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6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試題及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下圖是“沿490N的地形剖面圖和年降水量分布圖”。讀圖完成1~3題。
1.上圖所示區域中,鐵礦資源最豐富的地區是( )。
A.②
B.③
C.④
D.⑤
2.圖中④地最容易出現的氣象災害是( )。
A.暴風雪
B.颶風
C.沙塵暴
D.酸雨
3.下列有關圖示地區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①地比⑥地多地震,且①地比⑥地大陸架狹窄
B.②地因西風溯河而上受山地抬升,降水量較大
C.③地以大牧場放牧業為主,⑥地漁業資源豐富
D.④地和⑤地均是以乳畜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
假設一架客機于北京時間6月22日12時從北京(116°E,40°N)起飛,7小時后途經a地(165°W,67°N)上空,14小時后抵達芝加哥(87.5°W,42°N)。結合圖文材料,回答第4~5題。
4.結合圖文信息判斷,與該客機飛行過程中實際情況相符的是( )。
A.客機的飛行路線比H路線長
B.客機航向與太陽視運動方向相同
C.飛經a點時,乘客能看到太陽位于正北方
D.飛經a點時,客機受到向北的地轉偏向力
5.客機抵達芝加哥時,屬于6月22日的地區范圍約占全球的( )。
A.1/4
B.1/3
C.1/2
D.3/4
下圖為某山地降水量隨高程變化圖。讀圖,回答6~7題。
6.圖中( )。
A.降水隨高程增加而遞增
B.D點位于背風坡.降水量最少
C.B點至D點,降水逐漸減少
D.C點與A點降水量大致相等
7.導致該山地降水量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熱帶低壓強烈發展
B.冷暖空氣交匯頻繁
C.空氣對流運動頻繁
D.暖濕氣流被迫抬升
8.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地勢平坦,水網密布,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水稻種植業的特點不包括( )。
A小農經營,人均耕地少
B.單位面積產量高,商品率高
C.水利工程量大
D.機械化和科技水平較低
9.我國南方地區居民的房屋房頂坡度很大,反映當地( )。
A.風力大
B.光照強烈
C.氣候多變
D.降水多
10.四川盆地的肥沃土壤是( )。
A.黑土
B.黃土
C.紫色土
D.紅壤
11.下列關于華北平原和東北平原共性的敘述,正確的是( )。
、俸0味嫉陀100m②土壤都較肥沃
、劢邓驾^為豐富④雨熱同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下列關于中亞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描述正確的有( )。
A.中亞四季炎熱,降水量很少
B.中亞境內的河流多為內流河,湖泊多為內流湖
C.中亞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
D.中亞南部和東部牧場遼闊,北部和西部耕地面積廣闊
13.下面的等高線地形圖所對應的地形景觀素描圖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和南非五國被稱為“金磚國家”。讀金磚國家分布圖,回答14~16題。
14.金磚國家按面積由大到小排列,我國居( )。
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三位
D.第四位
15.南非瀕臨的兩個大洋是( )。
A.太平洋和大西洋
B.印度洋和太平洋
C.大西洋和北冰洋
D.印度洋和大西洋
16.根據圖中北京的地理坐標,可知位于(38°E,56°N)附近的城市是( )。
A.巴西首都巴西利亞
B.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亞
C.俄羅斯首都莫斯科
D.印度首都新德里
下面左圖表示“我國某省2009年各類人口數量構成圖”.右圖表示“該省三大產業的比例變化圖”,讀圖完成17—18題。
17.關于該省人口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勞動力不足
B.自然出生率過高
C.外來人口多
D.老齡化問題逐漸突出
18.該省近幾年出現了肉類品、速凍品、調味品等全國最大的生產基地,逐漸由“中國糧倉”變為“國人廚房”,這反映出該省的變化是( )。
A.科技進步,食品加工業快速發展
B.農業比重下降。糧食嚴重不足
C.城市化提高,城市人口超過農村
D.經濟發展,旅游餐飲成主導產業
19.節能減排可以削弱( )。
A.太陽輻射,從而增強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B.地面輻射,從而增強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
