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07高考語文試題(文字精美版)
200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語 文
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1至4頁,第Ⅱ卷5至8頁。
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在答題卡上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并貼好條形碼。請認真核準條形碼上的準考證號、姓名和科目。
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
3.本卷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題3分)
1.下列各組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淤積 綠菌場 嬌健 獨占鰲頭
B.聯結 摳字眼 引申 拾人牙惠
C.融資 殊不知 傳誦 委曲求全
D.繁衍 冠名權 堅韌 磬竹難書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句是
A.這些戰士雖然遠離家鄉,遠離繁華,每天過著艱苦單調的生活,但是他們一個個甘之若飴,毫無怨言。
B.近年來,新聞學專業越來越熱,許多學生也跟著蠢蠢欲動,紛紛選學這一專業,希望將來能做一名新聞工作者。
C.故鄉變化真大,高樓拔地起,小路變通街,不毛的小山被夷為平地,建成了現代化的開發區,真是滄海桑田啊!
D.我國的智力殘疾人已有1000萬,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因缺碘造成的,所以堅持食用含碘鹽并不是一件無足輕重的小事。
3.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人與人之間總會有不同的邂近和相逢,正是不同的人的生活軌跡不停地相交,才編織成這大千世界紛繁的生活。
B.近年來,我國專利申請一年比一年多,專利申請的持續快速增長,表明國內研究開發水平和社會公眾專利意識在不斷提高。
C.這里,昔日開闊的湖面大部分已被填平,變成了宅基地,剩下的小部分也在以10%的速度每年縮減著,令人痛心。
D.由20多個國家的生物學家參與的“生命百科全書”研究項目,計劃將世界上180萬種已知物種的所有信息編纂成冊。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天鵝悠閑自在、無拘無束,它時而在水上遨游, —它似乎是很喜歡接近人的,只要它覺得我們不會傷害它。
①時而沿著水邊, ②回到有人的地方,
③時而到岸旁嬉戲, ④享受著與人相處的樂趣,
⑤時而離開它的幽居, ⑥藏到燈芯草叢中,
A.③①⑥⑤②④ B.①④⑤⑥③②
C.①②③⑥⑤④ D.③②①④⑤⑥
二、(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
《保護非物質文化遼產公約》給“非物質文化遺產”所下的定義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被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它強調兩個重要的條件:一是“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系和歷史條件的文化不斷使這種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創新, 同時使他們自己具有一種認同感和歷史感,從而促進了之化多樣性和人類的創追力”;二是“在本公約中,只考慮符合現有的國標人權文件,各群體、團體和個人之間相互尊重的需要和順應可持續發展的非物質文化遭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例如口頭傳說和表述,表演藝術,社會風俗、禮儀、節慶,有關白世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傳統的手工藝技能等。所有這些形式都與孕育它的民族、地域生長在一起,構成不可拆解的文化綜合體。中國人才指南網
以我國的古琴藝術為例。作為非勃質文化遺產:古琴藝術的價值不只在于古琴這種樂器本身,也不限于古琴曲目和彈奏技術,更重要的在于以古琴為聚合點而構建的傳統美學特質及哲學意味,并且這種美學特質和哲學意味貫穿于中華雅文化的發展當中。由于鐘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的故事是以古琴為依托的,所以不僅深遵感人,而且歷久彌斯。可以說,知音意識和獲得知音的愉悅成為雅士階層不可分割的一種人生內容.于是音樂境界與生命境界、樂品與詩品之品都互相溝通。而遵循“大音希聲”的哲學原理,古琴藝術又將儒家的中正平和、道家的清靜淡遠融匯于樂曲之中。
