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中考化學知識點總結

時間:2024-05-26 08:44:33 中考 我要投稿

中考化學知識點總結【優選15篇】

  總結就是對一個時期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回顧和分析的書面材料,它有助于我們尋找工作和事物發展的規律,從而掌握并運用這些規律,不如我們來制定一份總結吧。但是總結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考化學知識點總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考化學知識點總結【優選15篇】

中考化學知識點總結1

  1、相對分子質量(Mr)

  1)“AaBbCc…”的相對分子質量=(A的相對原子質量×a)+(B的相對原子質量×b)+(C的相對原子質量×c)+……

  2) 相對原子質量可以從元素周期表中讀出,計算時一般取整(馬上點標題下藍字"初中化學"關注可獲取更多學習方法、干貨!)

  2、化學式的讀法

  1) 單質

  a)氣體:元素名稱+氣

  例:He(氦氣)、N2(氮氣)、O2(氧氣)、Cl2(氯氣)

  b)非氣體:元素名稱

  例:Ca(鈣)、C(碳)、S(硫)、P(磷)

  c)特殊讀法:O3(臭氧)、C60(碳60)

  2) 化合物(總原則:倒著讀)

  a)形如“AxBy”的化合物讀作:“B化A”,是否讀出數字,視具體情況而定

  例:NaCl(氯化鈉)、MgO(氧化鎂)、CO(一氧化碳)、Fe3O4(四氧化三鐵)、Fe2O3(三氧化二鐵)

  b)形如“AOH”的化合物讀作:“氫氧化A”,一般不讀數字

  例:NaOH(氫氧化鈉)、Ca(OH)2(氫氧化鈣)

  c)形如“NH4A”的化合物讀作:“某化銨”,一般不讀數字

  例:NH4Cl(氯化銨)

  d)形如“ABOx”的化合物讀作:“B酸A”,一般不讀數字

  例:Na2SO4(硫酸鈉)、Ca(NO3)2(硝酸鈣)、(NH4)2SO4(硫酸銨)

  e)特殊讀法:NH3(氨氣)、H2O(水)、有機物【CH4(甲烷)、乙醇(C2H5OH)等】

  3、化學式的書寫規則

  1) 單質

  a)由原子構成的`物質(稀有氣體、金屬、固態非金屬):元素符號例:He、Ne、Ar、Fe、Mg、C、S、P等

  b)由分子構成的物質(氣態非金屬、液態非金屬):元素符號+右下角數字(數字通常是“2”)例:H2、O2、O3、Br2等

  2) 化合物(總原則:正前負后)

  a)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金左非右氧最后

  例:NaCl、MgO、CO2等

  b)兩種非金屬(或原子團)組成的化合物:正前負后

  例:H2S、NaOH、NH4NO3、

  c)特殊寫法:氨氣(NH3)、有機物【甲烷(CH4)、乙醇(C2H5OH)等】

  4、化學式的意義

  1) 宏觀意義

  a)表示一種物質

  b)表示一種物質的元素組成

  2) 微觀意義

  a)表示一個分子

  b)表示一個分子的原子構成

  3) 如果化學式前面有數字,則只能表示幾個分子(只有微觀意義)

中考化學知識點總結2

  跟幾種金屬及其鹽有關的化學方程式:

  銅:

  CuSO45H2O△=CuSO4+5H2O

  現象:固體由藍色變為白色

  高溫CuO+CO=Cu+CO2

  現象:固體由黑色逐漸變成紅色,同時有能使純凈的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生成

  H2+CuO=Cu+H2O

  現象:固體由黑色逐漸變成紅色,同時有水珠生成

  Cu+2AgNO3=Cu (NO3)2+2Ag

  現象:銅表面慢慢生成了銀白色金屬

  CuCl2+2NaOH=Cu (OH) 2↓+2NaCl

  現象:生成了藍色絮狀沉淀

  CuO+H2SO4=CuSO4+H2O

  現象:黑色固體溶解,生成藍色溶液

  Cu (OH) 2+H2SO4=CuSO4+2H2O

  現象:藍色沉淀溶解,生成藍色溶液

  Fe(Zn)+CuSO4=FeSO4+Cu

  現象:有紅色金屬生成

  Cu2(OH)2CO3△=2CuO+H2O+CO2↑

  現象:固體由綠色逐漸變成黑色,同時有能使純凈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生成

  鐵:

  Fe+2HCl=FeCl2+H2

  現象:鐵粉慢慢減少,同時有氣體生成,溶液呈淺綠色

  FeCl2+2NaOH=Fe(OH)2↓+NaCl

  現象:有白色絮狀沉淀生成

  4Fe(OH)2+O2+2H2O=4Fe(OH)3

  現象:氫氧化鐵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后,會變成紅棕色

  Fe (OH) 3+3HCl=FeCl3+3H2O

  現象:紅棕色絮狀沉淀溶解,溶液呈黃色

  Fe (OH) 2+2HCl=FeCl2+2H2O

  現象:白色絮狀沉淀溶解,溶液呈淺綠色

  Fe+CuSO4=FeSO4+Cu

  現象:鐵溶解生成紅色金屬

  Fe+AgNO3=Fe(NO3)2+Ag

  現象:鐵溶解生成銀白色的.金屬

  Fe2O3+6HCl=2FeCl3+3H2O

  現象:紅色固體溶解,生成黃色的溶液

  現象:鐵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體

  Zn+FeCl2=ZnCl2+Fe

  現象:鋅粉慢慢溶解,生成鐵

  銀:

  AgNO3+HCl=AgCl↓+HNO3

  現象:有白色沉淀生成,且不溶于強酸

  AgNO3+NaCl=AgCl↓+NaNO3

  現象:有白色沉淀生成,且不溶于強酸

  Cu+2AgNO3=Cu(NO3)2+2Ag

  現象:紅色的銅逐漸溶解,同時有銀白色的金屬生成

  2AgNO3+Na2SO4=Ag2SO4↓+2NaNO3

  現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補充化學方程式:

  3Ag+4HNO3(稀)=3AgNO3+NO↑+2H2O

  現象:銀逐漸溶解,生成氣體遇空氣變棕色

  Ag+2HNO3(濃)=AgNO3+NO2↑+H2O

  現象:銀逐漸溶解,生成棕色氣體

  Cu+2H2SO4(濃)=CuSO4+SO2↑+2H2O

  現象:銅逐漸溶解,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2FeCl3+Fe=3FeCl2現象:鐵粉逐漸溶解,溶液由黃色變成淺綠色

  2Na2O2(過氧化鈉)+2H2O=4NaOH+O2

  現象:有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氣體生成

中考化學知識點總結3

  與氧有關的化學方程式:

  2Mg+O2點燃=2MgO

  現象:燃燒、放出大量的熱、同時放出耀眼的白光

  S+O2點燃=SO2

  現象:空氣中是淡藍色的火焰;純氧中是藍紫色的火焰;同時生成有

  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C+O2點燃=CO2

  現象:生成能夠讓純凈的石灰水渾濁的氣體

  2C+O2點燃=2CO

  現象:燃燒現象外,其他現象不明顯

  4P+5O2點燃=2P2O5

  現象::生成白煙

  3Fe+2O2點燃=Fe3O4

  現象: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體

  2H2+O2點燃=2H2O

  現象:淡藍色的火焰

  2H2O2MnO2=2H2O+O2↑

  現象:溶液里冒出大量的氣泡

  2HgO△=2Hg+O2↑

  現象:生成銀白色的液體金屬

  2KClO3MnO2=2KCl+3O2↑

  現象:生成能讓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氣體

  2KMnO4△=K2MnO4+MnO2+O2↑

  現象:同上,

  跟氫有關的化學方程式:

