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江蘇“小高考”四門科目試卷評析發布
3月19日,隨著歷史和化學考試的結束,江蘇省2017年普通高中學業水平測試必修科目考試(俗稱小高考)落幕。
今年全省共有34.41萬人報考學業水平測試,F代快報記者了解到,最后一天的兩門考試,考生反映難度不大。小高考結束后,高二學生將進入備戰高考模式。
“下午怎么high?”“今晚去吃火鍋嗎……”“看什么電影啊?”化學是小高考最后一門,一考完,不少學生就聚集在一起興奮地談論怎么好好放松一下。金陵中學的袁同學笑著說,為了小高考,班里的同學都使出了“洪荒之力”,“小高考前一天晚上,我還有點失眠,這下總算考完了,吃完飯就看電影去!”
“終于考完了,我要好好睡一覺!”十二中一名女生考完直接撲進媽媽懷里。“小高考期間,孩子天天忙到凌晨,累壞了!”邢女士說,她女兒是藝術生,要考6門,等于是“連軸轉”,不管結果如何,先要讓孩子放松一下。
據悉,評卷工作由省教育考試院統一組織、統一管理,采用計算機輔助網上評卷模式。4月10日后發布考生學業水平測試必修科目考試(含信息技術考試)成績。得到一個A的考生可以在高考總分中加一分,得到四個A可以加5分。
3月18~19日,江蘇34.41萬名考生進行了“小高考”。19日,江蘇省教育考試院邀請多位教學名師做出點評。
化學
知識點覆蓋全面,不故意設坑
點評名師:南師附中保志明
知識點覆蓋全面,不故意設坑
“今年的試題,在考查高中化學必修階段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時,涉及中學階段主干知識點,如物質的分類和轉化、反應類型、化學用語、氧化還原反應、化學實驗等方面的內容。”保志明表示,今年化學試卷的知識點覆蓋全面,命題簡潔清晰,不故意設坑,既有利于檢驗中學教學,又有利于引導中學教學。
保志明分析,今年的試題側重在分子原子的微觀層面去觀察研究宏觀世界,這種視角在全卷八成以上的題目中都有體現。
保志明注意到,今年試題的背景素材十分豐富,有新材料的應用,如“醫學PET顯像中所用核素”“石墨烯作柔性電極”等,也有對當下社會熱點的關注,如“古詩詞中的科學”“溫室效應”“白色污染”“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等。
“既關注如‘牙膏中的化學’‘海水淡化裝置’等生活中的科學,又關注化學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體現了強調化學與社會緊密聯系的良苦用心。”
歷史
以靈活的方式創設歷史情境
點評名師:寧海中學陳紅
以靈活的方式創設歷史情境
“試題選擇多樣化的新鮮素材,有詩詞、地圖、工藝制作流程、繪畫名作、圖表等,并以靈活的方式創設歷史情境,超越簡單的知識記憶與重復,考查學生面對‘新材料’‘新情景’,再認、再現歷史知識,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今年的歷史試卷給寧海中學歷史名師陳紅的最深印象。
陳紅認為,第4題以“中國詩詞大會”引入古典詩詞,體現傳統文化的特點與品格;第13題,以綜藝節目“見字如面”中,20世紀30年代四川地方政府的一份公告《請識字的同胞念給不識字的同胞聽》將兩段時空打通,歷史感應運而生。
“試題較好地測試了學生在唯物史觀指導下,運用歷史知識和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在其中滲透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引導與評價。”陳紅認為,試卷著眼于中國現代化進程的歷史借鑒,在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與文化自信的關照下,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彰顯歷史的教育價值。
物理
想得A要有較強的實力
點評名師:南京29中龐同兵
想得A要有較強的實力
在龐同兵看來,今年的物理試題重點考查了高中物理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重要的思想方法,關注物理學在生產生活和科學技術中的應用,體現科學與人文的有機結合,“絕大部分學生均能順利過關,但是得A仍要有較強的實力和臨場發揮。”
例如,選擇題中考查了位移、路程、平均速度、磁通量等基本概念,要求學生能在具體的情境下正確計算萬有引力,摩擦力、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等相關知識點。同時,試卷的知識點覆蓋率高,更好地實現小高考試題的“過關”功能和“選拔”要求。
“試題注重聯系生活,學以致用。如第1題中的公共自行車綠色出行,第12題的拋石子,第26題的遵守交通信號燈等。”龐同兵說,試卷也注重重要的思想方法的.考查,如:能量守恒的思想、合成與分解的方法等。
政治
穩中有新,富有時代氣息
點評名師:南京29中徐一鳴
穩中有新,富有時代氣息
“今年小高考的政治考題,考點覆蓋面廣,重點考查教材主干知識,例如金錢觀、理財觀、宏觀調控、對外開放、政府工作原則、民主決策、民族區域自治、民族共同繁榮、國家利益、實踐與認識、兩點論與重點論等。試卷穩中有新,難度較近兩年有所提高。”徐一鳴表示。
具體而言,徐一鳴認為,今年的政治試卷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依法治國和創新意識的考查。如:試卷第24題從家庭、家教、家風關系國家的和諧與進步,引導考生感悟個人對國家進步的積極作用。
全面從嚴治黨、G20杭州峰會、分享經濟、民法總則、紀念長征80周年、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則既關注當下的時事和熱點問題,又貼近學生生活。
生物
加大了對實驗操作技能的考查
點評名師:江蘇省生物特級教師、無錫市教科院龔雷雨
加大了對實驗操作技能的考查
龔雷雨分析認為,試卷注重基礎知識,突出主干知識,密切聯系生產實踐和現實生活,關注生命科學發展,引導學生關心健康、熱愛生活。
“試卷重視能力考查,尤其重視讀圖能力、知識應用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理性思維能力和學科實驗能力等方面的考查。”龔雷雨說,選擇題重在基礎,有利于絕大多數學生達到合格要求。非選擇題能力要求較高,有利于優秀學生脫穎而出。
例如第38題是一道關于家蠶繭色的遺傳雜交題,要求考生應用遺傳基本規律解決所提出的問題,對邏輯思維能力和數學計算能力要求很高。
龔雷雨說:“試題還綜合考查了實驗的材料用具、方法步驟和實驗結果,以及實驗操作技能、實驗設計能力。這類實驗題對學生的具體操作能力要求較高。”
地理
開放式的試題靈活性較大
點評名師:南京一中吳佩紅
開放式的試題靈活性較大
吳佩紅認為,試卷整體難度與去年大致相當,以基礎題為主,適量中等難度題和少量難題,“開放式的試題,靈活性較大,是本卷主要難點所在,可以很好地提升區分度。”
吳佩紅分析發現,試題沒有考查地理知識的死記硬背,而是注重考查學生對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規律的理解和應用。
今年的地理試卷引入很多時事熱點,例如神舟飛船的發射、全面兩孩政策、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等,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色。
此外,試題的設問,注重考查學生的創新思維,具有較強的開放性。吳佩紅說,“這啟示著教學中要關注社會發展,關注生活,從身邊的生活中、從社會焦點中去發現、解決地理問題。”(來源:現代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