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教師資格證考試面試問題模擬題(有答案)
1.教師面試問題預測:說課和課有什么區別,你是怎么看
課的對象是學生,而說課的對象一般是專家,同行。
講課一般時間是一節課,說課的時間是十幾分鐘。
說課著重點在怎樣處理教材,怎樣突破重難點,怎樣上課。
2.教師面試問題預測:一堂好課的標準是什么
一節好課要做到“五實”,即一節好課應該是扎實的課、充實的課、豐實的課、平實的課、真實的課。扎實的課就是有意義的課,學生至少能學到東西,有情感體驗,產生學習需求,不圖表面的熱鬧;充實的課就是有效率、有內容的課,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得;豐實的課就是生成性的課,不完全是預設的結果,內容豐富,師生互動,思維活躍,給人啟發;平實的課就是課堂的實實在在,是常態下的課,不管誰在聽,教師都要做到旁若無人,心中只有學生;真實的課就是不加粉飾、課有待完善、值得反思的課。
我個人認為一堂好課不能用標準去衡量,課堂應該是生命的、靈動的、富有個性的',而非什么標準,而是體現一些基本元素,這些包括:和諧、生成、發展、創新、反思、個性等等。
一堂好課的元素之一——和諧:是指師生關系的和諧、生生關系的和諧,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體現以人為本。
一堂好課的元素之二——生成:是指教師在課前根據學生原有基礎的認知水平(最近發展區)預設后,通過在課堂教學生成學生自己的東西。
一堂好課的元素之三——發展:一堂好課關注的是學生的成長、發展,發展的思想不僅僅體現在一堂課上,而是體現在一系列課上,一堂課只是其中的一個點。
一堂好課的元素之四——創新:一堂好課不是在于教給學生多少知識,而是在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創新精神。
一堂好課的元素之五——反思:一堂好課關注學生對知識真正的理解、關注學生對自己及他人的反思。教學中學生對知識真正理解不是靠“你們懂了嗎?”或“你們還有什么問題?”來判斷,而是可以通過以下幾方面來判斷:能否用自己的話去解釋、表達所學的知識;能否基于這一知識作出推論和預測,從而解釋相關現象,解決有關問題;能否運用這一知識解決變式問題;能否將所學的知識遷移到實際問題中去等等。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還要關注學生學習過程,重視培養學生反思的習慣,即培養反思認識意識,引導學生思考:我怎么想的?為什么這么想?我的解題途徑是否最佳?是否還有更好的解題途徑?別人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今天學的這些知識之間有何聯系等等,逐步引導學生養成反思的意識和習慣。(引用)
一堂好課的元素之六——個性:一堂好課不僅要體現教師的個性,而且還要張揚學生的個性。任何人不可能成為別人,他(她)只能成為他(她)自己!在一堂好課上,教師應該用自己的個性魅力去征服學生,同時要去塑造有個性的學生。
一堂好課的元素還有很多,但不管怎樣,我想“好課”是無止境的,是我們永遠的追求,而且對于不同時期的老師其元素的內涵也應該是不同的。
3.教師面試問題預測:談你對兒童教育的見解
首先,要有創新思想;其次,在教學設計中能夠突破常規;第三,教學創意應該以學生為主體,不應該離開學生。
教師面試問題預測:你怎么理解為人師表?
