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探究中國現代汽車工業技術的創新論文
摘要:本文通過論述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歷程,提出應當尋求適合我國汽車發展的模式,在降低貿易壁壘、擴大開放的同時,抓緊自主創新。建立科研、設計、生產三位一體的汽車研究與開發體系。同時借鑒其他國家的精華之處,與我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使我國的汽車發展模式在探索中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獨特之路,走向光明。
關鍵詞:汽車工業;技術創新能力;自主創新
1.我國汽車工業基本情況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中國加入WTO,中國汽車工業進入全面開放和迅速發展的新時代。這一時期,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具體表現在:
1.1汽車產量保持增長勢頭
汽車產量從1978年的14.9萬輛增加到2007年的888.24萬輛同比增長22.02%比上年凈增160.27萬輛;汽車銷量879.15萬輛,同比增長21.84%,比上年凈增157.60萬輛。轎車產量也由最初的幾乎空白增加到472.66萬輛。自2006年起,中國汽車產銷量僅次于美國和日本,居世界第3位。
1.2汽車工業在開放環境中競爭
根據我國加入WTO的協議,到2006年,進口轎車和客車的關稅降到25%,火車關稅降到20%-30%;5年后完全取消配額。中國汽車工業在政府保護逐步降低的狀態下,應對外部競爭,遇到的挑戰是空前的。競爭的結果是,中國汽車工業產量、銷售量均已居于世界前3位;技術水平有了較大提高;國際競爭力大幅提高。
1.3汽車消費需求結構得到改善、汽車市場規模持續擴大
汽車消費對象從以公款購車為主逐步向以個人購車為主的多元化消費結構轉變,消費地域有以城市消費市場為主向城鄉全方位消費市場轉變。加入WTO后,中國汽車市場持續迅速擴大。轎車銷量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新車銷售市場。中國汽車市場成為拉動全球汽車市場的最重要因素。
2.我國汽車工業技術進步概況
改革開放開始時,中國汽車工業與發達國家汽車工業在技術上整體存在著30年左右的巨大差距。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努力,通過引進技術與自主開發相結合,目前中國汽車工業在整體上與國際先進水平的技術差距已經縮短到5~10年。
3.我國汽車工業技術創新能力與國外的比較分析
汽車工業技術創新活動,包括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產品的研究開發、制造工藝的改進以及新材料的利用等方面。下面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察我國汽車工業的技術創新能力。
3.1研究開發經費投入
我國汽車企業每年的研發費用只占銷售額的1%,甚至更少,而國外一般為3%~5%。例如,福特汽車公司2004年投入的研發費用為74億美元,占銷售收人的4.31%;通用汽車公司近三年的研發費用也平均達到62億美元,占銷售收入的3.20%。
3.2科研人員投入
高水平科技人員的數量、優秀管理人才的數量及其占汽車工業就業人數中的比例是影響汽車工業技術創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我國汽車產業自主創新能力薄弱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汽車產業研發人才短缺的現象十分嚴重。據統計,歐美發達國家汽車行業的研發人才一般都要占到全行業的30%以上,而我國汽車行業的研發人才卻僅占全行業的8%。有關專家有預測,現階段我國汽車產業的人才缺口已達50萬。
3.3專利申請數量
專利申請數量也是衡量一國研發能力的重要標準。就我國汽車產業而言,從量的方面看,2003年,我國的專利申請數達到182226件,位居世界前列,然而細細分析,情形卻不容樂觀。從質的方面看,我國的專利申請項目中,產品外觀設計創新占絕大部分,并且有逐步上升趨勢,而發明創作和實用新型技術的研發相對較少。
4.我國汽車工業技術創新能力建設存在的問題——自主創新能力有待提高
在中國汽車工業發展中已形成了某種程度的路徑依賴。合資企業在新車型推出和關鍵技術方面過多依賴跨國公司;中方在合資企業的產品本地化改進、投資、采購、市場開拓等經營發展方面缺乏主導權。