  2H2+O2點燃=2H2O

  現象:淡藍色的火焰

  Zn+H2SO4=ZnSO4+H2↑

  現象:有可燃燒的氣體生成

  Mg+H2SO4=MgSO4+H2↑

  現象:同上

  Fe+H2SO4 =FeSO4+H2↑

  現象:變成淺綠色的溶液,同時放出氣體

  2Al+3H2SO4 =Al2(SO4)3+3H2↑

  現象:有氣體生成

  Zn+2HCl=ZnCl2+H2↑

  現象:同上

  Mg+2HCl=MgCl2+H2↑現象:同上

  Fe+2HCl=FeCl2+H2↑

  現象:溶液變成淺綠色,同時放出氣體

  2Al+6HCl=2AlCl3+3H2↑

  現象:有氣體生成

  H2+CuO=Cu+H2O

  現象:由黑色的固體變成紅色的,同時有水珠生成高溫

  2Fe2O3+3H2 =2Fe+3H2O

  現象:有水珠生成,固體顏色由紅色變成銀白色

中考化學知識點總結4

  質量守恒定律

  1.化學變化中,元素和原子種類不變,但物質和分子的種類一定改變

  2.通過實驗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時,若是有氣體參加或生成的反應須在密閉容器中進行,若在敞口容器中進行,則無論得到什么數據都不能驗證質量守恒定律,也不能說化學變化前后質量不守恒

  3.根據一個物質參加反應的條件可以推斷該物質的某些性質和貯存方法

  4.可以利用化學變化中一種元素的`質量不變和H+所中和的OH-數量守恒來巧妙地解決化學計算。

中考化學知識點總結5

  一、基本概念:

  1、化學變化:無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如:蒸發、揮發、溶解、潮解等。

  物理變化: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如:燃燒、生銹、_、風化等。

  2、單質: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如:H2、O2、C、S、Fe等。

  化合物:由多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如:H2O、CO2、KClO3、H2SO4等。

  氧化物: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H2O、CO2、SO2、Fe2O3等。

  酸性氧化物: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的化合物。通常是一些非金屬氧化物,如:CO2、SO2、SO3等。

  堿性氧化物: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通常是一些金屬氧化物,如:CuO、MgO、Fe2O3等。

  酸:由H+、酸根離子組成的化合物。如:HCl(鹽酸)、H2SO4(硫酸)、HNO3(_)

  堿:一般由金屬離子和OH—組成的化合物。如:NaOH、Ca(OH)2、Fe(OH)3

  鹽:一般有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組成的化合物。

  鹽分為三種:(1)正鹽,如:NaCl、Na2CO3、CuSO4(2)酸式鹽,如:NaHSO4

 。3)堿式鹽,如:Cu2(OH)2CO3

  3、分子: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

  原子: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離子: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常見原子團如下:OH—(氫氧根)、NO3—(_根)、

  SO42—(硫酸根)、CO32—(碳酸根)、PO43—(磷酸根)、NH4+(銨根)

  中考化學復習知識點5

  1.實驗時要嚴格按照實驗規定的用量取用藥品。如果沒有說明用量,應按最少量取用:

  液體取(1~2)毫升,固體只需蓋滿試管底部。實驗剩余的藥品不能放回原瓶,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內。

  2.固體藥品用藥匙取用,塊狀藥品可用鑷子夾取,塊狀藥品或密度大的金屬不能豎直放入容器。

  3.取用細口瓶里的液體藥品,要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標簽對準手心,瓶口與試管口挨緊。

  用完立即蓋緊瓶塞,把瓶子放回原處。

  4.試管:可用作反應器,可收集少量氣體,可直接加熱。盛放液體不超過容積的1/3,試管與桌面成45°角;加熱固體時管口略向下傾斜。

  5.燒杯:溶解物質配制溶液用,可用作反應器,可加熱,加熱時要下墊石棉網。

  6.平底燒瓶:用作固體和液體之間的反應器,可加熱,要下墊石棉網。

  7.酒精燈:熄滅時要用蓋滅,不可用嘴吹滅,不可用燃著的酒精燈去點另一只酒精燈。

  酒精燈的火焰分為:外焰、內焰和焰心。外焰溫度最高,加熱時用外焰。

  可直接加熱的儀器:試管、蒸發皿、坩堝、燃燒匙

  可用于加熱但必須在下面墊石棉網的儀器:燒杯,燒瓶。不能加熱的儀器:水槽、量筒、集氣瓶

  8.量筒:量取一定量體積的液體,使用時應盡量選取一次量取全部液體的最小規格的量筒。不能作反應器,不能溶解物質,不能加熱讀數時,量筒平放,視線與液體的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

  仰視讀數比實際值小,俯視讀數比實際值大

  9.托盤天平:用于粗略稱量,可準確到0.1克。稱量時“左物右碼”。砝碼要用鑷子夾取。藥品

  不能直接放在托盤上,易潮解的藥品(氫氧化鈉)必須放在玻璃器皿(燒杯、表面皿)里。

  10.膠頭滴管:滴液時應豎直放在試管口上方,不能伸入試管里。吸滿液體的滴管不能倒置。

  11.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方法:連接裝置把導管的一端浸沒水里,雙手緊貼容器外壁,

  若導管口有氣泡冒出,則裝置不漏氣。

  12.過濾:分離沒溶于液體的.固體和液體的混合物的操作。要點是“一貼二低三靠”:

  一貼:濾紙緊貼漏斗的內壁。二低:過濾時濾紙的邊緣應低于漏斗的邊緣,

  漏斗內液體的液面低于濾紙的邊緣。三靠:傾倒液體的燒杯嘴緊靠引流的玻璃棒,

  玻璃棒的末端輕輕靠在三層濾紙的一邊,漏斗的下端緊靠接收的燒杯。

  13.粗鹽提純實驗儀器:藥匙、燒杯、玻璃棒、蒸發皿、漏斗、量筒、酒精燈、鐵架臺、

  托盤天平實驗步驟:1.溶解2.過濾3.蒸發4.稱量并計算粗鹽的產率

  14.濃酸、濃堿有腐蝕性,必須小心。不慎將酸沾在皮膚或衣物上,立即用較多的水沖洗,再用碳酸氫鈉溶液沖洗;堿溶液沾在皮膚或衣物上,用較多的水沖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濃硫酸沾在衣物或皮膚上,必須迅速用抹布擦拭,再用水沖洗。

  眼睛里濺進了酸或堿溶液,要立即用水沖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洗的時候要眨眼睛。共3頁,當前第1頁123

