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級會計師考試高頻考點講解
下面是CN人才網小編整理的高級會計師考試高頻考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業務層面控制
(一)資金活動控制
資金活動,是指資金流入與流出企業,以及資金在企業內部流轉的總稱,包括籌資、投資和資金營運等活動。資金活動控制內容:
主要風險
(1)籌資決策不當,引發資本結構不合理或無效融資,可能導致企業籌資成本過高或債務危機。
(2)投資決策失誤,引發盲目擴張或喪失發展機遇,可能導致資金鏈斷裂或資金使用效益低下。
(3)資金調度不合理、營運不暢,可能導致企業陷入財務困境或資金冗余。
(4)資金活動管控不嚴,可能導致資金被挪用、侵占、抽逃或遭受欺詐。
關鍵控制點及控制措施
籌資活動
(1)根據籌資戰略目標和規劃,結合年度全面預算,擬訂籌資方案;(2)對籌資方案進行科學論證;(3)對籌資方案進行嚴格審批,重大籌資方案,應當按照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實行集體決策或者聯簽制度;(4)根據批準的籌資方案,嚴格按照規定權限和程序籌集資金;(5)按照籌資方案確定的用途使用資金;(6)嚴格執行籌資合同約定的條款,加強債務償還和股利支付環節的
投資活動
(1)根據投資目標和規劃,擬訂投資方案,企業選擇投資項目應當突出主業,謹慎從事股票投資或衍生金融產品等高風險投資;(2)加強對投資方案的可行性研究;(3)按照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對投資項目進行決策審批,重大投資項目,應當按照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實行集體決策或者聯簽制度;(4)根據批準的投資方案,與被投資方簽訂投資合同或協議;(5)指定專門機構或人員對投資項目進行跟蹤管理;(6)加強投資收回和處置環節的控制。
資金營運環節
(1)加強資金營運的過程管理,提升資金營運效率;(2)按照預算要求組織協調資金調度,嚴禁資金體外循環;(3)定期組織召開資金調度會或資金安全檢查,對資金預算執行情況進行綜合分析;(4)加強對營運資金的會計系統控制,嚴格規范資金的收支條件、程序和審批權限;(5)不得由一人辦理貨幣資金全過程業務,嚴禁將辦理資金業務的相關印章和票據集中一人保管。
(二)采購業務控制
采購,是指購買物資(或接受勞務)及支付款項等相關活動。采購業務控制內容:
主要風險
(1)采購計劃安排不合理,市場變化趨勢預測不準確,造成庫存短缺或積壓,可能導致企業生產停滯或資源浪費。
(2)供應商選擇不當,采購方式不合理,招投標或定價機制不科學,授權審批不規范,可能導致采購物資質次價高,出現舞弊或遭受欺詐。
(3)采購驗收不規范,付款審核不嚴,可能導致采購物資、資金損失或信用受損。
關鍵控制點及控制措施
購買環節
(1)建立采購申請制度,明確相關部門或人員的職責權限及相應的請購和審批程序;(2)按照預算執行進度辦理請購手續;(3)建立科學的供應商評估和準入制度;(4)合理選擇采購方式;
(5)建立采購定價機制;(6)根據確定的供應商、采購方式、采購價格等情況擬訂采購合同;(7)建立嚴格的采購驗收制度;
(8)加強物資采購供應過程的管理。
付款環節
(1)加強采購付款的管理,完善付款流程,明確付款審核人的責任和權力;(2)加強預付賬款和定金的管理;(3)加強對采購活動的會計系統控制,應當指定專人通過函證等方式,定期與供應商核對應付賬款、應付票據、預付賬款等往來款項;(4)建立退貨管理制度。
(三)資產管理控制
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控制的存貨、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資產管理控制內容:
主要風險
(1)存貨積壓或短缺,可能導致流動資金占用過量、存貨價值貶損或生產中斷。
(2)固定資產更新改造不夠、使用效能低下、維護不當、產能過剩,可能導致企業缺乏競爭力、資產價值貶損、安全事故頻發或資源浪費。
(3)無形資產缺乏核心技術、權屬不清、技術落后、存在重大技術安全隱患,可能導致企業法律糾紛、缺乏可持續發展能力。
關鍵控制點及控制措施
存貨管理環節
