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課外文言文閱讀訓練60篇及答案
(一)敏慧
1、黃琬巧對
黃琬幼而慧。祖父瓊,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師不見而瓊以狀聞。太后詔問所食多少。瓊思其對而未知所況。琬年七歲,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瓊大驚,即以其言應詔,而深奇愛之。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詔②奇
2、翻譯:①瓊思其對而未知所況;②即以其言應詔
3、選擇:“瓊以狀聞”有以下理解,哪一項是不正確的?
①黃瓊因此聽說了這情況;②黃瓊把這情況報告皇上;③黃瓊把這情況讓皇上聽到。
4、理解:黃琬說的日食后的樣子到底是怎樣的?
2、神童莊有恭
粵中莊有恭,幼有神童之譽。家鄰鎮粵將軍署,時為放風箏之戲,適落于將軍署之內宅,莊直入索取。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詰之曰:“童子何來?”莊以實對。將軍曰:“汝曾讀書否?曾屬對否?”莊曰:“對,小事耳,何難之有!”將軍曰:“能對幾字?”莊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將軍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廳事所張畫幅而命之對曰“舊畫一堂,龍不吟,虎不嘯,花不聞香鳥不叫,見此小子可笑可笑。”莊曰:“即此間一局棋,便可對矣。”應聲云:“殘棋半局,車無輪,馬無鞍,炮無煙火卒無糧,喝聲將軍提防提防。”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署②適③弈④對⑤夸
2、翻譯:①諸役以其幼而忽之;②遽詰之曰;③莊以實對;④何難之有!
3、曹植聰慧
曹植年十余歲,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善屬文。太祖嘗視其文,謂植曰:“汝請人邪?”植跪曰:“言出為論,下筆成章,顧當面試。奈何請人?”時鄴筆立成,可觀。太祖甚異之。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顧②悉③將
④諸⑤援
2、翻譯:善屬文;②奈何請人;③太祖甚異之
3、理解:“可觀”的意思是什么?
4、默寫《七步詩》。
4、鮑子難客
齊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獻魚、雁者,田氏視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魚鳥,以為之用。”眾客和之。有鮑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進曰:“不如君言。天地萬物與我并生,類也。類無貴賤,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豈天本為人生之?且蚊蚋囋膚,虎狼食肉,非天本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和②亦③并
④類
2、翻譯:①天之于民厚矣
②不如君言
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3、題目“鮑子難客”中的“難”,解釋為。
5、曹紹夔捉“怪”
洛陽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輒自鳴。僧以為怪,懼而成疾。求術士百方禁之,終不能已。紹夔與僧善,來問疾,僧俱以告,俄,擊齋鐘,罄復作聲。紹夔笑曰:“明日可設盛饌,當為除之。”僧雖不信紹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饌以待之。夔食訖,出懷中銼,銼罄數處,其響遂絕。僧苦問其所以,紹夔云:“此罄與鐘律合,擊彼此應。”僧大喜,其疾亦愈。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已②善③俄④作
⑤盛饌⑥冀⑦具⑧訖
2、翻譯:①僧俱以告
②當為除之
③僧苦問其所以
6、楊億巧對
寇萊公在中書。與同事戲作對子:“水底日為天上日”,未有對,而會楊大年適來白事,因請其對,大年應聲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稱為好對。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為②應聲
2、翻譯:會楊大年適來白事
3、理解:楊大年對的對子好在哪里?
7、解縉敏對
解縉嘗從游內苑。上登橋,問縉:“當作何語?”對曰:“此謂后邊又高似前邊。”上大說。一日,上謂縉曰:“卿知宮中夜來有喜乎?可作一詩。”縉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龍。”上遽曰:“是女兒。”即應曰:“化作嫦娥下九重。”上曰:“已死矣。”
又曰:“料是世間留不住。”上曰:“已投之水矣。”又曰:“翻身跳入水晶宮。”上本欲詭言以困之。既得詩,深嘆其敏。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對②說
③方④遽⑤應
⑥既⑦敏
2、翻譯:上本欲詭言以困之。
3、理解:“降金龍”的意思是
(二)學習
8、承宮樵薪苦學
承宮,瑯邪姑幕人。少孤,年八歲,為人牧豬。鄉里徐子盛明《春秋》經,授諸生數百人。宮過其廬下,見諸生講誦,好之,因忘其豬而聽經。豬主怪其不還,求索。見而欲笞之。門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宮門下。樵薪執苦,數十年間,遂通其經。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孤②明③廬④笞
2、翻譯:①豬主怪其不還,行求索。
9、桓榮勤學不倦
桓榮初遭倉卒,與族人桓元卿同饑厄,而榮講誦不息,元卿嗤榮曰:“但自苦氣力,何時復施用乎?”榮笑而不應。及為太常,元卿吧曰:“我農家子,豈意學之為利若是哉!”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初②厄③嗤④應⑤及
2、翻譯:①而榮講誦不息
②但自苦氣力,何時復施用乎?
10、宋太宗學書
太宗朝有王著者右軍書,深得其法,侍書翰林。帝聽政之余,留心書法,數遣內侍持書示著,著每以為未善,太宗遂刻意臨學。又以問著,對如初。或詢其意,著曰:“書固佳矣,若遽稱善,恐帝不復用意矣。”其后,帝筆法精絕,超越前古,世以為由著之規益也。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善②刻意③臨
④或⑤遽⑥絕
2、翻譯:①數遣內侍持書示著
②又以問著
③書固佳矣
3、上文“學右軍書”中的“右軍”是指
11、崔景偁拜師
余始識景偁于京師,與為友,景偁以兄事余。既數歲,已而北面承贄,請為弟子。余愧謝,不獲。且曰:“偁之從先生,非發策決科之謂也。先生不為世俗之文,又不為世俗之人,某則愿庶幾焉。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既②弟子③從
2、翻譯:①余愧謝,不獲
②某則愿庶幾焉
3、上文有四個“為”,請依次作解釋:①②
③④
12、為人大須學問
唐太宗謂房玄齡曰:“為人大須學問。朕向為群兇未定,東西征討,躬親戎事,不暇讀書。比來四海安靜,身處殿堂,不能自執書卷,使人讀而聽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書內。古人云‘不學業,墻面,蒞事惟煩。’不徒言也。卻思少小時行事,大覺非也。”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向②暇③比④四海
2、翻譯:①躬親戎事②不徒言也③卻思少小時行事,大覺非也
3、唐太宗認為不讀書的后果是什么?請用原文回答。
13、讀書五失
清袁文清嘗云:“予少時讀書有五失:泛觀而無所擇,其失博而寡要;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縮而不敢望,其失懦而無立;纂錄故實,一未終而更端,其失勞而無功;聞人之長,將疾趨而從之,輒出其后,其失欲速而好高;喜學為文,未能蓄其本,其失又甚焉者也!”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擇②望③懦④立⑤功⑥長⑦輒
2、理解:①上文“纂錄故實”中的“故實”,應理解為
②“一未終而更端”中的“更端”,應解釋為③“未能蓄其本”中的“本”,是指
14、顏回好學
顏回年二十九,發盡白,蚤死。孔子哭之慟,曰:“自吾有回,門人益親。”魯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慟②對③亡
2、翻譯:①門人益親②弟子孰為好學?
