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要加班費的法律依據
在法定的工作時間外繼續勞動的,可所要加班費。加班費怎么算?有哪些法律依據?索要加班費法律依據《勞動法》第四十四條規定以及《工資支付暫行規定》,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人單位應當按照標準支付高于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的情形。
《勞動法》第四十四條規定: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勞動部《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十三條規定,用人單位在勞動者完成勞動定額或規定的工作任務后,根據實際需要安排勞動者在法定標準工作時間以外工作的,應按以下標準支付工資(一)用人單位依法安排勞動者在日法定標準工作時間以外延長工作時間的,按照不低于勞動合同規定的勞動者本人小時工資標準的150%支付勞動者工資;
(二)用人單位依法安排勞動者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按照不低于勞動合同規定的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標準的200%支付勞動者工資;
(三)用人單位依法安排勞動者在法定休假節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勞動合同規定的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標準的300%支付勞動者工資。
實行計件工資的勞動者,在完成計件定額任務后,由用人單位安排延長工作時間的,應根據上述規定的原則,分別按照不低于其本人法定工作時間計件單價的150%、200%、300%支付其工資。
經勞動行政部門批準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其綜合計算工作時間超過法定標準工作時間的部分,應視為延長工作時間,并應按本規定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
實行不定時工時制度的勞動者,不執行上述規定。
延伸閱讀:
四種不能拒絕的加班
在一般情況下,加班是要得到勞動者的同意的,但是法律也規定以下四種情況的加班是必須的,不要征求勞動者的意見。
●發生自然災害、事故或者因其它原因,使人民的安全健康和國家財產遭到嚴重威脅,需要緊急處理的;
●生產設備、交通運輸線路、公共設施發生故障,影響生產和公眾利益,必須及時搶修的;
●必須利用法定節日或公休假日的停產期間進行設備檢修、保養的;
●為完成國防緊急任務,或者完成上級在國家計劃外安排的其它緊急生產任務,以及商業、供銷企業在旺季必須完成的生產任務。
【索要加班費的法律依據】相關文章:
索要加班費工資基數如何確定04-26
最新醫療事故索要賠償的辦法有什么03-19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法律依據02-24
加班費怎么計算01-25
加班費要納稅嗎10-07
元旦加班費算幾天02-01
醫療事故賠償法律依據及計算方式03-20
醫療事故賠償法律依據及計算方式03-20
臺灣上班族的勞工假日加班費02-13
元旦加班費是哪幾天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