂縫會隨時間的推移而變長、變多。調查顯示,絕大多數裂縫由凍、干縮現象引起,并未對行車與基本結構造成嚴重影響。如果路面上出現單一的縱橫裂縫,則需及時封閉交通,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以免裂縫進一步發展,并防止積水、雨水等通過裂縫進入基層,對基層造成破壞。在對裂縫進行處理時,應根據所選處理方法優化施工組織與方案,比如在運用熱瀝青灌縫時,縫寬應控制在6mm之內,可使用熱瀝青或者是專用材料進行灌縫,以此有效預防水體進入裂縫。

  共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摘 要:此外,針對較為嚴重的裂縫情況,只采取單一的封縫已全無作用,應根據路面實際情況盡早進行面層修補。根據相關施工經驗的總結得知,我國北方地區的路面裂縫處理應盡量在四、五月份進行,因為此時的路基在一年中最為穩

  關鍵詞: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論文

  此外,針對較為嚴重的裂縫情況,只采取單一的封縫已全無作用,應根據路面實際情況盡早進行面層修補。根據相關施工經驗的總結得知,我國北方地區的路面裂縫處理應盡量在四、五月份進行,因為此時的路基在一年中最為穩定,裂縫表現明顯,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車轍處治技術

  針對由于表面磨損嚴重而出現的車轍,應使用銑刨機對路面上隆起的部分進行鑿除,并對車轍進行翻松,清理干凈后使用小噸位壓路機進行碾壓,最后鋪上粘層瀝青并再次碾壓。施工中應注意禁止增加鑿除厚度,僅對空隙進行填補即可。由于路面材料橫茬推移而出現的車轍,可按照以上程序對車轍進行銑高補低,以此恢復原有的橫坡。

  3.3麻面處治技術

  由于氣溫較低而形成的麻面病害,可使用瀝青封層技術進行處理。通常情況下,大多使用中粒稀漿或粗粒稀漿進行施工。對于農村公路而言,瀝青灑布罩面較為常用,其厚度不得超過2.5cm,實際用油量需保持在0.8~1.2kg/cm2范圍內。由于氣溫較高而形成的麻面病害,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挖除重鋪。

  3.4坑槽處治技術

  (1)坑槽清理使用人工進行清掃,將由開挖產生的碎塊、塵土清掃出坑槽,坑槽當中不得留有任何雜質。對于廢渣的處理,應以見到固體層為基準,同時對坑槽周邊的雜物進行清理,為后續施工做好準備。(2)涂刷粘油層粘油層選用乳化瀝青,實際用量控制在0.3kg/m2左右,由現場施工人員使用小型機具進行噴灑,要確保噴灑的均勻性。(3)材料攤鋪使用人工進行材料攤鋪,在開始施工前,應根據坑槽的尺寸預先確定出材料用量,實際攤鋪系數為1.2,坑槽填滿以后其中央高度應少高出四周。(4)材料碾壓使用小型壓路機進行碾壓,碾壓順序為由中心向四周。在施工中為提升新舊材料間的粘結性,可適當使用熱瀝青實施封邊處理。坑槽處治時應對以下幾個要點引起重視:①施工前對坑槽病害范圍、程度、深度等進行測定;②修補以前必須清理坑槽,并確保坑槽始終處在干燥的狀態;③攤鋪材料前,需要在坑槽的底端均勻涂抹一層粘層油,并對涂抹的厚度進行控制;④按照分層的方法進行夯實,鋪筑必須一次成型;⑤根據實際情況使用乳化瀝青進行封邊,以此防止水體滲透對其內部結構造成損害。

  4結束語

  農村公路是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渠道,可為經濟的快速發展創造必要的條件。因此,農村公路發展與社會穩定與繁榮存在著十分緊密的聯系,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切實注重農村公路瀝青路面養護是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的。

  參考文獻:

  [1]郝培文,郝孟輝,王慧.農村公路瀝青路面養護新技術[J].筑路機械與施工機械化,2009,(7):14-17,8.

  [2]孫禾,于玲,包龍生,等.遼寧省農村公路瀝青路面病害特點及養護對策的研究[J].北方交通,2008,(8):64-67.

  [3]洪曉陽.農村公路瀝青路面養護管理淺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6):227.

【低溫環境下對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影響論文】相關文章:

瀝青混凝土路面病害防治措施論文01-14

淺談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質量控制論文01-17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論文01-18

瀝青路面施工合同8篇04-18

混凝土路面施工合同范本02-25

關于混凝土施工技術論文01-18

瀝青混凝土合同06-19

瀝青路面施工合同(通用8篇)08-30

【薦】混凝土路面施工合同范本03-1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栗坡县| 利津县| 磐石市| 沁阳市| 绍兴市| 光泽县| 龙岩市| 肥东县| 河曲县| 鸡东县| 梧州市| 泸西县| 平山县| 板桥市| 尚志市| 宁海县| 慈溪市| 离岛区| 天峻县| 阿勒泰市| 西乌珠穆沁旗| 辽阳县| 平泉县| 竹北市| 新化县| 高青县| 寿阳县| 庄浪县| 灌阳县| 芦溪县| 鄂托克前旗| 萍乡市| 临夏县| 铜鼓县| 香港| 太原市| 阳江市| 旌德县| 酉阳| 日照市| 涿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