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長春市幼兒園戶外游戲場的現狀及改進措施論文
現代意義的游戲場是指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通過對空間的設計和安排以及一定的游戲設備和材料(包括天然的和人造的材料)的提供而形成一種有結構的戶外游戲環境。兒童游戲場是了解兒童期本質的良好場地,能夠給予使用者身體、語言和視覺的最大潛在互動。
一、幼兒園戶外游戲場的價值及發展歷程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規定:幼兒戶外活動時間在正常情況下每天不得少于2小時,寄宿制幼兒園不得少于3小時。幼兒園應有與其規模相適應的戶外活動場地,配備必要的游戲和體育活動設施,并創造條件開辟沙地、動物飼養角和種植園地。
(一)戶外游戲場的價值
1.培養兒童的運動能力。幼兒期是人體各部分器官與系統發育的關鍵階段。適宜的體育活動可促進幼兒骨骼和肌肉的發育,陽光、空氣、溫度和濕度對兒童的皮膚、呼吸系統、神經系統等。在游戲場內跑、跳、攀、爬、擲、推、拖、滾,可促使兒童掌握基本運動技能并熟練化,各類游戲活動和多樣的器材,可促使兒童基本運動技能均衡發展,并積累和豐富不同性質的運動經驗。
2.提供探索的空間。戶外游戲場為兒童提供了探索環境的機會,是兒童發現自然界“奧秘”的“課堂”。在探索發現的過程中,兒童要學會合作、遵守規則,對于發展幼兒的心理健康和提高社會交往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溝通能力等具有積極的意義。
(二)戶外游戲場的發展歷程
伴隨對兒童戶外游戲價值的認識不斷深入,戶外游戲場從最早的“傳統游戲場”一直到“創造性游戲場”,共經歷了四個階段。
1.第一階段:傳統游戲場的發展。19世紀以前,兒童是在天然的戶外游戲場地盡情游戲。在花園里照顧植物、種植花草、觀察昆蟲和鳥類,探訪古城堡或荒廢的地窖,戶外盡情地奔跑、玩球類游戲或戰爭游戲等成為最初形式的戶外游戲,兒童活動的花園、古城堡和地窖等成為傳統意義上的戶外游戲場,被稱為“傳統游戲場”。
2.第二階段:現代游戲場的發展。19世紀末,出現了慈善濟貧性質的托幼機構和有專人管理的游戲場,被稱為“現代游戲場”。現代游戲場是把單獨的器械或設備組合在一起,增加了游戲的復雜性與趣味性,不同的活動區域(通常為車道、大型組合游戲器械、自然區和養殖區)豐富了兒童不同類型的游戲和學習活動。
3.第三階段:冒險性游戲場的發展。二戰給丹麥的城市留下了許多廢墟,成為兒童非常喜歡的“游戲場”。丹麥的風景畫畫家C.TH.索倫森及其助手發現了這一現象,于是他們為兒童申請保留這樣一塊廢墟作為兒童的游戲場,為兒童提供舊汽車、盒子、木板、工具和木材等材料,在成人的指導下,清理廢墟、自己動手搭建疾子、養殖農作物、動物等。第一座富有創意的冒險性游戲場就此誕生。
4.第四階段:創造性游戲場的發展。隨著日」代的發展,人們對兒童的關注不僅僅局限在身體素質方面,還越來越重視兒童的心理精神層面,注重促進兒童的情感、認知和社會性發展。因此,戶外游戲場的設計也隨之發生改變,除了能夠鍛煉兒童基本運動技能,還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認知、情感和社會性的發展,此類游戲場被稱為“創造性游戲場”。
二、長春市幼兒園戶外游戲場的現狀
研究者選取了長春市區的18所幼兒園(1(所公立園和8所私立園),通過現場觀察和訪談,對戶外游戲場現狀進行了調查。
(一)長春市幼兒園戶外游戲場的自然環境
1.戶外游戲場地設施質量整體良好。由于各園辦園規模不同,場地的面積也各有不同。其中,公立園的場地面積遠大于私立園。各園根拒自身面積大小,招收相應人數,使密度大小適中。18所樣本園的場地都鋪設沙、泥土或草坪,且定期清理或更換,質量呈良好狀態。
2.游戲場的區域設置比較豐富。戶外游戲一般可分為大型組合運動器械區、集體運動場、車道、玩水區、玩沙區、種植養殖區和自然區、角色游戲和表演游戲區、游戲小屋、美工區這九大區域。通過對18所樣本園戶外游戲場的調查發現,戶外游戲場中最常見的區域是大型組合運動器械和集體運動場,擁有率達到100%。較為常見的區域有車道、玩水區、玩沙區和種植養犀區,擁有率分別為66.7%,72.2%,77.8%,81.3%。其他類型的游戲區域則相對少見。
