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生就業去向意愿研究開題報告
畢業生就業去向意愿研究開題報告
論文摘要:作為遼寧省唯一的一所民辦本科院校,遼寧對外經貿學院一直把就業指導與服務作為學院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并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學院和畢業生也不可避免的承受著來自于就業的競爭與壓力。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和社會就業形勢的變化,在我院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系統的努力下,總體上畢業生的擇業期望值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通過對20xx屆本科生進行就業意愿調查,真實地反映民辦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意愿,及時準確地把握畢業生擇業心態,從而能夠幫助畢業生正確地認識形勢、轉變就業觀念、面對現實合理定位,切實提高畢業生的就業力。
論文關鍵詞:民辦高校;大學生就業;就業意愿
目前,我國已經進入到大眾化教育階段,“大眾化”教育帶來了“大眾化”就業,大學畢業生成為就業的主要群體。不僅高校畢業生的數量迅速增加,而且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也日益突出。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就業市場上,大學畢業生就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社會、高校危機事件之一。就業是每一個社會人必經的歷史階段,它關系到人生事業的成敗。一個人能有工作,不僅解決生存問題,也能體現一個人的尊嚴。就業困難除了來自于外部的就業壓力,大學畢業生自身綜合素質不高、就業準備不充分、自我定位不合理和自我心理調節相對滯后等,也是造成畢業生就業困難的主因。
一個大學畢業生如何對就業地區、行業、企業和職位進行選擇,是需要理性思考的問題。因此,如何全員、全程、全方位的做好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已成為高校的重要課題和任務。 本次調查以遼寧對外經貿學院20xx屆本科畢業生為調查對象,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從職業定位、就業觀念、就業心態、就業薪酬期望值、就業去向、影響就業因素等多個方面進行分析,以期找出大學生自身的不足,從而提出建議和對策。
一、調查樣本描述
為了保證調查研究的科學性、客觀性和準確性,本次針對整個20xx屆的五個系全體學生進行了調查,本次調查收回問卷1396份,有效問卷1312份。調查數據的統計分析是運用計算機MicrosoftExcel中的數據透析表格功能進行自動統計和分析的。
被調查對象中,國貿系占39.7%,外語系占26.1%,財經系占15.1%,管理系占6.6%,信息系占12.5%。這些學生來自于國內的20多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農村和城市比例分別為29%和71%,男、女生分別為31.8%和68.2%。國貿系在被調查的對象當中人數最多、最具代表性,因此選擇該系作為樣本進行分析。
二、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畢業后的就業意向方面
根據本問卷對大學生就業意向的調查,結果顯示:40.1%的大學畢業生選擇考研,選擇考研的學生中44.5%的大學生選擇跨專業深造,在準備考研的學生中有40.9%的大學生選擇到國外留學。如果當年考研未能如愿,那么有66.7%的學生選擇求職就業,剩下的32.3%的學生選擇暫不工作繼續準備升學。假如在準備考研過程中有一個比較理想的工作出現,這時
8.6%的學生仍然選擇考研,55.9%的學生選擇接受這份工作,35.5%的學生還說不好。從考研的目的和原因來看,13.6%的人認為是就業難沒有更好的選擇,30.5%的人是想要提高就業的層次,55.9%的人是出于對專業有濃厚的興趣。從這些數字可以看出民辦高校的學生考研的比重近乎半數,對于考研的目的越來越理性化,更多的是考慮未來長遠發展,但是也有
少部分學生還處在猶豫當中,顯示出對未來職業生涯發展的規劃還不成熟。
(二)對于“基層就業”的了解和選擇方面
