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語文古詩鑒賞題(含答案)
導語:高考其實就是對高三學子的高中生活所學能力的所有考核,其中一項就由鑒賞能力,通過古詩文鑒賞來評定高考學子的鑒賞水平,以下是人才網小編整理的2017高考語文古詩鑒賞題(含答案),歡迎參考!
一、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11分)
倦行芳慢
(宋)王雱
露晞向晚,簾幕風輕,小院閑晝。翠徑鶯來,驚下亂紅輔繡。倚危墻,登高榭,海棠經雨胭脂透。
算韶華,因循過了,清明時候。倦游燕,風光滿目,好景良辰,誰共攜手?恨被榆錢,買斷兩眉長斗。
憶高陽,人散后,落花流水人依舊。這情懷,對東風,盡成消瘦。
[注釋]榆錢:榆樹早春未生葉時先開花,果實不久成熟,名榆莢,形狀似錢而小,色白成串,俗呼榆錢。‚高陽:《史記·酈生列傳》:“酈生食其者,陳留高陽人也。......縣中皆謂之狂生。”他見劉邦時,自稱'高陽酒徒'。'高陽'之人即指游燕時的狂朋怪侶。
5、下列對這首宋詞上闋內容的鑒賞,不準確的兩項是( )(5分)
A、傍晚時分,初夏的涼風拂過,吹動了重重簾幕,主人公在這寂寂的環境中獨處。
B、“翠徑鶯來,驚下亂紅鋪繡”寫黃鶯飛來,驚動枝上的花瓣紛紛下落,表現了詞人內心煩躁凌亂。
C、“海棠經雨胭脂透“中“胭脂透”寫經雨的海棠已經開放到最鮮艷最鼎盛的時刻,也暗示著盛極而衰、即將凋落的暮春信息。
D、上闋最后三句略略點明題意,這清明時節美麗的春光又輕易流逝,有一種“無計留春住”的嘆惋。
參考答案:選A 、B。
解題說明:
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的分析與鑒賞能力。先理解詩句大意,注意結合上下語境。上闋著重描寫暮春景象。A項,上闋起三句描述了一個具體環境,時間是暮春白晝,地點是閑靜小院,氛圍沉寂清幽。B項“翠徑鶯來,驚下亂紅鋪繡”寫雨停雨霽,黃鶯飛來,枝上的花瓣仿佛被驚動而繽紛下落,落紅點綴綠徑,色彩斑斕,猶如織鋪地,故曰“輔繡”。這里體現詞人觀察細密,用筆工致,使暮春景物變活,極具匠心,表現了暮春的凋零殘敗而又清新紅艷。雖清新紅艷但終將凋零,與下文情感一致。因此說這里詞人“煩躁凌亂”不準確。
6、結合下闋內容,具體賞析詩人的有哪些傷春意緒?(6分)
參考答案:
、俅簛響惺掠窝。雖然“好景良辰,風光滿目”,只因無人攜手同樂,于游燕之事就意懶情倦了。②一春之不歡,春愁之長之深。自有榆錢以來,所“買”得者是“兩眉長斗”,因愁苦而雙眉緊鎖。③因循歲月,蹉跎時光。酒侶星散,又值“落花流水”的春暮,這一年又是這樣。④結尾三句寫自己因春消瘦,總收全文。(前三點每點2分,最后一點1分,具體酌情給分)
解題說明:
本題考查分析詩歌內容和作者情感的能力。關鍵是要吃透詩詞大意。注意詞體的一個特點是講究鋪敘,基本上一個句號對應一個內容層次。學生在理解詩詞大意的基礎上可依次提煉答案。“恨被榆錢,買斷兩眉長斗”有些難以理解,應根據上下語境推出大意,似是用典亦未可知。
二、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11分)
滿江紅·別大名親舊
(元)許衡
河上徘徊,未分袂、孤懷先怯。中年后、此般憔悴,怎禁離別。淚苦滴成襟畔濕,愁多擁就心頭結。倚東風、搔首謾無聊,情難說。黃卷內,消白日。青鏡里,增華發。念歲寒交友,故山煙月。虛道人生歸去好,誰知美事難雙得。計從今、佳會幾何時?長相憶。
[注釋]此詞為作者赴朝廷征召時辭別親友所作,時年46歲。
11、下列對本首詞上闋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5分)
A、上闋前三句寫詞人與親友依依惜別,在還未分別的時候就感受到分別后孤獨無依的憂懼與悲愁。
B、“中年后、此般憔悴,怎禁離別”一句,作者面對即將到來的長途充滿憂懼,擔心路途遙遠,艱難困苦太多。