(1)采用先進的存貨管理技術和方法,規范存貨驗收程序和方法;(2)建立存貨保管制度,定期對存貨進行檢查;(3)明確存貨發出和領用的審批權限,大批存貨、貴重商品或危險品的發出應當實行特別授權;(4)根據各種存貨采購間隔期和當前庫存,合理確定存貨采購日期和數量;(5)詳細記錄存貨入庫、出庫及庫存情況,做到存貨記錄與實際庫存相符;(6)建立存貨盤點清查制度,企業至少應當于每年年度終了開展全面盤點清查,盤點清查結果應當形成書面報告。
固定資產管理環節
(1)制定固定資產目錄;(2)執行固定資產日常維修和大修理計劃;
(3)強化對生產線等關鍵設備運轉的監控;(4)加大技改投入,促進固定資產技術升級;(5)規范固定資產抵押管理;(6)建立固定資產清查制度,至少每年進行全面清查;(7)加強固定資產處置的控制,關注固定資產處置中的關聯交易和處置定價,防范資產流失。
無形資產管理環節
(1)加強對品牌、商標、專利、專有技術、土地使用權等無形資產的管理,促進無形資產有效利用;(2)加強無形資產權益保護,防范侵權行為和法律風險;(3)定期對專利、專有技術等無形資產的先進性進行評估;(4)加強品牌建設,通過提供高質量產品和優質服務等多種方式,不斷打造和培育主業品牌。
(四)銷售業務控制
銷售,是指企業出售商品(或提供勞務)及收取款項等相關活動。銷售業務控制內容見表4-16:
主要風險
(1)銷售政策和策略不當、市場變化預測不準確、銷售渠道管理不當等,可能導致銷售不暢、庫存積壓、經營難以為繼。
(2)客戶信用調查不到位,結算方式選擇不當,賬款回收不力等,可能導致銷售款項不能收回或遭受欺詐。
(3)銷售過程存在舞弊行為,可能導致企業利益受損。
關鍵控制點及控制措施
銷售環節
(1)加強市場調查,合理確定定價機制和信用方式;(2)與客戶進行業務洽談、磋商或談判,關注客戶信用狀況、銷售定價、結算方式等相關內容;(3)銷售合同應當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審批人員應當對銷售合同草案進行嚴格審核;(4)按照經批準的銷售合同開具相關銷售通知,發貨和倉儲部門應當對銷售通知進行審核,嚴格按照所列項目組織發貨;(5)做好銷售業務各環節的記錄;(6)完善客戶服務制度。
收款環節
(1)完善應收款項管理制度,銷售部門負責應收款項的催收,財會部門負責辦理資金結算并監督款項回收;(2)加強商業票據管理;(3)加強對銷售、發貨、收款業務的會計系統控制,指定專人定期與客戶核對應收賬款、應收票據、預收賬款等往來款項;(4)加強應收款項壞賬的管理。
(五)研究與開發控制
研究與開發,是指企業為獲取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等所開展的各種
研發活動。研究與開發控制內容見表4-17:
主要風險
(1)研究項目未經科學論證或論證不充分,可能導致創新不足或資源浪費。
(2)研發人員配備不合理或研發過程管理不善,可能導致研發成本過高、舞弊或研發失敗。
(3)研究成果轉化應用不足、保護措施不力,可能導致企業利益受損。
關鍵控制點及控制措施
立項與研究環節
(1)根據研發計劃,提出研究項目立項申請,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2)按照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對研發項目進行審批,重大研究項目應當報經董事會或類似權力機構集體審議決策;(3)加強對研究過程的管理;(4)研究項目委托外單位承擔的,應當簽訂外包合同;(5)建立和完善研究成果驗收制度;(6)建立嚴格的核心研究人員管理制度。
開發與保護環節
(1)加強研究成果的開發,形成科研、生產、市場一體化的自主創新機制,促進研究成果轉化;(2)建立研究成果保護制度;(3)建立研發活動評估制度,不斷改進和提升研發活動的管理水平。
(六)工程項目控制
工程項目,是指企業自行或者委托其他單位所進行的建造、安裝工程。工程項目控制內容見表4-18:
主要風險
(1)立項缺乏可行性研究或者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決策不當。
(2)項目招標暗箱操作,存在商業賄賂。
(3)工程造價信息不對稱,技術方案不落實,概預算脫離實際。
(4)工程物資質次價高,工程監理不到位,項目資金不落實。
(5)竣工驗收不規范,最終把關不嚴。
關鍵控制點及控制措施
工程立項環節
