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重陽》閱讀答案
農歷九月初九,是我國"一年一度秋風勁"的重陽節。關于重陽節的名稱,據魏文帝曹丕說,我國古代以六為陰數,九為陽數,九月初九日正好是兩個陽數相重,故稱之為重陽,也叫做重九。
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漢初。在皇宮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zhūyuacute;),以求長壽。重陽節民間還有登高的風俗,所以又叫登高節,相傳始于東漢。
重陽節之所以有名,是因為這個節日和歷史上許多有名的文學家有關。唐朝詩人王維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看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一首最為膾炙人口的重陽詩。其他詩人,凡寫重陽,大多要提到登高和插茱萸這兩件事。
茱萸是一種可以做中藥的果實,《本草綱目》說它氣味辛辣芳香,性溫熱,可以治寒驅毒。重陽插茱萸,目的在于除蟲防蛀。因為過了重陽節,就是十月小陽春,天氣有一段時間回暖;而在重陽以前的一段時間內,秋雨潮濕,秋熱也尚未退盡,衣物容易霉變,這時必須防蟲。茱萸有小毒,有除蟲作用。
至于登高,重陽節期間秋高氣爽,適宜于登高望遠,這大概也是后來重陽登高發展為以游覽活動為主的重要原因。除此以外,民間恐怕還有生產上的原因。重陽時節,秋收已經完畢,農事比較空閑,這時山野里的野果、藥材之類,正是成熟的季節,農民紛紛上山采集。農民管這種采集叫小秋收。登高的風俗最初可能就是從這上面來的。
重陽節登高,本來是要登山的;但平原地帶,沒有山,怎么登呢?這個問題大概古人是早已考慮到的`,因此在重陽登高的習俗形成之初,就把它叫做登高而不叫登山。寶塔、城樓,通常都很高,是個理想的登高場所。沒有塔和城樓的地方,總有亭臺樓閣,也可以湊合。反正找一個比較高點的地方,大家去登臨一番,意思也就到了。因為登高除了避禍消災之外,也有步步高升的含意。這就是舊時人們非常重視重陽節登高的一個重要原因。
登高受人重視,特別是受老年人重視的另一個原因,是高有高壽的意思,因此人們認為登高可以長壽。今天我們在重陽節開展敬老活動,把重陽節稱為老人節或敬老節,多少也有這個意思。但除了祝愿之外,還注入了許多敬老尊老的實質內涵,反映了一種新的社會道德和新的社會風尚,從而使古老的重陽節獲得了新的生命。
1、用簡要的語言說出重陽得名的由來,并列舉出它的幾種不同的名稱。(3分)
2、風俗習慣的形成,往往與人們日常的生活生產活動有著密切的聯系。重陽節也不例外,根據上文內容,試作簡要分析。你還能另外舉出一個類似例子嗎?(3分)
3、重陽登高,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據上文內容,試從文化角度加以簡要分析。(2分)
4、你贊不贊成把重陽日定為老人節或敬老節?兩個名稱中你更傾向用哪一個?(都要簡要說明理由)。(4分)
【附答案】:(共12分)
1、古人以九為陽,重陽節為農歷九月九日,故名重陽。(1分。意對即可。)重九、登高節、老人節(敬老節)(2分。答出一個給1分,給滿2分為止。)
2、插茱萸是為了除蟲防蛀,登高是為了小秋收,類似例子如端午吃雄黃酒是為防蟲咬。(3分,每點1分。意對即可。)
3、登高的高含步步高升高壽之意。(2分,每點1分。意對即可。)
4、沒有標準答案。(4分,每問2分。言之成理、言之有序即可。)
【《話說重陽》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藏戲閱讀答案02-16
《小池》閱讀答案04-30
《荷葉》閱讀答案04-11
《雅量》閱讀答案12-01
《面包》閱讀答案12-01
塞下曲閱讀答案12-01
《榜樣》閱讀答案11-30
《精神》閱讀答案11-16
等閱讀答案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