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齡留學生持續增加
低齡留學(指在國外讀小學、初中、高中)已成為最受關注的一個話題。近日,林爸爸帶著才上小學二年級的兒子林立(化名)在蘇州市因私出國服務中心辦理留學新西蘭的有關手續,這也是目前蘇州出國留學年齡最小的孩子。
七八年前,說到低齡留學還是個稀罕事,因為費用較高,大家很容易把低齡留學和土豪聯系在一起。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教育國際化的快速發展,蘇州出國留學的學生越來越多,低齡化趨勢日益顯著。根據2015年美國國土安全局發布的數據,近五年來留學就讀初高中的中國留學生數量增長近三倍,蘇州市各大留學中介每年成功申請的低齡留學生人數每年以50%的速度遞增。隨著蘇州版“小別離”愈演愈烈,蘇州的低齡留學生現狀如何,在國外遇到問題了該怎么辦,都成為大家關注的問題。
蘇州有一群小留學生
為各自的理想而出國留學
據了解,蘇州目前的低齡留學生中以高中生為主,最小的留學生是小學二年級。說到低齡留學不得不提到費用,蘇州市因私出國服務中心顧問沈亞萍介紹,以美國高中為例,根據不同的城市、學校,一年的學費、生活費在30到50萬人民幣不等。
記者在采訪當中發現,蘇州的低齡留學家長們都非常理性,大多都是提前一兩年甚至三四年就開始準備的。這些家長有外企高管、律師、高科技企業的私營業主,還有資深海歸等,文化層次普遍較高,他們送孩子出國的原因大致分三種情況。
A:逃避中高考型
張媽的兒子正在星海中學讀初二,她說自己肯定患上了中產階級憂慮癥。以兒子的成績能考上個四星高中都不容易,再想想考大學,真不敢往下想。朋友孩子的學習成績比兒子強很多了,去年高考成績也就剛達到本一線,不要說讀本一的大學了,選個本二的好專業都難。
張媽憂慮地告訴記者,看了朋友孩子的情況,從去年高考后,她就開始關注各種留學信息。她把蘇州的各大留學中介都跑了個遍,最后選定了一個很專業的留學顧問加了微信、QQ,以便隨時咨詢。張媽說好在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比較強,也還算愛學習,性格也很開朗,完全符合出國留學的這幾個條件。她現在已經開始為兒子去美國讀高中準備起來了,現在最大的困境就是要說服雙方的老人。
B:名校夢想型
有一部分低齡留學生出國的原因是希望有更多的機會進入世界名校。張先生的兒子就是其中一個,目前就讀于洛杉磯的一所著名的私立高中,目標就是沖刺美國常春藤的大學。張先生向記者講講述了他的一個觀點,在蘇州讀所四星高中不難,可申請大學時美國的大學可不知道這是一所名牌高中呀,這也是他為什么要花200萬送兒子來美國讀知名高中的原因。
已在美國學習三年的丁強(化名),絕對是有理想的那一類。他初二就來到美國讀書,目標就是在美國取得醫生資格證。他在微信上告訴記者,之所以初中就來到美國學習,是因為想申請醫學院,需要提供在美國高中的成績。要求學生高中四年的成績要全A;大學要申請生物或化學專業,成績也要全A,畢業后才有資格申請醫學院。記者問丁強,這么小的年級獨自出國留學,遇到困難怎么解決,他說只要有夢想,什么都不是困難。
C:幸福童年型
林立(化名)是記者采訪中年齡最小的孩子,才讀兩年級,赴新西蘭留學的申請正在辦理中。林立對出國留學完全是懵懵懂懂,只覺得新西蘭應該是個很好玩的地方。林爸爸是一位在海外生活了十多年的資深海歸,他已經做好了陪讀的準備。
林爸爸說,他本來是想讓兒子到澳大利亞讀書的,因為去年7月1日開始,國際學生可以到澳大利亞讀小學了,但是小學的簽證只有兩年,是否需續簽還沒有先例,所以就選擇了新西蘭。林爸爸告訴記者,他覺得國內的小學壓力太大,在國外小學生是無比幸福的,就是以玩為主,讓孩子有個快樂的童年是最重要的。
送不送出國,都是因為愛
孩子在國外遇到問題怎么辦
孩子到了國外,總會有諸多的不適應,碰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么小的年紀,父母又不在身邊,家長總有一種夠不著的感覺。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蘇州的孩子在國外讀初高中基本上都沒有學業問題,就是有也是極個別的。主要的問題來自和國外同學的溝通融合,特別是和寄宿家庭之間的溝通問題尤為嚴重,有的孩子甚至半年就換了三四個寄宿家庭。
A:退一步,海闊天空