3.游戲場的'安全性較高。18所樣本園戶外游戲場所用的材料均是耐用、無毒、經濟的,游戲場地無危險物,用草坪或塑膠材料鋪設成。游戲設施功能完善、安全牢固,有定期檢修和例行性的維護,有相應的防護措施,尤其對于大型組合運動器械,下面鋪設一定厚度的具有柔軟性和彈性的材料,例如沙、膠墊、木屑,為兒童創設了安全舒適的戶外游戲場地。
(二)長春市幼兒園戶外游戲場的非自然環境
1.能夠激發兒童參與游戲,滿足身體運動的需要。18所樣本園的設施設備適合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使用,具有體能上的挑戰性。兒童從戶內到戶外通行無阻,通道較為寬闊,可容納2- 3名兒童并排行走。場地和游戲設施設備都涂刷明亮鮮艷的顏色,起到刺激兒童的感官,吸引兒童接近的作用。場地周圍種植綠色植被,不僅美化了戶外環境,還營造了輕松自然的氛圍。
2.對兒童的情感和社會性發展的促進不足。多數樣本園區域數量較少,游戲設施種類單一,造成兒童的游戲活動單一。角色游戲和表演游戲區的缺少,使兒童社會類游戲不能較好地開展,對兒童的社會性、角色扮演能力、情緒和情感的表達、語言、想象力和積極的自我概念的發展促進不足。
3.對幼兒認知發展的促進不足。游戲環境不具有動態性,其固定性會使兒童失去好奇心。缺少成人和兒童共同制作創造的部分,阻止了兒童探索、認知能力的發展。
三、幼兒園戶外游戲場的改進策略
通過對幼兒園戶外游戲場狀況的調查和分析,提出以下改進幼兒園戶外游戲場的策略。
(一)游戲場與自然環境相結合
1.利用自然元素和材料創造寓教于樂的游戲場。大自然是兒童最好的游戲場,設計戶外自然游戲場時,盡量以天然的材料為主。尋找身邊可利用的自然材料作為游戲場的建構材料,如枯樹干、樹枝、石材。例如,大型的石材用于分割空間或是創造出小假山、小石頭屋;中型或者小型的石材,則可用于玩沙域、路面或是兒童座椅。水也是很好的構建元素,根據水的流動性,可以設計出深淺不同和形狀不同的兒童玩水池。
2.因地制宜地設計幼兒游戲場。利用自然條件,因地制宜地設計兒童游戲場,在設計戶外游戲場時要根據幼兒園所在地的氣候變化特點考慮到游戲所受到的氣候限制,創建有特色的游戲場。
(二)游戲場地形式多樣化
根據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各年齡段的不同需求,設計難度層次不一、多區域、多功能的游戲場,增添種類多樣的游戲設施和游戲器材,并及時更新換代。根據各領域的功能,安裝相匹配的設施,在安全、舒適、有趣的基礎上,為兒童提供具有動態性和能互動啟發的游戲環境。
(三)合理利用游戲場的空間
兒童的危險意識淡薄,劃定活動范圍,設立明確的邊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證兒童的安全。兒童沉浸于活動之中時很難對外部環境的干擾做出快速反應,邊界圍護也起到減小甚至排除外界干擾的作用。在游戲場創設時,過渡空間也應安排得當,不僅能將區域有效地隔開,還能滿足兒童探索未知空間的興趣,豐富自身的認知。
墻壁、轉角、臺階和廢舊大型材料都可加以利用,創造成豐富有趣的內部活動空間。這種空間較為隱蔽安靜,能給兒童休息、獨處機會,也是教師深入了解兒童的地方。此類空間大小要適度,若空間太大孩子沒有歸屬感和安全感;若空間太小,當發生緊急情況或意外時,大人不方便及時進入。任何內部空間和邊界的設計都要遵守安全性原則,既要有利于兒童自我保護,又要方便教師觀察看護。
【淺析長春市幼兒園戶外游戲場的現狀及改進措施論文】相關文章:
改進應用寫作教學論文12-28
中小企業管理團隊素養現狀及強化措施論文08-07
淺析畢業論文寫作的意義論文12-08
語言類專業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現狀及應對措施的論文08-04
淺析外貿英語信函的翻譯技巧論文08-11
提高專科畢業生論文寫作質量的措施論文08-24
淺析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策略研究的論文03-23
淺析小學語文如何開展寫作教學論文07-22
胃藥市場銷售狀況及營銷淺析論文11-23
淺析初三英語寫作教學的基本方法論文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