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2013年大學語文分析題作法概念
以下是為大家準備的成人高考題類分析,僅供參考!
31、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問題:
長驅到齊,晨而求見。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曰:“責畢收乎?來何疾也!”曰:“收畢矣。”“以何市而反?”馮諼曰:“君之‘視吾家所寡有者’。臣竊計,君宮中積珍寶,狗馬實外廄,美人充下陳。君家所寡有者,以義耳!竊以為君市義。”孟嘗君曰:“市義奈何?”曰:“今君有區區之薛,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臣竊矯君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乃臣所以為君市義也。”孟嘗君不悅,曰:“諾,先生休矣!”
問:(1)馮諼“義”的目的是什么?
(2)文中對話,反映出兩個人物各自怎樣的性格?
(3)從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當時怎樣的社會現實?
答:(1)求得百姓的擁護,鞏固孟嘗君在薛地的地位。客觀上減輕了百姓負擔。
(2)馮諼深謀遠慮,做事果斷;孟嘗君胸無遠見,貪圖眼前小利。
(3)表現了社會的貧富懸殊、不平等。權貴們聚斂財富,生活奢侈,百姓們遭受各種盤剝。
32、 閱讀下列文字,然后回答問題:
中貴人將騎數十縱,見匈奴三人,與戰。三人還射,傷中貴人,殺其騎且盡。中貴人走廣。廣曰:“是必射雕者也。”廣乃遂從百騎往馳三人。三人亡馬步行,行數十里。廣令其騎張左右翼,而廣身自射彼三人者,殺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問:(1)本段表現了李廣怎樣的修改特點?
(2)作者主要用了什么方法凸現李廣這一個性特點?
(3)為什么說這里采用的是遞進式的對比方法?
(4)這里主要用什么描寫方法來刻畫李廣?
答:(1)本段表現了李廣善騎射的特點。
(2)作者采用了對比手法,用李廣的射技與匈奴射雕者的射技作對比,。凸現李廣善騎射的特點。
(3)因為作者先寫射雕者的射技遠遠超過中貴人及其隨從,然后再寫李廣的射技又遠遠超過了射雕者,逐層對比,層比層進,所以采用的是遞進式的排比方法。
(4)本段采用行為描寫方法來刻畫李廣的形象。
33、 閱讀下列文字,然后回答問題:
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他日射之,終不能入矣。廣所居郡聞有虎,常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騰傷廣,廣亦射殺之。
問:(1)本段文字中哪些語句屬細節描寫?
(2)李廣射箭“中石沒鏃”表現了什么?
(3)從本細節中可看出李廣怎樣的個性特征?
(4)“虎騰傷廣,廣亦射殺之”表現了李廣具有怎樣的性格?
答:(1)細節描寫的語句是:“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
(2)李廣射箭“中石沒鏃”表現了李廣臂力強勁非凡。
(3)從這一細節中可看出李廣善騎射的個性特征。
(4)表現了李廣臨危不懼、處變不驚的英雄氣概和最終戰勝一切困難的英雄本色。
34、 閱讀下列文字,然后回答問題:
南霽云之乞救于賀蘭也,賀蘭嫉巡、遠之聲威功績出己上,不肯出師救。愛霽云之勇且壯,不聽其語,強留之。具食與樂,延霽云坐。霽云慷慨語曰:“云來時,睢陽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雖欲獨食,義不忍。雖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斷一指,血淋漓,以示賀蘭。一座大驚,皆感激為云泣下。云知賀蘭終無為云出師意,即馳去。將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圖,矢著其上磚半箭。曰:“吾歸破賊,必滅賀蘭!此矢所以志也。”愈貞元中過泗州,船上人猶指以相語。
問:(1)作者選取了哪兩個細節來刻畫南霽云的形象?
(2)這兩個細節表現了南霽云什么性格特點?
(3)在這段文字中哪些地方采用了側面烘托?
答:(1)拔刀斷指和射塔明志。
(2)疾惡如仇,忠貞剛烈。
(3)一是以賀蘭進明的卑劣行徑來反襯南霽云的凜然正氣;二是以“一座大驚”來烘托南霽云舉動的壯烈;三是以五十年后“船上人猶指以相語”來烘托南霽云事跡影響的'深遠。
35、 城陷,賊以刃脅降巡,巡不屈,即牽去,將斬之;又降霽云,云未應。巡呼云曰:“南八,男兒死耳,不可為不義屈!”云笑曰:“欲將以有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問:(1)從這里可以看出來張巡怎樣的性格特點?