  15.洗滌玻璃儀器:玻璃儀器附有不溶的堿性氧化物、堿、碳酸鹽,可用鹽酸溶解,再用水沖洗。油脂可用熱的純堿溶液或洗衣粉。洗過的玻璃儀器內壁附著的水既

  不聚成滴也不成股流下,表示儀器已洗干凈。

  16.連接儀器:連接玻璃管和橡皮塞或膠皮管時,先用水潤濕,再小心用力轉動插入。

  給試管、玻璃容器蓋橡皮塞時,左手拿容器,右手拿橡皮塞慢慢轉動,塞進容器口。

  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子上使勁塞進去。

  17.檢查裝置氣密性:連接裝置把導管的一端浸沒水里,雙手緊貼容器外壁,若導管口有氣泡冒出,則裝置不漏氣。

  18.蒸發:在加熱過程中,用玻璃棒不斷攪動,了防止局部過熱,造成液滴飛濺。當蒸發皿中出現較多的固體時,即停止加熱。加熱過的蒸發皿不能直接放在實驗臺上,要放在石棉網上。

  19.物質的鑒別

 、贇錃、氧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各氣體的性質:

  氫氣有可燃性,燃燒的產物只有水;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使燃著的木條燒得更旺

  co有可燃性,燃燒的產物只有二氧化碳,甲烷有可燃性,燃燒的產物既有水又有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使燃著的木條熄滅;可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鑒別五種氣體的步驟:

  先用燃著的木條:使燃著的木條燒得更旺是氧氣;使燃著的木條熄滅是二氧化碳;

  能燃燒的氣體是氫氣、甲烷、一氧化碳

  第二步檢驗可燃性氣體氫氣、甲烷、一氧化碳燃燒后的產物:用干燥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有不生成的是氫氣和甲烷,無水生成的是一氧化碳;燃燒后生成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能使石灰水變渾濁的是甲烷和一氧化碳

 、谒幔ㄨb定h+)方法一:加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的是酸溶液;

  方法二、加活潑金屬mg、fe、zn等有氫氣放出

  ③堿溶液(鑒定oh-)方法一:加紫色石蕊試液變藍色,加無色酚酞試液變紅色是堿

  方法二:加硫酸鐵溶液有紅褐色沉淀生成;加硫酸銅溶液有藍色沉淀的是堿。

  注意:以上方法只能鑒定可溶的堿(氫氧化鉀、氫氧化鈣、氫氧化鈉、氫氧化鋇和氨水)

 、荑b定碳酸鹽的方法:加鹽酸,有無色可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ǎ悖铮常玻┓磻恚禾妓猁}+酸→鹽+h2 o+co2 ↑

  ⑤鑒定硫酸及硫酸鹽:往溶液里滴加氯化鋇(或硝酸鋇)溶液,再加稀硝酸,有不溶so42-)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baso4生成。

  反應原理:硫酸或硫酸鹽+bacl2(或ba(no3 )2 、ba(oh)2)→baso4 ↓+...

  ⑥鑒定鹽酸和氯化物(氯離子,cl-)

  往溶液里滴加硝酸銀溶液和稀硝酸,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agcl

  反應原理:mclx+xagno3=m(no3)x+xagcl↓

 、咩~鹽:硫酸銅、氯化銅、硝酸銅,它們的溶液呈藍色

 、鸥旁阢~前的金屬單質發生置換反應,有紅色的金屬銅生成共3頁,當前第2頁123

  fe+cuso4=feso4+cu zn+cucl2=zncl2+cu

  ⑵跟堿溶液反應生成藍色沉淀cu(oh)2↓

  cuso4+2naoh=cu(oh)2 ↓+na2 so4

  ⑧鐵鹽:硫酸鐵、氯化鐵、硝酸鐵,它們的溶液呈黃色

  跟堿溶液反應生成紅褐色沉淀fe(oh)3 ↓

  fe2(so4)3+6naoh=2fe(oh)3 ↓+3na2 so4

中考化學知識點總結6

  水的構成

  水是純凈物,是一種化合物。從宏觀分析,水是由氫、氧元素組成的,水是化合物。從微觀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水分子是由氫原子、氧原子構成的。

  水的物理性質

  物理性質:無色無味、沒有味道的液體,沸點是100℃,凝固點是0℃,密度為1g/cm3,能溶解多種物質形成溶液。

  水的化學性質

  (1)分解 2H2O=通電= 2H2↑+O2↑

  (2)水可遇堿性氧化物反應生成堿(可溶性堿),例如:H2O + CaO==Ca(OH)2

  (3)水可遇酸性氧化物反應生成酸,例如:H2O + CO2==H2CO3

  電解水試驗

  1、電解水實驗:電解水是在直流電的作用下,發生了化學反應。水分子分解成氫原子和氧原子,這兩種原子分別兩兩構成成氫分子、氧分子,很多氫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氫氣、氧氣。

  2、一正氧、二負氫實驗 現象 表達式電解水驗 電極上有氣泡,正負極氣體體積比為1:2.負極氣體可燃燒,正極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氧氣+氫氣(分解反應) 2H2O 通電 2H2↑+ O2 ↑

  通過氫氣還原氧化銅測定水中氫、氧元素的質量比

  所用藥品為H2、CuO和無水硫酸銅或CaCl2,反應原理是讓H2與CuO反應,生成的水被吸收裝置吸收,通過盛CuO的'玻璃管反應前后的質量差來計算出參加反應的氧元素的質量;再通過吸收裝置反應前后的質量差求出生成H2O的質量,從而計算出水中氫元素的質量,再通過計算確定水中氫、氧元素的質量比。

  水的凈化過程

  過濾方法

  過濾是把不溶于液體的固體物質跟液體分離的一種方法。過濾是分離混合物的一種方法,是一個基本操作,進行過濾操作時要注意“三靠、兩低、一貼”,三靠是指:燒杯緊靠引流的玻璃棒,玻璃棒的一端要斜靠在三層濾紙的一邊,漏斗的下端要緊靠燒杯內壁;兩低是:濾紙的邊緣要低于漏斗的邊緣,漏斗里液面要低于濾紙的邊緣;一貼是:濾紙緊貼漏斗內壁,用無氣泡。

中考化學知識點總結7

  跟碳有關的化學方程式:

  C+O2點燃=CO2(氧氣充足的情況下)

  現象:生成能讓純凈的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2C+O2點燃=2CO(氧氣不充足的情況下)

  現象:不明顯

  高溫C+2CuO=2Cu+CO2↑

  現象:固體由黑色變成紅色并減少,同時有能使純凈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生成

  高溫3C+2Fe2O3=4Fe+3CO2↑

  現象:固體由紅色逐漸變成銀白色,同時黑色的固體減少,有

  能使純凈的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生成

  CO2+C高溫=2CO

  現象:黑色固體逐漸減少

  3C+2H2O=CH4+2CO

  現象:生成的混和氣體叫水煤氣,都是可以燃燒的氣體

  跟二氧化碳有關的化學方程式:

  C+O2點燃=CO2

  現象:生成能使純凈的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Ca(OH)2+CO2==CaCO3↓+H2O

  現象:生成白色的沉淀,用于檢驗二氧化碳

  CaCO3+CO2+H2O==Ca(HCO3)2

  現象:白色固體逐漸溶解

  Ca(HCO3) △=CaCO3↓+CO2↑+H2O

  現象:生成白色的`沉淀,同時有能使純凈的石灰水

  變渾濁的氣體生成

  Cu2(OH)2CO3△=2CuO+H2O+CO2↑

  現象:固體由綠色逐漸變成黑色,同時有能使純凈

  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生成

  2NaOH+CO2==Na2CO3+H2O(也可為KOH)

  現象:不明顯

  CaCO3高溫=CaO+CO2↑

  現象:有能使純凈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生成

  跟一氧化碳有關的,但同時也跟二氧化碳有關:

  Fe3O4+4CO=3Fe+4CO2

  現象:固體由黑色變成銀白色,同時有能使純凈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生成高溫

  FeO+CO==Fe+CO2

  現象:固體由黑色逐漸變成銀白色,同時有能使純凈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生成高溫

  Fe2O3+3CO=2Fe+3CO2

  現象:固體由紅色逐漸變成銀白色,同時有能使純凈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生成高溫

  CuO+CO=Cu+CO2

  現象:固體由黑色變成紅色,同時有能使純凈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生成

中考化學知識點總結8

  1.固體溶解度: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克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就叫做這種物質在這種溶劑里的溶解度

  2.酸: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都是氫離子的化合物

  如:HCl==H+ + Cl-

  HNO3==H+ + NO3-

  H2SO4==2H+ + SO42-

  堿: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全部都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

  如:KOH==K+ + OH-

  NaOH==Na+ + OH-

  Ba(OH)2==Ba2+ + 2OH-

  鹽:電離時生成金屬離子(銨根離子)和酸根離子的化合物

  如:KNO3==K+ + NO3-

  Na2SO4==2Na+ + SO42-

  BaCl2==Ba2+ + 2Cl-

  3.酸性氧化物(不一定屬于非金屬氧化物如七氧化二錳):凡能跟堿起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

  堿性氧化物(屬于金屬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

  4.結晶水合物:含有結晶水的物質如:Na2CO3·10H2O、CuSO4·5H2O FeSO4·7H2O

  5.潮解:某物質能吸收空氣里的水分而變潮的現象。

  風化:結晶水合物在常溫下放在干燥的空氣里,能逐漸失去結晶水而成為粉末的`現象。

  6.燃燒:可燃物跟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發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

  初中化學常見物質的顏色

  (一)、固體的顏色

  1、紅色固體:銅,氧化鐵

  2、綠色固體:堿式碳酸銅

  3、藍色固體:氫氧化銅,硫酸銅晶體

  4、紫黑色固體:高錳酸鉀

  5、淡黃色固體:硫磺

  6、無色固體:冰,干冰,金剛石

  7、銀白色固體:銀,鐵,鎂,鋁,汞等金屬

  8、黑色固體:鐵粉,木炭,氧化銅,二氧化錳,四氧化三鐵,(碳黑,活性炭)

  9、紅褐色固體:氫氧化鐵

  10、白色固體:氯化鈉,碳酸鈉,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碳酸鈣,氧化鈣,硫酸銅,五氧化二磷,氧化鎂

  (二)、液體的顏色

  11、無色液體:水,雙氧水

  12、藍色溶液:硫酸銅溶液,氯化銅溶液,硝酸銅溶液

  13、淺綠色溶液:硫酸亞鐵溶液,氯化亞鐵溶液,硝酸亞鐵溶液

  14、黃色溶液:硫酸鐵溶液,氯化鐵溶液,硝酸鐵溶液

  15、紫紅色溶液:高錳酸鉀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氣體的顏色

  17、紅棕色氣體:二氧化氮

  18、黃綠色氣體:氯氣

  19、無色氣體:氧氣,氮氣,氫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氫氣體等大多數氣體.

中考化學知識點總結9

  化學物質的檢驗

  (一)、氣體的檢驗

  1、氧氣:帶火星的木條放入瓶中,若木條復燃,則是氧氣.

  2、氫氣:在玻璃尖嘴點燃氣體,罩一干冷小燒杯,觀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燒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變渾濁,則是氫氣.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變渾濁則是二氧化碳.

  4、氨氣:濕潤的紫紅色石蕊試紙,若試紙變藍,則是氨氣.

  5、水蒸氣:通過無水硫酸銅,若白色固體變藍,則含水蒸氣.

  (二)、離子的檢驗.

  6、氫離子:滴加紫色石蕊試液/加入鋅粒

  7、氫氧根離子:酚酞試液/硫酸銅溶液

  8、碳酸根離子:稀鹽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離子:硝酸銀溶液和稀硝酸,若產生白色沉淀,則是氯離子

  10、硫酸根離子:硝酸鋇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鹽酸再滴入氯化鋇

  11、銨根離子:氫氧化鈉溶液并加熱,把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

  12、銅離子: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若產生藍色沉淀則是銅離子

  13、鐵離子: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若產生紅褐色沉淀則是鐵離子

  (三)、相關例題

  14、如何檢驗NaOH是否變質:滴加稀鹽酸,若產生氣泡則變質

  15、檢驗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鹽酸,若產生氣泡則含有石灰石

  16、檢驗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淀,則含有NaCl。

  初三化學知識口訣

  化合價口訣化合價一:

  一價氟氯溴碘氫,還有金屬鉀鈉銀。

  二價氧鋇鈣鎂鋅,鋁三硅四都固定。

  氯氮變價要注意,一二銅汞一三金。

  二四碳鉛二三鐵,二四六硫三五磷。

  常見元素的主要化合價二:

  氟氯溴碘負一價;正一氫銀與鉀鈉。

  氧的'負二先記清;正二鎂鈣鋇和鋅。

  正三是鋁正四硅;下面再把變價歸。

  全部金屬是正價;一二銅來二三鐵。

  錳正二四與六七;碳的二四要牢記。

  非金屬負主正不齊;氯的負一正一五七。

  氮磷負三與正五;不同磷三氮二四。

  硫有負二正四六;邊記邊用就會熟。

  化合價口訣三:

  一價氫氯鉀鈉銀;二價氧鈣鋇鎂鋅,

  三鋁四硅五氮磷;二三鐵二四碳,

  二四六硫全都齊;銅以二價最常見。

  化合價口訣四:

  一價氫氯鉀鈉銀

  二價氧鈣鋇鎂鋅

  三鋁四硅五價磷

  二三鐵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齊全

  銅汞二價最常見

  負一硝酸氫氧根

  負二硫酸碳酸根

  負三記住磷酸根

  初中化學?贾R點

  1.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1)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

 、 宏觀上沒有新物質生成,微觀上沒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質狀態的變化、形狀的改變、位置的移動等。

  例如:水的三態變化、汽油揮發、干冰的升華、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也叫化學反應。

 、 宏觀上有新物質生成,微觀上有新分子生成。

 、 化學變化常常伴隨一些反應現象,例如:發光、發熱、產生氣體、改變顏色、生成沉淀等。有時可通過反應現象來判斷是否發生了化學變化或者產物是什么物質。

  2.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1)物理性質: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

 、 物理性質也并不是只有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時才表現出來的性質;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質,并不要求其改變形狀時才表現出來。

  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質主要有:顏色、狀態、氣味等。

 、 需要借助儀器測定的物理性質有:熔點、沸點、密度、硬度、溶解性、導電性等。

  (2)化學性質:物質只有在化學變化中才能表現出來的性質。

中考化學知識點總結10

  碳及其氧化物

  1.金剛石沒有導電性但極其堅硬,石墨能導電但較軟,二者屬于不同物質,二者之間的變化是化學變化

  2.常溫下碳不活潑,但高溫下碳可以與許多物質反應

  3.初中階段,可以認為碳不以離子的'形式存在

  4.C02無毒,可溶但不是易溶于水

  5.活潑金屬如鉀鈣鈉鎂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燒,生成相應的金屬氧化物和碳單質,屬于置換反應,這些金屬著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撲滅

