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語文國學題,你會對幾道?
傳統文化的全稱大概是傳統的文化,落腳在文化,對應于當代文化和外來文化而謂。其內容當為歷代存在過的種種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其實,提升傳統文化素養不光對學生重要,對各行各業的每一位中國人都很重要。下面CN人才網為大家整理了今年的高考語文試題,其中都考了哪些名篇名句。
全國卷1
原題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0.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勸學》指出,蚯蚓雖然身體柔弱,卻能“ ,”,是用心專一的緣故。
參考答案:上食埃土 下飲黃泉
翻譯:蚯蚓沒有銳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地下的泉水,這是由于它用心專一啊。
點撥:《荀子》一書是我國古代儒家大師、教育家荀子記錄他人言行,借此闡發自己思想的著作,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勸學》是《荀子》一書的首篇,又名《勸學篇》,意為鼓勵學習。該篇主要論述了學習的理論和方法,闡明了學習要具備三個品質:修養品德;用心專一;持之以恒。
(2)在《出師表》開頭,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劉備過早去世“,” ,正是危急存亡之時。
參考答案: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翻譯:現在天下分為孫權、曹操、劉備三大勢力。今蜀漢(四川省和陜西省一帶)人力缺乏,物力缺無,民生凋敝,處境艱難。
點撥:《出師表》出自《三國志·諸葛亮傳》,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給后主劉禪上書的表文,闡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對后主劉禪治國寄予的期望,言辭懇切,寫出了諸葛亮的一片忠誠之心。該篇堪稱中國文壇情、辭、理完美融合的典范之作,千古流傳。
(3)在《永遇樂(千古江山)》中,辛棄疾回顧了元嘉年間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劉義隆本希望能夠“”,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終卻“”。
參考答案:封狼居胥 贏得倉皇北顧
翻譯: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宋文帝劉義隆命王玄謨北伐,為后魏擊敗。封:筑臺祭天。漢霍去病追擊匈奴至內蒙西北之狼居胥山,封山而還。劉義隆嘗聽王玄謨談論北伐,感到“使人有封狼居胥意”。“北顧涕交流”,則是他于兵敗滑臺后寫的詩。
點撥:永遇樂,詞牌名,又名《消息》。南宋愛國詩人辛棄疾的名作,分上、下闋。此句為下闕首句。這首詞懷古撫今,以詞論政。詞中提到幾次南北戰爭,全是幾萬、幾十萬人的大戰,都不過用了三四句,或正面鋪張(金戈鐵馬),或反面襯托(倉皇北顧),或用親身經歷(烽火揚州路),或借前代遺跡(佛貍祠),境界全出而色彩各異,像一幕幕歷史場景在我們面前輪轉變換。該詞堪稱“稼軒詞中第一”。
全國卷2
原題
10. 補習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孟子?魚我所欲也》中表示,生是我希望得到的,義也是我希望得到的,但“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義者也
翻譯:如果此兩者不可得兼而有之時,則我是舍生而取義的。
點撥:此句出于《孟子·告子上》,該篇記錄了孟子和其學生告子(一說是墨子的學生)之間有關人性道德的討論,是孟子“性善論”思想較為完整的體現。
(2)李白《蜀道難》中“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以感嘆的方式收束對蜀道兇險的描寫,轉入后文對人事的關注。
參考答案:其險也如此 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翻譯:那去處惡劣艱險到了這種地步;唉呀呀你這個遠方而來的客人。
點撥:這首詩大約是天寶(742~756)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長安時寫的。他襲用樂府古題,展開豐富的想象,著力描繪秦蜀道路上奇麗驚險的山川,從中透露了對社會的某些憂慮與關切。
(3)杜牧《阿房宮賦》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描寫阿房宮宮人的美麗,她們佇立遠眺,盼望著皇帝臨幸。
參考答案:一肌一容 盡態極妍
翻譯:任何一部分肌膚,任何一種姿容,都嬌媚極了。
點撥:本文作于唐敬宗寶歷元年。作者預感到唐王朝的危險局勢,再看看黑暗現實,寫就這篇賦。這首賦表面上寫秦因修建阿房宮,揮霍無度,貪色奢侈,勞民傷財,終至亡國,實則是借秦之故事諷唐之今事,規勸唐朝的當政者,要以古為鑒,不能哀而不鑒,最終只能落得“后人復哀后人也”的結局。
全國卷3
原題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0.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左傳·曹劌論戰》中記載,魯莊公十年,齊國入侵。曹劌求見國君獻策,但他的鄉人質疑道:“ ,?”
參考答案: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翻譯:當權者在謀劃這件事,你又何必參與呢?”
