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元日》帶拼音
王安石《元日》描寫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了他的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接下來小編搜集了古詩《元日》帶拼音,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原文
yuán rì
元 日
wáng ān shí
王 安 石
bào zhú shēng zhōng yī suì chú,chūn fēng sòng nuǎn rù tú sū
爆 竹 聲 中 一 歲 除,春 風 送 暖 入 屠 蘇。
qiān mén wàn hù tóng tóng rì,zǒng bǎ xīn táo huàn jìu fú
千 門 萬 戶 曈 曈 日,總 把 新 桃 換 舊 符。
注釋
1、元日:農歷正月初一,即春節。
2、爆竹:古人燒竹子時使竹子爆裂發出的響聲。用來驅鬼避邪,后來演變成放鞭炮。一歲除:一年已盡。除,逝去。
3、屠蘇:“指屠蘇酒,飲屠蘇酒也是古代過年時的一種習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飲這種用屠蘇草浸泡的酒,以驅邪避瘟疫,求得長壽。
4、千門萬戶:形容門戶眾多,人口稠密。曈曈:日出時光亮而溫暖的樣子。
5、桃:桃符,古代一種風俗,農歷正月初一時人們用桃木板寫上神荼、郁壘兩位神靈的名字,懸掛在門旁,用來壓邪。也作春聯。
創作背景
這一首詩寫于詩人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時。1067年宋神宗繼位,起用王安石為江寧知府,旋即詔為翰林學士兼侍講,為擺脫宋王朝所面臨的政治、經濟危機以及遼、西夏不斷侵擾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對”,王安石即上書主張變法。次年任參知政事,主持變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見家家忙著準備過春節,聯想到變法伊始的`新氣象,有感創作了此詩。
賞析
這一首詩描寫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第一句“爆竹聲中一歲除”,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年。起句緊扣題目,渲染春節熱鬧歡樂的氣氛。第二句“春風送暖入屠蘇”,描寫人們迎著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日”,寫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戶。用“曈曈”表現日出時光輝燦爛的景象,象征無限光明美好的前景。最后一句“總把新桃換舊符”,既是寫當時的民間習俗,又寓含除舊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種繪有神像、掛在門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舊桃符,換上新桃符。“新桃換舊符”與首句爆竹送舊歲緊密呼應,形象地表現了萬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一名詩人。他的不少描景繪物詩都寓有強烈的政治內容。本首詩就是通過新年元旦新氣象的描寫,抒寫自己執政變法,除舊布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緒。
整一首詩文筆輕快,色調明朗,眼前景與心中情水乳相交融,確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詩。
王安石簡介
1021年,王安石出生在臨川的軍官家庭,自幼天資聰明,喜好讀書,有著過目不忘,下筆片刻即可成文的能力。王安石幼時經常因父親工作變動,而云游四海。1037年,王安石在京城與曾鞏相識,向歐陽修引薦了王安石。公元1042年,王安石考中了進士,出任為淮南節度判官。
當任期滿時,王安石拒絕了進入館閣的機會,到鄞縣擔任知縣。在任上,王安石勵精圖治,興修水利,置辦學院,政績頗佳。1051年,王安石拒絕了越級升官的機會,后被歐陽修舉薦為諫官,也被王安石推辭。1058年,王安石寫了一份主張變法的內容,遞交給了宋仁宗。
當時宋仁宗并沒有采納,直到1070年,王安石擔任了宰相,才正式開始了變法運動。可惜,變法運動觸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反對。改革派與保守派兩方,為了自己的利益,圍繞變法展開了激烈的爭辯。1074年,王安石被罷相,主持的變法運動正式結束。
1085年,宋神宗去世,宋哲宗登基。王安石因變法失敗,遭到了保守派打壓,多年來的政治訴求得不到實施,在生活中郁郁不得志。1086年,時年66歲的王安石病逝,被追贈為太傅,謚號為文。
【古詩《元日》帶拼音】相關文章:
2017古詩詞大賽培訓題庫帶答案05-31
拼音教學設計04-05
普通話考試范文拼音01-31
帶七八的成語10-11
漢語拼音復習二教學設計03-02
帶有帶數字的成語12-05
帶數字一的成語09-18
帶香字的成語09-04
帶海字的成語06-02
帶照片的簡歷模板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