(三)仁愛
15、張孝基仁愛
許昌士人張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盡以家財付孝基孝基與治后事如禮。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見之,惻然謂曰:“汝能灌園乎?”答曰:“如得灌園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園。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復謂曰:“汝能管庫乎?”答曰:“得灌園,已出望外,況管庫乎》?又甚幸也。”孝基使管庫。其子頗馴謹,無他過。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復有故態,遂以其父所委財產歸之。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不肖②且③惻然④稍⑤怪⑥頗⑦徐
2、翻譯:①其子丐于途
②遂以其父所委財產歸之
3、成語“就地取材”中“就”,解釋為;這個成語的意思是
16、陳實與“梁上君子”
陳實,東漢人也,為人仁愛,時歲饑民餒,有盜夜入其室,棲于梁上。實陰見之,乃起整衣,呼兒孫起,正色訓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成性,遂至于斯。”兒孫曰:“孰也?”實指梁上盜曰:“梁上君子者是也。”盜大驚,自投于地,叩頭歸罪。實徐諭之曰:“視君狀貌,不似惡人,宜省己為善。”實知其貧,乃令人與之絹二匹。自是一縣無復盜者。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棲②陰③夫④斯⑤孰⑥徐⑦諭⑧省
⑨一
2、翻譯:①時歲饑民餒②正色訓之
3、理解:“梁上君子”現已成成語。它是指
17、趙簡子元日放生
邯鄲之民,以正月元旦獻鳩于簡子。簡子大悅,厚賞之。客問其故,簡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競而捕之,死者眾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過不相補矣。”簡子曰:“然。”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以②競③然
2、翻譯:①示有恩也②恩過不相補矣
3、理解:“死者眾矣”前省略了主語
4、上文有“不若禁民勿捕”,其中“禁”解釋為“禁止”,那么成語“弱不禁風”中“禁”解釋為什么呢?
18、鄧攸棄兒保侄
鄧攸,晉人也,有弟早亡,惟有一兒,曰遺民。時值動亂,胡人入侵京師,掠牛馬。鄧攸挈妻子亡。食盡,賊又迫,謂妻曰:“吾弟早亡,但有遺民,今擔兩兒,盡死。莫若棄己兒,懷遺民走。”妻涕如雨。攸慰之曰:“毋哭,吾輩尚壯,日后當有兒。”妻從之。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惟②值③迫④但⑤擔⑥莫若⑦從
2、翻譯:①懷遺民走②吾輩尚壯
3、比較:上文有三個“亡”,依次分別解釋為:①②③
19、張之萬之馬
張尚書之萬,畜一紅馬,甚神駿,嘗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軍人見而愛之,遣人來買,公不許。固請,之萬無奈,遂牽而去。未幾,馬送回,之萬怪之,詢其故,曰:“方乘,遂為掀下。連易數人,皆掀墜。此乃劣馬,故退之。”之萬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馬。比公乘之,馴良如故。蓋此馬愿從主也。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畜②遣③固④未幾⑤詢⑥蓋
2、翻譯:①之萬怪之②方乘,遂為掀下③連易數人
20、王安石辭妾
王荊公知制誥,吳夫人為買一妾,荊公見之,曰:“何物也?”女子曰:“夫人令執事左右。”安石曰:“汝誰氏?”
曰:“妾之夫為軍大將,部米運失舟,家資盡沒猶不足,又賣妾以償。”公愀然曰:“夫人用錢幾何得汝?”曰:“九十”公呼其夫,令為夫婦如實,盡以錢賜之。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失②償③愀然④幾何
2、翻譯:①夫人令執事左右
②家資盡沒猶不足③盡以錢賜之
3、比較文中的兩個“妾”:①“吳夫人為買一妾”中的“妾”是指;②“妾之夫為軍大將”中的“妾”是指
4、理解:這則故事說明王安石
21、宋仁宗忍餓
宋仁宗一日晨興,語近臣曰:“昨夕因不寐而甚饑,思食燒羊。”侍臣曰:“何不降旨取索?”仁宗曰:“比聞禁中每有索取,外面遂以為例。誠恐自此逐夜宰殺,以備非時供應。則歲月之久,害物多矣。豈不可忍一夕之餒,而啟無窮之殺也。”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興②寐③禁中④誠
⑤逐⑥餒
2、翻譯:而啟無窮之殺也
3、解釋下列句子或詞組中的“比”:①比聞禁中每有索取②無以倫比③天涯若比鄰;④比比皆是
4、擴展:上文有“不寐”之說,請寫出帶有“寐”的一個成語
22、范仲淹罷宴
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登樓置酒,未舉觴,見缞絰數人營理葬具者。公亟令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將出殯近鄰,賵殮棺槨皆所未具。公憮然,即徹宴席,厚周給之,使畢其事。坐客感嘆有泣下者。
【考點】
1、解釋:①守②卒③殯④具⑤泣
2、翻譯:①暇日率僚屬登樓置酒;②公亟令詢之
3、“公憮然”有以下理解,哪一項是正確的?
①大家感慨的樣子;②大家憂傷的樣子;③范仲淹憂傷的樣子;④范仲淹默不作聲的樣子。
4、理解:這件事可以用來證明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說過的一名名言:
23、顧榮施炙
顧榮在洛陽,嘗應人請,覺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輟己施焉。同坐嗤之。榮曰:“豈有終日執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亂渡江,每經危急,常有一人左右相助。已向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嗤②經③已
2、翻譯:①有欲之色②因輟己施焉③豈有終日執之而不知其味者乎?
