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中考的5個經典技巧
第一,充分利用考前五分鐘。
按照大型的考試的要求,考前五分鐘是發卷時間,考生填寫準考證。這五分鐘是不準做題的,但是這五分鐘可以看題。發現很多考生拿到試卷之后,就從第一個題開始看,給大家的建議是,拿過這套卷子來,這五分鐘是用來制定整個戰略的關鍵時刻。之前沒看到題目,你只是空想,當你看到題目以后,你得利用這五分鐘迅速制定出整個考試的戰略來。
學生拿著數學卷子,不要看選擇,不要看填空,先看后邊的六個大題。這六個大題的難度分布一般是從易到難。我們為了應付這樣的一次考試,提前做了大量的習題,試卷上有些題目可能已經做過了,或者你一目了然,感覺很輕松,我建議先把這樣的大題拿下來。大題一般12分左右,這12分如囊中取物,你就有底氣了,心情也好了。特別是要看看最后那個大題,一看那個題目壓根兒就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就把它砍掉,只想著后邊只有五個題,這樣在做題的時候,就能夠控制速度和質量。如果倒數第二題也沒有什么感覺,你就想,可能今年這個題出得比較難,那么我現在最好的做法應該是把前邊會做的題目踏踏實實做好,不要急于去做后邊的題目,因為后邊的題目不是正常人能做的題目。
第二,進入考試階段先要審題。
審題一定要仔細,一定要慢。數學題經常在一個字、一個數據里邊暗藏著解題的關鍵,這個字、這個數據沒讀懂,要么找不著解題的關鍵,要么你誤讀了這個題目。你在誤讀的基礎上來做的話,你可能感覺做得很輕松,但這個題一分不得。所以審題一定要仔細,你一旦把題意弄明白了,這個題目也就會做了。會做的題目是不耽誤時間的,真正耽誤時間的是在審題的過程中,在找思路的過程中,只要找到思路了,單純地寫那些步驟并不占用多少時間。
第三,一定要培養自己一次就做對的習慣。
現在有些學生,好不容易遇到一個會做的題目,就快速地把會做的題目做錯,爭取時間去做不會做的題目。殊不知,前面的選擇題和后邊的大題,難易差距是很大的,但是分值的含金量是一樣的,有些學生以為前邊題目的分數不值錢,后邊大題的分數才值錢,不知道這是什么心理。所以希望學生在考試的時候,一定要培養自己一次就做對的習慣,不要指望騰出時間來檢查。越是重要的考試,往往越沒有時間回來檢查,因為題目越往后越難,可能你陷在那些難題里面出不來,抬起頭來的時候已經開始收卷了。
第四,好的閱讀的方法
我們怎能不讀書呢?我們怎能錯過書籍的滋養和撫慰呢?英國19世紀著名的學者約翰·盧伯克爵士曾說,“借著書的幫助,人類度過了多少難關,撫慰了多少憂患和悲戚,使憂傷的時光重沐愉悅的陽光,借著書的啟示,我們獲得了完美而爽朗的思想,使得個人能夠超越自己。”是的,書是人類永遠的朋友。它提供給我們美好的景象,它提醒我們痛苦的存在,它使我們保持樂觀、善良與寬容的品質,它既是我們?望世界的窗口,亦是前人為我們壘起的一座精神圣殿。
每一本優秀的書籍,都是智者留給我們的最珍貴的財富,而我們只有藉著閱讀才能獲取這筆無價之寶。但值得注意的是,同樣是閱讀,有的人能從書中悟得道理,豐潤思想,打撈出沉甸甸的寶藏,而有的人則兩手空空,一無所獲。究其原因,在于讀書方法的天壤之別。
書海無涯,而吾生也有涯 復習方法。要想用有限的時間去閱讀更多的書籍,必須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尤其是在信息時代,面對各種繁雜信息和海量書籍,善于運用科學方式去處理和閱讀更是當務之急。
經過了小學和初中階段的大聲朗讀和逐篇細讀的訓練之后,在高中和高職階段,應該掌握分類閱讀的方法。所謂分類閱讀,就是將進入視野準備閱讀的書籍劃分為不同類型,根據類型的不同而采用不同閱讀方式的一種閱讀方法。分類的目的是為了合理分配閱者的時間和精力。古往今來,人類的文化寶藏極為豐富,而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如果不結合自己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書目,不善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對待不同類型的書籍,我們就很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分類標準不同,所劃分的書籍不一樣,比如根據閱讀目的的不同,可以將書籍分成一般了解類、品味欣賞類、深刻啟迪類和深入研究類等;根據書籍性質的不同,可以將書籍分成科學類、藝術類、教育類等。英國學者培根說:“閱讀的方式不一,有些書必須淺嘗即止,有些書必須囫圇吞棗,少數的書必須咀嚼再三,徹底消化。”