想取得美國醫生資格證的丁強,剛去美國后就和同學鬧了一些不愉快。當時丁強住的宿舍是那種套間,每人一個房間,共用一個客廳和廚房。他習慣每天晚上十點準時睡覺。可是其他同學還聚在一起打游戲,吵得他無法入睡。丁強說自己當時想都沒想,就像在家里一樣,走出房間對著正在打游戲的同學大叫了一聲:“別吵了,我要睡覺了。”沒想到同學們把游戲的聲音調得更響了,他這才意識到當時說話的口氣不對,但也不想去解釋什么,只好拿被子蒙住頭睡覺。第二天,丁強本來是7點起床的',結果六點就起床做早飯,搞得乒乒乓乓的,讓其它同學也沒法睡覺。
于是,戰爭就這樣開始了。同學打游戲從晚上12點,延遲到半夜一點、兩點,游戲的聲音是越開越大;而丁強的起床時間從早上的7點,提前到六點半,五點半,起床后故意制造出各種聲音。丁強媽媽說那些日子她要崩潰了,每天發微信安慰兒子,并勸他別死要面子,大家都退讓一步,海闊天空。好在丁強聽從了媽媽的建議,雙方很快就握手言和了。最終達成了一個協議,平時十點后就不能游戲,周末可以玩到十二點。而丁強每天起床后也不能再影響大家休息了。就這樣一場“戰爭”終于化解了。
丁強媽媽告訴記者,千萬別以為家長把孩子送到國外就解放了,家長如果想了解孩子,讓他把你當做朋友,你就必須多多學習。學習怎樣和孩子溝通,了解國外的各種信息,至少當孩子和你發牢騷時,你能提出一些有幫助的建議。有了問題不要一味的指責孩子,如果孩子什么都不愿和你說,哪天孩子要告訴你什么,那一定是出了大事,會讓你追悔莫及。
B:別在寄宿家庭當客人
低齡留學的孩子家庭經濟條件都比較好,很多孩子在出國前想像美國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可沒想到很多寄宿家庭的的經濟條件比起自己家來可差遠了,這種失落也是孩子和寄宿家庭不愿溝通的原因之一。
任何問題都是兩方面的,有的寄宿家庭會給孩子制定一些很奇怪的規定,比如書包只能放在地上;浴室里放一個鬧鐘,限制洗澡時間;不能進廚房等等。而留學生也會有很多問題,比如吃飯時本該是家庭情感溝通的時間,有的孩子不管你問什么問題,只顧低頭玩手機,很沒禮貌;每天吃完飯,寄宿家庭四歲的女兒都知道幫忙收盤子,而小留學生則覺得這些和他無關,直接進房間休息。這也和家長的教育有關,很多孩子一吃完飯家長就會說什么都別管,休息一下趕快看書去吧。
蘇州博匯國信留學顧問葉華說,孩子住在寄宿家庭,監護人有責任和義務關心照顧你,可是他們也需要得到情感上的回報,千萬不要有我是花錢買服務的想法。有空可以幫寄宿家庭做些事,增進感情,比如周末幫“爸爸”除草,平時幫“媽媽”做一些簡單的家務,飯后陪寄宿家庭的孩子玩耍一會,讓自己努力成為其中的一份子。當你和寄宿家庭有了感情,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專家建議低齡留學沒有好壞
只有適合不適合
每次一提到低齡留學,總是一個頗為爭議的話題。很多支持低齡留學的家長坦言,升學壓力是他們出國留學最直接的原因。
在大學當老師的吳媽媽說,在全球國際化的今天,未來是屬于國際化人才的。但對于一個中國人來說,首先是中國化的人才,如果把中國的特色都丟了,如同一棵樹沒有了根。低齡留學讓孩子過早接觸西方文化,而弱化了中國傳統文化并不可取。初高中的孩子價值觀還沒有形成,孩子過早離開父母也是一種損失,因為父母永遠是孩子的第一老師。而蘇州市因私出國服務中心總經理馮偉則認為,每個人的成長都需要磨練,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孩子從小在國外生活學習是多方面能力的培養,這是一種寶貴的經歷。不要簡單地去判斷國內教育、國際教育的優與劣。我們不僅需要傳統教育,更需要國際化和多元化,相信在眾多的教育中,總能選擇到一款適合的。低齡留學好不好,并沒有一個絕對的評判標準,需要從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家庭的經濟能力等多方面考量,總之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低齡留學生持續增加】相關文章:
低齡留學生出國前需要準備什么05-15
低齡留學指南06-20
英國低齡留學注意事項10-03
2017年英國低齡留學申請指南05-28
增加員工歸屬感03-05
留學低齡化趨勢明顯-烏克蘭成“留學黑馬”02-28
怎樣增加員工的歸屬感02-28
持續學習成就智慧人生勵志文章03-28
持續學習,成就智慧人生的勵志文章03-28
計算機專業就業比例持續走低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