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物理高考試題命題分析
一、物理題型分析:難度適中,實現平穩度過,注重科學方法滲透
今年從題整體來看,應該說難度上是比較適中的,也就是說和我們預先估計的或者各個區的模擬題相比較來看,難度應該說在我們的預料之中。大家可能都希望看到課改之后到底有些什么樣的變化,其實北京從2004年開始自主命題到現在已經X個年頭了,北京從2007年開始進入課改,進入課改之初北京的高考命題實際上已經在逐步的向課標卷的過渡。今年的試卷整體來看應該說難度上比較適中,從變化來說應該是穩中求變,這也是命題人一直堅持的一個觀點,從07年以來逐漸在變化。所以,從現在來看我們今年的試卷,20XX年和20XX年的試卷比較并沒有一個突變,大家接受起來都感覺是比較溫和的一種變化。所以,從難度上來說比較適中,變化上也是穩中來變。也就是從07年以來一直像課改靠攏,今年真正實現了平穩的過渡。
這里邊比較注重科學方法的滲透,在試題當中滲透科學方法的滲透,以及考察,北京的試卷聯系實際的特點,這幾年都一直在向課改邁進的變化趨勢。
二、物理試卷特點:題目本身不偏不難,新增許多知識點
整體來看,現在從整個試卷的特色來看,應該說從整體來說堅持了北京這幾年北京自己物理試卷的特色。比如說我們單項選擇是一個特點,滲透科學方法,比如控制變量、圖象的方法,像第18題、20題,本來第18題就是考一個控制變量的思想,不是純粹知識性的題目,而是題目中滲透著科學思考方法。20題的圖像問題,并不是考純粹知識的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希望學生真正能理解或者掌握有圖像描述物理問題的方法。再比如試題比較注重聯系實際,今年聯系實際的力度比往年略微有所加大。比如說像設計到選擇題當中的第19題,本來就是一個自改現象問題,但是涉及到一個實際的電路,給出的圖像有點類似于傳感器得出的圖像。除此之外堅持了第23題的位置是一個大題,連續實際的問題,今年用的是一個波爾效應載體,考察學生聯系實際的能力問題。再比如計算題,三個計算題都是分步設問,每個計算題都至少設置三問,這樣一種設問的方式,真正實現高考題在大題上入手容易深入難。這樣一種命題的方式更加適合于考生能夠很充分的把自己的能力水平發揮出來,從能力考察來說,搭出適當的臺階之后,對于整體考生能力的區分度來說應該是比較有意義的,這也是這些年一直堅持的一個特色。
第二個特點,應該說整個試卷難度比較適中,考生拿到題之后應該感覺到高三的一年復習對高考應該起作用,這種起作用關鍵的問題是題目本身應該是不偏不怪,這樣考生做起來覺得心里比較有底,他的能力水平能正常發揮。我們可以看到整個這份試卷比較注重基礎的物理知識,基本的物理方法以及基本的物理過程模型的考察。比如說選擇題第14題,不同色光的波長、頻率、折射率等等能量,這樣一些最基礎知識的東西。像第17題關于振動和波動圖像之間的關系、聯系的問題,都是很基礎的物理學知識。第18題滲透一種研究性的科學方法,但是這個題本身的知識載體也是一個很規范的學生的教學當中的演示實驗。再有比如像21題的實驗題,聽到學生反應實驗題感覺到比較難一些。其實這個實驗題分為兩個小問,這兩個小問本身都是我們教學當中非常典型的物理過程模型。第一個小題首先要測一個電流表的內阻,改成電壓表。第二小問對改裝之后的電壓表進行校表的問題。應該說都是很規范的學生實驗的問題。包括計算題,24題大題計算題的第一題,上來就是一個很規范的平拋問題,機械能和守能。一些重要的典型物理過程模型的考察。
第三個特點,今年這份試卷對數學的能力要求仍然是居高不下的,去年在這里我也談到對數學要求比較高。數學要求比較高,今年課改之后,我們的考試說明當中對能力要求不再單獨提到數學能力這樣一個名詞,我們進行了調整,比如說它把數學能力要求放在推理能力的要求,放在應用的要求,放在探究的要求當中。盡管在能力要求里沒有再提出來數學能力的問題,但是我們可以看到這份考卷對數學能力要求很高。數學能力要求表現在這些方面,比如題目當中會設置一些繁雜的數字和文字運算,或者說包括一些很重要的數學方法的使用。第二個特點,涉及到一些關鍵性的幾個條件。第三,比如說圖像的問題。今年這份試卷整體來看非常突出的一個特色,對圖像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我們可以看到像第17題是振動圖像和波動圖像的內容。像第19條是電在自感應現象當中,電流變化的圖像。第23題,給出電壓隨著時間變化的圖像。四個題都涉及到圖象的問題。數字計算也是這樣,第15、16、24題大量涉及到數字的運算。這應該說是一個很明顯的特色。
第四個特點,因為今年課改以后新增加了很多新的知識點,也就可以看出來,上來第一題就是一個相對論的問題,把近代物理的知識比重略微增加得稍微大了一些,第13題、第14題都涉及到這樣一些內容,這也是課改以后教學內容的調整帶來的考試命題的變化。
三、全國卷比往年易,要把主干知識抓好
從整體難度來說應該是比往年可能顯得略微要容易一些,也就是整體來說也都是比較規范的主干的知識、重要的物理過程模型。試題本身也是從數學的要求上來說比較偏高的,也就是沒有偏題、怪題,難度至少比XX年的試題略容易一些。不論是北京卷還是我們剛剛看到的全國I卷,實際上從題目的情況來看,剛才分析的時候我已經談到,基本上都是主干的知識、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和重要的點或者是模型。這樣一種信息其實給我們的啟示,我們在復習過程當中應該能夠把基礎的知識落實好,基本的方法能夠真正掌握,對一些典型的重要的物理過程模型應該注意理解和積累。也就是說在復習過程當中,我們應該注意把這些基本的知識抓好,避免出現那種情況,為了追求高難度,盲目找一些難題、偏題、怪題來看,從目前高考命題的習慣來看,實際上就是在主干知識上,也就是我們只要能夠把主干知識抓好,像熱、光一些重點的知識不再出現一些什么死角、失誤,高考就不成問題。不管是高三復習準備高考應試的問題,還是我們作為學科學、學物理,其實關鍵的問題,我們真正能夠去學懂這些東西,不要只是抱著一種做題、應試的心態,也就是不管高三的復習還是高一高二的物理學習也好,我們應該學習一些基礎的物理知識,掌握基本的物理方法,這樣基本點上就會不斷提高我們的物理能力。
【物理高考試題命題分析】相關文章:
2015高考物理模擬試題09-26
2017年高考英語全國卷二試題命題解析09-26
2017年高考物理江蘇卷試題及參考答案09-26
2015英語高考模擬試題09-26
2015高考英語質檢試題09-26
2015廣東高考語文試題09-26
2015北京高考語文試題09-26
成人高考高升專《語文》模擬試題試題06-29
空乘高考面試試題09-26
北京高考語文試題答案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