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時,為維權留個心
每年都有百萬畢業生大軍浩浩蕩蕩進入職場。由于缺少社會經驗,權益屢屢被侵害,就這一問題,為大家推薦一些維權的“訣竅”,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掌握法規政策
筆者曾開展過一個小調查:100個求職者中,有40%的人知道《勞動合同法》,但不清楚具體內容;有10%的人知道《勞動合同法》中的部分內容,只有1%的人熟悉《勞動合同法》,還有49%的人不知道《勞動合同法》。
這個調查雖然有一定局限性,但至少說明勞動者對法律法規的知曉度和熟悉度還有待加強。在此,筆者建議勞動者不僅要熟悉《勞動合同法》,還應了解一些關于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女職工保護等方面的政策法規。畢業生年輕,有活力,自學能力比較強,完全可以通過自學來掌握勞動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規。已經畢業的大專生小軍,應聘了一家私營企業的計算機程序員崗位。到單位報到的第一天,人事主管拿出實習合同,告訴小軍,由于他是畢業生,沒有工作經驗,根據公司慣例,先實習半年,實習期間不交金,每月工資為1200元,半年后根據實習情況來決定工資和待遇。
此時,小軍想到自己曾學過《勞動合同法》,知道實習合同和勞動合同的差別,自己已經畢業,應該與單位建立勞動關系。據此,小軍向人事主管提出這一要求。最終,小軍用法律知識保護了自己的合法權益,小軍與單位簽訂了勞動合同,也享受到了應有的待遇。
筆記常備于身
經常有勞動者感嘆求職陷阱太多,有單位冒名招聘,有單位虛假招聘,有單位變相收費⋯⋯的確,市場上有一些企業存在合同不規范、待遇福利無保障等諸多問題。防止受騙的最好辦法,就是常備筆記本,把應聘情況記錄下來。接到面試通知時,對照著筆記本,辨別真假。除此之外,筆記本上還可以記錄求職過程中的`細節,以便進一步了解企業和崗位。
我曾經遇到過一個案例,小王剛畢業時,他的求職路走得很不順,畢業幾個月來他已經參加了不下10場招聘會。他網絡簡歷天天投,面試通知倒也有,只是當他橫跨大上海、興致勃勃準備一展身手的時候,才發現自己上當了,不是被要求先參加自費培訓,就是推銷保險,甚至還要購買產品,真正有效的面試少之又少。在職業指導師的建議下,小王開始記筆記,把所有自己曾經投遞過簡歷的單位及崗位信息記錄下來,收到面試通知后,先甄別該面試通知的真假,再去面試,省去了不少煩惱。
從此以后,小王養成了常記筆記的好習慣。后來,在職場上他也是筆記本常備在手,這一習慣深得領導賞識,畢竟一個人連自己的權益都不能用心維護,又怎會對公司的權益上心呢?
巧用咨詢平臺
各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系統提供了很多公益性的咨詢服務系統,有網絡咨詢平臺,如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服務網;有現場咨詢平臺,如各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常設的咨詢窗口。勞動者一旦有需要咨詢的事項,或者權益受到侵害,可充分利用政府公共資源,及時咨詢,維護自己的權益。對于善于利用網絡技術的畢業生來說,可以通過在線咨詢之類形式,咨詢各類勞動保障問題。
高職畢業的小李已經工作三年了。三年來,單位從未給小李繳納社會保險金,也從未支付加班費,更別提年休假、高溫費了。小李總想著,有個工作崗位不容易,怎么能和單位提條件呢?他也不知道自己這樣提是不是合法,是不是合理,有沒有依據。殊不知,小李有情,單位無情。就在三年勞動合同期滿之際,單位無情地終止了與小李之間的勞動關系。小李來到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維權,但是由于仲裁時效為一年,而小李的很多訴訟請求遠遠超過了一年的時效,無法被受理。
問起小李為何不早點維權?小李委屈地說自己不懂法,既不知道自己有哪些權益,也不知道權益受到侵害后找哪個部門維權。要不是同學提醒,他連仲裁途徑都不知道。因此,當我們的權益受到侵害時,不管懂不懂法,至少得有咨詢的意識。碰到問題及時咨詢,這樣才能保護好自己的權益。
畢業生踏入職場,必將面臨紛繁復雜的社會,從學生的角色轉型為社會人的角色,其間有許多曲折和挫折。只有不斷加強法制意識,提高對法律法規的理解能力,及時采取有效的維權途徑,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切實保護好自己。
【求職時,為維權留個心】相關文章:
職場維權:“頂班員工”工作時身亡02-09
職工維權 四成為女性05-26
為農民工維權并非僅是討薪02-06
求職季,職場人如何進行維權?02-15
求職季,職場人如何進行維權?05-27
大學生求職 維權刻不容緩10-28
大學畢業生求職如何維權06-17
維權不能坐等02-10
過勞死如何維權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