每一項真正符合標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都不可能以一個物質符號(比如古琴樂器本身)獨立存在。相對于物質符號而言,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那些無形的環境、抽象宇宙觀、生命觀更具價值。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遺產非常重要的資源,就語言、民間音樂、舞蹈和民族服裝來說,它們都能讓我們從更深刻的角度了解其背后的人和這些人的日常生活。非物質文化遺產涉及的范圍非常廣泛,每一個人都跟它脫不開關系, 因為在每個人身—上都存在著他所在社會的傳統。
5.下列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定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是被群體或團體認同的文化遺產,也可以是被個人認同的文化遺產。
B.隨著人們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系和歷史條件的變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不斷創新的特點。
C.對于世界上那些已經被認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各個群體和團體都應該具有認同感和歷史感。
D.非物質文化遺產應該體現各群體、團體和個人之間相互尊重的需要,順應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非物質文化遺產無論有多少表現形式,都應該與孕育它的民族、地域構成不可拆解的文化綜合體凸
B.古琴藝術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憑借的是它所蘊含韻美學特質和哲學意味,而非其樂器本身、曲目及彈奏技術。
C.包含著儒家中正平和旨意和道家清靜淡遠韻味的古琴藝術,追求的是一種“大音希聲”的境界。
D.借助語言、民間音樂、舞蹈和民族服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一個民族及其日常生恬。
7.根據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A.稚士階層之所以能夠將音樂境界與生命境界、樂晶與詩品文品溝通,正是由于他們具有欣賞古琴藝術的水平。
B.一個實物,如果不與非物質的形式,如表演、表現形式、技能等相聯系,就不能獨立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C.由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存在著無形的環境、抽象的宇宙觀、生命觀,所以它比其他形式的文化遺產更值得保護。
D.非物質文化遺產涉及的范圍非常廣泛,每個人身上都存在著他所在社會的傳統,所以每個人身上都有非物質文化遺產。
三、(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題。
宋均字叔庠,南陽安眾人也。以父任為郎,時年十五,好經書,每休沐日,輒受業博士,通《詩》《禮》,善論難。至二十余,調補辰陽長。其俗少學者而信巫鬼,均為立學校,禁絕淫祀,人皆安之。遷上蔡令,時禁人喪葬不得侈長,均曰:“夫送終逾制,失之輕者。今有不義之民,尚未循化,而遽罰過禮,非攻之先。”競不肯施行。遷九江太守,郡多虎暴,數為民患,常募設檻阱而猶多傷害。均曰:“夫虎豹在山,黿鼉在水,各有所托。且江淮之有猛獸,猶北土之有雞豚也。今為民害,咎在殘夷,而勞勤張捕,非憂恤之本也。其務退奸貪,思進忠善,可一去檻阱,除削課制。”其后傳言虎相與東游渡江。中元元年,多蝗,其飛至九江界者,輒東西散去,由是名稱遠近。浚道縣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眾巫遂取百姓男女,歲歲改易,既而不敢嫁娶,前后守令莫敢禁。均乃下書日:“自今以后,為山娶者皆娶巫家,勿擾良民。”于是遂絕。永平元年,遷東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而東海吏民思均恩化,為之作歌,詣閑乞還者數個人。顯宗以其能,七年,征拜尚書令。每有駁議,多合上旨。均嘗刪剪疑事,帝以為有奸, 大怒。諸尚書惶恐,皆叩頭謝罪。均顧厲色曰:“蓋忠臣執義,無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雖死,不易志。”帝善其不撓,遷均司隸杜尉。數月,出為河內太守,數化大行。均嘗寢病,百姓耆老為禱請,旦夕問起居,其為民愛若此。以疾上書乞免,帝使中黃門慰問,固留養疾。司徒缺,帝以均才任宰相,均流涕而辭。均性寬和,不喜文法,常以為苛察之人,身戎廉法,而巧黠刻削,毒加百姓,災害流亡所由而作。及在尚書,恒欲叩頭爭之,以時方嚴切,故遂不敢陳。帝后聞其言而追悲之。建初元年,卒于家。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夫送終逾制,失之輕者 失:過錯。