  6.一氧化碳中毒是化學變化

  7.二氧化碳使得紫色石蕊變紅是因為生成了碳酸,這是一個可逆過程,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試紙變紅

中考化學知識點總結11

  1、影響原子半徑大小的因素:

 、匐娮訉訑担弘娮訉訑翟蕉,原子半徑越大(最主要因素)

 、诤穗姾蓴担汉穗姾蓴翟龆,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徑有減小的趨向(次要因素)

 、酆送怆娮訑担弘娮訑翟龆,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徑有增大的傾向

  2、元素的化合價與最外層電子數的關系:

  最高正價等于最外層電子數(氟氧元素無正價)

  負化合價數=8—最外層電子數(金屬元素無負化合價)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結構、性質遞變規律:

  同主族:從上到下,隨電子層數的遞增,原子半徑增大,核對外層電子吸引能力減弱,失電子能力增強,還原性(金屬性)逐漸增強,其離子的氧化性減弱。

  同周期:左→右,核電荷數——→逐漸增多,最外層電子數——→逐漸增多原子半徑——→逐漸減小,得電子能力——→逐漸增強,失電子能力——→逐漸減弱氧化性——→逐漸增強,還原性——→逐漸減弱,氣態氫化物穩定性——→逐漸增強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酸性——→逐漸增強,堿性——→逐漸減弱

  高一化學期中考必修2知識點總結實用2

  1、在任何的化學反應中總伴有能量的變化。

  原因:當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時,斷開反應物中的化學鍵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學鍵要放出能量;瘜W鍵的斷裂和形成是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主要原因。

  一個確定的化學反應在發生過程中是吸收能量還是放出能量,決定于反應物的總能量與生成物的總能量的相對大小。E反應物總能量>E生成物總能量,為放熱反應。E反應物總能量

  2、常見的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常見的放熱反應:

 、偎械娜紵c緩慢氧化。

 、谒釅A中和反應。

  ③金屬與酸、水反應制氫氣。

  ④大多數化合反應(特殊:C+CO2=2CO是吸熱反應)。

  常見的吸熱反應:

 、僖訡、H2、CO為還原劑的氧化還原反應如:C(s)+H2O(g)=CO(g)+H2(g)。

 、阡@鹽和堿的反應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鄞蠖鄶捣纸夥磻鏚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高一化學期中考必修2知識點總結實用3

  (1)概念:把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叫做原電池。

  (2)原電池的.工作原理:通過氧化還原反應(有電子的轉移)把化學能轉變為電能。

  (3)構成原電池的條件:

  1)有活潑性不同的兩個電極;

  2)電解質溶液

  3)閉合回路

  4)自發的氧化還原反應

  (4)電極名稱及發生的反應:

  負極:較活潑的金屬作負極,負極發生氧化反應,電極反應式:較活潑金屬-ne-=金屬陽離子負極現象:負極溶解,負極質量減少。

  正極:較不活潑的金屬或石墨作正極,正極發生還原反應,電極反應式:溶液中陽離子+ne-=單質正極的現象:一般有氣體放出或正極質量增加。

  (5)原電池正負極的判斷方法:

  ①依據原電池兩極的材料:較活潑的金屬作負極(K、Ca、Na太活潑,不能作電極);較不活潑金屬或可導電非金屬(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極。

 、诟鶕娏鞣较蚧螂娮恿飨颍(外電路)的電流由正極流向負極;電子則由負極經外電路流向原電池的正極。

  ③根據內電路離子的遷移方向:陽離子流向原電池正極,陰離子流向原電池負極。

 、芨鶕姵刂械姆磻愋停贺摌O: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現象通常是電極本身消耗,質量減小。正極: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現象是常伴隨金屬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電池電極反應的書寫方法:

  (i)原電池反應所依托的化學反應原理是氧化還原反應,負極反應是氧化反應,正極反應是還原反應。因此書寫電極反應的方法歸納如下:①寫出總反應方程式。

  ②把總反應根據電子得失情況,分成氧化反應、還原反應。③氧化反應在負極發生,還原反應在正極發生,反應物和生成物對號入座,注意酸堿介質和水等參與反應。

  (ii)原電池的總反應式一般把正極和負極反應式相加而得。

  高一化學期中考必修2知識點總結實用4

  ★熟記等式: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1、元素周期表的編排原則:

 、侔凑赵有驍颠f增的順序從左到右排列;

 、趯㈦娮訉訑迪嗤脑嘏懦梢粋橫行——周期;

 、郯炎钔鈱与娮訑迪嗤脑匕措娮訉訑颠f增的順序從上到下排成縱行——族

  2、如何精確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數=電子層數;

  主族序數=最外層電子數口訣:三短三長一不全;

  七主七副零八族熟記:三個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號和名稱

  3、元素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判斷依據:

 、僭亟饘傩詮娙醯呐袛嘁罁簡钨|跟水或酸起反應置換出氫的難易;元素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氫氧化物的堿性強弱;置換反應。

  ②元素非金屬性強弱的判斷依據:單質與氫氣生成氣態氫化物的難易及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酸性強弱;置換反應。

  4、核素:具有一定數目的質子和一定數目的中子的一種原子。

 、儋|量數==質子數+中子數:A==Z+N

 、谕凰兀嘿|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稱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種同位素物理性質不同,化學性質相同)

中考化學知識點總結12

  關于中考化學知識點總結

  1.酸的五條通性:

  1.酸與指示劑反應,遇石蕊變紅

  2.酸與某些金屬反應,生成鹽和氫氣

  3.酸與某些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

  4.酸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

  5.酸與鹽反應生成新鹽和新酸

  2.堿的四條通性:

  1.堿【溶液】與指示劑反應,遇石蕊變藍,酚酞變紅

  2.【可溶性】堿與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

  3.堿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

  4.【可溶性】堿與【可溶性】鹽反應,生成新堿和新鹽

  3.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

  可用碳酸鈉或二氧化碳

  碳酸鈉晶體帶十個結晶水(十水碳酸鈉),其水溶液呈堿性

  鉀鈣鈉銨鹽都溶于水,鹽酸鹽只有氯化銀不溶于水,硫酸鹽只有硫酸鋇不溶于水。鉀鈣鈉鋇的堿可溶于水。

  4.檢驗溶液中的氯離子

  用試管取少量樣品,滴加硝酸銀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后加【足量】稀硝酸,若沉淀不消失(氯化銀不溶于水或酸),則證明有氯離子(馬上點標題下藍字"初中化學"關注可獲取更多學習方法、干貨!)