C、“淚苦滴成襟畔濕,愁多擁就心頭結”正面描寫自己身心兩方面由離別引起的極度哀愁和痛苦。
D、“倚東風、搔首謾無聊,情難說”是說詞人站在春風中因痛苦而無所寄托,內心沒什么好說的而顯得“難說”。
參考答案:選BD。
解題說明:
本題考察隊詩歌內容的分析與鑒賞能力。上闋是從不同角度、不同具體內容反復鋪敘渲染離別之苦。B項,聯系自己的身世遭遇,說中年本不適合漂泊,因而此時的離別就更加痛苦。D項“倚東風、搔首謾無聊,情難說”是說內心極其痛苦不知如何表達心中的感情,與柳永的“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相類似。“內心沒什么好說的”不準確。
12、比較閱讀柳永《雨霖鈴》下片和本詞的下片,分析二者所蘊含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之處。(6)
參考答案:
柳詞下闋著重寫想象中別后的凄楚情景,烘托其傷感之意、思念之情。(1分)“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青秋節”,自己離別比古人、常人都痛苦;更痛苦的是酒醒后會是在“楊柳岸、曉風殘月”凄涼清寒之處;而且從今往后漫長孤獨發的日子里,即使有良辰美景也無人陪伴,無心欣賞。(2分,看其內容分析,可酌情給分)
許詞下片是對“難說”之“情”的具體訴說,離別之苦中含有人生遲暮及矛盾徘徊之感。(1分)。下片開始四句寫大好的青春年華消磨在黃卷里,青鏡里也添了不少白發,對比之中有一種沉重的人生遲暮之感。他懷念恬淡悠然的隱居生活:在寒冷的日子里有好友可交往,出門來有故鄉的山水云月可賞游,這是一種對心靈自由的追求。因應召而離別,使他陷入了一種無法解脫的人生困境:自由恬淡的歸隱生活雖好但君命難違,只能無奈感嘆“美事難雙得”。正是這種種難言的隱衷使詞人在離別之際更加感傷和哀痛。(2分,看其內容分析,可酌情給分)
解題說明:
本題考查的詩歌內容和思想情感的分析、鑒賞能力以及比較閱讀能力。關鍵是要吃透兩首詞的相關內容及其思想情感。柳詞主要是寫男女之間兒女情長的離別之苦;而許詞是親友之間的離別,其中夾雜著中年人生的種種感觸。將課內詞作與課外詞作作比較閱讀,此種題型要注意。
三、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11分)
水調歌頭·游覽
(宋)黃庭堅
瑤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③。溪上桃花無數,枝上有黃鸝。我欲穿花尋路,直入白云深處,浩氣展虹霓。祗恐花深里,紅路濕人衣。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④。謫仙何處,無人伴我螺杯。我為靈芝仙草,不為朱唇丹臉,長嘯亦何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歸。
[注釋]此詞大約寫于被貶官時期。‚瑤草:仙草。③武陵溪:出自陶淵明《桃花源記》。④金徽:瑤琴。
7、下列對這首宋詞上闋內容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5分)
A、“瑤草一何碧”運用比興手法,贊美瑤草(仙草)像碧玉一樣可愛,激起讀者興趣,把讀者引進仙境中去。
B、“溪上桃花無數,枝上有黃鸝”承接“春入武陵溪”,表現了“桃花源”仙境的清麗澄凈,幽靜脫俗。
C、“我欲穿花尋路”三句表達了作者對此境的喜愛,滿懷喜悅規劃著自己的行程,渴望有更美的發現。
D、“祗恐花深里,紅路濕人衣”故意正話反說,說仙境里花深露重,怕會打濕衣服,實際表現了詞人對仙境的深深喜愛和依戀。
參考答案:選CD。
解題說明:
本體考查的是詩歌內容和藝術手法的分析與鑒賞能力。本詞實際上是化實為虛,運用想象,以虛襯實,以理想仙境之虛襯托現實黑暗、作者內心不滿之實。C項,“我欲穿花尋路”三句虛寫想象、以虛襯實,寫詞人幻想能找到一個自由施展才能的理想世界,含蓄地表示對現實的不滿。D項“祗恐花深里,紅路濕人衣”承接前三句,寫詞人擔心仙境里花深露濕,沾濕人衣,既寫現實的游覽,又曲折地表現他對紛亂人世的厭倦但又不甘心離去的矛盾。所以D錯。
8、結合下闋內容,簡要分析詞人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情感?(6分)
參考答案:
詞人想象“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彈瑤琴)”表現他的志行高潔、與眾不同。‚接著說李白不在,無人陪他飲酒,是說他缺乏知音,感到異常寂寞,同時曲折地表達出他對現實的不滿。③詞人說自己到仙境探索是為了得到靈芝仙草,不是為了得到像“朱唇丹臉”一樣的桃花,即使得不到又何必長嘯呢?以象征性的語言說明自己不必去為得不到功名利祿而憂愁嘆息。④最后兩句描寫詞人醉后搖搖晃晃,下山翩翩起舞,明月伴他歸去的形象,表現他想逃避現實卻又不甘心如此的矛盾心理及孤寂心境。(答對其中三點給滿分)
解題說明:
本體考查分析、鑒賞詩歌內容與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關鍵是要吃透詩詞大意。注意詞體的一個特點是講究鋪敘,基本上一個句號對應一個內容層次。學生在理解詩詞大意的基礎上可依次提煉答案。“仙草”即開頭的'瑤草',“朱唇丹臉”指第三句“溪上桃花”。蘇軾詠黃州定惠院海棠詩云:“朱唇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花容美艷,大抵略同,故這里也可用以說桃花。這兩句是比喻和象征的語言,用意如李白《擬古十二首》之四所謂“恥掇世上艷,所貴心之珍”。“長嘯亦何為”意謂不必去為得不到功名利祿而憂愁嘆息。
四、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11分)
行香子
(宋)秦觀
樹繞村莊,水滿陂塘。倚東風、豪興徜徉。小園幾許、收盡春光。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遠遠圍墻,隱隱茅堂。飏青旗、流水橋旁。偶然乘興,步過東岡。正鶯兒啼,燕兒舞,蝶兒忙。
3、下列關于這首宋詞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5分)
A、本詞上闋定點取景,以村莊為中心描寫四周景物,寫出了詞人所見的爛漫春光。
B、本詞下闕與上闕相似,定點觀察,寫出了圍墻、茅堂、橋、流水等意象,表達了作者喜愛之情。
C、本詞著力表現了清新自然、絢麗多彩、充滿生機的農家田園景象。
D、正如詞人“倚東風、豪興徜徉”,本詞主要表現了詞人意興豪邁、曠達灑脫的情懷。
參考答案:選BD。
解題說明:
本題主要考察詩歌內容與情感的分析與鑒賞能力,也涉及到詩歌藝術手法的考察。主要是要準確解讀詩歌內容。B項,下闋移步換景,以行蹤為線索由近到遠,動靜相間,風光如畫。結合整首詞內容,“豪興”是說明詞人游興正濃,“徜徉”是閑庭信步,與下闋“偶然乘興”相呼應,主要表現詞人享受田園風光時內心的快意與輕暢。“意興豪邁”“曠達灑脫”概括不準確。
4、請賞析這首詞的語言特色。(6分)
參考答案:
①通俗生動,樸素清新、質樸自然。“樹繞村莊,水滿陂塘”如同口語,生動自然。寫景如“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香”,色彩簡單鮮明又顯出農家本色。②用詞準確。“倚東風、豪興徜徉”,“豪興”點明心情,“倚”“徜徉”則寫出詩人怡然自得的神態。“鶯兒啼,燕兒舞,蝶兒忙”,“啼”“舞”“忙”與三個動物的活動特地安靜相對應,寫出了春天的生命活力。③句式整齊,格調輕快。本詞句式都是三、四字句式,輕快流暢。(每點2分,注意要點實例)
