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溢傳》閱讀原文和答案
章溢傳
章溢,字三益,龍泉人。黃寇犯龍泉,溢從子存仁被執,溢挺身告賊曰:“吾兄止一子,寧我代。”賊素聞其名,欲降之,縛于柱,溢不為屈。至夜紿守者脫歸,集里民為義兵,擊破賊。俄府官以兵來,欲兵誅詿誤者。溢走說石抹宜孫曰:“貧民迫凍餒,誅之何為。”宜孫然其言,檄止兵,留溢幕下。從平慶元、浦城賊。授龍泉主簿,不受歸。宜孫守臺州,為賊所圍。溢以鄉兵赴援,卻賊。已而賊陷龍泉,監縣寶忽丁遁去,溢與其師王毅帥壯士擊走賊。寶忽丁還。內慚,殺毅以反。溢時在宜孫幕府,聞之馳歸,偕胡孫執戮首惡,因引兵平松陽、麗水諸寇。論功,累授浙東都元帥府僉事。溢曰:“吾所將皆鄉里子弟,肝腦涂地,而吾獨取功名,弗忍也。”辭不受。以義兵屬其子存道,退隱匡山。
明兵克處州,避入閩。太祖聘之,與劉基、葉琛、宋濂同至應天。太祖勞之曰:“我為天下屈四先生,今天下紛紛,何時定乎?”溢對曰:“天道無常,惟德是輔,惟不嗜殺者能一之耳。”太祖偉其言,授僉營田司事。
(節選《明史·列傳》第十六)
1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溢從子存仁被執 執:抓住。
B.集里民為義兵 集:收集。
C.以義兵屬其子存道 屬:同“囑”,托付。
D.因引兵平松陽、麗水諸寇 引:帶領。
[解析] 集:組織。
[答案] B
20.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詞類活用類型不相同的一項是 ( )。
A.賊素聞其名,欲降之 B.溢以鄉兵赴援,卻賊
C.宜孫然其言 D.檄止兵,留溢幕下
[解析] C項為意動用法,其它三項可以理解為使動用法。
[答案] C
21.與“為賊所圍”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 )。
A.父母者,人之本也 B.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C.微斯人,吾誰與歸 D.豎子不足與謀
[解析] A項為判斷句式;B項為被動句式;C項為賓語前置句;D項為省略句 式。
[答案] B
22.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太祖勞之曰:“我為天下屈四先生,今天下紛紛,何時定乎?”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溢對曰:“天道無常,惟德是輔,惟不嗜殺者能一之耳。”太祖偉其言,授僉營田司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明太祖慰勞他們說:“我為統一天下委屈了四位先生,現在全國亂紛紛的,什么時候才能統一呀?”(應注意的字:勞、屈、紛紛、定)
(2)章溢回答說:“天道運行沒有固定的規矩,上天只輔佐有道德的人,只有不濫殺無辜的人才能統一天下啊!”太祖認為章溢說的是高見,委任他僉營田司事官職。(應注意的字:無常、惟、偉、授。應注意的句式:惟德是輔。)
【參考譯文】章溢,字三益,是(浙江)龍泉人。黃州強盜侵犯龍泉,章溢的侄子章存仁被抓去了,章溢挺身而出,對賊兵說:“我兄只這個兒子,寧愿我來代替他。”賊人平素就聽到章溢的大名,想招他投降,把他捆在柱子上,章溢不屈服。到夜深,他哄騙看守人員,脫險而歸,把鄉民組織成“義勇兵”,打敗了賊兵。不久,府官帶兵來了,想把與賊兵有牽連的人斬盡殺絕。章溢連忙跑去勸說府官石抹宜孫:“貧苦百姓是迫于又凍又餓,才跟著賊人跑,殺他們干什么?”府官認為章溢的意見很對,傳令軍隊停止行動,并留章溢于幕下。章溢又隨府官平定慶元和浦城兩地的賊兵。府官委任章溢做龍泉主簿,他推辭回到府官幕下。宜孫守衛臺州的時候,被賊兵包圍。章溢帶著鄉兵救援,打敗了賊兵。不久,賊兵又攻陷了龍泉,縣檢察官寶忽丁逃跑了,章溢與他的將領打跑了賊兵。寶忽丁回到縣衙,自覺慚愧無面見人,殺了王毅去投靠賊人。章溢當時還在宜孫幕府,聽到這個消息,便趕回龍泉,同胡孫一起捉住并殺了首惡分子,并帶兵平定了松陽、麗水幾路賊兵。論功勞,多次被授予官職,做到浙東都元帥府僉事。章溢說:“我所帶的兵將都是本鄉本土的子弟,他們多在戰亂中慘死,我獨自占取功勛名位,不忍心啊!”推辭不接受,把“義勇兵”托給他的.兒子章存道,自己隱退到匡山。
明朝的軍隊攻下了處州,章溢避亂入福建。朱元璋聘請章溢,章溢同劉基、葉琛、宋濂一同到應天府。明太祖慰勞他們說:“我為統一天下委屈了四位先生,現在全國亂紛紛的,什么時候才能統一呀?”章溢回答說:“天道運行沒有固定的規矩,天只輔佐有道德的人,只有不濫殺無辜的人才能統一天下啊!”太祖認為章溢說的是高見,委任他僉營田司事官職。
【《章溢傳》閱讀原文和答案】相關文章:
呼蘭河傳第三章閱讀答案12-06
《是儀傳》閱讀答案03-03
《徐邈傳》閱讀答案02-05
《嚴震傳》節選閱讀答案04-14
《舊唐書李皋傳》閱讀答案03-08
《呂蒙傳》比較閱讀答案03-05
《皇甫嵩傳》閱讀答案03-03
《宋史·郭勸傳》閱讀答案01-05
《宋史李椿傳》閱讀答案01-05
《宋史楊大雅傳》閱讀答案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