  5.檢驗溶液中硫酸根離子

  用試管取少量樣品,滴加硝酸鋇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后加【足量】稀硝酸,若沉淀不消失(硫酸鋇不溶于水或酸),則證明有硫酸根離子

  區別氯離子和硫酸根離子要用鋇離子,不能用銀離子(硫酸銀微溶于水),若要檢驗同種溶液里的氯離子和硫酸根離子,要先用硫酸根離子的檢驗方法檢驗并除去硫酸根離子,再用氯離子的檢驗方法檢驗氯離子

  6.證明氫氧化鈉是否變質

  1.〔酸〕用試管取少量樣品,滴加【足量】稀鹽酸,若有氣泡則變質。

  2.〔堿〕用試管取少量樣品,滴加氫氧化鈣或氫氧化鋇溶液,若有沉淀產生,則變質。

  3.〔鹽〕用試管取少量樣品,滴加氯化鋇或硝酸鋇溶液,若有沉淀產生,則變質。

  如何證明氫氧化鈉是否【全部】變質?〔檢驗氫氧根離子時先除去碳酸根離子〕

  用試管取少量樣品加足量的鋇鹽或鈣鹽,產生白色沉淀(碳酸根離子除去),滴加無色酚酞試液,若溶液變紅,則部分變質。不變紅則全部變質。

  7.除去氫氧化鈉中的少量碳酸鈉

  加【適量】氫氧化鋇或氫氧化鈣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后過濾,取濾液即可。貼士:適量是指恰好完全反應,要做到很難,說說很簡單…產生的白色沉淀是碳酸鈣或碳酸鋇。

  8.用一種物質鑒別其他物質

  1.水溶解性、(溶解時)溫度、(溶解后)顏色

  2.指示劑(可鑒別酸堿)

  3.酸(可鑒別金屬等)

  4.堿(可鑒別非金屬氧化物等)

  5.碳酸鹽(可鑒別酸,因為會有二氧化碳產生)

  9.金屬的化學性質

  1.金屬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氫氣

  2.金屬1與【可溶性】鹽反應生成鹽和金屬2(金屬1比金屬2活動性強)

  3.金屬與氧氣反應生成金屬氧化物

  四大基本反應類型(不包括一切化學反應):分解反應(一個變多個)、化合反應(多個變一個)、置換反應(單質與化合物反應生成新的單質與化合物)、復分解反應(兩種化合物的陰陽離子互相交換成分生成新的化合物)

  10.碳酸根離子的檢驗

  取樣,加【足量】酸,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變渾濁,則證明有碳酸根離子

  11.復分解反應的條件

  生成物中必須有水或氣體或沉淀,反應物必須能溶于水或酸

  12.金屬與酸反應的條件

  金屬要排在金屬活動順序表里氫的前面,酸必須是鹽酸或稀硫酸,不可用濃硫酸或硝酸,否則會產生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

  13.金屬與【可溶性】鹽反應條件

  金屬不能是鉀、鈣、鈉等活潑金屬,它們將先與水反應生成堿,不會先與鹽反應

  14.常見的顏色與狀態

  銅離子藍色,亞鐵離子【淺】綠色,鐵離子黃色,氧化銅黑色固體粉末,氫氧化鐵紅褐色絮狀沉淀,氫氧化銅藍色絮狀沉淀,氫氣火焰淡藍色(天藍色),碳酸鈉白色固體粉末,氫氧化鈣白色固體粉末

  檢驗物質時,常用的物理性質有:顏色氣味狀態溶解性導電性磁性等

  除氣體雜質:用固體或液體

  例:二氧化碳中有氯化氫氣體,可用硝酸銀溶液(變為氯化銀沉淀)或【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反應掉氯化氫產生二氧化碳)去除

  15.除固體雜質

  例:氯化鈉中有碳酸鈣,可加水溶解,過濾后蒸發結晶;銅粉中有鋅粉,可用銅鹽溶液(置換)或酸(反應);氧化銅中有碳粉,可直接灼燒(C變為CO2)

  除液體雜質:將雜質轉化為水或氣體或沉淀

  例:氯化鈉溶液中有硫酸銅,可加【適量】氫氧化鋇溶液(硫酸鋇和氫氧化銅是沉淀)

  怎么讓化學知識更加有條理

  1、梳理知識樹形圖

  教科書上涉及的知識點是出題的藍本,一張好的試卷會覆蓋到每個章節每個知識點的考察,只要能梳理好每個章節的知識點考點,并熟練掌握對應的方法技巧,高分自然很輕松。

  同學們可以根據課上的筆記,先列出章節大標題再慢慢補全每一個知識點,最后總結每個知識點對應的'方法和技巧。平時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能堅持總結梳理,會消化吸收得更好。

  2、公式、定理歸納整理再記憶

  期末考試不同于平時考試,將考察學生一整個學期的學習情況,涉及到的知識點、定理、公式會非常多。而在理科類科目上,公式、定理是一切計算和做題的基礎。所以一定要自己動手整理歸納,結合題目集中記憶!

  3、基礎計算練習

  計算作為理科的基礎,本就應當得到最大的重視。但每次考試都會聽到孩子們討論又因為哪里算錯數、哪里寫錯符號等原因丟分……重視基礎練習,提高計算能力和正確率不僅減少丟分,更能在考場上爭取更多時間去思考各種壓軸難題。

  4、綜合和模擬

  如果平時沒有接觸過壓軸題難度,在考場上解決出來的可能就很渺茫。建議大家考前選擇一些綜合練習,熟悉綜合題的出題套路、難度及了解對策。

  學生化學基礎差怎么辦

  1、重視實驗,牢記方程式。

  化學的實驗性非常強,如果不知道什么是氧化還原反應、不知道如何制取氧氣,不知道化學實驗的具體步驟和實驗工具,那么初中化學就沒有學好,因此化學實驗是我們期末復習的重點。此外,還要記住在實驗中用到的化學方程式。這通常是考試必考內容。

  2、化學復習要從“兩基”開始。

  “兩基”就是基礎知識、基本操作,隨著教程的變動,“兩基”成為了學生期末考試的重點,期末考試中,有近70%的的分值都是從課本上得來的,只不過是變一下形,換一種思路,有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因此,回歸課本,打牢基礎才是化學期末復習的正確方向。

  3、對需要背誦的內容要加強記憶

  化學可以說是理科里面的文科,需要背誦的知識非常的多,從每一種物質到每一個反應,從每一個實驗到每一個原理,都需要我們記性背誦記憶,因此,在期末的最后階段一定要熟悉曾經背誦過的知識,便于在考試中的熟練運用。

  4、用好課堂筆記和錯題本

  課堂筆記記錄了老師講解的整個過程,記錄了我們在課堂上的學習效果;錯題本則記錄了我們犯過的所有錯誤,將這兩者結合起來加以復習,會大大提升我們的復習效率,減少復習時間,這也證明了了不少人厭煩的課堂筆記和錯題本在關鍵時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學習好化學最重要的是什么

  一、預習

  預習時要注意全面地預習一節教材,把握一節書的整體內容,在頭腦中形成一個初步整體印象,初步了解將要學習課程的基本內容和思路,鞏固原有的相關知識和概念。這樣還可以提高自己的學習主動性,提高自己對初三化學的興趣。

  二、聽講

  在學習初三化學時一定要注意聽講,在聽講是要做到以下幾點:

  1、集中注意力:能不能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是決定學習效率的關鍵。

  2、應勤于思考:僅僅把初三化學的學習重點放倒聽上是不對的。在學習時不僅要聽,還要積極思考、學會思考。這樣學習效果可以實現質的飛躍。

  3、注意老師的思路和方法:在初三化學的學習過程中,不要只記住每個問題的結果,還要注意老師解題時的辦法、思路。在通過總結,培養出屬于自己的解題辦法。

  4、養成先聽后記的習慣:有些同學在進行初三化學的學習時,邊聽邊記,掃質的結果就是內容沒記住,知識沒聽到。應該是先聽講,然后在課后再進行整理。講老師講的內容進行消化、理解、轉變為自己的知識。

  三、復習

  復習是知識的鞏固階段,它是使學生溫故知新,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進一步落實課本知識為自己知識的過程。復習是一次再學習的過程,是對所學知識進行再加工和提高的過程。復習時要思考知識掌握的程度,要多思考幾個為什么,要做到理解透徹,熟練運用。

