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舊唐書》閱讀答案附譯文

時間:2022-08-11 10:52:26 考試輔導 我要投稿

《舊唐書》閱讀答案附譯文

  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閱讀理解是比較常見的,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舊唐書》閱讀答案附譯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舊唐書》閱讀答案附譯文

  杜黃裳,字遵素,京兆杜陵人也。登進士第、宏辭科,杜鴻漸深器重之。為郭子儀朔方從事,子儀入朝,令黃裳主留務于朔方。邠將李懷光與監軍陰謀代子儀,乃為偽詔書,欲誅大將溫儒雅等。黃裳立辨其偽,以告懷光,懷光流汗伏罪。諸將有難制者,黃裳矯子儀命盡出之,數月而亂不作。后入為臺省官,為裴延齡所惡,十年不遷。貞元末,為太常卿。王叔文之竊權,黃裳終不造其門。嘗語其子婿韋執誼,令率百官請皇太子監國,執誼遽曰:“丈人才得一官,可復開口議禁中事耶!”黃裳勃然曰:“黃裳受恩三朝,豈可以一官見買!”即拂衣而出。

  邠州節度使韓全義曾居討伐之任,無功,黃裳奏罷之。劉辟作亂,議者以劍南險固,不宜生事;唯黃裳堅請討除,憲宗從之。又奏請不以中官為監軍,只委高崇文為使。黃裳自經營伐蜀,以至成功,指授崇文,無不懸合。崇文素憚劉澭,黃裳使人謂崇文曰:“若不奮命,當以劉澭代之。”由是得崇文之死力。既平辟,宰臣入賀,帝目黃裳曰:“此卿之功也。”后與憲宗語及方鎮除授,黃裳奏曰:“陛下宜熟思貞元故事,稍以法度整肅諸侯,則天下何憂不治!”憲宗然其言。由是用兵誅蜀、夏之后,不容藩臣蹇傲,克復兩河,威令復振,蓋黃裳啟其衷也。黃裳有經畫之才,達于權變,然檢身律物,寡廉潔之譽,以是居鼎職不久。

  黃裳性雅淡寬恕,心雖從長口不忤物始為卿士女嫁韋執誼深不為執誼所稱及執誼譴逐黃裳終保全之洎死嶺表請歸其喪以辦葬事。及是被疾,醫人誤進其藥,疾甚而不怒。然為宰相,除授不分流品,或官以賂遷,時論惜之。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為裴延齡所惡 惡:討厭

  B.黃裳終不造其門 造:到去

  C.不宜生事 宜:適合

  D.寡廉潔之譽 寡:缺少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①諸將有難制者②議者以劍南險固

  B.①即拂衣而出②疾甚而不怒

  C.①當以劉澭代之②稍以法度整肅諸侯

  D.①王叔文之竊權②黃裳有經畫之才

  7.以下六句話編為四組,全部表現杜黃裳“經畫之才”的一組是(3分)

  ①杜鴻漸深器重之

  ②諸將有難制者,黃裳矯子儀命盡出之

  ③王叔文之竊權,黃裳終不造其門

  ④黃裳使人謂崇文曰:“若不奮命,當以劉澭代之。”

  ⑤稍以法度整肅諸侯

  ⑥心雖從長,口不忤物

  A.②③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⑥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組是(3分)

  A.杜黃裳跟隨郭子儀在朔方道做幕僚,在遵命主持留守事務時,他識破李懷光偽造的詔書,挫敗了李懷光殺死郭子儀和溫儒雅等人的陰謀。

  B.韋執誼是杜黃裳的女婿,但韋執誼并不尊敬杜黃裳;杜黃裳讓韋執誼率領百官請求皇太子監管國事時,韋執誼很不愿意,甚至頂撞了杜黃裳。

  C.杜黃裳因為評定劉辟叛亂有功,深受皇上賞識,后來他與憲宗談到方鎮將帥的授任一事,憲宗聽取了他的意見,使朝廷綱紀得到整肅尊重。

  D.杜黃裳性情淡泊寬裕待人,但是在約束自身察人授職方面卻有所欠缺,這也是他身居要職時間不長的原因。

  9.斷句和翻譯。(10分)

  (1)用“/”給下面的文段斷句(4分)

  心雖從長口不忤物始為卿士女嫁韋執誼深不為執誼所稱及執誼譴逐黃裳終保全之洎死嶺表請歸其喪以辦葬事

  (2)翻譯下面的句子。(6分)

  ①邠州節度使韓全義曾居討伐之任,無功,黃裳奏罷之。

  ②然為宰相,除授不分流品,或官以賂遷,時論惜之。

  參考答案:

  5.(3分)C.【應當】

  6.(3分)C.【A.表定語后置/的(人)B.表示修飾關系/表轉折關系C.用,介詞D.用于主謂之間/結構助詞“的”】

  7.(3分)B.【①只寫到杜黃裳受到器重;③寫他不巴結權貴的人;⑥說他性情】

  8.(3分)A.【原文只說想取代郭子儀,沒有說要殺死他。】

  9.(10分)【(1)(4分)心雖從長/口不忤物/始為卿士/女嫁韋執誼/深不為執誼所稱/及執誼譴逐/黃裳終保全之/洎死嶺表/請歸其喪/以辦葬事(每錯兩處扣1分)< />(2)(6分)

  ①邠州節度使韓全義曾擔當討伐的重任,沒有立功,杜黃裳奏請朝廷罷免了他(得分點:居,奏,句意)

  ②然而作為宰相,杜黃裳授官任命不甄別身份名望,有的官員因賄賂而升官,當時評論者都為他感到惋惜。(得分點:除授,遷,句意)】

  【參考譯文】

  杜黃裳,字遵素,是京兆杜陵人。他曾考中進士、又中博學宏辭科,杜鴻漸十分器重他。他擔任郭子儀朔方府從事,郭子儀入京,命令杜黃裳在朔方府主持留守事務。邠州主將李懷光與監軍暗中圖謀取代郭子儀,于是制作假詔書,想要誅殺大將溫儒雅等人。杜黃裳當即辨認出詔書是假的,拿這事正告質問李懷光,李懷光流汗認罪。遇到難以駕馭的將領,杜黃裳就冒稱郭子儀的命令將他們盡數遣出,過了幾個月也沒人造反。后來他入朝任職臺省,遭裴延齡厭恨,過了十年也沒有升遷。貞元末年,擔任太常卿。王叔文盜弄權柄時,杜黃裳始終沒有到訪過他家。他曾經告訴女婿韋執誼,讓韋執誼帶領官員們奏請皇太子任監國,韋執誼當即回駁:“老先生您剛剛得一官職,怎能再開口談論皇帝家事呢!”杜黃裳怒形于色說:“杜黃裳承受三代國君的恩典,怎么能因為一個官職就改變志節呢!”當即一甩衣袖出去了。

  邠州節度使韓全義曾經擔當討伐重任,沒有立功,杜黃裳奏請皇帝罷免了他。劉辟作亂,議事的官員認為劍南險固,朝廷不應該出兵討伐;只有杜黃裳堅決請求出兵討伐,憲宗采納了他的建議。他還奏請皇帝不要用宦官擔任監軍,專任高崇文為節度使。杜黃裳自從謀劃伐蜀,直到伐蜀成功,指示教導高崇文,沒一件事不是跟蜀地軍情遙相符合的。高崇文一向忌怕劉澭,杜黃裳派人對高崇文說:“你要是不出死力,朝廷就用劉澭取代你。”因此得到高崇文拼死效力。討平劉辟之后,宰相入朝慶賀,皇帝注目杜黃裳說:“這是您的'功勞啊。”后來跟憲宗談到各地將領的任命一事,杜黃裳稟奏皇帝:“陛下應該認真想想貞元年間的往事,逐漸用法度整肅諸侯,那么哪里還用擔心天下不太平?”憲宗同意他的說法。因此從出兵平定蜀、夏之后,不再容忍戍邊將吏傲慢恣肆,收復了兩河地區,朝廷綱紀重新得到整肅尊重,這都是杜黃裳啟發了皇帝的雄心啊。杜黃裳有規劃宏圖的大才,懂得隨時應變,不過在檢點自己率先垂范方面,缺乏廉潔的聲譽,因此做宰相時間不長。

  杜黃裳性情雅淡寬恕,心中有深謀遠慮,不過說話不頂撞別人。剛到朝廷任職時,把女兒嫁給韋執誼,不過很不受韋執誼敬重。等到韋執誼被貶職流放,杜黃裳最終保全了他。等到韋執誼在嶺南去世,杜黃裳上書請求運回韋執誼的靈柩,為他辦理喪事。在這個時候,杜黃裳發病了,醫生誤下藥劑,使他病得很厲害,他也不發怒。然而作為宰相,杜黃裳授官任命不甄別身份名望,有的官員因賄賂而升官,當時評論者都為他感到惋惜。

  拓展:《舊唐書》簡介

  《舊唐書》屬于史類文學作品,成書于后晉開運二年(945年),共200卷,包括《本紀》20卷、《志》30卷、《列傳》150卷。作品原名《唐書》,宋祁、歐陽修等所編著《新唐書》問世后,才改稱《舊唐書》。