跨國公司出于其全球戰略和占領中國汽車市場的考慮,抑制合資企業自主開發能力的形成,并控制技術開發的關鍵環節,以保持實際控制權。有的公司還在合資企業內部弱化中方原有的技術開發部門,使其主要從事本土化工作。
目前國內零部件產品對技術輸入有較強的依賴性。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在某些中低附加值產品方面具有相當的開發能力;在汽車關鍵零部件的技術開發方面具有一定能力,但是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甚大,尚不具備進行基礎研發、同步開發、系統開發和超前開發的能力。許多關鍵零部件僅僅是仿制外國產品。
5.提高我國汽車工業技術創新能力的對策建議
盡管我國汽車工業的技術基礎較差,產品開發能力較弱,但我國有不斷提高汽車工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有力條件,如:中國經濟發展迅速,汽車市場前景廣闊;有良好的潛在人才資源,只要采取的政策、措施科學有力,就一定能把我國汽車工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提高到一個新水平。為此,應采取以下措施:
5.1加大研發資金投入強度
研發是支柱產業的靈魂,汽車工業的研究發展與應用要求加強對研發的投入并成立研發中心,這樣才能夠吸引、培養企業所需要的研發人才,才能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拓寬資金來源渠道企業提高自主創新研發能力需要大量資金,單靠企業自身遠遠不夠。這一方面要求政府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對研發多投入資金并注重財政資金投入績效;另一方面要積極拓寬研發資金來源,充分利用金融機構借貸、風險投資機構等向研發注入大量資金
5.2造就一批高水平的技術創新人才隊伍
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隊伍及其作用的發揮程度是決定一個產業技術創新能力的關鍵因素。因此,一方面要提高科技人員占汽車工業職工人數的比例,加強技術交流和人才培養;另一方面,要形成一種適應市場的要求,促進人才輩出,充分發揮人才價值的競爭機制和激勵機制。
5.3深化實施以標準、專利為核心的知識產權戰略
由于我國汽車行業尚未建立完整的專利——戰略研究機構,缺乏專門研究人員和研究經費,難以開展系統的調研工作,沒有形成完善的理論體系。因此,我們建議汽車工業的主管部門應發揮政府的宏觀管理和協調作用,根據國家經濟發展的總體戰略方針,針對我國汽車工業面臨的國內和國際環境及條件,分析我國汽車工業的特殊性,應加快制定國家技術標準政策盡快實現自主知識產權為核心的技術標準體系,同時增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能力。
5.4制定支持汽車行業及企業技術創新的有效政策
制定支持汽車行業及企業技術創新的有效政策。自主創新是汽車工業發展的關鍵,已成為政府、汽車工業及企業的共識。但是,迄今為止,政府在促進汽車工業自主創新方面仍未推出真正有效的具體政策。在政府已推出裝備制造業振興政策時,具體推動汽車工業技術進步政策的出臺,已經非常急迫。
目前,汽車工業研究產業共性技術、關鍵性技術的平臺缺乏,政府有必要對為全行業服務的研究機構予以重點支持,并且對基礎性、公共性研究項目加大政府的財政支持力度。對于解決汽車工業面臨的能源、資源、環境問題的研究機構和研究項目,政府不僅要在資金、人才等方面大力支持,而且要具體參與領導和組織項目的實施。
政府還可以通過財政稅收政策,支持與汽車工業發展密切相關產業的研究與開發,尤其是新能源、新材料、新環境保護領域的研究開發。政府還應當做好新能源、新材料、新環境保護技術的前期市場導入工作,對新能源、新材料、新環境保護技術的前期應用給予部分的財政支持和稅收優惠。
【參考文獻】
[1]肖鵬,劉國新.我國轎車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建設[J].當代經濟管理,2006,(02).
[2]王冰.我國汽車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分析[J].價值工程,2008,(10).
【探究中國現代汽車工業技術的創新論文】相關文章:
教學創新之我見論文01-18
汽車營銷論文06-17
畢業論文如何創新10-08
創新管理論文11-04
關于大數據時代下的隱私保護探究論文04-14
新能源汽車論文07-24
新能源汽車論文07-26
企業管理創新的研究論文12-02
中國夢論文 3000字07-15
中國夢論文 3000字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