  四、作業

  學生可以通過做作業的方法將所學的知識進行檢測,查缺補漏,自己把做錯的知識進行整理,如果自己解決不了,可以記錄下來,在第二天詢問老師,得到答案。

中考化學知識點總結13

  1.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氣體(復分解反應)

  Ca(OH)2+CO2=CaCO3↓+H2O

  現象:石灰水由澄清變渾濁。

  相關知識點:這個反應可用來檢驗二氧化碳氣體的存在。

  最好不用它檢驗,CaCO3+CO2+H2O=Ca(HCO3)2沉淀消失,可用Ba(OH)2溶液。

  2.鎂帶在空氣中燃燒(化合反應)

  2Mg+O2=2MgO

  現象:鎂在空氣中劇烈燃燒,放熱,發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相關知識點:

  (1)這個反應中,鎂元素從游離態轉變成化合態;

  (2)物質的顏色由銀白色轉變成白色。

  (3)鎂可做照明彈;

  (4)鎂條的著火點高,火柴放熱少,不能達到鎂的著火點,不能用火柴點燃;

  (5)鎂很活潑,為了保護鎂,在鎂表面涂上一層黑色保護膜,點燃前要用砂紙打磨干凈。

  3.水通電分解(分解反應)

  2H2O=2H2↑+O2↑

  現象:通電后,電極上出現氣泡,氣體體積比約為1:2

  相關知識點:(1)正極產生氧氣,負極產生氫氣;

  (2)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為2:1,質量比為1:8;

  (3)電解水時,在水中預先加入少量氫氧化鈉溶液或稀硫酸,增強水的導電性;(4)電源為直流電

  4.生石灰和水反應(化合反應)

  CaO+H2O=Ca(OH)2

  現象:白色粉末溶解

  相關知識點:

  (1)最終所獲得的溶液名稱為氫氧化鈣溶液,俗稱澄清石灰水;

  (2)在其中滴入無色酚酞,酚酞會變成紅色;

  (3)生石灰是氧化鈣,熟石灰是氫氧化鈣。

  (4)發出大量的熱

  5.實驗室制取氧氣

 、偌訜崧人徕浐投趸i的混合物制氧氣(分解反應)

  2KClO3=MnO2(作催化劑)=2KCl+3O2↑

  相關知識點:

  (1)二氧化錳在其中作為催化劑,加快氯酸鉀的分解速度或氧氣的'生成速度;

  (2)二氧化錳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后沒有改變;

  (3)反應完全后,試管中的殘余固體是氯化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進行分離的方法是:洗凈、干燥、稱量。

 、诩訜岣咤i酸鉀制氧氣(分解反應)

  2KMnO4=K2MnO4+MnO2+O2↑

  相關知識點:在試管口要堵上棉花,避免高錳酸鉀粉末滑落堵塞導管。

 、圻^氧化氫和二氧化錳制氧氣(分解反應)

  2H2O2=MnO2(作催化劑)=2H2O+O2↑

  共同知識點:

  (1)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時導管要伸到集氣瓶下方,收集好后要正放在桌面上;

  (2)實驗結束要先撤導管,后撤酒精燈,避免水槽中水倒流炸裂試管;

  (3)加熱時試管要略向下傾斜,避免冷凝水回流炸裂試管;

  (4)用排水集氣法收集氧氣要等到氣泡連續均勻地冒出再收集;

  (5)用帶火星的小木條放在瓶口驗滿,伸入瓶中檢驗是否是氧氣。

  6.木炭在空氣中燃燒(化合反應)

  充分燃燒:C+O2=CO2

  不充分燃燒:2C+O2=2CO

  現象:在空氣中發出紅光;在氧氣中發出白光,放熱,生成一種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無色氣體。

  相關知識點:反應后的產物可用澄清的石灰水來進行檢驗。

  7.硫在空氣(或氧氣)中燃燒(化合反應)

  S+O2=SO2

  現象:在空氣中是發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在氧氣中是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生成無色有刺激性氣體。

  相關知識點:

  (1)應后的產物可用紫色的石蕊來檢驗(紫色變成紅色);

  (2)在集氣瓶底部事先放少量水或堿溶液(NaOH)以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氣。

  初中化學常見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氣:氮氣(N2)和氧氣(O2)

  2、水煤氣:一氧化碳(CO)和氫氣(H2)

  3、煤氣:一氧化碳(CO)

  4、天然氣: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鐵/鋼:(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鐵銹:(Fe2O3)

  初中化學常見物質俗稱

  1、氯化鈉(NaCl):食鹽

  2、碳酸鈉(Na2CO3):純堿,蘇打,口堿

  3、氫氧化鈉(NaOH):火堿,燒堿,苛性鈉

  4、氧化鈣(CaO):生石灰

  5、氫氧化鈣(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體(CO2):干冰

  7、氫氯酸(HCl):鹽酸

  8、堿式碳酸銅(Cu2(OH)2CO3):銅綠

  9、硫酸銅晶體(CuSO4 .5H2O):藍礬,膽礬

  10、甲烷(CH4):沼氣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過氧化氫(H2O2):雙氧水

  14、汞(Hg):水銀

  15、碳酸氫鈉(NaHCO3):小蘇打

  中考化學知識

  化學式和化合價

  (1)化學式的意義

 、俸暧^意義

  a.表示一種物質;

  b.表示該物質的元素組成。

 、谖⒂^意義

  a.表示該物質的一個分子;

  b.表示該物質的分子構成。

 、哿康囊饬x

  a.表示物質的一個分子中各原子個數比;

  b.表示組成物質的各元素質量比。

  (2)單質化學式的讀寫。

 、僦苯佑迷胤柋硎镜模

  a.金屬單質。如:鉀K銅Cu銀Ag等。

  b.固態非金屬。如:碳C硫S磷P等。

  c.稀有氣體。如:氦(氣)He氖(氣)Ne氬(氣)Ar等。

 、诙嘣訕嫵煞肿拥膯钨|:其分子由幾個同種原子構成的就在元素符號右下角寫幾。

  如:每個氧氣分子是由2個氧原子構成,則氧氣的化學式為O2。

  雙原子分子單質化學式:O2(氧氣)、N2(氮氣) 、H2(氫氣) F2(氟氣)、Cl2(氯氣)、Br2(液態溴)。

  多原子分子單質化學式:臭氧O3等。

  (3)化合物化學式的讀寫:先讀的后寫,后寫的先讀。

 、賰煞N元素組成的化合物:讀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鎂)、NaCl(氯化鈉)。

  ②酸根與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讀成“某酸某”,如:KMnO4(高錳酸鉀)、K2MnO4(錳酸鉀) MgSO4(硫酸鎂)、CaCO3(碳酸鈣)。

  (4)根據化學式判斷元素化合價,根據元素化合價寫出化合物的化學式:

 、倥袛嘣鼗蟽r的依據是: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

 、诟鶕鼗蟽r寫化學式的步驟:

  a.按元素化合價正左負右寫出元素符號并標出化合價;

  b.看元素化合價是否有約數,并約成最簡比;

  c.交叉對調把已約成最簡比的化合價寫在元素符號的右下角。

中考化學知識點總結14

  金屬

  金屬通常是固體,但不是所有的金屬都是固體。

  金屬通常很活潑,容易與空氣中的氧氣、酸和某些鹽反應,生成氧化物和其他化合物。如金屬鐵在潮濕的空氣中容易被腐蝕,生成鐵銹;金屬銅容易產生銅綠等。

  金屬通常很活潑,但有的金屬性質很穩定,一般不與物質反應。

  置換反應的根本特征:

  單質+化合物====化合物+單質

  金屬常見化合價有:+1、+2、+3。常見+1價金屬有:Na+、K+、Ag+等;

  難點精講

  鐵在常溫下不與氧氣反應,在潮濕空氣中,可與氧氣反應,生成鐵銹,但鐵銹結構很疏松,不能阻礙外界空氣繼續與氧氣反應,所以最終可完全被腐蝕生成鐵銹。

  2.你能否由以下內容歸納出金的物理性質?