(1)指定專門機構歸口管理工程項目,根據發展戰略和年度投資計劃,提出項目建議書,開展可行性研究,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2)組織規劃、工程、技術、財會、法律等部門的專家對項目建議書和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充分論證和評審,出具評審意見,作為項目決策的重要依據;(3)按照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對工程項目進行決策,決策過程應有完整的書面記錄。重大工程項目的立項,應當報經董事會或類似權力機構集體審議批準;(4)在工程項目立項后、正式施工前,依法取得建設用地、城市規劃、環境保護、安全、施工等方面的許可。
工程招標環節
(1)擇優選擇具有相應資質的'承包單位和監理單位;(2)依法組織工程招標的開標、評標和定標工作;(3)依法組建評標委員會;(4)按照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從中標候選人中確定中標人,在規定的期限內與中標人訂立書面合同。
業績評價
一、業績評介的內涵和作用
二、業績評價指標
(一)業績評價指標分類
業績指標是必須要量化的,目標不量化就會形同虛設。
(二)業績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原則
1.戰略相關性原則
1.指標體系的設計以戰略目標為起點
2.均衡互補原則
3.目標一致性原則
4.可控性和可追溯性原則
三、業績評價標準
企業通常使用的業績標準包括歷史標準、預算標準、外部標準等。
(一)歷史標準
(二)預算標準
(三)外部標準
1.行業標桿
2.內部標桿
3.跨行業標桿
四、業績評價方法(重點)
(一)基于成本的業績評價方法
1.標準成本法和差異分析
數量差異=(實際數量-標準數量)×標準價格
價格差異=(實際價格-標準價格)×實際數量
2.計劃差異與運營差異
【公式總結】
(1)價格差異=(實際價格-原標準價格)×實際用量
價格計劃差異=(修訂價格-原標準價格)×實際用量
價格運營差異=(實際價格-修訂價格)×實際用量
(2)數量差異=(實際用量的實際產量-實際產量的原標準用量)×標準價格
數量計劃差異=(實際產量的修訂標準用量-實際產量的原標準用量)×標準價格
數量運營差異=(實際用量的實際產量-實際產量的修訂標準用量)×標準價格
(二)基于財務的業績評價方法
1.財務指標體系
2.財務指標的缺陷
(三)基于價值的業績評價方法
1.投資報酬率法
營運資本=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2.剩余收益法
剩余收益=息稅前利潤-投資占用的資本×平均資本成本率 (稅前)
3.經濟增加值
EVA=稅后凈營業利潤(息后稅后利潤)-占用資本×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稅后)
投資占用資本=總資產-流動負債=非流動資產+營運資本=長期債務(有息債務)+所有者權益
EVA=會計利潤±利潤調整-(占用資本±資本調整)×WACC
經濟增加值=稅后凈營業利潤-全部資本費用=稅后凈利潤-股權費用?
=稅后凈營業利潤-稅后利息-股權費用
4.自由現金流折現估值法
(四)基于平衡的業績評價方法 (平衡計分卡)
1.財務層面
2.顧客層面(包括五個方面)
(1)市場份額
市場份額= [本企業某商品銷售量(額)/該種商品市場總銷售量(額)]×100%
(2)客戶保有和忠誠度
客戶保有率= (企業期末客戶量-企業本期新增客戶)/企業期初客戶量×100%
企業期末客戶量=企業期初客戶量+本期新增客戶量-本期流失客戶量
(3)客戶獲得率
客戶獲得率=企業本期新增客戶量/企業期初客戶量×100%
(4)客戶滿意度
(5)客戶盈利性
某客戶利潤率=該客戶的凈利潤/該客戶的服務成本×100%
3.內部業務過程層面
(1)周期時間衡量。
總的生產周期包括加工時間、檢測時間、等待時間和移動時間等。
(2)質量衡量。
(3)成本衡量。
4.學習和成長層面
(1)員工能力。
①員工滿意度
②員工保有率
員工流失率=補充人數/(期初員工人數+期末員工人數)/2×100%
(2)信息系統能力。
(3)激勵、授權和目標綁定。
套期工具
(一)套期工具及其特點