隨著就業形勢的嚴峻,中央和地方政府出臺了各種政策鼓勵大學生就業,創造了很多崗位,這當中就包括基層就業這樣一條出路。在這次調查中,提到了“如果到基層就業,你會選擇哪一種國家基層就業項目?”的問題,選擇“西部計劃”占20.9%,“參軍入伍”占20.8%,“三支一扶”占14.8%,“選聘到村任職(村官)”占43.5%。在提問“你認為影響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的主要原因”時,選擇基層就業崗位少的占21.1%,選擇待遇低占48.9%,認為社會保險不到位的占6.5%,不了解相關信息和政策的占2.3%。調查結果顯示,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不再緊盯著大城市里的就業崗位,而是主動選擇那些能夠發揮優勢、有發展潛力的基層崗位,從基層做起,才能有長遠發展。但是,仍有部分學生不愿到艱苦的基層工作崗位,仍然把待遇作為選擇工作的重點考慮因素,缺乏長遠發展的眼光。
(三)對就業地區、用人單位性質、待遇等要求方面
首先,從就業地區來看,問卷測試題提供了“家鄉、非生源地省會城市、沿海開放城市、國外、國家急需人才的邊遠地、其他”等六個選項,準備了“首選、次選、再選”三次機會,從結果來看,在首選中比例最高的為沿海開放城市42.4%,在次選中比例最高的為家鄉34.7%,在再選中比例最高的為非生源地省會城市占33.6%。結果說明,多年來無論是公辦還是民辦高校的學生依舊熱衷經濟發達城市和中等發展城市,但是較之往年開始有向二三線城市轉移的傾向。在調查中,沿海發達城市是大學畢業生向往工作的主要就業地區,這會繼續加劇這些區域的就業壓力,容易使大學生為了留在這些城市工作而高材低用,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因此,需要大學生進一步改變觀念,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就業地區。
其次,從用人單位的選擇來看,測試題中提供了八個選項,同樣準備了首選、次選、再選三次機會。調查顯示,首選中選擇“外企或合資企業”的比例最高占26.3%,選擇“國企和政府機關”的也都超過了20%以上,在次選中比例最高的為“事業單位”20.5%,再選中比例最高的為“自己創業”占19.96%。總體來看,傳統的熱點即外資企業、政府和事業單位、國企,仍然受到大學生的青睞,但是也要看到在創業的選擇上也吸引了一部分的大學生。與往年相比較會發現一些變化,就是學生對用人單位的選擇越來越理性化,開始向其他性質的用人單位例如民營、私營企業分流。作為畢業生在就業中還是要合理的定位,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單位,不能一擁而上,想當然的選擇那些待遇好、收入高或者工作穩定的外企和政府、事業單位,這些崗位的數量畢竟有限。
再次,從收入期望值方面來看,在能夠接受的薪酬水平上提供了“1000元以內、1000-1500元、1500-2000元、2000-3000元、3000元以上和視就業所在地而定”六個選項,比例分別為4%、8.3%、26.5%、21.5%、17.3%和22.4%。參照目前整個社會的工資水平,大學生的薪酬期望并不高。近年來,出現了個別大學畢業生“零工資”就業的現象。他們把工作當成一種新的學習,用“零工資”換取寶貴的工作經驗和就業機會。對于這種行為褒貶不一。在就業形勢嚴峻的現實面前,大學生降低薪酬期望,是一種理性的行為,用發展的眼光看,有利于他們提早就業,實現理想。
(四)影響大學畢業生擇業和就業的因素方面
對于大學畢業生而言,擇業時考慮的因素是非常多的,根據統計的數字比例從大到小依次為:有利于個人的發展與晉升、工資水平及福利、對工作本身的興趣、就業地區選擇工作穩定性、工作的環境與舒適性、單位類型及規模、父母意見、專業對口、老師影響。近六成大學生畢業生把個人發展空間作為重要的擇業標準。對單位類型和專業的考慮比重相對較小,在人數增多就業困難情況下,這樣的選擇更趨于理性。
當前影響畢業生就業的主要問題,既有來自于社會、家庭和學校的客觀方面,也有來自于學生自身的主觀方面。在這個問題的調查中,從主到次依序為:
1、畢業生缺乏實際技能與經驗;
2、就業人數太多;
3、教學脫離實際需要;
4、就業期望太高;
5、社會需求少;
6、用人制度不規范,尤其是畢業生的社會保障不到位;
7、企業的要求太高;
8、金融危機帶來的企業倒閉。從這個問題的調查結果看,大學畢業生對影響就業問題的分析上存在著理性與非理性并存的情況,畢業生能夠看到自身的不足,將“缺乏實際技能與經驗”放在了首位,也認識到“就業期望值太高”這樣的不足,這是理性的一面,但是認為“就業人數太多”、“社會需求少”也是主要的原因就顯示出欠缺理性的一面,雖然這是目前的現實問題,但是絕不是造成就業困難的主要原因。通過調查結果,對于高等教育特別是高校專業教育也敲響了警鐘,如何加強教學的實用性,如何有效地理論聯系實際,這是擺在高校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
