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省區新高考試題的特點及對高中教學的啟示
編者按:今年,廣東、山東、海南、寧夏首次進入高中新課程改革后的高考。四省區新高考的試題有什么特點?這些特點對新課程下的教學有哪些啟示?相信這是許多讀者關心的。本刊約請了四省區一些教育教學一線的教研員、有經驗的學科教師一起,分別對四省區高考學科的試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教學建議。本刊將分學科進行刊發,敬請關注。
試卷結構有較大調整,“選考試題”首次登場。新舊高考命題題型雖然都是由語文基礎知識、古詩文閱讀、現代文閱讀、語言表達和寫作幾個板塊組成,但新高考題增加了選考內容,這既是試卷變化最大之處,更是新高考試卷的亮點。與此同時,新試題加強了社科類文本閱讀的比重,題量在舊高考的基礎增加了一道,而分值卻是舊高考題的兩倍。社科類文本的閱讀題型也有不小的變化,由純客觀題型演變為主客觀題型兼顧,分值、題量各占一半。選考類文本的分值則比舊高考必考文本的分值有所降低,語言表達題量和分值也有降低。這個變化,既符合新課標強調的“人文內涵”培養和“積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課改精神,也表現出命題者關注社會發展和需要,引導學生和語文教學注重個性化發展的思路。作文題沿用“話題作文題型”,意在鼓勵考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并給考生個性以較大的自主發揮空間。
選材富有時代感,注重貼近社會生活和學生生活實際,兼顧地方特色。試題從不同角度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如第22題是一道語言表達題,選材是關于2008年北京奧運會四個比賽項目的標志圖形,要求自選一個圖形,圍繞圖形內容,緊扣動態特征展開聯想,寫一段話并運用兩種以上的修辭方法表達。
北京奧運會是舉世矚目的大事,更是青年學生關注的熱點。四個比賽項目的標志圖形是廣大學生熟悉和喜歡的,因此,這類材料,比其他任何純理性的抽象材料更能激發學生的思維靈感。從答題要求來看,既能給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又能具有很好的區分度。
廣東題銳意出新,命題視野開闊
選考題實用類文本《訪鋼琴演奏家傅聰》所涉及的人物也是學生較為熟悉的,內容圍繞“做好人,才做藝術家”這個中心展開,對人生有正確導向作用,也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名句默寫部分,都是耳熟能詳的句子,舍棄了舊高考中涉及到的文學常識的內容。文言文閱讀所選取的材料,一改傳統的傳記文學,選取著名文言小說《聊齋志異》的篇章,取材新穎,內容生動,又富有很強的生活氣息,讀起來讓人覺得輕松,不像傳記文學那樣面孔冷峻,這就拉近了文言文閱讀與中學生的心理距離。
第23題是關于粵劇的信息篩選試題。這個內容極具嶺南地方特色,作為廣東學生應該有所了解,作為廣東語文教學也應該有所涉及。老題型新內容,面目鮮活,體現了廣東的地方文化特色。
客觀題難度降低而主觀題難度有所提高,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考查。例如,第1題關于漢字讀音,幾乎沒有設置解題障礙。第2題,關于成語及熟語的運用,秉承了舊高考的傳統,去掉了生僻成語以及介于成語與熟語之間的熟語。第3題是關于詞語的辨析,選材都是使用率較高的詞語,辨析起來沒有太大的難度。文言文閱讀理解所涉及的詞語以及內容的理解難度都不大。而主觀題則適當增加了難度,如選考類文學文本第18題,選考類實用文本第21題,要求學生既結合文本內容又結合自身的語文素養來回答,這樣既考查了閱讀鑒賞能力,又考查了“審美情感”和“思想情感”,雖然自由度增加了,但也增加了一定的難度。社科類文本閱讀增加了兩道主觀題,將原來的三道客觀題改為現在的主客觀題各兩道,無疑增加了答題難度。這些題注重對人的思想精神領域的開掘,注重對學生語文素養的考查,考查的力度也相對加大。
選考題更注重考查學生的語文能力,難度增加,但給學生提供了較為自由的發揮空間。增設選考內容,有利于不同類型學生個性特長的發揮。例如,文學類文本第18題,主要是從學生的“審美情感”角度命題,學生解答時既要鑒賞文章的內容,還要調動自身的語文素養和審美能力,難度較大。實用類文本第21題則是從學生的“思想情感”角度命題,出題思路與文學類文本雖然略有變化,但本質上是一致的。由于選考設計了不同文本的閱讀試題,這就給考生提供了依據自身特長選取自己感興趣的.文本閱讀答題的自由,這有利于學生個性特長的培養。
增加探究題型,凸顯新課程理念。該套試題注重探究性學習能力的考查。第14題、第15題、第18題、第21題是該套試題的亮點。這實際上是要求學生運用探究性學習的方法和理念來分析問題,昭示了教改方向和學習發展方向,有利于學生形成學術研究思維。
寧夏、海南題 推陳出新,改革力度較大
試卷知識結構與題型結構推陳出新。該試卷題型安排除了根據課改精神推出選考題外,還改變了舊高考試題的編排順序,先從社科類文本閱讀開始,然后是文言詩文閱讀,接著是選考文本閱讀,再是語言文字選擇與運用,最后是寫作。
從知識結構來看,全套試題去掉了舊高考試題中的讀音和字形的辨析,保留了其他傳統知識點的考查,語言運用題量減少,分值也相應減少。但整個板塊強調的是語言的運用,著力考查語文的理解和實際運用能力。古詩文的閱讀鑒賞,最突出的變化是分值的提高。比舊高考試題增加了4分,更重視古詩文閱讀欣賞能力的培養。現代文本閱讀設置選考題,這個變化應該說是緊隨新課改精神,體現了新課標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和個性化閱讀的教學理念。
試卷中文本選材既凸顯時代特點,又兼顧傳統。例如,社科類文本選材是關于我們這個偉大時代卻出不了偉大作家的問題,具有時代特點,而選考文學類文本選材是《林沖見差撥》,則是傳統的古白話小說,選考實用類文本是《葉圣陶在四川》,關注的是語文學科本身的相關信息。
增加探究題型,體現出強烈的改革意識。探究題與廣東、山東卷一樣設在現代文本閱讀部分。但兩省該題賦分比廣東、山東都要多。第14題和18題是探究題,賦分均為8分。這樣設置分數,體現了海南、寧夏兩省對探究性試題和對探究性學習的高度重視。
作文命題注重考查寫作基本功和基本素養。海南、寧夏的高考作文題是材料作文,給考生提供了一個科學故事,故事的核心與創造相關。作文試題留給學生的思維空間比較大,材料并沒有明確給出一個固定的話題,考生只要注意故事后面的提示,就不容易離題,這樣將作文的重點放到表達上而不是審題上,是一種合乎實際的回歸。這樣命題繼承了舊高考的新材料作文的傳統,注重考查寫作基本功和基本素養。由于這個命題留給考生的思維空間比較開闊,考生完全可以根據題意和自己的積累與個性特長立意作文,這與目前我們提倡的創新精神不謀而合,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時代氣息。
【四省區新高考試題的特點及對高中教學的啟示】相關文章:
四省區新高考試題的特點03-27
《過秦論》對寫作的啟示論文10-28
秦穆公寬容對管理的啟示09-12
西藏冬季旅游的特點及攻略12-31
關于嬰兒情緒的特點及如何控制09-10
最新高中畢業寄語06-20
對高中母校的感恩寄語08-29
《對鮮花》的教學設計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