  《舊唐書》的修撰離唐朝滅亡時間不遠,資料來源比較豐富。署名后晉劉昫等撰,實為后晉趙瑩主持編修。被列為“二十四史”之一。

  作者簡介

  唐朝歷代都修有實錄。自唐初以來便在實錄基礎上撰寫國史,以吳兢、韋述所撰最為有名。吳兢撰成《唐書》六十五卷(一說九十八卷),韋述又補遺續缺,撰成國史一百一十二卷。此后,柳芳等人又有續作。但武宗實錄不全,以后歷朝實錄沒有修成,史事缺略。后梁、后唐兩代都曾下令廣泛征集唐史資料。

  后晉時,賈緯以所搜集的遺文和故舊傳說等,編為《唐年補錄》六十五卷。后晉高祖天福六年(公元941年),石敬瑭命修唐史,由當時的宰相趙瑩負責監修。他挑選文士,擬訂了完整而龐大的搜集資料和編寫工作的計劃,寫作是在唐國史的基礎上,利用當時所收集的晚唐史料加以綴補而成。趙瑩即從兩個方面著手組織編纂。

  其一、根據史館所缺史料,奏請下詔購求唐武宗會昌元年至唐昭宗天祐元年“撰述得傳記及中書銀臺事、史館日歷、制詔冊書等,不限年月多少,并許詣闕進納。如年月稍多,記錄詳備,請特行簡拔,不限資序”。

  其二、與張昭遠一道制定了完整的修史計劃,并提出若干具體措施:司天臺自唐高祖武德元年至昭宗天祐元年,“為轉年長歷一道,以憑編述諸帝本紀”;文武兩班及藩侯郡牧,各敘累代官婚、名諱、行業、功勛狀一本,如有家譜、家牒,亦仰送官,“以憑纂敘列傳”;太常禮院、太常寺、大理寺、司天臺、御史臺、兵部職方、秘書省等部門“備錄”、“條列”各相關材料,以憑撰述禮、樂、刑法、天文、律歷、五行、職官、郡國、經籍等志。兩年以后,趙瑩出任晉昌軍節度使,離史任,未竟其業。但是,編纂工作在張昭遠的具體主持下,仍然依計劃繼續進行。因此,史稱趙瑩“監修國史日,以唐代故事殘缺,署能者居職。纂補實錄及修正史二百卷行于時,瑩首有力焉”。到出帝開運二年(公元945年),全書修成,歷時僅四年多。

  《舊唐書》從后晉天福五年(940年)始奉石敬瑭之命修撰,到后晉開運二年(945年)完成。因為書成時劉昫正在執政,按當時的規定,一般宰相都要作國家修史的主編(監修),因此劉昫就成了署名撰者。三任監修之外,參預纂修工作的,先后總計9人。他們是:張昭遠、賈緯、趙熙、王伸、呂琦、尹拙、崔棁、鄭受益、李為先(一作光)。其中,張昭遠始終具體負責其事,用力最勤。賈緯受詔不久即去職守喪,書成前一年起復,主要貢獻是其《唐年補遺錄》65卷提供了唐武宗以后的許多難得史料。趙熙始終其事,“竟畢其功”。王伸于書成之日,身列“恩獎”名單。呂琦預修唐史,史稱“有能名”。

  《舊唐書》修成后的第二年,即946年,北方契丹即對后晉大舉進攻,造成了開封及河南州縣數百里內杳無人煙的慘狀,公私損失都很嚴重,史籍遭劫自也難免。因此修成的《舊唐書》,在保存史料方面,是有很大積極意義的。《舊唐書》的作者去唐不遠,有條件接觸到大量的唐代史料,所以能在短短的四年多時間里修成這樣一部二百卷的大書。