3、“左右相助”中的“相”,是指:①他②互相③愿意④適當
24、逆旅主人無情
京城之俗,多以逆旅為利。客至,授一室,公可榻,俯而出入。曉鐘響,起為他事,遇夜始歸息,輿濯水皆自為,然月租以千數,否必斥罵致訟。或疾病,輒遣出。其病危者,雖氣息尚屬,目未瞑,即棄之,而奪其資財。婦孕將產者,以為不祥,拒而不舍。其少恩薄情如此。非其性固然,地在京城,四方人至者眾,其勢必然也!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授②他③輿濯④或⑤輒⑥屬
2、翻譯:①然月租以千數
②否必斥罵致訟③非其性固然
3、理解:①“僅可榻”中的“榻”應理解為;②“俯而出入”是形容
(四)誠信
25、陸元方賣宅
陸少保,字元方,曾于東都賣一小宅。家人將受直矣,買者求見。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無出水處耳。”買者聞之,遽辭不買。子侄以為言,元方曰:“不爾,是欺之也。”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直②但③遽④辭
2、翻譯:①子侄以為言②不爾,是欺人也
26、昔齊攻魯,求其岑鼎。
魯侯偽獻他鼎而請盟焉。齊侯不信,曰:“若柳季云是,則請受之。”魯欲使柳季。柳季曰:“君以鼎為國,信者亦臣之國,今欲破臣之國,全君之國,臣所難”魯侯乃獻岑鼎。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以②破③全④
2、翻譯:①魯侯偽獻他鼎而請盟焉
②若柳季云是,則請受之
3、上文有兩個“信”,請分別加以解釋:①“齊侯不信”中的“信”,解釋為;
②“信者亦臣之國”中的“信”,解釋為
4、理解:在要不要獻岑鼎這個問題上,柳季為什么感到為難?
27、楊萬里與“誠齋”
楊萬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紹興二十四年進士第,為贛州司忘掉,調永州零陵丞。時張浚謫永,杜門謝客,萬里三往不得見。浚勉以正心誠意之學,萬里服其教終身,乃名讀書之室曰“誠齋”。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謫②名
2、翻譯:①杜門謝客②浚勉以正心誠意之學
28、和氏璧
楚人卞和,得璞于楚山中,奉而獻之于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為誑,而刖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諸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為誑,而刖其或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視為石,忠貞之士而視為誑。”王乃使玉人理其璞,果得寶玉也,遂命名為“和氏璧”。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璞②奉③相④諸⑤泣⑥夫
2、翻譯:①王以和為誑②子奚哭之悲也?
3、這珍貴的玉璧為什么命名為“和氏璧”?
29、幽王擊鼓
周宅豐、鎬,近戎。幽王與諸侯約:為高堡于大路,置鼓其上,遠近相近,即戎寇至,傳鼓相告,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嘗至,幽王擊鼓,諸侯之兵皆至。人喧馬嘶,褒姒視之大說,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數擊鼓。諸侯兵數至而無寇。至其后,戎寇真至,幽王擊鼓,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驪山之下,為天下笑。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為②嘗③乃
2、選擇:“即戎寇至”中的“即”,解釋為①如果②立刻③靠近④不幸
3、翻譯:①因數擊鼓;②為天下笑
4、理解:周幽王的過錯是
(五)品性
30、許生端方
道光間,姑蘇渡僧橋畔,泊一縣試舟。書生姓許,年方二十,風度翩翩,多才,生平端方無戲言,有古賢士之風。三更,見岸畔火焰耀天,鑼聲人聲轟然驚心,知店肆失火。許生頗為嘆息。方瞻仰見,見樓窗中躍下一少女,肌膚潔白,身未著寸縷,落于船頭,幾被女驚落河中,許正色曰:“姑娘受驚矣。”女惶恐,見俊秀書生,欲赴河。許勸之曰:“既避火,何投水?”遂以錦被裹之,秉燭而坐以待旦,目不斜視。火止,東方已白,女父知而負衣裙至舟,女衣之,拜謝而歸。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頗②幾③赴④秉⑤負
2、翻譯:①生平端方無戲言②既避火,何投水?
3、理解:上文“身未著寸縷”中的“寸縷”指代
31、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婦之親蕭氏子至京師,因謁公,公約之飯。翌日,蕭氏子盛服而往,意為公必盛饌。日過午,覺饑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餅兩枚,次供豬臠數四,頃即供飯,傍置菜羹而已。蕭氏子頗驕縱,不復下箸,惟啖胡餅中間少許,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翌日②饌③方④具⑤頃⑥而已⑦啖⑧退
2、翻譯:①覺饑甚而不敢去
②其人已心怪之
3、理解:上文末了說“人取自食之”,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
32、范文正正直
范文正公仲淹悴,依睢陽朱氏家,常與一術者游。會術者病篤,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煉水銀為白金,吾兒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與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內文正懷中,文正方辭避,而術者氣已絕。后十余年,文正為諫官,術者之子長,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術,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當以還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識宛然。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游②方③以④成立
2、翻譯:①會術者病篤②③內文正懷中
3、“當以還汝”中省略了介詞賓語
4、理解:這件事說明范仲淹
33、王安國直言
王安國性亮直,嫉惡太甚。王荊公初為參加政事,閑日因新聞記者晏元獻公小詞而笑曰:“為宰相而作小詞,可乎?”平甫曰:“彼亦偶然自喜而為爾,顧其事業豈止如是耶!”時呂惠卿為館職,亦在坐,遽曰:“為政必先放鄭聲,況自為之乎?”平甫正色曰:“放鄭聲,不若遠佞人也。”呂大以為議己,自是尤與平甫相失也。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爾②遽③正色
2、翻譯:①顧其事業豈止如是耶!;②況自為之乎?
;③不若遠佞人也
④呂大以為議己,自是尤與平甫相失也。
34、海瑞清廉
都御史剛峰海公,卒于官舍。同鄉宦南京者,惟忘掉部蘇民懷一人。蘇檢點其宦囊,竹箱中俸金八兩,葛布一端,舊衣數件而已。如此都御史那可多得!王司寇鳳洲評之云:“不怕死,不家錢,不立黨。”此九字斷盡海公生平,即造成言諛之,能加于此評乎?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卒婚②宦③惟
④而已
2、翻譯:即造成言諛之,能加于此評乎?