第五,明確學習的目的
要想取得好的學習效果,必須明確學習目的,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智力的開發,就是將人的潛在能力作為一種巨大資源來發掘和利用的過程。這一過程大致包括以下三點。
第一,充分有效地利用現有的人才資源。
人的智慧和才能雖然有高低之分,但是,量能所用,人盡其才,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人才資源的浪費。
第二,為腦力勞動者創造有利的勞動條件。
智力是大腦的`一種功能,大腦的創造性勞動是有嚴格條件的。大腦得到物質的、精神的、信息等方面的能量,才能進行更有效的創造。
第三,通過教育使人的聰明才智得到更大發揮。
總之,智力開發既包含著對人才的培養、選拔、使用問題,又包含著對人才的教育及人才個體的自我教育問題。通過不斷學習和積累,我們還可以達到以下目標。
1.培養人文素質
“人文”泛指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我們這里談到的“人文”在內容上可以分成人文知識和人文精神。人文知識,是指文、史、哲、藝術等方面的科學知識,人文精神則指人的人格、氣質和修養。提高人文素質的關鍵在于加強四個方面的學習:
一是了解民族精神。中華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爸亓x而輕利”、“舍身而取義”、“榮辱在己,仁重義榮”這些氣節和德行,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瑰寶,也是培養青年愛國主義精神的核心。
二是掌握公民最基本的職責與義務。
三是深化集體主義觀念。中國傳統文化在如何處理個人和集體、個人和家庭、個人和他人的關系方面留下了極豐富的思想,這些思想對處理現代人與社會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都不無啟迪。
四是加強藝術修養。藝術修養對人文精神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它可以熏陶青年的高尚情操和審美情趣,這是其他因素無法替代的。我們認為,智力不僅僅包含知識因素,還包含非知識因素。非知識因素所體現的情感、情趣、意志、價值觀、責任感等方面的內容在開發人的學習興趣、增強人的奮斗精神、保障人實現既定的學習目標等方面都有其獨到的作用。
所以,智力開發,既是指知識能力的開發,也是指非知識能力的開發。培養人文素質,就是對非知識能力的開發。
2.掌握最新信息
信息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本條件之一。人類社會一經產生,就有了交換信息的活動。在商品經濟和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現代社會里,信息交換日趨增多,信息對社會發展的作用也日益明顯。約翰奈斯比特說:“事實上,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以創造和分配信息為基礎的經濟社會!毙畔⒌闹卮髴鹇詢r值向我們表明,最新信息的收集和處理將直接關系到新型人才的發展方向,關系到現代條件下工作能力的提高,F代人要提高自己的競爭能力,就要重視信息,了解現代信息的特征:文字信息迅速增長、信息的傳遞手段多樣化、信息傳播迅速、信息全球化、信息綜合化等。現代信息的這些特征肯定會對青年的智力開發帶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
【備戰中考的5個經典技巧】相關文章:
中考生備戰期末的高效復習技巧04-18
如何備戰中考11-27
如何備戰中考作文11-25
如何備戰化學中考11-24
家長怎樣和備戰中考的學生溝通11-28
備戰中考的100個學習方法05-27
初三學生備戰中考的方法04-09
初三學生備戰中考的方法介紹04-09
備戰中考的兩種復習方法04-09
談談初三語文備戰中考高效復習的策略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