  關于唐代前期的歷史,吳兢、韋述、于休烈、令狐峘等人相繼編寫的《唐書》130卷以及唐高祖到唐文宗的各朝實錄對唐初至唐代宗時期的歷史事件記述較為完整。一般認為,五代紛亂之時,唐代遺聞往事,雖懸詔購求,而所得無幾,故這部唐史援據較少,而其前半則“全用實錄、國史舊本”。(在研究新、舊《唐書》的論著中,大都沿引清代學者趙翼的說法:“《舊唐書》前半全用實錄、國史舊本” ,并由此判定《舊唐書》的史源。同時,在肯定《新唐書》“增舊書處”時,也引用趙翼在另一處所說:五代紛亂之時,《舊唐書》援據較少,至宋仁宗時,太平已久,舊時記載多出于世,故《新唐書》采取轉多。請注意趙翼下面的這一說法:“今第觀《新書·藝文志》所載,如吳兢《唐書備闕記》、王彥威《唐典》、蔣乂《大唐宰輔錄》、《凌煙功臣、秦府十八學士、史臣》等傳、凌璠《唐錄政要》、南卓《唐朝綱領圖》、薛璠《唐圣運圖》、劉肅《大唐新語》、李肇《國史補》、林恩《補國史》等書,無慮數十百種,皆《舊唐書》所無者”,“皆五代修《唐書》時所未嘗見者。” 據此,更有人認為:“《新唐書·藝文志》所載,較《舊唐書·經籍志》增多可見。此皆晉修《舊唐書》時所未能見者也。”

  其實,上述認識,不論是趙翼的兩段論述,還是今人的那種說法,都失于深入、細致的考察。更有甚者,以其《經籍志》沒有著錄的史籍,便是五代修史時未曾見到的書。其實,這些認識都缺乏深入、細致的考察,不足以說明這部唐史的史料來源。《舊唐書·經籍志》所錄,以毋煚《古今書錄》為據,乃“開元盛時四部書。至于天寶以后的著述,并不是五代后晉時沒有看到,而是史臣們不打算將其混雜到“開元盛時”的著錄之中。對此,后晉史官說得十分清楚:天寶以后,名公各著文章,儒者多有撰述,或記禮法之沿革,或裁國史之繁略,皆張部類,其徒實繁。臣以后出之書,在開元四部之外,不欲雜其本部。今據所聞,附撰人等傳。其諸公文集,亦見本傳此并不錄。《舊唐書》卷46《經籍志上》。

  這里提到玄宗天寶以后的撰述有三類,一是“裁國史之繁略”者,二是“記禮法之沿革”者,三是“諸公文集”,只不過都放在本人的傳記當中記述罷了。因此,凡是《舊唐書》紀、志、傳中提到的撰述,尤其是天寶以后的撰述,都應視為后晉纂修這部唐史的史料來源。其史料來自一是實錄。二是唐人所修國史。

  社會評價

  因為《新唐書》的作者宋祁、歐陽修,都是文壇大家,后人一般也都沿襲他們的看法,對《舊唐書》貶責頗多,明末顧炎武評之為“頗步繁蕪”。的確,它本身有不少缺點。但平心而論,應當說《舊唐書》在如實保存史料方面,有著它巨大的功勞。這一點是應該給予充分肯定的。

  為什么這樣說呢,首先是在《舊唐書》里,保存了唐朝的第一手史料。唐朝三百年歷史中,屢經戰亂,原始史料經過幾次大的浩劫,尤其是安史之亂和唐末軍閥混戰,致使“向時遺籍,尺簡無存”。幸而有肅宗時韋述編纂的國史,到后晉時,便成為修撰唐史的主要依據,肅宗以后,史料留存更少。特別是唐武宗以后的宣、懿、僖、昭、哀五代,連“實錄”也都沒有存下,只因有張昭遠和賈緯等人在“喪亂之際”,雜采各家傳聞和小說編出的《唐年補錄》和《唐末三朝聞見錄》諸書,使史實略有所補。編撰《舊唐書》時離唐亡僅三十多年,許多史料直接從唐人得來。《舊唐書》使這些難得的史料保存了下來。這是它的一大好處。例如某些傳里的“今上踐祚”、“上即位”、“上初嗣位”等語句,便明顯是從當時國史和實錄直錄下來的痕跡。唯其直錄當時人的記錄,史料價值就尤其可貴。有些列傳,還采用了唐朝當時人寫的“行狀”、“家傳”。這些家傳,常常是唐代的名家所書,不僅如實保留了史料,而且在文筆上也很有特色。趙翼《廿二史札記》評論說,《舊唐書》中的《封常清傳》,“郁勃悲涼”,“千載下猶有生氣”;裴垍所寫的《郭子儀傳》,“首尾整潔,無一釀詞,因此可知唐史官之老于文學也”。

  《舊唐書》的紀傳里,還大段大段地引錄唐朝君臣的詔令、手札、奏章,這些原始資料后來有的已蕩然無存,卻賴《舊唐書》的收錄而得以保留。正由于《舊唐書》有上述這些長處,司馬光等在修《資治通鑒》時,隋唐部分便大量采用了其中的材料。 另一方面,唐朝是我國一個強盛的朝代,多民族統一國家有所發展。

