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7小學教師資格《教育知識與能力》訓練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
1.個體的身心發展在不同的年齡段表現出不同的總體特征及主要矛盾,面臨著不同的發展任務,這就是身心發展的( )。
A.差異性
B.順序性
C.不平衡性
D.階段性
【答案】D。專家解析:個體在不同的年齡段表現出身心發展不同的總體特征及主要矛盾,面臨著不同的發展任務,這就是身心發展的階段性。
2.認知一結構學習論在教學中主張( )。
A.探究法
B.班級授課制
C.發現法
D.討論法
【答案】C。專家解析:布魯納是認知一結構學習論的代表人物,他在教學中主張采用發現法。
3.智商(IQ)等于( )。
A.智力年齡與實際年齡之比乘以l00
B.實際年齡與智力年齡之比乘以l00
C.心理年齡與生理年齡之比乘以l00
D.生理年齡與實際年齡之比乘以l00
【答案】A。專家解析:智商簡稱IQ,IQ=智力年齡(MA)/實際年齡(CA)×100。
4.下面不屬于元認知策略的是( )。
A.計劃策略
B.組織策略
C.監視策略
D.調節策略
【答案】B。專家解析:組織策略不屬于元認知策略。
5.艾里斯的ABC理論中的“C”指的是( )。
A.個體遇到的主要事實、行為、事件
B.獲得正向的情緒結果
C.事件造成的情緒后果
D.個體對A的信念、觀點
【答案】C。專家解析:ABC理論中A代表個體遇到的主要事實、行為、事件,B代表個體對A的信念、觀點,C代表事件造成的情緒結果。
6.下列哪一項不是根據教育科學研究的功能劃分的?( )
A.發展性研究
B.應用性研究
C.預測性研究
D.評價性研究
【答案】B。專家解析:根據研究的功能可分為發展性研究、評價性研究和預測性研究。按研究的目的可分為基礎性研究和應用性研究。
7.下列選項中哪一項不是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
A.觀察法
B.調查法
C.實驗法
D.系統法
【答案】D。
8.小學課外活動的基本特點是( )。
A.自愿性
B.強制性
C.規范性
D.隨意性
【答案】A。專家解析:課外活動是學生自愿選擇、自愿參加的活動,其基本特點在于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的自愿選擇性。
9.在主題教育活動中,在五一勞動節、六一兒童節等節日進行的活動屬于( )。
A.群眾性紀念日
B.民間傳統節日
C.專題教育活動
D.革命傳統教育活動
【答案】A。
10.班級管理目標中,貫穿班級管理始終的中心和主題是( )。
A.目標項目
B.目標值
C.目標方針
D.目標設想
【答案】C。
11.學校教育始于( )。
A.奴隸社會初期
B.奴隸社會末期
C.原始社會末期
D.封建社會中期
【答案】A。專家解析:中國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學校教育的形態。從西周以后,出現“國學”和“鄉學”,這是比較完備的學校教育制度。說明在西周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學校教育就誕生了。
12.俄國教育心理學的奠基人是( )。
A.卡普杰列夫
B.蘇霍姆林斯基
C.烏申斯基
D.布隆斯基
【答案】C【解析]1868年,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對象》,對當時的心理學發展成果進行了總結,烏申斯基因此被稱為“俄國教育心理學的奠基人”。
13.在教育心理學看來,( )不僅是課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疇,也是學習過程研究和教學設計研究所不能忽視的重要內容。
A.教學內容
B.教學媒體
C.教學環境
D.評價/反思過程
【答案】C。專家解析:教學環境關系到學生情感和社會性的發展,對學生認知發展有積極作用,因此它是課堂管理研究的重要范疇。
14.成就動機由力求成功的動機和避免失敗的動機組成,這是( )的理論。
A.羅杰斯
B.班杜拉
C.奧蘇伯爾
D.阿特金森
【答案】D。專家解析:成就動機理論將動機分為力求成功的動機和避免失敗的動機,這一理論的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
15.系統地收集有關學生學習行為的資料,參照預定的教學目標對其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稱為( )。
A.教學測驗
B.教學評價
C.教學測量
D.教學鑒定
【答案】B。專家解析:題干為教學評價的定義。
二、簡答題
1.小學生的衛生保健應該注意哪些方面?
