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相關介紹
教師資格證是教育行業從業教師的許可證。在我國,師范類大學畢業生須在學期期末考試中通過學校開設的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課程考試,并且要在全省統一組織的普通話考試中成績達到二級乙等(中文專業為二級甲等)以上,方可在畢業時領取教師資格證。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
申報要求
凡報名當年年底未達到國家法定退休年齡,具備《教師法》規定教師資格條件并愿意從事教師工作的中國公民,均可申請并依法認定幼兒園、小學、初級中學、高級中學、中等職業學校(含實習指導)教師資格。
1.普通話水平應當達到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頒布的《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準》二級乙等及以上標準。
2.各級各類學校非師范專業畢業生申請教師資格應按省教育廳部署補修教育學、心理學課程,并由省教育廳統一組織考試合格。(申請者學歷為師范專業畢業人員免于教育學、心理學考試)
3.各級各類學校非師范專業畢業生申請教師資格應參加教師資格認定機構組織的說課(說課分為:面試、試講)。(申請學歷為師范專業畢業人員如能提供3個月或以上的教學證明,可免于面試、試講)
4.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無傳染性疾病,無精神病史,按《申請認定教師資格人員體檢標準及辦法》,在教師資格認定機構指定的縣級以上醫院體檢合格。
5.報名需要學歷證、身份證、照片。
6.沒有教師資格證的是肯定無法取得正式編制的。
具體的報名時間和地點可以通過當地教育局、或者教師資格證報考點。
學歷要求
我們國家規定
(一)取得幼兒園教師資格,應當具備幼兒師范學校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二)取得小學教師資格,應當具備中等師范學校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三)取得初級中學教師、初級職業學校文化、專業課教師資格,應當具備高等師范專科學校或者其他大學專科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四)取得高級中學教師資格和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職業高中文化課、專業課教師資格,應當具備高等師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學本科畢業及其以上學歷;取得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和職業高中學生實習指導教師資格應當具備的學歷,由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規定;
(五)取得高等學校教師資格,應當具備研究生或者大學本科畢業學歷;
(六)取得成人教育教師資格,應當按照成人教育的層次、類別,分別具備高等、中等學校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政策解讀
1.教師資格全國統考的依據是什么?
教師資格考試是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重要舉措,是依據《教育部關于開展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教師函[2011]6號)開展實施的考試項目。
2.教師資格全國統考的意義是什么?
教師是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開展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改革試點,完善并嚴格實施教師職業準入制度,是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的重要任務,是建立健全中國特色教師管理制度的重要內容,對于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高教師社會地位,吸引優秀人才從教,推動教育改革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教師資格考試改革的目標是什么?
通過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改革試點,建立國家教師資格考試標準,改進考試內容,強化職業道德、心理素養、教育教學能力和教師專業發展潛質,改革考試形式,加強考試管理,完善考試評價,引導教師教育改革,嚴把教師職業入口關,結合新任教師公開招聘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國標、省考、縣聘、校用”教師準入和管理制度。
4.教師資格考試改革的主要原則是什么?
總體設計,分步實施。統籌設計教師職業準入制度和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制度,在部分地區先行試點,總結經驗,逐步推開;因地制宜,分區指導。依據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標準和考試大綱,試點省份結合實際組織實施,發揮地方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以人為本,公平擇優。以鼓勵和吸引優秀人才從事教育工作為宗旨,為考生提供專業化的考試服務,提供多次機會和便利條件。堅持考試的科學性、規范性和公正性,擇優選拔樂教適教的人員取得教師資格。
職業前景
2011年9月10日是我國第21個教師節,據智聯招聘日前的一項調查顯示,教師這一職業在求職者心中占有相當重的分量。就“如果同時有做教師和企業職員的機會,你會如何選擇”這一問題,52.6%的被調查者選擇到學校做教師。
而據智聯招聘320萬簡歷庫中的數據顯示,一般城市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月收入在1500元左右,在大中城市則在2000元左右,加上課時費和過節500-1000元左右的獎金,按升學率和區排名成績的浮動獎金,教師的收入和福利與其他各行業比較并不低。同時,在職場競爭白熱化的今天,相對穩定的`職業前景和受人尊敬的職業形象令教師這一職業魅力倍增。在關于教師社會地位的調查中,地位和收入緊密掛鉤,中等職業教育教師得票只有2.0 %;幼兒園教師是2.6%;小學教師2.9%;中學教師9.4%;培訓機構教師10.9%;最高的是大學教師,有53.7%。
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人們往往對教師職業存在誤解,以為教師工作量僅限于每周要上的幾節課工作特別輕松,實際上教師可能是晚上要工作到12點之后的比例最大的群體。教師的主要負擔有以下幾項:
(1)備課。所花費時間平均為上課節數的四倍,新入行教師可能要高達十倍。
(2)迎接各種評比、考核和檢查。工作量無法估計。完全無報酬的情況下,晚上回家加班、留單位加班、暑假的周末加班,國慶節只一天假,是極普通的事,多數教師對此深惡痛絕。
(3)所謂的科研。為了職稱,教師通常都要發論文,編教材,搞項目和課題,有些帶經費,有些自掏腰包。對于普通學校的教師,發論文通常是極虧錢的事情,發一篇核心期刊論文教師有可能要賠進去1000多元。高校教師科研所花費時間估計與上課節數相當。
(4)勤雜事務和學校活動。花費時間約相當于上課節數的一半。
正因教師工作辛苦,收入微薄,所以我國才有所謂的“教師節”,以安慰教師群體。
當然,隨著國家科教興國戰略的進一步實施,教師的工資和待遇將被逐步納入國家工作人員統一管理,這意味著教師的工資將得到很大提高,實現與國家公務員收入差距之間的不斷縮小 。
【教師資格證相關介紹】相關文章:
教師資格證相關解釋09-01
考教師資格證相關知識02-15
教師資格證的面試相關技巧02-28
考教師資格證面試相關問題11-21
教師資格證相關內容02-22
教師資格證考試的相關問題02-28
教師資格證考試相關內容09-23
會計從業資格證考試相關試題03-03
考教師資格證介紹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