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一地理科目必修一復習知識點
在年少學習的日子里,說到知識點,大家是不是都習慣性的重視?知識點就是掌握某個問題/知識的學習要點。掌握知識點是我們提高成績的關鍵!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一地理科目必修一復習知識點,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地理科目必修一復習知識點1
計算區時和時區計算的`三個步驟。
(1)計算當地時區:將已知經度數除以15,若余數小于7。5,則除得的商就是該經度所在的時區數:若余數大于7。5,則該地所在的時區數為商+1。東經為東時區,西經為西時區。
(2)計算時區差:同為東時區或同為西時區,時區數相減,一個在東時區一個在西時區,則時區數相加。例如東八區與東二區相差6個時區,東八區與西五區則相差13個時區。
(3)計算區時:利用所得的時區差,向東加向西則減。例如當東二區為6時,東九區區時為6+7=13時;西三區區時為6—5=1時;西7區區時為6—13=—7,24—7=17時(日期減去一天)。碰到跨年月時,要注意大月、小月、平年、閏年,才能準確作答。
高一地理科目必修一復習知識點2
一、太陽輻射:太陽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間放射的能量。
1、能量來源:太陽中心的核聚變反應(4個氫原子核聚變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2、特點:太陽輻射是短波輻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長較短的.可見光部分;
3、意義:維持地表溫度,地球上大氣運動、水循環和生命活動等運動的主要動力,人類生產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4、太陽常數:表示太陽輻射能到達大氣層上界的能量指標,大小為8。24焦/cm2。分。
二、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1、太陽的外部結構:指太陽的大氣結構,從里到外分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層
2、對地球的影響:(太陽黑子是太陽活動強弱的標志,周期約為11年)
高一地理科目必修一復習知識點3
地球的宇宙環境
天體系統:天體之間因萬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繞轉形成天體系統。結構層次(略)
可見宇宙:也稱為“已知宇宙”,是指人類已經觀測到的有限宇宙,半徑約為140億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條件:
外部條件:穩定的太陽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處于比較安全的宇宙環境中。
內部條件:日地距離適中(1。5億千米)——適宜的溫度。
地球體積質量適中且原始大氣經長期演化—適于生物呼吸的大氣。
地球內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高一地理科目必修一復習知識點4
地球的結構
一、地球的外部結構
地殼以外可以劃分為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三個外部圈層。
二、地球內部結構
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依據是地震波的'傳播方式和傳播速度。
巖石圈的范圍:包括地殼的全部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由巖石組成。
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
高一地理科目必修一復習知識點5
地球運動的基本形式:公轉和自轉
繞轉中心太陽地軸
方向自西向東(北天極上空看逆時針)自西向東(北極上空看逆時針,南極上空相反)
周期恒星年(365天6時9分10秒)恒星日(23時56分4秒)
角速度平均1°/日近日點(1月初)快遠日點(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時15°(兩極除外)
線速度平均30千米/小時從赤道向兩極遞減,赤道1670KM小時,兩極為0、
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關系:
(1)黃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黃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26’
(2)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移動
【高一地理科目必修一復習知識點】相關文章:
高二地理科目復習知識點必修一08-24
高一地理科目知識點總結必修一06-07
高一地理科目必修一知識點總結02-03
高一生物科目必修二知識點復習08-31
高一必修一化學科目復習筆記09-02
高一物理科目必修三知識點整理08-24
高二物理科目必修三知識點復習06-22
高一生物科目知識點歸納必修二05-08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人教版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