解題說明:
本題考查詩歌語言的分析與鑒賞能力。要結合詩詞大意感知詩歌的語言特點。先用一些概括性的詞語點出,再結合詩句作具體實例。詩歌的語言特點一般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委婉含蓄、雄渾豪放、放筆婉約、簡練生動、抑揚頓挫等。
五、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11分)
玉蝴蝶·閑居
(明)梁寅
天付林塘幽趣,千章云水,三徑風篁。雖道老來知足,也有難忘。旋移梅、要教當戶,新插柳、須使依墻。更論量,水田種秫,辟圃栽桑;臎觥X毤矣姓l能顧,獨憐巢燕,肯戀茅堂?偷胶忾T,且留煮茗對焚香?慈缃、蒼顏白發,又怎稱、紫綬金章。太癡狂。人嘲我拙,我笑人忙。
15、下列對上闋“閑”字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5分)
A、開頭三句是說隱居之地有自然贈與的樹林池塘,林木高聳,小路有清風綠竹,一切清幽野趣:體現了隱逸環境的“閑”。
B、“雖道老來知足,也有難忘”是說雖然年老但知足常樂,而且田園生活有更加難忘的快樂,真正做到了“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這體現了內心的“閑”。
C、“旋移梅、要教當戶,新插柳、須使依墻”寫作者在門前墻邊移梅插柳,放松心情,在勞動中享受老年生活。
D、“更論量,水田種秫,辟圃栽桑”,表明作者親自從事農耕,體現了“閑”的生活方式與人生選擇。
參考答案:選BC。
解題說明:
本題考查分析、鑒賞詩歌內容和結構的能力。具體說就是考查分析詩歌中的關鍵詞,題型上屬于“一字統領全詩型“(“關鍵詞”型)。詩歌中往往有一個字(詞)能籠罩全文。把握好關鍵詞的意思,在結合內容具體分析。B項,“閑”是隱逸悠閑之意。“雖道老來知足,也有難忘”是說詞人知道田園常樂,又有“難忘”之事,內心并未平靜;詞人意在清除雜念已堅定隱逸之志,為下文鋪墊。C項,寫作者不遲疑立即行動,在門前墻邊移梅插柳,不僅便于觀賞更表明心志,這在行動上體現“閑”。主要是要準確解讀詩歌內容。
16、請簡要分析下闋表達的思想情感。(6分)
參考答案:
先寫生活清貧困苦,家貧無人光顧,只有燕子筑巢做窩與己相伴,表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閑居之樂。(1分)‚客人來訪就烹茶焚香對飲,進一步寫閑適之趣。(1分)③接著表面是說自己年老,不能做官,配不上“紫綬金章”,實際上進一步表明自己無心官場終老田園的心態和志向。(2分)④最后詞人對于世人的嘲笑不以為然,反過來嘲笑那些汲汲于世俗功名的人太忙了,表現自己高潔獨立、安貧樂道的人格操守。(2分)
解題說明:
本體考查分析、鑒賞詩歌內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關鍵是要吃透詩詞大意。注意詞體的一個特點是講究鋪敘,基本上一個句號對應一個內容層次。學生在理解詩詞大意的基礎上可依次提煉答案。如果學生從詞人的閑居之樂和隱逸志向、人格操守兩個大方面分析作答,也可酌情給滿分。
【2017高考語文古詩鑒賞題(含答案)】相關文章:
2017高考語文古詩詞鑒賞解題技巧04-02
2017高考語文詩歌鑒賞解題技巧04-02
2017年江蘇卷高考語文試卷真題答案06-08
2017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題高分技巧05-28
2017高考語文古詩文簡答題答題方法05-24
高考語文鑒賞性閱讀的技巧05-05
成人高考古詩鑒賞精選題及答案12-24
2017年語文高考作文題匯總「全國各省」06-07
2017年山東卷語文高考真題試卷及答案06-15