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研究論文
跟著醫療技能的開展推行及使用,全息理論的思維和觀點在醫療實踐中得到充分使用,形成了全息醫學的根本框架。它的研討和使用給醫學醫治供給了一個全新的開展方向,具有嚴重的理論含義和有用價值。
全息理論的核心思維和主要觀點為世界各個部分之間是全息關聯的一致全體,在世界全體中各個部分以及各個子系和體系、體系與世界之間均全息對應。簡而言之,各個部分之間是可以相互推斷出來的,且存在著相似性。近幾年來,跟著技能的不斷開展和前進,現代醫學確診技能也在逐步完善,全息理論開始使用到實踐醫學中。“全息”可以依據部分反映全體特征,復原全體印象,各個部分均為全體的縮影,貯存著整個物理的全息信息,關于醫學研討具有重要含義。在中醫學中全息理論得到廣泛的使用,具有操作簡略、便利、經濟、安全、副作用少等特色,具有現實含義。
1、全息醫學研討背景
1937年張穎清先生發現了第二掌側全息穴道群,經過對第二掌骨側穴道群散布規則的討論及研討,發現了人體的許多全息元,為全息理論的開展和研討供給了理論依據和實踐含義。同時發明了生物全息醫治儀,臨床實踐驗證了人體結構的全息特性,為全息醫學的實現供給了根底。
2、穴道散布全息律
張穎清先生發現了第二掌骨側穴道群排布的規則,經研討發現這些規則相當于人體的一個縮影。人體各個部分、各個體系均遵從相同的散布規則,表達了穴道散布的全息率。在中醫確診中,這些穴道可以直接反響病況位置,身體各個部位是相互作用聯絡的。如各節肢體系的遠心端是頭穴,近心端是足穴,而頭穴與足穴銜接的重點是胃穴等。
相應的兩節肢總是敵對級連在一起,穴道散布依據人體組織器官而確定,如頭穴包含有耳醫治時則應在頭穴的兩邊。在確診與醫治的過程中可以直接依據全息穴道散布找到關鍵點,可以有用反映疾病,確定確診方向,進步確診功率。
3、全息穴道散布特色
全息穴道的定位是影響全息醫治成果的關鍵因素,所以在使用和推行的過程中有必要徹底地把握全息穴道定位,準確判別,明晰把握全息穴道。下面主要從以下方面,闡述人體全息穴區散布的特色。
點狀全息元。人體的全息元單元可能以一個“點”呈現。每一個單元根本可以反映人體三個體系的特性,所以一般能判別和醫治三種以上不同的病理特性疾病,這是“點”狀全息元的根本特性。如臟門穴的全息性表現在心、肺、肝、脾、腎五臟有病均可取臟門穴。
線狀全息元。線狀全息穴是全息穴比較遍及的一種表現形式,如人的五臟六腑對應的是督脈、華佗夾脊、膀胱經,從而具有了同等全息特征。每一條線狀全息元都有相應的對應點,且相互之間互相聯絡,賦予全息特性。
面狀全息元。面狀全息元更為形象地說明了全息元為人體的投影,是特化的全息胚。依據對應聯系可直接進行確診和醫治,在醫學確診中結合面狀全息元分區的散布規則,可以有用進步確診的準確性,且操作便利。如面部、鼻部均可以經過全息胚形象投影。
體狀全息元。體狀全息元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的全息胚投影體,所以可以有用地對全息穴道進行定位,明晰把握穴道的散布。大全息包含小全息。大全息包含小全息是指人體各個部分的全息是相關的,大全息區域范圍大,小全息包含上述的點、線、面、體。一般來說在確診選穴的過程中,應該先小全息后大全息,這樣才干保證選穴的準確性。
4 、全息理論在中醫望診中的`使用
全息現象遍及存在,在中醫理論中,人體作為一個客觀存在的一致全體,由各個體系、器官組成,它們之間是密切相關的,而疾病的呈現也會伴跟著全體性的改變。關于中醫確診,一向偏向于憑借外部信息來推斷,從外部信息來判別人體內部的狀況,這種確診辦法正是全息理論在中醫望診中的使用。下面主要從面診全息觀、眼診全息觀、舌診全息觀三個方面詳細闡述全息理論在中醫望診中的實踐使用。
面診全息觀。中醫認為面部可以比較全面地反映人體身體狀況。面部又分為若干個部分,別離指不同的臟腑。
依據《內經》相關的論述面部區域的劃分辦法可以分為兩種:《棺木·五色》分候法和 《素問·刺熱》分候法 。如前者可以將面部劃分為額—首面和闕上—咽喉等;而后者可分為腦門—心和鼻顎—脾等。在中醫確診中,面部與臟腑歸于分屬聯系,均可以不同程度地反映身體全體狀況,這也是全息理論在中醫望診中的表現之一。
眼診全息法。中醫確診中眼部可以直接反映人體狀況,眼的不同部位可以代表身體的五臟。據《靈樞·大惑論》記載,“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睛,血之精為絡,其窠氣之精為白精,肌肉之精為束縛。”在中醫確診中,調查眼睛的各個部分可以有用確診相關部位的疾病。
舌診全息觀。舌為心之苗,在中醫確診中經過調查舌各個部分的色彩能有用判別病況部位,如舌尖反映心肺、舌中反映脾胃、舌根反映腎、舌兩邊反映肝膽。臟腑的病理狀況均可在舌上得到表現,充分使用了全息理論。
5、結語
全息醫學的研討,關于醫學范疇的開展具有重要作用,具有極高的有用價值。在中醫理論體系中,全息理論逐步被認知和推行,其精華與本質早已浸透在中醫理論中,特別在中醫望診中的使用。全面把握全息理論的確診辦法,關于疾病的前期預測、防治具有重要的臨床含義,在醫治過程中把握特定的穴道,可有用進步醫治作用。
參考文獻:
[1] 李萊田,田道正,焦春榮,等.全息醫學大全[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xx:1.
[2] 藍立群,劉良倚.全息思維在中醫學中的使用[J].有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xx,12(6):28.
[3] 朱文峰.中醫確診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xx.
[4] 孫國杰.針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能出版社,20xx:194-206.
[5] 虛靜.望診與健康[M].北京: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19xx:146-153.
[6] 曹寧芳.淺議生物全息律與中醫望診[J].陜西中醫,20xx,22(11):676-677.
【中醫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中醫臨床研究論文的寫作方法09-28
中醫學術論文摘要的寫作與翻譯研究論文07-26
中醫論文的參考文獻09-24
遼寧中醫論文寫作格式08-18
中醫畢業論文的書寫格式詳解01-30
中醫學碩士畢業論文提綱范文06-15
中醫學畢業論文提綱模板參考01-24
中醫學士論文格式模板11-04
企業管理集成研究論文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