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簽勞動合同二倍工資仲裁時效從何時起算?
未簽勞動合同二倍工資仲裁時效從何時起算?下買哦你具體請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第一款規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以上是法律關于不簽訂勞動合同二倍工資的規定,由于沒有明確規定二倍工資的時效從何起算,問題就來了,是自勞動者入職后領取當月工資時逐月起算簽訂勞動合同之日起算?還是勞動者只要在不簽訂勞動合同第十二個月起一年內的任何一天主張均有效?
對此二倍工資的起算方法,不同的地方法院均做了相應的規定。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廣東省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關于審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座談會紀要》第15條規定:“勞動者請求用人單位支付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二倍工資差額的仲裁時效,依照《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第一款、第二款和第三款的規定確定。用人單位應支付的二倍工資差額,從勞動者主張權利之日起往前倒推一年,按月計算,對超過一年的`二倍工資差額不予支持。”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北京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關于勞動爭議案件若干疑難問題的解答意見》第30條規定:“二倍工資”中屬于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勞動報酬的部分,適用《調解仲裁法》二十七條第四款的規定;增加一倍的工資屬于懲罰性賠償的部分,不屬于勞動報酬,適用《調解仲裁法》二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即一年的仲裁時效。“二倍工資”適用時效的計算方法為:在勞動者主張“二倍工資”時,因未簽勞動合同行為處于持續狀態,故時效可從其主張權利之日起向前計算一年,據此實際給付的“二倍工資”不超過十二個月,“二倍工資”以按月計算為宜。
我們還是看一個廣東省高院的判例吧。
【裁判要旨】
用人單位因未依法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而額外支付的一倍工資應隨勞動者正常的勞動報酬一起逐月發放,而勞動者在領取當月工資時就應當知道用人單位是否依法支付了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二倍工資。因此,勞動者在領取當月工資時就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故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二倍工資差額的仲裁時效期間應當自勞動者入職后領取當月工資時逐月起算。
【案情簡介】
勞動者韓清因與用人單位深圳市特科合家具配件有限公司(下稱特科合公司)勞動爭議糾紛一案,主張不簽訂勞動合同二倍工資,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2014)深中法勞終字第2454號民事判決(以下簡稱二審判決)不予支持。因不服中院判決,向廣東省高級人民院申請再審。
韓清認為,雙方在2010年2月6日至2011年1月4日之間沒有簽訂勞動合同,但是本人是在離職后到法院及勞動局咨詢,才得知自己的合法權益被侵害,并于2013年10月29日提起勞動仲裁,并未超過1年的時效規定。韓清主張未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二倍工資差額有法律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以下簡稱《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的規定,特科合公司應當自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向我方每月支付二倍工資差額。
【法院意見】
關于特科合公司應否支付未簽訂勞動合同以及未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二倍工資差額的問題。用人單位因未依法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而額外支付的一倍工資應隨勞動者正常的勞動報酬一起逐月發放,而勞動者在領取當月工資時就應當知道用人單位是否依法支付了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二倍工資。因此,勞動者在領取當月工資時就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故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二倍工資差額的仲裁時效期間應當自勞動者入職后領取當月工資時逐月起算。本案中,韓清至2013年10月29日才申請仲裁,故其主張的2010年2月6日至2011年1月4日的未簽訂勞動合同二倍工資差額,已經超過一年的仲裁時效,二審判決對該主張不予支持,并無不當。至于未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二倍工資差額,缺乏法律依據,二審判決不予支持,亦無不當。
【法院判決】
據此,廣東省高院于2014年10月20日作出(2014)粵高法民申字第2187號
民事裁定書,駁回再審申請。
【實務指引】
廣東法院目前的做法是,不簽訂勞動合同的二倍工資,從應當簽訂而簽訂勞動合同的次月起就開始起算仲裁時效,并實行逐月計算。即勞動者在簽領當月工資時就應當明知其權利被侵犯,故應付二倍工資之日起的一年仲裁時效內,每過一天即減少一天。此規定的目的,是法院認為二倍工資雖名為工資,但并非勞動報酬,而是懲罰性款項,故不能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中關于勞動報酬的規定,即“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而只能適用“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因此,如用人單位存在未簽訂勞動合同應付二倍工資情形的,勞動者應當及時主張權利,因為在廣東地區,關于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二倍工資差額的仲裁時效期間,司法實踐的做法,是自勞動者入職后領取當月工資時逐月起算。
【未簽勞動合同二倍工資仲裁時效從何時起算?】相關文章:
克扣工資的仲裁時效有多久03-08
加班工資時效問題04-22
二倍工資的計算基數06-20
員工未休年假工資補償標準06-16
簽勞動合同應該注意什么02-17
簽勞動合同注意的事項02-14
簽勞動合同的注意要點02-14
單位可以從工資中代扣哪些費用09-08
簽勞動合同時的注意事項02-15
簽勞動合同的應該注意的事項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