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師資格證小學教育學考試試題及答案
教師資格證小學教育學考試試題及答案1
1、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認為史現代教育代言人的是(B )
A.赫爾巴特
B.盧梭
C.洛克
D.杜威
2、人力資本理論說明了( A )
A.教育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B.經濟發展水平對教育的制約作用
C.政治對教育的制約作用
D.教育對科學技術的促進作用
3、人的身心發展的年齡特征表明了個體的發展具有( B )
A.順序性
B.階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異性
4、“理想和未來”是人生哪個階段的重要特征( C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5、馬克思指出的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唯一方法是(D )
A.理論聯系實際
B.教育與社會實踐結合
C.知識分之與工農相結合
D.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6、編寫教科書的直接依據和國家衡量各科教學的主要標準是( B )
A.課程
B.課程標準
C.課程計劃
D.課程目標
7、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計劃應該具有三個特征是( D )
A.強制性,基礎性,科學性
B.強制性,普遍性,科學性
C.科學性,普遍性,基礎性
D.強制性,普遍性,基礎性
8、《學記》中的“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所闡明的教學原則是( C )
A.循序漸進原則
B.直觀性原則
C.啟發性原則
D.因材施教原則
9、教師通過展示實物、直觀教具、進行示范實驗,指導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
教師資格證小學教育學考試試題及答案2
1 面對少數學生,他們可能已經出現某種程度的心理和行為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幫助,就可能發展成嚴重的障礙,這時就要對學生進行( )。
A.缺陷矯正
B.早期干預
C.問題預防
D.發展指導
參考答案:A
2 把教育劃分為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依據是( )。
A.學校教育的形式
B.學校教育的類別
C.學校教育的層次
D.學校教育的歷史
參考答案:B
3 我國義務教育經費來源的主渠道是( )。
A.國家財政撥款
B.城鄉教育費附加
C.社會集資款
D.教育專項資金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
A【解析】我國義務教育經費來源的主渠道是國家財政撥款。
4 取得教學成功的內因是( )。
A.教師的主導作用
B.學校的管理作用
C.教材的媒體作用
D.學生的主體作用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
D【解析】取得教學成功的內因是學生發揮主體作用。
5 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識支配下表現出來的對待他人和社會的有道德意義的活動是( )。
A.道德感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為
D.道德意志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
C【解析】道德行為是人們在一定道德認識或道德情感支配下采取的行為,是衡量人們品德的重要標志。
6 小學教育目的是衡量小學教育活動效果的根本依據和標準.這反映了小學教育目的的( )。
A.教育作用
B.評價作用
C.導向作用
D.激勵作用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
B【解析】小學教育的目的是衡量和評價小學教育運動效果的根本依據和標準,對學校的辦學方向、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的評價,對教育教學工作的質量、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工作效果的評價等,都必須以小學教育的目的為根本標準和依據。
7 杜威所主張的教育思想被稱作是( )。
A.存在主義教育思想
B.要素主義教育思想
C.實用主義教育思想
D.永恒主義教育思想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
C【解析】杜威的書中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體系。
8 一切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是( )。
A.教育方針
B.教育機智
C.教育政策
D.教育目的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
D【解析】教育目的是整個教育工作的核心,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
9 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是( )。
A.兒童中心論的代表
B.教師中心論的代表
C.勞動教育中心論的代表
D.活動中心論的代表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
B【解析】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是傳統教育學派的代表,他在教學中主張教師中心、課程中心和課堂中心。
10 正規教育的主要標志是( )。
A.國家教育
B.民主教育
C.制度化教育
D.非制度化教育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
C【解析】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規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層次結構的、按年齡分級的教育制度,它從初等學校延伸到大學,并且除了普通的學術性學習以外還包括適合于全日制職業技術訓練的許許多多專業課程和機構。
11 《學會生存》中說:“教育在歷史上第一次為一個尚未存在的社會培養新人。”這句話反映了基礎教育中的( )。
A.基礎性
B.全民性
C.未來性
D.強迫性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
C【解析】這句話反映了基礎教育的未來性。
12 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提高過程,其實施順序是( )。
A.以知為開端,知、情、意、行依次進行
B.以情為開端,情、知、意、行依次進行
C.以行為開端,行、知、情、意依次進行
D.視具體情況,可有多種開端和順序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
D【解析】德育要注意發揮四者的整體功能,對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恒。同時要注意德育過程的多開端性和針對性。
13 最早的教學過程思想即學、思、行統一的觀點,其提出者是( )。
A.孔子
B.昆體良
C.杜威
D.夸美紐斯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
A【解析】孔子是最早的教學過程思想即學、思、行統一的觀點的提出者。
14 主張“棄圣絕智”、“棄仁絕義”的是( )。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
