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會計準則國際化的必然趨勢論文
摘要: 隨著國際間經濟合作,相互投資的不斷增多,國際資本市場不斷發展壯大,這就使會計國際化更確切地說是會計準則的國際化成為不可逆轉的大趨勢。正如美國會計學家喬伊和繆勒所言:會計的歷史是一種國際化的歷史。為正確認識這一進程,理解會計準則國際化的成因尤其重要。
關鍵詞:會計準則;國際化
1 國際間貿易及投資的增大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西方發達國家不僅進一步推進了商業資本和貨幣資本的國際化,而且大規模地實行了生產資本的國際化。戰前,在這些國家中生產資本的輸出為數有限,而且主要集中在發展中國家。戰后,生產資本輸出在全部資本輸出中的比重逐漸加大,并取得了決定性的地位,同時,生產資本的輸出重點已由發展中國家轉移到發達國家。這是戰后資本國際化的獨特現象。
從國際貿易來看,大多數歐洲國家和新興的工業化國家,國際貿易額通常均超過國民生產總值的25%。國際貿易如此頻繁,數額如此巨大,以致當今世界上不存在孤立的市場,各國的經濟活動息息相關,國際貿易成為各國經濟聯系的重要紐帶。
2 金融資本市場的國際化
過去,企業所需資金一般只靠國內供應,但是當國內缺乏必要的資金時,那就必須依靠外資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一些國家為了恢復經濟都曾大規模引進外資。
當前,雖說資本的國際化移動比較自由,但它還要受當地市場規則,慣例和政府規章法令的約束。為了擺脫這種約束和管制,許多投資者采取了下述對策,即把某一特定貨幣的存放業務,移到該貨幣發行國的境外進行。例如,在歐洲經營美元的存放款和債券買賣市場,就可以不受美國金融法規的約束,這種離岸市場(Offshore Market)是目前國際化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于資本市場的國際化,我們應該注意到,某一國際化的資本市場并沒有脫離原來的國內資本市場,即資本市場的國際化是指國內資本市場的國際化,而不是在其以外重新建立一個國際化資本市場。也就是說,國際資本市場的前身是國內資本市場。從形式上看,所謂國際化,就是國外的資本需求者和國外的資本供給者同時或分別進入這一市場。在這里,國外的資本需求者與國內的資本需求者同時競爭這一市場上的資本供給者;與此同時,國外資本供給者也在與國內資本供給者一道競爭這一市場上的資本需求者。由此看出,國際化的資本市場中,投資者要對世界各國企業的會計信息進行比較,以作出風險與報酬相適應的決策。
3 跨國公司的發展
跨國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也叫多國公司(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或國際公司(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這些不同的名稱都是用來表示其“多國性”,用以區別那些只在一個國家內經營的“單國性”公司。R。H。派克(R。H。Parker)認為,跨國公司要以制造和提供勞務為主要活動,至少在兩個國家開展經營的公司。雷蒙德·弗農認為:跨國公司是由共同的所有者組成,銷售額在1億美元以上,按共同的經營戰略并在兩個國家以上開展活動,全部資產的20%以上由海外子公司所有的企業。
1974年,聯合國經社理事會作出決議,將多國性公司稱為跨國公司。1980年,聯合國經社理事會跨國公司委員會就跨國公司的定義達成以下一致意見:①跨國公司是指一個工商企業,組成這個企業的實體,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經營業務,而不論是采用何種法律形式經營,也不論其在哪一經濟部門經營。②這種企業有一個中央的決策系統,因此是有共同的政策,這種政策可反映企業的全球戰略目標。③這種企業的'各個實體分享資源、信息并承擔責任。
對于跨國公司,喬伊和繆勒認為它具備以下長處和短處:
(1)長處:①高效率的經營活動;②向很多國家輸送知識和技能;③有意義的經濟和社會的開發力量。
(2)短處:①超越大多數國家的法律;②國際化經濟剝削組織;③玩弄強權的戰略。
不管跨國公司的長處如何,我們必須承認,會計準則國際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協調國際間會計信息的可比性,而這種協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跨國公司推動的,協調的種種努力也主要是圍繞跨國公司進行的,因此可以將跨國公司視為推動會計準則國際化的重要經濟力量。跨國公司的東道國和母國的政府旨在通過會計準則國際化來加強對跨國公司經營活動的控制。盡管跨國公司在母國的母公司與在東道國的國外子公司在法律上獨立,但在經濟上是一個統一體,這些子公司成為跨國公司全球經濟體系中的一部分。母公司為它們制定共同的經營戰略,在統一的市場原則下,它們與母公司一道在世界范圍內轉移資源。因此,存在這樣一種可能:跨國公司跨國界的戰略利益會損害其母國或東道國的國家利益。事實上,跨國公司已使這種可能成為現實,尤其在發展中國家,這就是跨國公司往往既受贊譽又遭遣責的原因。基于這種可能和所面對的現實,跨國公司的母國和東道國政府力圖要求跨國公司合并母公司和國外子公司的會計報表,以反映整個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跨國公司的東道國大多數是發展中國家,在與跨國公司打交道的過程中往往處于不利的地位,因而更為迫切地需要和要求跨國公司在編制合并財務報表的同時提供母公司的會計報表,揭示更多的財務與非財務信息,以便有效地監督和控制跨國公司的經營活動。
然而,現實的狀況是世界上幾乎沒有一個國家的會計準則與另一個國家的會計準則完全一致,跨國公司的母公司遵循母國的會計準則,國外公司則被要求遵循東道國的會計準則。故其信息的可比性是極為有限的,而信息的可比性對于信息使用者來說是極其重要的,有關一家企業的信息,若能與另一家企業的類似信息相比較,若能與本企業其他期間或時點的類似信息相比較,其有用性將大大提高。信息,尤其是定量信息的重要意義,在很大程度上有賴于使用者把它與其他指標相聯系的能力。由此可見,針對跨國公司旨在提高其財務報表的可比性而推進的會計準則國際化,是符合跨國公司的母國政府和東道國政府利益的,并成為他們控制跨國公司經營活動的重要手段,這也使得他們成為會計準則國際化最為積極的支持者之一。
【淺析會計準則國際化的必然趨勢論文】相關文章:
人才測評的必然趨勢02-11
淺析畢業論文寫作的意義論文12-08
淺析外貿英語信函的翻譯技巧論文08-11
淺析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策略研究的論文03-23
胃藥市場銷售狀況及營銷淺析論文11-23
淺析小學語文如何開展寫作教學論文07-22
淺析初三英語寫作教學的基本方法論文08-14
淺析醫療保險制度完善路徑論文07-22
大學生醫療保險問題淺析論文07-21
小企業會計準則的變化科目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