3、選擇:“不立黨”有以下理解,哪一項是正確的?
①不結伙;②不建立黨派;③沒有朋友。
4、理解:海瑞是怎樣的一個人,請用原文句子回答。
35、呂蒙正不記人過
呂蒙正不喜記人過。初任參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簾內指之曰:“是小子亦參政耶?”蒙正佯為不聞而過之。其同列怒之,令詰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罷朝,同列猶不平,悔不窮回。蒙正曰:“若一知其姓名,則終身不能忘,故不如無知也。不問之,何損?”時人服其量。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過②是③佯④遽⑤猶⑥復
2、翻譯:悔不窮問
3、上文有五個“之”,依次說明它們指代的內容:①②③④⑤⑥
36、梁鴻尚節
梁鴻家貧而尚節,博覽無不通。畢,乃牧豕上林苑中,曾誤遺火,延及他舍。乃尋訪燒者,問所失財物,悉推豕償之。其主猶以為少。鴻曰:“無他財,愿以身居作。”主人許。因為執勤不解。耆老見鴻非恒人,乃共責讓主人,而稱鴻長者。于是,始敬鴻,還其豕,鴻不受。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豕②他③恒④讓
2、翻譯:①曾誤遺火②悉推豕償之③愿以身居作
;④稱鴻長者
37、蹇材望偽態
蹇材望,蜀人,為湖州倅。北兵之將至也,蹇毅然自誓必死。乃作大錫牌,鐫其上曰:“大宋忠臣蹇材望。”且以銀二笏鑿竅,并書其上曰:“有人獲吾尸者,望為埋葬,仍見祀,題云‘大宋忠臣蹇材望。此銀所以為埋瘞之費也。’”日系牌與銀腰間,只伺北軍臨城,則自投水中,且啟遍祝鄉人及常所往來者。人皆憐之。丙子正月旦日,北軍人城,蹇已莫知所之,人皆謂之溺死。既而北裝乘騎而歸,則知先一日出城迎拜矣。遂得本州同知。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鐫②竅③系④憐⑤既而
2、翻譯:①只伺北軍臨城
②蹇已莫知所之
3、解釋下列各句中的“見”:①仍見祀(上文);②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川》)
;③扁鵲見蔡桓公(《扁鵲見蔡桓公》)
④兒童相見不相識(《回鄉偶書》)
4、理解:蹇材望一再表示自己是“大宋忠臣”,這是真的嗎?何以看出?
(六)文藝
38、米芾索帖
米芾詼譎好奇。在真州,嘗詣蔡攸于舟中,攸出所藏王右軍《王略帖》示之。芾驚吧,求以他畫易之。攸意以為難。芾曰:“公若不見從,某不復生,即投此江死矣。”因大呼,據船舷欲墜。攸遽與之。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詣②易③據④遽
2、翻譯:①攸意以為難
②公若不見從,某不復生
3、請另外寫出三個古代著名書法家的姓名:①②③
39、趙孟頫過揚州
元盛時,揚州有趙氏者,富而好客。其家有明月樓,人作春題,多未當意者。一日,趙子昂過揚,主人知之,迎致樓上,盛筵相款,所用皆銀器。酒半,出紙筆求作春題。子昂援筆書云:“春風閬苑三千客,明月揚州第一樓。”主人得之,喜甚,盡撤酒器以贈子昂。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致②相③援④云
2、翻譯:①多未當意者
②盡撤酒器以贈子昂
40、歐陽修不喜釋氏
歐陽文忠公不喜釋氏。士有談佛書者,必正色視之,而公之幼子字“和尚”。或問:“公既不喜佛,而以和尚名子何也?”公曰:“所以賤之也,如今人以牛驢名小兒耳。”問者大笑,且伏公之辨也。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或②以③伏④辨
2、翻譯:①必正色視之②而以和尚名子何也?;
③所以賤之也
41、唐伯虎識破術士
有術十千唐六如,極言修煉之妙。唐云:“如此妙術,何不自為,乃貺及鄙人?”術士云:“恨吾福淺!吾閱人多矣,仙風道骨,無如君者。”唐笑曰:“吾但出仙福,有空房在城北,甚僻靜,君為修煉,煉成兩剖。”術士猶未悟。日造門,出一扇求詩。唐大書云:“破布衫中破布裙,逢人便說會燒銀。如何不自燒些用?擔不河頭賣與為。”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鄙人②閱③但④悟
2、翻譯:①何不自為②無如君者③煉成兩剖④日造門
3、理解:“擔水河頭賣與人”是什么意思?
42、朱文公受騙
朱文公有足疾,曾有道人為施針熨之術,旋覺輕安。公大喜,厚謝之,且贈以詩云:“幾載相扶藉瘦筇,一針還覺有奇功。出門放杖兒童笑,不是以前勃窣翁。”道人得詩徑去。未數日,足疾大作,甚于未針時。亟令人尋逐道人,已莫知其所往矣。公吧息曰:“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詩,恐其持此詩誤他人爾。”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厚②徑③作④甚⑤亟⑥莫⑦持
2、翻譯:①幾載相扶藉瘦筇
②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詩
43、章惇書絕壁
章惇嘗與蘇軾同游南山,抵仙游潭,潭下臨絕壁萬仞,岸甚狹。子厚推軾下潭書壁,軾不敢。子厚履險而下,以漆墨濡筆大書石壁上曰:“蘇軾章某來。”厚曰:“何也?”軾曰:“能自拼命者能殺人也。”子厚大笑。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抵②仞③拊④異日
2、翻譯:①子厚推軾下潭書壁②以漆墨濡筆大書石壁上
3、理解:“子厚履險而下”中的“履”,它在句子中的詞性屬詞,解釋為
44、李白之死辨誤
世俗多言李白在涂采石,因醉泛舟于江,見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亭”。予按李陽冰作太白《草堂集序》云:“陽冰試弦歌于當涂,公疾亟,草稿萬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簡,俾為序。”又李華作《太白墓志》亦云:“賦《臨終歌》而卒。”乃知俗傳良不足信,蓋與杜子美因食白酒牛炙而死者同也。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俯②修③亦④賦⑤卒⑥蓋
2、翻譯:①因醉泛舟于江②公疾亟③俾為序
3、“乃知俗傳良不足信”中的“良”,有以下理解,哪一項是正確的?①很;②真的;③尚;④恐怕。
4、理解:上文末句說的“杜子美”是誰?