所謂“為人師表”,在我看來,至少要具備兩個方面:即“學為人師,行為世范”。
所謂“學為人師”,就是要求:一方面,具有較高的文化業務水平,并且學而不厭;另一方面,能夠做到誨人不倦,堪為學生之師、家長之師、世人之師。
“能為學生之師”,一方面,要求教師在文化上要具有合格或超標準學歷,在業務上能夠掌握必要的科學文化知識、教育科學知識和心理科學知識。做到:學生有問必答,不問而應會者全知。現今時代,新知識的涌現和舊知識的淘汰非常之快,而且未來必將愈益加快。過去,人們在學校中所學可充一生之用,如今,如果一個人自足自滿,閉塞視聽,拒絕接受新思想、新知識,用不了多久就會變得孤陋寡聞,這就將迫使我們教師必須對自己的知識結構及時作出明知的判斷,從多方面不斷充實自己,使自己不至于成為時代的落伍者。所以,一個教師如果沒有較高的業務水平,就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就不能真正成為學生之師。當然,教師的天職是教書育人;如果教師不能做到誨人不倦,也不能成為稱職的人民教師。
“能為家長之師”,就是:要求做到家長有問必答,不問而應會者全知。例如,在家教問題上,許多家長希望能很好地教育孩子,然而卻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此時,教師就應當及時與家長聯系,向家長傳授正確的教子方法。這時,教師就成了家長之師。如果教師自身沒有必要的家教知識,就不能成為家長之師。所以,從這點出發,我們教師也應當加強自身修養,以求真正成為家長之師。
“能為世人之師”,就是:社會人士、有關單位,有求教于教師之事教師能基本能做到給予較為滿意的解答。當今社會,社會人士、有關單位,許多時候會有工作或生活中的許多疑難問題;在一般人的眼里,教師就是知識的化身,此時,他們往往會想到向教師請教。這時,教師就成了世人之師。如果教師知識過于片狹,不能給世人所問問題以比較圓滿的答復,就不配為世人之師。所以,教師必須具有較為廣博的知識或者是及時充實自己,才堪稱為世人之師。
所謂“行為世范”,我認為至少應具備這樣幾個方面,即:能為學生之范、為家人鄰居之范、為家長之范、為社會之范。
“為學生之范”,就是教師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以自己模范的品行來教育和影響學生,成為學生的典范。教師把學生造就成一種什么人,自己就首先應當是這種人,成為學生的榜樣;必須先受教育,躬行自明。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師的言行就是道德的標準。同時,青少年學生又具有“向師性”強、可塑性大的特點,他們往往把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化作自己學習的內容,仿效的榜樣。因此,
教師從思想到作風,從言行到舉止,處處都應帶頭做得最好,成為“學生之范”。
“家人鄰居之范”,就是教師要以自己的模范言行教育和影響家人影響鄰居,使大家能夠從自己的言行舉止中,學習做人,學習行事,以自己的典范作用感染和影響大家,從而成為“家人鄰居之范”。
“為家長之范”,就是要成為家長學習的榜樣,如在教育學生的態度上、在教育學生的方法上、在對教育的認識上,教師都應當以其博大的胸懷和科學的態度與知識,成為家長學習和模仿的榜樣,成為“家長之范”。
“為社會之范”,就是教師的言行要成為社會的典范。社會賦予了教師“為人師表”的特殊要求,是因為教師的言行對社會文明風尚的形成具有積極的導向作用。教師常常被視為社會文明的匯集者和體現者,這就使得其思想道德、風度舉止,不僅對學生產生深遠影響,而且深深影響著學生家長和各行各業的人員,對整個社會風氣的凈化都產生重要影響。教師作為傳播人類文明的使者,在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中,更應注意為人師表,嚴格要求自己,從思想到生活作風,從言行到舉止,從心靈到外表都應體現教師應有的文明風度和良好精神面貌,以帶動社會各行業人員,成為凈化社會風氣的帶頭人,成為“社會之范”。
綜上所述,我認為, “為人師表”,必須做到:既能“學為人師”,又能“行為世范”,這才能稱為一名稱職的人民教師。這就是我對“為人師表”的淺顯理解。
【2015教師資格證考試面試問題模擬題(有答案)】相關文章:
教師面試有哪些問題04-11
教師資格證面試常見問題和答案03-17
教師面試有什么技巧問題04-11
2015教師資格證面試經驗09-05
教師英文面試問題及答案02-22
史丹利2015校園招聘常見面試問題及答案11-13
關于教師資格證面試問題03-30
教師資格證面試試講問題02-22
關于教師面試技巧中的問題和答案05-01
教師資格證的面試問題歸納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