C.大氣輻射.從而減弱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D.大氣逆輻射.從而減弱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
20.下圖為“非洲部分區域年日照時數等值線圖”。據圖分析,影響甲、乙兩地日照時數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A.正午太陽高度的差異
B.地形的差異
C.白晝時間的差異
D.大氣環流差異
2012年5月,國家發改委正式批準設立“晉陜豫黃河金三角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要求將其建成中西部地區重要的能源原材料與裝備制造業基地。讀圖.回答21-22題。
21.黃河金三角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主要優勢有( )。
、俪袞|啟西的位置②水能資源豐富
、哿畠r勞動力充足④科技力量雄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產業轉移對該示范區的影響可能是( )。
A.促進產業升級
B.就業壓力增大
C.資源面臨枯竭
D.改善環境質量
23.對地球圈層的主要特點,描述正確的是( )。
A.大氣圈是由不同類型的氣體組成,干燥潔凈
B.水圈是由地球表層水體構成,連續但不規則
C.生物圈是各種類型的生物的總稱,生機勃勃
D.巖石圈包含著整個地殼及上地幔,厚度不均
24.根據下面的圖文材料分析,影響葡萄酒產業布局最主要的一級區位因素是( )。
A.原料、勞動力
B.原料、市場
C.技術、市場
D.交通、能源
25.下圖所示為某發達國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齡、性別結構示意圖,人口的年齡、性別結構受人口遷移影響明顯的一組城市是( )。
A.abc
B.acd
C.abd
D.bcd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2分,共24分)
26.簡述對《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中“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形成的評價”這一評價建議的理解。(提示:從學生的變化與發展和評價方式、方法等方面思考)
27.地理教材的主要作用有哪些?(12分)
三、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2816分,第29題16分,第30題20分,共52分)
28.閱讀下列材料及圖,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河南是目前全國最大的肉類食品、速凍食品、方便面、餅干、調味品生產加工基地.擁有“雙匯”“思念”“三全”等眾多知名品牌,其速凍食品更占據了全國60%的市場。隨著食品加工技術的不斷升級和產品更新,河南已從“中國糧倉”變成了“國人廚房”。
(1)簡述河南省的地形特征。(3分)
(2)簡述圖中①②兩項水利工程的作用。(5分)
(3)簡析河南省發展食品加工業的社會經濟條件。(8分)
2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有一位教師在教學有關陸地水的內容時,有這樣一段內容:非洲中部有一個乍得湖,它是個內陸湖泊;內陸湖一般都是咸水湖,但乍得湖卻是一個淡水湖,這段內容學生不太容易理解。
你認為該老師該采用何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的實施要點是什么?(16分)
30.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學習“對流層高度每升高1 km溫度降低6℃”的教學片段。
師:我們知道“神舟七號”在太空中的飛行高度是340 km,大家計算一下翟志剛太空行走時,太空中的溫度是多少?
生:每升高1 km,溫度降低6℃,那么應該是-2 040℃。
師:真的有那么低嗎?
生:……
材料二學習“海陸分布對氣壓帶、風帶的影響”的教學片段。
師:我們在學習“三圈環流”時,曾經作過一個前提假設,還記得是什么嗎?
生:假設地球表面海陸分布是均勻的。
師:對!也就是說只有在地球表面海陸分布均勻的前提下,三圈環流在地球上才真實存在。那么三圈環流在地球上真實存在嗎?
生:當然,在南半球就存在。
師:對!那是因為在南半球幾乎都是海洋。對于北半球來說,我們知道海陸是相間分布的,那么真實的氣壓帶、風帶在北半球是什么樣的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別體現了教學中的哪種提問方法?有什么優點?(10分)
(2)除了材料中運用的教學提問方法,還有哪些提問方法?結合具體內容設計說明。(10分)
四、教學設計題(24分)
31.閱讀關于“大規模的海水運動”的圖文資料,按要求完成教學設計任務。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的內容標準要求:“運用地圖,歸納世界洋流分布規律,說明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材料二人教版教科書中關于“大規模的海水運動”的內容。
