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稱外語免考引發爭論
中國人事科學院就《完善職稱外語考試有關建議征求意見》在人事部官方網站上公布僅僅一天,就引發了社會各界的熱烈爭論。某門戶網站上千余條留言顯示,多數網民支持九類專業人員申報職稱可免試外語。但也有反對者認為,各學科前沿信息都以英語為載體,掌握英語才能與國際接軌。正方:語言做門檻是人才浪費“我從醫幾十年,(就)碰到一個外國人,我學英語花了很大精力,還不會。難道我花這么大精力就為他一個人嗎?”一位行醫出身的網友的觀點很具有代表性。支持“九類人員申報職稱免試外語”者認為,語言是種交際工具,不能憑這去衡量一個人的學識水平。把語言作為一種門檻來限制職稱晉升,這是對人才的一種認識誤區,缺乏一定的科學性。反方:懂外文才能了解前沿科學“電子、土建、航天、生物,哪個專業的權威刊物不是以英文為載體的?等別人把這些最新的論文翻譯成漢語你再搞研究,你還算高級知識分子?”支持職稱考試考外語的網友認為,有些非常民族的專業如考古等可以不考英語;但對于需要和國際接軌的專業來說,等相應文獻被譯成中文后,時間比發明這種技術的時間已經晚了好幾年。“而如果翻譯者不是該領域的專家,很多時候會加入自己的理解,改變作者的原意。如想盡快了解技術的發展現狀,最好的方法只有自己去讀原著。”專家:政府不應干預職稱評定職稱外語是人事部門主管的強制性考試,專業技術人員要想成為國家承認的“人才”,就必須跨進這第一道門檻。而且事關晉職、加薪、住房等待遇,這場包括英語在內的職稱考試,于公于私都要考。對此,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副教授丁大建明確表示,“通用糧票”式的“職稱”是我國體制的遺留問題,隨著改革進程的加快,這種人才判定選拔模式已明顯不合時宜。“職稱實際上是社會信譽——企業用什么人企業說了算,政府不應過多干預。”“誰是人才,誰不是人才,用人主體自己會衡量,而職稱評定卻是由國家來確定。”丁大建表示,在人力資源市場化的`今天,用人的主體是企業而不是國家。國家要做的是控制職業準入資格,比如會計、律師等等;但入職以后,國家完全沒有必要再插手進來。職稱外語考試“一刀切”的做法,不僅造成了體制下的不公平,并且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程度的人才浪費。
(一)對經證明具有較高外語能力的下列專業技術人員,不再參加職稱外語考試。1、具有國家認定的留學經歷的;2、申報副高級職稱時已參加職稱外語考試并達到國家通用標準,申報正高級職稱需再次參加同一級別考試的;3、正式出版過外文專著或譯著等其他具備較高外語水平,并經過一定程序確認的。
(二)對下列專業技術人員放寬外語成績要求,或者不再參加職稱外語考試。1、能力業績突出,在本地區本行業做出重要貢獻的;2、在鄉鎮以下基層單位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3、在地市以下單位,長期在野外從事農業、林業、水利、采礦、測繪、勘探等艱苦行業工作的;4、年齡較大并長期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
(三)對從事具有中國特色、民族傳統的臨床中醫藥、民族醫藥、古籍整理、歷史時期考古、工藝美術等專業技術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可不再參加職稱外語考試。
(四)各系列評審初級專業技術資格或聘任初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專業技術人員,可不參加職稱外語考試。
http://www.shddsc.com/【職稱外語免考引發爭論】相關文章:
貴州職稱英語免考規定03-11
河南職稱英語免考條件02-25
福建職稱英語免考條件02-24
寧夏職稱英語免考條件02-23
海南職稱英語免考條件02-23
陜西職稱英語免考條件02-20
山東職稱英語免考條件02-18
西藏職稱英語免考條件02-18
新疆職稱英語免考條件02-17
廣東職稱英語免考條件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