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子路》閱讀答案及翻譯
現如今,許多人都需要跟閱讀答案打交道,借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分析自己學習過程中的得與失。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是好閱讀答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論語·子路》閱讀答案及翻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閱讀下面《論語》選段,回答問題。(6分)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①矣?”子曰:“行已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曰:“敢問其次。”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曰“敢問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②,硁硁③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④,何足算也?”(《論語·子路》)
【注釋】
①士:士在周代貴族中位于最低層。此后,士成為古代社會知識分子的通稱。②果:果斷、堅決。③硁硁(kēng):象聲詞,敲擊石頭的聲音。這里引申為像石塊那樣堅硬。④斗筲(shāo)之人:筲,竹器,容一斗二升。比喻器量狹小的人。
【問題】
(1)、對上面這個選段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孔子認為,真正的“士”,是能夠在行為上雖曾有令其羞恥之處,但當他出使各國時,能不負君命的人。
B、關于士的標準,孔子把它分為三個層次,“言必信,行必果”是屬于最后一個層次。
C、孔子認為,不問黑白,一味講信用,只知貫徹自己言行的人,只是小人罷了。
D、對當朝的執政諸公的言行,孔子頗為鄙視、不屑,認為他們是器量狹小的人。
(2)、孔子還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這與上文對“信”的.表達是否矛盾?結合上面選段,簡要說明你對孔子“信”的理解。(3分)
答:
【答案】
(1)A(“行已有恥”是指用羞恥之心來約束自己的行動。)
(2)不矛盾。孔子的“信”即守信,講信用。“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強調的是“信”對人的重要性。但孔子并不是無條件地推崇“信”,他認為人要懂得在不違背道義的前提下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變通。
【參考譯文】子貢問道:“怎樣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說:“自己在做事時有知恥之心,出使外國各方,能夠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子貢說:“請問次一等的呢?”孔子說:“宗族中的人稱贊他孝順父母,鄉黨們稱他尊敬兄長。”子貢又問:“請問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說:“說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堅持到底,不問是非地固執己見,那是小人啊。但也可以說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子貢說:“現在的執政者,您看怎么樣?”孔子說:“唉!這些器量狹小的人,哪里能算得上呢?”
原文
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請益,曰:“無倦。”
仲弓為季氏宰,問政,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曰:“焉知賢才而舉之?”曰:“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
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子曰:“魯衛之政,兄弟也。”
子謂衛公子荊,“善居室。始有,曰:‘茍合矣。’少有,曰:‘茍完矣。’富有,曰:‘茍美矣。’”
子適衛,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子曰:“茍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子曰:“‘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誠哉是言也!”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子曰:“茍正其身矣,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對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雖不吾以,吾其與聞之。”
定公問:“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為君難,為臣不易。’如知為君之難也,不幾乎一言而興邦乎?”曰:“一言而喪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予無樂乎為君,唯其言而莫予違也。’如其善而莫之違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違也,不幾乎一言而喪邦乎?”
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遠者來。”
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于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曰:“敢問其次。”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曰:“敢問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踁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貢問曰:“鄉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子曰:“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子路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謂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子曰:“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
【《論語·子路》閱讀答案及翻譯】相關文章:
《論語》 閱讀及答案02-16
《論語》閱讀習題及答案02-10
《論語》節選閱讀答案12-04
《論語節選》閱讀答案03-18
論語八則閱讀答案01-21
論語五則閱讀答案02-11
閱讀答案與翻譯02-09
論語閱讀題附答案02-10
論語閱讀訓練題及答案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