點撥:《曹劌論戰》之戰是齊魯長勺之戰,是《左傳》中寫戰爭題材的名篇,全文敘事清楚,詳略得當,人物對話準確生動,要言不煩。此戰也是中國戰爭史中因為主觀指導的正確,后發制人,以小敵大、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2)嚴格地說,潯陽并非絕對沒有音樂,只是聲音單調繁雜,實在難以入耳。白居易《琵琶行》中“,”兩句表達了這樣的意思。
參考答案: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翻譯:難道這里就沒有山歌和村笛嗎?只是那音調嘶啞粗澀實在難聽。
點撥: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已兩年,在潯陽江頭送別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藝技紅極一時,年老被人拋棄的歌女,心情抑郁,結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體裁,創作出了這首著名的《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3)在《赤壁賦》的開頭,蘇軾寫自己與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誦《詩經·陳風》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謂“,”。
參考答案: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翻譯:吟詠《詩經·陳風·月出》一詩的“窈窕”一章。
點撥:北宋著名的文學家蘇軾,在新舊黨爭中,因為堅持自己的政治操守,以致一生境遇坎坷。他的思想境界亦隨境遇之變、閱歷之廣而不斷深化。他在元豐五年那個看不到政治希望的秋冬里寫下了《前赤壁賦》和《后赤壁賦》。作品一方面表達了他對受到殘酷打擊感到憤懣、痛苦之情;另一方面表現了作者時時想從老莊佛學求得解脫的心情。本句選自《前赤壁賦》。
江蘇卷
原題
四、名句名篇默寫(8分)
12. 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朝搴阰之木蘭兮,__________________。(屈原《離騷》)
參考答案:夕攬洲之宿莽
翻譯:清晨,我浴著晨曦去拔取坡上的木蘭,傍晚,我背著夕陽在洲畔采摘宿莽來潤德潤身。
點撥:《離騷》是一部具有現實意義的.浪漫主義抒情詩,詩中無論是主人公形象的塑造,還是一些事物特征的描繪,詩人都大量采用夸張的浪漫主義表現手法。比、興手法的運用,在《離騷》中是非常多見的,如他以香草比喻詩人品質的高潔,以男女關系比喻君臣關系,以駕車馬比喻治理國家等。
(2)不宜妄自菲薄,_______________,以塞忠諫之路也。(諸葛亮《出師表》)
參考答案:引喻失義
翻譯:(激發志士的勇氣)不應當妄自菲薄,援引不恰當的譬喻,以堵塞忠言進諫的道路。
(3)男女衣著,悉如外人。_____________,并怡然自樂。(陶淵明《桃花源記》)
參考答案:黃發垂髫
翻譯:男男女女的穿著與桃花源外的人一樣。老人和小孩,都十分悠閑,各得其樂。
點撥:《桃花源記》是東晉文人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詩》的序言,選自《陶淵明集》。文中描繪了沒有壓迫、沒有階級,人們自給自足,人人平等的美好社會,是我們心中永遠的桃花源。
(4)地崩山摧壯士死,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難》)
參考答案: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翻譯:山崩地裂蜀國五壯士被壓死了,兩地才有天梯棧道開始相通連。
(5)______________,藍田日暖玉生煙。(李商隱《錦瑟》)
參考答案:滄海月明珠有淚
翻譯:大海里明月的影子像是眼淚化成的珍珠。(喻指詩人的悲哀,即使是一個明媚的夜晚,依然想到的是眼淚。)只有在彼時彼地的藍田才能生成猶如生煙似的良玉。(暗指詩人對當時社會局勢的不滿。)
點撥:《錦瑟》是李商隱的代表作,愛詩的無不樂道喜吟,最享盛名。有人說這首詩寫的是評悼妻子王氏的詩,有人說是對自己失去年華的追憶。無論為何而寫,詩人的才華和功力都是大家喜愛的原因之一。
(6)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_____________。(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參考答案:早生華發
翻譯:神游于三國戰場,該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過早地生出白發。
點撥:蘇軾因為莫須有的罪名而被貶黃州,心中有無盡的憂愁卻無從述說,四處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緒。后來正巧來到黃州城外的赤壁(鼻)磯,此處壯麗的風景使作者感觸良多,更是讓作者在追憶當年三國時期周公瑾無限風光的同時也感嘆時光易逝,抒發了對人生的感慨之情。
(7)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論語?述而)
參考答案:不義而富且貴
翻譯: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于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樣。
點撥:孔子極力提倡“ 安貧樂道”,不符合于道的富貴榮華,他是堅決不予接受的,對待這些東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這種思想深深影響了古代的知識分子,也為后世人所接受,成為后人的道德標準。
(8)心事浩茫連廣宇,_____________。(魯迅《無題》)
參考答案:于無聲處聽驚雷
翻譯:心事茫茫,想得非常遙遠,即便是萬籟無聲,仿佛也能聽到人們心中悲憤的怒吼。
點撥:該詩描繪了在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的社會中人民的困苦生活,同時充滿了對美好未來的向往之情。魯迅沒有李白的疏狂,沒有杜甫的愁苦,有的是屈原那樣飛揚馳騁的想象和綿密深刻的憂思。
【高考語文國學題,你會對幾道?】相關文章:
幾道有趣的面試邏輯題01-02
IBM公司面試的幾道IQ題02-22
科目四最容易錯的幾道題04-05
高考前你需看這些題06-20
谷歌面試題,你會幾道?02-11
如何對對聯呢,你會對嗎01-11
2014年江西高考語文真題07-23
2015高考語文閱讀模擬預測題06-10
高考語文基礎選擇題及答案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