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據、批評與欣賞閱讀附答案
把快感、聯想當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誤解。有一種誤解是學者們所特有的,就是把考據和批評當作欣賞。拿莎士比亞這門功課來說,英國教授整年講“版本的批評”,莎士比亞的某部劇本在哪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對折本”?他們對來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視:莎士比亞讀過什么書?《哈姆雷特》根據哪些書寫的?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現身說法?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學者們埋頭于灰封蟲咬的故紙堆中,尋找片紙只字以為至寶。
這些功夫屬于“考據學”。教授只做這種功夫,至于學生能否欣賞劇本本身,并不過問。考據所得的是歷史知識,可以幫助欣賞,卻不是欣賞。欣賞之前要有了解。只就欣賞說,版本、來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題外事,因為美感經驗全在欣賞形象本身。但就了解說,這些歷史知識卻非常重要,要了解《洛神賦》,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甄后的關系;要了解《飲酒》詩,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還是“悠然見南山”。但若只了解而不能欣賞,則沒有走進文藝的領域。
富于考據癖的學者難免犯兩種錯誤。第一種錯誤是穿鑿附會。他們以為作者字字有來歷,便拉史實來附會它。他們不知道藝術是創造的,雖然可以受史實的影響,卻不必完全受其支配。第二種錯誤是因考據之后,便袖手旁觀,不肯染指,而我對于考據家的苦心孤詣雖十二分地敬佩、感激,但我認為,最要緊的事還領略領略它的滋味。
在考據學者們看來,考據就是文學批評,但是一般所謂的文學批評,意義實不僅如此。文學批評向來有派別的不同,文學批評的意義也不一致。區分起來,除開上述幫助了解的文學批評,主要還有兩類。
第一類是“法官”式的文學批評。“法官”要有“法”,也便是“紀律”,“法官”式的學者心中預存幾條紀律,用來衡量一切作品,符合的就是美,違背的就是丑。他們向作家下批語說:“亞里士多德說過壞人不能做悲劇主角,你何以要用一個殺皇帝的麥可白?”第二類就是近代法國印象主義的文學批評。這一派學者可說是“饕餮者”:只貪美味,嘗到美味便把印象描寫出來,法郎士說:“依我看來,文學批評和歷史一樣,只是一種給深思好奇者看的小說;一切小說,精密地說起來,都是一種自傳。凡是真正的文學批評家都只敘述他的靈魂在杰作中的冒險。”這是印象派文學批評家的信條。他們主張,文學批評應當是藝術的、主體的,各人應以自己的嗜好為標準。
“法官”式的文學批評所持的是“批評的態度”,印象派的文學批評所持的.是“欣賞的態度”,它們是相反的。批評的態度是冷靜的,不雜情感;欣賞的態度則注重我的情感和物的姿態的交流。批評的態度須用反省的理解;欣賞的態度則全憑直覺,批評的態度預存美丑的標準,把我放在作品之外去評判它的美丑;欣賞的態度則忌雜有任何成見,把我放在作品里面去分享它的生命。遇到文藝作品如果始終持批評的態度,則我是我而作品是作品,得不到真正的美感經驗。比如看一幅圖,內行有內行的印象,外行有外行的印象,它們的價值是否相同呢?文藝雖無普遍的紀律,而美丑的好惡卻有一個道理,遇見一個作品,只說“我覺得好”還不夠,還應說出覺得好的道理。
總之,考據、批評都不是欣賞,但是欣賞卻不可無考據與批評。有的人太看重考據和批評的功夫,有的人又太不肯做腳踏實地的功夫,以為有文藝的嗜好就可以談文藝,這都是很大的錯誤。 (摘編自朱光潛《考據、批評與欣賞》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關于文學作品的欣賞,一般人把閱讀產生的快感、聯想當作美感,學者們則認為考據和批評就是欣賞,二者都是誤解。
B. 學者們埋頭舊書籍、資料來尋根究底,下一些考據學的功夫,獲取相關歷史知識,這些工作對于欣賞是有幫助的。
C. 從欣賞層面來說,了解作品的版本、來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題外事,并沒有進入作品本身,也不可能獲得美感經驗。
D. 真正走進文藝的領域,則欣賞《洛神賦》,就弄清曹植和甄后的關系;欣賞《飲酒》詩,就考定原本中到底是不是 “悠然見南山”。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以為作者字字有來歷,苦心孤詣拉史實來附會;止步于考據,而不進行深入領略:這些說明考據家們不明白藝術是創造的。
B. 衡量一切作品,全用心中預存的幾條紀律,把“我”和作品割裂開來,以紀律代替欣賞,這是被稱作“法官式”文學批評的緣由。
C. “法官”式的文學批評者秉承亞里士多德提出壞人不能做悲劇主角的看法,因此認定莎士比亞劇作《麥克白》不是一部悲劇。
D. 印象派的文學批評認為文學批評是藝術的、主體的,重視藝術直覺和個人的嗜好,物我合一,因而,更容易得到美感體驗。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派別不同,文學批評的意義也不同:“法官”式的批評認為美丑有普遍的標準,印象派則認為各人應以自己的嗜好為標準。
B. “批評的態度”對待文藝作品,總是把“我”放在作品之外去評判,冷靜而不雜情感,因而對作品的評價是客觀的。
C. 認為有文藝的嗜好就可以談文藝,不肯做腳踏實地的功夫;有的人又太看重考據和批評的功夫,這兩種現象都是錯誤的。
D. 內行和外行遇見同一個作品各有各的印象,欣賞和評價也不一致,但無論如何,文學批評都應該說出感受美丑的道理。
參考答案
1. D(“真正走進文藝的領域”表述有誤)
2. C(“因此不認為莎士比亞劇作《麥克白》是一部悲劇”分析有誤)
3.B.(“因而對作品的評價是客觀的”分析有誤)
【考據、批評與欣賞閱讀附答案】相關文章:
《與長子受之》閱讀答案附翻譯06-03
《學問與智慧》閱讀訓練題附答案01-09
白發閱讀附答案04-20
《野望》閱讀練習附答案04-29
網紅閱讀附答案04-21
《摔琴》閱讀題附答案02-23
《美麗的邂逅》閱讀附答案02-23
《流淚的蓑衣》閱讀附答案02-17
欣賞使人美麗閱讀答案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