(七)政事
45、雋不疑之母
雋不疑每行縣錄囚徒,還,其母輒問不疑:“有何平反?活幾何人?”即不疑言多有所平反,母喜,笑為飲食,語言異于他時;或亡所出,母怒,為之不食。故不疑為吏,嚴而不殘。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輒 ②亡
2、上文有三個“為”,除了“笑為飲食”中的“為”解釋為“給”、“與”外,其余兩個“為”分別依次解釋為:① ②
3、翻譯:①活幾何人?②語言異于他時
4、理解:①上文“或亡所出”中的“出”指什么?
②雋不疑母親對兒子的希望是
46、徐有功秉公執法
皇甫文備,武后時酷吏也,與徐大理論獄,誣徐黨逆人,奏成其罪。武后特出之。無何,文備為人所告,有功訊之在寬。或曰:“彼曩時將陷公于死,今公反欲出之,何也?”徐曰:“汝所言者,私忿也;我所守者,公法也。安可以私害公?”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無何②或③守
2、翻譯:①奏成其罪②彼曩時將陷公于死③今公反欲出之
;④安可以私害公?
47、王翱秉公
王翱一女,嫁于畿輔某官為妻。公夫人甚愛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語女曰:“而翁長銓,遷我京職,則汝朝夕侍母;且遷我如振落葉耳,而何吝者?”女寄言于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公大怒,取案上器擊傷夫人,出駕而罕于朝房,旬乃還第。婿竟不調。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置②白③案④竟
2、翻譯:①婿固不遣②則汝朝夕侍母;③且遷我如振落葉耳
④旬乃還第
48、么恩與公法
漢順帝初,蘇章遷冀州刺史。其故人為清河太守,章知其奸藏,將按其罪。一日,請太守,為設酒肴,陳往日之好甚歡。太守喜曰:“人皆言若為青天。”章曰:“今日蘇孺文與故人飲者,私恩也;明日冀州刺史按事者,公法也。”太守默然。翌日,遂收太守。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肴②若③翌日④收
2、翻譯:陳往日之好甚歡
3、上文有兩個“為”:①“為設酒肴”中的“為”,解釋為②“若為青天”中的“為”,解釋為
4、理解:為什么在蘇章一番話后太守會“默然”?
5、理解:“刺史”與“太守”分別是與行政區長官。
49、晉平公游于河
晉平公游于河而樂,曰:“安得賢士與之樂此也?”船人盍胥跪而對曰:“主君亦不好士耳。夫珠出于江海,玉出于昆山,無足而至者猶君之好也;士有足而不至者,蓋主君無好士之意耳。無患乎無士也。”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對②耳③夫④猶⑤蓋
2、翻譯:①安得賢士與之樂此也?②無患乎無士也
3、“而”多作連詞用,有承接與轉折兩種作用。上文有四個“而”,請依次指出它們的作用:①②③④
4、理解:盍胥的話對不對?為什么?
50、子產不毀鄉校
鄭人游于鄉校,以議執政。然明謂子產曰:“何不毀鄉校?”子產曰:“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議執政之善否。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若之何毀之?吾聞為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民之言,吾聞而藥之也。”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焉②損③作
2、翻譯:①以議執政之善否②其所惡者,吾則改之③若之何毀之?
④吾聞而藥之也
51、董閼于法無赦
董閼于為上地守,行石邑山中,見澗深峭如墻,因問左右曰:“人嘗有入此者乎?”對曰:“無有。”曰:“嬰兒、癡聾、狂悖之人,嘗有入此者乎?”對曰:“無有。”“牛馬犬彘嘗有入此者乎?”對曰:“無有。”董閼于喟然太息曰:“吾能治矣!使吾法之無赦,猶人澗之必死也,人則莫之犯也,何為不治哉!”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對②狂悖③赦
2、翻譯:①澗深峭如墻②人則莫之犯也;③何為不治哉!
3、成語“嚴懲不貸”中的“貸”解釋為;這個成語的意思是。
(八)奇聞
52、商陵君養“龍”
有獻陵鯉于商陵君者,以為龍焉。商陵君大悅,問其食,曰:“蟻。”商陵君豢而馴之。或曰:“是陵鯉也,非龍也。”商陵君怒而抶之。于是左右皆懼,莫敢言非龍者,遂從而神之。商陵君觀龍,龍卷屈如丸,倏而伸,左右皆佯驚,稱龍之神。夜穴壁而逝,左右走報:“龍壯,今果穿石而去!”商陵君悼惜不已,仍養蟻以伺,冀龍復來也。無何,天大雨,震電,真龍出焉。商陵君以為豢龍來也,持蟻以邀之。龍怒震其宮,商陵君死。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倏②佯③走④伺⑤無何
2、翻譯:①商陵君豢而馴之
②遂從而神之;③夜穴壁而逝;④悼惜不已
53、錢貨入瓶
唐揚州有丐者,曰胡媚兒。其有一瓶,與人言:“若錢施滿此瓶,則永世福矣!”觀者見瓶但容半升,故有施十錢、百錢者,然瓶未見滿,人怪之。一富人過,施千錢,仍未見滿。有好事者牽一驢,曰:“施驢。”丐者頷之,驢隨變之類細繩而入瓶,一市人皆驚。其時有貨車過,貨主聞之戲言:“能令諸貨車入瓶否?”曰:“可。”丐微側瓶口,貨車一一入瓶。貨主大驢駭,欲捽丐,而丐已潛入瓶。貨主擊碎其瓶,一無所有。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但②頷③類④駭
2、翻譯:①人怪之②一市人皆驚
