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收入差距治理措施探究的論文
摘要:本文應用外部性理論、不完全契約理論及間接定價理論,對企業內部從業者的收入分配差距的成因進行深入分析,并指出在發展中減少、消除收入分配差距的可能性。
關鍵詞:新制度經濟學;收入分配;壟斷;超額利潤
一、企業內部收入分配差距的新制度經濟學解釋及治理措施
(一)從外部性理論來看收入分配差距。新制度經濟學用產權觀點來闡述外部性問題,認為兩類情況會導致外部性的出現:一是產權界定不清。如果產權界定足夠清楚且不存在交易費用,這類外部性就可經由雙方談判來解決;二是法律禁止交易雙方自愿談判。這方面比較典型的例子是使用奴隸勞動制度。在使用奴隸勞動的社會,由于法律禁止了奴隸的談判自由,奴隸的勞動報酬只能滿足其最低生活需要,使用奴隸的企業并沒有承擔奴隸勞動的全部成本。這種外部性導致奴隸與企業主在收入上有更大的差距。如果法律允許雙方自由談判,外部成本就成為企業生產成本的一部分,外部性內部化了。現代企業用工過程包括人員招聘、談判、簽約、培訓、上崗幾個階段,在簽約前,一般遵循的是自愿原則,勞資雙方可以就工作時間、崗位、報酬進行自由協商。但勞動者一旦進入企業成為簽約員工,這種自愿協商的原則將被行政命令原則所取代,雙方轉變為命令與服從的關系,員工的自由談判權不復存在。資方為其自身的利益考慮,憑借其特權把一些損害強加于員工方面,而這種強加的做法不會違背法律的規定和先前的協議。這一過程中外部性就產生了,員工沒有得到勞動的全部報酬,企業也沒有付出勞動的全部成本。因此,法律上對企業員工自由談判權的禁止性規定,是企業內不同層次從業者收入差距過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從不完全契約理論看收入分配差距。新制度經濟學把交易作為分析的基本單位,而交易本質上是一種契約關系。不完全契約理論認為,在一個不確定的世界里,要在簽約時預測和描述到所有的可能狀況并達成完全一致的意見是不可能的,契約中總會留下未被指派的權利和未被列明的事項,這樣的契約就是不完全契約。勞動合同本質上是一種不完全契約,勞資雙方在剩余權利上存在嚴重的不對稱。員工只享有有限的特定權利,而資方幾乎享有全部剩余權利。這為資方合法占有剩余收入的行為提供了充分的空間和可能性。而剩余收入來源于企業員工的勞動,剩余收入分配的不均衡意味著員工勞動與收入的背離,員工與資方收入分配必然出現較大差異。企業經營的越成功,剩余收入越多,兩者之間差距就越大。
(三)從間接定價理論看收入分配差距。間接定價理論認為企業的功能在于節約交易中的直接定價成本(即市場交易成本)。市場直接定價由于以下幾個原因而變得成本高昂:交易數量過大;消費者對產品的每一組成部分缺乏詳細信息;分解要素投入者貢獻的困難。這意味著,通過代理人的專業考核來取代消費者對要素所有者的每一項活動或貢獻的直接定價會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率。這一結果導致企業的出現,此時代理人成為企業的真正所有者和控制者。由于代理人的資本和勞動投入實際上沒有進行市場交易,不能進行直接定價,因此,就通過代理人所擁有的剩余索取權和剩余控制權,進而實際所取得的剩余收入作為其投入和產出的間接價格。從間接定價理論所揭示的企業定價過程看,其中最為關鍵的是代理人的出現。代理人一方面為取得投入要素的使用權而與其它要素所有者討價還價,另一方面就整個產品與消費者討價還價。代理人本身的要素投入定價則取決于產品定價與其他要素定價之間的差額,這就是企業的剩余收入。如果在這里將要素投入僅僅看作是勞動要素,那么在現代企業中,代理人與員工的收入分配的差距不借助其對生產資料的占有同樣可以實現。換言之,收入分配差距問題不僅僅限于私營企業,如果在國營和集體企業中存在所謂的“企業家或者中心代理人”,收入差距過大問題同樣可以存在。
(四)收入分配差距過大的治理措施與經濟效率。現代企業中,由于法律的禁止性規定、契約的不完全或間接定價方式的存在,企業實際控制方能夠取得相對于其他各方的占優權利,其內容包括剩余控制權和剩余索取權,憑借這些占優權利,實際控制方可以在勞動成果的分配中取得更多的份額,由此形成企業分配中差距過大的問題。因此,減輕問題最主要的措施應該是限制或減少控制方的占優權利,并讓剩余控制權和剩余索取權在組成企業的各方之間均衡分配。具體存在多種解決方式,如,加強工會的力量,提高員工集體談判能力,可有效減少外部性效應;對《勞動合同法》的條款進行修訂,加強對員工權利的保障,并在具體簽約中進一步明確關于特定權利的規定,以減少甚至消除資方所享有的剩余權利;通過國家立法,對剩余權利在企業各方之間進行強制性分配,盡量使剩余權利更為均衡和明確。
以上措施,如果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是完全能夠做到的,但現實中卻是另一番景象,剩余權利廣泛存在于各類企業組織中,很多企業甚至有意強化剩余權利的非對稱分配。如,中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過程中,企業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突出剩余權利的地位,并將剩余權利由企業各方分享轉移至企業特定一方或少數幾方所獨享。這一轉變方式中所蘊含的是效率與公平之間的矛盾,即消除收入差距與提高經濟效率之間的矛盾。