C【解析】道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張“棄圣絕智”、“棄仁絕義”。
15 在教學過程的基本階段中,居于中心環節的是( )。
A.引起學習動機
B.領會知識
C.鞏固知識
D.運用知識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
B【解析】教學過程是為了使學生獲得知識,因此領會新知識是教學過程各個階段的中心環節。
16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是下面哪種兒童發展觀的觀點?( )
A.遺傳決定論
B.環境決定論
C.輻合論
D.教育論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
A【解析】遺傳是指從上代繼承下來的`解剖生理上的特點。而題干正好是對這一概念的舉例。
17 由于學生身心發展存在著個別差異,因此要( )。
A.堅持教師為中心
B.堅持教材為中心
C.實施因材施教
D.實施標準化考試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
C【解析】學生身心發展存在個別差異,因此作為教師,應該注重因材施教,以學生為中心。
18 教育主體確定,教育對象相對穩定,形成系列的文化傳播活動,有相對穩定的活動場所和設施等特點的出現意味著( )。
A.教育現象剛剛萌芽
B.教育形態已趨于定型
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
D.教育活動趨于完善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
B【解析】教育主體確定,教育對象相對穩定,形成系列的文化傳播活動,有相對穩定的活動場所和設施等都是教育實體產生的特點,而教育實體的出現,意味著教育形態已趨于定型。因此,答案選B。
19 德育過程從本質上說就是( )統一的過程。
A.個體與環境
B.個體與社會
C.個體與教育
D.個體社會化與社會規范個體化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
D【解析】德育過程從本質上說,就是個體社會化與社會規范個體化的統一。
20 在學生的成長中,發揮首席教師作用的是( )。
A.學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會教育
D.同伴影響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
B【解析】家庭教育在學生的成長中,發揮首席教師作用。
21 教師的個人效能感隨教師教齡的增長呈現出( )。
A.上升趨勢
B.下降趨勢
C.先升后降趨勢
D.先降后升趨勢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
A【解析】教師的個人效能感隨著教師教齡的增長而呈現出上升趨勢。
22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頒布于( )。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
B【解析】1986年4月,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義務教育法》。
23 下列各項中哪一項不屬于教師應履行的法律義務?( )
A.執行學校的教學計劃、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
B.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業務水平
C.制止有害于學生的行為或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
D.重大災害來臨時犧牲自己以保全學生生命健康
參考答案:D
24 我國保護少年兒童權益的專項法律是( )。
A.《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B.《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
D【解析】我國保護少年兒童權益的專項法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25 馬克思主義認為,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途徑和方法是( )。
A.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B.加強現代科學教育
C.開展網絡教育
D.高等學校擴招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
A【解析】馬克思提出人的全面發展的學說,指出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就必須不斷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不斷消除階級偏見,將社會勞動與教育有機結合,將社會發展與個人發展有機結合。
26 師范學校的出現,與教師成為一種獨立的社會職業,從時間上來說,( )。
A.是同時的
B.師范學校出現得早
C.教師成為一種獨立的社會職業的時間早
D.說不清楚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
C【解析】早期的教師是由一些名儒和官吏出任,隨著教師職業的發展,才出現了專門培養教師的師范學校。
27 不屬于我國中小學德育的主要途徑的是( )。
A.政治課與其他學科教學
B.學校共青團、少先隊活動
C.班主任工作
D.體育競賽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
D【解析】體育競賽不是德育的主要途徑。
28 有一位學生在課堂上問老師:“老師,在月亮上看天,天是不是藍的呢?”這位教師很不滿意地說:“你懂什么,聽老師說就行了,你呀,經常在課堂上打岔,這是不禮貌的!今后不能這樣。”這位學生聽后心里鼓著氣坐下了。這位教師違背了( )的教學原則。
A.啟發性
B.系統性
C.鞏固性
D.因材施教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
D【解析】因材施教原則是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的發展。它要求教師正確對待個別差異,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潛力,而不能打擊個別同學的積極性和獨創性。
29 “教學相長”、“循序漸進”等教學原則最早出自( )。
A.《學記》
B.《論語》
C.《尚書》
D.《孟子》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
A【解析】有關此原則最早論述見于《學記》。
30 提出“要盡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的前蘇聯教育家是( )。
A.克魯普斯卡婭
B.馬卡連柯
C.加里寧
D.凱洛夫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
B【解析】。
【教師資格證小學教育學考試試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教育學試題及答案09-10
2015年護士資格證考試沖刺試題及答案08-10
小學教師資格證的基礎試題及答案08-31
小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沖刺試題及答案08-08
小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基礎試題及答案08-31
電廠考試試題及答案08-11
教師資格證面試題目及答案08-10
小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易錯試題及答案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