3、成語“欲蓋彌彰”中的“蓋”、“彌”、“彰”,分別解釋為、與;這個成語的意思是
54、田真兄弟
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議分財。生資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荊樹,共議欲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樹即枯死,狀如火然。真往見之,大驚,謂諸弟曰:“樹木同株,聞將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知木也。”因悲不自勝,不復解樹。樹應聲榮茂,兄弟相感,遂為孝門。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惟②諸③憔悴④勝⑤解
2、翻譯:①樹木同株②是人不如木也
3、成語“行將就木”中的“就”,解釋為;這個成語意思是
55、樵夫毀山神
康熙十五年,余姚有客山行,夜宿山神寺。夜半,有虎跪拜,作人言,乞食,神以鄧樵夫許之。明晨,客伺于神祠外,果見一樵夫過之,逆謂曰:“子鄧姓乎?曰:“然。”因告以夜所聞見,戒勿往。鄧曰:“吾有母,仰食于樵。一日不樵,母且饑。死生命也,吾何畏哉?”遂去不顧,客隨而覘之。樵甫采樵,虎突出從竹間。樵手搏數合,持虎尾盤旋久之。虎不勝憤,乃震哮一躍,負痛遁去,樵遂而殺之。客逆勞之。樵曰:“感君高義,盍導我至廟中。”既至,大詬死虎斥神曰:“今竟如何?”遂碎其土偶。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⑴作⑵乞⑶許⑷伺⑸祠⑹逆⑺然⑻且⑼合⑽遁⑾遂⑿勞⒀詬
⒁竟
2、翻譯:①仰食于樵②遂去不顧
3、上文“因告以夜所聞見”中,“告”后省略了
4、山神與考慮合伙謀害樵夫,請用兩個成語來概括①;②
56、奇鷹
楚文王少時好獵。有人獻一鷹。文王見之,爪距利,殊絕常鷹。故文王獵于云夢,置網云布,煙燒張天。毛群羽族,爭噬競搏;此鷹軒頸瞪目,無搏噬之志。王曰:“吾鷹所獲以百數,汝鷹曾無奮意,將欺余邪?”獻者曰:“若效于雉兔,臣豈敢獻。”俄而,云際有一物翔,不辨其形。鷹遂竦翮而升,矗若飛電。須臾,羽墮如雪,血下如雨。有大鳥墜地,度其兩翅,廣數十里。眾莫能識。時有博物君子曰:“此大鵬雛也。”文王乃厚賞之。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利②噬③曾④墜⑤雛
2、翻譯:①殊絕常鷹
②置網云布,煙燒張天
3、上文有“俄而”,請在本文中找出它的同義詞。
57、雉鳥報復
有獵于山者,射雄雉而置雌雉,或扣其故,曰:“置雌者留以招雄也,射雌則雄者飏,并獲則絕矣。”數月后,雌果招一雄雉來,獵者又射之。如是數年,獲雄雉無數。一日雌雉隨獵者歸家,以首觸庭前香案而死。后其家人死相繼,又為訟累而蕩其產,未幾獵者亦死,竟絕后。或曰:“人莫不愛其伉儷,鳥亦然耶。”獵者之計雖狡,而雉鳥之報更慘矣。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未風②伉儷
2、翻譯:①或扣其故②并獲則絕矣③又為訟累而蕩其產
④鳥亦然耶;⑤而雉鳥之報更慘矣
3、成語“置若罔聞”中的“置”與“罔”,分別解釋為與;這個成語的意思是
58、桑中生李
張助于田中種禾,見李核,欲持去。顧見空桑中有士,因植焉,以余漿灌溉。后人見桑中生李,轉相告語。有病目痛者息陰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謝一豚。”目痛乃小疾,亦行自愈。聞者傳語:“盲者得視。”遠近翕赫,其下車騎常數千百,酒肉滂沱。間一歲余,張助遠出來還,見之,驚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種耳。”因欲之。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禾②去③顧④乃⑤間
2、翻譯:①因植焉;
②有病目痛者息陰下③盲者得視
3、成語“好高騖遠”中的“騖”,解釋為;這個成語的意思是。
59、縣令捕捕蝗
錢勰任如皋縣令,會歲旱蝗發,而泰興獨紿郡將云:“縣界無蝗。”已而蝗大起。郡將詰之,令辭窮,乃言縣本無蝗,蓋自如皋飛來,乃檄如皋請嚴捕蝗,無使侵鄰境。穆得檄,輒書其紙尾報之曰:“蝗蟲本是天災,即非縣令不才。既自敝邑飛去,卻請貴縣押來。”
(選自宋·葉夢得《避暑錄話》)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會②獨③紿④云⑤已而⑥詰⑦蓋⑧檄⑨不才
2、翻譯:①令辭窮;②輒書其紙尾報之曰
3、理解:這兩個縣令的共同點是什么?
60、天敵
蘇轍曰:“魚不畏網罟,而畏鵜鶘,畏其天也。”一村叟見蜈蚣逐一蛇,行甚急,蜈蚣漸近,蛇不復動,張口以待。蜈蚣竟直入其腹,諭時而出,蛇已斃矣。村叟棄蛇于深山中,越旬往視之,小蜈蚣無數食其腐肉。蓋蜈蚣產卵于蛇腹中也。又嘗見一蜘蛛,逐蜈蚣甚急,蜈蚣逃入籬搶竹中。蜘蛛不復入,但以足跨竹上,搖腹數四而去。伺蜈蚣久不了,剖竹視之,蜈蚣已節節爛斷矣。蓋蜘蛛搖腹之時,乃灑溺以殺之也。物之畏其天有如此奇者也。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叟②逐③斃④蓋⑤但⑥溺
2、翻譯:①逾時而出
②物之畏其天有如此奇者也
初中文言文閱讀訓練60篇參考答案
(一)敏慧
1、黃琬巧對
1. ①皇帝命令;②認為與眾不同2①黃瓊思考該如何回答太后的詢問但又不知怎樣說清; ②就按照黃琬說的回答3.①4.如初升的彎月。
2.神童莊有恭
1.①官府②正巧③下棋④對“對子”⑤夸張、吹牛2.①差役們因為他年幼而忽視了他;②立刻問他道;③莊有恭用事實回答;④有什么難的呢!
