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錄取新政策解讀
變化1:高校招生錄取要求趨嚴
3月初,教育部網站發布了《關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對今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進行全面部署。與此同時,教育部正式下發《2016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定》。小編梳理發現,與去年相比,今年招生規定在“不得報名”的人員增加了一類,即“或已被高等學校錄取并保留入學資格的學生”,這就防止了某些在上一年已被高校錄取,但因各種原因沒有入學卻保留入學資格學生報考。
除了面向考生的嚴格規定,今年還對高校、各招辦提出了進一步要求。比如高校不得超計劃錄取,省級招辦對高校實施監督?忌顖笾驹附Y束前各級招辦不得將考生高考成績提供給高等學校。有專家分析認為,這對防止高校掐尖惡性搶生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在投檔環節,也強化了招辦對高校的約束力,高校須在招辦規定時間內明確本校調閱考生檔案的比例并完成計劃調整,或將避免名校在投檔后變相點招的情況。
對于考生、考試工作人員、社會其他人員在高招中的各種違規行為,今年規定得更明確,甚至新增了違反刑法修正案九等違法違規追究條款。
變化2:寬口徑招生按大類培養
小編梳理各校高招政策發現,按大類招生已經成為一個大趨勢,如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個別985院校采用的是純粹的大類招生方式,這既是高校招生改革的重要舉措,也在一定程度上為考生志愿填報減輕了負擔和壓力。
人大去年首次全面推行本科生“寬口徑招生”改革,29個招生專業基本以學院為單位進行設置,包括人文學科、社會學科和理工學科。首次實行跨院聯合招生,由文學院、歷史學院、哲學院、國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聯合推出“人文科學實驗班”,由理學院物理學系、化學系、心理學系聯合推出“理科實驗班”。
人民大學招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按大類招生是未來淡化專業劃分趨勢的體現?忌鷪罂及创箢愓猩鷮I時,只用選擇公布的招生大類名稱,入學后經過一段時間的基礎學習再分流到具體專業。
考生錄取到大類專業當中之后如何進行專業分流?這是實施大類招生培養政策里一個極為核心的`問題。一般做法是,考生在入校第二學期,依據考生志愿、上第一學期的課程學習成績及高考成績進行專業分流。初步定的是錄取到本校,專業類內高考成績前30%的學生,第一學期的學習成績能夠進入到前30%,沒有單科掛科,滿足這三個條件可以優先選專業。
明確推進大專業類招生改革的學校還有北航,今年其專業設置主要以學院為單位,實行寬口徑、大平臺的專業設置與培養,也是最大程度滿足考生的報考志愿。此外,中國農業大學今年專業上的最大變化就是,部分專業合并為大類招生。北京林業大學的經管學院將幾個經濟管理的專業進行整合,新增了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和工商管理類兩個大類招生專業。此外材料學院將包裝工程專業也納入到林業工程類招生,也就是說材料學院這個學院是整個學院大類招生的一個學院。
變化3:部分高校錄取實行“綜合評價”
今年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上?萍即髮W等高校在部分省市采用綜合評價的方式招生,即不再“一考定終身”,而是高考成績和綜合素質綜合考察。