【答案要點】(1)保持正確姿勢,組織適當的體育活動和體力勞動。
(2)保護牙齒,培養兒童良好的用餐習慣。
(3)眼和耳的衛生保健。
(4)保持合理的營養和良好的生活習慣。
(5)注意用腦衛生。
2.簡述課堂教學的常用方法。
【答案要點】(1)講授式的教學方法。講授式的教學方法主要指教師主要運用語言方式,系統地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傳播思想觀念,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具體實施形式:講解教學方法;談話教學方法;討論教學方法;講讀教學方法;講演教學方法。
(2)問題探究式教學方法。問題探究式教學方法主要指教師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在教師組織和指導下,通過學生比較獨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動,探求問題的答案而獲得知識的方法。具體實施形式:問題教學法;探究教學法;發現教學法。
(3)訓練與實踐式教學方法。訓練與實踐式教學方法是指通過課內外的練習、實驗、實習、社會實踐、研究性學習等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性活動,使學生鞏固、豐富和完善所學知識,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多方面的實踐能力。
(4)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學方法。現代教學媒體根據人接受信息的感官不同,可以分為視覺媒體、聽覺媒體、視聽媒體和交互媒體等。
3.簡述開展好課外活動的基本要求。
【答案要點】開展好課外活動,要求:
(1)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和計劃性。組織小學課外活動必須從全面貫徹教育目的,落實小學教育培養目標的高度確定每一項課外活動的具體目標要求,目標的確定要明確、具體。
(2)活動的內容和組織形式要豐富多彩,富有吸引力。要使學生自愿參加課外活動,就要使活動本身具有吸引力。吸引力來自活動內容的豐富多彩和組織形式的變化多樣,能符合學生的各種興趣和需要。
(3)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精神。課外活動是學生的自主性活動,因此要充分依靠和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自主性和主動性。
4.簡述溝通在學校管理中的作用。
【答案要點】(1)信息傳遞。這是溝通的最直接的目的,所有其他目的都是通過達到這一目的才得以實現的。溝通把信息載向學校系統的上下左右,使學校成為一個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權責明確,運行有序的系統。
(2)控制。學校對其下屬的機構以及全體師生實施統一的指揮和協調,離不開溝通渠道。學校的機構系統實際上就是正式的溝通渠道,上級的指令通過它層層下達,下級的情況通過它層層上報,學校通過這一機構系統可以達到有效的控制。
(3)激勵。在學校中,溝通是一種激勵的工具。及時地領導工作,對工作績效的評估進行肯定,獎勵出色的行為,對下屬提供培訓深造的機會等,這些溝通方式都是為了達到激勵的目的。
(4)情感交流。溝通可以滿足人們社會交往的需求。通過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溝通渠道,人們彼此之間交流情感,交換對于學校內一系列問題的看法,有助于提高個人的參與感、滿意感。
5.簡述新課程改革下的課堂教學中情境創設的具體應用。
【答案要點】(1)借助實物、圖像創設教學情境。
(2)借助動作(活動)創設教學情境。
(3)借助語言創設教學情境。
(4)借助新舊知識、觀念的關系和矛盾創設教學情境。
(5)借助“背景”創設教學情境。
(6)利用謎語、兒歌創設情境。
(7)借助問題創設情境。
(8)運用想象創設教學情境。
三、材料分析題
1.《江蘇省學前教育條例》日前經江蘇省第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并將于2012年3月1日正式生效。條例明確規定,“禁止以集中授課方式實施漢語拼音以及漢字讀寫訓練、數字書寫運算訓練、外語認讀拼寫訓練”等違背幼兒成長規律的教育行為,對違背上述規定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應當依法予以處理。
結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特點,試述該規定的合理性。
【答案要點】人的身心發展遵循著某些共同的規律,這些規律制約著我們的教育工作。遵循這些規律,利用這些規律,可以使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反之,則可能事倍功半,甚至挫傷學生。
(1)身心發展的順序性。個體身心的發展在整體上具有一定的順序,身心發展的個別過程和特點的出現也具有一定的順序。
(2)身心發展的階段性。個體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表現出身心發展不同的總體特征及主要矛盾,面臨著不同的發展任務,這就是身心發展的階段性。
(3)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表現在兩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發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變化是不平衡的。
(4)身心發展的互補性。互補性反映個體身心發展各組成部分的相互關系,它首先指機體某一方面的機能受損甚至缺失后,可通過其他方面的超常發展得到部分補償。互補性也存在于心理機能與生理機能之間。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緒狀態對整個機體能起到調節作用,幫助人戰勝疾病和殘缺,使身心依然得到發展。
(5)個體身心發展的個別差異性。個體差異性在不同層次上都存在。從群體的角度看,首先表現為男女性別的差異,它不僅是自然性上的差異,還包括由性別帶來的生理機能和社會地位、角色、交往群體的差別。其次,個別差異表現在身、心的所有構成方面。其中有些是發展水平的差異,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現方式上的差異。
根據以上規律的總結,我們可知違背兒童身心發展規律而進行幼兒園小學化對兒童身心發展都有不利影響。
2.南京市二十四中的班主任史老師,承諾在帶班的三年期間,滿足每個同學的一個愿望(只要是合理的)。有個同學的愿望是在植樹節這一天親自植一棵樹。植樹節這一天,史老師幫助這個同學實現了愿望,而且使全班同學度過了愉快的一天。
(1)選擇一個紀念日,設計一個有特色的班級活動方案。
(2)運用相關原理分析上述案例。
【答案要點】(1)按照班級活動方案的基本要素進行設計,班級活動一般包括:
①活動標題;②活動目標;③活動時間、地點、人員;④活動內容、形式;⑤活動步驟;⑥活動準備;⑦活動總結與反思七部分內容。
班級活動要基本涵蓋以上七部分內容。
(2)①在新課改觀念下,教師與學生是相互平等的關系;②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
【小學教師資格《教育知識與能力》訓練試題】相關文章:
教育知識與能力測試題05-24
小學教師資格證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常考知識點試題模擬08-22
小學教育綜合知識試題及答案09-26
小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考點08-21
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練習題08-05
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題08-05
小學教師資格證班級管理教育知識與能力考點09-20
教師資格證幼兒園保教知識與能力試題及答案08-06
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考點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