3.曹植聰慧
1.①只②都③帶領④眾⑤提、拿;2.①善于寫文章;②為什么要請人?③曹操認為他很與眾不同。3.值得一看,意為曹植寫的辭賦相當有水平4.略。
4.鮑子難客
1.①附和②也③一同④相似2.①老天爺對百姓有恩德啊;②不像你所說的;③僅僅因為力量大小有別、智慧高下不同而互相制約。3.責難、駁斥。
5.曹紹夔捉“怪”
1.①停②友好③一會兒④發出⑤豐盛的菜肴⑥希望⑦備辦⑧完畢2.①和尚一一地把事情告訴他;②可以替你倆除去這怪聲音;③和尚一一再追問他這是什么原因。
6.楊億巧對
1.①是②緊接著(對方)剛停的話音2.適逢楊大年正好來報告事情3.①對得工整;②通俗形象。
7.解縉敏對
1.①回答②同“悅”③正當④立刻⑤回答⑥已經⑦思維敏捷2.皇上本想用假話來刁難解縉。3.生兒子。
(二)學習
8.承宮樵薪苦學
1.①年幼失去父親②精通③屋,此指書舍④用竹鞭打2.豬的主人對承宮沒回家感到奇怪,一路上尋找。
9.桓榮勤學不倦
1.①早年②窮困③譏笑④回答⑤等到2.①然而桓榮學習不停;②只是自討苦吃白費力氣,什么時候再用得上它呢?
10.宋太宗學書
1.①好②專心③臨摹④有人⑤立刻⑥極2.①多次派太監拿了寫的給王著看②又拿了寫的問王著(好不好)③(書法)本已經很好了。3.王羲之。
11.催景俘拜師
1.①已經②學生③追隨2.①我慚愧地拒絕,但對方不同意②我的愿望有希望實現了。3.①作為②成為③寫④做
12.為人大須學問
1.①早先②空閑③近④全國2.①親自參加戰爭②不是空話③回想年輕時做的事,感到很多做錯了。3.蒞事惟煩。
13.讀書五失
1.①選擇②向往③軟弱④確立(自己的信念)⑤效果⑥優點⑦往往2.①往事②換個開頭③基礎。
14.顏回好學
1.①極悲傷②回答③同“無”2.①學生更加親近(我)②(你的)學生中誰是最愛好學習的?
(三)仁愛
15.張孝基仁愛
1. ①不成材②將③同情的樣子④漸漸地⑤感到奇怪⑥很⑦慢慢地2.
①他的兒子在路上乞食②就把他父親所委托的財產歸還給他。3.靠近;靠近當地獲得原材料。
16.陳實與“梁上君子”
1.①躲②暗中③句首助詞,無義④這(地步)⑤誰⑥慢慢地⑦教育⑧反省⑨整個2.①當時荒年百姓饑餓(饑,荒年)②嚴肅地教育子孫。3.小俞。
17.趙簡子元日放生
1.①同“于”;在②爭著③對的2.①表示(對飛禽)有恩德②恩德補償不了罪過。3.鳩4.擔當、勝任。
18.3鄧攸棄兒保侄
1.①只②恰逢③靠近④只⑤挑⑥還不如⑦聽從2.①抱著棄民逃跑②我們還年輕。3.①死②逃跑③死
19張之萬馬
1.①養②派③堅持④不多時⑤問⑥大概2.①張之萬對這事感到奇怪②剛騎,就被馬掀下來③一連換了好幾個人。
20.王安石辭妾
1.①沉、翻②還(債)③感傷的樣子④多少2.①(你)夫人讓我在你身邊服侍②家中財產全部用盡還不夠③把所欠的錢全部賞賜給她。3.①小妻②我(女子自稱)4.遇事先為他人著想。
21.宋仁宗忍餓
1.①趕身②睡著③宮中④實在⑤每⑥饑餓2.而開了宰殺無數羊的風氣。3.①近來②匹配、比較③近④到處4.夢寐以求。
22.范仲淹罷宴
1.①做太守②死③出喪④備辦⑤淚2.①空閑的日子帶領手下官員登上高樓擺酒宴②范仲淹急忙派人詢問他們③先天下之優而優,后天下之樂而樂。
23.顧榮施炙
1.①譏笑②遭③后來2.①有想要吃烤肉的神色②于是放下自己的烤肉,而送給(他吃)③哪有整天端送烤肉而不知道它味道的呢?
24.逆旅主人無情
1.①交給②別的③洗④有人⑤就⑥連2.①然而每月租舍要好幾千銅錢②要是不繳中租金必然被責罵直到打官司③不是旅店老板天性本來就是這樣的3.①放下一張床(作動詞用)②房間低矮。
(四)誠信
25.陸元方賣宅
1.①同“值”,錢財②只③立刻④拒絕2.①子侄們以此怒怨陸少保②不這樣,這是欺騙別人了。3.邀請,沒邀請而自己上門的客人。
26.岑鼎
1.①把②損壞③保全④為難2.①魯侯想獻出其他的鼎假冒岑鼎,請求和齊國友好②如果柳季說它是岑鼎,那么我們接受它。3.①相信②誠信4.因為若獻出岑鼎,那就將國家最珍貴的寶物丟失了;若不獻出岑鼎,而以其他的鼎假冒,那就損害了柳季誠信的品格。
27.楊萬里與“誠齋”
1.①貶官②命名2.①關起門來謝絕來客②張浚用端正良心誠意待人的學問勉勵自己。
28.和氏壁
1.①玉石②同“棒”③看④之于⑤淚⑥那2.①楚王認為卞和在欺騙他②你為什么要哭得那么傷心?3.因為發現它的人叫“卞和”。
29.幽王擊鼓
1.①筑②曾③便2.①于是多次擊鼓②被天下人嘲笑。3.失信于諸侯。
(五)品性
30許生端方
1.①很②幾乎③跳入④拿著⑤背著2.①平時行為端正不隨意說話②已躲過了火災,為什么還要投河?3.衣服。
31.王安石待客
1.①第二天②食物③才④備⑤一會兒⑥罷了⑦吃⑧回去2.①覺得很饑餓但不敢離去②那人心里對這事已感到奇怪。3.胡餅的四傍。
32.范文正正直
1.①交往②方法③因為④成家立業2.①適逢那個有道術的人病重②不值得交給他③放在范仲淹懷里(內,同“納”)。3.之當以[之]還汝。4.不自私,不貪利,為人正直。
33.王安國直言
1.①同“耳”,罷了②立刻③表情嚴肅2.①難道他的事業僅僅停留在這上面嗎?②何況自己干這種事呢?③還不如遠離花言巧語的人④呂惠卿認為在批評他自己,從此尤其與平甫不和睦。
34.海瑞清廉
1.①死②做官③只有④罷了2.即使千言萬語贊揚他,能勝過這評論嗎?3.①4.不怕死,不愛錢,不立黨。
35.呂蒙正不記人過