B.常募設檻阱而猶多傷害 募:招求。
C.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 祠:祭祀。
D.帝菩其不撓,遷均司隸校尉 撓:阻礙。
9.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均恩德感動民眾的一組是
①禁人喪葬不得侈長 ②詣聞乞還者數千人
③百姓耆老為禱請 ④其為民愛若此
⑤使中黃門慰問 ⑥后聞其言而追悲之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項是
A.宋均早年任郎官時好讀經書,常用休息日從師學習,精通《詩》《禮》二經,長于論辯。任上蔡令時執政平穩,不做偏激之事,體現了 寬厚的風格。
B.宋均任九江太守時,認為虎豹黿鼉所以為害,在于未能善待它們,應屏除貪欲,
撤除檻阱;對于共祠唐、后二山的習俗,主張不應當因此肆擾百姓。
C.宋均在尚書令任上正直敢言,任地方官又有治績,固而深受皇帝賞識。他因病請求辭職時,皇帝給他優厚待遇,不僅派人問候,同時仍想 委以重任。
D.宋均認為煩苛的人,可能廉潔守法,而那些狡詐刻毒的人,卻會帶來災禍;早年任尚書令時即想以此向上陳告,只是限于當時形勢,因 而未敢上奏。
200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語 文
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1至4頁,第Ⅱ卷5至8頁。
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第Ⅱ卷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在答題卡上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
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并貼好條形碼。請認真核準條形碼上的準考證號、姓名和科目。
2.第Ⅱ卷共4頁,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域內作答,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
3.本卷共11小題,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今為民害,咎在殘吏,而勞勤張捕,非憂恤之本也。
譯文:
(2)蓋忠臣執義,無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雖死,不易志。
譯文:
12.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
望江南 超然臺①作 蘇軾
春未老,風細柳斜針。試上超然臺上望,半壕春術一城花,煙雨暗十家。
寒食②后,酒醒卻咨嗟。休時故人思故國,且將斷火試斷茶,詩酒趨年華。
[注]①超然臺: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城北。當時蘇軾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舊俗寒食節不舉火,節后舉火稱新火。
(1)從詞中的“咨嗟”、“休對”、“且將”這些詞語看,你認為作者在詞中要表現的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請簡要分析。
答:
(2)請從“情”和“景”的角度對這首詞作一賞析。
答:
13.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兩題任選一題)(5分)
(1)木直中繩, ,其曲中規。 ,不復挺者, 。故木受繩則直, 。 ,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離騷》)
(2)長太息以掩滋兮, 。(屈原《離騷》)
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 。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宮賦》)
行路難,行路難。 ,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 。(李白《行路難》)
五、(2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7題。
總想為你唱支歌
走一趟大西北,就像走在一塊失去平衡的地塊上。
這是一個怎樣傾斜了的世界啊!
夕陽里的左公柳默默地佇立著。大漠的風沙在它們身上刻下了斑斑駁駁的傷痕。我曾見過一幕震懾人心的景象。那是一株在狂虞風暴中被擊倒的左公柳。這老柳并沒有就此而死亡。在它倒伏的身軀下,龐雜的根系一半裸露在地上,一半殘留在地下。于是,殘留在地下的根系頑強地負起了生命的全部使命。茂密的枝葉在倒下的軀體上依然生長得非常美麗,每一片葉子在陽光映照下好像一串串晶瑩發光的綠寶石。中國人才指南網