世界海洋表層洋流的分布
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較穩定地沿著一定方向做大規模的流動,叫做洋流。
按性質,可以將洋流分為暖流和寒流兩種類型。從水溫高的海區流向水溫低的海區的洋流.叫做暖流。反之,從水溫低的海區流向水溫高的海區的洋流,叫做寒流。
盛行風是海洋水體運動的主要動力。盛行風吹拂海面,推動海水隨風漂流,并且使上層海水帶動下層海水流動,形成規模很大的洋流。洋流前進時,受陸地形狀的限制和地轉偏向力的影響。運動方向會發生改變。
在赤道兩側,北半球的東北信風和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分別驅動兩側海水由東向西流動形成赤道洋流,北支為北赤道暖流,南支為南赤道暖流。赤道洋流到達大洋西岸,受到陸地阻擋,一小股回頭向東形成赤道逆流,大部分沿海岸向較高緯度流去,至中緯地區受西風吹動形成西風漂流。當它們到達大洋東岸時,一部分折向高緯,加入極地環流;一部分折向低緯,成為赤道洋流的補償流。
綜上所述.全球海洋表層洋流構成了分別以副熱帶和副極地為中心的大洋環流。
全球大洋環流可以促進高、低緯度間熱量和水分的輸送和交換,對全球熱量和水分平衡具有重要意義。洋流對大陸沿岸氣候影響很大。暖流對沿岸氣候有增溫增濕作用:寒流對沿岸氣候有降溫減濕作用。
洋流對海洋生物資源和漁場的分布有顯著的影響。寒暖流交匯的海區,海水受到擾動.可以將下層營養鹽類帶到表層,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為魚類提供餌料;兩種洋流匯合還可以形成“水障”,阻礙魚類游動,使得魚群集中,易于形成大的漁場,如紐芬蘭漁場和日本的北海道漁場。在秘魯附近海區,受離岸的東南信風影響,深層海水上涌把大量的營養物質帶到表層,形成了世界著名的漁場——秘魯漁場。
洋流對海洋航行也有影響。海輪順洋流航行可以節約燃料,加快速度,寒暖流相遇,往往形成海霧,對海上航行不利。例如,在紐芬蘭島東南海區,南下的拉布拉多寒流和北上的墨西哥暖流相遇,形成茫茫海霧,影響海上航運。此外,每年洋流從北極地區攜帶冰山南下,也給海上航運造成較大威脅。
洋流還可以把近海的污染物攜帶到其他海域,有利于污染物的擴散,加快凈化速度。但是,其他海域也可能因此受到污染,使污染范圍擴大。
(1)試根據本節教學內容進行學情分析。(8分)
(2)依據學情和教材的知識組成,設計教學過程要點。(16分)
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C。解析:根據經緯度可知,④地位于北美五大湖區域,鐵礦資源豐富。
2.【答案】A。解析:④地受北冰洋南下冷空氣的影響,冬季容易受暴風雪災害的影響。
3.【答案】C。解析:①地位于板塊交界處,多地震,且①地邊界為消亡邊界,大陸架狹窄;②地受地形影響,降水較多;③地為商品谷物農業;④⑤兩地位于五大湖區域,以乳畜業為主;⑥地位于紐芬蘭漁場附近,漁業資源豐富。故C項錯誤。
4.【答案】C。解析:由于飛機到達a地時恰巧為當地地方時0時,太陽處于一天中的最低位置,且a地位于北極圈以北,6月22日出現極晝現象,故此時乘客能看到太陽位于正北方,C項正確?蜋C的飛行路線比H路線短,故A項錯誤?蜋C航向與太陽視運動方向相反,故B項錯誤。飛經a點時,客機受到的地轉偏向力向南,故D項錯誤。
5.【答案】D。解析:根據地方時計算,飛機于6月22日12時從北京起飛時,芝加哥的地方時是6月21日22時26分,飛機途經14小時到達芝加哥,因此到達芝加哥時.芝加哥的地方時為6月22日12時26分。日期的界定有兩條經線:0時經線和180°經線。通過計算可知,此時0時經線為86°E,從0時經線(即86°E)向東到180°經線為6月23日,其他范圍為6月22日。因此屬于6月22日的地區范圍約占3/4,故D項正確。
6.【答案】D。解析:C點比D點高程高,但降水量少于D,A選項錯誤;D點降水比A、C都多,B選項錯誤;B點至D點,降水先減少后增多,C選項錯誤;從降水量表中可以看出,C點與A點降水量大致相等,D選項正確。
7.【答案】D。
8.【答案】B。解析:長江中下游的水稻種植業的特點是:小農經營、機械化和科技化水平低、勞動力投入多、水利工程量大、農作物單產高、商品率較低。
9.【答案】D。解析:我國南方的民居的房頂坡度較大是因為南方多雨,坡度大利于排水。
10.【答案】C。解析:四川盆地素有紫色盆地之稱,土壤顏色呈紫色或者紫紅色,是我國最肥沃的土壤之一。
11.【答案】B。解析:華北平原和東北平原是我國最大的兩個平原,氣候大部分屬溫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降水較為豐富,土壤較為肥沃。東北平原的海拔一般低于200m。
12.【答案】B。解析:中亞地區的氣候類型為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炎熱、冬季嚴寒,大部分地區降水稀少,部分山區降水豐富,草原廣布,耕地分布于河流沿岸和里海沿岸地區,多為灌溉農業,河流多為內流河、湖泊也多是內流湖。
13.【答案】D。解析:從等高線圖中很明顯可以看出來有斷崖,故而選D。
14.【答案】B。解析:通過讀圖,很容易得出俄羅斯的面積比中國大,其他的都比中國小,故而中國的面積居第二位。