  資料:黃金在地球上分布較廣,但稀少,自然界常以游離態存在,絕大部分金是從巖脈金和沖積金礦中提取的,素有“沙里淘金”之說。

  導電性僅次于銀、銅,列第三位,是化學性質穩定的金屬之一,在空氣中不被氧化,亦不變暗,古人云“真金不怕火煉”。

  黃金是一種貴重金屬,黃金飾品中的假貨常常魚目混珠,單純從顏色外形看與黃金無多大差異,因為一些不法分子選擇的是黃銅(銅鋅合金,金黃色)假冒黃金進行詐騙活動。

  分析:金的物理性質是:金單質是金黃色金屬,熔點為1 064.43 ℃,沸點為3 080 ℃

  上面對中考化學知識點中金屬知識的講解內容,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同學們努力學習哦。

  化學會考知識點總結: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思路

  同學們對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思路知識還熟悉吧,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哦。

  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思路

  (1)發生裝置:由反應物狀態及反應條件決定:

  反應物是固體,需加熱,制氣體時則用高錳酸鉀制O2的發生裝置。

  反應物是固體與液體,不需要加熱,制氣體時則用制H2的發生裝置。

  (2)收集方法:氣體的密度及溶解性決定:

  難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CO只能用排水法

  密度比空氣大用向上排空氣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氣法

  密度比空氣小用向下排空氣法

  通過上面對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思路知識的.學習,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學們都能考試成功。

  化學會考知識點總結:影響燃燒現象的因素

  下面是對化學中影響燃燒現象的因素知識的講解內容,希望同學們很好的掌握。

  影響燃燒現象的因素

  影響燃燒現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質、氧氣的濃度、與氧氣的接觸面積

  使燃料充分燃燒的兩個條件:

 。1)要有足夠多的空氣

 。2)燃料與空氣有足夠大的接觸面積。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間內急速燃燒,氣體體積迅速膨脹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氣體、可燃性液體的蒸氣、可燃性粉塵與空氣(或氧氣)的混合物遇火種均有可能發生爆炸。

  通過上面對影響燃燒現象的因素內容知識的講解,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學們會從中學習的更好哦。

  化學會考知識點總結:三大化石燃料

  關于三大化石燃料的知識內容,希望同學們認真學習下面的知識。

  三大化石燃料

  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混合物、均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業的糧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燒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煙塵等

  (2)石油:“工業的血液”(主要含碳、氫元素);

  汽車尾氣中污染物:CO、未燃燒的碳氫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鉛化合物和煙塵

 。3)天然氣是氣體礦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較清潔的能源。

  以上對化學中三大化石燃料知識的學習,希望給同學們的學習很好的幫助,相信同學們會從中學習的很好的吧。

  化學會考知識點總結:兩種綠色能源

  下面是對化學中兩種綠色能源知識點的內容總結知識,希望同學們很好的掌握。

  兩種綠色能源

  (1)沼氣的主要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學式: CH4 (最簡單的有機物,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有機物)

  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極難溶于水。

  化學性質: 可燃性 CH42O2點燃CO22H2O (發出藍色火焰)

  (2)乙醇 (俗稱:酒精, 化學式:C2H5OH)

  化學性質: 可燃性 C2H5OH 3O2點燃2CO23H2O

  工業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業酒精配制酒!

  乙醇汽油:優點(1)節約石油資源 (2)減少汽車尾氣

 。3)促進農業發展 (4)乙醇可以再生

  上面對化學中兩種綠色能源知識的內容講解學習,希望給同學們的學習很好的幫助,相信同學們會從中學習的很好的哦。

  化學會考知識點總結:最理想的燃料

  關于化學的學習中,下面是我們對最理想的燃料知識的內容講解哦。

  最理想的燃料

  新能源:氫能源、太陽能、核能、風能、地熱能、潮汐能

  氫氣是最理想的燃料:

  優點:資源豐富,放熱量多,無污染。

  需解決問題:①如何大量廉價的制取氫氣?②如何安全地運輸、貯存氫氣?

  上面對化學中最理想的燃料知識的內容講解學習,相信同學們已經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學們在考試中取得很好的成績哦。

中考化學知識點總結15

  1、分子是保持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的同一類原子的總稱。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區別是在化學反響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元素的化學性質主要決定于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

  5、在原子中,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

  6、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

  7、鎂離子和鎂原子具有相同的質子數或核電荷數。

  8、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元素。

  9、決定元素的種類是質子數或核電荷數。

  10、空氣是由幾種單質和幾種化合物組成的混合物。

  11、石油、煤、天然氣都是混合物。

  12、溶液都是混合物。例如:稀硫酸、食鹽水、石灰水、鹽酸等。

  13、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4、化學變化的本質特征是有新物質生成。

  15、燃燒、鐵生銹、食物變質等都是化學變化。

  16、化學反響的根本類型是化合反響、分解反響、置換反響、復分解反響。

  17、金屬活動性順序表: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18、具有復原性的物質是H2、C、CO。其中屬于單質的是C、H2。屬于化合物的是CO。

  19、燃燒、緩慢氧化、自燃的相同點是都是氧化反響。

  20、在化學反響前后,肯定不變的是原子的種類和數目、元素的`種類、反響前后物質的總質量?隙ㄗ兓氖俏镔|的種類和分子的種類。

  21、2H2表示兩個氫分子;2H表示兩個氫原子;2H+表示兩個氫離子。

  22、溶液都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溶液中各局部的性質相同。溶液不肯定是無色的。

【中考化學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中考化學知識點總結02-06

(經典)中考化學知識點總結05-21

(精)中考化學知識點總結05-21

中考化學知識點總結精選【15篇】05-18

中考化學知識點總結(精選15篇)05-18

中考化學知識點總結15篇(經典)05-18

[精選]中考化學知識點總結15篇05-25

中考化學必背知識點總結04-29

中考化學知識點梳理02-21

中考化學必考知識點03-12

主站蜘蛛池模板: 溧阳市| 东乡县| 精河县| 错那县| 鹤山市| 宣化县| 谷城县| 泸西县| 曲周县| 卢湾区| 龙川县| 绥宁县| 镇远县| 油尖旺区| 普洱| 蚌埠市| 德兴市| 新建县| 罗城| 鞍山市| 长丰县| 青岛市| 濮阳市| 南部县| 察雅县| 曲松县| 施秉县| 沂源县| 西乌珠穆沁旗| 博爱县| 鸡东县| 长治县| 汉沽区| 游戏| 安国市| 石家庄市| 宣化县| 璧山县| 高唐县| 喀喇沁旗| 弥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