去民勤縣拜蘇武山,公路有一半被流沙所擁沒。民勤被喻為沙海中的孤島,四周為浩輸沙漠所包圍。蘇武牧羊的故事聽說就是發生在民勤已經干枯的北海邊。有話流傳:“民勤無天下人,天下有民勤人。”一日民勤之艱苦,外鄉人都望而生畏,不肯前來安營扎寨;二日民勤人肯吃苦,敢于外出闖蕩。在民勤,常常能見到這樣的畫面:一個農人,一匹駱駝,一輛小板車,在泥沙的路上躦躦走著。落日將他們的影子拉得很長很長。那農人裸露的臉和手是黑的而且皺著,那農人轉動的眼珠是遲緩的卻是渴望的。他們就在這一派灰黃的鴻蒙中往返著。由于降生在這樣一個巨大的空間里,他們已無所謂大。由于生存這樣一塊沒有生跡的土地上,他們亦無所謂無。他們知道屬于自己的只有一個:要想活下去,只有向命運抗爭。
在戈壁上趕路,還能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景:一片片疤痕累累、粗壯結實的胡楊林,因缺水而死亡了。仿佛是一個剛剛經歷了惡戰的古戰場,死亡的胡楊林挺立著身子不肯倒下,一條條高高舉起的瘟曲干枯的胳膊直指藍天,密密麻麻的胳膊匯成了一片吶喊的海洋,為活著的伙伴和為死去的自己。荒漠戈壁上隨處可見被榨干了最后一滴水的枯枝敗草的尸體,唯有枯死的胡楊林的方陣總使我熱淚盈眶。
在戈壁大漠中趕路,滿目皆是巨大的悲壯。走一趟大西北,人會堅強幾分;走一趟大西北,長不大的孩子會長大。
在大西北我曾揀回一枚戈壁石。誰也無法讀出它的年齡,誰也無法估出它的身價。它體不盈握,狀苦鵝卵,但通體的赤紅中沁著幾淡淡的乳白,紅白相間的石紋如涌動的江湖。記得那天就是這石紋吸引了我,從此我們再沒分離。月光溶溶地罩著它,珠圓玉潤般生輝,沉魚落雁般美麗。多少夜我與它默默對視,靜謐中總聽見一個聲音在呼喊我。那聲音蒼涼而低沉,那聲音遙遠而神秘,那聲音從不可知的地方飄來,又消散在不可知的地方。每每從沉思中醒來,心湖里便又漲潮似地涌動一層情思。
也許有那么一天,大家會猛然醒悟:南方的天地太玲瓏剔透了,太經不起摔打了。那里擠滿了人,矗滿了樓,停滿了車。人們會發現,大西北正在呼喚我們。盡管那里的風是干燥的,水是咸澀的,但那里有可以讓鳥兒展翅翱翔的天空,那里有可以讓生命茁壯生成的綠洲。是的,會有那么一天,大西北會像海市蜃樓一樣美麗,到那時,傾斜了的世界會重新平衡。
大西北并不蒼白并不無奈的黃土地呵,總想為你唱支歌。
14.文中刻畫的“左公柳”和“民勤人”兩個形象具有哪些相同的特點?作者描寫這兩個形象的用意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解釋下列兩句話在文中的含意。(4分)
(1)走一趟大西北,長不大的孩子會長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方的天地太玲瓏剔透了,太經不起摔打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第五段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來描寫枯死的胡楊林?這樣寫有什么好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后一部分寫到了“戈壁石”,這對表現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5分)
18.穆天宇給余爺爺留一張便條,本想寫得有點文采,卻有4處用詞不得體。請將不得體的詞語找出來并進行修改。(4分)
余爺爺:
驚悉閣下病了,父親讓我登門造訪,未能見面。現饋贈鮮花一束,祝早日康復!
小宇
6月7日
①將____________改為____________;②將____________改為____________;
③將____________改為____________;④將____________改為____________。
19.下面一段文字中畫橫線的詞語,有的必須刪去,有的不能刪去。請把它們找出來,將序號分別寫在橫線上。(5分)
夏天到了,人們喜歡吃一些生冷的食品,外出就餐的頻率也高了,這都將給腸道傳染病
① ② ③ ④ ⑤
的發生埋下了隱患。某市的一項專題調查顯示:79%的痢疾患者有過不潔飲食史,他們食用
⑥ ⑦ ⑧
的不潔物多為不干凈的熟食,冷葷或剩米飯等;從飲食地點看,51%的患者曾在外就餐,
⑨ ⑩
13%為有野炊經歷。
(1)必須刪去的是:
(2)不能刪去的是:
20.請以“夢想與現實”為內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寫兩個句子。要求每個句子都采用比擬的修辭方法,兩個句子之間構成對偶。(6分)
太陽熱烈、奔放,帶著萬丈光芒,給生靈以活力;
月亮溫馨、寬容,帶著無際清輝,給萬物以安寧。
答:
七、(60分)
21.閱讀下面的圖畫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語文
試題全國卷Ⅰ alt=title=2007年高考語文
作文 src="http://www.shddsc.com/ddimg/uploadimg/20070607/2025410.jpg" border=0 twffan="done">
要求選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