  在《舊唐書》里記錄了大量的我國少數民族的史料,以及他們和中原的唐王朝相互交往的親密關系。比如,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婚姻的記實,金城公主入藏的史跡,以及突厥、回紇、吐蕃、契丹等北方、西北、東北、西南許多民族的歷史記錄,都在《舊唐書》里有較多的記載。在唐朝和鄰國日本、朝鮮、印度的關系史方面,《舊唐書》記載也較為詳細。其分量比起別的同類正史來要多得多,史實也較可靠。

  社會影響

  盡管《舊唐書》存在著缺陷,但其同時也具有了不可抹殺的價值。它保存了豐富的史料,記事比較詳細,便于讀者了解歷史事件的過程和具體情況,因而受到重視。比如對唐順宗朝王叔文集團當政時期的政治改革措施記載比較具體。唐穆宗以后的本紀,雖然內容蕪雜,但也記載了不少有價值的史料,如在《懿宗本紀》、《僖宗本紀》里較詳細地記載了寵勛起義、黃巢起義的情況。昭宗、哀帝本紀則較詳細地記載了唐朝末年藩鎮割據、宦官專權的情況。因為《舊唐書》記事詳細明確,所以司馬光著《資治通鑒》的《唐紀》部分,大抵采用《舊唐書》。

  《舊唐書》還保存了不少很有價值的文章。如《呂才傳》、《盧藏用傳》分別登載了兩人反迷信的重要文章;《賈耽傳》登載了他進奏所編地理圖志的表奏。這些都是中國思想史和地理學史的重要文獻。《舊唐書》記述唐代少數民族以及外國的情況,超過以前各史,保存了唐代民族政策與對外關系的史料。

  《舊唐書》編撰所遵循的指導原則是纂修須按于舊章,即忠實于唐代遺留下來的原始資料,對歷史事實的記載完全按照當時人的思想認識,這樣就真實地反映唐代不同時期的思想認識和時代風貌。由于《舊唐書》的這些優點,所以它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又如,在傅奕、狄仁杰、姚崇等人的傳中,登載了他們反對佛教的文章,從中可以考見唐代佛教盛行對政治、經濟、社會的重大影響,以及世俗地主反對佛教的斗爭。這類文章其中有些見舊唐書最早保存下來的。

  《新唐書》雖然在史料上作了一些補充,特別是志、表以及唐后期的列傳部分,但是《新唐書》意在克服《舊唐書》記事繁雜的缺點,所以行文記事又過于簡略,使讀者不易了解具體情況。《新唐書》還對《舊唐書》中保存的大量文章,進行了刪削、改寫,這樣就改變了歷史文獻的本來面目。相比之下,《新唐書》在保存史料方面是不能取代《舊唐書》的。

  《新唐書》修成后,《舊唐書》就不再傳世。直到明朝嘉靖年間,聞人詮多方搜求,重新刊刻,才又流行于世。到清乾隆年間修《四庫全書》時,才正式把新舊唐書并列于正史。在《舊唐書》完成一個世紀后的北宋仁宗年間,又修了一部唐史,就是《新唐書》。

  當時的編修目的,一是為了吸取唐代興衰治亂的經驗教訓。一是為了通過修史,進行忠奸善惡的褒貶,因為《舊唐書》褒貶或從于新意,以五代時期的思想認識來看待藩鎮、忠義、叛逆等問題,這是宋代儒家所不能接受的。《舊唐書》自有缺點,書又出自眾手,成功較速,未免疏漏。

【《舊唐書》閱讀答案附譯文】相關文章:

《舊唐書于休烈傳》閱讀附答案03-20

《史記·穰侯列傳》閱讀答案附譯文04-17

關于“晉文公重耳”閱讀答案附譯文03-26

《宋史·方信孺列傳》閱讀答案附譯文04-17

《明史·王璽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02-15

《宋史 許仲宣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02-16

《吳士好夸言》閱讀答案附譯文03-03

《金陵酒肆留別》閱讀理解附答案譯文02-07

《舊唐書李皋傳》閱讀答案03-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桃源县| 区。| 淮安市| 嘉义县| 荥阳市| 张家口市| 台北县| 安义县| 九龙县| 庆安县| 江源县| 西乌珠穆沁旗| 永平县| 神木县| 大城县| 朝阳市| 岳阳市| 迭部县| 定州市| 包头市| 普兰店市| 大化| 奎屯市| 页游| 新乐市| 酒泉市| 伊宁县| 镇远县| 南丹县| 泰安市| 宣城市| 阿拉善盟| 土默特右旗| 临洮县| 宿松县| 新绛县| 汪清县| 成都市| 樟树市| 凌海市| 福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