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5教育心理學復習資料(9)
第十四章 教學測量與評價
第一節 教學測量與評價的意義和作用
(一)教學評價:指系統地收集有關學生學習行為的資料,參照預定的教學目標對其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其目的是對課程、教學方法以及學生培養方案做出決策。
包括確定評估目標、搜集有關的資料、描述并分析資料、形成價值判斷以及做出決定等步驟。
(二)教育評價與測量及測驗的關系:
測量和測驗是對學習結果的客觀描述,而教學評價是對客觀結果的主觀判斷與解釋,是以客觀描述為基礎;測量與測驗所得到的結果,只有通過教育評價,才能判斷這種客觀描述的實際意義,才有實際價值。
(三)教學測量與評價的分類
1、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根據實施教學評價的時機)
2、常模參照評價和標準參照評價(根據教學評價資料的處理方式)
3、配置性評價和診斷性評價(根據教學評價的功能)
4、正式評價和非正式評價(教學評價的嚴謹程度)
(四)教學測量與評價的功能
第二節 教學測量與評價的方法和技術
(一)教學評價
1、內容包括:①認知;②技能;③情感
2、常用手段:認知和技能領域:標準化成就測驗、教師自編測驗
情感與道德表現:非測驗性的評價手段(案卷分析、觀察、談話等)
(二)標準化成就測驗
1、定義:指由專家或學者們所編制的適用于大規模范圍內評定個體學業成就水平的測驗
2、特點:由專門機構或專家學者編制;施測條件、計分手段、分數的解釋完全相同
3、優越性:客觀性、計劃性、可比性
4、問題:與學校課程之間關系很不協調;測驗結果的不當使用,對個體造成不良影響。
(三)教師自編測驗
1、定義:由教師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教材內容和測驗目的,自己編制的測驗,是為特定的教學服務的。
2、測驗的計劃
3、自編測驗的類型(客觀題主觀題)
4、有效自編測驗的特征
①信度——指測驗的可靠性,即多次測驗分數的穩定一致的程度
、谛Ф——測量的正確性,即一個測驗能夠測量出其所要測量的東西的程度
③區分度——測驗項目對所測量屬性或品質的區分程度或鑒別能力
5、自編測驗的常見錯誤
(四)非測驗的評價技術
1、案卷分析
2、觀察
3、情感評價
(五)教學評價結果的處理與報告
1、評分
2、合格與不合格
3、其他報告方式:個人鑒定、定期的綜合評價等
【經典習題】
1.診斷性評價多半是在()實施。
A.教學過程中
B.形成性評價之后
C.形成性評價之前
D.教學過程之后
答案:B
2.通過對學生的家庭作業或課堂練習、論文、日記、手工制作的模型、繪畫等各種作品進行考查分析。并形成某種判斷和決策的過程稱為()。
A.個案研究
B.觀察分析
C.案卷分析
D.軼事記錄
答案:C
3.按照研究的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直接了解學生的行為表現。對所了解的事實加以記錄和客觀的解釋,以了解學生心理和行為特征的方法稱之為()。
A.觀察法
B.心理測驗法
C.談話法
D.自述法
答案:A
4.()可用來考查學生對知識的回憶,且可將學生的猜測可能性降到最小。
A.選擇題
B.是非題
C.論文題
D.填空題
答案:D
5.()是衡量一個測驗正確性的重要指標,即一個測驗能夠測量出所要測量的東西的程度。
A.信度
B.效度
C.難度
D.區分度
答案:B
第十五章 教師心理
第一節 教師的心理特征和職業成就的關系
一、教師的特征和職業成就的關系
1、教師的認知特征與職業成就的關系
2、教師的人格特征與職業成就的關系
二、教師的期望效應(羅森塔爾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
第二節 專家型教師與新教師的比較研究
1、課時計劃的差異
2、課堂教學過程的差異
、僬n堂規則的制定與執行;②吸引學生注意力;③教材的呈現;④課堂練習;⑤家庭作業的檢查;⑥教學策略的運用
3、課后評價的差異
第三節 教師的成長與發展
一、教師成長的歷程
1、關注生存階段;2、關注情境階段;3、關注學生階段
二、教師成長與發展的途徑(4點)
1、觀摩和分析優秀教師的教學活動;2、開展微格教學;3、進行專門訓練;4、反思教學經驗
【經典練習題】
1.教師對學生活動的敏感性以及能根據意外的情況快速作出反應、果斷采取恰當教育措施的獨特的心理素質即()。
A.教育手段
B.教育機智
C.教育反響
D.教育靈感
答案:B
2.教師被人們譽為“靈魂的工程師”,這說明教師扮演了什么角色?()
A.“家長代理人”
B.“知識傳授者”
C.“學生楷模”
D.“心理調節者”
答案:B
3.教師專業需要某些特殊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可能是()。
A.思維的條理性
B.思維的邏輯性
C.淵博的知識
D.口頭表達能力
E.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
答案:ABDE
4._____指以少數學生為對象,在較短時間內嘗試做小型的課堂教學,并攝制成錄像,課后進行分析,這是訓練新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的一條重要途徑。
答案:微格教學
5._____和_____根據教師的需要和不同時期所關注的焦點問題,將教師的成長劃分為三個發展階段。
答案:福勒;布朗
6.教師威信的形成與建立途徑。
參考答案:
教師的威信就是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譽,是一種可以使教師對學生施加的影響產生積極效果的感召力和震撼力。教師威信的形成過程.一般說是由“不自覺威信”向“自覺威信”發展。新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是有一定吸引力的。是有一定威信的。但這種威信是短暫的“不自覺威信”。隨著學生對教師德才方面逐漸了解,師生之間情感的日益加深和融洽.教師的威信就由“不自覺威信”發展成為“自覺威信”了,這才算是真正的威信。
教師威信的建立途徑主要有:
①培養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質;
、谂囵B良好的認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圩⒅亓己脙x表、風度和行為習慣的養成;
、芙o學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⑤做學生的朋友與知己。
7.教師角色的心理沖突有哪些?
參考答案:
(1)社會期望角色與教師實際角色的矛盾;
(2)角色勞動艱辛與待遇偏低的矛盾;
(3)主觀高期望與工作實際效果的矛盾;
(4)教師勞動的個體性協作性的矛盾。
http://www.shddsc.com/【教育心理學復習資料9】相關文章:
教育心理學復習資料09-25
2015教育心理學復習資料(1)09-25
2015教育心理學復習資料(2)09-25
2015教育心理學復習資料(3)09-25
2015教育心理學復習資料(4)09-25
2015教育心理學復習資料(5)09-25
2015教育心理學復習資料(6)09-25
2015教育心理學復習資料(7)09-25
2015教育心理學復習資料(8)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