比如,國科大在北京提前批招生繼續采用“綜合評價”方式,考生面試成績、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分別占30%、10%。學校招生辦副主任冉盈志介紹,面試考察內容一般不會涉及有剛性答案的題目,現場主要考察考生的數理基礎、邏輯推理、學習興趣、想象能力、表達能力及綜合素質。而且,綜合評價選拔安排在提前批次,考生如未被錄取,不影響一批次第一志愿及后續的正常錄取。也就是說,考生如果沒能通過綜合評價進入國科大,同樣可以通過統考的方式選擇國科大。南方科技大學采用的則是“6+3+1”的綜合評價模式,即高考成績占60%、高中階段的平時成績占10%、復試成績占30%。
今年,北京外國語大學首次啟動綜合評價招生,考生綜合評價成績中高考分數只占70%,另30%為北外組織的能力測試成績。能力測試的形式為面試,包括外語(課程)口試(滿分25分)和專業考查(滿分25分)。北外招生辦主任許曄介紹,今年主要是一些小語種專業在京采用綜合評價的方式招生,這些專業只招收通過綜合評價的考生,考生如果沒有通過綜合評價考試,可通過統考報考學校其他專業。
還有的院校采用“校園開放日”形式,沒有筆試環節,而是以豐富多彩的活動全面考察考生科學創新、溝通協作等方面能力。比如上海科技大學錄取考生時,按照高考成績加上“校園開放日”綜合面試成績,形成總分,擇優錄取。對于有特殊學科天賦、創新潛質的“偏才”,學校招生委員會將在“校園開放日”綜合面試成績中給予充分考慮。根據招生規則,這些考生填報高考志愿時,要在提前批次第一志愿填報上科大,否則加分成績無效。當然,考生也可以通過高考“裸考”報考上科大。
專家支招專業選擇:聽從自己喜好不盲從
高考志愿輔導專家、高校教學管理與招生咨詢宣傳負責人薛靜認為,現在許多家長理解和認知專業上很“迷茫”,不知道專業學什么將來做什么,孩子的發展是什么。
對此她建議,有條件的家長可以上網查一下教育部本科專業目錄,會比較系統地能夠看到所有專業大致的分類。“熟悉一下它基本對應的方向,這樣你在選的時候就會把握專業取向,有個大致的概念,心里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脈絡。”
北京大學北京招生組組長許崇任則舉例說,現在凡是綜合性的大學,大概錄取分數最高的都是經管類的,在國外稱為商科。這個和社會風氣有關系,和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也有關系。“但它并不能完全說明,這個專業就一定是我們目前所有學生最喜歡或者最擅長,或者是國家最應該發展的一個學科。”
對此,他的建議是,考生根據自己對專業真實的喜好,根據國家的需求和這個學科的發展來理性地選擇專業,不要盲從。現在許多學校都會提供一次轉專業的機會,甚至可以跨學科。因此學生可以入校以后通過對專業的不斷加深了解,再繼續選擇一個學習專業。
志愿填報:大平行下盡量服從調劑
資深教育觀察家、高考志愿填報專家晨霧認為,在大平行志愿的情況下,不到有絕對把握的情況下,考生都是要服從調劑,不能不服從調劑。絕對把握指的就是這個學校的任何專業你都有把握能被錄取,如果達不到,填不服從調劑就有退檔的風險。
晨霧說,平行志愿之后有一個口訣,就是前面的沖一沖,中間的穩一穩,最后的保一保。但他一直認為,高校錄取學生有三把尺子,一把尺子是學校的最低線,衡量你能不能邁進這個學校的門檻的尺子,第二把尺子是這個學校的平均分,也就是達到了這個尺子,只要服從調劑,一般來說能被這個學校錄取。還有一把尺子是這個學校的最高分,這個尺子能夠隨心所欲選專業。
“現在平行志愿,如果遵循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這個原則,6個學校不管怎么報,都很可能正好在門檻上投進一個學校,但很可能被不喜歡的專業錄取,這樣的話考生就不能學校和專業都滿足。所以考生如果想要兩者都滿足的話最好能放棄沖一沖。”晨霧解釋說。
【2016年高考錄取新政策解讀】相關文章:
2017北京社保新政策解讀02-16
駕考科目新政策解讀04-17
北京招生入學新政策解讀201705-27
2017年北京社保新政策解讀10-28
山東煙臺社保補繳新政策解讀08-30
2017年4050社保新政策解讀08-04
2017年的社保新政策解讀05-19
2017北京積分落戶新政策及解讀06-17
2017年上海學區房新政策解讀05-27
2017國家創業法規最新政策解讀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