(2)“云未應”是什么原因?
(3)描寫南霽云對刻畫張巡形象起什么作用?
答:(1)視死如歸,堅貞不屈。
(2)想要詐降以伺機復仇。
(3)起映襯作用。
36、閱讀下列文字,然后回答問題:
籍時尚小,粗聞巡、遠事,不能細也。云巡長七尺余,須髯若神。嘗見嵩讀《漢書》,謂嵩曰:“何為久讀此?” 嵩曰:“未熟也。”巡曰:“吾于書讀不過三遍,終身不忘也。” 因誦嵩所讀書,盡卷不錯一字。嵩驚,以為巡偶熟此卷,因亂抽他帖以試,無不盡然。嵩又取架上諸書,試以問巡,巡應口誦無疑。
問:(1)從內容上看,這段描寫與睢陽保衛戰無關,是否多余?為什么?
(2)這段文字表現了張巡怎樣的性格特點?
(3)這段文字運用了哪幾種人物描寫方法?
答:(1)并不多余,它使張巡的英雄形象更為豐滿。
(2)博聞強記,記憶力超群。
(3)肖像、對話和細節描寫。
37、閱讀下列文字,然后回答問題:
及城陷,賊縛巡等數十人,坐,且將戮。巡起旋。其眾見巡起,或起或泣。巡曰:“汝勿怖。死,命也。”眾泣不能仰視。巡就戮時,顏色不亂。陰陽如平常。
問:(1)這段話表現張巡怎樣的性格特征?
(2)對張巡的刻畫采用了什么描寫方法?
(3)這段文字中側面烘托表現在哪里?
答:(1)從容鎮定,視死如歸。
(2)肖像描寫和語言描寫。
(3)以“眾泣不能仰視”來烘托張巡的從容鎮定,視死如歸。
38、閱讀下列文字,然后回答問題:
駝業種樹,凡長安豪富人為觀游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視駝所種樹,或移徙,無不活,且碩茂、早實以蕃。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
問:(1)這段文字的大意是什么?
(2)“駝業種樹,凡長安豪富人為觀游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和“視駝所種樹,或移徙,無不活,且碩茂、早實以蕃”各從什么角度描寫郭橐駝的種樹特長?
(3)“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是用什么方法來稱贊郭橐駝的?
(4)這段文字在整篇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答:(1)概寫郭橐駝的種樹特長。
(2)側面、正面。
(3)對比。
(4)引出下文對種樹之道的議論,以闡發文章的主旨。
39、閱讀下列文字,然后回答問題:
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問:(1)給這段文字劃分層次,并概括其大意。
(2)郭橐駝種樹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3)在郭橐駝種樹的經驗中,這個原理又體現為哪兩個方面?
(4)結合全文看,作者強調的是哪一方面?
答:(1)第一句話為第一層,總述郭橐駝種樹的基本原理。第二層至“其性得矣”民,說明郭橐駝種樹的具體經驗。其余為第三層,由此所得出的結論。
(2)順木之天以致其性。
(3)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
(4)其置也若棄。
40、閱讀下列文字,然后回答問題:
他植者則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茍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殷,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矣。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為哉!
問:(1)這段文字寫了哪兩種“他植者”?他們各自違反了郭橐駝種樹經驗的哪一方面?
(2)作者詳寫了哪種他植者?
(3)為什么要詳寫這種他植者?
答:(1)過于馬虎的和過于殷勤的。前都沒有做到“其蒔也若子”,后者沒有做到“其置也若棄”。
(2)過于殷勤的他植者。
(3)為下文揭露“好煩其令”的長人者預作鋪墊。
http://www.shddsc.com/【成人高考:大學語文分析題作法概念】相關文章:
成人高考大學語文分析題解法09-18
2013成人高考年大學語文分析題方法09-18
2017成考專升本《大學語文》精選分析題02-16
成人高考語文分析題練習01-29
成人高考專升本《大學語文》考前試題01-18
成人高考大學語文試題及答案01-26
成人高考專升本大學語文試題及答案01-28
成人高考大學語文專升本精選考題02-19
成人高考專升本《大學語文》選擇題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