15.【答案】D。解析:讀圖很容易判讀南非的東側是印度洋,西側是大西洋。
16.【答案】C。解析:通過北京首都的緯度,可以判別只有俄羅斯的首都緯度比北京的緯度高,故而答案選C。
17.【答案】D。解析:從圖中可以看出,該省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了約10%,0~14歲的少兒人口占了約15%,15~64歲的勞動人口約75%,因此該省勞動力充足,但老齡化問題逐漸突出。故選D。
18.【答案】A。解析:由“中國糧倉”到“國人廚房”的轉變,反映的是該省科技進步,食品加工業的快速發展。
19.【答案】D。
20.【答案】D。解析:甲地位于熱帶沙漠氣候區,受副熱帶高壓與東北信風交替控制,氣候干旱,云量少,日照時數長;乙地位于熱帶雨林氣候區,常年受赤道低壓控制,降水豐富,天空云量大,對太陽輻射反射作用大,所以日照時數相對較少。
21.【答案】C。解析:該地位于中西部經濟帶結合處,具有承東啟西的地理位置優勢,勞動力豐富且價廉。
22.【答案】A。解析:承接東部的產業轉移,有利于加快該示范區的工業化進程,促進產業結構升級。
23.【答案】B。解析:水圈是一個連續不規則的圈層。
24.【答案】B。解析:從圖中分析,葡萄酒工業的布局需要密切聯系原料種植區,即要靠近葡萄產區,同時,該工業部門的工業產品又要面向市場;而原料——葡萄、產品——酒.都是不便儲存和運輸的。故選B。
25.【答案】C。解析:從四幅圖中分析,a圖中人口老齡化異常嚴峻,可能原因:青壯年勞動力遷出.b圖與a圖則情況相反;d圖性別比例失衡,與其區域內產業特點對勞動力性別的要求有關。
二、簡答題
26.【參考答案】
評價時應關注學生以下方面的變化與發展:
(1)對地理學科的認識:評價學生是否具有地理學習動機與學習興趣;能否體會地理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和地理學的應用價值;是否具有地理審美情趣與鑒賞力。
(2)科學精神與態度:評價學生在觀察、調查、實驗和報告撰寫中是否精確、嚴謹,是否具有實事求是、堅持真理、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
(3)對自然地理環境與社會的態度和責任感:評價學生是否初步形成了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是否初步形成了環境、資源的保護意識和法制意識,是否初步具有了對社會和自然環境的責任感。是否養成了關心和愛護人類環境的行為規范。
觀察是評價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重要方式。要注意觀察學生在日常行為和學習活動中的表現,搜集評價信息,為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提供依據。
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進行評價,主要采用調查分析法,即在評價理論指導下,通過問卷、訪談、測試等調查手段,搜集評價對象的有關資料,經過比較分析做出判斷。
27.【參考答案】
(1)學生學習發展的依據
地理課程標準是根據社會經濟的發展對人才的要求而制定的,它所規定的地理教學目的都是通過地理教材來實現的。因此,地理教材有很強的思想性和科學性。學生的一切學習活動,如預習、練習、復習與記憶都以教材為依據。學生通過聽講、觀察圖像、讀圖表、做練習與記憶重要內容,以達到學習地理基礎知識、訓練技能、提高能力、發展智力與思想品德的目的,從而獲得全面的發展。
(2)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保障
教師總想把自己知道的知識教給學生,但由于教學目的、課時、學生的認知規律等方面的限制,教師必然在教學活動中受到教材的限制。教師在課前分析教材,根據教材來確定課堂教學過程的具體實施計劃,同時還要運用地理教材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以達到教學目的。所以,教材對于學生和老師都是至關重要的,可以說沒有教材,教學活動就無法正常進行。
三、材料分析題
28.【參考答案】
(1)西部為山地、丘陵,東部為平原;地勢西高東低。
(2)①水利工程:防洪、除沙(防淤)、防凌汛、發電、灌溉、供水等。②水利工程:緩解華北地區水資源短缺現狀。
(3)河南省地處我國農業(小麥)主產區,原料充足;鐵路干線連接南北、貫通東西,交通便利;勞動力資源豐富;市場廣闊。
29.【參考答案】
運用啟發式談話法:首先告訴學生,非洲中部有一個乍得湖,它是個內陸湖泊;接著將此湖的位置和注入水系作一描述,指導學生觀察乍得湖的位置示意圖;然后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內陸湖一般都是咸水湖,但乍得湖卻是一個淡水湖,并且一年之中湖泊面積相差將近一倍,請根據該湖的地理位置以及水源補給特點分析原因。在學生觀察、思考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聯系該湖泊的緯度位置、所處風帶氣壓帶、注入水系流域的狀況等等,一步一步尋找正確答案,從而起到了聯系多種知識、啟迪學生思維的作用。啟發式談話的提問方式有多種。如遞進式、分解式、迂回式、反問式、懸念式、比較式、串聯式、擴展式等等。
