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考政治復習資料:常見命題角度
對于每個學科來說,命題有很多的角度,一個問題可以從不同的方面去命題,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于中考政治復習資料:常見命題角度,歡迎閱讀!
中考政治復習資料常見命題角度 1
1.黨中央、國務院為什么必須更加重視改善民生問題?
(1)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關注民生,有助于公民權利的保障和實現。
(2)入民群眾是全面小康、和諧社會建設的主體,關注民生有利于調動人們的建設積極性和創造性。
(3)有利于解決初級階段主要矛盾,不斷滿足人民的物質文化需要。
(4)有利于踐行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促進人與社會全面發展。
(5)有利于縮小貧富差距,實現共同富裕。
(6)有利于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7)有利于維護社會的穩定,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為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環境。
(8)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表現。
(9)能夠促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的早日實現。
2.怎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怎樣才能更好地解決民生問題)
(1)要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全社會共同建設。
(2)堅持社會主義制度,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3)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這是解決民生問題的根本。
(4)要堅持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
(5)完善相關法律制度,用制度來維護社會的公平,保障民生。
(6)讓廣大人民群眾不斷從和諧社會建設中得到實惠,要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
(7)大力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社會公平。
(8)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民主權利。
3.為什么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1)現狀:當前社會總體上是公平正義的,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2)只有堅持社會公正,人們之間才能形成和諧相處的關系,社會才能穩定有序和長治久安。
(3)社會的穩定和發展離不開公平,社會發展需要正義。
4.為維護公平正義,這些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和地方政府出臺了哪些政策和措施?
(1)努力縮小城鄉之問、地區之間的差距,實現城鄉及地區的和諧發展。
(2)減免和取消農業稅。
(3)全部免除農村貧困中小學生的學雜費;
(4)積極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5)全國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
(6)完善失業下崗人員的社會保障制度。
5.我國為什么要大力發展教育事業,維護教育公平?
(1)現狀: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科學技術水平、民族文化素質還不夠高。存在教育不公平現象。
(2)地位: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又是公民的基本義務。對個人來說.教育獲取知識,知識改變命運;對國家來說,教育成就未來。
(3)意義:發展教育事業促進教育公平的實現,有利于更好地貫徹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有利于促進城鄉共同發展,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共同富裕;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權,提高公民素質;有利于提高農村人口科學文化素質,落實科學發展觀;有利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
6.國家關注教育公平的舉措有哪些?
修訂新《義務教育法》對于經費明確了政府投入的責任,要著力縮小地區間、學校間辦學差距,學校免收學雜費,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不得分重點和非重點,東西部學校建設標準要一致;落實“兩免一補”的政策。
7.請你為如何實現教育公平提幾條合理化建議。
(1)國家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化,認真貫徹和落實相關法律法規,為發展農村教育提供法律保障 (2)加大政府對農村學校的投入,改善辦學條件,為農村教育的發展提供物質保障和師資保障;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受教育的權利,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并采取措施,讓每個學生能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8.請你為解決“收入分配不公平、貧富差距大”的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堅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規范收入分配秩序,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擴大就業、鼓勵自主擇業;鼓勵創新,讓創造財富的源泉涌流。
中考政治復習資料常見命題角度 2
思想政治課的課程目標,就是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在學生身上的表現。作為課程目標的每個素養,都是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整合。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核心素養分為四個方面:政治認同、理性精神(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
◆ 具有政治認同的素養,學生應能夠:確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展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理解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擁護黨的領導;明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建設什么樣的國家、建設什么樣的社會、培育什么樣的公民最基本的價值標準,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
◆ 具有理性精神的素養,學生應能夠:用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和方法, 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矛盾;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作出理性的解釋、判斷和選擇;珍重人生價值,展現人生智慧,以銳意進取的態度和負責任的行動促進社會和諧;具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自信心、自覺性。
◆ 具有法治意識的素養,學生應能夠:理解法治是人類文明演進中逐步形成的先進的國家治理方式,解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要求;樹立憲法至上、法律權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懂得權利與義務的關系,養成依法辦事、依法維權、依法履行義務的習慣;具有法治讓社會更和諧、生活更美好的認知和情感。
◆ 具有公共參與的素養,學生應能夠:遵循有序參與公共事務的途徑、方式和規則;熱心公益事業、樂于公共服務、踐行公共道德、展現公共精神;獲得參與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的實踐經驗,具備公共交往中善于對話協商、溝通合作、表達訴求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享受人民當家作主的幸福感,表現勇于擔當的責任感。
(一)政治認同
政治認同最核心的就是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認同。政治認同最根本就是對新思想人民立場的認同。政治認同最基本的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1、認同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擁護黨的領導,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是最高領導力量;
3、明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人評價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角度一、對共產黨的認同,對人民立場的認同
【人民、生命】
1.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2.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3.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
4.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5.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6.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7.中國共產黨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
【黨的領導】
8.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9.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10.中國共產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
11.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
12.中國共產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角度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1.我國的根本制度:社會主義制度。
2.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3.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4.我國的分配制度: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5.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
6.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和最終目標:實現共同富裕。
7.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無比的優越性和強大的生命力。
8.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這是中國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9.在黨的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取得新的成就,國家富強、民族振興讓中國人更加自信。
10.社會主義制度為中國繁榮富強、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角度三、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
【民族精神】
1.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激勵中華兒女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不竭精神動力。
2.中華民族精神具有與時俱進的品格,隨著時代進步不斷豐富和發展。
3.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始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支柱,是維系我國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團結奮斗的牢固精神紐帶,是激勵中華兒女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不竭精神動力。
4.傳承與弘揚民族精神的表現在國家危難、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能夠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繼;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5.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
6.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做到落細、落小、落實;應自覺做到勤于學習、敏于思考,注重修養、勇于實踐,明辨是非、善于選擇,認真做事、踏實做人。
7.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是當代中國人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
8.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導向,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價值引領。
【傳統美德】
9.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蘊含著豐富的道德資源,熔鑄了中華民族堅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遠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傳、世世發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精神力量。
10.中華傳統美德已經融入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方式和風俗習慣,成為一種文化基因。
11.美德走進生活、走向未來,我們的人生才會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12.美德的力量在于踐行。
【理想】
13.我們要將個人理想與國家發展、民族復興和人類命運結合起來。
14.“振興中華,實現中國夢”是當代中國青年的歷史使命。
15.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個人的未來與民族的未來緊密相連。
16.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是祖國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創新的未來。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17.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少年接力奮斗。
18.只有奮斗的人生才稱得上幸福的人生;奮斗者是精神最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
19.樹立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堅定理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0.廣大青年既是追夢者,也是圓夢人。追夢需要激情和理想,圓夢需要奮斗和奉獻。
21.努力是夢想與現實之間的橋梁。努力,需要立志,需要堅持,要掌握方法。
【中考政治復習資料:常見命題角度】相關文章:
中考政治《走向世界的中國》復習資料08-23
2015中考政治復習資料(一)12-30
2015高考政治復習資料12-31
中考數學復習資料12-26
中考命題應急預案06-04
中考常見成語06-05
2015高考政治復習資料(經濟生活)09-26
2015中考歷史復習資料12-30
2015中考英語復習資料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