套期工具,是指企業為進行套期而指定的、其公允價值或現金流量變動預期可抵銷被套期項目的公允價值或現金流量變動的衍生工具,對外匯風險進行套期還可以將非衍生金融資產或非衍生金融負債作為套期工具。
【提示】套期工具不全是衍生工具。比如,外匯風險,未必是用衍生工具來套期減少風險。假定美國一個公司銷售商品,形成1 000萬美元的應收賬款。這時如何降低匯率風險呢?公司可以同時去銀行借入1 000萬美元的借款,由此相互抵銷風險。
套期工具的特點:
1.衍生工具通?梢宰鳛樘灼诠ぞ。
【拓展】所有的衍生工具都適宜做套期工具,這句話是不正確的,具體分析:
某些金融工具不能有效地對沖被套期項目的風險,不適宜做套期工具。例如,企業自身發行的期權就不能作為套期工具。因為該期權的潛在損失可能大大超過被套期項目的潛在利得,從而不能有效地對沖被套期項目的風險。與此不同的是,購入期權的一方可能承擔的損失最多就是期權費,而可能擁有的利得通常等于或大大超過被套期項目的潛在損失,因而購入期權的一方可以將購入的期權作為套期工具。
2.非衍生工具通常不能作為套期工具。
【拓展】非衍生工具都不能做套期工具,這句話是不正確的,例如,前面提到的對外匯風險的套期就可以用非衍生工具。
3.無論是衍生工具還是非衍生工具,作為套期工具時公允價值必須能可靠計量。
【拓展】在活躍市場沒有報價的權益工具投資不能作為套期工具;另外,企業自身的權益工具既非企業的金融資產,也非企業的金融負債,因而也不能作為套期工具。
4.套期工具一定涉及到報告主體之外的一個主體,與此有關的工具才能作為套期工具。
(二)套期工具的指定
1.套期工具通常作為一個整體來指定,也可以將期貨、期權的一定比例指定為套期工具。
例如,企業購買一項期權合約,現在指定80%作為套期、20%不作為套期。則80%的部分按套期保值會計來處理,20%的部分作為投機交易處理。
【提示】可以將期貨、期權的一定比例指定為套期工具,但通常情況下不能就期貨、期權的某一部分指定為套期工具,即不能拆分。但以下兩種情況除外:
(1)期權:企業可以將期權的內在價值和時間價值分開,只就內在價值變動期權指定為套期工具(不考慮時間價值)。
【拓展】內在價值是指期權立即行權的價值。比如企業擁有一項看漲期權,一年后可以每股5元的價格購買1萬股股票。幾年后企業行權,股票價格變為每股8元,這樣期權的內在價值就是每股2元。只有市價大于行權價,期權才存在內在價值。
期權在市場交易中的價值為3元,多出來的1元則為期權的時間價值。
期權的公允價值減去內在價值就是期權的時間價值。期權的時間價值也可以簡單理解為對未來預期的價值并不是貨幣價值。
(2)遠期合同:企業可以將遠期合同的利息和即期價格分開,只就即期價格變動將遠期合同指定為套期工具。
【拓展】利息即是時間價值,與上述期權的時間價值相同。此項規定一是因為時間價值與內在價值可以單獨計量,二是為了提高某些套期策略的有效性。套期有效性,是指套期工具的公允價值或現金流量變動能夠抵銷被套期風險引起的被套期項目公允價值或現金流量變動的程度。
2.企業通?蓪雾椦苌ぞ咧付閷σ环N風險進行套期,但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可以指定單項衍生工具對一種以上的風險進行套期:
(1)各項被套期風險可以清晰辨認;
(2)套期有效性可以證明;
(3)可以確保該衍生工具與不同風險頭寸之間存在具體指定關系。
3.企業可以將兩項或兩項以上衍生工具的組合或該組合的一定比例指定為套期工具。
4.企業雖然可以將整體套期工具的一定比例指定為套期工具,但不能在套期關系中將套期工具剩余期限內的某一時段進行套期指定。
例如,某公司擁有一項支付固定利息、收取浮動利息的互換合同,打算將其用于對所發行的浮動利率債券進行套期。該互換合同的剩余年限為10年,而債券的剩余年限為5年。在這種情況下,該公司不能在互換合同剩余年限中的某5年將互換指定為套期工具。因為,剩余年限內的某一時段的價值通常不能可靠地單獨計量。
【高級會計師考試高頻考點講解】相關文章:
高級會計師考試高頻考點01-15
2016年關于高級會計師考試高頻考點講解01-12
高級會計師考試高頻考點試題及答案01-21
2016年高級會計師考試高頻考點01-12
2016年高級會計師考試高頻考點大全09-03
注冊會計師考試高頻考點訓練試題02-05
高級會計師考試考點練習01-14
高級會計師《高級會計實務》考試考點匯總03-07
科目一理論考試高頻考點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