運用談話法時應注意以下幾點:①把握提問的時機和對象。要針對教學目的、重點、難點以及教材內容的特點設置問題。提問時要面向全班,讓全班學生都積極思考問題,然后再指定學生回答。指定對象應顧及好、中、差不同水平的學生。②教師的提問要有靈活性和應變能力。要根據學生答問時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提問的角度、范圍和深度,使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之下順利找到問題的答案。③擬定問題的深淺度要適當。問題要明確、具體,切忌模糊、空泛;問題的范圍大小和難易度都要適中;問題要避免帶暗示性,以免學生不是在思考問題,而是在猜測;重點的、主要的問題地理性要強,切忌在枝節問題上大做文章;有關的問題應有系統性和連貫性。
30.【參考答案】
(1)材料一屬于設置陷阱法,針對學生作業中常出現的錯誤進行提問,讓學生從正確與錯誤的對比中辨明是非。以提高思維的全面性、正確性、邏輯性和批判性。本案例中,教師成功地設置了陷阱,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了“高度每升高1 km溫度降低6℃”只是針對在對流層中。
材料二運用了鋪墊法,在講授新知識前,提問本課所聯系到的舊知識,為新知識的傳授鋪平道路,以達到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目的,為地理學習的積極思維創造條件,同時又能降低思維的難度。本例中,通過“三圈環流”知識點前提假設的回顧,很自然地過渡到了“海陸分布對氣壓帶、風帶的影響”上,讓學生感到有理有據。
(2)發散法,發散思維是一種創造性思維,在授課中提出激發學生發散思維的問題,引導學生從正反面多途徑去思考。例如在學習“地球運動”一節時,所有知識點都是圍繞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展開的。在課程結束時,不妨作如下設問:假如地球不自轉會怎樣?假如黃赤交角不存在會怎樣?當然這樣的假如不可能真的發生,但這種發散性的提問可以加深學生對地球運動造成的種種現象的理解,可以啟迪學生的智慧。
四、教學設計題
31.(1)【參考答案】
學情分析:
、購膶W生心理上來看:高一學生好奇心強,對自然界中的地理現象覺得神秘,有一定的探究欲望,渴望獲取新知識。
、趶闹R儲備上來看:學生的地理思維還較薄弱,特別是在探究地理現象的形成過程上存在較大困難。盡管他們對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對探究的目的性、過程及結論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因此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個“契機”,讓學生在探究性的學習中,主動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獲得發展。
(2)【參考設計】
教學過程要點:
教師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泰坦尼克號的沉沒”。讓學生帶著興趣進入課堂。
、傺罅鞯母拍
通過PPT和視頻使學生能夠深刻掌握抽象的洋流概念。
、谘罅鞯姆诸
以圖表導學法降低教學和學習難度,從圖3.5“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北半球冬季)”中,列舉出若干條南北向洋流為例,如日本暖流、加利福尼亞寒流等。進而使學生學會并能夠判斷洋流性質。
、垩罅鞯男纬
讓學生結合全球風帶和洋流模式空白圖,自學洋流的形成,并對比“全球風帶和洋流模式圖”。當學生對比結束后,教師與學生一邊繪制簡圖,一邊分析洋流的成因。
、苎罅鞯姆植家幝
將全班分成四個小組來完成活動,第一小組完成“太平洋”部分,第二小組完成“大西洋”部分,第三小組完成“印度洋(冬季)”部分,第四小組完成“印度洋(夏季)”部分。在附圖中,完成下列步驟:
點評總結:教師根據學生完成情況作適當點評,并給予鼓勵肯定,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同時回顧總結本課內容,讓學生對知識的印象更加深刻。
例題示范,突破難點,案例分析(解開“泰坦尼克號沉沒”之謎)。
【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試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2015年護士資格證考試沖刺試題及答案08-10
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教育學試題及答案09-10
電廠考試試題及答案08-11
教師資格證面試題目及答案08-10
小學教師資格證的基礎試題及答案08-31
考試:機械員考試試題及答案08-14
教師資格證幼中學綜合素質試題及答案08-10
美學考試題目及答案09-26
西學中考試試題及答案04-13
精選駕照考試試題及答案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