(五)求職渠道和方式方面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求職的渠道和方式越來越多樣化,那么,哪些渠道和方式最受學生歡迎、最為實用呢?大學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認為獲取就業信息的主要渠道依次為:
1、各種規模的校園招聘會和學校就業網站;
2、各地人才、職介服務機構組織的招聘會;
3、親戚、朋友、老師的介紹;
4、校外就業網站;
5、報紙、雜志、廣播、電視。掌握豐富的就業信息無疑意味著更多的機會。
從調查結果看,大學畢業生求職時獲取信息的主渠道這些年來沒有太大變化,畢業生通常對校園招聘會充分的重視,依然將通過父母、親戚、朋友等各種社會關系獲知求職機會作為有效地手段。在招聘網站的使用上,存在著專業的差別,大學畢業生應當進一步重視專業招聘網站提供的大量招聘信息,可以選擇直接在線投遞簡歷、申請職位。此外,還要隨時關注學校BBS就業板塊和各大公司網站上的招聘專欄,也能方便地對準自己心儀的崗位。
(六)工作的責任心、穩定性方面
在“如果和一家單位簽約后,又有一家你更滿意的`單位要你,你會如何做?”的問題中,有54.3%的學生選擇“先與第一家單位協商解除協議,再同第二家單位簽約”,有18.4%的學生選擇“先同第二家單位簽約,然后通知第一家單位,不惜違約”,有27.3%的學生選擇“放棄第二家單位,不改初衷”。在就業嚴峻的形勢下,簽約就像吃了“定心丸”,意味著可以從容地再找更好機會,找不到也有退路。于是,一些學生剛簽下一個保底的單位,就開始另覓高枝。從建立誠信社會的角度來看,這種行為是違背誠信精神的,對違約者的個人信用度也是有損害的。因此,畢業生在擇業、簽協議、違約前都要慎重。
(七)對自主創業的想法
目前大學生自主創業問題越來越受社會的關注,因為大學生屬于高級知識人群,經過多年的教育以及背負著社會的種種期望,在社會經濟繁榮發展的同時,大學生創業自然也成為大學生就業之外的新興的現象。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紛紛出臺優惠政策,鼓勵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在回答“你會考慮自主創業?”這個問題時,有46.8%的學生選擇“工作難找,會考慮自主創業”,有15.4%的人選擇“不會,應屆生沒有什么經驗”,有7.1%的人選擇“畢業后直接創業”,剩下的30.7%則是“暫時沒有考慮過”。在大學畢業生當中有創業意識的人已經超過了半數,這些大學生更多的是考慮通過創業獲取財富來作為證明自己能力的一種方式,其實這更能夠長久的解決就業的問題。大學生創業已經不僅僅是為了獲取財富的單一心理,而且還認識和溶入了更多的作為社會人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同時也要看到大多數的大學生都能夠根據市場需要,和自己的熟悉行業來選擇創業方向,這是很明智的,但對如何選擇還很模糊不清,經常會導致出現激情滿滿而處理實際困難或問題的心理準備不足的現象。 以上是對遼寧對外經貿學院20xx屆本科畢業生就業意愿的調查與分析,從分析中我們可以探尋到民辦高校畢業生的在擇業就業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一些特點和問題,接下來就需要社會、學校,特別是大學生的共同努力,積極尋求解決民辦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的途徑和對策。進一步深化民辦高校教育和教學改革,全面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解決好民辦高校的大學生就業問題。
【畢業生就業去向意愿研究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開題報告研究意義08-05
實驗研究開題報告12-20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范本03-16
教育研究課題開題報告01-04
開題報告采用的研究方法03-08
教育課題研究開題報告08-21
研究性學習課題開題報告04-26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研究方法01-06
研究性學習的開題報告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