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考前練習題
教育知識與能力是衡量一名教師是否優秀的重要標準,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了教師資格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考前練習題,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單項選擇題
1.學校組織教育和教學工作的重要依據是( )。
A.課程計劃B.課程標準C.課程目標D.教科書
2.中學階段的課程應符合( )。
A.強制性、普及性和統一性B.科學性、選擇性和統一性
C.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D.科學性、基礎性和發展性
3.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A.內容改革B.方法改革C.課程改革D.思想改革
4.打破學科界限,在某些學科之間加強聯系,用這種方式編成的課程為( )。
A.綜合課程B.廣域課程C.相關課程D.核心課程
5.研究性學習的根本出發點就是改變傳統的( )。
A.課程結構B.教學內容C.學習方式D.教學組織形式
6.( )是校本課程開發的主要力量。
A.教師B.學生C.校長D.社區人員
7.貫徹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應該做到( )。
A.充分地傳授知識B.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個體差異
C.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D.讓學生自主地選擇課程
8.“關注個體差異”就是根據學生實際存在的愛好、興趣和差異( )。
A.完全由學生自己決定如何學習B.將學生分按優、中、差分班教學
C.使每個學生的特長都得到發揮D.大力培養單科獨進的尖子生
二、辨析題
1.教材是唯一的課程資源。
2.新課程強調課程內容要密切關注學生興趣和生活經驗,并不意味著可以忽略間接經驗的學習。
三、簡答題
1.聯系實際,談談目前我國中學課程改革的特點。
2.簡述新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
3.當前課程評價發展的基本特點是什么?
四、材料分析題請閱讀以下材料:
1.對學生來說,由于知識基礎的差異和個性品質的不同,對課程也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比如,新課程提倡的研究性學習,就有很多學生不知所措。一個班少則有四五十人,多則六七十人,要進行有效的合作的探究,難度很大。據上課教師分析,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是那些主動性強的學生受益,三分之
二的學生是跟著走或跟不上。在眾多的課堂實踐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學生,性格內向的學生只能做旁觀者。這種情況很容易導致學生出現兩極分化。
問題:對于新課程改革者遇到這個問題,你認為應該如何調動全體同學的積極性,采取怎樣的方法,才能使所有學生在教改中受益?
2.從2001年秋季開始。江西省的小學生們告別沿襲了一貫的百分制,實行新型的成績考核評價機制一“等級+特長+評語”。
目前,山東濰坊市小學已經取消各種形式的統考,廢除了“百分制”,代之以“評語+特長+等級”的新的評價標準,嚴禁以升學率作為考核、評價學校、教師等的唯一標準。
問題:你對江西和山東濰坊市所開展的教育評價改革持什么態度?
【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A。解析:課程計劃是學校組織教育和教學工作的重要依據。
2.【答案】c。解析:根據《綱要》規定,初中課程與小學課程整體設置,因而它應該符合國家對義務教育課程的要求,即符合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
3.【答案】C。解析: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
4.【答案】A。解析:綜合課程是一種多學科的課程組織模式,它強調學科之間的關聯性、統一性和內在聯系.其課程的主導價值在于通過相關學科的整合。促進學生認識的整體性發展并把握和解決問題的全面的視野與方法。
5.【答案】C。解析:研究性學習屬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形成一種積極的、生動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6.【答案】A。解析:教師是校本課程開發的主要力量,在校本課程中開發的整個過程中,教師不僅是親歷者還是監督者。
7.【答案】B。解析:貫徹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應該做到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個體差異。 8.【答案】C。解析:“關注個體差異”就是根據學生實際存在的愛好、興趣和差異使每個學生的特長都得到發揮。
二、辨析題
1.【答案要點】錯誤。在新課程條件下,教材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與紙質印刷時代的要求相適應,教材(主要是教科書)一直是我國的主要課程資源,以至于人們常常誤認為教材是唯一的課程資源。實際上,課程資源非常廣泛,既包括校內的課程資源,也包括校外的課程資源;既包括素材性課程資源,也包括條件性課程資源。
2.【答案要點】正確。新課程下,教學要從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出發,教師要為促進學生理解而教,學生的學習并不能忽略間接經驗的學習。
三、簡答題
1.【答案要點】
在課程結構方面九年一貫、整體設置義務教育課程。
從小學到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并作為必修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包括四個領域: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技術教育。
農村中學課程強調為當地經濟發展服務。在達到國家課程基本要求的情況下,農村中學可根據農
業發展的情況因地制宜地設置符合當地需要的課程,深化“農科教相結合”和“三教統籌”改革。試行通過綠色證書教育及其他技術培訓獲得“雙證”的做法。
在課程標準方面,也提出一些適應我國當前國情的新要求。國家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價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課程與評價課程的基礎。它要體現國家對公民素質的基本要求。但由于我國當前發展還不均衡,各地區存在較大的文化、地域與發展差異,所以在課程標準方面還要考慮這種差異,允許開設地方課程。普通高中課程還要有一定的層次性和選擇性,并開設選修課程,以利于學生獲得更多的選擇與發展機會,為學生的發展創設更多的平臺。
2.【答案要點】
我國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實現課程功能的轉變。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2)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改變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課程門類和課時比例,并設置綜合課程,以適應不同地區和學生發展的需求,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3)密切課程內容與生活和時代的聯系。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4)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5)建立與素質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評價與考試制度。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
(6)實行三級課程管理制度。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
3.【答案要點】
(1)重視發展,淡化甄別與選拔實現評價功能的轉化;
(2)重綜合評價,關注個體差異,實現評價指標的多元化:
(3)強調質性評價。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實現評價方法的多樣化:
(4)強調參與與互動、自評與他評相結合,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5)注重過程,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實現評價的重心轉移。
四、材料分析題1.【答案要點】對于新課程改革遇到這個問題,應該重視智力開發與學生能力的培養,在加強基礎知識教學中,重視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的培養,特別重視,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學會學習”。還應重視個別差異。加強個別指導,每個學生已有的經驗及其天資、稟賦、興趣、性格等心理品質差別很大,要求教師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2.【答案要點】江西和山東濰坊市所開展的教育評價改革是符合當前素質教育的需求,廢除百分制,使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用“等級+特長+評語”,因材而評價,面向全體學生,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考前練習題】相關文章:
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練習題08-05
2017年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考前練習08-09
教育知識與能力測試題05-24
《教育知識與能力》(中學)考試大綱08-10
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題08-05
小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考點08-21
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考點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