二、由壟斷所造成的行業間收入分配差距及治理措施
(一)超額利潤來源于不完全的市場競爭結構。在經濟學中,利潤這個概念的含義是,企業的銷售收入與企業的生產費用兩者之間的差額。其中生產費用包括工資、利息、租金及折舊,如果兩者相等,稱企業獲得正常利潤,因為在生產費用中已經包含了生產要素的正常回報,如果存在差額,則稱作超額利潤。經濟學上的利潤與會計核算上的利潤不是一個概念。根據微觀經濟學的市場結構理論,在完全競爭市場,不可能存在超額利潤,企業只能獲得正常利潤。而在不完全競爭市場中,由于信息的不充分,或者技術以及人為設置的進入障礙等,企業則可以獲得超過正常利潤的`收益,即超額利潤。
一種傳統觀點認為,超額利潤是對企業家才能的一種回報。企業家在經營中不斷尋找市場機會并降低生產成本,從而獲得超出一般水平的利潤。企業家的才能和作用的確不能忽視,但超額利潤的出現,歸根結底來自于市場的不完全競爭。各種形式的壟斷、高額的交易成本、消費者信息的缺乏等等,沒有一個因素是企業家才能的結果,恰恰相反,它們是企業家才能得以實現的前提。還有一種觀點認為,超額利潤是企業家主動承擔高風險的回報。不能否認,在很多領域先進入者要承擔較大的失敗風險,因此獲得一段時間的超額利潤正是對風險的補償,那就再正常不過了。但是從長期平均來看,成功與失敗的幾率必然相互抵消,超額利潤是不可能存在的。在所謂的高風險領域,持續的超額利潤的存在必然是某種壟斷因素造成的。
從更深層面來分析,企業超額利潤的存在是企業財產所有權壟斷的必然結果,這類似土地所有者獲取的絕對地租。任何企業都或多或少存在專用性資產,比如專利技術、專用設備、專用人力資本等,這些資產在市場交易中存在經濟租金,其轉化形式就是超額利潤。可以將企業財產所有權分為財產控制權與財產收益權,如果將其中的收益權看作控制權的延伸,則經濟租金自然歸屬于企業;但如果將財產控制權與財產收益權視為兩種完全不同性質的權利,而財產的收益并不單純取決于企業的財產控制權,更取決于市場結構的特征,經濟租金也就不必然歸企業所有。
綜上分析,從長期來看,企業超額利潤是市場的不完善造成的。而市場的不完善或缺陷,主要表現為壟斷,正是壟斷所產生的高額利潤導致了行業間巨大的收入差距。這一結論表明:一方面,通過完善市場降低企業的壟斷程度,從而造成企業利潤的下降,是無可厚非的;另一方面,對企業超額利潤的直接削減具有某種正當性與可能性,因為超額利潤來源于企業無法控制的眾多因素。因此,根治分配差距的首要措施就是打破壟斷,構建自由競爭的社會環境。如果暫時無法打破壟斷,也可以采取相應政策削減壟斷者的收入。征收超額利潤所得稅是一個值得考慮的政策。
(二)超額利潤所得稅的正當性證明。超額利潤所得稅是指對企業超出正常利潤以外的部分征收的所得稅。對于超額利潤所得稅,可能存在兩種反對意見:一是認為是對企業財產權的侵犯;二是認為會抑制企業對利潤的追求,從而降低生產效率。
反駁第一種意見的理由是,如果將收益權認為是一種附條件的所有權,則超額利潤所得稅只是將原本不屬于企業的一部分收入依法拿走而已。產權經濟學認為財產權的穩定是至關重要的,它可以使市場參與者對未來形成穩定合理的預期,從而激發有效率的經濟行為。侵犯財產權的主要表現就是破壞產權的穩定,使得人們無法形成合理預期。而超額利潤所得稅則不會對財產權的穩定帶來損害,在法律上明確的界定后,企業對未來的所得是可以清楚預測的。因此,超額利潤所得稅既不是對財產權的直接侵犯,也不會間接損害財產權的穩定性。
對于第二種反對意見,涉及到所得稅是否改變企業行為動機,進而影響企業效率的問題。可以用一個簡單的經濟學模型來說明。假設:企業是一個利潤最大化生產者;企業的生產不存在外部性,因此企業的私人成本、收益與社會成本、收益相一致。用x代表企業產量,R(x)代表企業的銷售收入,c(x)代表企業的生產成本,w代表企業的利潤,t代表超額所得稅率,則企業的稅后利潤為:r=(1-t)[R(x)一c(x)]。為使企業的利潤最大化,產量要滿足的邊際條件為:R’(x)=c’(x),這與沒有所得稅時利潤最大化的邊際條件是完全相同的。因此,主張超額利潤所得稅會影響企業的行為是缺乏理論依據的。企業是按照利潤最大化目標來行動的,所得稅并沒有改變企業的目標和約束條件,當然也不會改變企業的行為,這也是經濟學上將所得稅稱作直接稅的原因所在。
從新制度經濟學及壟斷理論的視角來分析分配問題,顯然更為清晰和細致。一個并不完善的社會是收入分配差距存在的根本原因,因而收入分配差距屬于歷史范疇,在人類社會逐步完善的過程中,必然會逐步減少并最終消除。現實中人們之所以容忍收入差距的存在,甚至鼓勵擴大差距,完全是基于對經濟效率的追求,是社會在公平與效率之間不得不做的現實和痛苦的選擇。
【社會收入差距治理措施探究的論文】相關文章:
收入差距英語四級作文05-26
中國收入分配差距太大,工資該怎么漲?06-13
《路史》的寫作特征探究論文07-29
治理沙漠化論文開題報告08-02
關于治理沙漠化的論文開題報告09-13
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探究論文04-03
關于教師備課探究開題報告的論文07-24
廢水綜合治理論文提綱范文07-20
高中英語寫作教學探究的論文06-19
提高專科畢業生論文寫作質量的措施論文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