1.①過失②這③假裝④立刻⑤還是⑥再2.懊悔沒有徹底追問。3.①呂蒙正②朝士③這件事④同列⑤朝士的姓名。
36.梁鴻尚節
1.①豬②別的③常、一般的④批評2.①只等候元軍到達湖州城②蹇材望已經不知到哪兒去了。3.①指代“我”②同“現”③拜見④指代“我”。4.假的,偽態;先一日出城迎拜(北軍)矣。
(六)文藝
38.米芾索帖
1.①到②交換③抓住④立刻2。①蔡攸思想上對這事感到為難②如果不聽從我,我不想活了“見,我”。3。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文徵明等,選取其中三位即可。
39.趙孟過揚州
1.①到②他,指代趙子昂③提④說、道2。①大多是不滿意;②把酒器全部撤下并把它們贈送給趙子昂。
40.歐陽修不喜釋氏
1.①有人②用、把③同“服”,佩服④同“辯”2。①一定板著臉看對方②卻為什么用“和尚”給兒子命名呢?③因為鄙賤它。
41.唐伯虎識破術士
1.①我②看過③只④省悟2。①為什么不自已干②沒有像你這樣的③爍出(金銀)后各得一半④每天到家來3。意為在河邊挑了水當場要賣給人,比喻玩弄把戲。
42.朱文公愛騙
1.①重②直接③發④嚴重⑤立刻⑥沒有人⑦拿2。①好幾年依靠細竹竿著我(行走)②我不想懲罰他,只想追討那首詩。
43.章亨書絕壁
1.①到②古代八尺為一仞③拍④往后2。①章子厚要求蘇軾下仙游潭在石壁上寫大字(留念)②用毛筆蘸墨在石壁上寫了幾個大字。3。動;踩。
44.李白之死辨誤
1.①彎下身子②編③也④寫⑤死⑥大概2。①因為喝醉了酒乘船在長江里行駛②李白的病很危急③讓我給它作序3。①4。杜甫。
(七)政事
45.雋不疑之母
1.①總是②同“無”2.①因②做、擔任3。①讓幾個人“因平反”而活命了?②說話跟平時不一樣4.①平反出獄②平反冤獄。
46.徐有功秉公執法
1.①不久②有人③堅持2.①呈報(皇上)構成他的罪狀②他早先要陷害你置你于死地③如今你反而要使他解脫(罪行)④怎么可以因為私人的恩怨去危害公法呢?
47.王翱秉公
1.①設備②稟報③幾案④最終2.①女婿堅持不放走②那么你可以整天陪侍你母親③況且調動我輕易得如同振落枝葉④十天后才回家。
48.私恩與公法
1.①葷菜②你③第二天④逮捕2.雙方述說著從前相交友好的情況,很快樂。3.①給、替②是。4.察覺災難要臨頭了。5州;郡。
49.晉平公游于河
1.①回答②罷了③句首助詞,無義④因為⑤大概、恐怕。2.①怎么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并跟他共享這歡樂?②不要擔憂沒有人才。3.①承接②承接③轉折④轉折4.對的。有才能的人到處都有,關鍵在于統治者是否要真心獲得他們。
50.子產不毀鄉校
1.①于之,在那里②減少③發2.①來議論朝廷要員的好壞②他們所認為厭惡的,我就改掉它③怎么能廢掉它呢?④我聽到這些言論就把它當作良藥。
51.董閼于法無赦
1.①回答②發瘋③赦免2.①山溝極深,陡得如同墻壁②人就沒有誰敢觸犯它③為何不能治理好呢!3.寬恕;嚴厲懲罰,絕不寬恕。
(八)奇聞
52.商陵君養“龍”
1.①一下子②假裝③奔④等候⑤不多久2.①商陵君養它并使它溫順②就跟著商陵君認為它是神③夜里穿透墻壁逃走了④痛惜不停
53.錢貨入瓶
1.①只②點頭③似④驚訝2.①人們對此感到奇怪②整個市場上的人都感到驚訝。3.掩蓋;更加;分明。想要掩蓋事實的真相,結果后而更加顯露出來(指壞事)。
54.田真兄弟
1.①只有②眾③枯黃的樣子④控制⑤分開2.①樹木是同一株②這是人不如樹③走向;不久將走進棺材,意為不久將死。
55.樵夫毀山神
1.①發出②求③答應④等候⑤廟⑥迎上去⑦是的⑧將⑨回合⑩逃跑⑾跟上去⑿慰勞⒀罵、斥責⒁最終2.①靠打柴為生②就頭也不回地走了。3.之;因告[之]以夜所聞見。4.①狼狽為奸②一丘之貉③沆瀣一氣(選擇其中兩個填入)
56.奇鷹
1.①鋒利②咬③竟④掉下⑤幼禽2.①跟普通的鷹很不相同②設置的網像云一樣布滿,火燒的煙蓋住天空。3.須臾。
57.雉鳥報復
1.①不多時②配偶2.①有人問他這是什么緣故②都抓住便完了;③又因為被官司牽連而傾家蕩產④鳥也是這樣的⑤而雉鳥的報復后果更慘了。3.放著;沒有;放在一旁如同沒有看見聽見的樣子。
58.桑中生李
1.①苗②離開③回頭④是⑤隔2.①于是(把它)種在那里②有個眼痛的人在李樹下休息③眼瞎的人能復明。3.馬跑得遠;不切實際地追求高遠的目標。
59.縣令捕蝗
1.①適逢②卻③欺騙④說⑤不久⑥責問⑦大概⑧公文,此指發送公文⑨沒才能2.①(泰興)縣官無話可說②就在對方公文的未了(寫了首詩)回復他。3.都不負責任。
60.天敵
1.①老人②追③死④原來⑤只⑥尿2.①過了一段時間出來②動物害怕它的天敵竟有如此奇妙的事。
【初中課外文言文閱讀訓練及答案】相關文章:
課外閱讀訓練與答案:《聽民歌》01-11
絳侯周勃世家文言文閱讀訓練題及答案10-18
《故鄉》課外閱讀答案11-25
《橘子》閱讀訓練附答案11-01
《眼睛》閱讀訓練附答案10-20
閱讀《選擇》訓練題目及答案08-02
心聲閱讀訓練題目答案08-02
《醉在草原》閱讀訓練題目及答案答案08-02
閱讀《家鄉的大海》訓練題目及答案答案08-02
文言文《童趣》閱讀答案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